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教学内容
《呼兰河传》交流课教案
![《呼兰河传》交流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ebd32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3.png)
《呼兰河传》交流课一、预习导航一首动听的歌曲,流淌在我们记忆的角落,它将我们带回那些年拥有过的童年,那些年,或许我们和天真的贾平凹一样,在皎洁的月夜和小伙伴们一起追寻月亮的足迹。
也或许和琦君一样,享受童年快乐的“摇花乐”那些童年的记忆,就像作家萧红所说的:“忘却不了,难以忘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萧红的童年,走进《呼兰河传》。
二、合作交流(1)简介萧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20世纪30年代文学洛神”引入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2)感悟“叙事诗”1、一年四季,春暖花开。
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去的过着。
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地默默办理。
2、呼兰河就是这样的小城,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地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
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找着自然的结果。
(2)一副多彩的风土画呼兰河小城是狭隘的,小城里的生活也可以说是多姿多彩的,小城里的人们都干些什么呢?预设:跳大绳、放河灯、野台子戏、看火烧云、逛娘娘庙······重点解读《跳大神》《放河灯》《逛娘娘庙》,体会小城的封建守旧,小城人们的愚昧麻木的思想,但却焕发出生机、愚昧中蕴含着质朴。
教师引导齐读: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3)一串凄婉的歌谣在多彩的风土人情下,蕴含了学多人的命运,你知道书中描写了哪些人物吗?1、出示相关人物特点,学生答出对应的人物。
2、重点阅读交流: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
(学生结合书本片段阅读分享,浅谈感受)3、体会人物的悲惨命运,并非来自身边的人,而是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引出:风霜雨雪,受的住的就过去。
受不住的,就寻求着自然的结果。
)4、体会萧红精神的自由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读书交流 《呼兰河传》课件
![读书交流 《呼兰河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24a8447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6.png)
目录
• 《呼兰河传》简介 • 内容概述 • 语言风格与艺术特色 • 读后感悟 • 互动环节
01 《呼兰河传》简 介
作者介 绍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 “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有《 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幼年丧 母,跟随祖父长大,深受家庭影响, 对家乡和童年生活有着深刻的记忆和 情感。
艺术特色
叙事方式独特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采用了非线性 叙事方式,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 间线打乱,使得故事更加具有跳跃性 和张力。
人物形象鲜明
地域色彩浓厚
萧红在小说中描绘了东北小镇呼兰河 的风土人情,地域色彩浓厚,展现了 东北地区的独特魅力。
萧红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 的人物形象,他们各有特色,性格鲜 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分享心得
总结词:感悟共鸣
详细描述:邀请参与者分享自己阅读《呼兰河传》后的心得体会,可以是对作品的评价、对作者情感 的共鸣,以及对个人启示和思考的分享,以促进相互之间的感悟交流。
THANKS
感谢观看
个人感悟
01
情感共鸣
小说中细腻的情感描绘,使我仿 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体验着人物 的喜怒哀乐。
文化认同
02
03
人生思考
通过对呼兰河的风土人情的描述, 我更加认同和珍惜自己的文化背 景。
书中的故事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深 度思考,让我更加明白生活的意 义和价值。
对现实的启示
01
02
03
关注社会问题
小说中反映的社会问题, 如贫困、压迫等,提醒我 们关注现实社会中的不公 和苦难。
创作背景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0年代,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 期,社会动荡不安。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https://img.taocdn.com/s3/m/bf827c3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e7.png)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2.理解作品中诗化的语言,感受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和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验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引入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传情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这位女子是晋朝著名诗人曹植笔下的“洛神”。
然后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让学生走近萧红,了解她的心灵写真。
二、亲近文字一)《呼兰河传》的光环1.学生小组讨论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一部叙事诗”:文中记叙了萧红童年的事情,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呼兰河城是一座灰色的城市,周围是一片广阔的大平原。
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但小城里的生活却丰富多彩。
一串凄婉的歌谣”:如果用音乐来诠释《呼兰河传》,那音符是凄婉的。
小结:通过讨论,学生了解到《呼兰河传》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和一串凄婉的歌谣。
学生也了解到呼兰河城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但小城里的生活却丰富多彩。
以上是修正后的文章。
2、学生描述团圆媳妇的变化。
团圆媳妇让我感到心痛,她一开始是个年轻美丽的姑娘,但在婚后却被丈夫和婆婆虐待,最后变得憔悴、昏睡不醒。
她的变化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上对妇女的不公和虐待。
关于《呼兰河传》的评价,萧红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现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
整篇小说流畅自然,读起来像是作者在向我们讲述她美丽的家乡,虽然充满了凄婉和忧郁,但仍然美丽动人。
此外,小说语言运用上别具一格,让读者感受到一条悠悠的小河缓缓流淌,时而溅起几朵机智幽默的浪花,充满了智慧和生命力。
在人物素描方面,《呼兰河传》塑造了一群悲哀落寞的人物,他们的命运和生活让人深感同情和心痛。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课件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81c142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4.png)
人生感悟
总结词
作品蕴含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
详细描述
在描绘童年回忆和乡土情怀的同时,萧红也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如对生死、命运、人性的探讨,使 得作品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CHAPTER 04
文学价值
主题思想
作品通过描绘呼兰河畔的风土人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弱点,具 有深刻的主题思想。
艺术成就
作品在文学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语言特点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CHAPTER 05
评价与影响
读者反馈
读者评价
01
读者普遍认为《呼兰河传》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通过细腻
老祖父、小团圆媳妇、有二伯等人物形象鲜明,性格各异 ,反映了社会的不同层面和人物命运的无奈。
故事情节
小说以呼兰河畔的小镇为背景,通过描绘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物命运,展现了封 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与摧残。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通过叙述者“我”的视角,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 满矛盾与苦闷的世界。
CHAPTER 03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课 件
目 录
• 简介 • 内容概述 • 主题分析 • 艺术特色 • 评价与影响 • 个人感悟与思考
CHAPTER 01
简介
作者介绍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 “30年代文学洛神”,代表作有《 呼兰河传》、《生死场》等。
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幼年丧 母,跟随祖母生活,后因与家庭决裂 而离家出走。她的作品多以家乡为背 景,描绘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
的笔触展现了呼兰河畔的风土人情,令人回味无穷。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902753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e8.png)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体会其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阅读《呼兰河传》原著,了解呼兰河的自然风光、历史变迁和风土人情。
2. 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呼兰河、小团圆、冯歪嘴等,理解其性格特点、命运走向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3. 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暗示、讽刺等,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了解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领悟作者萧红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关键信息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小说的艺术手法和创作风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 运用写作指导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呼兰河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第二课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 第三课时:鉴赏小说中的艺术手法,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和创作风格。
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感悟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2. 阅读理解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呼兰河传》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程度。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52d5c9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2.png)
《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应急预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呼兰河传》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精选2篇)《呼兰河传》语文优质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了解并感受自由快乐的后园生活,感悟“后园”的丰富内涵。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呼兰河传》班级读书会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呼兰河传》班级读书会](https://img.taocdn.com/s3/m/9ad7860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85.png)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呼兰河传》班级读书会《呼兰河传》班级读书会教学设计海宁市南苑小学费浩芳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与总结,交流《呼兰河传》中印象深刻的事物与画面。
2、通过批注品味萧红笔下对童年的留恋、对故乡的思念。
3.通过聚焦讨论引导学生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学习作者语言的表达特色。
4.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逐步形成自主运用批注进行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批注方法感悟本文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特色。
教学过程:一、课前聊书,序言导入:1、课前学生与全校听课老师交流自己批注阅读的书籍。
(学生与老师聊书:除《呼兰河传》外学生每人还批注过一本以上沈石溪、曹文轩等作家的经典名著。
)2、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萧山红在30岁时写下的回忆童年生活的《呼兰河传》,看看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画卷?(注:由茅盾写的序言引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梳理。
)二、梳理本书:内容交流1.梳理本书,归纳内容:说一说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发生了哪些事?你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和画面又是什么?2、学生小组合作批注。
3、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三、批注分享:感受童年时光1、引导:找出书中最能表达作者对童年留恋,对故事思念的段落或句子,进行小组合作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批注。
3、学生表达观点与感受,师适时引导与小结。
四、聚焦讨论:学习表达方法1、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我们读书亦是如此,能在他人无疑处质疑,那便是我们自己的收获。
接下来小组合作,将本书阅读中感受到的作者表达上有特色或是疑问较多的句子,过会全班一起讨论交流。
比一比,哪组同学的发现更有价值?2、学生小组合作批注、讨论、交流。
3、师总结与提升,引导学生感悟文本语言特色。
3、师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灵魂,感悟文本魅力。
五、回顾活动:体验阅读情境1、师以图片形式回顾与本班学生两年来一起阅读的时光,引导学生在回忆中体验阅读的美好感受。
2、学生诉说阅读感受。
六、课外拓展:启发阅读空间师以图片形式引导学生课外走进图书馆、静心于书房,将美好的阅读活动进行到底。
《呼兰河传》阅读教案
![《呼兰河传》阅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7e669c524de518974b7d27.png)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
一.由一段文字导入。
1.回忆萧红。
2.走近作品。
二.回忆故事情节。
1.学生组内交流,叙述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
2.指名说一说。
三.感悟矛盾先生的评价,从三方面学习。
1、出示矛盾的评价。
2、为什么说是一部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呢?
穿插主要内容复述。
3.读你心中的那幅画卷,重点体会“多彩”。
引导,小结,寒冷灰色的画卷,凄惨悲凉的画卷,也有温馨的画卷等等。
4.感受“凄婉的歌谣”。
出示语句,聚焦人物,小团圆媳妇的前后变化,重点读感知人们的愚昧,以及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命运。
过渡:是谁害死了可怜的女孩?
小结:封建制度的毒害,人性的冷漠以及愚昧。
四.读情节,道人名。
出示课件,师生互动,学生间互动。
简单说一说人物性格。
五.道感受,谈收获。
1.优秀读书笔记精彩语句回放。
2.读一读,评一评。
课堂总结:再读茅盾先生的评价。
《呼兰河传》里的记录了萧红的童年时光,然而岁月终将流逝,童年留给我们的终将成为回忆。
不过阅读带来的收获却是珍藏一生的,课后再读这本书,写一写新的收获。
五年级课外阅读《《呼兰河传》读中交流课PPT
![五年级课外阅读《《呼兰河传》读中交流课PPT](https://img.taocdn.com/s3/m/74acd73c6edb6f1aff001fc9.png)
第 二 课 时
《 呼 兰 河 传 》 读 书 交 流 会
了解作品内容 目 录
第一章 小城呼兰河 第二章 呼兰河年中盛事 第三章 我与祖父 第四章 我家的荒凉 第五章 小团圆媳妇之死 第六章 有二伯的故事 第七章 “冯歪嘴子”一家的事 尾 声 交待结局
猜一猜
(1)他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把那孩子 的帽子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 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 (2)给她一个下马威。你听着吧,我回去我还 得打她呢! (3)狼心狗肺,介个年头的人狼心狗肺的,吃 香的喝辣的。兔羔子,兔羔子…… (4)当我在院子里玩的时候,推着单轮的“他” 总是在那块大粘糕上切下一片来送给我吃…… (5)等了好久,鸭子再不掉井里,“她”看井沿 有一群鸭子,拿了杆子就往井里边赶……
•
一串凄婉的歌谣
一串凄婉的歌谣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 辫子,普通姑娘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 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腰间了。 她脸长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
• 一串凄婉的歌谣
第二天小团圆媳妇昏昏沉沉地睡 了一天,第三天,第四天,也都是昏 昏沉沉地睡着,眼睛似睁非睁的,留 都会一条小缝,很荒凉的……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我家是荒凉的…… (第三章第二节至第五节)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 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 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二 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 当落后的地方。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 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 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 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 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萧红: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 相似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 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 更不幸者。然而她却已柔弱都病的 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 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 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萧红的 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 扎的一生。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84a664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5.png)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是萧红散文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整部作品没有前后连贯的故事,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有的只是一股笼罩全篇的所向披靡的文化批判力量。
这里存在着两个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参照的艺术世界:一个是以后花园、祖父和“我”构成的温馨世界;另一个则是与这个温馨世界相对立的冷酷、丑恶的世界。
在前一个世界里,祖孙二人在花园里自由自在的养花、种菜、读诗、游戏,人性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
而另一个世界则被“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主宰着,他们借助风俗文化的力量施展威力,让呼兰人只把希望寄托在阴间和来世。
在各种节日庆典和民间集会上,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盛举都是为鬼而做而非为人而做,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会,也不过揩油借光的意思,人们不难看出作品的文化批判锋芒来源于“五四”传统。
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
小说中的后花园,是作者儿时的乐园,在这里,她自己就能找到快乐,在作者眼中,园里的一切都有着神奇的生命力,所有的植物和小动物都在“动”,表现出儿童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从那个后花园走出来后,作者历经国难家愁,流亡生活与感情波折让她漂泊孤独的心回到了故园,怀想无拘无束、自由纯真的童年生活,故园便如同天堂。
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及向往自由纯真生活的情感在作者鲜活灵动的笔尖下流淌。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正音“狗尾巴草”、“倭瓜”“谎花”“蚌壳”、“蚂蚱”等词。
2、感悟作品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
![《呼兰河传》教案+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cb0c11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b.png)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1.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1.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1.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Step 2:阅读交流让学生自主阅读《呼兰河传》第一至第四章,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Step 3: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分享,详细讲解《呼兰河传》的第一至第四章内容,分析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Step 4: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思考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Step 5: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二、教学反思2.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2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对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作品的内在意义。
三、教案内容3.1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呼兰河传》,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2 教学重点(1)分析《呼兰河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3.3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呼兰河传》中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感悟生活,珍惜当下。
3.4 教学准备教材《呼兰河传》、多媒体设备。
3.5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及其作品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https://img.taocdn.com/s3/m/fc52885cf01dc281e53af09c.png)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一、导入新课:从学完《祖父的园子》,我们就开始读《呼兰河传》,到现在终于读完了。
每看完一本书,心中难免会有些感想,或高兴,或忧伤,总想找人说说。
在今天的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一吐为快。
齐读书名,你理解它的意思吗?(传:生平事迹或历史故事。
)二、了解章节内容:这部小说共有七个章节,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目录,一般的书,目录上都有对主要内容的概括,但这本书没有,请同学们快速的翻一翻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指名答。
出示:指名读第一章小城呼兰河第二章呼兰河年中盛事第三章我与祖父第四章我家的荒凉第五章小团圆媳妇之死。
第六章有二伯的故事。
第七章“冯歪嘴子”一家的故事。
尾声交待结局这样一归纳,我们就能把一本厚厚的书读薄。
这也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
四、解读人物形象这段时间,萧红把我们带进了古老昏黄的历史画卷,我们看到了她的童年和她的故乡。
书读完了,能够在我们脑海中久久萦绕的,或是挥之不去的,有谁呢?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的感受是什么?(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祖父)读完以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部小说在结构上与其它小说完全不同,它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
这正是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矛盾先生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矛盾这就更显示出萧红的描写很有特色。
她用口语化的语言向人们诉说一个又一个故事,为什么矛盾先生读完《呼兰河传》会有这样的评价?就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三、走近文本,感悟精彩1.出示:(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是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如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在园里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第三章第一节)指名读,作者对小动物的描写,读着读着就有一种散文诗的美感。
齐读,边读边欣赏这些可爱的小精灵。
(2)“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教学文案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a80349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8.png)
关于读书的名言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片段 析形象
他的鞋子,不是前边掉了底,就是后边缺了 跟。 他自己前边掌掌,后边钉钉,似乎钉也钉不
好,掌也掌不好,过了几天,又是掉底缺跟仍然 照旧。走路的时候拖拖的,再不然就趿趿的。前 边掉了底,那鞋就张着嘴,他的脚好像舌头似的, 每一迈步,就在那大嘴里边活动着,后边缺了跟, 每一走动,就踢踢趿趿地脚跟打着鞋底发 响。 …… 他虽然作弄成一个耍猴不像耍猴的, 讨饭不像讨饭的,可是他一走起路来,却是端庄、 沉静,两个脚跟非常有力,打得地面冬冬地响, 而且是慢吞吞地前进,好像一位大将军似的。
小团圆媳妇
她天天牵马到井边上去饮水, 我看见她好几回,中间没有什么人 介绍,她看看我就笑了,我看看她 也笑了。我问她十几岁?她说: “十二岁。”我说:“不对”。 “你十四岁的,人家都说你十四 岁”。她说:“他们看我长得高, 说十二岁怕人家笑话,让我说十四
祖父
他长得很高,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 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 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 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 伸出手去把那个孩子的帽子取下来了,有的 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 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啦。” 孩子 们都知道了他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 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 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细数《呼兰河传》的魅力
1、独特的风景,独特的风情
这部小说像画一样美,画中的哪些特 有的风景,独特的风情给你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课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课](https://img.taocdn.com/s3/m/ba3d526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8.png)
祖父
“我”
《呼兰河传》
小团圆媳妇
有二伯
冯歪嘴 子
小团圆媳妇
她的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普通姑娘 们的辫子都是到腰间那么长,而她的辫子竟快到膝 间了她天天牵马到井边上去饮水,我看见她好几回, 中间没有什么人介绍,她看看我就笑了,我看看她 也笑了。
我问她十几岁?她说: “十二岁。” 我说不对。 “你十四岁的,人家都说你十四岁。” 她说: “他们看我长得高,说十二岁怕人家笑话,让我说 十四岁的。”。她脸长得黑忽忽的,笑呵呵的。
动手做一做
同学们的交流展示,让我们共享了一次 阅读大餐。好书需要与大家分享,在分享中 体现这本书的价值。
做一张推荐读书卡片
谢谢!
祖父
和蔼可亲
饱读诗书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 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 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 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 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 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 根本没有了。
祖父是萧红最亲切的归属, 最温暖的角落,给她勇气和力量。 祖父走后她再也没有回去过。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倌,至今究竟如何, 则完全不晓得了。
茅盾评价《呼兰河传》: “是一首叙事诗,一幅多彩的 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人在气头上还管到了这个那个,因此我也用烧红 过的烙铁烙过她的脚心。
我用索链子把你锁起来,她就吓得直叫。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9b9a5f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1.png)
标题:呼兰河传读书交流教学设计引言:读书交流是一种有助于学生思考、辩论和理解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本文介绍了一种名为“呼兰河传读书交流”的教学设计,通过此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一、教学目标通过呼兰河传读书交流的教学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书籍内容,培养其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的把握能力。
2.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与他人讨论,学生将不仅仅是被动接受他人观点,还要主动思考和辩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4. 增进学生的社交技巧:通过交流讨论的过程,学生将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二、教学步骤1. 选择适当的书籍: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书籍。
以呼兰河传为例,这是一本富有吸引力的中学生历史小说,适合中学生阅读和讨论。
2. 制定读书计划:根据书籍的篇幅和教学时间,制定读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时完成阅读任务。
3. 组织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至6人组成。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持人,负责组织讨论和维持秩序。
4. 设计讨论问题:老师提供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涵盖书中的情节、人物性格、主题思想等方面。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5. 开始讨论:学生开始进行小组讨论,主持人引导学生讨论和回答问题。
同时,主持人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加深讨论的层次。
6. 讨论总结:每个小组在讨论结束后,由主持人对讨论内容进行总结。
主持人需要提炼出主要观点和亮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7. 总结反思:在整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让学生分享他们从这次读书交流中获得的收获和体会,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将这些技能应用到其他方面。
《呼兰河传》阅读课(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呼兰河传》阅读课(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610f7c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9.png)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课(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掀开《呼兰河传》的面纱A、人物素描1《呼兰河传》有这样的一群人是悲哀的、落寞的。
你来描述,我来猜猜他是谁。
4.学生描述书中人物,老师猜名字。
B、小城人的“看客”精神。
九页的文字写东二道街的大泥坑1.作者用了九页的文字写东二道街的大泥坑,说说这个大泥坑给呼兰河居民带来的福利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学生说体会。
C、萧红的童年1童年是快乐的从哪看出童年时快乐的?找出相关的内容。
(1)后花园是我快乐的天地。
(2)祖父是我的“忘年交”。
3.童年是寂寞的(1)师:这么说来我的童年倒也是多姿多彩呀!真的是这样吗?出示结尾相关语段: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2)师:读这段文字有不同的意见吗?(3)师:有人说“十年一个代沟”,而我和我的祖父却整整差了六十多岁,祖父或许可以陪我玩,或许可以给我爱,但他却不能给我什么?其实童年的我更需要的是什么?此时,你觉得我的童年是怎样的?(寂寞的)出示描写我童年寂寞的语句,学生品读。
(4)师:品读了刚才的语句,我们更加感受到了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
(5)师:这凄婉的音律中又岂只作者的童年,从XX的文中你读懂了她写作时的一种怎样的心境呢?(创作时心境是寂寞的)(三)细数《呼兰河传》的魅力1独特的风景,独特的风情师:这部小说像画一样美,画中的哪些特有的风景,独特的风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汇报。
2、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师:在小说中,XX创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找出故事中描写的人物进行赏析。
3、优美的语言在文中找到那些最让你心动的语言,品一品,读一读。
【快乐读书吧】小学阅读《呼兰河传》交流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小学阅读《呼兰河传》交流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a2d2d6b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1.png)
【快乐读书吧】小学阅读《呼兰河传》交流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快乐读书吧】《呼兰河传》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师生共读,与文本语言、情感、思维共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提炼标题、改写片段、话题练笔"等方式收获阅读成果,进行阅读展示。
教学重难点1.师生共读,与文本语言、情感、思维共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通过“提炼标题、改写片段、话题练笔”等方式收获阅读成果,进行阅读展示。
教学准备:全班师生共读《呼兰河传》,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进行阅读交流和阅读成果准备。
教学过程:一、结合教材,回顾导入。
1.孩子们上午好,从3月1日开始,我们一起共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请观看视频,回顾一下我们愉快的阅读之旅!2.从视频里可以看出孩子们在享受阅读,在不断成长。
3.三年级我们学习了《火烧云》,本学期学习了《祖父的园子》,这两篇课文都是节选自《呼兰河传》,能够节选出两篇课文,真是难能可贵。
4.请打开书本,《火烧云》节选自第几章第几节呢?谁来告诉大家?是的,谢谢,《火烧云》选自第1章第8节。
5.《祖父的园子》节选自哪一章节呢?请你回答。
对,《祖父的园子》选自第3章第1节。
6.提前剧透一下,高中选修教材中也有一篇课文《小团圆媳妇之死》,选自哪一章呢?大家一起告诉我,是的,第五章。
二、自拟标题,厘清主要内容。
1.提问:读完后,你觉得《呼兰河传》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或者说,你读这本书有什么感受呢?2.是的,《呼兰河传》是回忆自传体小说,描写的是呼兰河小城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请翻到目录,共七章,没有小标题,每一大章里的小节也没有小标题,我们可以拟小标题,做思维导图,来掌握全书主要内容。
(板贴:主要内容、拟小标题)3.掌声表扬这些思维导图优秀的孩子们!4.全班有三位孩子,特别有宏观思维,把全书所有章节都拟好了小标题。
虽然我只要求大家做一个章节。
请大家把思维导图拿在手上,现在给大家3到5分钟的时间来参考学习,请大家在书上做好笔记,确保每一章的每一节都写好小标题。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https://img.taocdn.com/s3/m/985ad208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0d.png)
《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呼兰河传》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呼兰河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品味作品诗化的语言,体会充满童趣的景物描写,以及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
3.体会作者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美的追求。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出示曹植的《洛神赋》)同学们,都说文字能够传情达意,大家读读这段话,你读懂了什么?(写的是一位女子)是呀,这的确写的是一位女子,她有羞花闭月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知道这个女子是谁吗?告诉大家这段文字出自晋朝著名诗人曹植,这个女子被人们称为“洛神”。
一日,曹植回朝拜见天子,路经洛河,见到一女子,清纯得就像是早晨刚初升的朝阳,婀娜得宛如池中亭亭玉立的荷花,简直就是一个仙子,于是就做了名篇《洛神赋》。
有这样一位女作家,被鲁迅称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洛神。
她就是《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萧红,走近她弥留之际的心灵写真——《呼兰河传》。
二、亲近文字(一)闪亮在《呼兰河传》上的光环1、萧红的好友,著名的文学家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1)怎样理解茅盾的话?小组间相互讨论一下。
(2)汇报。
一部叙事诗:记叙的是萧红童年时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语言像诗一样美;没有贯穿全文的情节,作者的文笔自由,像是在作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A、有这样一座灰色的城市——呼兰河城读文后,说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是什么样的?学生描述呼兰河城的样子。
出示背景资料:呼兰河县是东北边陲的一个小城,是一座典型的东北小村镇,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广阔的大平原。
二十世纪初,这里是一个相当闭塞、相当落后的地方。
当南方已经掀起了辛亥革命的浪潮,几千年的封建帝制终于受到了猛烈震撼的时候,呼兰县的居民们却仍旧是因袭着封建主义的思想与习惯,过着愚昧而麻木的生活。
B、小城盛举小城人都干些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看火烧云、吃瘟猪肉、救马、逛庙会、当看客)小结:小城是狭窄的,小城里的生活可也算是丰富多彩的。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材料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2a3d6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8.png)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材料《呼兰河传》是中国知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20世纪初的东北农村为背景,描绘了农民阶层的生活困境和思想觉悟的触动。
为了深入了解这部作品,我们举行了一场《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下面是交流会的材料。
一、《呼兰河传》的背景《呼兰河传》是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43年首次发表。
小说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基础,通过主人公呼兰的成长轨迹,揭示了农民阶层在社会变革中的辛酸与不幸。
二、小说主要人物1. 呼兰:本名叫赵心礼,是小说的主人公。
呼兰生活在农村,他聪明好学,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进入城市读书。
2. 闵香:呼兰的朋友,也是个聪明的孩子。
他家境贫寒,但执着于读书,为了克服生活的困境而努力。
3.老师杨:是呼兰和闵香的私塾老师,教育他们读书。
4. 张赞宇:呼兰进城后结识的读书朋友,他和呼兰一样,都渴望进入大学读书。
5. 父亲赵曼千:呼兰的父亲,机械师出身的他深受封建观念的束缚,无法理解呼兰对读书的热忱。
三、小说主题和思想内涵1. 才女思想:小说通过呼兰和闵香两位智力超群的农村孩子,揭示了人的天赋和才智并不取决于出身,为追求知识和改变命运的人提供了希望和信念。
2. 社会不公:小说反映了当时农村社会的封建习俗和束缚。
特别是女性地位的低下,对女性的剥削和忍受,以及缺乏平等机会的现象,反映了社会不公的矛盾。
3. 自由和追求:通过呼兰和他的朋友们一路追求知识和自由的过程,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梦想追求和个人解放的畅想。
四、相关问题和讨论1. 为什么故事选择以农村环境为背景?2. 小说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在今天还有存在吗?3. 你觉得呼兰和闵香追求知识的信念从哪里来的?4. 怎么看待女性在小说中的形象和地位?5. 小说中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是哪一段,为什么?五、我的观点与感受通过读《呼兰河传》,我对中国农民阶层的生活和思想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说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农民的辛酸和贫困,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知识和自由的渴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兰河传》读书交流会
一、导入新课:
从学完《祖父的园子》,我们就开始读《呼兰河传》,到现在终于读完了。
每看完一本书,心中难免会有些感想,或高兴,或忧伤,总想找人说说。
在今天的读书交流会上,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感想说出来,一吐为快。
齐读书名,你理解它的意思吗?(传:生平事迹或历史故事。
)二、了解章节内容:
这部小说共有七个章节,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目录,一般的书,目录上都有对主要内容的概括,但这本书没有,请同学们快速的翻一翻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指名答。
出示:指名读
第一章小城呼兰河
第二章呼兰河年中盛事
第三章我与祖父
第四章我家的荒凉
第五章小团圆媳妇之死。
第六章有二伯的故事。
第七章“冯歪嘴子”一家的故事。
尾声交待结局
这样一归纳,我们就能把一本厚厚的书读薄。
这也是一种不错的读书方法。
四、解读人物形象
这段时间,萧红把我们带进了古老昏黄的历史画卷,我们看到了她的童年和她的故乡。
书读完了,能够在我们脑海中久久萦绕的,或是挥之不去的,有谁呢?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的感受是什么?
(小团圆媳妇、有二伯、冯歪嘴子、祖父)
读完以后,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部小说在结构上与其它小说完全不同,它没有贯穿全书的线索,也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中心人物。
这正是这部小说的独特之处。
矛盾先生曾这样评价,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矛盾
这就更显示出萧红的描写很有特色。
她用口语化的语言向人们诉说一个又一个故事,为什么矛盾先生读完《呼兰河传》会有这样的评价?就让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三、走近文本,感悟精彩
1.出示:
(1)“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是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如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在园里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第三章第一节)
指名读,作者对小动物的描写,读着读着就有一种散文诗的美感。
齐读,边读边欣赏这些可爱的小精灵。
(2)“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
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
”(尾声)
自由读一读,这一段话写了什么?能看出什么?
我家是荒凉的……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我家是荒凉的……(第三章第二节至第五节)
分男女生读,这又是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重复写?
读着这样的句子,我们能够真切的感受到萧红的童年是寂寞的。
但同时也能读到诗的韵味和节奏。
尤其是第三章中这些语句段落的重复更能感觉童年的生活就这样重复着寂寞,心境是多么的悲凉。
像这样的语句段落书中还有很多处。
正如矛盾先生所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
2.出示: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给她一个下马威,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得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
人来。
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得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得狠一点,她是不能够中用的……”(第五章第四节)
推荐读的好的同学读,同学们边听边想,这一段又是写什么?
前面我们已经概括过,第五章写的是小团圆媳妇之死,这仅仅是个开始,小团圆媳妇在经历了挨打之后、又经历了跳神、热水烫驱鬼到奄奄一息的四个阶段,最后静静的死去小团圆媳妇的命运是可悲的,她就是这种陋习的牺牲品。
同学们,矛盾先生还说:“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点沉重起来”。
故事越读就越是觉得凄婉。
同学们,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我们的心境,那就是灰色。
但这恰恰又体现了萧红人生的悲凉与空虚。
俗话说读一本书,认识一个作者。
让我们再来进一步认识作者萧红。
出示:
萧红: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相似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已柔弱都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的一生。
正向萧红的命运一样,她在书中所描述的故事就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矛盾先生的评价。
出示: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矛盾
《呼兰河传》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
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
童年留给我们的终将是一种回忆。
不过这是一本好书,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阅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