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KCJ5支架设计

合集下载

电机支架夹具课程设计cad

电机支架夹具课程设计cad

电机支架夹具课程设计cad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机支架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电机支架夹具的绘制。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机支架夹具的设计原理、结构和特点,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电机支架夹具的设计和绘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机支架夹具设计和绘图工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机支架夹具的设计原理:介绍电机支架夹具的作用、结构和特点,使学生了解电机支架夹具设计的基本原则。

2.CAD软件的基本操作:讲解CAD软件的界面布局、命令使用和绘图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CAD软件的基本操作。

3.电机支架夹具的绘制: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掌握电机支架夹具的绘制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电机支架夹具的设计实践:安排适量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讲解电机支架夹具的设计原理、CAD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2.实践法:安排适量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机支架夹具的设计和绘制方法。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电机支架夹具设计与CAD绘制教程》2.参考书:相关电机支架夹具设计和CAD绘图的书籍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CAD软件、绘图板等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kcsj05支架课程设计

kcsj05支架课程设计

kcsj 05支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KCSJ 05支架课程所涉及的学科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掌握支架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学生具备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课程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培养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支架课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学科实践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学科素养为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针对所在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对支架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内容,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组织实际操作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提高课程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支架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支架课程的设计原理与步骤- 支架课程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案例分析2. 实践操作:- 支架课程的搭建与调整方法- 支架课程的教学活动设计- 学科知识在支架课程中的实际应用3. 教学大纲:- 第一周:支架课程基本概念、分类及设计原理的学习- 第二周:支架课程设计步骤及案例分析- 第三周:支架课程搭建与调整方法的实践操作- 第四周:支架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及学科知识应用4. 教材章节:- 第一章:学科基础知识- 第二章:支架课程设计与实践- 第三章:支架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本章节教学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组织。

固定支架课程设计

固定支架课程设计

固定支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固定支架的概念、分类及用途。

2. 学生能掌握固定支架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了解固定支架的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固定支架的相关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 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工具和仪器进行固定支架的搭建和调整。

3. 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固定支架的简单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固定支架在工程领域中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固定支架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五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实践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言:固定支架的定义、作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固定支架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固定支架及其特点,如角钢固定支架、槽钢固定支架等。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二节3. 固定支架的结构与原理:- 结构组成:支架本体、连接件、支撑件等;- 工作原理:力的传递与分配。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4. 固定支架的设计与计算:- 设计原则:稳定性、强度、刚度等;- 计算方法:受力分析、材料力学性能。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四节5. 固定支架的应用案例分析:- 实际工程中固定支架的选型与应用;- 案例分析:桥梁、建筑物等工程中的固定支架。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6. 固定支架的操作实践:-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固定支架的搭建和调整;- 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

支架课程设计说明书

支架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部件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支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年产量为4000件)内容 1.零件图一张2.毛坯图一张3.机械制造加工工艺规程一套4.夹具总装配图一张5.夹具零件图一张6.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班级学生指导教师2010年12月26日目录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零件的生产类型 (1)二、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2)1.选择毛坯 (2)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2)3.确定毛坯尺寸 (3)4.设计毛坯图 (3)三、选择加工方法,制定工艺路线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3)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3.制定工艺路线 (4)四、工序设计 (5)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5)2.确定工序尺寸 (6)五、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及加工工时 (6)六、夹具设计 (13)1.定位方案 (13)2.夹紧机构 (13)3.导向装置 (15)4.夹具与机床连接元件 (15)5.夹具体 (15)七、设计体会 (18)参考文献 (19)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转速器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手册与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时间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外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道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操纵杆支架课程设计

操纵杆支架课程设计

操纵杆支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操纵杆支架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结构组成和功能作用。

2. 学生能够了解操纵杆支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并掌握相关实例。

3. 学生掌握操纵杆支架的力学原理,能够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受力情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操纵杆支架,并绘制出相应的图纸。

2. 学生能够运用工具和材料,动手制作操纵杆支架模型,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操纵杆支架的实验探究,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学生通过学习操纵杆支架,认识到其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结合物理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操纵杆支架的基本概念,介绍其结构组成、功能作用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一节《简单机械及其应用》- 内容列举:操纵杆支架的定义、结构、应用案例2. 深入讲解操纵杆支架的力学原理,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受力情况。

-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杠杆原理及其应用》- 内容列举:杠杆原理、力矩计算、操纵杆支架受力分析3. 学习操纵杆支架的设计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指导学生绘制图纸。

-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机械设计基础》- 内容列举: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图纸绘制方法4. 动手实践,分组进行操纵杆支架模型的制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教学详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教学详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教学详案教学目标: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3、明白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明白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4、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5、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觉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认识那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明白如此漂亮、雄壮、牢固的高塔是如何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那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1、探究三角形的稳固性①老师那个地点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推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固性最强?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推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看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牢固的隐秘吧!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你能想方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汇报(此处注意多鼓舞学生)4、拓展为后继学习预备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牢固漂亮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如此的高塔吗?那如何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竞赛好吗?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成?→小孩王发表于2008-3-7 13:58:006举荐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前一课认识形状与承担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试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觉: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性不同;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固的结构,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形状与承担力、结构与稳固性关系的爱好,提高学生选择合适材料、把握连接方法、自己设计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预期学习结果:1. 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 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备课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下搭支架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与研究,发觉支架的结构不同,变形的程度也不同。

2.明白三角形结构最不易变形。

3.通过搭建稳固的支架的活动,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培育学生的探讨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熟悉三角形结构是最不容易变形的, 最牢固,最结实。

教学难点:正确的搭成立体支架。

课前预备:教师预备:演示用的教具、课件。

学生预备:皮筋、筷子。

教学进程:一、导入。

一、(教师先出示艾菲尔铁塔的图片,再出示文字介绍)提问:你们熟悉图中的建筑吗?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二、学生回答。

3、教师介绍:艾菲尔铁塔建于1889年由建筑师艾菲尔所设计,全塔高307米,是巴黎及法国的标志。

(至今已有100连年了。

)4、提问:关于它的结构,你们有什么问题吗?五、学生提出问题。

六、谈话:今天这一节课,咱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那个问题。

(出示课题)二、探讨支架的稳固性。

一、什么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演示课件:(一)活动1:(1)用木棍或塑料棒、橡皮筋等,搭建出下面的支架。

谈话:下面咱们就用桌上的材料来搭支架,各组同窗彼此合作搭出课件中的各类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一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学生活动:动手搭支架。

谈话:你们能够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一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哪一种形状的支架容易变形,不稳固?学生汇报:三角形的支架不容易变形,其他图形的支架容易变形。

出示课件: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采用哪些方式呢?以四边形为例小组讨论:如何让四边形的支架稳固。

请你们试一试。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为何这么做呢?(三角形的支架不容易变形,通过加固,让四边形变成四个三角形。

)五边形、六边形呢?说一说你怎么加固?这些方式有什么一路的特点?学生回答。

老师:对,他们都是将图形变成了很多的三角形。

出示课件:我发觉最不容易变形的支架是:请将你得出的结论填在书上。

对照正确答案,演示课件。

小结:三角形结构最不易变形,它的稳固性比较好。

KCSJ-05支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

KCSJ-05支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设计

11目录1 引言 (2)2 课程设计的目的 (2)3 支架的工艺分析 (3)3.1支架的结构及其工艺性分析 (3)3.2支架的技术要求分析 (3)4 毛坯的选择 (3)5 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 (4)5.1定位基准的选择 (4)5.1.1 精基准的选择 (4)5.1.2 粗基准的选择 (4)5.2拟定工艺路线 (4)5.2.1 加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工阶段的划分 (4)5.2.2 工艺路线的拟定 (5)5.3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的拟定 (6)5.3切削用量的确定 (7)6 夹具设计设计 (15)6.1确定设计方案 (16)6.2选择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6)6.3确定导向装置 (16)6.4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16)6.5设计夹紧机构 (16)7 致谢 (16)参考文献 (17)1 引言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内容覆盖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工艺装备等,因而也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我们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因此,工艺综合课程设计应运而生,也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2 课程设计的目的工艺综合课程设计旨在继承前期先修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让我们完成一次机械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典型夹具设计的锻炼,其目的如下。

(1)在结束了机械制造基础等前期课程的学习后,通过本次设计使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培养我们全面综合地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中的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设计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使我们熟悉机械制造中的有关手册、图表和技术资料,特别是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和夹具设计方面的资料,并学会结合生产实际正确使用这些资料。

(3)通过设计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懂得合理的设计应该是技术上先进的,经济上合理的,并且在生产实践中是可行的。

支架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支架零件课程设计说明书

序言本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学、工程材料、机械设计、CAD/CAM等专业基础课和主要专业课,又经过了上学期得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之后,进行的又一次实践性环节,特别强调对机械制造工艺学和工程材料这两门课程的运用,同时也有对刀具和切屑的部分知识的综合,因此这是我们对以前所学各门课程的一次较为深入的综合总复习,同时还要对相关课外知识进行查阅和学习,也是一次对我们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练习。

我的设计题目是支架工艺规程设计,本次设计同时需要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并通过查找图册、手册等资料来解决工艺问题。

由于能力和经验所限,以及对知识掌握、熟悉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还存在不足,因此在设计中难免会有考虑不周全或错误的地方,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批评和指正。

目录任务介绍 (4)零件分析 (4)支架工艺规程设计 (5)1、确定支架毛坯的制造形式 (5)2、基准选择 (5)3、制定工艺路线 (6)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9)5、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小结 (22)参考文献 (23)任务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2、选择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3、制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工;4、填写工艺文件;5、撰写设计说明书。

零件分析1、零件的作用:设计做的零件支架位于车床的调节部位,起支撑、协调的作用。

本设计任务给定的零件支架即传递运动并保持其他零件正确工作方式,和保持互相之间的正确位置。

其对加工平面,加工孔,垂直度,等有一定的要求。

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零件图(见附图)的主视图以工作位置放置,表达相互垂直的安装面、支撑肋、支撑孔以及夹紧用的螺孔等结构。

左视图主要表达其支架各个部分前后的相对位置及安装板的形状和工作部分的通孔等。

根据零件图可知,零件的整体精度要求除了重要端面和孔,其他端面和孔的要求并不很高。

操纵杆支架课程设计

操纵杆支架课程设计

操纵杆支架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操纵杆支架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操纵杆支架的力学原理和设计原则。

3.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不同类型操纵杆支架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几何知识和物理原理,设计简单的操纵杆支架模型。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操纵杆支架的搭建和功能测试。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方法分析并解决操纵杆支架在运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工程设计和创造活动的兴趣,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学会沟通、协调与共享,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科学态度和工程伦理意识。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科技与工程领域,结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性与探究性。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学生具备基本的物理知识,动手能力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系统性的工程设计和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设计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操纵杆支架基础知识:- 操纵杆支架的结构组成与功能- 操纵杆支架在各类工程中的应用2. 操纵杆支架的力学原理:- 静力平衡条件及其在操纵杆支架中的应用- 杆件受力分析及简单计算3. 操纵杆支架设计原则:- 设计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考虑- 杆件材料选择及强度计算4. 操纵杆支架模型制作与测试:- 制作过程中的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 模型搭建及功能测试步骤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课时:操纵杆支架基础知识学习,介绍结构组成、功能及应用场景。

第二课时:力学原理学习,讲解静力平衡条件,进行受力分析及简单计算。

操纵杆支架5序课程设计说明书

操纵杆支架5序课程设计说明书

郑州科技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设计“操纵杆支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大量生产)类别:业余类年级专业: 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天生河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操纵杆支架加工工艺及铣床夹具设计(铣底面)二、时间:自 2010 年 11月 3 日至 2010 年 11月 21 日止三、要求:正确解决该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加紧及工艺路线等问题;设计出高效、省力,既经济合理又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学会使用有关手册及图表资料。

设计条件:通用设备与工装齐全;零件年产量:10000件。

具体设计要求:设计该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该加工工序夹具。

设计完成后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本;工艺过程综合卡一份;夹具结构设计图纸总图、夹具体零件图、待加工零件图各一张。

格式符合学校有关要求。

指导教师:姬爱玲下达时间: 2010 年 11 月 20 日目录序言1、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1.2 零件的工艺分析2、工艺规程设计2.1 选择毛坯种类并确定制造方法2.2 基面的选择2.3 制订定工艺路线2.4 工艺路线的比较与分析2.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2.6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3、夹具设计3.1问题的提出3.2夹具设计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我们融会大学所学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知识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训练,并且为我们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进行一次综合训练和准备。

通过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应该得到下述各方面锻炼:1、能熟练的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夹具设计原理的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及合理制订工艺规程等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零件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学会工艺装备设计的一般方法。

通过亲手设计夹具(或量具)的训练,提高结构设计的能力。

3、课程设计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并学会使用手册、查询相关资料等,增强我们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

机械课程设计支架设计

机械课程设计支架设计

机械课程设计支架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支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掌握支架设计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支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支架设计问题,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支架设计在机械工程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支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包括受力分析、支撑条件、稳定性判断等。

2.支架设计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包括受力方程、强度条件、刚度条件等。

3.实际工程中的支架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支架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引导学生理解支架设计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中的支架设计案例,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验法:安排支架设计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支架设计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提供支架设计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案例分析,为学生学习提供理论支持。

2.多媒体资料:通过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支架设计的原理和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验设备:提供支架设计实验所需的设备,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加深对支架设计原理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与支架设计相关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一次支架设计知识的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安排,逐步讲解支架设计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案例。

2.教学时间:根据学生的作息时间,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参与学习。

支架设计计算程序使用说明

支架设计计算程序使用说明

支架设计计算程序使用说明一、四连杆设计1. 在四连杆设计程序中根据经验首先在界面中填写相关参数。

2.点击确定将进行计算找到合适的梁端距并在主界面中出现适合的四连杆尺寸。

计算结果中可能出现许多的结果。

3.你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然后在《四连杆参数计算分析》程序中进行仔细调整。

4.《四连杆参数计算分析》1)、根据支架分析计算程序原始数据参照图输入几何尺寸2)、计算察看瞬心夹角和双扭线变化。

如果不理想可以调整输入值。

本程序计算出四连杆各个高度的位置可以据此对支架进行干涉检查。

二、方案尺寸输入这是进行支架受力分析时首先运行的程序,它用于将支架各部尺寸及各种工况输入到一个文件中,以备以后进行计算时调用。

使用方法:1)根据提示“FILE NAME:”输入支架代号并回车确定。

然后根据提示“NEW/OLD-N/O:”输入字母N或O。

N—表示是一个新的支架参数,该参数在磁盘当前目录上没有存储。

键入N 并回车后,程序将显示一个空白的支架参数表,并等待输入支架参数。

O-表示是一个在磁盘当前目录上已有的支架参数,键入O并回车确认后,程序将调入当前目录下以输入的支架代号名为文件名的支架参数数据供阅览、修改。

2)参数表中各参数的含义见《支架分析计算程序原始数据参照图》。

数据输入完毕后,程序将询问“CORRECT-Y/N”,键入N则返回继续修改,键入Y则进行下一步。

注:表中T1为平衡千斤顶推力,应输入正值。

T2为平衡千斤顶拉力,应输入负值。

3)在输入了支架参数,并键入Y后,程序将询问计算几种受力工况(MODEL NUMBER K=),此时输入数值(1、2、3、4…….)后,程序进入下一步。

4)询问工况时各参数含义如下:Nt---平衡千斤顶受力。

可输入:0-平衡千斤顶不受力或无平衡千斤顶大于0的数-平衡千斤顶受压力小于0的数-平衡千斤顶受拉力Ng---掩护梁背矸为采高的倍数,可选0或大于0的数。

F-----摩擦系数(0;0.1;0.2;0.3……)。

补偿机构支架夹具课程设计

补偿机构支架夹具课程设计

补偿机构支架夹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补偿机构、支架和夹具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在工程应用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学生能描述补偿机构、支架和夹具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设计中的关键参数。

3. 学生能掌握相关工程图纸上补偿机构、支架和夹具的表示方法和标注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工程问题,设计简单的补偿机构和支架夹具方案。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进行补偿机构、支架和夹具的安装、调试和优化。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工程项目的实践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机械工程领域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工程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能够认识到补偿机构、支架和夹具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技术创新和发展的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具备补偿机构、支架和夹具设计、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但对实际工程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团队协作和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补偿机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介绍补偿机构的作用、原理,分析各类补偿机构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 补偿机构概述2. 支架和夹具的设计原理:讲解支架和夹具的结构设计、力学分析及材料选择,探讨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支架和夹具设计基础3. 补偿机构、支架和夹具的工程图纸绘制:学习相关制图标准,掌握工程图纸的绘制方法和标注技巧。

教材章节:第三章 工程图纸绘制4. 补偿机构、支架和夹具的安装与调试:讲解安装、调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分析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支架课程设计

支架课程设计

支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XX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XX、XX、XX等内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XX技能,如XX、XX、XX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XX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概念和原理,介绍XX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XX现象。

2.第二章:XX方法,讲解XX的常用方法,如XX、XX、XX等。

3.第三章:XX应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XX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系统地传授XX知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XX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分析并运用XX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4.实验法:学生动手进行实验,验证XX原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XX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XX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XX知识和方法。

4.实验设备:配备必要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KCJ5支架设计JIU JIANG UNIVERSITY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院系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姓名年级指导教师二零一零年六月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8年级学生姓名:题目:设计KCSJ-05 支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大批量生产)主要内容:1.绘制零件图及零件的毛坯图 (A3)2.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填写:(1)整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A4);(2)所设计夹具对应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A4)。

3.设计某工序的夹具一套,绘出总装图(A2)。

4.编写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班级:学生:2010年6月 17 日目录第1章零件分析 (1)1.1零件的作用 (1)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1)第2章选择毛坯 (1)2.1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1)2.2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1)2.3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2)2.4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2)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 (2)3.1定位基准的选择 (2)3.2制订工艺路线 (2)3.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5)3.4加工工序设计 (7)3.5填写加工工艺卡片 (13)第4章夹具设计 (14)4.1确定设计方案 (14)4.2机械加工工序卡 (16)4.3绘出总装图参考文献 (17)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

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转速器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手册与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时间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外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

第1章零件分析1.1零件的作用支架是机床上用于支撑轴的机构,支架以Φ40孔套在轴上。

本设计任务给定的零件转支架即传递运动并保持其他零件正确工作方式,和保持互相之间的正确位置。

其对加工平面,平行度,加工孔,垂直度,等有一定的要求,由于零件比较复杂,不成规则,故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复杂的夹具。

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分析零件图可知,支架两竖起部分两端面和Φ85外表面均要求切削加工,并在轴向方向上均高于相邻表面,这样既减少了加工面积,有提高了转动时Φ40上下端面接触刚度;Φ85和Φ8孔的端面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该零件除主要工作表面(Φ40上下端面,Φ60左右端面)和定位表面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要求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而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为经济的方法保证质量地加工出来。

1.3确定支架的生产类型以设计题目知:Q=10000台|年,m=1件|台;结合生产实际,备用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3%和5%,代入年生产纲领计算公式得N=10000台|年x1件|台x(1+3%)x(1+5%)=10815件|年第2章选择毛胚2.1 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该零件材料为HT200,考虑到支架工作过程中受力不大,轮廓尺寸也不大,各处壁厚相差较小,从结构形式看,几何形体不是很复杂,并且该零件年产量为10000件/年,采用铸造生产比较合适,故可采用铸造成形。

2.2 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该零件底平面因散热面积大,壁厚较薄,冷却快,故有可能产生白口铁组织,但因为此件对防止白口的要求不严,又采用砂型铸造,保温性能好,冷却速度较慢,故能满足支架使用要求。

2.3 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2.3.1铸造方法的选择根据铸件的尺寸较小,形状比较简单,而且选用灰口铸铁为材料,并且铸件的表面精度要求不高,结合生产条件(参考《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表1-7)选用砂型铸造。

2.4 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2.4.1加工余量的确定按手工砂型铸造,灰铸铁查《金属工艺学课程设计》表1-11,查得加工余量等级为H 1311,转查表1-12,零件高度》100mm,尺寸公差为13级,加工余量等级为H,得加工余量为3.2mm,实际调整取3.5mm。

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3.1定位基准的选择本零件是有精度较高要求的孔的方状零件,平面和孔是设计的基准,也是装配和测量的基准,在加工时,应尽量以大平面为基准。

先铣出下表面,以下表面为基准,加工出后端面和上表面,再以上表面为基准加工左端面,以上端面为基准钻出1孔;以后端面为基准钻出2孔;先以上表面和I,II,为基准,在铣床上铣出右端面,再以下表面和2个2孔为基准,钻出5个Φ8的孔和Φ6的孔以及铣出Φ85的前端面。

由于竖起部分的表面比较不易加工,首先以加工出来的后端面为基准加工出II,III孔处的各个上端面,再以上端面为基准,加工出I孔处的右端面;零件的2个Φ40孔的上边缘表面是不能用来作为定位基准的。

3.2制订工艺路线本设计任务给的零件需要加工的表面有:端面,内孔,园角等,其加工方法如下:一(1)下表面(大面积表面):是定位基准面,表面粗糙度R1.6.用铣车进行端铣平面,先粗铣,在进行半精铣和精铣。

(2)上边缘面:不是重要表面,粗铣即可。

(3)II,III孔处的上端面:不是重要表面,没有粗糙度要求,只要进行粗铣即可。

(4)I孔处的右端面:是重要的表面,表面粗糙度R3.2,进行粗铣,后要半精铣或精铣。

(5)Φ80孔的外表面:是重要的表面,表面粗糙度R3.2,可进行粗铣后半精铣或精铣(6)上表面:不是重要表面,没有表面粗糙度要求,只进行粗铣。

(7)5个Φ8和5个Φ15孔的后端面:表面粗糙度R12.5,只需进行粗铣。

(8)5个Φ8和5个Φ15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12.5,以1孔和2孔的后端面为基准,粗铰出5个Φ8孔和5Φ15孔;;普通铰床即可。

(9I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3.2,可用铰床进行铰孔,粗铰或扩孔后,进行精铰。

(10)II孔的加工:表面粗糙度R3.2,是要求较高的孔,可进行粗铰→半精铰,或者扩孔→精扩,既可满足要求。

(11)圆角:R5圆角,可用立铣刀周铣出圆角。

二工序顺序的安排(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如下:遵循“先粗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支架下表面和孔Φ60;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支架的下表面和Φ60的孔,后加工次表面----上表面和后端面;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支架下表面,在加工Φ60的孔,先铣右端面,再铣Φ40的孔。

(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如下;模锻成型后切边,进行调制,调制硬度为190~220HBS,并进行酸洗,喷丸处理。

喷丸可以提高表面硬度,增加耐磨性,消除毛胚表面因脱碳而对机械加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支架竖起两端面在加工之前局部高频淬火,提高耐磨性和工作中冲击载荷的能力。

(3)辅助工序的安排如下;粗加工下表面和热处理后,安排校直工序;半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和中间检查工序;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

方案一:方案二:表33.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3.31 选择加工设备(1)工序3,4,5和6,7,用的是铣床,分别进行粗铣,精铣。

用普通的卧铣床X62W 型万能卧铣床即可。

(2)工序8是铰孔工序,分别是粗铰和半精铰。

使用普通的铰床即可。

(3)工序9加工2个Φ6孔,5个Φ8孔,5个Φ15孔,采用花盘加紧,在立式钻床即可。

可选用Z518型立式钻床。

3.32 选择刀具(1)在工序3,4,5,6,7铣平面时,铣刀可以选择直齿或错齿的端铣刀和周铣刀,工序中有粗铣和精铣,在粗铣后,要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供精铣工序加工。

(2)钻孔有Φ6, Φ8,Φ15三种孔,需要留一定的加工余量,可用Φ7, Φ14麻花钻直接钻出来。

(3)铰孔需要铰三种孔Φ6, Φ8和Φ15,有粗铰和精铰,粗加工可用YT15,精加工可用YT30。

3.33选择量具本零件是单件大批量生产,故采用的是通用量具。

选择量具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选择;二是按计量器具的测量方法的极限误差来选择。

在这里选的是第一种方法。

3.33.1选择平面的量具:由零件图上看,各平面的相互位置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其最小不确定度为0.2mm ,选用分度值为0.02mm ,测量范围为0-150mm 的游标卡尺就行了,因为其不确度为0.02mm ,显然满足要求。

3.33.2选择内孔的量具:此零件对孔的精度要求较高,其中例如I 孔的下偏差要求在0.013之内,故可选用分度值为0.01mm ,测量范围为0-150mm 的内径百分尺,其不确定度为0.008,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3.34加工量计算表3.35工序加工尺寸尺寸公差使用量具(1)75 40 60 0.5 分度值为0.02mm,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2)25 120 0.15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3)170 210 0.25 分度值为0.02mm,测量范围为0-200mm的游标卡尺(4)Φ40 Φ60 0.025 分度值为0.01mm,测量范围为0-150mm的内径百分尺Φ6 Φ8Φ15 --- 分度值为0.02mm,测量范围为0-150mm的游标卡尺注:本零件要求测量的尺寸并不是很复杂,故只要这两种量具就足够了。

3.4 加工工序设计(一)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机动时间)(即切削在工艺文件中还要确定每一工步的切削用量。

(1)切削用量指:背吃刀量asp )、进给量f及切削速度Vc 。

(2)确定方法是:确定切削深度——>确定进给深度ap量——>确定切削速度.(3)具体要求是:①由工序或工步余量确定切削深度:精、半精加工全部余量在一次走刀中去除;在中等功率机床上一次走刀a可达8~10mm。

p②按本工序或工步加工表面粗糙度确定进给量:对粗加工工序或工步按加工表面粗糙度初选进给量后还要校验机床进给机构强度:③可用查表法或计算法得出切削速度Vc查,用公式换算出查表或计算法所得的转速nc查,根据Vc查在选择机床实有的主轴转速表中选取接近的主轴转速n机作为实际的转速,再用换算出实际的切削速度Vc机填入工艺文件中。

对粗加工,选取实际切削速度Vc机、实际进给量f机和背吃刀量asp之后,还要校验机床功率是否足够等,才能作为最后的切削用量填入工艺文件中。

1工序钻2个φ40mm孔(1)、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正火,бb=220MPa,190~220HBS加工要求:钻扩孔φ40mm机床选择:选用立式钻床Z525(见《工艺手册》表4.2-14)(2)、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选择φ40mm高速钢锥柄标准麻花钻(见《工艺手册》P84)d=40 L=25mmf机=0.48mm/r (见《切削手册》表2.7和《工艺手册》表4.2-16)Vc查=13m/min (见《切削手册》表2.15)按机床选取n机=195r/min(按《工艺手册》表4.2-15)所以实际切削速度:141.3v m/min.基本工时:l=80mm ) l2=(1~4)mm(取4mm)按《工艺手册》表6.2-5公式计算1.24(min)2工序粗、精铣左右端面(2)粗铣1)、选择刀具:根据《工艺手册》表3.1-27,选择用一把YG6硬质合金端铣刀,其参数为:铣刀外径d=100mm,铣刀齿数Z=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