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整理(2)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山鬼》1 分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 又呈吴郎6秋水7张中丞传后叙8婴宁9蒹葭10湘夫人11春江花月夜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秋兴八首14长恨歌15无题16苦恼17饮酒18赤壁赋19哭小弟20断魂枪1 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语文(第三版)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整理2
《婴宁》-蒲松龄, 把握婴宁的个性特点和性格转化轨迹,体会小说所展示的社会人生内涵。
婴宁的性格最终发生了很大转化,由“无时不笑”到“矢不复笑”,再到“笑须有时”。
显然,这转化意味着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和对社会礼法的顺应;虽然这是不得已的,但却是社会人生的必然:狐女要走出荒山深谷,投身人际社会,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就必须经由这样一番洗礼。
如果说这里有一种“隐于笑”的悲剧情味,那就是因为它象征着人类永远也无法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
小说的深刻内涵和普遍意义或许就在这里。
, 作者说婴宁是“隐喻笑者”,这话该如何理解,蒲松龄说婴宁是“隐于笑者”,有两层意义,一是婴宁的天然本性得到了隐藏,既是婴宁对当时社会的适应,是婴宁成熟的表现,又是婴宁的天然本性并没有改变,仅仅是表现形式的改变而已;二是作者点明了本文的主旨:揭示人类永远无法解脱的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矛盾的困境。
, 谈谈这篇小说的整体建构特点。
鬼母形象具有整体建构和主题深化的双重价值。
小说的表层叙事,是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但内里实情,却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
表面上的重重偶然与巧合,实际上都是鬼母为完成托养义务所作的有意安排;而鬼母无所不能,则是她导演这一幕幕喜剧的真正机杼。
特别是她对婴宁的一再教诲,督导婴宁从“笑辄不辍”到“笑须有时”,从“少教训”到成为“全人”,更是加速了婴宁自然天性的失落,从而也就十分鲜明地彰显出小说披露人类困境的主题。
这就是《婴宁》整体构思的奥妙所在。
, 具体分析作品中描写花儿的表现作用花与笑,是婴宁的两大爱好。
小说中对笑与不笑的描写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性格的转变。
爱花,是婴宁的重要性格特征。
小说中对花儿的描写,一方面推动着情节发展,一方面衬托主人公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
初见王生时,婴宁手中拈着一枝梅花,喜好清幽而不浓艳的梅花,表现她安于僻野、不事浮华的品格;她住的院子“桃杏尤繁”,见王生时,俯首自簪的也是一朵杏花,雪白清淡的杏花喻示她纯净自然的品格;她喜爱的海棠花与碧桃花也都清香宜人;嫁到王家,她仍“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甚至背着丈夫典卖金银首饰,用以购买上好的花种,几个月后,庭阶、篱笆、厕所,到处都是花草。
大学语文(第三版)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采薇》课后练习1、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它通过什么方式表现出来的?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诗的前三节主要表现了士兵因久在前线而思念家乡的情绪;这种情绪是通过采摘不同季节的薇这一活动烘托出来的;由于采薇时间的持久性和连续性,让人感到士兵无时无刻不被思念家乡的痛苦折磨着,从而使全诗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强化。
2、当兵服役、保家卫国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它既让人感到神圣和自豪,但同时又让人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试结合《采薇》这首诗的学习,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采薇》中表现了士兵对敌人入侵使自己不能安居乐业强烈不满,体现了大敌当前、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个人与国家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点值得我们仔细体会学习。
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何时,无论何人,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接受国家的召唤。
当兵服役,保家卫国,这是一个人对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每个人都应为此感到神圣和骄傲。
另一方面,战争又是残酷的,参加战争的人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折磨,甚至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这一点在《采薇》中也有深刻的反映。
这一点既让我们在心理上对战争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更激励我们努力争取和珍惜和平的好时光。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四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分析这四句诗的抒情特点。
1、原因主要有:①用生动的形象写出了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
②把多种修辞手法成功熔在一起:⑴对仗工整;⑵叠字(依依、霏霏)形象生动;⑶借代(用杨柳依依代指春天,雨雪霏霏代指冬天)准确而形象⑷对比(阳春与寒冬)鲜明。
③文字雅俗共赏。
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
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大学语文课后题整理(最终版)
大学语文课后题整理先秦文学《静女》【诗文今译】娴静姑娘真艳丽,久立城角等我来。
姑娘藏身不露面,心急挠头我徘徊。
娴静姑娘真娇美,赠我彤管表深情。
彤管美丽有光泽,爱它美艳特真诚。
郊外归来赠白茅,白茅美丽惹人爱。
不是白茅它美丽,因是美人赠我怀。
课后题:1. 改编成小故事:月出东山,似一轮玉盘。
清亮的光辉撒在枝头草丛间,也笼罩着城边的那座城楼。
城楼上徘徊着一个男子的身影,月光剪出他英挺的身材轮廓,也照出他一脸焦急不安的神色,他不停地搔头,四处张望。
他在等人。
不是说好月出东山头的时候见面吗?怎么还不来呢?他俯身城墙,朝月下那一条灰白的小路上张望。
路上没有一个人的影子,周围一片静寂,小路也静静地像睡着了似的,悄无声息。
是她躲藏起来了吗?不会吧。
月亮都移到枝头了。
他转身在城楼里四处寻找,能藏人的地方都找过了,不但没有她的影子,连一点儿声息都没有。
傍晚,夕阳西下,晚霞满天。
我在水沟边洗去锄头上的泥土,也洗去满腿的污泥。
是你在经过我身旁时轻轻扔下一句话:“月出东山,城楼上。
”我抬头时,你已飘然而去,只把婀娜的背影留在我眼眸里。
可是现在你却不在这里,这是为什么?月亮又移高了。
他抬头望月,月亮丰满圆润,多像你的脸庞啊。
记得吗?三月三,桃花满树,春水满河。
水边树下,四处散布着三三两两的青年男女,大家或嬉戏欢笑,或眉目传情,或一对儿拉着手朝远处走去。
春风骀荡,春意浓浓。
你独自一人坐在水边,洁白的双脚放在清清的河水里,一头如墨的长发瀑布般披垂而下,我就站在你身后不远处的一棵树下,凝望着你美妙的身姿。
似乎是心灵的感应,你终于回头了,嫣然一笑。
然后我们无言而默契地相随而行。
记得吗?三天后,也是一个黄昏的时候。
我荷锄而归,是你把一把白茅草放在我的背篓里,然后转身跑开去,像一只小鹿在草丛间跳跃不见了。
你知道吗?当时我的心是怎样的狂跳不止吗?我拿起白茅草,望着你远去的背影,又是怎样的欣喜无比吗?从此,每天劳动归来,我总是在你送我白茅草的地方驻足片刻,那一刻心荡神驰的感觉又涌上我的心头。
自考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精品资料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思考与练习答案第一单元议论文《寡人之于国也》1.概括本文所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答:(1)反对兼并战争。
(2)大力发展农业、渔业、林业。
(3)注重教育。
(4)反对暴政,提倡施行仁政。
(5)以民为本。
2.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论述的?答:本文紧紧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这一线索展开论述。
3.本文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方法表现在什么地方?答: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是本文说理的特点。
抑扬兼施表现在先对梁惠王的治国方法进行批评,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揭露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再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就可以使民加多,这些都是这一特点的具体表现。
循循善诱表现在抓住惠王的心理,先易后难、步步引导、层层推进方面。
4.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此喻来说明什么问题?答:孟子用这个比喻主要是为了说明梁惠王虽然自以为对国家尽了心,实际上他跟其他的国君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两样,都是喜好战争,因而百姓也不会增多。
《秋水》(节选)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思想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中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陪衬河伯与海神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通过援譬设喻的手段,来表达深微玄奥的哲理,而所用的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出叠见,引人联想,发人深思,从而将抽象的道理阐发得十分鲜明透彻。
例如:“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以“稊米之在大仓”比喻“中国之在海内”;“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以“毫末之在于马体”比喻人与万物的关系,结论是微不足道,不必自多。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练习答案
《鹿鸣》1、《鹿鸣》的文化内涵2、《鹿鸣》的写作特点起兴手法的成功运用。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以鹿的合群比喻君臣之间的协调。
句法整齐,语气通畅。
形象性和感染力强。
《燕歌行》1、此诗是如何围绕着“思”字进行描绘的?参考21页提示。
2、试与曹丕的《燕歌行》其二比较,说明此诗的艺术特色。
前篇从“霜飞木落”、“燕鹄南归”感物起兴。
由时序涉及归鸟,再由鸟归而关联所思之人淹留他方。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曲曲道来。
两首主题、情思相一,构思则另起炉灶,“唯抒情在己,弗待于物”(王夫之《姜斋诗话》),不假外物,直抒胸臆。
3.《燕歌行》其一的特点全诗通过情、景、声三者的融会贯通,达到了和谐完美的境界。
1、情。
至深至诚的情感。
2、景。
作者以秋为背景,突出其感情效应。
景化入情,情渗景中。
3、声。
韵脚字不重复,且句句押韵,全诗每三句为一章,共五章,可分为秋景、秋思、秋悲、秋吟和秋望,细细品味,章法和谐、韵式完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春江花月夜》1、抒情层次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
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写出了景物美。
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写出了哲理美。
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写出了情感美。
2、对“哀而不伤”的认识。
参考24页提示倒数第2段。
3、暗示手法的运用。
如“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行;“可怜楼上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上睹月思人;“光不度”、“水成纹”暗示不通消息;“碣石潇湘无限路”暗示归期无望。
《圆圆曲》1.对吴三桂的态度吴伟业对于吴三桂的态度比较复杂。
诗作中用了许多反讽的手法如“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若非壮士全师胜,怎得蛾眉匹马还”“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等诗句的言意之间是颇耐人寻味。
为明朝遗老,身怀故国故君的深厚感情,而不得已苟活于清朝,对引狼入室导致明清易代的吴三桂,肯定有憎恶之情;吴三桂作为清朝新贵,诗人不得不投鼠忌器,婉转隐约,闪烁其辞;而作为一代文学家,对于吴三桂的悲剧性人生处境又不免同情。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整理(2)
一黄州新建小竹楼记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坚贞自守、不甘沉沦的精神?本文抒发了作者多次被贬谪的愤懑不平的情感,文中虽多次写贬谪生活的幽趣盎然,看似怡然自得没实际上却透露出落寞惆怅、愤懑不平的情感。
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恬静和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文中多写谪居生活之闲适情趣,“披鹤蹩”、“戴华阳帽”、“执《周易》”如此种种,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恬静,又以“齐云、落星”等楼和竹楼对比,写出了作者坚持自己人格操守的情感。
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其居住楼之易巧乎?2、分析竹楼在文中的象征意义:答:在文中,围绕着主楼之“易朽”与“不朽”展开讨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朽腐,但贬居于竹楼中的仁人志士们的品格境界确是不朽的!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
二祭十二郎文1、古人说,“情真自然成至文”。
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体会。
答:本文是韩愈侄儿韩老成英年早逝,韩愈哀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此篇祭文,文章感人至深,是其情意的真挚与深切,无论是追忆叔侄俱幼是“未尝一日相离”的童稚旧事,还是历数成年后两人几度离合的因由衷曲;无论是坦陈“生不能相养以共居”的迁就悔恨,还是直抒“呜呼哀哉”的深切悲痛,字字句句都是从肺腑中流出而浸透着骨肉亲情。
尤其是“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几句,悲痛之至已如痴如醉,情意何等真切!而本文亦为韩愈的手写稿,非刻意而为,写真情,诉琐碎,情之真挚、深切,至文自然而成。
2、韩愈对老成死讯的将信将疑,是否可以看出来他对侄儿的一往情深?请具体分析说明。
答:“呜呼!其信然耶?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耶?”可以看出韩愈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一会儿似在做梦,一会儿似真的发生,而在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表现的是韩愈对老成的死的事实不能接受或不想接受,叔侄二人自幼相伴朝夕,情同兄弟,韩会夫妇死后叔侄二人更是唇齿相依,相濡以沫,将信将疑之中饱含了韩愈的不舍与悲痛,足可以见得他对侄儿一往情深。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语文课是大学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然而,很多同学在课后习题上遇到了困惑,不知道如何进行解答。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我整理了一些常见的习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一、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课后习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要求我们通过阅读文章来回答问题。
下面是一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的例子: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常常以诗词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
他们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也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社会的批判。
诗词成为了古代文人的一种身份象征。
1. 文人雅士常常以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答案:文人雅士常常以诗词作为自己的表达方式。
2. 诗词在古代文人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答案:诗词成为了古代文人的一种身份象征。
二、作文作文是语文课后习题中重要的一环,它要求我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表达来完成一篇短文。
下面是一个作文题及答案的例子:请你以“我的大学生活”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大学生活的感受和体会。
我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之一。
在大学里,我不仅能够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够结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首先,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自由。
在高中时,我们的生活被学业和家庭琐事所束缚,几乎没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大学里,我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活动,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其次,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机会。
在大学里,我可以参加各种社团和组织,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还可以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经验。
这些机会让我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大学生活让我结交了许多好朋友。
在大学里,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互相支持和鼓励。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篇: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樊迟、仲弓问仁》一、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
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地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二、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三、《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完整版)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1樊迟、仲弓问仁2冯谖客孟尝君3容忍与自由4我的世界观5 又呈吴郎6秋水7张中丞传后叙8婴宁9蒹葭10湘夫人11春江花月夜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3秋兴八首14长恨歌15无题16苦恼17饮酒18赤壁赋19哭小弟20断魂枪1 樊迟、仲弓问仁练习题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
2、从本文节选的内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附参考答案: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从本文所辑录的内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
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内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
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
所以,只有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练习题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
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篇一: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析山鬼的形象?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本篇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山鬼是一位美丽的女山鬼,是一个率真,多情、痴情但却失恋的美女,她深感孤寂,饱含凄婉,内心忧愁,是一个失意与哀怨交织的形象。
2 本诗在刻画人物时又何特点?①在刻画女神形象时采用人神杂糅的艺术手法,诗中的女神既有神的身份和生活习惯,又有人的容貌体态和七情六欲,人神融为一体。
既真实生动,又浪漫感人。
②诗人还善于借景抒情,把人物的刻画和环境气氛描写完满和谐地统一起来,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将描写与女神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紧密融合。
3 体会山鬼赴约前后的微妙心里变化。
全诗分三个部分,非常细致地刻画了女神赴约过程中细腻的心态。
①先写女神收拾打扮,准备与心爱的人约会,并采摘芳香的花草以“遗所思”,表达对爱情的憧憬、痴情。
②接着写女神等待心爱的人来约会的过程,在久久等待中怅然若失,在怅然若失中仍为对方寻找失约的理由,着重表现其焦虑、希望和矛盾。
③最后女神终于明白对方失约了,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女神失恋后烦乱、痛苦、失望、哀怨交织的复杂心情。
全篇展示了女神喜悦——惆怅——哀怨的心灵波动,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女神的美丽、痴情和忠贞。
《春江花月夜》1 本诗在写景抒情中运用了大量的暗示手法,你能找出这样的诗句吗?答:“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
!2 本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答:全诗的感情基调是“哀而不伤”。
诗人由景引入,用对照的手法,一方是流落江畔孤栖舟中的游子,一方是隐现高楼,夜夜伤怀的思妇。
彼此仰望,有情无法倾诉,最后发出空有春江花月夜的感慨,以及诗人思乡,思妇思夫的感伤之情。
[整理版]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红楼点滴(1)北大的独特魅力:课堂的散漫,教学的严正,学术的容忍“北大人”独特的性格特点:散漫,求真,容忍(2)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
如有那么一次,是关于佛学某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在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
”胡说:“我这方面确是很不行。
不过,叫我讲完了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
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根究起来,韩君的主张是外道,所以被否决作者笔下充满感情的形象。
对于校长、名师、青年学生、校外评论的人,作者都以朴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赋予同样感情。
作者饶有兴趣地谈论教师间和师生间的一些学习和生活趣事,但是并没有厚此薄彼,他并没有站在某一方的立场,没有对名师仰视,也没有对其他人贬低,而是以同样饱满的情感回忆这些曾经发生在身边的可爱人的可爱事。
甚至对校外人士的评论,也平实地陈述,然后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述说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师生间涉及某学术问题时坚持己见互不相让,作者也以饱含的情感不失偏颇地表现师生的形象。
(3)读红楼点滴红楼点滴,即北大的二三事。
作者以北大为中心的旧人旧事、生活点滴表现了北大的一代学风,更表现了作者对北大的深厚感情和对旧人旧事旧情的无限美好的回忆,是一篇感情充沛的记事抒情散文。
《红楼点滴》层次结构简单分明。
点滴一谈课堂的散漫,二谈教学的严正,三谈学术的容忍。
然后又分别从各方面说明各层次所表现的主题。
课堂的随随便便,先说不应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再说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教学的严正,先谈教师之间如此,师生之间也如此;学术容忍通过一件件事例说明红楼的容忍风气的根深蒂固。
作者叙事与说理相结合。
在层次递进过程中,又分别对事件进行因果分析。
如课堂散漫,不该上课而上课的情况出于几方面的因缘和合;该上课而不上课的情况出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原因。
在层次说理过程中,又分别举事例进行说明分析。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答: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任何个人的认识和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客观意义:这一主旨启示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我满足,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不断前进。
2、试谈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文章开头的对河水和海水两种景物的生动描写,以具体景物的对比来隐喻河伯与海若在思想上的不同认识境界,形象地渲染了主旨。
3、举例说明本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答:本文穆能见出庄子说理“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而且譬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叠出,令人目不暇接。
如用井蛙、夏虫、曲士米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大山,四海之在天地,X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梯米之在大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毫末之在马体,之一连串的比喻都是用来说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暑十公有限的,因此倪明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我夸耀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喻以一个个具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
4、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答:本文在说理方面有以下特色:(1)论证结构上,本文经过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逐层推进,最后把结论推到读者面前。
这种逐层推进的论证结构很有说服。
(2)论证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形象生动;又以类比法为主,用大量的比喻,连类而及,层见叠出生动形象地论证中心主旨。
(3)语言修辞上,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反诘的修辞手法,造成了文章滔滔莽莽的气势,增强了说理的力量。
一,考核课文的内容,要求考生熟读教材上面的所有课文,对课文的内容有所掌握。
(一)浅层次掌握。
1.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的措施是()A.五亩之宅,树之以桑B.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D;试题难度:易;分析:这道题考核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与掌握。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2)
大学语文课后练习题答案(2)<大学语文考试题目及详细答案>《兼爱》一、比较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异同。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学派,可谓是与孔孟儒学比肩而立的两大思想流派。
儒家讲“仁爱”,墨家讲“兼爱”,成为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两种主要形态。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都提出”爱人”的主张。
不同的是,儒家仁爱建立在“亲亲”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在爱有差等的前提下,才谈得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墨家反对儒家仁爱理论中的那种分亲疏、分等差、分厚薄、由近及远的仁爱思想。
墨家认为,这种有差别的爱,正是造成天下之人不相爱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本文在语言与说理方面有何特色。
语言质朴充实,不重文采。
文辞不加修饰,能就近取譬,浅近通俗,重在以理服人。
说理具有严密的逻辑力量论辩一气呵成,气势非凡。
三、今天应如何看待墨子的兼爱思想?墨子认为,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义务性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
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是一种达致和谐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有其不可抹煞的思想内涵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当今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齐桓晋文之事》一、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齐桓晋文之事章》表现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王道”即“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
他的“仁政”主张,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养家活口,安居乐业。
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加强伦理道德教育,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
孟子的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的核心是“以民为本”,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
这种社会变革的新观念,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二、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1.娴熟论辩技巧。
《大学语文》课后习题及答案2
第二单元课后题参考答案2-1大同一、阅读和理解2-1. 1.1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有什么作用和表达效果?文章的开头安排一个孔子与子游对话的场景,具有起兴的作用,使得文中陈述的思想充满了情感与感性,造成了文情并茂的效果。
2-1.1.2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那么,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1.1. 3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同与之相对应的“小康”社会相比拟,有哪些突出的特色?表现在:一、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不像小康社会那样为一姓所私有;二、“选贤与能”一一管理天下的人是天下人公选出来的,且“贤”而且“能”,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大人世及以为礼”,以至桀、纣那样的暴虐之徒亦可君临天下;三、生活在这个“大同世界”的人,都有极高的道德思想,有着“爱无差等”的“兼爱”精神,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四、这儿没有私产,人们各尽其能,都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不像小康社会那样“设制度”、“立田里”;五、因为大同社会没有私有财产,于是阴谋诡计就断了门路,抢劫偷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甚至大门只要从外面合上即可,用不着关闭,不像小康社会那样常常“谋作兵起”,要用仁、义、礼、信等封建道德来巩固封建秩序,甚至“城郭沟池以为固”等。
二、思考和应用2-1. 2.1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何相似之处?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 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 “幼有所养” 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黄州新建小竹楼记1、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语言中可以看出他坚贞自守、不甘沉沦的精神?本文抒发了作者多次被贬谪的愤懑不平的情感,文中虽多次写贬谪生活的幽趣盎然,看似怡然自得没实际上却透露出落寞惆怅、愤懑不平的情感。
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恬静和坚持自己的人格操守,文中多写谪居生活之闲适情趣,“披鹤蹩”、“戴华阳帽”、“执《周易》”如此种种,都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恬静,又以“齐云、落星”等楼和竹楼对比,写出了作者坚持自己人格操守的情感。
止于贮妓女,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四年之间,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处,其居住楼之易巧乎?2、分析竹楼在文中的象征意义:答:在文中,围绕着主楼之“易朽”与“不朽”展开讨论,表达了这样的象征意义;竹楼的形质固然会很快朽腐,但贬居于竹楼中的仁人志士们的品格境界确是不朽的!这是本文的主旨,也是其人文精神价值之所在。
二祭十二郎文1、古人说,“情真自然成至文”。
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体会。
答:本文是韩愈侄儿韩老成英年早逝,韩愈哀痛欲绝,血泪和墨写下此篇祭文,文章感人至深,是其情意的真挚与深切,无论是追忆叔侄俱幼是“未尝一日相离”的童稚旧事,还是历数成年后两人几度离合的因由衷曲;无论是坦陈“生不能相养以共居”的迁就悔恨,还是直抒“呜呼哀哉”的深切悲痛,字字句句都是从肺腑中流出而浸透着骨肉亲情。
尤其是“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几句,悲痛之至已如痴如醉,情意何等真切!而本文亦为韩愈的手写稿,非刻意而为,写真情,诉琐碎,情之真挚、深切,至文自然而成。
2、韩愈对老成死讯的将信将疑,是否可以看出来他对侄儿的一往情深?请具体分析说明。
答:“呜呼!其信然耶?其梦邪?其传之者非其真耶?”可以看出韩愈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一会儿似在做梦,一会儿似真的发生,而在对老成的死将信将疑,表现的是韩愈对老成的死的事实不能接受或不想接受,叔侄二人自幼相伴朝夕,情同兄弟,韩会夫妇死后叔侄二人更是唇齿相依,相濡以沫,将信将疑之中饱含了韩愈的不舍与悲痛,足可以见得他对侄儿一往情深。
三、长恨歌1、第四段对刻画杨玉环的形象及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答:第四段写杨贵妃对李的忠贞不渝之情,“闻道汉家天子使”以下诸句, 写杨贵妃的震惊、激动、惶惑、急切、悲楚、委屈、感激等诸般感触,生动的写出了杨贵妃的心理活动,刻画了她美丽风姿和神登仙界后依然对玄宗忠贞不渝的形象。
而本段的一系列情节,使诗波澜再起,生面别开,而且还在皇帝身上此写出了如常人一般的真切情感,大大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气氛,强化了“长恨”的主旨。
2、第三段玄宗思念贵妃的有关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答:第三段“夕殿萤飞思悄然”以下几句,写唐玄宗从傍晚到入夜、到夜深、到黎明、到清晨的整整一夜的心理活动,写相互老唐玄宗重归长安后对杨贵妃的无尽思念,推动情节继续深入发展,为下文美化宫廷爱情悲剧写杨贵妃对唐玄宗的忠贞不渝做铺垫,使上下贯通,前后勾连。
四、李将军列传1、概括李广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答:骁勇善战、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英雄本色,廉洁轻财、爱护士卒、忠实诚信、口讷少言、负能使性的品性,塑造出一个有血有肉的“飞将军”形象。
2、为什么说这篇传记在材料的选择与安排上是颇具匠心的?答:“上郡遭遇战”等四个典型战例作为传记的主要构成部分,情节既惊心动魄,描述也鲜明生动,表现出作者善于通过各具特色的战场描写,多侧重地刻画人物英雄本色和悲剧命运的才能。
而在典型战例之间,作者又插叙一些关于李广生平、治军、爱好的奇闻逸事,不仅使人物形象多彩多姿,而且使文章行文张弛交错,富有情致。
3、找出文中的典型细节描写并指出其表现意义。
答:对于“中石没簇”、“画地为军阵,射阔狭以饮”、“无部伍行阵”、“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等典型细节的点染,更使李广的种种个性特点跃然纸上,如散落的珍珠,闪闪发光。
4、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地方并指出其表现作用。
答: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突出了李广善射的特长;与程不识的对比,彰明了李广治军的特点;与李蔡的对比,显示了李广遭遇的不公。
这些对比烘托,对强化人物性格特征、展现李广形象的独特风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登西台恸哭记1、为什么说“哭”字是贯穿全文的脉络?答:哭字是全篇之眼。
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英勇就义后,广大爱国志士同声悲悼;谢翱是文天祥的部下和战友,一向极为景仰其人格气节,这是“哭” 的感情基础。
作者在几点过程中时时回忆起与文天祥的交往和情谊,为文天祥恸哭,实是为三百年宋朝一旦覆亡而恸哭,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爱民族感情,这是“哭”的情感内涵。
作者始哭于姑苏,再哭于越台,三哭于西台,“哭”字又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2、请举例简析文中的细节刻画和景物描写的艺术表现功能。
答:“以竹如意击石”,“竹石俱碎”的细节描绘,直接呈现了祭奠人心中难抑的悲愤;风惨、云黯、雪凛的苍凉阴惨景色,也间接烘托了祭奠时的悲剧气氛。
六、徐文长传1、清代林西仲评论本文,曾说它是“以‘奇’字立骨”,这一评断是否复合作者的立意?答:作者叙述事件,不像史书那样有头有尾、具体完整,而是以简省的三言两语粗陈梗概,意到即止;而且所及格式,均围绕徐文长“才能奇异“、性情奇怪”、“遭遇奇特”来写,因此,尽管所记事例纷杂,文笔疏宕,但文章却显得骨力劲健,神气凝聚,“以’奇’字立骨”之评断符合作者之立意。
2、作者在文中感叹徐渭“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有何思想内涵,表现了怎样一种感情态度?答:本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文中有我”,始终满溢着作者的强烈感情。
在文中感叹徐渭“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明显的传导出作者与传主之间的思想的交融与共鸣,表现出作者对徐文长惺惺相惜之情,亦可见自写胸襟之意。
七、吊古战场文1、本文主旨是否“在守不在战”?答:是。
作者由凭吊古战场,回顾古战场,体察人民苦难有针对性的尖锐指出:边战不惜的原因,有时也在本国帝王好战,边将邀功,“多事四夷,致使士卒累累,百姓流离失所。
因此,作者主张,为政重在宣文教,施仁义,行王道,睦邻友好,得守在四夷之效。
所以作者主张,在守不在战。
情与写景是如何密切交融以共同表达作品主旨的。
答:开篇劈空描写古战场阴森悲凉的气象:接着文锋一转,借亭长之口点题,叙说古战场常覆三军”的历史和天阴鬼哭的惨状,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与感染力。
再以伤心哉”的慨叹,倾吐深沉的吊古之情,给全篇笼罩上了一层愁惨黯淡的感情色彩。
秦欤?汉欤?将近代欤?”发问深婉,有力统领起全文,将惨淡之景与惨痛之情融汇一体,突出不义之战的残酷性与古战场阴森惨淡的景象、气氛,以解释不义之战的根是某些帝王、边将的“多事四夷”,而多事四夷的根在于文教失宣,从而归结出应施仁政、行王道的主旨。
九歌•湘君屈原朗诵:路英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
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
」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
」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n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为了他,常悄悄地走到村边的她的家里去,为了他,走到她的身边叫一声"妈",F面是古文鉴赏,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 !谢谢!!大堰河,把他画的大红大绿的关云长贴在灶边的墙上,大堰河,会对她的邻居夸口赞美她的乳儿; 大堰河曾做了一个不能对人说的梦:在梦里,她吃着她的乳儿的婚酒,坐在辉煌的结彩的堂上,而她的娇美的媳妇亲切的叫她“婆婆” 大堰河,深爱她的乳儿!大堰河,在她的梦没有做醒的时候已死了。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平时打骂她的丈夫也为她流泪,五个儿子,个个哭得很悲,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这是大堰河所不知道的:她的醉酒的丈夫已死去,大儿做了土匪,第二个死在炮火的烟里,第三,第四,第五而我,我是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咒语。
当我经了长长的飘泊回到故土时,在山腰里,田野上,兄弟们碰见时,是比六七年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澧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注释①湘君:湘水之神,男性。
一说即巡视南方时死于苍梧的舜。
②君:指湘君。
夷犹:迟疑不决。
③蹇(jian3简):发语词。
洲:水中陆地。
④要眇(miao3秒):美好的样子。
宜修:恰到好处的修饰。
⑤沛:水大而急。
桂舟:桂木制成的船。
⑥沅湘:沅水和湘水,都在湖南。
无波:不起波浪。
⑦夫:语助词。
⑧参差:高低错落不齐,此指排箫,相传为舜所造。
」⑨飞龙:雕有龙形的船只。
北征:北行。
⑩邅(zhan1沾):转变。
洞庭:洞庭湖。
(11)薜荔:蔓生香草。
柏(bo2伯):通“箔”,帘子。
蕙:香草名。
绸:帷帐。
(12)荪:香草,即石菖蒲。
桡(rao2饶):短桨。
兰:兰草:旌:旗杆顶上的饰物。
(13)涔(cen2岑)阳:在涔水北岸,洞庭湖西北。
极浦:遥远的水边。
(14)横:横渡。
扬灵:显扬精诚。
一说即扬舲,扬帆前进。
(15)极:至,到达。
(15)女:侍女。
婵媛:眷念多情的样子。
(16)横:横溢。
潺湲(yuan2援):缓慢流动的样子。
(18) 陫(pei2培)侧:即“悱恻”,内心悲痛的样子。
(19) 櫂(zhao4棹):同“棹”,长桨。
枻(yi4弈):短桨。
(20) 斲(zhuo2 琢):砍。
」(21) 搴(qian1千):拔取。
芙蓉:荷花。
木末:树梢。
(22) 媒:媒人。
劳:徒劳。
(23) 甚:深厚。
轻绝:轻易断绝。
(24) 石濑:石上急流。
浅(jian1间)浅:水流湍急的样子。
(25) 翩翩:轻盈快疾的样子。
(26) 交:交往。
(27) 期:相约。
不闲:没有空闲。
(28) 鼂(zhao1招):同“朝”,早晨。
骋骛(wu4务):急行。
皋:水旁高地。
(29) 弭(mi3米):停止。
节:策,马鞭。
渚:水边。
(30) 次:止息。
(31)周:周流。
(32) 捐:抛弃。
玦(jue1决):环形玉佩。
(33) 遗(yi2仪):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