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模板】
视频公开课标准
附件:1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3年版)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
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与片尾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技术指标
技术指标
(一)视频信号源 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 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其中,消隐电平为 0v时,白电平幅度 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Ⅴ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二)音频信号源 1.声道:中文内容音频信号记录于第1声道,音乐、音效、同期声记录于第2声道,若有其他文字解说记录于 第3声道(如录音设备无第三声道,则录于第二声道)。 2.电平指标:-12db- - -8db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过弱。 3.音频信噪比不低于48db。
录制要求
录制方式、设备与 制作
录制场地
交付格式
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保证多 媒体展示或板书清楚,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录制方式、设备与制作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采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3中小学课堂教学录像课技术标准和要求
中小学课堂教学录像课技术标准和要求一、技术标准1.清晰度:400线以上,送审成品带应是第一编辑带(DV、DVCPRO、BETACOM)或DVD光盘。
2.色彩:色还原正常,二台摄像机色彩一致。
3.声音:声音拾取清晰,无明显失真,音量适中,前后一致,统一录制在CH2声道。
4.同步:信号稳定,无色闪或画面跳变。
二、节目格式`1.片头:彩条1’,兰底10”,片名6”—8”/每幅,大小格式不限。
2.上课时间:45’,误差+-3’。
3.职员表(署名):导播(剪辑)、摄像两名(拍教师的排名在前,拍学生的排名在后)、制片等。
4.片尾:兰底30”。
5.若是DVD光盘,则:片名6”—8”+课堂实录+职员表。
三、拍摄、编辑要求1.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包括起幅落幅)平滑。
2.景别:老师景别主要以近景为主(不超过画面高度1/5的学生背影),特写和全景为辅;学生景别主要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和全景为辅;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景别的适时变换。
3.构图:突出拍摄主体,符合美学原理,充分考虑画面的方向性。
4.抓拍:熟悉课程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跟上进程);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
5.切换:画面切换准确、及时、流畅、无跳跃;切换方式用硬切,如用迭化,时间要短;合成画面要始终保持教学进程、内容的完整展示。
6.布景:演播室的布置尽量符合一般课堂教学环境;如在教室或其他地方拍摄要注意环境的整洁,光线充足,隔音好;注意投影机和银幕的位置。
7.灯光:均匀平衡布光,有条件应打一些轮廓光(逆光),注意环境中的反光物体(如黑板)。
8.录音:教师声音拾取建议使用无线话筒,学生声音通过2-3个外置话筒进行拾取。
建议用调音台对各路声音进行均衡。
四、前期准备1.熟悉了解课程类型和教学进程,对教师提出的具体拍摄要求(对象)进行分析,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对教具、学具、课件等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
课件一定要事先审看(格式、字体、大小、颜色、背景等)。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修订版)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应在20分钟之间。
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与片尾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名特优教师录像课技术格式标准
名特优教师录像课技术格式标准1.环境要求:光线照明充足,周围环境安静,教室环境整洁,教师衣着整齐,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2.音频要求:数字化音频的采样频率不低于11 KHZ,双声道。
语音采用标准的普通话配音,英语使用标准的美式或英式英语配音3.视频要求:拍摄质量标清或高清信号,视频宽纵比为4:3,4.片头:画面如下,30秒。
注明教材版本、年级,课题,执教(或主讲),单位,年月5.上课时间: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6.字幕:每行不得超过15个汉字、每屏不超6行。
7.片尾:10秒,格式如下。
注明节目拍摄日期8.报送要求:成品文件(avi文件)DVD数据光盘刻录。
9.拍摄要求:(1)拍摄:画面稳定,聚焦清晰;画面推拉摇移跟等运动(包括起幅落幅)平稳。
(2)取景:老师景别主要以近景为主(带少量学生背影),特写和全景为辅;学生景别主要以中景、近景为主;特写和全景为辅;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景别的适时变换。
(3)构图:突出拍摄主体,符合美学原理,充分考虑画面的方向性。
(4)抓拍:熟悉课程内容和进程,及时抓拍有关画面(跟上进程);注意特写的应用,清楚展现有关细节。
(5)切换:画面切换准确、及时、流畅、无跳跃,切换方式用硬切或迭化;合成画面要始终保持教学进程、内容的完整展示。
(6)布景:演播室的布置尽量符合一般课堂教学环境;如在教室或其他地方拍摄要注意环境的整洁,光线充足,隔音好;注意投影机和银幕的位置。
(7)灯光:均匀平衡布光,有条件应打一些轮廓光(逆光),注意环境中的反光物体(如黑板)。
(8)录音:教师声音拾取建议使用无线话筒,学生声音通过2-3个外置话筒进行拾取。
建议用调音台对各路声音进行均衡。
(9)教师要求:普通话标准,发音清晰响亮;着装与课堂教学内容协调,符合教师形象,避免鲜艳、灰暗或细条纹服装;根据需要着淡妆。
(10)学生要求:好、中、差各层次学生兼顾;学生着妆不要太鲜艳;不化妆。
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技术规范
教学课件、微课视频技术规范
为规范教师讲课竞赛参赛作品质量,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有效共享,制订如下技术要求:
一、基本内容
参赛作品围绕本专业课程的某个知识点或知识点群,基本内容包括:微课程视频,配套的教学设计(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PPT)以及相关教学辅助材料。
二、技术规范
1、讲课竞赛视频,建议时长范围:15~20分钟。
2、视频分辨率不低于720p(1280×720,16:9);
3、视频采用MP4格式,单个视频文件尽量不超过200M;
4、音频要求清晰,无其他杂音或噪音;
5、字幕应与画面同步,无延迟,无错句;
6、片头与片尾:片头片尾不超过10秒,应包括: LOGO、单位名称、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等信息。
片尾包括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三、其他事项
(一)参赛作品须为原创,一经发现抄袭、造假将取消参赛资格,并通报批评。
因著作权等纠纷产生的法律责任由参赛人和所在单位负责。
(二)参赛作品一律不退。
报名参赛即视为同意将其参赛作品以出版物或网络的形式发表,供教师学习借鉴。
二网上视频录像技术要求.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搜集整理。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镇江市教育局文件镇教办发〔2007〕44号关于开展镇江市学科带头人示范视频课评比活动的通知各辖市、区教育局,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市属各学校(单位):根据《关于印发<镇江市中小学“三大”活动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的通知》(镇教发[2006] 108号)要求,现将2007年镇江市学科带头人示范视频课评比活动的相关要求通知你们,请及时通知所有相关人员,对照标准,认真准备,积极参加。
由于视频课制作涉及设备、人员、技术、资金、时间等多项因素,评比时间调整到下学期进行。
希望各地各校高度重视,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评比结果将作为业务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
具体要求如下:一、参评对象:所有在编在职的镇江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二、评比标准:见附件:镇江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优质示范课评比标准。
三、视频制作要求:⒈示范课最好采用2台以上摄像机拍摄,画面有切换,能反映师生互动,恰当反映教学过程。
2.画面稳定,图像清楚;教师的演示课件文字每行不超过20字。
3.声音拾取完整、清晰,教师、学生的音量一致,没有过载,两声道混合。
4.片头标题字幕注明所用教材版本、学段、年级、学科、课题、执教者单位、执教者姓名。
5.优质课采用流媒体文件形式上报,每位教师上报两个文件WMV和ASX文件,命名方式采用学科教师名拼音命名(如语文张三文件名为yuwenzhangsan.wmv和yuwenzhangsan.asx),以学校为单位集中报电子表格文件,电子表格包含“学校”、“教师”、“学科”、“课题名”、“教授年级”、“教材版本”、“ASX文件名”等字段(所有文件刻成光盘报送)。
⒍WMV文件采用640*480像素,视频比特率500Kbps。
四、其他事项:⒈本次活动委托市教育局教研室和市电化教育馆共同组织实施。
精品课程录制中的技术要求
精品课程录制中的技术要求
课堂教学实录中对主讲教师的技术要求
1. 主讲教师应有良好精神风貌。
特别是拍摄开始和结束时,要面向学生讲话,以利教师形象的展示和画面的剪接。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 教师在课前应组织学生在教室前面集中就坐听课,前排座位不能出现空缺;并要求学生在拍摄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配合教师。
参加拍摄的学生约在30-40 人左右。
3. 遵守讲课时间,精品课每讲不少于45分钟,不多于55 分钟;其他课每讲不多于55 分钟。
4. 教师着装要整洁、大方,不要穿着有细条纹的衣服和白色服装。
5. 拍摄前准备好授课所需演示课件,提前交给制作人员查看是否符合拍摄要求。
6. 使用全自动课程录制系统,一定提前培训,完全掌握操作规程方可进行课程录制。
演示课件制作与使用的技术要求
1. PPT等课件制作时,字体要大,不小于32号字,最好用加粗的字体。
2. PPT课件画面的版芯不宜过大,文字与图表的四周要留出10% 的空白。
3. 多个标题及其内容最好不要在同一屏上呈现,应分别做成多屏。
4. PPT 画面的底色和文字色不宜太接近,字幕色彩要鲜明、要与背景色协调。
5. 课件内容、标题、背景尽量少用红色系。
如果一定要用,尽量加对比色。
6. 课件内容有音、视频文件时,最好是高清晰的原文件。
音、视频的采样频率超过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
校级精品课程教案录像上网技术标准本标准主要参考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项试用标准(简介)版》制定。
具体包括音、视频素材采集和录像上网共享的基本技术要求。
它从资源开发的角度,定义了各类资源应符合的技术要求,所有校级精品课程上网教案录像的开发、制作均应以此为标准执行。
.录像环境(即讲课教室)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楚。
.音频素材采集的技术要求
(其中,属性一栏中为“”,表示必须符合的技术要求,“”表示建议符合的技术要求。
).视频素材采集的技术标准
.视频上网发布标准
发布系统符合国际标准,如流媒体采用、、、、及等流媒体协议。
视频服务器为各高校负责架设的服务器,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冗余能力,支持每天小时不间断服务,保证评审、公示和发布后的正常浏览。
服务器端视频文件建议使用、、或格式,编码方式采用标准,使用流媒体服务器对外发布。
建议视频格式采用至少总比特率为、帧速度为、大小为*。
客户端能够支持或者等常见媒体播放器,用户可交互地选择播放音视频课件,并可对音视频课件实现播放、暂停、停止、跳跃等功能。
精品课程教案录像应按照本要求制作,连同课程其他教案资源一道存储在学校服务器上,对外实现共享。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doc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3年版)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
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与片尾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优课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
附件3“优课”视频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根据“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需要,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课堂实录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必须是完整的一堂课,每课时长应在35—45分钟之间。
在视频的后期制作中,应编辑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录播室等地,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录制方式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双机位或多机位拍摄,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要求:视频要保证图像清晰,能够清楚地呈现师生活动;画面无抖动、无倾斜、无变形;白平衡准确,曝光适当。
3.录音设备:用摄像机附带麦克风或专用麦克风采集声音,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清楚无杂音。
4.后期制作设备:采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对拍摄后的视频内容进行手动编辑,将多路信号编辑到一个视频文件中。
同时,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没有错误,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或采用录屏软件采集多媒体课件,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与片尾片头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年级、上/下册、、版本、主讲教师工作单位和姓名等。
片尾包括录制时间、制作单位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要求1.视频文件要求(1)稳定性:视频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3)课堂实录视频的格式为H.264+AAC编码的MP4文件。
(4)视频码流率:码流为0.5—1Mbps,如上传的视频内容编码率低于0.5Mbps,则码率不变,转码为H.264+ACC 编码的MP4文件。
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模板】
附件 1(2022年版)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
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者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肃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浮现有广告嫌疑或者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1 .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 .录相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 .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 .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与片尾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1.视频信号源( 1 )稳定性:全片图象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 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象无颤动跳跃,色采无突变,编辑点处图象稳定。
( 2 )信噪比:图象信噪比不低于55dB ,无明显杂波。
( 3 )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 ,最大不超过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 ,同步信号- 0.3V ,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 ,全片一致。
XX大学精品课程网页内容基本要求【模板】
**大学精品课程网页内容基本要求
以下为基本要求,要求文字与图片说明相结合,其他内容由各课程结合自身特色可增加栏目
课程介绍
课程内容及特色简介,可作5分钟视频。
教学队伍
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介绍;教学队伍介绍;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成果
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课程目标、教学(实验/实习)大纲、教学进度表、授课教案、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库、考核内容与方法、作业习题试卷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条件
教材建设与使用情况;实践教学条件;网络教学条件
教学效果
国内同行专家评价、校内专家、学生教学质量评价
教学录像
至少有3位主讲教师的教学录像45分钟。
与学生交流平台:
邮编、电话、邮箱、反馈意见与建议、查询与反馈信息;师生交流论坛。
在线课堂在线授课及回放课标准要求
在线课堂在线授课及回放课标准要求
一、在线课堂授课要求
1. 要求测试课要调整好麦克风和摄像头,麦克风有声音,摄像头有图像。
2. 要求麦克风发出的声音不得是与本课内容无关的话题。
3. 要求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中必须出现老师头像。
4. 要求第一次开课就是测试课,要带测试两字,测试一切顺利,指的是:麦克风有声音,摄像头有图像,上传的PPT或其他格式课件播放正常。
(正式开课可不带测试两字)
二、回放课展示基本要求
1. 要求麦克风有声音,摄像头有图像,上传的PPT或其他格式课件播放正常。
三、在线课堂授课教师规范要求
1. 要求教师教态自然大方,亲和力好。
2. 要求教学语言规范,语速适中,吐字清楚,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3. 要求教学设计适合学习者特征(诸如学生年龄、文化背景、汉语水平),遵守有效、省时、目的性强。
4. 要求教学工具(例如PPT、音视频、图片、卡片等材料,画笔、荧光笔、投票等本网站课堂功能)设计和使用符合课堂内容,有效辅助课堂教学。
5.教师可使用学生母语(例如英语、日语、法语、俄语等)进行教学,比例适当,运用时机恰当。
6. 要求有良好的教室规则,教室背景整洁干净。
7. 要求讲授生动,启发思维,教学理念新颖,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环节清晰,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独到,重点突出。
录课视频制作标准
河南省中小学“优课”视频制作技术标准(试行)根据“优课”活动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优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前期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
每课时长以30—45分钟。
(二)录制场地。
录制场地应选择教室、录播室等授课现场。
要求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
成片统一采用数字音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
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至少3机位),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及以上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讲课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录制方式:最好采用现场切换录制。
现场导播镜头调度要求:环境交代清楚,主体人物突出,主题内容表达充分;景别大小适当,细节表现清晰,镜头切换流畅、组接合理。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
教师在录制前应认真检查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确保其文字、格式规范,字号大小适当,能让学生看清,色彩简洁明快,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对于有老师讲授互动性课件时,可以用摄像机拍摄,以便把老师的讲解完整记录;对于单纯的展示性课件,可以对屏幕拍摄,也可以将课件转换为一路视频,直接切换插入;对于网页等字号特小的画面,要给出特写镜头。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与片尾。
片头、片尾不超过5秒,应包括:年级、版本、学科和课题名称,教师姓名、职称,单位(学校名称、LOGO)等信息。
片尾包括制作单位、人员,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三)技术指标。
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稳定,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
附件1精品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2013年版)根据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文件交付等基本技术规范。
一、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每门课程总讲数应至少5讲,每讲时长30~50分钟。
删除与教学无关的内容。
(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应选择授课现场,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上。
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采用多机位拍摄(3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课堂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在同一门课程中标清和高清设备不得混用,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在录制前应对授课过程中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认真检查,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在拍摄时应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与片尾片头不超过10秒,应包括:学校LOGO、课程名称、讲次、主讲教师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单位等信息。
片尾包括版权单位、制作单位、录制时间等信息。
(二)技术指标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 p-p (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级精品课程教学录像上网技术标准本标准主要参考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制定。
具体包括音、视频素材采集和录像上网共享的基本技术要求。
它从资源开发的角度,定义了各类资源应符合的技术要求,所有校级精品课程上网教学录像的开发、制作均应以此为标准执行。
1.录像环境(即讲课教室)光线充足、安静,教师衣着整洁,讲话清晰,板书清
楚。
2.音频素材采集的技术要求
-1-
(其中,属性一栏中为“M”,表示必须符合的技术要求,“O”表示建议符合的技术要求。
)
3.视频素材采集的技术标准
-2-
4.视频上网发布标准
发布系统符合国际标准,如流媒体采用RTP、RTCP、UDP、MMS、RTSP及HTTP 等流媒体协议。
视频服务器为各高校负责架设的服务器,要求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较强的冗余能力,支持每天24小时不间断服务,保证评审、公示和发布后的正常浏览。
服务器端视频文件建议使用avi、wmv、asf或rm格式,编码方式采用Mpeg-4标准,使用流媒体服务器对外发布。
建议视频格式采用至少总比特率为300kbps、帧速度为30fps、大小为320*240。
客户端能够支持Windows Media Player或者RealOne Player等常见媒体播放器,用户可交互地选择播放音视频课件,并可对音视频课件实现播放、暂停、停止、跳跃等功能。
精品课程教学录像应按照本要求制作,连同课程其他教学资源一道存储在学校服务器上,对外实现共享。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