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案标题: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并能够准确地测量和比较线段的长度。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3. 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比较不同线段的长度。
教学资源:1. 教学投影仪和屏幕2. 学生练习册3. 直尺和其他测量工具4. 实物线段模型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使用教学投影仪展示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段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线段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 引导学生讨论线段的概念,并解释线段是由两个端点所确定的一段连续直线。
探究(15分钟):1. 分发直尺和实物线段模型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在练习册上绘制出不同长度的线段。
2. 引导学生使用直尺测量线段的长度,并让他们比较不同线段的长短。
3. 鼓励学生使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如“较长”、“较短”、“相等”等。
讲解(10分钟):1. 通过教学投影仪展示线段的比较示例,并解释如何使用数学术语和符号来表示线段的长短关系。
2. 引导学生注意不同线段的长度差异,以及如何使用数值来表示这种差异。
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比较给定线段的长短,并填写相应的数值和符号。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生活中如何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使用测量工具和数学术语来解决问题。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线段的概念和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并提醒他们继续练习和巩固。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比较不同长度的线段,如教室的桌子、书架等。
2. 引导学生使用数学应用软件或在线资源进行线段比较的练习和游戏。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线段的概念,能够比较不同线段的长短。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使用尺子或直尺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比较线段的长短。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直线、纸牌或其他可以被划分为等长线段的材料、尺子或直尺等。
2.学生准备: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尺子或直尺。
七、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1.教师出示一段直线,让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描述直线的特点。
2.引导学生认识直线两端的点,介绍直线的两端点为线段的端点。
3.再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的概念,即由两个端点与它们之间的连线所形成的图形。
Step 2:线段比较的实际操作1.教师出示两个线段,让学生比较它们的长短。
学生可以使用尺子或直尺进行测量。
2.学生完成测量后,教师让学生描述比较结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Step 3:引导归纳总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线段比较的规律。
如:如果一个线段比另一个线段长,我们可以说:“线段A长于线段B”。
2.引导学生思考线段比较所应用的基本方法,即比较线段的长度大小。
Step 4: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线段比较的练习,可以采用教师提供的练习题,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
2.学生进行比较和描述线段长短的练习后,可以相互交流和验证答案。
Step 5:拓展延伸1.教师提供更多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学生进行比较,并用学过的知识来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2.学生可以将线段按照长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并用语言描述排序结果。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线段的长短,并能够准确地用语言描述线段的长短关系。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比较线段的长短。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快速地比较线段的长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
2. 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套线段模型、直尺、画图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线段的长短比较。
2. 讲解线段的定义及基本属性:线段的定义,线段的长度、起点和终点。
3. 演示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线段长短比较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线段长短比较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线段的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生活实例,加深对线段长短比较知识的理解。
九、课堂小结2. 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十、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运用线段长短比较的知识。
六、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线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测量物品长度、规划路线等。
2. 分享成果: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七、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线段长短比较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电路布线等。
2. 学生分析案例中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和原理。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线段的长短比较》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线段的长度比较方法。
本章节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为学生后续学习几何图形和其他复杂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形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掌握了初步的数学知识,包括实数运算、图形认知等。
但他们对线段的认知仍较为基础,对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和技巧尚不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及其应用。
2.难点:对线段长度比较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交流和合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形和实例,用于课堂演示和练习。
2.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较两条线段的长度。
例如,教室的长度为10米,宽度为8米,请问哪条线段更长?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线段,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比较它们的长度。
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发现线段长度比较的方法。
同时,讲解线段长度比较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从而将图形与数量关系结合在一起,初步培养学生数学
语言的规范性。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和交流,学生在活动中关注 教学策略选
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 择与设计
初步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求实的态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活动一:如何比较两个同学的高矮?
引申出叠合法。
归纳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
1、目测法:直接观察,目测判断
将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给学生,使学生对数与形有
一个初步认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有目的
课例研究综 地进行探索,在得出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后,再从数形
述
结合的高度去认识,在教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一种重
要的数学思想,这一点在日常教学中不容忽视,要时刻
初中数学教学课例《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数学
教学课例名
《比较线段的长短》
Hale Waihona Puke 称教材在学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后,本节重点研究线段的基本性质和比较方法。本课知
教材分析 识的学习对学生空间思维的发展、平面几何语言的培
养、几何图形的操作方法、以及射线、角、三角形、四
边形等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
教学目标 程,了解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学习使用几何工具、发
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学生在小学对线段已有一定的接触,对于线段的长
短也有了感性的认识。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经
历数学知识的获得,然后引出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的必 学生学习能
要性。在“叠合法”使用的工具中自然引出用圆规作线 力分析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比较线段的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几何图形》中的一个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线段的比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线段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观层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理解和掌握线段的比较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2.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线段的比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线段的特点,发现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3.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线段比较方法的理解。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线段比较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导入和巩固环节。
3.学具:为学生准备尺子、直线等工具,便于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线段,如尺子、书桌、道路等,引导学生关注线段。
然后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这些线段的长短?”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线段,让学生观察并尝试比较它们的长短。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通过观察线段的形状、位置和度量工具来比较长短。
同时,介绍线段的度量方法,如用尺子量、用直角三角板比较等。
比较线段的长短优秀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1.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2.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适时点题1.内容:(1)老师出示一张生活中“猫狗获取食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它们的走法。
(学生自由发言。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2)上图中,是小猫跑得远?还是小狗跑得远?你是怎么比较的?学生思考(3)在班上点两个个子差别不大学生都坐着,他们谁高谁矮?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明课题:把小猫、小狗跑的路程看成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课题:线段的大小比较)(4)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方法。
2.目的: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过程。
3.效果:在具体问题中设问,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热情。
(二)问题探究,形成策略1.内容:(1)引导学生从交流发言中归纳出方法策略。
方法一、测量法。
(工具:可用刻度尺)方法二:叠合法。
(工具:可用圆规)a .比较法:用刻度尺量出长短,再比较。
七年级数学上册《线段长短的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定义,掌握线段的性质,识别并画出线段。
重难点:线段定义的理解,线段性质的掌握,线段的识别与画法。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3.强调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线段长短比较的理解和应用,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本第15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通过直接比较和间接比较的方法,准确判断给定线段的长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线段长短比较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2.线段的性质:线段有固定的长度,可以测量;线段上的点有限且可以数清。
3.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a.直接比较:将两个线段放在一起,直接观察哪个线段更长行比较。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这一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1.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线段的相关知识,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能力。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线段的长短比较》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2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线段的长度,学会用工具尺子和直尺来测量线段的长度,并比较线段的长短。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线段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比较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线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线段长度的测量和比较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测量和比较线段长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学会比较线段的长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用尺子和直尺测量线段长度的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线段长度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线段长度的测量和比较方法。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直尺、线段模型、黑板、多媒体设备。
2.学具:每人一套尺子、直尺、线段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线段模型,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概念。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如何测量线段的长度吗?又如何比较线段的长短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种不同的线段长度,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段的长短。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FI标: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屮,线段垠短” 的性质,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能用圆规作-•条线段等于己知线段。
2、过程与方法H标: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学习使用儿何工具,发展儿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与态度FI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屮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1、线段比较大小的方法。
2、正确用直尺、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尺、规作图。
教具准备:直尺、圆规、蓝白色长短不一的两根小棒。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线段的性质1、情境导入活动:邀请三名学生站在在同一通道进行游戏,同学甲站在最后一排,同学乙站在倒数第二排,同学内站在第一排。
师:请同学甲和同学乙走到同学内身边。
(同学甲和同学乙不约而同地沿通道径直走到同学内身旁)帅:同学们看一看他们都是怎样走的?众生:走的直的。
师:对,他们从起点到终点走的是直路,我们可以说他们各自走的是一条线段,可是我想问问甲同学和同学乙,你为什么要径直走到同学内身边,而不是从另一个通道绕过来呢?生甲:因为近一些。
生乙:路程最短。
2、教师进一步分析(同时请三位同学冋座位):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看到,从同学甲、乙的位置到同学丙的位置有多条路,一般地,他们会走直路血不走弯路,显然走成一条线段路程最短,我们把这-•事实总结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屮,线段最短。
3、教师提出: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同吋提醒学生:两点间的距离是指连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数值,而不是线段本身。
(H的:在此处我故意挑选了三名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游戏,更容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屮来,自然从屮获取数学知识,由于线段的基本性质和两点间的距离在小学已有接触,此处没有用过多的时间。
(完整版)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淅川厚坡一中王功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借助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会用数量关系表示中点及进行相应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受用类比的思想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经过体会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数感;通过自己动手演示,探索、发现规律,了解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中体验到教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经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对具体实物进行演示,经历对线段的长短进行比较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而其比较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又体现了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线段中点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三、教学准备:1、教材分析:本节是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2节,是几何的入门部分,对调动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以及学习以后的几何知识至关重要。
教学中应注重在直观认识和操作活动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几何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真理。
2、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与生生互动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一、提纲导学1、激趣导入由同学比身高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2、出示导纲1).线段的长短比较方法几种?你是怎样比较的?2).怎样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3).观察下列步骤,并回答问题(1)拿出一张白纸(2)对折这张白纸(3)把白纸展开铺平,发现在边AB上有个折痕点C,请问AC和BC 相等吗?3、自学设疑二、合作互动1、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解决依据导纲不会的知识点,小组长并把不会的记下来。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线段的概念,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这是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生动的实物举例,如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线段的概念。接着,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法、计算法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逐步突破这一重难点。
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线段的概念,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线段的长度。
2.学会使用直尺、圆规等工具准确地画出给定长度的线段。
3.能够通过直观观察、比较、计算等方法判断线段的长短,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4.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的长度。
5.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在作业本上简要回答:
a.在比较线段长短时,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我们的判断出现误差?
b.如何避免这些误差,提高线段长短比较的准确性?
c.除了今天学到的比较方法,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吗?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应及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寻求帮助。
3.家长应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克服困难。
2.提高拓展题:完成课本第26页的练习题4、5,引导学生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边长关系,解决问题。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观念。
3.实际应用题:请学生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线段长短比较问题,如家庭成员的身高、家中物品的长度等,并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比较,将比较结果和过程记录在作业本上。
4.小组合作题:分组完成一份关于比较线段长短的研究报告。报告内容包括: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实际应用案例、小组讨论心得等。此部分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案

4.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于具体情景中了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能借助于尺、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能用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想象、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过程,了解线段大小比较的方法策略,学习开始使用几何工具操作方法,发展几何图形意识和探究意识。
⒊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解决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四、教学用具:圆规、直尺、三角板、课件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六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①情境导入、适时点题;②问题探究、形成策略;③动手操作、探索新知;④小试牛刀、自我检测;⑤快乐课堂、思维晋级;⑥师生归纳,小结作业。
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适时点题内容:(1)回顾:什么叫线段?射线和直线?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2)老师用多媒体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从A 到C 的四条道路,哪条最短?”(学生发言,易于得出线段AC 最短)发现结论: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顺利的引出定义: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3)教科书上,议一议内容:怎样比较两棵树的高矮?怎样比较两根铅笔的长短?怎样比较窗框相邻两边的长?怎么比较?(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明课题:把两棵树的高度、两根铅笔的长、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看成C BA两条线段,怎么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课题:4.2比较线段的长短)(4)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线段,同时让学生在草稿纸上画出两条线段,让学生思考、讨论比较方法。
目的:利用生活中可以感知的的情境,极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
让学生感受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所要比较的线段大小的的过程。
效果:在具体问题中设问,在解答问题中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热情。
《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设计与反思

备 两 根 细 绳 ) (3)两名同学如何 比个子 的高矮? 继 续 探 究 : (4)你能用圆规作 一条线段等于 已知线段吗?
三步骤 :1.画出射线 ;2.度量 已知线段 ;3.移到 射 线 上 。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 中学)
教 材探 析 72
《比较线段 的长 短》教学设计 与反思
■ 周 妍 林 燕
一 、 教材 分析 (一)内容 、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七 年级下册 第 四章《平面 图 形及其位置关系》的第二节 ,是平 面图形重要的基础 知识 。学生在前 面学习过《丰 富的 图形 世界 》,了解 了一些立体的 、平面 的几何 图形 ,在上一节课也学习 了《线段 、射线 、直线》,了解 了线段的形象 、描述性定 义和表示方法 ,这一 节将进一 步研究线 段 的基本性 质和 比较方法 。本节课 的内容对学生几何意识 的起 步 、动 手 能力 的培 养 、几 何 语 言 的 训 练 、认 识 空 间 与 图形 ,乃 至 以后 几 何 图形 的学 பைடு நூலகம்都 具 有 重 要 的 作 用 。 (二 )教 学 目标 1.知 识 与技 能 (1)借 助于 具体 情景 ,了解 “两 点之 间 ,线 段最 短 ”的性 质 ; (2)能用 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 (3)能借 助 于尺 、规等 工具 比较 两 条线 段 的长 短 。 2.过 程 与方 法 通过思考想象 、合作交流 、动手操作等数学探究 过程 ,了解线段长短 比较 的方法策略 ,学 习使用几何 工 具 ,发 展几 何 图形 意 识 和 探 究 意 识 。 3.情感 态度 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 验动手操作 、合作交流 、 探究解决 的学习过程 ,激发学 生解决 问题 的积极性 和 主动 性 。 (三)教学重 、难点分析 重点 :了解线段 的性质及线段 的比较方法 ,两点 之 间 的距 离 的概 念 和 线 段 中点 的 概 念 。 难 点 :比较 线 段 的 长短 的方 法 。 二 、教 法 、学 法 分 析 依 据 教 材 特 点 及 初 一 学 生 的 认 知 水 平 ,指 导 学 生通过动手 、动 口、动脑 等 活动 ,主 动探 索 ,发 现 问 题 ;互动合作 ,解决 问题 ;归纳 概括 ,形成 能力 ;增强 数学应用意识 、合作意识 ,养 成及 时归纳 总结 的良好 学 习 习惯 。 三 、教 学 过 程 分析 (一)创设情境 ,导人新课
线段的长短比较优秀教案

线段的长短比较【教学目标】一、会用叠合与度量等方法比较线段的长短,能说出线段长短比较的结果,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二、根据具体情景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并学会运用它解释一些实际现象。
三、了解线段中点的概念和几何语言表示。
【教学重难点】一、线段基本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理解与应用。
二、线段的和差问题。
【教学过程】一、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活动:1.比较两位同学的身高。
2.拿出两根筷子请学生比较长短。
(学生采用的办法是:筷子的一端对齐,另外一端在外的筷子长。
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如何用叠合法比较线段的长短。
)(二)活动二:比较两条线段的方法:1.度量法。
2.叠合法。
具体方法如下:(教师一边讲一边画图比较)(1)将线段AB的点A与CD的点C重合。
(2)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线段AB与线段CD叠合。
若点B与点D重合,就说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点D在线段AB外部,就说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若点D在线段AB内部,就说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以记作AB>CD。
如图。
二、线段的中点(一)活动3.如图,人们修建公路遇到大山阻碍时,为什么经常打通一条穿越大山的直的隧道?(二)教师总结: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分析:可以运用中点的定义先求出线段DC和六、本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比较线段的长短》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2 比较线段的长短一、教学目标1.利用丰富的活动情景,让学生体会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2.结合图形认识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能够用尺规作一条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3.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理解中点和等分点的含义.4.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比较线段的大小,能够用尺规作一条与已知线段相等的线段.难点: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理解中点和等分点的含义.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一下吧!【思考】教师活动: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师:如图:从A地到C地有四条道路,哪条路最近?预设答案:线段AC最近.小结: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容易发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可以简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议一议】比较下图哪棵树高?哪支铅笔长?窗框相邻的两条边哪条边长?你是怎么比较的?预设答案:两棵树可以通过直观察比较;两支铅笔和窗框相邻两边的长短通过观察难以判断.可以将铅笔的一端重合,再进行比较;窗框无法移动,可以测量这两条边的长度进行比较;也可以用一根绳子作为中介去比较.师: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合作交流】想一想,该怎样去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与同伴相互交流.预设答案:度量法:用直尺测量,并比较.叠合法:将其中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使其一端点与另一条线段的一端点重合,然后观察两条线段另外两个端点的位置作比较.【归纳】线段AB与线段CD相等,记作AB=CD.线段AB大于线段CD,记作AB>CD.线段AB小于线段CD,记作AB<CD.【延伸】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可以将一条线段移到另一条线段上.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作图步骤如下:第一步:作射线A'C';第二步:用圆规在射线A'C'上截A'B' =AB.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小结:在数学中,我们常限定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这就是尺规作图.【思考】在一张纸上画一条线段,折叠纸片,使线段的端点重合,折痕与线段的交点处于线段的什么位置?预设答案:中间. 小结:如图,点M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 与BM ,点M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 这时AM =BM =12AB 或AB =2AM =2BM .【做一做】在直线 l 上顺次取A ,B ,C 三点,使得AB=4 cm ,BC =3 cm ,如果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那么线段OB 的长度是多少?解:AC =AB +BC =7 (cm)因为点O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 AO =OC =12AC = 12×7=3.5 (cm)所以 OB =AB -AO =4-3.5=0.5 (cm).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分析:用圆规将折线段的每一小段卡住,将其依次移到线段A'B'上.答案:折线AB比较长.例2若AB=6 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线段AD的长是多少?解:因为C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AC=CB=12AB=12×6=3 (cm).因为D是线段CB的中点,所以CD=12CB=12×3=1.5 (cm).所以AD=AC+CD=3+1.5=4.5 (cm).教师活动: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随堂练习】1.分别比较图(1)(2)(3)中各条线段的长短.答案:(1)线段AB比CD短;(2)线段AB比CD短;(3)线段CD<线段AD<线段BC<线段AB.2. 如图,已知线段AB,请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1)延长线段AB到C,使BC=AB;(2)延长线段BA到D,使AD=AC.如果AB=2 cm,那么AC=______cm,BD=_____cm,CD=____cm.答案:4,6,8.3.如图,已知线段a和b,直线AB和CD 相交于点O. 利用尺规,按下列要求作图:(1)在射线OA,OB,OC上作线段OA',OB',OC' ,使它们分别与线段a相等;(2)在射线OD上作线段OD',使OD'与线段b相等;(3)连接A'C',C'B',B'D',D'A’.你得到了一个怎样的图形?答案:得到的是四边形.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两个人个头的高矮,是我们生活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其实它也是一个数学问题,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如何来比较线段的长短。
板书课题:2.比较线段的长短
新课
(二)提出问题
我现在有两个问题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
问题一:我这里有两条线绳,一条红色的,一条绿色的,你是如何知道哪根更长一点?你是怎样知道的?你可以用几种方式知道?说说你的办法和理由。
请大家打开教科书88页,那里有详细的说明,你先看看,并根据他的说法试着自己动动手,亲自去做一下,验证自己能不能看懂;如果看不太明白,你就自己多想想,别着急,等一会,会有同学和老师来帮助你的。
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巡回观察,给有的同学一点帮助。
然后,再请一位学会的同学上台给大家讲解,讲完后,请大家对他的讲法和做法进行质疑,使同学们达成共识。再询问其他同学你有没有比较容易掌握这个方法的好办法?让大家与你共享。我想会有同学发现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一般有三个步骤:
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展开想象得出方法。
(甚至同学回答:我是一眼就看出来的。我们也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师可说:对!观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这位同学运用的很好。有的问题仅仅凭观察还是不够的,应该再验证一下就更好了。我想在我们的鼓励下学生会得出很多的方法)
问题二:我在黑板画了两条线段,线段AB,线段CD,你是如何知道哪根更长一点?你是怎样知道的?你可以用几种方式知道?请你再说说你的办法和理由。
主备
彭月鸿
成员
李松张显荣刘明福刘海军段传艳张天宝郭军毛胜国王培祥徐云付国艳彭月红
时间
组长
李松
课题
课题:比较线段的长短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借助具体情境,了解“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性质。
能借助直尺、圆规等工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能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二、过程与方法
(三)分析探索
(让学生再展开讨论,上讲台给同学们展示他们的各种方法。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比如:1.用刻度尺度量出线段AB与线段CD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2.利用刚才给出的绳子进行比较:
3.也许有的同学在预习的情况下,说出利用圆规和直尺进行比较)
在刚才有位同学利用圆规比较出了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师说:也许有的同学听明白了,也许有的同学对圆规还不太熟悉,没有听的太清楚,要想会用圆规比较线段的长短,首先你要知道如何用直尺和圆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你想学会吗?
(四)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我们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它一般有几种方法,谈谈你的看法。请你再谈谈如何比较多条线段的长短?
牛刀小试:练习一:下面的线段中,哪条线段最长?哪条最短?能说说你是用了什么方法吗?
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五)拓展运用
问题四:给你一条绳子和黑板上作的一条线段AB,你能把它们平均分成两条线段吗?
(让同学独立思考想出办法)
你知道把线段分成两等份的点叫什么吗?猜想一下,给它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
板书: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再问:分得的线段之间和总线段之间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即表示为:AM=BM= AB
做一做:练习二:在直线 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4cm,BC=3cm。如果点O是线段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度。
板书: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我们戏称为:连狗都知道的道理)
你能用我们今天学过的知识进行验证吗?说说你的设计。
给出: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课堂小结
请谈谈本节课你有什么体会?在知识上有什么收获?你从中学到了哪些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课后反思
1.作射线:2.量线段;3.截线段。
(用简单的语言帮助个别同学理解记忆,这里只要求学生能完成作图,不要求说出作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过程)
问题三:请你在练习本上任意作两条线段,利用直尺和圆规这两个工具比较一下你作的这两条线段的长短;并和你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利用直尺和圆规怎样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用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重点
两条线段大小的比较
难点
会用直尺和圆规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掌握使用直尺和圆规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引入
(一)情景导入Βιβλιοθήκη 让两位个头基本一样的同学站到前面来,一个在讲台上,一个在讲台下,问大家:你知道他们两个谁更高一些吗?你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做一做,说说你是怎样得出的结论?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问题五:展示一副图片,图片的内容是这样的:有小狗、小猫还有一根肉骨头。(课本第二节开始的图片)
问:小狗、小猫将沿着怎样的路线去吃那根肉骨头?
(它们都会沿着一条直线(线段)行走)
难道小狗它们也懂数学?这又是一个什么数学道理呢?大家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