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内和课外的较量38页PPT
合集下载
阅读:课内和课外的较量
低 年 级
高 年 系。 “拿来主义”使不少教师迷失 了自我。
问题二: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了吗? 课文是读懂还是讲懂? 问题是老师提出还是学生提出? “意、言、法”,学生得了什么?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大、扁一点的水泡, 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来一 个。 有的半天才上来一个水泡,大,扁一点, 慢慢地,有姿态地摇动上来,碎了。看,又 来一个!
语文教育优良传统搜读
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 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 万章上》) 荀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 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韩愈:读书方法:提要钩玄,含英咀华 习作主张:文从字顺 张载:读书和心悟(在可疑而不疑者, 不曾学;学则须疑。 “书须成诵精思, 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读书, 须是成诵。不成诵,则思不起。” )
丁培忠:简单地说,可以设置三个尺度: 一是广度,就是看学生在多大的范围内 接触了语文作品;二是品位,就是从学 生对语文作品的选择来看他们的价值取 向和阅读趣味;三是深度,就是看学生 在多大程度上内化了这些语文作品,使 它们成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人格内涵, 并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语感。
大力倡导教师阅读。除了教师的阅读力 提高需要阅读再阅读,仅仅从指导儿童 阅读方面来说,教师阅读的加强就势在 必行。对于教师来说,儿童文学素养是 必需的。
《红楼梦》 十八回:大观园题诗,试宝玉才情(元妃) 七十八回:作姽婳词,以志其忠义(贾政) 九十四回:海棠开花,命作诗志喜(贾母)
秋爽斋偶姐海棠社,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课件ppt优质精选
小儿,恬④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释】①蹊(xī):踩踏,践踏。②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é):为什么。④恬:
安静、平静。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B.安阳韩性闻而异. 之 C.父怒,挞之,已而复. 如初 D.冕小儿,恬若. 不见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簏(lù):竹编的盛物 器具。④赜(zé):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遵循。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 )(2分)
A.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和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
3.比较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说说这两句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分)
示例:①甲文画线句是从反面论述不学习的后果;乙文画线句从正面论述要向他人学习。②甲文画线句
强调要自主学习,乙文画线句强调要善于向他人学习。
4.班级召开“学会反思”主题班会,你代表小组发言,请从甲、乙两文中选一句作为你发言的论据写
专题训练
(一)《虽有嘉肴》与《〈论语〉十二章》比较阅读练习。(12分)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
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二则》) 【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课外阅读方法PPT课件
第41页/共43页
•作业:每位同学都要完成。 •必修一、二、三、四后的名著导 读为范围,选一本书写一篇读后 感或者是做一个好书推荐的交流 PPT。学期中交流。
第42页/共4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43页/共43页
处 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人生变长,
? 变宽。
第2页/共43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 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 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 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 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 (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 不少于150万字。
3
第3页/共43页
怎样进行阅读?
什么情况下略读?
假如你要读一本有难度的书,一开 始就选择精读很可能是个错误。
请先略读: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懂的 书,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 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我们受到的教育往往是先去注意那些 我们不懂之处,遇见生字查字典,本来阅 读《红楼梦》让人愉快,可是被要求一个 生字一个生字查,这种阅读快乐就全被破
第30页/共43页
略读的作用
略读像拍照一样,在很短时间内让你对书
有全景式认识,所以阅读时一定要集中全部精
神,否则无法进行检视阅读。
你现在可以确定这本书:
•
是否值得深入一读?
•
属于哪一类可备查?
第31页/共43页
四、诵 读
•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朗 读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 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 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 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 贵的境界。
第32页/共43页
诵读的好处
• 1、可以提高专注的程度。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 空状态,有利于记忆材料。我们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大声 朗读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作业:每位同学都要完成。 •必修一、二、三、四后的名著导 读为范围,选一本书写一篇读后 感或者是做一个好书推荐的交流 PPT。学期中交流。
第42页/共43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43页/共43页
处 的生活经历来使自己的人生变长,
? 变宽。
第2页/共43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 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 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 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 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 (5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 不少于150万字。
3
第3页/共43页
怎样进行阅读?
什么情况下略读?
假如你要读一本有难度的书,一开 始就选择精读很可能是个错误。
请先略读: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懂的 书,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 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我们受到的教育往往是先去注意那些 我们不懂之处,遇见生字查字典,本来阅 读《红楼梦》让人愉快,可是被要求一个 生字一个生字查,这种阅读快乐就全被破
第30页/共43页
略读的作用
略读像拍照一样,在很短时间内让你对书
有全景式认识,所以阅读时一定要集中全部精
神,否则无法进行检视阅读。
你现在可以确定这本书:
•
是否值得深入一读?
•
属于哪一类可备查?
第31页/共43页
四、诵 读
•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朗 读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 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 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 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 贵的境界。
第32页/共43页
诵读的好处
• 1、可以提高专注的程度。大声读需要集中精力,大脑处于排 空状态,有利于记忆材料。我们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大声 朗读的次数多了,自然就记住了。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 课件(共50张PPT)
Part three 解题步骤及技巧
解题步骤: 1、先浏览题目
题目是文言文的眼睛,通过题目可以得知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或 者有些题目会提示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初步了解文言文的 大致意思。 2、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一般考查课外文言文时,对于比较难的字词都会给出对应的注释,可以 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主要意思,当遇到不会的字词时不同着急,可先看 完全文,大致了解全文的意思。
(取材自清姚鼐《游媚笔泉记》)
①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2分) ②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2分) ③日暮//半阴/山风卒起(1分) “/”为必断,一处1分。“//”可断可不断。
牛刀小试
山东人娶蒲州女,多患瘿①,其妻母项瘿甚大。成婚数月,妇家疑婿不慧,妇翁置 酒盛会亲戚,欲以试之。问曰:“某郎在山东读书,应识道理。鸿鹤能鸣,何意?” 曰:“天使其然。”又曰:“松柏冬青,何意?”曰:“天使其然。”又曰:“道边 树有骨骴②,何意?”曰:“天使其然。”妇翁曰:“某郎全不识道理,何因浪③住 山东?”因以戏之曰:“鸿鹤能鸣者颈项长,松柏冬青者心中强,道边树有骨骴者车 拨伤,岂是天使接触其传然播?”婿曰:“虾蟆能鸣岂是颈项长竹亦冬青岂是心中强夫人项下 瘿如许大岂是车拨伤?”妇翁羞愧,无以对之。 [注解]①瘿:长在脖子上的囊状瘤。 ②骨骴:指树上长的疖。 ③浪:空,白白地。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虾蟆能鸣岂是颈项长竹亦冬青岂是心中强夫人项下瘿如许 大 岂 是 车拨 伤?
(3)揣测法。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切忌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 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要懂得将课内的知识迁移到课外。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PPT课件
结局不同,说明了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 ,才能出
奇制胜。
5、甲文中的鲁庄公和乙文中的宋襄公有什么不同?
鲁庄公:庸而不昏,急躁冒进但能虚心求教,听取曹刿的 正确意见。
宋襄公:固执愚蠢,不听取子鱼的正确意见,错失战斗的 良机。
18
三、研究战术
“词语解释”技巧
“选择题”技巧
课下注释记在心, 特殊用法尤重要。 认真积累细联想, 结合语境巧翻译。
两相比较剖析异, 甄别筛选提炼同。
20
预祝大家
中考取得优异成绩
21
3
三、研究战术
(一)遵循四个步骤
览——题目 析——标题 读——文段 解——问题
4
三、研究战术
(二)活用五个技巧
“词语解释”技巧 “选择题”技巧 “语句翻译”技巧 “比较填空题”技巧 “内容问答题”技巧
5
1、解释加点的词。(2分)
A组 虽.千里不敢易也 即使 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应当
B组 故不错.意也 通“措” 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开通
14
三、研究战术
“内容问答题”技巧
认真阅读知文意 求同求异要分清。 两相比较剖析异, 甄别筛选提炼同。
15
四、实战演练
《曹刿论战》与《子鱼论战》 (节选)比较阅读
16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普遍宋人既成列 已经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 )(2分) ABCD3、、 、 、 、翻公登又公译问 轼 何 与句其 而 间 之••• 子故 望 焉 乘• 。之(及中车2既分间其六••济)力未七而•拉既百未崩济乘•成倒也列之声
“怫然怒”
B 组或(甲发文怒中)唐雎的“挺剑而起”是因为秦王
高中生课外阅读指导精选课件PPT
• 作业:每位同学都要完成。 • 必修一、二、三、四后的名著导读
为范围,悬着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或者是做一个好书推荐的交流PPT。 学期中交流。
世间有一种相互的情愿、一种情感的眷恋、一种情怀的着落,一种甜情密意的爱。 爱情在彼此之间、难得珍贵。需要包容和蔼,需要俩情相续。人生没有任何情感能抵得上爱情来的强烈。真爱从心底滋生,滋润着的爱;能让岁月变得丰满幸福。 爱情经历过静默欢喜的心跳,心潮澎湃的悸动,小心翼翼的呵护。挚爱灵魂的降临,柔情蜜意的体会,爱情的情愫引诱着彼此之间的情怀。爱情就像一团火焰,热情奔放在彼此之间燃烧;爱就像颜丽的山花,烂漫开放在彼此之间芬芳的岁月里。 爱情在彼此之间是愉悦、是幸福的向往,有一种渴念,一种欲望。一个人如果没有了爱情的支撑,剩下的只有精神空虚,孤独寂寞。无论多么痛苦,爱情只是人生的一个部分。在现实面前,只有理顺思路,忘掉不愉,打点精神生活,才能继续愉悦自己的人生。 当然爱情很美好,但有时也会不如意。人生本来就在旅途中,有阳光与暗淡的一面,难免会经历过低谷,不必过于焦虑不安。如果一方有离去的企图,千万不得挽留,留下的人也留不住心。人走了茶也就凉了,再温了也没了芳香。在拥有时好好地珍惜,爱情本来就需要真情来相待。 做人要懂得思考,一个愚痴的人,一旦跳进了失恋的漩涡、难以挣脱。忧忧寂寞、郁郁寡欢、心劳意攘不可自拔。一个明智的人,通情达理,一切顺其自然,不会执着于曾经的美好。既然她执意要走,爱情就已经失去了光泽。那么,何必再度留念她的光彩。 情感确实曼妙。有时机遇恰巧会眷顾了爱情。在擦肩而过的人群中谁能与你并肩同行;谁能理会同你一道上船、驶往爱的彼岸。在滚滚红尘中,只有俩厢情愿,情投意合,才能算是一见钟情,顺理成章。 在这世界上有一种爱情叫着缘分。在谈笑中相遇、在不经意中发生。爱情在几度转角处相识,最终还是选择初恋的那个好。这不要说偶尔、也不能说凑巧,他们在冥冥之间自然的形成。那是一种力量的无形缠绕,在偶遇中滋生存在着相遇的机会与可能。 树靠营养吸收生长,开花结果。人也需要吸收养分,也需要茁壮成长。特别在爱恋之间那微妙的时刻,得像春花一样灿烂,滋润着培育成绚丽多姿让人羡慕,让人欣赏。人靠衣装马靠鞍,一个人的内涵显示在品位上,整洁大方是对对方的尊重。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共33张PPT) (1)
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
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
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
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
也。
(选自《古文观止》)
常见题型2——比较人物形象异同
杨震和范文正公都是朝廷命官,但他们在 甲乙两文中所体现的为人处世方式不同。 请分别加以概括。
如:《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 共同点:①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 《出师表》:提出三条建议,其中最主要的是“亲贤远 佞”; 《邹忌讽齐王纳谏》: 指出“王之蔽甚矣”暗含广开言路, 吸取各方意见之意。
②提的意见都有广开言路的意思。 ③提的方式都很委婉。 《出师表》是“以情动人”; 《邹忌》是私事到国事(由小见大)采用类比的方式劝谏。
(乙)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常见题型4——比较内容异同
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 不同。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 是: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乙文 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要立德、修身 。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 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 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 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 《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 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 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 具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专题复习11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二) 【甲】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 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 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四)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D.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帝善其.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 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 (2)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从这之后没有谁不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三)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 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欲居九夷①。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论语·子罕》) 【注释】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
【乙参考译文】杨大年每当想要写文章时,就跟门客、亲朋饮酒游戏,投壶下棋, 大家尽情谈笑,却不妨碍杨大年构思。他常常用一片片的小方纸作稿纸,在上面密 密麻麻地书写,挥笔如飞,用不着修改。每写满一张纸,就要门客拿去传抄,门客 们常常被他搞得疲于奔命。顷刻之间,他就能写出几千字的文章来,可真是一代文 豪啊!
中考语文 专题十七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复习语文课件
12/10/2021
检测要点
典型例题
专题十七 ┃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例 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
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分析选文主题,比较主题的异同。如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从两篇文章中得到怎 样相同的启示等。
6.比较分析人物形象。如文中某人物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 习,请简要分析;或比较选文中人物性格的异同;等等。
7.判断语句的朗读节奏或断句。如判断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 有误的一项等。
3.理解选文内容,并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或整体概括选文 内容,或划定段落、句子概括内容,或比较选文内容的异同。
12/10/2021
检测要点
典型例题
专题十七 ┃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4.比较选文写作手法的异同。有的考查学生对选文写作特色 的把握;有的考查两文写法上的异同;有的要求例谈文中的某种 写法等。
丝绢。④拊(fǔ):抚摩。
12/10/2021
检测要点
典型例题
专题十七 ┃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盖 世 间 之 色/其 为 正 也 间 也 /吾 知 之/独 于 碧 不 甚 了
然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季)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C.至.寒至腴,可拊可餐(达到) D.乃.悟世间真有碧色(于是,就)
12/10/2021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阅读理解技巧中的比较与对比
题目三
《动物世界》中,比较草原上的狮子和森林里的老虎的生活习性 。
比较与对比练习题
题目一
比较《乌鸦喝水》和《狐狸与葡萄》两个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和寓 意。
题目二
对比《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两部科幻小说中的探险经历和人 物形象。
题目三
分析《小蝌蚪找妈妈》和《丑小鸭》两个故事中的成长主题和角色 塑造。
解析与答案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阅读 理解技巧中的比较与对比
目录
• 引言 • 比较与对比的基本概念 • 阅读理解中的比较技巧 • 阅读理解中的对比技巧 • 比较与对比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 练习题与解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比较与对比的 基本概念和技巧,能够识 别文本中的比较与对比关 系。
注意作者用来描述人物、事件或观点的情感词汇,如“赞扬”、“批评”、“讽刺”等。 这些词汇可以揭示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态度。
分析语气和语调
通过分析作者使用的语气和语调,如轻松、严肃、幽默等,可以推断出作者对文本所涉及 内容的情感和态度。
观察文本结构
文本的结构安排也可能反映作者的态度。例如,作者可能通过安排特定的顺序、强调某些 信息或使用特定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独立,形成对比关系;转折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构成鲜明
对比。
03
分析语义关系
注意分析文本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特别是那些形成对立或对比
的概念、观点或描述。这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深层含义。
分析矛盾点
找出矛盾双方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寻找文本中存在的矛盾双方,即相互 对立或冲突的观点、事实或描述。
《动物世界》中,比较草原上的狮子和森林里的老虎的生活习性 。
比较与对比练习题
题目一
比较《乌鸦喝水》和《狐狸与葡萄》两个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和寓 意。
题目二
对比《海底两万里》和《神秘岛》两部科幻小说中的探险经历和人 物形象。
题目三
分析《小蝌蚪找妈妈》和《丑小鸭》两个故事中的成长主题和角色 塑造。
解析与答案
小学教育ppt课件教案阅读 理解技巧中的比较与对比
目录
• 引言 • 比较与对比的基本概念 • 阅读理解中的比较技巧 • 阅读理解中的对比技巧 • 比较与对比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 练习题与解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比较与对比的 基本概念和技巧,能够识 别文本中的比较与对比关 系。
注意作者用来描述人物、事件或观点的情感词汇,如“赞扬”、“批评”、“讽刺”等。 这些词汇可以揭示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态度。
分析语气和语调
通过分析作者使用的语气和语调,如轻松、严肃、幽默等,可以推断出作者对文本所涉及 内容的情感和态度。
观察文本结构
文本的结构安排也可能反映作者的态度。例如,作者可能通过安排特定的顺序、强调某些 信息或使用特定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独立,形成对比关系;转折句中,前后两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构成鲜明
对比。
03
分析语义关系
注意分析文本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特别是那些形成对立或对比
的概念、观点或描述。这有助于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深层含义。
分析矛盾点
找出矛盾双方
在阅读过程中,注意寻找文本中存在的矛盾双方,即相互 对立或冲突的观点、事实或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课内外阅读教学课件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阅读深度和广度仍需加强 。本课件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提高其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件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将结合教材配套练习和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巩固 所学知识,拓展阅读视野。
结合
通过批注和笔记的结合,加深 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促进知 识内化。
分享与讨论
80%
分享
与同学、老师或家长交流阅读心 得、感悟和收获,拓宽视野和思 路。
100%
讨论
针对文章中的观点、事件或问题 展开深入探讨,提高批判性思维 和表达能力。
80%
结合通过分ຫໍສະໝຸດ 和讨论的结合,促进阅 读理解的深化和知识的共享,提 高阅读效果。
02
课内阅读篇目解析
《草船借箭》
总结词
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
详细描述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巧妙利用草船借箭 的计策,成功化解周瑜的陷害。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展现了诸葛亮 的智慧和谋略。
《景阳冈》
总结词
武松英勇善战,酒壮英雄胆
详细描述
《景阳冈》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英勇善战、胆大心细的 特点。故事中通过武松饮酒的情节,展现了酒壮英雄胆的主题。
下学期阅读计划
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加 强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计划引入更多具有文学价值的作 品,如《红楼梦》等。
详细描述
在《红楼梦》的阅读中,学生们将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 风土人情,学习如何分析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线索。 同时,他们还将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阅读成果,提高文 学创作能力。此外,我们还将组织阅读分享会和文学社 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平台。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阅读深度和广度仍需加强 。本课件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提高其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件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将结合教材配套练习和课外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巩固 所学知识,拓展阅读视野。
结合
通过批注和笔记的结合,加深 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促进知 识内化。
分享与讨论
80%
分享
与同学、老师或家长交流阅读心 得、感悟和收获,拓宽视野和思 路。
100%
讨论
针对文章中的观点、事件或问题 展开深入探讨,提高批判性思维 和表达能力。
80%
结合通过分ຫໍສະໝຸດ 和讨论的结合,促进阅 读理解的深化和知识的共享,提 高阅读效果。
02
课内阅读篇目解析
《草船借箭》
总结词
故事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
详细描述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巧妙利用草船借箭 的计策,成功化解周瑜的陷害。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展现了诸葛亮 的智慧和谋略。
《景阳冈》
总结词
武松英勇善战,酒壮英雄胆
详细描述
《景阳冈》讲述了武松在景阳冈打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英勇善战、胆大心细的 特点。故事中通过武松饮酒的情节,展现了酒壮英雄胆的主题。
下学期阅读计划
总结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加 强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计划引入更多具有文学价值的作 品,如《红楼梦》等。
详细描述
在《红楼梦》的阅读中,学生们将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 风土人情,学习如何分析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线索。 同时,他们还将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阅读成果,提高文 学创作能力。此外,我们还将组织阅读分享会和文学社 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平台。
《课外阅读指导课》ppt课件
3
怎样读课外书?
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先看序文或
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
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 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 。有不了解处,
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
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
习惯。其实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 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
1积极参与有关活动 “讲故事比赛” “书报信息交流会” “办墙报比赛”
2坚持天天讲,人人讲
9
制作和运用读书卡片
(1)用白卡片最好(可根据文字量的多少,自由 调整行数),卡片规格13厘米×8.5厘米。
(2)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标明醒目的标题。 (3)写卡片的体例要一致。如题目、内容、出处,
要按照自己规定的格式写,不得随意更 (4)字迹要清楚,不可马虎。“一字不清,误事
16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 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 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以便学以致用。
二是粗读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 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 概貌。
17
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 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读。 四是摘读法,即用抄文章有关内容 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
13
再 见
14
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 想像型、评价型等几种。
1、摘抄型: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 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
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 2、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 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
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15
3、归纳型: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改写故事, 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 维。 5、评价型:即评价书中人物,或真或伪, 或善或恶;或美或丑等等。
怎样读课外书?
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先看序文或
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
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 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 。有不了解处,
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
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
习惯。其实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 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
1积极参与有关活动 “讲故事比赛” “书报信息交流会” “办墙报比赛”
2坚持天天讲,人人讲
9
制作和运用读书卡片
(1)用白卡片最好(可根据文字量的多少,自由 调整行数),卡片规格13厘米×8.5厘米。
(2)一张卡片记一个内容,标明醒目的标题。 (3)写卡片的体例要一致。如题目、内容、出处,
要按照自己规定的格式写,不得随意更 (4)字迹要清楚,不可马虎。“一字不清,误事
16
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外学 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 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 以便学以致用。
二是粗读法,即对所读的书报,不是 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 概貌。
17
三是精读法,即对书报上的某些重 点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读。 四是摘读法,即用抄文章有关内容 或重要词句的方法去读。
13
再 见
14
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 想像型、评价型等几种。
1、摘抄型: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 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
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 2、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 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
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15
3、归纳型: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改写故事, 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 维。 5、评价型:即评价书中人物,或真或伪, 或善或恶;或美或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