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蜡烛的变化》上课用1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蜡烛的变化》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
本节课通过蜡烛的燃烧、熔化等现象,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蜡烛的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蜡烛的变化现象、变化原因以及相关科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蜡烛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蜡烛的实验,如点亮蜡烛、吹灭蜡烛等,但对蜡烛的变化原因未必有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变化现象,知道蜡烛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变化现象和变化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蜡烛变化的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资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点燃和熄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蜡烛的变化现象: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熔化过程,记录下变化现象。
3.分析蜡烛的变化原因: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变化的原因,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蜡烛变化的规律,归纳出相关科学知识。
5.拓展与应用: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蜡烛的其它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燃烧:点燃 - 火焰 - 烟雾2.熔化:受热 - 融化 - 滴落3.温度升高4.氧气参与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
六年级科学上册 蜡烛的变化课件1 苏教版
辩一辩
没有产生新物质的 1、铁水变钢锭 2、水的三态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生鸡蛋变熟鸡蛋2、盐酸滴在石灰石上3、
树叶颜色变化4、火柴燃烧
把鸡蛋放进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把食盐放进水中会产生什么现象:
食盐消失了
向碱中倒醋又会产生什么现象?
出现大量气泡
木材加工成家具
我思我获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课件
蜡烛的变化 1:点燃蜡烛,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 尽可能的说出蜡烛的特点。
2、加热蜡烛快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呢火焰上方。
蜡烛燃烧实验二
2、将涂满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温馨提示
❖A、酒精灯要放置在水平桌面上 ❖B、使用酒精灯要特别小心要用火柴
点燃,不要用打火机。
❖C、熄灭酒精灯不要用嘴吹要用灯帽 盖灭。
❖D、边观察要边记录。
燃烧蜡烛实验三
将一只白瓷碗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过一会 取下,观察它的底部。
交 流 试 验 中 的 发 现 思考:
加热和点燃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 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
物质的变化
看视频 同学们看课本31页
蜡烛的变化
1.形态的变化 如:蜡烛熔 化成液体,冷却成固体
物质的变化
2.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如: 蜡烛燃烧,有水、二氧 化碳、黑色物体生成等
1.冬天玻璃上的窗花 2.铁钉生锈 3.生鸡蛋变成熟鸡蛋 4.馒头发霉 5.冬天点炉子碳变成灰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蜡烛的变化》是一节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
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现象,引导学生探究蜡烛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蜡烛的燃烧现象、蜡烛的变化原因和蜡烛的用途。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蜡烛的燃烧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蜡烛变化原因和探究蜡烛用途方面还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深入理解蜡烛的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燃烧现象,掌握蜡烛的变化原因,了解蜡烛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燃烧现象,蜡烛的变化原因。
2.难点:蜡烛变化原因的分析,蜡烛用途的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板书设计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蜡烛的燃烧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数据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总结蜡烛的燃烧特点。
4.知识讲解:教师讲解蜡烛的变化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5.拓展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蜡烛的用途,分享探究成果。
6.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学生完成蜡烛变化原因的报告。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燃烧现象→ 变化原因→ 用途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学生数据分析的深度和总结的完整性。
3.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探究成果的分享。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细致,对于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火焰的温度。
2.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蜡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实验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8.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50分钟。
一、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1.1蜡烛的变化课件
√ √
发光发热 蜡烛变短
烧杯内壁产生了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碗底部产生黑色的碳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加热蜡块
没有产生新物质
点燃蜡烛
产生了新的物质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点燃一小张纸,视察纸的变化
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 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 生炭黑。 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 中的无机盐。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记录制作蜡烛、点燃蜡烛、点燃纸片的过程。 点燃纸片: 纸片逐渐变小,伴有黑烟和发光发热现象,最后 化为灰烬。 实验发现: 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仅仅是形态产生了变化,没有产生 新物质;蜡烛和纸片燃烧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六年级上“√”。
4.等蜡油凝固,蜡烛 就制成了。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产生了哪些变 化?始终没有产生变化的是什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在制作蜡烛的过程中,蜡块产生了哪些变化?始 终没有产生变化的是什么?
产生的变化
形状 形态 ……
没有产生的变化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点燃蜡烛,视察燃烧后的现象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下面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盐溶解于水
烟花绽放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铁水变成钢锭
火柴燃烧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沸腾的开水
小苏打中加入白醋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学生活动手册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记录制作蜡烛、点燃蜡烛、点燃纸片的过程。 制作蜡烛: 蜡块由大变小、形状改变;由固体变成能流动 的液体(蜡油),又慢慢变成固体。 点燃蜡烛: 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涂有澄清石灰水的 烧杯内壁变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烟灰。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以及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教材以蜡烛为载体,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物质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蜡烛并不陌生,但对其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可能缺乏深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成分,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掌握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使用酒精灯等实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2.难点: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酒精灯、蜡烛、火柴、澄清石灰水、玻璃片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蜡烛的特点,引发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中变化的好奇心。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现象:将点燃的蜡烛放入一个容器中,使蜡烛燃烧产生的烟雾充满容器。
然后学生观察烟雾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烟雾的成分。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燃烧前后的变化,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蜡烛燃烧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进行一个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雾,并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去除烟雾。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0.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5.小结:通过这个实验,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停止加热,冷却后,蜡烛又变成了蜡块。(板书:形态发生了变化)
(二)、点燃蜡烛:
1.谈话:古诗云“蜡烛成灰泪始干”,点燃的蜡烛最后真的都变成灰了吗?下面我们点燃蜡烛,看看蜡烛点燃后的变化有哪些。
2.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进行研究。(板书课题:1.蜡烛的变化)
学生发言。
让学生主动发言、积极质疑,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蜡烛为例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讲授新课
一、观察、了解蜡烛的特点:
1.提供蜡烛,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中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它的特点。比比看,哪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的最多。
(白色、固体、较软、光滑、易断、易碎、有气味等。)
学生观察后分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动手做一做,然后交流并学习成果,并说明理由。
学生当堂完成练习。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蜡烛加热或冷却后的变化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
引导学生认识到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让学生明白: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板书: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了新物质)
四、寻找证据,分析现象:
1.谈话: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变化。让我们走进生活,一起来研究它们都是什么变化吧,你的证据是什么。(课件出示有关图片)
2.同学们说的很好,那想不想亲自动手做一些有关变化的实验呢?
五、自主探究,弄清类型:
1.教师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仔细观察。
2.提问:它们是同一种变化吗?为什么?你的证据是什么?
1.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蜡烛的变化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知识点梳理
《蜡烛的变化》是2023秋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蜡烛的燃烧现象: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燃烧的现象和特点,如火焰的形状、颜色、温度等。
2.蜡烛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了解蜡烛的熔点、沸点等性质,探究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蜡烛的制备方法: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熔化、灌注、冷却等步骤。
4.实验器材和材料:准备蜡烛、显微镜、实验仪器等器材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5.评价工具:设计评价表格和问题卡片,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及时反馈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进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实验和实践活动表现出很高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提出问题,并积极思考。这表明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热情,他们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索和解决问题。然而,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实验现象。
4.蜡烛的用途:了解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熏香、装饰等。
5.蜡烛的环保问题:探讨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如烟雾、碳排放等,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3.1 蜡烛的变化》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包括蜡烛的燃烧、熔化等现象。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基本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问题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基本性质,掌握蜡烛燃烧、熔化等变化现象,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2.难点: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蜡烛的变化现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杯子、显微镜等。
2.教学课件:蜡烛的变化现象图片、视频等。
3.实验报告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实验观察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蜡烛的变化现象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蜡烛的基本性质,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和熔化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总结蜡烛的变化现象及其原因。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一、说教材《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的物质世界的范畴,主要通过围绕蜡烛的系列研究,发现物质的变化有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两大类。
教材是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编排思路。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碾碎蛋壳、白醋反应等现象中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既形态的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和概括。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4、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身边。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物质变化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四、说教法和学法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蜡烛变化的研究认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种。
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使用教材提供的典型物体——蜡烛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
因为蜡烛在燃烧时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形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
由固体变为液体,又由液体变为固体,变来变去还会变回来。
另一种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当然,本课的实验很多,活动量大,不过大多数都很简单,易于操作,因此我把每一个实验的主动权都交给学生,让学生全身心地经历和体验。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整个结课过程都交由学生操作,学生评说,教师只做必要的引导工作。
五、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成熟、逻辑思维正在发展的阶段,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大量证据,归纳物质变化的类型,得出结论,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所在。
六、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在新课引入时,如何导入才能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究的欲望呢?我创设了: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这一情景话题,接着引导学生,喜欢什么样魔术,学生举出一些物体变化的例子。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9)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3.1 蜡烛的变化》苏教版(19)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蜡烛在点燃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蜡烛的燃烧现象、蜡烛的熔点、石蜡的化学性质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蜡烛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蜡烛的燃烧现象和石蜡的化学性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蜡烛燃烧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蜡烛的燃烧现象,掌握蜡烛的熔点,认识石蜡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燃烧现象,蜡烛的熔点,石蜡的化学性质。
2.难点:石蜡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蜡烛燃烧的奥秘。
2.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蜡烛的变化。
六. 教学准备1.蜡烛多根、火柴、石蜡、酒精灯、实验台等。
2.课件:蜡烛的变化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蜡烛的认知,如蜡烛的形状、颜色、燃烧现象等。
然后提出问题:“蜡烛在点燃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它的熔点是多少?”引发学生的思考。
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如火焰的颜色、形状等。
2.教师用火柴点燃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熔点,如蜡烛开始熔化的温度等。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记录火焰的颜色、形状等。
2.学生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熔点,记录蜡烛开始熔化的温度等。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说课稿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这一课是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探究蜡烛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教材以蜡烛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蜡烛的熔化、燃烧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物质的状态、变化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蜡烛的详细性质和变化过程,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去发现和探究蜡烛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经常接触到蜡烛,但对蜡烛的深入了解并不多,因此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熔化和燃烧过程,了解蜡烛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科学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蜡烛的熔化和燃烧过程,蜡烛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难点: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蜡烛燃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蜡烛燃烧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讨论分析:学生分组讨论蜡烛的熔化和燃烧过程,总结蜡烛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科学问题,如蜡烛的熄灭原理、蜡烛的用途等。
5.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课件(1)
01 教学背景
Teaching background
03 教学分析
Teaching background
02 教学过程
Teaching background
04 教学设计
Teaching background
教学备用模板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MOMODA POWERPOINT
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化学变化
⑴空气液化 物理变化 ⑵铜器生绿锈 化学变化 ⑶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变化 ⑷酒精挥发 物理变化 ⑸火药爆炸 化学变化 ⑹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和区别?
1、两者根本区别:
变化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两者的联系: 化学变化一定能伴随着物理变化
为了能清楚的看到黑烟是怎样的?可以用 夹子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约1-2厘 米处,观察玻璃片上有什么现象?
总结:
点燃蜡烛------ 蜡烛燃烧后产生了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
加热蜡烛------ 蜡烛熔化成腊油--冷却后又凝固 成蜡快,没有产生新物质
物理变化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哪几类?
物理变化不一定有伴随化学变化
物质变化
变化现象
变化中有没有 别的物质产生
变化
状态从固态变为液态
冰山消融 体积变小
颜色:白色 无色
无
物理
变化
钢铁生锈 有新物质:铁锈生成
有新物质 化学
颜色:银白色 红棕色 铁锈生成 变化
温度从低到高
电热丝升温 颜色:灰黑 红或白
无
亮度:变亮了
物理 变化
木炭燃烧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的第一课《蜡烛的变化》。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蜡烛的性质,以及蜡烛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蜡烛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认识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实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蜡烛:教师准备不同形状、颜色的蜡烛,以便进行实验。
2.实验器材:教师准备火柴、剪刀、铁丝等实验器材。
3.课件:教师制作课件,以便进行教学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蜡烛,引导学生关注蜡烛的形状、颜色等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它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思考蜡烛的变化规律。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蜡烛的燃烧过程和变化规律。
同时,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以及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 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是关于物质的变化的内容第1课是以蜡烛的变化为主题。
通过学习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即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发现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和热量,而蜡烛燃烧后的物质与原始蜡烛有所不同,形成了新的物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从制作蜡烛和燃烧蜡烛的过程中,发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不同。
2. 能够说出判断物质变化属于哪一类的证据。
3. 能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体会人类生产生活对物质变化的利用。
过程与方法:1. 实践探究: 学生通过制作和燃烧蜡烛的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物质的变化过程。
2. 观察与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和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 讨论与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观察结果,形成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实践探究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2.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3.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 通过蜡烛的制作和燃烧,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
教学难点:1. 寻找证据判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一类。
2. 运用所学知识举出物质变化的实例。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观察和记录。
但对于物质变化的分类和判断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导入1. 老师可以展示一支已点燃的蜡烛,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如何燃烧的吗?燃烧后的蜡烛有什么变化?2. 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引导他们观察已经点燃的蜡烛,并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和变化。
实践探究1. 老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套制作蜡烛的材料,包括蜡片、容器和蜡烛芯。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当堂达标
一、填空:
像蜡烛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 (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这样 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还会产生( 新的物)质。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
热,发现蜡烛
。
熄灭蜡烛,发现熔化的蜡烛遇后
。
3.点燃蜡烛,把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发现
在烧杯里有
;在烧杯内壁涂上澄清石
灰水,发现蜡烛燃烧后石灰水
。
实验说明:蜡烛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 上 发生了改变;
蜡烛燃烧时,不仅在
且产生了
。
上发生了变化,而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做蛋糕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树叶颜色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在燃烧的过程中: 蜡烛越来越小(形态变化) 同时也产生了黑烟、水、二氧
化碳等(产生新物质)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蜡烛的变化》PPT课 件1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 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案(1)
苏教版科学六上《蜡烛的变化》教案(1)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总16课时执教日期:课题:1.蜡烛的变化教学内容:P30---P32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知识与技能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4、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5、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酒精灯、三脚架、干燥的烧杯、火柴、刷笔、陶瓷器皿、澄清石灰水、试管夹、搅拌棒、碱块、白醋、白糖。
学生准备:蜡烛、生鸡蛋、易拉罐、吸管。
预习活动设计:1.蜡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物品,回顾一下它有哪些特点?可以找到他研究研究。
2.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质都在发生着变化。
找一找,你发现了哪些物质在变化?检查预习情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讲述:我们生活周围的一些物质都会发生一些变化,有些是我们眼睛可能直接看得见的,有些是我们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
2.提问:你能举出一些物质变化的例子吗?3.讲述:上述同学们讲的都是一些有生命的事物的变化,那没有生命的事物会不会变化呢?如果会,又会发生什么的变化?今天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进行研究。
二、交流探究、引导解疑研究蜡烛加热时和燃烧时的不同变化情况1.说一说:蜡烛加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又会怎样?2.让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分组实验)3.小组汇报。
4.提问:点燃蜡烛,它又会发生什么变化?5.追问:这种变化和加热蜡烛有什么区别?。
6.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7.讨论:你们怎么来证明自己的猜想?8.师生共同了解教材上的实验方法,学生分组实验。
(可选择其中一到两个实验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9.交流汇报。
10.小组讨论,教师归纳:像加热和点燃蜡烛发生的变化一样,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液体中产生沉淀以及发光发热性质改变等现象,寻找到新物质生成的证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点燃蜡烛,把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发现
在烧杯里有
;在烧杯内壁涂上澄清石
灰水,发现蜡烛燃烧后石灰水
。
实验说明:蜡烛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 上 发生了改变;
蜡烛燃烧时,不仅在
且产生了
。
上发生了变化,而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 获?说出来大家分享。
课后拓展:
看来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特别 多: 1、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 中物质变化的事例,并进行归类。 2、参照课堂上视频提供的鸡蛋 放进醋里的实验方法,在家自己 做一做。
6.作者将此处坐车的困难抽象为人生 旅途的 苦难, 但从本 质上讲 他们同 样是想 达到目 的地而 不能达 到,想 实现理 想而不 能实现 自己所 有的理 想,实 质上还 是一场 苦旅。 所以“ 实质上 ”不能 去掉。
课堂活动是为了课堂教学目标而开展 的,如果 课堂活 动与学 生动脑 脱节,活 动与学 生情感 、态度 、价值 观的培 养脱节 ,没有 学生真 实的体 验与反 思,那么 这种课 堂活动 只能说 是一种 教学资 源的浪 费.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物质的 变化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小结: 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的产生, 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物理变化)
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
小麦磨成面粉 铁熔化成铁水
纸乌龟
搭积木
面塑
泥塑 橡皮泥塑
做蛋糕
树叶颜色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面粉做成馒头
当堂达标
一、填空: 像蜡烛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
(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这样 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还会产生( 新的物)质。
二、判断:
(1)做泥塑或面塑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 ) (2)蜡烛燃烧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 ) (3)面粉制成馒头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 )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将白糖加热至熔化 将白糖加热至焦黑
形态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形态的变化
砸易拉罐
往碱中倒入醋
形态的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探究蜡烛的变化实验方法:
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块。
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
热,发现蜡烛
。
熄灭蜡烛,发现熔化的蜡烛遇后
注意:火柴的使用安全!
熄灭后放进垃圾盘中。
想一想:加热时,蜡烛有什 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 变化?
现象:加热时逐渐熔化, 冷却后逐渐凝固
小结: 加热:固态 冷却:液态
液态 固态
状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实验三:点燃蜡烛
注意:1、玻璃片要 均匀加热;2、实验 结束后及时熄灭蜡 烛,节约能源。
现象:蜡烛越来越小,产生 黑烟。
2.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 生的, 或者是 为着死 的,非 此即彼 ,在本 质上不 可兼得 ;同时 ,他也 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无 法阻挡 我们对 于新生 命、新 世界的 渴望与 追求
3.散文阅读中,重点要注意引导学生 树立几 种意识 :首先 是整体 意识, 要尽可 能地细 读全文 ,充分 感知全 文,了 解文本 的内容 和情感 基调, 把握文 章主旨 ;其次 是题干 意识, 要明确 题目问 的是什 么,是 怎么问 的,也 即命题 指向哪 里
拓展:除了黑烟,你还知道燃烧生成了什么?
取一只干燥的烧 杯,罩在火焰上 方。观察有什么 现象发生。
烧杯里有水珠
将一只内壁涂有 澄清石灰水的烧 杯,重新罩在火 焰上方。观察有 什么现象发生。
在烧杯内壁涂上清石 灰水,蜡烛燃烧后, 石灰水变浑浊。
在燃烧的过程中:
蜡烛越来越小(形态变化)
同时也产生了黑烟、水、二氧 化碳等(产生新物质)
4.有人把散文阅读的基本步骤归纳为 八句话 :先读 原文晓 大意, 再审题 目作标 记,文 题对照 定范围 ,抓住 关键再 提取, 提取之 后需整 合,经 过验证 再确立 ,语言 转换不 可少, 答案简 洁又明 晰。
5.每个人永 远在路 上流浪 ,永远 处于一 种寻觅 的过程 之中。 所以, 从这个 角度来 讲人始 终都是 在路上
1、仔细观察蜡烛有什么特征? (颜色、形状、大小、气味等)
2、如果要使蜡烛发生变化你 会有哪些方法?
切割、加热、点燃
蜡烛
石棉网
蒸发皿
燃烧钳
火柴
工具刀
实验一:切割
注意:切割时要 将蜡烛放在石 板上!
注意观察切割前后蜡烛有什么变化?
现象:变小、变短、变碎 小结:形状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实验二:给蜡烛加热
三、选择。
仅仅是形态变化的是( A、D、F );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B、C、E )。
A、海水晒盐 B、食物腐败 C、木材燃烧
D、冰融化成水 E、面粉做成馒头 F、玻璃
破碎
越来越小,产生黑烟
逐渐熔化,冷却后,逐渐凝固
切割 变小,变短,变碎
1.银色修饰了同一个对象,同时五句 话也表 达了一 个共同 的主题,肯定了 生命的 价值, 春天必 然会来 临,谁 也无法 阻挡生 命的冲 动,显 示了生 命本生 的一种 张力。 在西方 社会中 ,银色 有其代 表的含 义,即 银色是 纯洁、 博爱、 美德和 富裕的 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