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合集下载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教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分析诗的意境、韵律和艺术特色。

3.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分析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介绍诗人杜甫的背景,为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做好铺垫。

2. 学习古诗(1)让学生自读古诗,注意停顿、语气和节奏。

(2)讲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分析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艺术特色。

3.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1)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在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

(2)讨论诗中的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4. 巩固所学(1)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5. 课堂小结(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诗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板书诗人姓名“杜甫”。

3. 板书古诗中的重点字词。

4. 板书诗的意境、韵律和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朗读、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通用7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篇1一﹑教学目标1﹑在读中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想像诗中生动,传神的画面,从中感受到杜甫诗歌语言的遒劲刚健,思想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兴趣,提高对诗歌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会写诗中生字“涕”“洛”。

并理解诗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能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1﹑鼓励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诗歌写作背景,即了解安史之乱带来的战乱之苦。

并做相应摘抄,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有助于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地图,小黑板。

教学流程一﹑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师:“快”快乐,舒畅。

试想诗人会遇到什么样的的事情产生什么样的心情才会写下一生之中最快乐的诗句?出示:-----遇(听)到(大快人心)的事产生(极度兴奋喜悦的心情)才会写下(最快乐)的诗句。

(生自由表达想法。

)师: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就是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课题),齐读。

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听说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听你讲述题目的意思,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在《示儿》一课中,陆游称朝廷军队为(王师)收复失地是叫(定)如果用陆游的说法,可怎么说“闻王师北定中原”但陆游直至死前,也不能实现心愿,所以他“悲之切”。

(板书北宋——陆游——“未闻王师定中原”——悲之切)。

时隔400多年,说法不同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是什么呢?学完这首诗,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请结合诗的题目把板条上的话说完整。

(杜甫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这一大快人心的消息,极度兴奋,极度喜悦,写下了这首最快乐的诗。

)二、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一起读黑板上这句话,给自己提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能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回答自己的问题。

(预设:为什么听到这一消息,如此高兴?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歌写作背景。

及“安史之乱”的相关知识。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4)一、教学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

通过教学这首古诗,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代军事背景,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写作背景。

2.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意境,领会古代诗人的感怀和写作手法。

3.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写作特点。

能力目标1.通过课文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了解古代抗战精神的伟大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魅力,欣赏其意境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意义,提升其文学鉴赏水平。

2.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其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听说读写结合:通过朗读、解析、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情景模拟:通过情景再现古代军事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意境,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战争场景,引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主题。

2.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诗歌解析:解读诗歌内容,讲解古代军事背景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4.讨论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展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第二课时1.诗歌默写:让学生默写诗歌,检测他们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2.情景模拟:分组模拟古代战争场景,让学生感受诗歌背后的历史氛围。

3.表演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或表演,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领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4)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内容和背景,培养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发展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境。

2.学会朗读这首古诗。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的古代历史背景和意义。

2.理解古诗中的表达方式和意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教材、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2.学生准备:笔、纸、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 导入新课(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3.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其中描写的景物和情感,尝试解读诗歌中的意境。

4.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关键词和意象,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5. 朗读练习(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练习语音语调和表达力,提高朗读技巧。

6. 总结反馈(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习收获和遇到的困难,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六、课堂作业1.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尝试用自己的话解读古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古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上为《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4)》的教学内容及安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优秀的古诗。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10)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10)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0)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了解古诗的背景故事并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3.增强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了解古诗的背景和内涵。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叠鼓声中,列火光里。

洛阳城东,人火蔼蔼,长安道外,斗行云起。

故人为郎当路亭。

风尘巷陌,送断肠人。

2. 背景介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作品,描绘了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场景。

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表现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局面和人们的忧虑之情。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音频播放或板书展示,让学生熟悉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2.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整首古诗,并注重抑扬顿挫的节奏感。

3.背景解说:讲解古诗的背景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义。

4.情感体验:通过让学生模拟古代诗人的心情,感受诗歌中的忧虑和无奈。

5.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围绕诗歌中的意象展开讨论,促进思维的拓展和深化。

6.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并撰写感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展开,通过朗读、讨论和情感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深入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参与度。

以上为《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4)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和对战争的厌恶。

本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爱国情怀,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文学素养的好材料。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意境、分析诗歌结构和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历史背景知识较陌生,需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掌握诗歌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历史、珍惜和平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诗的正确朗读、背诵,诗文内容的理解。

2.难点:分析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了解历史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关注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3.问题驱动法: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诗文、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课件。

2.资料:收集与诗歌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河南河北地理风貌,引导学生关注地域特色。

简要介绍唐朝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古诗,体会诗文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如韵律、情感的表达。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文内容,教师点评。

分析诗歌结构,引导学生关注诗句间的联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大意;2.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和节奏;3.学会朗读古诗,体会古代诗人的写作技巧。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2.锻炼学生的文字理解和诗歌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2.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大意;2.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和节奏。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代诗歌意境的理解;2.学生朗读时如何把握句子的停顿和节奏。

四、教学过程1. 教师导入(5分钟)•讲解《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背景。

2. 学生学习诗歌(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其中的意境;•学生齐读诗歌,掌握朗读的节奏和表达技巧。

3. 集体讨论(15分钟)•分组讨论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各组展示讨论结果。

4. 合作探究(20分钟)•学生分组,小组合作研究古诗的音韵和诗意;•每组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小组互动。

5. 课堂展示(10分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给全班展示小组的成果和讨论结果;•全班共同评价展示的成果。

五、教学反馈1. 复习巩固(10分钟)•点名朗读《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回顾讨论的重点内容。

2.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从自己的角度写出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效果评价•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对古诗的理解程度;•整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案主要针对《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高他们的朗读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希望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诗歌,并对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3)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3)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3)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和平的渴望。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同时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诗歌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中的意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词语,掌握诗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诗的正确朗读和背诵,诗中意象和词语的理解。

2.难点:诗人的情感和意境的把握,对古代历史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古诗的背景、作者、意象等进行讲解,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2.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境。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古诗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意象、历史背景等内容。

2.图片: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如地图、古代战争场景等。

3.音乐:选择与古诗氛围相符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诗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件,呈现古诗的全文,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诗人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诗中的意象有哪些?”“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深入理解古诗。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15)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15)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境和主题。

3.能够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能够运用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二、教学重点1.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境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运用古诗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四、教学准备1.课件: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

2.教师备课材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古诗让学生逐句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3. 背诵古诗指导学生逐句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意境和主题,并结合现实情境进行探讨。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体会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6. 总结对学生进行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学习进行总结,强化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1.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完成写作练习,写一篇与古诗表达方式类似的文章。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继续努力,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诗知识。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心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字词、句式、韵律等特点。

2. 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3. 通过对诗文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难点: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注意字词的读音和韵律,理解诗文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交流学习心得。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爱国情怀。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 意象、意境、表现手法3. 诗人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抄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注意字词的写法和韵律。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体会诗文思想感情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课堂讲解环节,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

作业设计紧密结合课堂学习内容,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但在课堂讨论环节,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优秀教案教材简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首古诗。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走近唐诗、走近杜甫,理解古体诗学习方法,积累古诗名句,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思路是:由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导入引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对比体会其诗歌风格。

学生朗诵全诗,纠正字音,再介绍诗歌美在韵律,学生读出诗歌的停顿重音。

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探究“快”诗的“快”体现在哪里,理解诗眼“喜”,学生朗声读出“喜”“狂”;进一步探究“喜”的根源,结合杜甫有关诗句理解其忧国忧民的情怀,以配乐朗诵升华其伟大人格。

教会学生在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美,结合诗人际遇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情感内涵。

教学目标:1.字词教学2. 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3.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诗歌是中华文化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经历了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在唐代发展到了一个顶峰,俗话说,“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在唐代诗歌高峰之上又屹立着两个丰碑式的人物,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生:李白、杜甫)那谁能介绍一下李白呢?生简介,师补充,李白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运用大胆想象和夸张,惊天地而泣鬼神。

被称为诗仙,结合《饮中八仙歌》《谪仙人》加以介绍,同时请补充李白诗句体会其特色。

哪位同学再来介绍一下和李白齐名的杜甫?(师)补充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多写实,善于细节描写,内容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等被称为“诗史”。

(见ppt)今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走近大诗人杜甫。

齐读课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简介写作背景和学习目标。

二、自由朗读诗歌,指生读诗歌,另一生读诗,师正音(见PPT),释义,生再读,师范读。

三、古诗具有韵律美,讲究节奏,就是停顿、重音、快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3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3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3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的第三首,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后的景象。

诗歌通过作者听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基础,对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方面仍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并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诗歌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爱人民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生能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教学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背景,熟读诗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情感的理解。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18)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18)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 (18)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这首诗描写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历史,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历史故事充满好奇。

但学生对古代战争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感受诗人的真挚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唐朝时期的战争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句的理解、朗读与背诵。

2.难点:战争背景的了解,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知传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音乐、战争背景资料等。

2.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战争场景,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感受诗人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诗句含义,小组讨论战争背景。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诗句和战争背景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战争后的景象,分享自己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人的爱国情怀。

7.家庭作业(5分钟)背诵古诗,了解一个爱国诗人,下节课分享。

8.板书(5分钟)战争背景、诗句含义、诗人的爱国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古诗的理解有了深入的认识,他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真挚情感,培养了自己的爱国意识。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绘了唐朝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战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爱国情怀,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本诗,学生可能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诗人情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想象、品味,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国家兴衰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诗句中所描绘的战争场景的理解,以及诗人情感的体会。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战争场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情感教学法:以激情带感情,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兴衰,培养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含有战争场景、生字词的课件。

2.音频:准备与诗句相匹配的音乐或战争场景的音频。

3.纸笔:用于学生书写、作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图片等手段,营造战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兴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

然后解释诗题,简介诗人杜甫及其创作背景。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自读古诗,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停顿、语调、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战争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课文背景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描写北宋年间战争苦难景象的古诗,意境深远,语言简练。

诗人通过诗中描写表达了河北、河南百姓面对官军入侵和战乱的无奈和悲愤之情,反映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该诗,使学生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理解诗中的含义及意境。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赏析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意识。

3.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启发他们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思考。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歌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感受诗人写作的内心世界。

2.难点:理解诗歌中含义的抽象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体会。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环节1.老师引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及作者。

2.向学生提出问题:当时的战乱对人民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学习内容1.老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2.分析诗歌的表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解释生词和生僻词,帮助学生理解整体内容。

活动设计1.学生小组合作,探讨诗歌中的难点和亮点,形成讨论报告。

2.孯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主旨。

第二课时导入环节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一下学生的理解情况。

2.引导学生回答关于诗歌中难点的问题。

学习内容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赏析,每组选择一段进行诵读和解读。

2.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想和见解。

活动设计1.学生表演诗歌,突出诗中的情感和意境。

2.老师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探究,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课后拓展1.学生写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剧本,进行小剧场表演。

2.学生撰写感想文章,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五、评价与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这首古诗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了文学素养。

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通过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学感悟和见解。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人教部编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古诗,读出诗歌韵味,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品词析句中感受格式的艺术魅力。

3、感受诗人内心的喜悦,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诗人闻讯的喜悦。

难点: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品词析句,从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背景音乐等,并制作成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并了解杜甫及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并进行课前预习。

教学流程:一、对话诗人解诗题1、出示杜甫像,认识诗人。

2、说一说,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3、齐读诗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诗人的相片引入,通过学生的交流中认识诗人、了解诗题,意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感知觅诗心当杜甫听到唐军收复失地,激动无比,挥泪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律诗。

1、请同学们读读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韵味,看看从诗中你能体会到怎样的情感?2、指名学生读,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

4、交流“安史之乱”的相关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读准字音,读出诗韵,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对学习有帮助的资料信息的习惯,提高材料的组织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细读品味悟诗意八年战乱,不但使我们的诗人杜甫壮志未酬,更加尝尽了有家难回、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如今战乱已经平息,怎能不让我们的诗人心生喜悦呢?1、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默默地,用心读一读这首古诗,你可以圈一圈、画一画、写一写,看看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喜悦呢?2、回报交流读书情况,深入感受杜甫内心的喜悦之情。

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

(1)对比感悟“悲喜交集”①先指名学生并说一说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其他的同学认真的听,然后作补充,并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诗句。

②出示杜甫的《春望》。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1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设计 (14)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 (14)一. 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和对民众疾苦的同情。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的历史背景,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古诗文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举例和练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文情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例讲解法:通过举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参考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文情境。

2.呈现(10分钟)展示诗文内容,让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教师进行朗读,学生跟读。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12)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案 (12)

年五年级下册部编版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案(12)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和作者创作意图。

2.掌握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基本内容。

3.训练学生默写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

2.熟练掌握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内容和诗意。

难点1.理解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意境。

2.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四、教学准备1.教案、多媒体教学设备。

2.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课件或印刷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学习古诗1.教师朗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解释生词和理解内容。

2.学生跟读,学习发音和语调。

3.学生准备默写古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分组讨论老师分组让学生讨论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4. 朗读和表演学生分组朗读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表现能力。

5. 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答问题,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默写,并写一篇感想。

七、课堂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有效地掌握了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内容和意境,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激发了对古诗的兴趣。

注意事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尝试背诵。
3.小结作业: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还写下过许许多多的壮丽诗篇。就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感悟。
【板书设计】
明确: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回头看妻儿的愁云顿时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乡。快快动身起程,从巴峡穿过巫峡,(我)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指名有感情朗读,思考哪个词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板书:喜欲狂)
D.青春作伴。
(杜甫此时已经年过半百,但一想到这漂泊之苦将因战事平息而让流离失所之人重回故里,便顿时有了精气神,能与妻子儿女作伴还乡,怎不喜欲狂?)
E.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多媒体呈现地图,从巴峡到巫峡,再从襄阳到洛阳,高山深水,长途跋涉,路途何其艰难?一个“即”“从”“便”“下”体现出诗人因欲狂的喜悦而产生的归心似箭的情感)
(2)写作背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2.熟读古诗,思考课后思考题。
3.背诵古诗:《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理解诗意并说说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展学】
(一)背诵诗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之前曾学习过杜甫哪些诗句呢?大家还记得吗?请同学背一背(《绝句》《春夜喜雨》等),大家背的很有感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诗人杜甫所描绘的种种景色,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杜甫的情感跃动。大家背的诗歌当中都是杜甫的一些清新之作,但是杜甫也有“孩子气”的作品,当杜甫听到多灾多难的“安史之乱”接近平息的消息时,可谓惊喜若狂,一时激动写下了一首满腔欢悦的诗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
1.课前搜搜作者杜甫的资料和写作背景。
(1)陆游的资料:杜甫(712~770),字子美,常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愁已无影无踪。
漫卷(juǎn):胡乱地卷起。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这句是说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
放歌:放声高歌。须:应当。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伴:与妻儿一同。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穿过巫山得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朗读诗题,解释“闻”是“听到”的意思。
2.根据注释,(生)初读诗歌,读通顺,了解大意。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解释“妻子”的古今异义,古义,指妻子和儿女;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闻:听说。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诗歌字词的韵味。
3.感悟杜甫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培养学习古诗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字词的韵味。
难点:领会诗歌中诗人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态。
教学资源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自主预学】
2.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体会到了诗人激扬的喜悦之情。让我们再次伴着多媒体的图片,配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师生齐读)
3.诗人这种喜悦之情,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明确: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自主练学】
1.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意思:剑门外忽传收复蓟北的消息,初闻此事分外欢喜泪洒衣衫。
体会: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祖国重归统一的极度的喜悦和急切还乡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统一的美好愿望和作者收到失地收复的无限激动与惊喜,也表达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自主拓学】
1.拓展延伸
杜甫之所以能喜极而泣,关键在于他的爱国之情的浓厚,下面老师将为大家展现杜甫的另一首诗(多媒体展示《春望》),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杜甫在这首诗中的忧思之深。(交流学习体会)
便:就的意思。襄阳:今属湖北。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3.(师)配乐范读(注意朗读节奏划分的把控),并请同学闭上眼睛感受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思考:诗人听闻消息,欣喜到近乎“狂”的地步,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的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品味一下。
明确:
A.涕泪满衣裳。
(忽闻消息,悲喜交集,喜极而泣)
B.却看妻子,漫卷诗书。
(妻子也无忧愁,漫卷作诗的杜甫也狂乱地卷起诗书与家人同享喜讯)
C.放歌、纵酒。
(“放”“纵”体会到了诗人内心愁绪舒展消散的动态变化过程,“喜欲狂”借歌与酒的而外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