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径流概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水资源分区
(6)西北诸河区 括塔里木河等西北内陆河以及 额尔齐斯河、伊犁河等国际河流中国境内部分。 (7)东南诸河区 (8) 珠江区 包括珠江流域、华南沿海诸河、海南 岛及南海各岛诸河; ( 9 )西南诸河区 包括红河.澜沧江、努江、伊洛 瓦底江、雅鲁藏布江等国际河流中国境内部分以及藏 南、藏西诸河; (10)长江区 含太湖流域
用年径流量的变差系数Cv值来表示。年径流量的多年变化主要取 决于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还受到径流补给类型及流域内的地貌、 地质和植被等条件的综合影响。相比较而言,降水补给的河流Cv 值大于冰川、融雪和降水混合补给的河流Cv值,而后者的Cv值又 大于地下水补给的河流Cv值。连续丰枯的情况更值得注意。因此 在分析径流量多年变化时,除了变差系数的大小和区域分布外, 也应对系列的代表性、丰枯周期进行必要的探讨,这对水资源的 合理利用及连续枯水时的对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又称渗透的基本 定律,在水力学中已有论述,这里只引 用定律的基本内容。 (1)线性渗透定律 线性渗透定律反映了地下水层流运动 时的基本规律,是法国水力学家达西建 立的,称为达西定律,即:
层流适用条件
2.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2)非线性渗透定律
当地下水在岩 石的大孔隙、大裂隙、大溶洞中及取水构筑物 附近流动时,不仅雷诺数大于10,而且常常呈 紊流状态。紊流运动的规律是水流的渗透速度 与水力坡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这称为哲才公式,
水资源量评价
主要内容: 3.3地表水资源量评价 3.4地下水资源量评价
3.3地表水资源量评价




在地表水资源评价中用河流径流量表示 地表水资源量。 3.3.1 水资源的分区 3.3.2 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 3.3.3 河流径流计算 3.3.4 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评价 3.3.5 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


地下水通过其补给、径流、排泄过 程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 1. 地下水的形成
1.岩石的空隙性 2.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3.含水层与隔水层 4.地下水的分类 5.地下水循环

2. 地下水运动的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1.地下水运动特征 2.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 律
~1地下水的形成

1.岩石的空隙性组成地壳的岩石,无论是松散的沉积

干旱指数γ是衡量一个地区降水量多寡、进行水资源分析的一个重要
参数。其定义为某一地区年水面蒸发量E。与年降水量P的比值:
3.2.1地表水资源的形成与类型

地表水为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 体的总称。多年平均条件下,水资源量 的收支项主要为降水、蒸发和径流。
1降水 2径流 3蒸发
3.2.2地下水资源的形成与运动 规律
÷Ä Î Ï Ö î º Ó Ç ø ÷±Ö Î î Ó º Ç ø
3.3.2地表水资源量评价的内容


1.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 2.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 3.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 4.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5.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 6 .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分析。
在地域分布上。一般冷湿地区水面蒸发量小,干燥、气温高的地 区水面蒸发量大,高山区水面蒸发量小,平原区水面蒸发量大

陆面蒸发量主要是指某一地区或流域内河流、湖泊、塘坝、沼泽等
水体蒸发、土壤蒸发以及植物蒸腾量的总和,即陆地实际蒸发量。根据 水量平衡原理,对于一个闭合流域,陆面蒸发量等于流域平均降水深减 去流域平均径流深.湿润而又高温地区陆面蒸发量一般较大;干旱地区, 由于总降水量有限,没有足够的水分可供蒸发,陆面蒸发量较小。因此, 前者的陆面蒸发量和水面蒸发量比较接近,而后者相差甚远
水资源分区的基本方法
1. I级区保持大江大河的整体性。采用中国水资源 评价分区的I级区,即将全国划分10个区。 2.二级区以保持河系的完整性为原则,并参照了中 国水资源利用分区的II级适当调整,共划分为80 个。
水资源分区的基本方法
3.三级区在征求各流域机构、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共划分为 214个。 4. 计算分区单元的确定,可在三级区的基 础上以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或 地级市)来划分。 5. 流域与各省、市也可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工 作需要细化到四级区或五级区。
3.3.1水资源的分区

一、水资源分区原则
1.区域地理环境条件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2.流域完整性 水资源分区尽可能保持流域 的完整性。 3.考虑行政与经济区划界线 水资源分区除 了考虑自然因素外,还必须考虑各部门对水资 源综合开发利用与水资源保护的要求。 4.与其他区划尽可能协调

二、水资源分区方法

地下径流量常用地下径流率 M 来表示, 其意义为1km2含水层面积上的地下水流 量 (m3 / (s· km2)) ,也称为地下径流模 17 数。
~2地下水运动的特点及其基本规律

1.地下水运动特征 (1)迟缓的流速 常用每天米来表示其流速。自然界一般 地下水在孔隙或裂隙中的流速是每日几米,甚至小于1m, 地下水在曲折的通道中缓慢地流动过程称为渗流,而进行 渗流的水称渗透水流。渗透水流通过的含水层横断面称为 过水断面。 (2)层流和紊流 由于地下水是在曲折的通道中缓慢渗 流,故地下水流大多数都呈雷诺数很小的层流运动,当地 下水流通过漂石、卵石的特大孔隙或岩石的裂隙及可溶岩 的大溶洞时,取水构筑物附近由于过水断面减小使地下水 流动速度增加很大,常常成为紊流区。 (3)非稳定、缓变流运动 地下水在自然界的绝大多数 情况下呈运动要素(流速、流量、水位)随时间改变的非稳 定流运动。但当地下水的运动要素在某一时间段内变化不 大,或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随时间变化不大时,人们 常常把地下水的运动要素变化不大的这一时段中地下水的 流动近似地作为稳定流。

(2)径流量的动态变化年径流量的多年变化一般
2径流

径流量的季节变 化,关键取决于河川径流补给来源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地下水补给来源的河川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相对比较小; 而以降水作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我国大部分河流的径流 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相对比较大。
(3)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2径流

3.河流径流的表示方法
介于层流和紊流之间,则称为混合流运动,可用斯姆莱
表示式为 : 公式表示:
作业


名词解释:径流,流量,径流总量,径 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含水层, 隔水层,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频 率,重现期 如何确定某设计频率下的年径流量。
水资源评价


பைடு நூலகம்
水资源评价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 源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 价。 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 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 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原则
« È ¹ ú Ë ® × Ê Ô ´ · Ö Ç ø Ç é ¿ ö ± í ±Â à ë Ï ¼ º Æ A000000 B000000 C000000 D000000 E000000 F000000 G000000 H000000 J000000 K000000 » ¼ Ò ¶ ø Ç Ã û ³ Æ 10 É » Ë ¨½ ­ Ç ø É º Á Ó Ç ø º º £ Ó Æ º » Ó ´ º » Ó ¤½ ³ ­ « Ä ¶ Ï Ö î é ½ Ö ­ Ç ø ø Ç ø Ç ø Ç º Ó Ç ø ø Ç þ ¶ ¶ ¼ Ç ø 80 8 6 4 8 5 12 7 10 6 14 ý ¶ È ¼ Ç ø 214 18 12 15 29 15 45 11 22 14 33 Æ Ë ¼ ã æ à » ý (Í ò km2) 953.31 92.49 31.38 31.82 79.21 33.17 180 24.06 57.78 84.69 338.71
单位为m3 径流深Rt是设想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所得的 水深,单位为mm
径流总量Wt指在一定的时段内通过河流过水断面的总水量,
径流模数M为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单位为m3/(s· km2)
径流系数α为某时段内的径流深度与同一时段内降 水量之比,以小数或百分比计
3蒸 发

蒸发主要包括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 水面蒸发受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等影响。因此
流域上的降水,除去损失以后,经由地面 和地下途径汇入河网,形成流域出口断面的水 流,称为河流径流,简称径流。 地表径流和
地下径流。水流中夹带的泥沙则称为固体径流。


表示径流的特征值主要有;流量 Q 、 径流总量 W 、径流模数 M 、径流深度 Rt 、 径流系数α。
2径流

流量Qt为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单位以m3/s表示

4.地下水的分类
~1地下水的形成
~1地下水的形成

5.地下水循环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为补给。
大气降水、地表水的渗入、大气中和土壤中水汽的凝结、人工补 给。 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称为排泄:泉、河流、蒸发、人工 排泄等。 地下水在岩石空隙中的流动过程称为径流。

地下水径流的方向、速度、类型、径流量主要受到含水层的空隙 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补给量、地形、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与人 为因素的影响。
物,还是坚硬的基岩,都存在数量及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空隙。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与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 布与运动具有重要影响。按空隙特性可将其分为:松散岩石中的 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中的溶隙三大类,(孔隙度、 裂隙度和溶隙度)。

岩石空隙中的水的 主要形式为结合水(吸着水、薄膜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 和气态水。岩石空隙中的水构成自然界地下水资源的主体。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 数量水的岩层,隔水层是指不具透水和给水能力的岩层。含水层 与隔水层是地下水形成和储存的重要和基本条件。二者的划分是 相对的 .只有当岩层具有地下水自由出入的空间,有适当的地质 构造和充足的补给来源的才能构成含水层
2.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3.含水层与隔水层
~1地下水的形成
三、水资源分区

北方六区 南方四区
长江流域 : : 黄河流域 : : 淮河流域 : : 海河流域 : : 松辽流 域 : : 珠江流域 : : 太湖流域
全国水资源分区
全国水资源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为10个: (1) 松花江区 包括松花江流域以及黑龙江、乌苏里江、图门江、绥芬 河等国际河流中国境内部分; (2) 辽河区 包括辽河流域、东北沿黄渤海诸河以及鸭 绿江中国境内部分; (3)海河区 包括海河流域、滦河流域及冀东沿海; (4)黄河区 (5)淮河区 包括淮河流域及山东半岛沿海诸河;
1.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分区 如将评价区 分为湿润多沙区、湿润非多沙区、干旱多沙区和干旱 非多沙区,或仅根据气候条件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等。 2.根据天然流域分区 由于河流径流量是水资源的主 要部分,因此通常以各大河流天然流域作为一级分区, 然后参考气候和地质条件再进行次一级的分区。 3.根据行政区划分区 可以按照行政区划进行行政分 区,如全国性水资源评价可按省 ( 自治区、直辖市 ) 和 地区 ( 市、自治州、盟 ) 两级划分,区域性水资源评价 可按省 ( 自治区、直辖市 ) 、地区 ( 市、自治州、盟 ) 和 县(市、自治县、旗、区)三级划分。
2径




1.河流径流的补给 2.径流的时空分布 3.河流径流的表示方法
2径流

1.河流径流的补给 (1)雨水补给 我国绝大部分河流补给都以雨水补给为主。
此类河流受降水年际和年内分配的影响明显。
地下水对河川径流的补给是又一种补给类型。 从水源上分析,地下水同样来自大气降水补给,但与降水对河川补给的 最大差异在于地下水补给是经过地下水的调节作用后再对河川径流的补 给,这样就使河川径流的水情和季节分配发生了重要变化。地下水补
(2)地下水补给
给河道的水量约占年径流总量的 25%~30%。河道下切深度、 岩性特征、植被

平均年径流量约50km。约占全国年径流量的1.9%,水量有限。
(3)冰川、融雪水补给此种补给类型在全国所占比重不大,
2径流

2.径流的时空分布 (1)径流的区域分布
受年降水量时空分布 的影响,以及地形及地质条件的综合影响,年径流量 的区域分布既有地域性的变化,又有局部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