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

合集下载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

教学目标的陈述方式“教学目标(也称为学习目标)”是师生教学活动的标准,是依据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承受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规范。

既宏观又具体地表述教学后的预期行为变化、成长状态。

虽然我们的教学已步入新课程,但在教参、教案、示范课、研究课等各自教学目标陈述上仍存在很大差异。

当前,陈述目标这个原本平常的工作,不少教师却困惑不解。

设计教学目标最终要以目标陈述来体现,能否科学、准确地陈述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状况,而教学目标陈述的规范却至今也没有公认的、统一的标准,但是它必须符合一些要求。

下面是笔者对新课程下教学目标如何陈述的一点思考。

第一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教学目标陈述的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

教学目标陈述的不应当是教师打算做什么。

因为目标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因此,新课程下教学目标如何陈述在词语选择上,不再使用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动词,如“培养”和“使学生”,而是使用以“学生”为主语的动词来描述目标。

第二、教学目标要小。

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目标其实指的是课堂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制定宽泛,学生在某课时内完不成。

比如:”养成积极乐观的态度”,“提高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这些看似很“大气” 的教育目的或课程目标,不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因此,学习目标应切合课堂教学活动实际。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我们就不要了,而是要时刻记在心间,分解在阶段性目标中。

小的目标一一达成了,大的目标当然水到渠成。

第二、教学目标陈述应力求准确、具体,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

(条件要具体、目标要明确、形式要适当)要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

一般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来表述。

如:“能利用直尺测量课桌的长度”、“熟练掌握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出一组平行线的方法”。

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的确定

什么是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挥棒”,是所有教学行为的“指路明灯”。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应符合新课标。

在一堂课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努力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

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教学陷入了追求形式的误区,低效率是这种课的致命伤。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

任何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

没有具体的、可测量的目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永远是本糊涂帐。

教学目标不同于教学目的。

“目的”比“目标”更基本、更宽泛;“目标”比“目的”更具体、更明确。

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形式。

教学目的具有政策性、概括性;教学目标则具有策略性、具体性。

教学目的是对教学活动的总体要求,它对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表达方式上,一般用比较概括性的术语表达。

而教学目标只是对特定的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

如某门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对这门学科起指导作用。

某门学科中某一课题或某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就只对实现某一课题、某一单元的教学活动起指导作用。

目前,备课中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存在如下问题:1、照抄教参。

教师很少进行自己的思考。

导致目标和行为不对路,甚至没有目标,凭经验、凭感觉。

2、指向错误。

由教师行为目标代替学生目标。

3、缺乏可测量性。

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教师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4、目标表述形式死板,机械地分为三维目标,导致教师无法操作。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认知)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主要是发展学生的学科知识。

可简单地分为三个层次:记忆、理解、运用。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3、野象谷未遇野象 4、傣寨水保佑平安
5、生与死泰然面对
二、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自主学习 1、基本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自主学习的首要特征是学习的主动性。
主动性来源于兴趣,兴趣来源于对学习任务的正确把握, “兴趣在思维中,思维在活中”。责任心靠自己逐步养成。主动性还来源于责任感,责任感要靠学生自己养成而不能靠说教。 自主学习的第二个特征是学习的独立性。 不仅愿学,而且会学、能学、相信自己能学好。
把能力、情感等目标从认知目标中割裂出来,把三个维度的目标看作是相对独立的东西。
案例一:《“诺曼底”号遇难记》 课前齐声朗读初一( 1 )班广告词(煽情)。 1 、观看《泰坦尼克号》电影片断,学生描述影片的场景;要学生说假如处于这种场景,你的心灵感受如何。
2 、行为误区 (1)目标失落
其具体表现是没有目标,课堂教学只是一些无序活动的简单连接和叠加;或只在教案中以文本的形式存在,教学中没反映。 (2)目标偏窄
表现在目标单一,偏重于认知领域,不提过程与方法,更无视情感、态度、价值观。 (3)目标割裂
修改1、通过各种观察实践活动,能准确说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观察结果。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能通过空间想像,画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并能与他人交流,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3、能将多角度观察几何体的方法运用到观察日常的人、事、物中,从而得出较全面的结论。(思维发展、人文教育蕴涵期中,无须在目标中硬加。)
层 级
陈 述 名 称
制 定 者
特 点
举 例
一级(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或 培养目标
政府/国家
抽象;笼统; “应该如何”
德、智、体都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

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

《职业教育教学法》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成绩: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任务名称: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1.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的学习后,要能够给“教学目标的概念”下定义,能够阐述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的内容,并能够在实际运用中改变传统教学目标设置和陈述的含糊性,明确现代职业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学生要能够根据自己所学的“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的方法,就某一教学任务,能编写出一份清楚、明确、不含糊的具有导教、导学和导测评作用的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学生能积极投入思考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的观念,敢于重新探索、学习过去事物的意识,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问题(任务)描述对于教师来说,在进行备课、编写教学案时,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是设置和陈述良好的教学目标,这同时也是决定有效课堂教学的起点.在日常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研究侧重教学方法,而对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不是研究的很多。

教学目标的定位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成败。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为:(1)教学目标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进程和预期结果。

(2)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基本依据。

(3)教学目标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首先关注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

3.基本知识3.1教学目标的定义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就是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

现代职业教育就是确立“能力本位”的思想,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尤其是关键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核心内容就是职业能力。

现代企业员工应当具备的“关键能力”如表一所示。

如何陈述课堂教学目标一一ABCD目标陈述法的应用

如何陈述课堂教学目标一一ABCD目标陈述法的应用
主体 。
1 了解 词 的结 构及 有 关 知 识 ; . 2把 握 本 词 中所 描述 的景 物特 点及 作者 所 抒 发 的情 感 ; . 3 指 导 学 生 掌 握 鉴 赏 诗 词 的方 法 , 训 练 学 生 的 诗 词 鉴 .
B 行 为 ( e a i r : 指 行 为 主 体 在 学 习 中 的 具 体 行 一 Bhvo)
师也能确 切地知道 自己在课堂 教学中将扮 演何种角色 。所
以 ,课 堂 教 学 目标 陈述 得 越 具 体 , 教 学 实 施 与 教 学 评 价 就 越 容 易 。然 而 令 人 遗 憾 的 是 ,尽 管 新 课 程 改 革 已进 行 了 数 年 ,广 大 教 师 对 教 学 目标 的 地 位 和 作 用 也 有 了 较 为 深 入 的
法 。 此 方 法 尽 管 在 “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 目标 陈 述 的 使 用 上 生 发 展 ” 来 展 开 。 因 此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在 一 些 缺 陷 , 但 它 确 实 能 够 较 好 地 发 挥 教 学 目标 的 导 学 生 的角 度 出发 , 陈 述 的 行 为 主 体 必 须 是 学 生 。然 而 , 当 向 、 聚 合 、激 励 和 评 价 作 用 , 也 是 目前 最 契 合 新 课 标 要 求 前 部 分 教 师 由于 对 教 学 目标 的本 质 和 功 能认 识 不 足 ,又 受
新 课 程 确 立 了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位 , 强 调 学 生 是 语 文 学
习 的 主 人 ,体 现 了 “以人 为 本 ” 的理 念 。 现 代 教 育 和 课 程
M g r 出 版 了 《 备 教 学 目标 》 一 书 , 此 书 的 出 版 被 视 目标 本 质 观 认 为 : 教 学 目标 是 学 生 “ 期 的 学 习过 程 及 其 ae ) 准 预 为 “ 述 教 学 目标 中发 起 的 一 场 革 命 ”。 此 后 不 久 , 阿 姆 结 果 ” , 是 学 生 在 老 师 的指 导 下 ,主 动 获 得 知 识 , 形 成 能 陈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与陈述规范

地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与陈述规范
不 是 学生 的 “ ” 。一些 教师 ,尤其 是新 上 岗的教 师 , 学
往往非常关心课堂上要做些什么 ,如 : “ 讲解地球公转
引起 的 昼夜 长 短 的 变化 ” 、 “ 织 学 生 合 作 、交 流 学 组 习 ”。 目 只说清 了 “ 师做 什 么 ”至于 学生 通 过学 习 标 教
“ 新课程总 目标一学段 目标一单元教学 目标一课堂教
学 目标 ”线 索进 行 相互 联 系 、衔 接 分析 。 另一 方面 ,要
后产生的行为变化则没有设定 。③用主题或内容表述 目 标 。一些教师常常用教材 中的标题或重点内容代替知识 目标 ,如 “ 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演变过程”, “ 世界表层
生 的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 目标不仅仅是认知 ,还要在 认知的过程 中,促进学生情感体验 ,感受过程 ,掌握方
法 ,促 进价 值观 的 形成 。③ 差 异性 原则 。教 学 目标 的设 计 必须 考虑 学 生的 个别 差 异 。因为 学生 之 间的 差异是 一 种 客观 存在 ,也 是 一种 资源 。要 面 向全 体学 生就 必须 充
洋 流 的分 布规 律 ” 。只列 出 了教师 必 须教 和学 生 必须 学
依据课程标准 、教学内容 、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目标的设
计 。② 全 面性 原则 。全 面性 包括 两 方面 :一 是教 学 目标
要面向全体学生,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确保每一个学生
达 到课 程标 准 规定 的基 本要 求 。二 是教 学 目标要 促进 学
二 、地理 课堂 教 学 目标 的有效设 计
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对教学 目标 的有效设计 ,是 教师课程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准的集 中体现 ,是教学有效
性 的重 要 保证 。 1 教 学 目标 设计 原则 . 教 学 目标 设 计 应 遵 循 以下 原 则 :① 系 统 性 原 则 。 教 学 目标 设计 是教 学设 计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在 设计 时 , 要 从 系统论 的 角度 整体 上把 握 目标 要求 。一 方面 ,应 从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叙写张香海教学目标是整节课的灵魂,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还是教育者达成有效教学的基本保障。

目前,许多学校都采用了导学案(或其他类似名称)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形式一般都是在页面开始就列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再围绕此目标展开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下,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流程的依据,它明示了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并转变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为学习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

这样的设计方式出发点非常好——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学生对照导学案可以基本了解本节课要学习什么,用什么方法、按照什么顺序学习,学到什么程度就算合格了。

也正因为如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叙写显得尤为重要而又难以把握,它必须明确具体、便于操作、可以检测。

一、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学科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都明确规定了初中学段该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及学段目标。

但也正由于是学科教学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因此它通常是用非常简练、概括和抽象的方式加以表述,若将其照搬成课堂教学目标明显是不合适也不可能达成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例,其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关的目标要求是“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这样的目标,作为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毫无疑问是正确的、积极的,但如果在课堂教学目标中一一简单罗列出来,就反映出如下问题:①显得空泛化,因为这样的目标更像是一种理念或口号,面对目标学生体会不出自己究竟应该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②显得普适化,这样的目标放在任何一节数学课上都是正确的,但在课堂上要具体操作时却又无从下手。

如: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掌握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的关系。

达到什么程度算是了解和掌握,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探索。

这里叙述的不清楚。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准备时的重要任务。

一个清晰、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帮助学生获得预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下面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

一、理论基础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应该基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研究的是教育的目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指导教师确定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心理过程,可以为教育者提供人类学习的规律。

学科学研究的是学科的内容、结构和发展规律,可以为教师确定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提供依据。

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导向和衡量标准,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共同关注的目标。

要确定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明确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清楚地指出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程度。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能够清楚地了解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2.可行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能力。

目标过高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目标过低则容易使学生感到无聊,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3.连贯性原则。

教学目标应该与学科教育的连续性相结合,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发展的逻辑性。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不同阶段逐步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要传授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确定教学内容应该考虑以下因素:1.学科要求。

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科的发展和教育标准,体现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科的内容,结合学科的特点和趋势,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2.学生需求。

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讨论小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

3.社会需求。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表述
一、备课的涵义
指教师在充分地学习课程怎么教以及 学生怎么学。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 教学方案的过程。 备课包括两个层次∶一是要统观全局,从“宏观”上 考虑制定学期(或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二是深入章 节,从“微观”上考虑制定课时(或单元)教学计划方 案(即教案,或称教学活动设计)。 我们今天所涉及的内容是“微观”意义上的常态课。
英语水平 技能性 目标 动词 模仿水平 独立操作水平
情感 目标 动词
经历(感受)水平
反应(认同)水平 领悟(内化)水平
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 参观、观察
关注、认同、拒绝、选择、辩护 确定、形成、养成、决定、发展
• 3. 缺乏可测量性。名为目标,实际上没有标准,如 “提高学生写作技能”“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 等,教师无法观测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 • 4. 目标表述形式死板,机械地分为三维目标,导致 教师无法操作。
或许任何教案最重要的元素就是陈述教学目标 的那部分。这是我们想要取得的教学成果———是 我们地图上的目的地。 好的教学目标都是具体的,而且可以指向一个 可以衡量的结果。 如果我们说:The aim is that the students should /can „ by the end of the class. 我们在课后就要能判断出这个目标是否达 到了。目标应该反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做的事,而 不是我们要做的事。如: To teach the present perfect. 此目标除教师本人外,并不能称其为真 正的目标。
一节课往往不只有一个教学目标。例如:我们 可以说我们的整体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 具体目标应是鼓励他们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使用 猜词策略克服词汇问题,对读到的内容发挥想象等。 一般说来,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素包括:行为主体、 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等四个要素。例如: 学生(行为主体)本节课(行为条件)会认会写(行为 动词)五个单词(表现程度)。我们在撰写教学目标 设计时,为了简便易行也可简化为“行为动词和表 现程度”两个要素。如,“学会(行为动词)五个 单词(表现程度)”。

如何陈述课堂教学目标——abcd目标陈述法的应用

如何陈述课堂教学目标——abcd目标陈述法的应用

如何陈述课堂教学目标——abcd目标陈述法的应用在当今教育的发展现状下,如何有效地陈述课堂教学目标不仅是学校的重大课题,也是广大教师所关心的问题。

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师从设置目标的角度,至少要考虑下面几个方面:一是要结合教育法规或者学校实施决定,确定本节课的内容和课时安排;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基本要求,决定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三是要结合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确定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课堂教学目标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是对学生的能力等级的评估?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ABDC目标陈述法,将“教什么”、“学什么”、“做什么”以及“会什么”概括起来,把平时难以界定的目标转化为可衡量的指标,以便在学习中发挥最大的效用。

ABDC目标陈述法是一种课堂指导思路,通过对A(Achievement),B(Behavior),D(Demonstrate),C(Competence)这四个因素的综合考量,从课堂目标的角度出发,把“教什么“,“学什么”,“做什么”以及“会什么”这四个要素概括出来。

A(Achievement),教什么:这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指教师在本节课中,通过什么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以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

这里教师要把控住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

B(Behavior),学什么:这里指的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要把握住学习的过程。

要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不同的学习蓝图,把学习任务有效地分配和设置,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强化学习目的意识。

D(Demonstrate),做什么:这里主要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现自己不同方面的能力,决定了学生能否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目标。

C(Competence),会什么:指的是学生在达到教学目标后,有能力做什么和能做到什么样的水平。

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水平,就可以在课堂中重点提高学生的能力,并尽量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说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浅说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

浅说教学⽬标的制定与表述浅说教学⽬标的制定与表述崔国辉教学⽬标是教育主体对课程与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或质量标准。

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设计的核⼼和灵魂;对师⽣起着激励作⽤,对教学具有导向功能;是聚合课程与教学众多因素的统帅,是测评课程实施与教学效果的准绳。

要确认教学是否有效或⾼效,须⾸先关注和回答⼀个前提性的问题:教学⽬标本⾝合理吗?若其本⾝不合理,即使实现了这个⽬标,我们的教学也不能称作是有效或⾼效的,⽽很可能只是⼀种低效或⽆效的,有时甚⾄可能是⼀种负效或有害的!可见,教学⽬标是实施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着整个课程⽬标的实现。

尽管并⾮所有的教学⽬标都是预设的,但在教学中预设仍然要占有突出的位置。

所以,教学⽬标的制定与表述是必要的也是⾸要的⼀项⼯作。

⼀、教学⽬标的制定(⼀)教学⽬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颁布的纲领性⽂件,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标、内容、框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它明确提出了实施建议及其典型案例。

教学⽬标作为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体现,⽆论教学如何设计,必须与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相符,不能脱离这个中⼼;教学⽬标的定位与落实,⾸先要领会课程标准的实质和要义,还要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以减少课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2、教学内容教材⼤多是由学科专家编写的,是实施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学活动的⾸要凭借;因⽽要充分认识教材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尊重教材并⽤好教材。

但教材不是唯⼀的课程资源,必须重视其他课程资源合理有效的开发和利⽤;教材不是法典,不是神圣,不是教学的蓝本,必须深挖教材,创造性地驾驭教材,使其成为有利于学⽣发展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做好教学⽬标的设计,发挥教材应有的作⽤及学科的独特价值。

3、学⽣实际课堂教学的意义归根结底在于促进学⽣的发展,学⽣是学习的主体,故此要以学定教,结合学⽣实际设定教学⽬标:⼀要从学⽣的已有准备出发,包括知识基础、认知⽔平、学习情感、风格及⾝⼼特征,找准学⽣真实的学习起点;⼆要从学⽣的发展需求出发,包括内在的需求,即学⽣在已有的知识、思维、情感基础上的最近发展区,及外在的需求,即课标要求、社会需要,做到有的放⽮;关注个体差异,以适合学⽣的成长和进步。

浅说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浅说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

浅说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信息员:市教研室 | 作者:易安定 | 日期:2008年12月29日 | 浏览522次] 字体:[大中小]到学校听课,不免要翻一翻老师们的教案;而在看教案时,我最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确定。

因为,如果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知道上课让学生得到什么,那上课还有什么意义呢?在随便翻翻中,我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目标设置笼统、模糊、大而空,而这些笼统、模糊、大而空的“教学目标”有些则是从某些参考书上抄来的。

现略举几例:九年级语文《致女儿的一封信》,设置的一个目标是:“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这个不少人一生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让一个十四、五岁的学生在一节课上就要落实,只能是天方夜谭!数学课教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比比皆是,这些能力的确要“发展”、要“培养”,但这岂止是一节课的任务、是一节课就能做得到的?那么,在“这一节课”里在“发展”和“培养”这些能力方面解决点什么问题而使其能力得到“发展”呢?品德课教案:“坚决杜绝不良习惯”。

这样的目标如果能通过一节课就能达到,那我们的教育工作就太好做了!还有许多表述方面的问题,就不再列举了。

鉴于此,我想和老师们聊聊“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这个话题,一是根据有关论著的论述简介一点教学目标的基本知识;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述一下如何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一、什么是教学目标?(参见谢利民:《教学设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第61-65页)所谓教学目标,就是对教学活动所要促成的身心变化要达到怎样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简言之,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身心变化。

我们之所以重视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因为教学目标有如下功能:导向功能。

即把教学活动导向一定的方向。

其作用是:增强自觉性,避免盲目性;保证教学效果,避免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事半功倍。

激励功能。

即激励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陈述作者:凌宗伟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8年第12期指向学习者的“学”的教学设计,自然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与支持。

这当中首要的一环是要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并从所学内容的性质出发明白而清晰地陈述它。

所谓明白而清晰,简单的说来,就是学生一看就明白,要学的是什么、怎么学。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围绕“教学目标”确定教学任务,并在课堂上实施,再往下就是按教学任务所界定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了。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学设计是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开始的。

一、“教学目标”是什么?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同时,它还是考核评价教师教的效果的依据。

加涅等人的《教学设计原理》认为,“教学设计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也就是说他是达到终点的一种方式。

目的一般被理解成是对预期结果的宽泛的陈述,而目标则更具体。

”注意,他们认为“目标”跟“目的”是不一样的。

“目的”是宽泛的陈述,比如我们认为,指向学习者的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目标”相对于“目的”而言,则比较具体,比如我们认为指向学习者的“学”的教学设计的“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从不同的学生的个体特质与需要出发,给每一位学习者搭建学习的支架,提供具体而实用的指导。

“教学目标”总体而言是为了达成课程的目标,而各类课程的目标,又是服务于教育目的的。

目标确定以后,就是教学任务(或者说是活动、也可以说是教学事件)的设计都要围绕达到预期目标而寻找最优途径。

注意,只是一个预期的最优的路径,课堂上到底能达到什么目标那还是由具体的教学场景决定的。

赖格卢特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

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

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第三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求与方法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主要有导学、导教和导测量的功能。

近三十年来,许多教育心理学家致力于开发一套描述和分析教学目标的方法,西方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一种教学技术,并大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即行为观和认知观。

前者强调用可以观察的或可以测量的行为动词来描述教学目标;后者强调用内部心理认知能力来描述教学目标。

尽管这两种观点有所不同,但它们一致认为,描述教学目标不应只限于列出课题内容,或师生要进行的活动,其重点应放在学生行为或能力的变化上。

股票、债券、保险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界定股票的性质;列举持有股票的意义;分析股票的特点;阐释股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2)界定债券的性质;说明债券的基本要素;划分债券的种类并比较三者的异同;阐述国债发行的目的(3)界定保险的性质;阐明保险的功能和特征;明确商业保险经营主体;划分商业保险的种类;掌握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1)比较购买债券、股票、保险等投资方式异同,学习辩证思维的方法;(2)利用有关知识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如何合理投资理财的实践能力;(3)利用所学知识为企业融资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服务观念。

要能够从国家角度,从经济建设角度认识投资的意义;(2)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和精神。

要积极学习投资的相关知识,"以钱生钱",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足,美好。

一、陈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一)陈述教学目标的两点基本要求1、详细说明目标内容。

教学目标应明确地表达或阐明教师的意图,以使人们观察了学生的行为或学习作品后,便能判断目标是否已达到以及达到的程度;2、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

阐明教学目标所用的描述语言必须是特定的、准确的行为术语,是可以观察和可以测量的,而不能是含糊的和模棱两可的。

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

教案设计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

教案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其核心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前必须清晰和明确的目标,是指教师所希望学生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所能达到的认知、情感、技能等领域的目标。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和可操作,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应当体现以下几点。

1、关注一人一策,个性化定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相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条件以及学习习惯,而学生会因人而异,这意味着从师生关系上来看,同一届学生所使用的教学大纲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

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目标的设立过程中关注一人一策,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目标的定制,这将更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实施并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清晰明确教育目标意味着学生应当在教学结束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地是一些“动词”形式的知识和能力描述,例如文字笔迹的写作就可以归为运用知识的范畴内。

因此,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清晰、精确和可操作性,而且应当体现一定的时效性,让教学目标产生可操作性实用性。

3、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量化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明确的描述,还需要进行量化,因为只有使用量化的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学,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例如: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在通过听读、口语表达和阅读写作等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掌握字、词、句、篇的组成知识和表述能力,达成可读、可写、可用的目标。

4、考虑教学目标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教学目标不仅要考虑学生在本次学习中的需要,还应考虑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中,这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诗歌之前,教师可以探讨诗歌与文学的关系,并探究诗歌的阅读和表达技巧,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机构在进行教案设计越趋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目标的设立过程中,在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注重科学性、实用性、个性化和量化,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教学目的与目标:来源、分类与陈述

教学目的与目标:来源、分类与陈述

第三章教学目的与目标:来源、分类与陈述----《教学设计》(第2版)导读提纲周文华【学习目标】1、知道学校系统的教学目的和目标的来源;2、能运用本章有关教学目标陈述的原理和技术,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撰写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学科课时目标。

【导读提纲】一、教学目的与目标的来源1.含义:教学目的或教学目标是预期学习者学习的结果。

【观点】教师应该意识到,设置合理和可行的教学目的与目标是做好教学设计工作的最关键的第一步。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或许就是确定教学目标。

如果教学目标确定的不合适,再好的教学也可能无法满足组织或者学习者的真正需求。

没有准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者会冒这样的风险:基于根本不存在的需要去进行教学。

2.教学目的与目标的来源:社会发展学科课程水平的目的(课程标准)--国家教育部聘请专家制定学生发展教学目的学科内容发展与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水平的教学目标---学科课程标准课时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的功能和主要问题:1、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在教学和教学设计中的作用概括为:导教、导学和导测评。

导教—指导教学过程、方法、技术、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第三部分教学策略);导学—指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教学分析);导测评—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第四部分教学评价)。

2、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类是表层问题。

主要是由于不清楚目标的基本概念、叙写规则等引起的。

对这类问题,只要明确什么是目标、怎样叙写目标更合适,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例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这一说法十分含糊,改为“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的正确”。

另一类是深层问题。

这类问题的产生在于目标没有与学科内容的本质、特定学生的信息问题产生关联,目标没有“对象化”,没有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例如:数学目标:98%的学生会利用直尺正确度量线段的长度并规范表达。

95%的学生会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85%的学生能解决“断尺问题”。

第三讲教学目标分类与陈述

第三讲教学目标分类与陈述

一. 教学目标概述


教育目的 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1
单元目标1 课 时 目 标
课程目标2
单元目标2 课 时 目 标
……
一. 教学目标概述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1.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2.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
3.指引学生学习
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B.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1.认知 ① 知识 ②智力技能 领会 运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2.情感 3.心因动作(动作技能)
布卢姆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的异同:
他们都把认知领域的学习分成不同的层次,都认为
“知道”仅是教学的最低的基础性的要求。
1.布卢姆所用的标准是测量学的,而加涅在对学习
结果进行划分时,不仅考虑了结果的测量,同时还 阐明了各类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条件及其相互间 的关系。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可以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 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不仅可以检测出学生是否达 到了目标,而且在学生未达到目标时还能检测出学 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
三.教育目标设置与陈述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
(二)陈述教学目标
1.马杰(Mager)的三要素和ABCD模式
学习目标的要素
1.学生的行为 2.作业的条件 3.合格作业的 最低标准
要问的问题
做什么?


用“意见”或“事实”把句子 标记出来 在什么条件 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 下 做得怎么样 至少有85%的句子标记正确
二.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梅里尔(M.
D. Merril)的认知学习结果分类

业 发现

绩 应用 水 记忆 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姓名: 刘慧科目: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任课老师: 段兆兵任课时间:2010.2-2010.6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课程与教学论,刘慧)【摘要】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参照。

一个合理的、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使课堂有序进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目前课堂教学目标仍存在的空泛性、片面化以及学生主体的缺失等问题,值得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目标表述性语言是教师实施教学依据的重要文本,在侧重行为目标的同时,表现性目标也是课堂教学目标应关注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考虑课程标准、教学系统环境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来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发展的总方向。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目标;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某一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达到的预期状态。

它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目标的编写直接反映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构思,以及对学生的身心变化的预期。

在教育目的指导下,教学目的、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课程单元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五个层次有机联系构成了教学目标体系。

其中,课堂教学目标处在教学目标的最低层,是最具实践性、操作性和具体性的目标,它直接指导着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的行为模式的过程,这里的行为是从广泛意义上理解的,包括思维、情感和外显的行动。

当这样看待教育的时候,教育目标很显然就表征着教育机构试图在学生身上所引起的行为变化的种类。

”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应该包括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的成果,即教学目标应该具有完整性。

一个合理的、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的编写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论述:一是有利于全面指导教学过程,二是有利于教与学。

1. 全面指导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不仅在方向上对教学活动起指导的作用,而且对教学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上有规定性的功能。

一项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也就是教学目标—一落实的过程。

因此,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利于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避免盲目性。

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保持课程方向的明确性,保持课程内容和活动的稳定性,防止个别人员对教学大纲另作随意解释。

2.有利于教与学通过对教学目标的确切把握,有利于教师选用合适的教学材料,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编写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对学科教材内容有深刻的掌握,并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合理的评价,这无疑有利于教师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策略。

运用目标标准判断目标是否已经实现,教师切实了解学习者在学习上得与失,以便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对于学习者来说,如果明确了学习目标,能更好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确定学习重点,增加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性与积极性。

既然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因此设计教学目标需要剖析各方面影响因素,从而避免教学目标设计的片面性与不合理性。

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充分注意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以目标为统领的教育思想体现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教育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或以教学内容促成目标的达成都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

因此,教学目标是紧扣课程标准各项指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其基本理念、设计思路和评价要求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起限定和指导作用。

教学系统环境因素。

要对教学系统环境进行分析,如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社区和家长对学生学习的期待、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等等,以使我们的教学能符合社会环境的要求。

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要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他们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还应确定学生还需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要达到培养何种能力和态度等。

另外还须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一般特征,如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认知结构的特点、学习风格等。

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目标才符合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好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可分为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来进行描述。

结果性目标主要用于对“知识与技能”目标领域的描述,体验性目标主要用于反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领域的要求。

目前的课堂教学目标由于没有兼顾两种目标的统一性,其设计体现出以下的问题。

1.学生主体缺失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其对象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

但教师由于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认识不清,加之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仍常常不自觉地将教学目标的主体定为教师。

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引导学生……”“使学生……”“教育学生……”的表述俯拾皆是。

这些表述均以教师的施教行2.表述虚泛教学目标是依据课文所在的学段及单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与设计的。

然而,许多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却走向了虚泛。

如“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感受到作者豁达的心胸与气魄等”。

这种空泛的表述使得教师无从了解学生这种情感的变化,只能凭借经验给予一定的评价,而这种评价也往往只具有概括性、普遍性意义,没有反映出学生的差异性。

3、表述片面化在教学目标的表述上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倾向于精确化表述,认为应该通过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表述课堂教学目标;一种倾向认为,精确化表述对于传统的知识技能方面目标是可行的,但对情感态度等目标未必恰当。

笔者认为,过于追求精确化目标会导致机械化、简单化;过于模糊的目标又不利于其功能的发挥。

在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时应结合两种目标表述的优势,做到既有一般性目标又有具体目标。

马杰于1962年出版了《准备教学目标》一书,此书的出版被视为“陈述教学目标中发起的一场革命”。

在这本著作中,马杰提出了行为目标,指的是用可观察,可测量的外在行为表述教学目标。

具体包括三个因素:一是行为因素,说明通过教学学生能做什么;二是条件因素,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即要求目标陈述提供什么样的刺激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行为;三是标准因素,规定符合要求的作业标准,指明学生达到什么条件才叫合格。

行为目标最大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它主要指目标的可观察与可测量问题。

现代教学设计所强调教学目标的可观察与可测量行,是基于对传统教学中目标设计含糊笼统问题的反思。

一般性的教学目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不易操作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方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风向标,教师的教学是在该思想下进行的,一般性教学目标叙述过于模糊,教师在短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教学后没有具体的反思,自身与教学提升效率不高。

第二,教师与学生评价方面。

评价无论是过程或是结果评价都涉及到一个层次与标准问题,因此行为目标这种易操作、评价的优点就凸现出来。

泰勒指出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应当用一种最有助于学习经验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的指导的方式来陈述目标,既要指出要使学生养成哪种行为,又要指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

这种教学目标的易操作性不仅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各学校乃至家长都支持行为目标的落实,因为在教学结束后可以确切了解学生发生了些什么变化,进步表现在哪?有什么还需改进?教师教学水平如何?笔者认为行为目标的提出其实给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因为一切都显得更透明化、竞争性也更强了,教师不仅考虑到学生教学后应该有哪些变化,还必须考虑到有多少学生产生了这种变化——教学面对的是每一个孩子,但每个孩子又各有其特点,因此这些目标又要具针对性的进行层次化,从而确定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自己工作的起点,合理地规定教与学的目标,安排教学过程和正确评价教学效果即教学活动中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目前,强调的行为目标主要集中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方面,其实,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都具有指导作用,但对于这些方面的探讨较少。

行为目标同时招致了一些人的责难和批评。

批评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行为目标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变化看学习而忽视了其内部能力倾向的变化,与行为主义的学习观一脉相承;另一方面,行为目标常常使教师们将自己的教学局限在可测量然而琐碎的目标上。

这些目标虽然测量到了,但未必与学生的发展相吻合。

基于行为目标的这种缺陷,在确定目标时,做到既看外显的行为,又能考虑到内部的能力倾向变化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加涅认为,当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学生是否已经获得了新的能力时,就可以去推测,方法是:在学习者应用此能力的具体任务中,观察符合要求的行为。

对此,艾斯纳认为课程与教学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教育目标,即教学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

教学性目标在于使学生掌握现成的文化知识。

它在课程与教学中是预先规定好的,这种规定明确指出了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几项学习活动后所应习得的具体行为,如知识、技能。

教学性目标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共同的。

这种取向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主义目标取向。

但学生在教学中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即不同于教学性目标的表现性目标,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

这种课程目标从本质上说是内隐心理目标,运用生成性目标意味着教师要能够有效运用互动性教学方法,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并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指导者,与此同时又要保证这些过程不流于形式,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它的模糊性很可能导致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无目标性”,最终可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流产。

有学者认为行为目标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变化来看学习结果,而忽视了其内部能力倾向的变化,从而强调生成性目标,而排斥行为性目标取向,笔者认为,行为目标其实就包含了外显行为变化和内显行为变化,其创造性目标或表现性目标其实就是内显行为目标,他们的变化我们不能直接观测到,但内隐行为变化总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

因此我们不要仅仅去争论他的不合理之处,更重要的是拓宽对行为目标的认识,既然内隐目标不能直接观察到,那么知道目标是否实现的唯一方式就是推测这些内隐目标可能导致的外显行为,并通过观察相应的外显行为来评价学习的结果。

也就是说体验性目标的编写是目标陈述讨论的焦点和难点问题。

体验性目标可以采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理论来表述。

它既反映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变化,也反映学习的外显行为变化结果。

如由一般价值判断转化为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区别、解释、评价等具体指标。

利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对教学目标做出质的概括和量的规定。

质的概括是指运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如“懂得”、“理解”、“掌握”、“领会”等。

由于这些动词具有含糊性,学生的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无法被直接观察到,所以要做出量的规定,即在描述了内在能力和倾向的变化之后,再列举若干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具体行为样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