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沸腾》课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沸腾》教学设计

《沸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沸腾过程中液体温度不变,需要不断吸热。
2.通过探究水的沸腾过程,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用录像的形式了解水的沸腾现象。
3.通过探究水的沸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培养探究能力;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沸腾教学难点:明白沸腾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沸腾视频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好,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看一幅图片!(课件出示蒸气图)请同学们描述一下这幅图片的内容师描述:这幅图是不是云雾缭绕的如同仙境一般?这到底是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生讨论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与想法师总结:这实际上是吃火锅时给水加热后出现的蒸气,因为水加热会加速水的蒸发随之形成蒸汽,如果我们继续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出示课件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看烧水的视频课件出示视《植物的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2.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植物叶和不同种植物叶。
3.发展学生研究植物的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植物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植物的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马上要开始科学探究了,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好。
首先请你们欣赏几张图片。
(出示课件)师:美吗?生:美。
这些图片的美是谁点缀它们,才使它们那么美呢?(主要是植物的叶)对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植物的叶。
板书课题:《植物的叶》[设计意图:课伊始就让学生欣赏老师精心搜索到的图片,能够激发学生热爱植物的感情。
明白本节课的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植物的叶。
“叶子的秘密”更是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认识植物的叶相同和不同(一)给叶子分类师:接下来我们把树叶宝宝请出来,(课件出示)谁来说一说,这些叶子宝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地球的内部
是这些吗?
水 石油 石头 岩浆 天然气 煤炭
人类对地球内部的探索
地球表面的物体很容易 看到,那么对于地球的 内部,人类怎样研究呢?
我们能像切鸡 蛋一样的把地 球剖开来看看 吗?
目前,世界最深的矿井不超过3千米 最深的钻井,不超过12千米 地壳运动能填一填: 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 下会沿着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 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 火山。 2.火山是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火山灰 石块 和涌出地面的 岩浆 冷却而成的 岩石 堆 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死火山 ,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 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活火山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 休眠火山 。 4.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 会在地下形成 铁 、 铜 等矿藏。
实验目的: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
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在中间做 个小洞。
2、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把铁盒子放到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番 茄酱受热后的现象。
实验现象:加热后,土豆泥和番茄酱受热后有蒸气, 随后番茄酱溢出。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表的变化
航拍图 卫星图
地球是太阳的从里往外数第三颗行星,距 太阳大约有 150000000 公里。地球每 365.256 天绕太阳运行一圈,每 23.9345 小时自转一圈。它的直径为 12756 公里, 只比金星大了一百多公里。人们梦想能在 太空中旅行,能欣赏宇宙的奇观。而从某 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太空旅行者。我们 的宇宙飞船是地球,飞行速度是每小时 108000 公里。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1.《沸腾》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21.《沸腾》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一、课程标准要求《课程标准》“物质世界”领域:1.3.1 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温度的改变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二、教材分析《沸腾》一课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循环的第二课。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蒸发现象后,继续指导学生认识液体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
沸腾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五年级的学生都应该熟悉它,但是,对于水的沸腾过程中伴随的热量的变化、水沸腾时的温度等问题却没有做深入的思考。
本课以探究水的沸腾现象为载体,引领学生经历猜想预测、实验观察、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全过程,既能帮助学生获得许多关于沸腾的直接认识,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原来“熟视无睹”的沸腾现象,隐藏着那么多我们未必“熟知”的东西,逐步培养他们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
本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始探究,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现象的引领下展开探究活动。
本课以探究水的沸腾现象为载体,让学生采用记录数据的方式收集信息,使学生经历一个把数据整理为直观可视形式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随着科技化的飞速发展,现在的家中基本不用水壶烧水,学生对于水的沸腾现象不是很熟悉,对于教学水的沸腾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弥补学生对这一现象的熟悉程度,课前要让学生有意识的观察这一方面的现象,老师要搜集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课前进行渗透,让学生有所了解,降低学习本课的难度。
【教学目标】1.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回顾,能猜想烧开水的现象,设计实验方案。
2.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记录、整理、分析给水热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获得沸腾现象及水的沸点。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养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按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
难点:能设计实验,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1.目标1设计:通过自学,能说出自己的猜想;能说出设计的实验方案。
青岛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全单元课件

纸的发展史我知道 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 期, 蔡伦 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树皮、麻 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造出了可供书写的纸, 被称为 蔡侯 纸。在纸发明以前,人们把文 字刻在 龟甲兽骨上,后来又用 竹简 或 木简 做 书写材料。
造纸术
我是节能小卫士
怎样节约用纸?
①充分利用草稿纸,不要只写几个 字就扔掉。 ②尽量不用一次性纸杯。 ③用手帕代替餐巾纸。 ④废纸要回收再利用。
甲骨文 龟甲 兽骨
帛 书
竹
简
木
牍
西 汉
用丝絮造纸。
蔡伦发明了用树皮、
东 汉
麻头、破布、旧鱼网作 为原料造纸的新技术, 生产了大量轻便、便宜 的纸张,促进了人类科 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蔡伦监制的纸被称为 “蔡侯纸”。
你见过那些纸,他 们都有什么用途?
课本 书签
工艺纸灯罩
纸杯
报纸
牛皮纸
木材的用途 做 家 具
工 艺 品 雕 刻
建房屋
造桥
资料卡
天然材料:如棉花、木材、竹子、 煤、石油等非人工合 成的材料。
木材的替代品有哪些呢?
• 塑料、水泥、钢筋、玻璃等
资料卡
人工材料: 如塑料、人造革、人造纤 维等人工合成的材料。
小小辩论会
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利是弊?
拿起它你已经吃掉水性能 、 、软硬程度 、 透光性 、 等方面研究纸。
我会判断 1.观察纸的吸水能力时,要同时把纸片的下 沿浸入水中,观察水沿纸片向上蔓延的能力, 蔓延的越快,吸水性越 好 。 2.一种纸比较粗糙,软、吸水能力强,透光 性好,它可能是( B )。 A牛皮纸 B餐巾纸
宣纸
贺卡 纸铅笔
二、研究纸(实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图文PPT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的过程 火山喷出地表前的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岩浆形成与初始 上升阶段、岩浆囊阶段和离开岩浆囊到地表阶段。 1.岩浆形成与初始上升阶段 岩浆的产生必须有两个过程:部分熔融和熔融体与母岩分 离。 2. 岩浆囊阶段 岩浆囊是火山底下充填着岩浆的区域,是地壳或上地幔岩 石介质中岩浆相对富集的地方。 3. 从岩浆囊到地表阶段 当地壳中引张或引张-剪切应力大于当地岩石破裂强度时, 便可能形成张性或张-剪性破裂,如若这些裂隙互相连通, 就可以作为岩浆喷发的通道。喷发时常有巨大的闪电出现。
4.水位、水温、水异常变化。
5.生物异常,包括植物褪色、枯死与小 动物的行为异常及死亡等。
一、我来填一填: 1.地壳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 压力 下会沿着裂缝上升。上升的岩浆有的会在上升的过程中 冷却下来,形成岩石 ,有的则可能冲出地面形成 火山。 2.火山是由火山喷发时落下的 火山灰 石块 和涌出地面的 岩浆 冷却而成的 岩石 堆 成的锥形山。 3.有的火山喷发后一直没有再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 死火山 ,有的火山喷发后隔一段时 间还会喷发,这样的火山叫做活火山,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火山叫做 休眠火山 。 4.火山喷发给我们造成灾难,也给我们带来益处,如在岩浆向上移动和喷发的过程中, 会在地下形成 铁 、 铜 等矿藏。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大部分。地壳厚约30公里,地幔 厚约2840公里,地核厚约3500公里。 每一部分又可细分。地核可分为外 部液态地核和内部固态地核,地幔 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壳则可 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
地球内部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特征
状态
地壳
地 上地幔 幔
褐铁矿
地表变迁形成的风景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全单元课件

我是小巧手 制作简易电话
游击队员为什么不站着听,非 要趴在铁轨上听呢?
认识回声
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拓 展 活 动
我们已经知道气体、液体、 固体能传播声音,同学们肯定 还有许多想要探究的问题,如: 谁传播声音的能力强?谁传播 的速度快?等等,课下就请同 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和实验,选 择自己喜欢的问题继续进行探 究!
将敲响后的音叉放入水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
• 无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它们的发声 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什么地方在振动?
什么地方在振动?
什么地方在振动?
吉他什么地方在振动?
蜜蜂,苍蝇,在飞舞时如何发出“嗡嗡”声?
1、既然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如果不让物体振动,那会怎样?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科学
全册优质课课件
第二单元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用什么方法使下列物体发出声音呢?
物品名称
发声办法
现象
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
尺子
拨动、折打
尺子在振动
鼓
敲击、捶打
鼓面在振动
振动产生声音
小钹 敲打
小钹在振动
皮筋
拨动
皮筋在振动
敲击音叉会发生什么现象?
用手摸敲响后的音叉会有什么感觉?
1.人耳的构造
我们的耳朵
1.人耳的构造
听小骨
半规管 听神经
耳 廓 外 耳 道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蜗
咽鼓喉
鼓膜
鼓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耳朵分( )、 ( )、( ) 三部分。
中耳和内耳在头的 ( 内 )部,我们 看不见。 外耳由( )和 ( )组成,中 耳由( )、 ( )等构成。
五上科学《沸腾》课件(教案配套)资料.

25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时间(分钟)
• 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液体被加热到一定 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 大,上升到液面后放出大量蒸汽,整个液 面发生剧烈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如 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 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温度升高
水
加热
探究的路上我们同行!
一定要注意安全,分工合作哦!
沸腾实验观察记录表(一)
沸腾实验观察记录表(二)
时间 (分)
温度 (℃)
发生的现象( 杯底、杯壁、液面等)
气泡
蒸气
其它
0 2 4 6 8 10 12 14 ······ ··
温度 (℃)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时间(分钟)
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 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
3、按照分工观察并记录水和温度的变化 ,认真完成两个记录表。
重要提示
1、自下而上点燃酒精灯,并放在石棉网 的正下方;熄灭时要用灯帽连续盖灭两次。
2、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 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
3、按照分工观察并记录水和温度的变化 ,认真完成两个记录表。
357 花生油 337 水
257 酒精 246 醋 226 液态氧 100 液态氮
78 60 -183 -196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高压锅把水紧密封闭起来,水受热产生的水蒸气不
能扩散到空气中,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缩短了做饭
时间,节约了能源。
课后尝试制作“蒸汽动力风车”和“蛋 壳反冲船”,举行制作评比,分享制作的乐 趣。
五年级科学上册 沸腾教案 青岛版

沸腾一、教学背景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学生学科:小学科学 5年级上册课时:1课时课题:《沸腾》版本:青岛版执教老师:翟然然二、教学目标:1、在经历给水加热的观察实验中,学会在科学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新问题;学会记录和整理实验记录并通过分析实验信息获得科学结论。
2、在经历给水加热的实验及分析实验信息中,体验合作与交流的愉快;尊重探究实验中的事实证据。
3、认识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了解不同情况下水的沸点可能会不一样。
三、教材分析:本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开始探究,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在生活现象的引领下展开探究活动。
本课以探究水的沸腾现象为载体,让学生采用记录数据的方式收集信息,使学生经历一个把数据整理为直观可视形式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演示法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火柴、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秒表六、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老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回答吗?师:老师想大家肯定都喝过开水吧,但是老师觉得咱们同学们有烧开水经历的并不多,哪些同学完全是自己动手烧开水?生:……师:那么有过这种经历的同学,不知道你们在烧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水被烧开的过程中会出现哪些现象?生:……师:看来烧开水这一生活中的小事里也包含着许多科学的奥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水被烧开的秘密。
2.猜想:刚才同学们结合生活中的观察,说出了水被烧开时的部分现象,例如: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老师看的出来,有许多同学还没有烧开水的经验,请同学们想一想:(出示表)(1)我们将盛有水的壶放在火上烧,随着时间的变化水温变化的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先快后慢呢?还是均匀上升?还是先慢后块?(2)你认为水被烧开时的温度会是多少?是100摄氏度?还是高于100摄氏度?还是低于3.设计实验:(1)(教师演示讲桌上准备的实验材料材料(与学生面前的一样):用手拿起来)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这样的实验器材,我们来认识一下,(这是什么(演示)…..)(你们知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吗?学生回答后强调)(你们会是用酒精灯吗?学生回答后强调)(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利用这些材料我们怎样来模拟生活中的烧水现象呢?用什么做烧水的热源呢?用什么替代水壶呢?用什么来记录水温的变化呢?……(3)学生讨论(4)哪个小组给大家讲讲你们的实验设计?学生汇报(教师评价)还有不同的实验设计吗?(5)你觉得我们实验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学生交流(6)教师小结:对于这个实验,老师也有几点提示,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最新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沸腾》优质课件

6.对待科学学习: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对待科学: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对待自然: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16
(二)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了解地球表面
在教学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 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效果、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 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三动”能力,即: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教学,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 同时,能够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主要教学活动类型: 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 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 讨论辩论 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 参观访问竞赛 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 七、主要导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 参观法实践法 讨论法 谈话法辩论法 实验法列表法 暗示法
17
四、教学重点难点 (包含在二、三部分) 五、基本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 为课的主体,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解释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解释与 模型的训练。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沸腾》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沸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物理变化。
2.了解沸腾的温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理解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
3.通过实验观察、探究沸腾的时间与容器形状之间的联系,提升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沸腾的概念、温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的原因。
2.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沸腾时间与容器形状之间的联系,提升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掌握沸腾的概念,例如:你们平时使用水壶时,滚烫的水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将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思考问题的答案。
2. 观察实验(20分钟)将不同形状的容器(如锅、瓶子、碗等)中的水加热至沸腾,让学生观察时间,记录实验结果。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实验结果,并总结沸腾时间与容器形状之间的联系。
4. 示范实验(15分钟)教师可以选用一种容器,在不同温度下观测水的沸腾情况,引导学生探究温度与容器形状对沸腾时间有何影响。
5. 总结概念(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沸腾的概念,以及温度和压力与沸腾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到温度不变是沸腾的物理原因。
6. 实验报告(10分钟)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论等内容。
四、教学评估1.教师可以在平时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回答和参与情况,以及实验报告的质量进行评估。
2.可以通过组织测试、作业、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五、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观察不同压力下水的沸腾情况,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2.学生可以了解水的沸点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探究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六、课外作业1.阅读相关课外书籍,进一步了解沸腾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2.分析并描述生活中沸腾现象的发生原因,撰写到实验报告中。
七、教学体会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沸腾的现象,探究物理原理,并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沸腾》教案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沸腾》教课设计教课目标1.会用表格等方法记录、整理、解析给水加热过程中所采集到的数据,能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建性的科技作品。
2.在研究水的沸腾现象的活动中,感觉合作研究的重要性。
3.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教课要点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水的沸点。
教课难点能用表格等方法记录、整理、解析给水加热过程中所采集到的数据。
教课方法实验操作,小组合作研究课前准备一块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1.发言导入:生活中你们亲身烧过开水吗?你以为在开水烧开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发生?2.学生回答后,师板书:沸腾,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学习使用‘学乐师生’摄影、录像,采集学生典型成就,在‘讲课’系统中展现(一)提出问题你们想研究沸腾的什么问题呢?(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边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猜想假设研究沸腾的奥密、实验展望老师给每人准备了一张表,我发给你们,每人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给水加热过程中我展望的现象(用√表示)问题我的展望水的温度的变化趋向先快后慢平均上涨先慢后快水的沸点 100 oc高于 100oc低于 100oc水沸腾后,连续加热,水温度的变化连续高升降落保持不变[ 学生填好后,老师收齐](三)制定方案实验设计与研究我已把实验用的资料准备好,每小组都有两两个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烧杯、凉水、酒精灯、温度计、计时的钟表一块,小组在组装时注意:温度计的野泡正好进入水中,不要涉及烧杯壁及杯底。
每组都把实验资料组装好了,那么,我们在做实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酒精灯的使用,温度计的读数,同学的分工等)。
在做实验时,我特别重申两点:一是表不可以停下来,不过每过一分钟记录一次,要记下水沸腾使用了多长时间;二是水沸腾了此后,再连续加热2— 3 分钟,认真观察、记录。
(四)实行研究学生做实验并把观察记录记下来(发观察记录)水在加热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学生做实验,老师汇总同学们的展望表,学生展现实验成就。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沸腾青岛版(共29张PPT)

1、描点
2、用光滑
95
曲线连接各
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沸21腾沸腾青岛版青岛(版共29(张共P2P9T张) PPT)
90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沸21腾沸腾青岛版青岛(版共29(张共P2P9T张) PPT)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90 93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 成大量的汽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 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 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是只能使 水不断变水蒸气,它的温度都保持不变, 这个温度就是水的沸点。
思考:水烧开时温度不同的原因?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51.沸21腾沸腾青岛版青岛(版共29(张共P2P9T张) PPT)
沸沸腾腾
生活中,你们亲自烧过开水吗? 在烧开水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度呢? 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怎样呢?
猜想假设:各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想。
给水加热过程中我猜测的现象(用√ 表示)
问题 水的温度的变化趋势
水的沸点
烧开之后继续加热,水温度 的变化
我的猜想
先快后慢 均匀上升腾沸腾青岛版青岛(版共29(张共P2P9T张) PPT)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90 93 96 9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未 沸 腾沸
温度/℃ 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记录表 105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沸腾》

三、拓展
在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烧水,水沸腾时的温度一样吗?查阅资料,了 解一下吧。
底
100
壁
升高
外焰 吸热
沸腾
随堂训练
第四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
17.水沸腾
一、聚焦
水烧开时是什么Leabharlann 子的?给水加热,有什么发现?
思考:
1.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 化的?有哪些现象? 2.水烧开后,继续加热2~3分钟,温 度会怎样变化?有哪些现象?
二、探索
借助图表对数 据进行记录、 整理和分析, 就是在处理信
息。
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作沸腾。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沸腾》评课稿

小学科学《沸腾》评课稿张老师上午好,各位老师上午好:首先感谢张衍新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很精彩的科学课,课上的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我们认为这堂课的精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导入简单,但效果极佳。
教师以“烧开水”导入新课,不管对于烧过还是没有烧过水的同学来说,这件事并不陌生,但这看似简单的“烧水”里却包含着很多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教师以这种简单的生活现象为引领,激发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产生动手实验探究的欲望。
2、小组活动组织有序。
这堂课主线就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的合作学习的方法。
实验之前各小组分工明确,可以说实验活动中每个孩子都在积极参与,不论是计时的同学、观察的同学还是记录的同学都很认真专注,几乎看不到哪一位学生是游离在这个实验之外。
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不仅仅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概念,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我们在平日的教学中更多的时候不敢或者说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因为我们更担心40分钟的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担心课堂秩序混乱,担心课堂华而不实,看似热闹,其实学生收获很少。
通过今天张老师的课让我明白,小组探究活动只要分工合理,教师给予恰当的引领,把握好收放的尺度,这样的课堂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本节课朴素平实。
也许在坐的各位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我们上一节公开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来吸引大家的眼球,也许这样的课堂气氛比较热烈,但并不适合我们平日的教学,张老师的这节观摩课没有精美的课件,但我认为却很实在又很实用。
4、注重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张老师让学生在不同的天气和环境中继续研究水的沸点,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把课堂中的问题带进他们的生活中,鼓励他们在生活中继续探讨科学概念,并能用自己学到的科学概念去解释自己遇到的一些生活现象,让科学与生活相互融合,我想那样的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水的沸点与温度计的制作是否精密、同学们
读数时是否标准、还有杯子里水蒸气的压力等 因素都对水的沸点有影响,科学家研究在一个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资料卡
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升高而上升,随着气压的下降 而下降。当气压低于一个大气压时,水不到100℃ 就沸腾了,即使炉火再旺,水温也不会升高。 根据 计算,地势每升高1000米,水的沸点就降低3℃。 我国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被称为 “世界屋脊”。在这里,水的沸点常年都达不 100℃, 大部分地区水的沸点为84~87℃。而在8844.43米 的珠穆朗玛峰上,烧开的水只73.5℃。
我的预测
先快后慢 均匀上升 先慢后快
100℃
高于100℃
低于100℃
继续升高
下降
保持不变
《沸腾》观察实验记录单 时间(分) 温度(℃)
发生的现象
0 2 4 6 8 10 12 ……
。
C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分
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家中用的压力锅:因为是密封的随着锅
Hale Waihona Puke 内温度的上升,气压不断增大,水的沸点升 高,使食物很快成熟。
瓦特与蒸汽机
瓦特与蒸汽机
水沸腾后,产生大量蒸汽,蒸汽能带来源源
不断的动力,瓦特根据这个原理改良了蒸汽 机。
温馨提示
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小心使用酒精灯和石棉网。 注意水开了以后要继续加热2---3分钟,观察
温度是否发生了变化。
验证结论
水的温度在不断升高,达到一定温度时,水就
会沸腾。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 ℃ ),水 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 象叫“沸腾”。 水沸腾后,温度计读数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就 是这杯水的沸点。 先出小泡——气泡增多——冒气——出现大量 气泡——翻滚——出现大量水蒸汽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 科学
21 .沸 腾
提出问题
你们在家烧过开水吗? 回想一下在烧开水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现象?
你知道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摄氏度吗?水开后,
如果我们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会发生怎样的 变化呢?
(用√表示)
问题
水的温度的变化 趋势 水的沸点 烧开之后继续加热 水温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