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某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典型经验材料
***县幅员1788平方公里,辖57个乡镇、935个村(居),总人口113万,其中农业人口94.7万,属国家级贫困县。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全县锁定贫困村285个、贫困人口10.1万,贫困发生率10.7%。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始终把金融扶贫作为“贷”动发展的重要杠杆,借力央行扶贫再贷款,打出脱贫“组合拳”,下好奔康“一盘棋”,为脱贫攻坚加速度注入了强大动力。截至4月底,全县扶贫再贷款余额5.9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02.89亿元、占全部贷款的84.3%;发放扶贫小额信贷6.14亿元、产业扶贫贷款4.72亿元,带动1.96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一、出手不插手,夯实金融基础创成效
一是政策扶持出实招。在认真落实财政金融互动政策的基础上,出台政策措施对新成立地方法人银行、新入驻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土地出让、办公用房租购和税收优惠等方面均给予激励扶持,成功创办全国第一家惠民村镇银行,率先完成农信社改制成立川东北首家农村商业银行。遵循金融运行客观规律,研究制定促进金融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建
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考核管理等办法,通过调整财政性存款、推介优质项目等方式,激发金融机构服务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二是政银联动强引领。坚持政府主导、人行牵头、金融机构配合,创新政银企联席工作制度,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大力开展“金融扶贫牵手行”活动,政府部门深入金融机构调研金融扶贫和经济金融发展情况,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和困难;金融机构主动对接发改、农牧业、工管委等相关部门,了解掌握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融资需求;政府部门和银行适时深入企业、产业园、新型经营主体等现场办公,及时快速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同时,建立融资信息数据库,将有信贷需求的中小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等纳入其中;编印金融扶贫服务手册、银行信贷产品手册,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实现了政银企和贫困户的良好对接。今年以来,全县共发放金融服务宣传资料10万余份,举办政银企、政银、银企对接活动20余次。
三是网络下延拓服务。按照“网点到乡、站点到村”的思路,大力开展金融网点下农村、进农户活动,以银行金融机构、准金融机构、扶贫互助社等为依托,广泛增设乡村物理网点,持续加大金融机具投放,全面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农户足不出户享受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截至目前,全县有银行网点156个,刷卡无障碍示范街
区2条,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5个、助农取款服务点1438个,布放ATM(CRS)机323台、POS机4827台,在全市率先实现户户有银行卡、村村有POS机、乡镇有ATM机、县级有刷卡无障碍示范街。
二、出手更拿手,创新金融服务助脱贫
一是着力精准明确“贷给谁”。持续实施“扶贫再贷款+个人精准扶贫贷款”“扶贫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等信贷服务模式,瞄准贫困人口脱贫和奔康产业园发展,坚持把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作为重点支持对象。积极引导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千方百计争取信贷资源,精准对接易地扶贫搬迁和农村基础设施、田园综合体、“四好村”建设等项目,加大扶贫开发、新型城镇化、农村路网建设等各种扶贫贷款投放,助力全县脱贫攻坚有力有序推进。
二是着力创新解决“如何贷”。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群体缺抵押、缺担保的客观实际,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合理设置贷款额度、利率水平、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等要素,精简优化业务流程,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哪里贷、贷得到”的问题。农行、邮储银行、村镇银行、农商银行推出“惠农贷”“金惠贷”“惠农易贷”等产品20余种,贫困户凭授信等级即可获得1-5万元的“无担保、无抵押、基准利率”贷款。
三是着力脱贫探究“怎么用”。在鼓励贫困户运用小额
扶贫信贷自主发展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产业链扶贫新模式,采取“产业基地+专合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户”“脱贫奔康产业园+种养大户+农户”等方式,建立起企业、专合社和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和专合社吸纳带动贫困户人数,对其贷款利率进行优惠,既增加了金融机构放贷信心,又激发了贷款主体内生动力。赛金镇种植专业合作协会,流转土地970亩发展柠檬种植,人行***支行、农商银行在约定其吸纳贫困户的前提下,综合授信并提供扶贫再贷款资金250万元,仅20xx年就解决贫困户就业25人。
四是着力监管严控“风险关”。坚持分类分层监管,人行建立健全再贷款管理、监测和支农贷款明细“三本台账”,扎实做好农户贷款增量与专户存款存量,贷款台账登记内容与贷款合同、借款借据,扶贫再贷款资料使用、管理与规定要求“三项核对”,严格督促金融机构规范贷款投向;金融机构差异化制定贷后检查流程,实行信贷资金使用全程参与、持续跟踪,确保贷款按规定用途使用。同时,整合行业主管部门、村级风控小组等资源,引导贷款主体合理使用信贷资金,确保发挥最大效益。
三、出手不松手,优化金融生态促发展
一是打造好农村信用环境。坚持以脱贫攻坚群众“三大主题”教育为抓手,开展农村金融教育,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全力营造“诚实守信”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级信用”评定,出台《***县贫困户评级授信办法》,综合区分贫困户家庭劳动力、上年度人均纯收入、不良信用记录等情况,因人因户评定授信额度,并将评价结果与农户贷款审核、管理、优惠政策相挂钩。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农村信用档案13.8万户,评定信用户2.53万户、信用村60个、信用镇8个,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
二是防控好金融信贷风险。积极拓宽抵质押品范围,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储、仓单等权利质押贷款,探索发展林权、土地流转经营权、大型生产设备等抵押贷款,让“沉睡资源”变“流动资本”。强化保险与信贷联结,创新推出果蔬、家禽活体等种养类保险,开办扶贫小额保险、易地扶贫搬迁建房保险等险种,采取保单质押、保证保险,建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等方式以拓宽放贷渠道;财政投入资金7200万元设立分险基金,政府和承贷银行按7:3进行风险分担并全额贴息,有效防控了信贷风险。
三是营造好金融发展氛围。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使用范围,对严重失信主体除按国家现有规定惩戒限制外,还在项目招标、政府采购、个人升迁等方面进行约束;加大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惩戒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渠道强化金融胜诉案件执行,切实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始终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建立非法集资“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