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八法
高考实词含义推断八法
高考实词含义推断八法(超级实用,精心整理,一看就会,共11页,5100字)阅读一篇陌生的文言文时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字(一般都是实词),或者没有见过,或者是见过而不能确知其含义。
高考古诗文阅读题的第一个题目,就是考察实词含义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一、回归课文法(1)《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
句中“许”初看有点难解,如果联系学过的《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就可以知道,“许”作“地方”解。
(2)2012全国大纲卷: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
(《宋史·郭浩传》)D 项,已:停止。
我们可以联系我们学过的《劝学》:学不可以已,即可以推断D项是正确的。
(3)2011年重庆卷:公白大府,缴营帅籍所掠赴郡讯之,思归者量远近给资遣还,凡数百人。
(《江公皋传》)A项,籍:登记。
如果我们联想《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就可推断A项是正确的。
(4)2012年江西卷:吾意汝岂反者也,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句中“良”难解,如果学过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知道文中“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就明白“良”意为“的确”“实在”。
二、成语推断法(1)2011年江苏卷: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陈公弼传》)A项,耸:震惊。
如果我们联想到成语“耸人听闻”就可以知道A项是正确的。
(2)2011江苏卷: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万贞文先生传》)C项,爽:差错。
句中爽难解,如果我们知道成语“毫发不爽”“屡试不爽”,就知道C项是正确的。
(3)2012年福建卷: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游龙鸣山记》)B项:干:冲。
如果知道成语“干云蔽日”,知道B项正确。
如果读过杜甫的《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初中文言文】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八法
【初中文言文】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八法文言实词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难点,必考。
其不仅数量多(《大纲》规定120个,但高考又不仅限于这些),而且变化灵活,意思不易确定,因而合理推断词义在考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介绍八种推断方法,供同学们学习。
1.从字形推断词义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这种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的“信”,这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
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1999高考题文言文中有一句“启听淮北取籴”,其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2.从课文中推断词义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同一词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再确定文言语料中该词的含义。
如1998全国卷第16题“金人曳出,击之败面”一句将“曳”解为“蜂拥”,将其放在句中考查作“出”的状语似可通,这是不顾它本身的含文而望文生义。
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口技》中的“曳屋许许声”及《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弃甲曳兵而走”等句就可解为“拖、拉”的意思。
3.从上下文推断词义古代汉语中的实词90%以上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理解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把理解代入语境中,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应为正确,这就是常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境”,如《祭十二郎文》“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一句中的“犹”多数同学把它解为“还”,句意为“你当时还小,一定不再记得了”乍一看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放在语境中就错了,因为作者与“十二郎”虽为叔侄,但龄相差无几,不会这样说话,因此解为“更”才更合理。
再如①“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①句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这句中“言”为“叙述”之意。
高考语文 文言文词义快速推断的八种方法课件
A.拜见
5.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 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 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例如:“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 “樵”字前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 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 明显不当。 再如:选出“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郑伯”中加点字 意义
一些并列的短语也可藉此来推断。比如“文过饰非”,“过” 与“非”词义相同,那么“文”与“饰”也相同,“文”即 为“掩饰”之意。又如“化险为夷”,即然是在互相转化, 那么“夷”也就为“不险”,即“平坦、平安”之意。 “备”和“全”对应,即“齐全、完备”。 求全责备 “北”和“亡”对应。都指败逃的人。 追亡逐北 通五经,贯六艺 “贯”和“通”对应,也是“通晓” 义。 又如: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经· 王风· 大车》) “谷”和“死”对应。那么是同义对应,还是反义对应 呢?根据“异室”、“同穴”的对应,我们可以判明“谷” 和“死”也是反义对应。“死”当然是“死去”之义, “谷”就可以知道是“活着”的意思了。 党同伐异 伐:讨伐→党:袒护 革故鼎新 革:革除→鼎:建立 前倨后恭 恭:恭敬→倨:不敬、傲慢
4.结构互证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 思推断词义) 古人讲究音韵和谐,节奏铿锵,遣词造句多 使用对偶、排比句式,根据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由已 知词义推知未知词义。比如“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 敛而助不给”一句讲的“春”“秋”两季之事,“春 耕”对“秋敛”,由此可推出“敛”为“收割”之意; “补不足”与“助不给”相对,“助”即“补”,因 而“给”亦为“足”,成语“家给人足”可作佐证。 又如屈原《离骚》中的“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 光”中的“比”,“比”对应“齐”,“齐”有“相 同”之意,成语有“等量齐观”,那么“比”也是 “相同”,而非“比较”。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高考文言专题复习
01
结构分析法
03
通假分析法
05
语法分析法
02
据形索义法
04
联想推断法
06
语境分析法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CONTENTS
04
05
01
03
02
字形
1、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o 2、冀得一归觐jìn
01
03
02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例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 ”。
娶
例2:“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析:“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 ”,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5.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这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了,根本保卫不了 6.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荒年的春天,自己年幼的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 7.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渡口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8.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 石阶 上山的路全程有四十五里,都是用石块砌成石阶,那石阶总数有七千多。 9.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拜访 10.可以独飨白粲 càn 食用米 可以独自吃白米饭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字形推断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有些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可以通过分析字形来推测词义。
而80%以上的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联系尤为密切。
常见形旁多有它的词义指向,如从“钅(金)、木、氵(水)、火、土”者词义多与五行有关,从“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者多与兵器有关,从“讠(言)、辶(走)、彳(行)”者多与人的行为有关,从“禾”者多与五谷有关,从“贝”者多与金钱有关,从“皿”者多与器具有关,从“纟”者多与丝有关,从“宀”者多与房屋有关,从“月”者多与肉有关,从“页”者多与头有关。
有些字能直接从字形分析出词义,有些字虽不能直接分析出词义,却可以根据字形圈定出该字的意义范围,为进一步推测词义提供依据。
例如:①襟三江而带五湖。
(《滕王阁序》)【解析】“带”,象形字,上半部分像带纽和左右佩,下半部分像垂带形,本义是腰带,这里是“以……为腰带”的意思。
②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解析】“刃”是指事字,指刀上一点表明为刀锋,此句中的“刃”用其本义。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过秦论》)【解析】“信”,会意字,一“人”一“言”意为人言真实,此句中的“信”由“真实”引申为“可靠、忠诚”。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解析】“组”,以“纟”为形旁,可以知道词义和丝麻有关,前边有“系”(捆绑)燕父子,由此可以推知“组”的意思为“绳索”。
(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通假的语言现象,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进行推断。
例如:①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兰亭集序》)【解析】“趣”,形声字,借助声旁“取”的读音推断其同“趋”,意为“趋向”。
②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孔雀东南飞》)【解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
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
引申为“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方法文言文最难的是实词,我们在学习和考试中遇到的实词不可能都是学过的,有些实词的意义得靠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判断和推测。
1、字形推断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90%以上,大都可以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其词义。
①“晋侯觞客于柳溪。
”(“角”多与器物有关,多是盛酒的酒器,这.里应该是活用为动词“以酒款待”。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根据形旁“田”推出“田地”.之意。
)③“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硎”..是个“石”字旁,并且这种东西还能够“发刀刃”,可以推知是“磨刀石”。
)形旁词义举例:刂(刀)斤(斧)辶(走)禾(五谷)贝(金钱)皿(器具)宀(房舍)求(毛皮)歹(死亡)页(首)月(肉)自(鼻)彳(行)王(玉)2、通假字音推断法实词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借助通假关系,找出符合语境的意思,也就是根据同音通假求得词的意义。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若解释成“一倍,加倍”便无.法理解此句的意思;但是“倍”与“背”的读音相同,“背”的含义是“违背”,由此我们便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倍德”就是“违背恩德”。
)②“甚矣,汝之不惠。
”(“惠”本义为“仁爱”,在这里显然是讲不通.的;可借助于音的联系来推断其通假,“惠”通“慧”,意思豁然贯通。
)③“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顿”与“钝”读音相同,“钝”.的意思是“不锋利”,“甲兵顿敝”就是“甲敝兵钝”,铠甲破烂,兵器也不锋利。
)3、联想推断法难于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的实词的含义。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实词,也可以根据熟知的成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①“不以外夷见易。
”(《孔雀东南飞》:“府吏见叮咛。
”“见”是放在.动词前,对自己怎么样的一种用法,“见易”即“轻视我”。
)②“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薄,迫近。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的确、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确实)
2、上欲封昙首等,……昙首曰:“近日之事,衅 难将成,赖陛下英明速断,故罪人斯戮。臣等虽得仰 凭天光,效其毫露,岂可因国之灾,以为身幸。陛下
虽欲私臣,当如直史何?”上不能夺,故封事遂寝。
《宋书·王昙首传》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偏爱、偏私)
②成语迁移
善才绳之。 绳→绳之以法→约束、制裁 在官清恪,未尝闻私 恪→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出类拔萃→超出
例: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薄→日薄西山→靠近
吾亦望汝副其心
副→名副其实→符合
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速→不速之客→招致、邀请
想想看:
1、势拔五岳掩赤城 超出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招致
3. 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
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 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 》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 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 也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 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 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 1、追亡逐北
(亡—北,逃亡者)
•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忧劳—逸豫,安逸享乐)
如:忠不必用,贤不必以。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8法
在a句中“幸”被否定副词 “不”修饰 ,为形容词 “幸运” 之意
c.一肤一容,尽态极 妍,缦立远视,而望 幸焉(《阿房宫赋》)
d.始皇帝幸梁山宫。 (《史记· 秦始皇本 d句中可以看出“幸”是句中谓语, 一般由动词充当,由此可以推断出 纪》)
“幸”是动词,作“巡幸”讲。
c句中看出“望幸”是一个动 宾结构,且语境含义是“宫妃 希望得到的东西”,由此可以 断定“幸”作“宠幸”讲。
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 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 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 而不休者,故难及也!”
译文:我并没有和别人不同的地方。(只是)
坚持去做而不放弃,总是行进而不停止,所以 (你)难以赶上(我)。
四、邻字推断法(依相邻字相同或相反的意义推断)
例如: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我夫人有娠”(娠:怀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
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
第八法、古文化常识推断法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 项伯,项羽季父。 《鸿门宴》 冠者五六人。 《论语》
童生
叔父
成年人
考题复制:
(2002年全国高考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正确的一项是( )
再如:除南清河太守 可联系: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意思 是:授予官职。
(二)借助于成语中的相同语素
例如: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可联系:成语“疾风劲草”、“欲盖弥彰”、“相得益 彰” ——疾,大;彰,明显、显著。
2、善才绳之
可联系:成语“绳之以法”——制裁
3、斯言虽小,可以喻大
实词推断八法
成语推断法:
⑴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薄→日薄西山→靠近
⑵吾亦望汝副其心 副→名副其实→符合 ⑶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速→不速之客→招致、邀请
⑷势拔五岳掩赤城
拔→出类拔萃→超过,胜过
七、通假字推断法
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可以借助声旁, 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 如“赢粮而景从”(《过秦论》)“景”用本义在此 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 ”,名词作状 语,豁然开朗。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句意来理解,古 代男子从成年时开始束发,所以把初成年、 年轻时称为“结发”,从而判定解释为“指 刚成年的时候”较为合理。
五、字形推断法
(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香草 ( )
【推断】“芷”是“艹”,与植物有关。根据“岸芷 汀兰”的结构(并列短语)特点,推知“芷”与“兰” 相应。“兰”为“兰花”,有香气的植物,“芷”则 为“香草”。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取”,会意字, 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 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为“拿 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 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通“彩”,色彩 )
【推断】“采”组词:神采、文采,将其代入句中。结合 上下文,前有“云”“异色”,若下文提及“神 采”“文采”,不合理。从读音上寻找通假字“彩” (音同形近),语意通顺。
(1)“诚”在句中的位置?充当什么成分?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的确、实在
【 推断】“诚”在主语“臣”之后,在谓语动词“知” 的前面,可知,它充当状语成分。 “诚”应是副词,意为“的确、实在”。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诚心、诚意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八大法则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八大法则一、以形析义法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的形体构造常常与这个汉字初始所表示的词义有或近或远的关系。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其义符也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汉字的形体结构特别是义符来探求、解说实词词义。
如: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贾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沧溟都有表意形旁氵,其义应与水有关,联系后面知海二字,可判定沧溟为大海的思;辍字,口旁,吃、喝、叫有关,联系前面的知味,就能推断其含义是吃或尝。
二、以音猜义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我们可以运用声训(训诂学术语)原理,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如: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句中顿与钝字形相似,读近,钝的含义是不锋利,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即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顿通钝。
又如:昌期年,不闲吏事,(闲:空闲)。
句中闲与娴通假,熟悉的意思,娴于辞令即为明证,不闲吏事就是昌期少年,不熟悉吏事的意思,所以,试题把闲理解为空闲就是错误的。
三、温故知新法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
如: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
句中及已知学过的义项有赶上到达等意思,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渊明《陶花源记》)即是依据。
这里用法与到达相接近,但不确切。
到达可引伸为接触,由此再引伸为实践。
该句中及即为实践的意思。
履字,已知学过的有鞋子之义。
如郑人买履,接触过的成语有如履平地、如履薄冰,其中履均作以足踏地讲,这是履的本义。
此句中的履应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引伸为走过、经过或实行的意思。
四、以今推古法即以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成语语素意义来推断该语素在古汉语中的含义。
比如,前面例句中的疏字,在现代汉语中组成的合成词有疏通疏导疏浚等词,这些词中的语素疏,与通、导、浚都是同义并列,因此,疏解释为通,这样疏八珍之谱就迎刃而解了。
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 由此, 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 当“无”讲。另外, 有时亦可借 助整齐的句式, 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 进而推断出这个 词的正确意思。
2.“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 为名词, 可译为“险固的地势”。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4、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5、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对应“用”,被任用)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字义同“灭”字)
(全
国I)
3.二月卖新丝,五月粜(tiào)新谷。
解答: 籴——买进粮食; 粜——卖出粮食; 比——靠近,挨着;((比肩接踵,比邻而居,鳞 次栉比)
结论: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①抚军亦厚赉成名。
(赉lài: 赏赐)
《六
国论》
号呼靡②﹙及穷购。饿:无悬聊赏(,依重赖金,寄收托买)﹚,追购又急,天高地迥,
3.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伏”通“服”,佩服)
形旁从 “禾”与五谷有关;
即根据汉字的构字方法(主要是象形、指示、形声、会意)来猜测字词的意义。
会意字:
▪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 之 分间合的成关的系意合义成, 这一种个造字字, 法综从人据合叫止持甲表会,戈骨示意从 行文这。戈 进,些。 ,构字成
从“皿”与器具有关; 从“阝(fǔ)”与地名或高地有 关;
文言实词教案(二)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通“雇”雇佣 )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通“翌”,第二 ) 天 3.卒然临之而不惊。( 通“猝”,突然)
4.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 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八)字形释义法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70%以上是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 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 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义和引 申义。
(三)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
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
点。因此,我们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问题时,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
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做到
“以旧解新”,“以熟解生” 。
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攻取。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拔: 攻取《廉颇蔺相如列传》
)
分析:联系课文,A 与“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相同;C 与“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相同;D 与“相如至,谓秦王曰”相同;用排除法应为B, 候:问候。
(四)成语印证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
以借助平时比较熟悉的成语里实词的
意义、用法,推断试题中的文言实词 词义。
2、利用文言句式的结构特点推断。
词义相同
1、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词义相同
被
2、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更加
词义相同
3、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尽、竭尽 4、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安逸、 享乐
词义相反
解释下列句子中蓝色字的意义。 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谨慎
重用,任用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八法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中。
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熟透课文,做到迁移,所谓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
据统计,常见的文言实词有120个(340只是个大范围)。
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中。
所以我们同学一定要熟透课文,做到迁移,所谓高考试卷中的解释文言实词,无非是经典课文中的常见文言实词搬个家。
据统计,常见的文言实词有120个(340只是个大范围)。
一、字形推断法根据形旁推断本义。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字形推断法“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书褒城驿壁(唐)孙樵1、褒城驿号天下第一。
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2005年高考浙江卷)庭除甚芜:废弃台阶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前面有“忠”和“贤”位置相同,词性相同。
“用”和“以”位置相同,从词性上看,肯定是动词,词义应和“用”相同,为“任用、重用”。
三、语法推断法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1、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8大方法与技巧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8大方法与技巧1,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B,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A句“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B句“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2,声训推断法:(通假推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A,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A句“顿”与“钝”读音相近通假,“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
”B句“要”与“邀”同音通假,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3,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A,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B,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C,变姓名,诡踪迹D,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A句为对仗句,“据”对“拥”,“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的意思,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B中借助“良”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的、强有力的”。
C句中借助“变”推断“诡”应为动词,解为“隐蔽”。
D句中借助“戴”将“腰”解为“腰上佩戴着”。
4,语法结构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
由结构推断词性,进而推断词义。
A,楚王贪而信张仪B,信义著于四海在A句中“信张仪”是一个动宾结构,因而推断“信”作“相信”讲;在B句中“信义”是句中主语,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
5,联想推断法:通过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互相比照,确定其实词的含义。
A,金人曳出,击之败面(1998年高考)B,使老弱女子乘城(2001年高考)在A句中,我们联想到《口技》中“曳屋许许声”,《送东阳马生序》中“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还有成语“弃甲曳兵”中的“曳”都是“拖、拉”的意思,进而推断这句中的“曳”作“拉”讲,省略了宾语“之”。
推断文言实词词义之八大法
了。
又如:可以喻大(喻:比喻)(2005年辽宁卷高考题选项)现代汉语有成语“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其中“喻”均是“明白、了解”的意思,选项文句意为“(我陈述的事情虽然小),但道理可以和大事相通。
”故选项解释是错误的。
五、互文见义法。
古人常在并列短语、对偶句、排比句的对应位置是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只要知道其中一个词的含义,就可以推断出另一个词的含义。
如“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彼竭我盈”是由两个主谓短语构成的并列短语,处于相同位置的“竭”和“盈”是两个意义相对的词(由彼、此相对可以推知),已知“竭”是“枯竭”,可推知“盈”是“充盈”。
再如“求全责备”、“化险为夷”两个成语中,“责”与“求”相对,“责”与“备”相对,而且可以判断它们是同义关系;“夷”与“险”相对,而且是反义关系,“夷”就是“不险”,就是“平坦、平安”之意。
又如“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句中讲“春”“秋”两季之事,“春耕”对“秋敛”,可推出“敛”即“收割”;“补不足”与“助不给”相对,“助”即“补”,“给”即“足”,成语“家给人足”可资佐证。
六、随文断义法。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通常会有不同的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如《项脊轩志》说:“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句中“借”字,教材注解为“借阅”,就大为不妥。
因为,借阅一本几本书尚可,哪有“借”满架书之理呢?况且,归有光是书香门第,所读之书又不会是什么珍本秘书,一般是用不着去“借”的,此处“借”当理解为“堆叠”之意为妥。
再说“偃即啸歌”也决不是教材编者所说的什么“悠然自得”“豪放高歌”,因为这太不合情理了。
满架之书,不好好读,还要搞什么“自得”“高歌”,岂不是心浮气躁,用心不专?其实这四个字是描写他读书非常“投入”的情景,“偃仰者”,头之低昂也;“啸歌者”,放声吟诵也。
又如“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
文言实词推断八法
文言实词推断八法文言实词推断八法学习目标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考点阐释《考试大纲》中规定应该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有两种考查形式:一、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
应考对策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与技巧教学内容和步骤课前热身请你猜测下面两个句子中划横线词的含义。
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绳,制裁。
2、“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jí)之。
?”你能推断出“殛”的意思吗?殛:诛杀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方法探索一.字形分析法(据形索义法)做一做:推断加横线字的字义。
1.可以独飨白粲。
2.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3.冀得一归觐。
答案:1.飨:食用;粲:上等的米2.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3.觐:拜见汉字是表意文字。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
形旁相同字义有相近之处。
1、从“刂(刀)、弓、戈、斤(斧)”者与兵器有关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3、从“讠(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禾-- 五谷歹-- 死亡皿-- 器具求—毛皮纟—丝织品目--- 眼贝—金钱隹(zhuī)-鸟雀攴(pū)—敲打月---肉页-----首学以致用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 田地)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索)3.生而眇者不识日(瞎,双目失明)4.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砍)高考链接1. “倘窀穸不为盗所发”,选出句中的加点词意义正确的一项:()A.墓穴B.棺材C.财物D.山洞分析:“穴”部多与洞穴有关,就可排除BC两项,再根据语境可推出A项正确。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一、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
象形字、会意字,靠得是意会;至于形声字,其形旁也表意,其意义可以推知。
(1)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2)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韩非子·和氏》)(3)虽身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
(《韩非子·说疑》)(1)句中的“间”,是个会意字,从门从日,像光从门缝中透入,由字形可以推知它的意义是“缝隙”。
(2)句中的“刖”是个形声字,根据“月”和“刀”相合之形,“月”表音,“刀”表意,可推知它有“砍”、“截”、“断”之意。
(3)句中的“领”,这个词有脖子、衣领、带领等义项。
《说文解字·页部》:“领,项也。
从页令声。
”这是一个形声字,意符是“页”。
“页”的本义是人头,凡是从“页”的字都与头、面的意义有关。
由此我们看到,“领”的上面几个义项中,脖子的意义是本义,衣领和带领等意义都是由脖子的意义引申出来的。
此句中的“要”、“领”用的都是本义,和手足相对,指“腰”和“颈”。
方法小结:(1)用“贝”字作偏旁的字:购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结论:用“贝”作偏旁的字大都与“钱财”有关(2)用“糸”作偏旁的字:缢绡缒例句:①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②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结论:用“ 糸”作偏旁的字大都与丝绸有关(3)用“王”作偏旁的字:瑾瑜璐例句:①何故怀瑾握瑜《屈原列传》﹙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②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璐:美玉﹚结论: 用“王”作偏旁的字与玉器有关(4)补充: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金)、木、氵(水)、(火)、土”——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犭、鸟、虫”——与动物有关;“辶(走)、彳(行)、(心)、(言)” ——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禾----五谷皿----器具宀----房舍冖----笼罩求----毛皮歹----死亡月----肉页----首目-----眼尸 ----身体隹----鸟雀二、根据对称规则推断。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5.成语推断法
在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 义,因此 借助熟知的成语中的实词词 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有时 也能使解题“柳暗花明”。 如2007年福建省高考题:D.今姑贷 汝 贷:借给 联系成语“严惩不贷”可 推断“贷”为“宽恕,饶恕’.故该项 解释为“借给”是错误的。
2.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 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 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 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 推出繁难。 如2006年浙江高考题:A.赋形受质,质: 资质 该句中,“赋”和“受”对应,“形” 和“质”对应。为此我们可以借助“形(形 体)”的意义,推断出与之相对的“质”的 意义,应当为“实质,本质”,说以A选项 中“资质”的说法是错误的。
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方法
1.形训推断法 1.形训推断法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会意 字占20%以上,其义符为我们翻译文 言文的词义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如2007年天津市高考题: 乐正夔(kui)一足,信乎 信:相信 “信”是会意字,《说文解字》: “诚也。从人、从言,会意。”“信” 的本义是语言真实,引申为“真 的”“真实”,故选项中解释为“相 信”是错误的。
3.语法推断法
对实词所在的句子做成分分析,可以帮 助很快推断出文言文实词释义的正误。 如2006年安徽高考题:D.资生之业,靡 不毕书 资:资财 通过对“资”所在的短语 作结构分析,可以发现“资生”是一个动 宾短语‘“生( 生活,生命)”为名词, 充当“资”的宾语,“资”应是动词,而D 项却把“资”解释成了名词“资财”。据 此可以推断出D项的解释是错误的,正确的 解释应为动词“资助,帮助”。
4.语境推断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八法
教学博苑
09-14 0559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八法
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
一、语境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猜读,如何猜读,即依靠上下文。
就文言实词而言,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所谓内部环境,就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
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我们可以借助语境来推断。
如2011年四川卷文言阅读第一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至庭前徐:缓慢B.安可厕诸君子间厕:置身
C.惠之谷惠:赠送D.刺船而去刺:乘坐
其中“刺船而去”中的“刺”出现的完整句子是“刺船而去,遣人遥尾其后”,将这一句补完整就是“(吕徽之先生)刺船而去,(富人)遣人遥尾其后”,从全文看,我们应该知道吕徽之先生经常回避名声的困扰,耕田打渔以自给,他之所以“刺船而去”,是因为生气,不取不义之财,坚持要买。
从他坚持的农家身份以及个性、品格来说,此处的“刺”讲为“乘坐”显然是不当的,因为“乘坐”的话,就该有别的船家,而实际上吕徽之经常打渔,自然可以自我撑船,再有,吕徽之不想为名声所累,所以从言语和行动上都表现自己是农人,而不是颇有名气的吕处士。
据此,我们可断定“刺”讲为“乘坐”不妥,应该讲为“撑”。
二、语言结构推断法
古人行文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据此进行判断。
如2011年湖北卷文言阅读第一题: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离:遭受
B.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迫卒:急促
C.物故流离以十万数物故:死亡
D.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顾:回头
其中A句上下句为并列关系,“被”与“离”意义相同,都讲为“遭受”。
又如2011年四川卷文言翻译中的一句: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
其中“风神高简”,“风”与“神”“高”与“简”之间都是并列知系,讲为“风采神韵高洁简淡”。
三、语法分析推断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
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如2011年福建卷文言翻译中的如下一句:
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吾”为主语,“新”“题曰”都该作谓语,由此可知,“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整个句子译为“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如2011年四川卷文言翻译中的如下句子:
治中策蹇驴
“策”作谓语,名词用用动词,讲为“鞭打”。
四、修辞推断法
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表达意思,有些词语因修辞而义有变化,在理解词义时,要考虑到修辞的因素。
如2011年四川卷文言翻译中的如下句子:
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
“布衣”,运用借代修辞格,代指平民百姓。
五、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有很大的帮助。
如2011年湖南卷文言阅读第一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加:超过
其中“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中的“拔”不能讲为“拔除”。
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应讲为“超出”之义。
又如2011年江苏卷文言翻译中的一句: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可由“严惩不贷”推知“贷而流之”中的“贷”讲为“饶恕”。
六、课文迁移法
高考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其实课文中已经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
如2011年四川卷文言阅读第一题中的这一句:
徐至庭前
联系《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即可判断其意义,是“缓慢”的意思。
又如2011年广东卷文言翻译中的一句:
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
联系《诗·邶风·静女》中“洵美且异”可知,“洵”讲为“诚然、确实”。
再如2011年江西卷文言阅读第一题: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比延烧,不足优也比:并排。
B臣请妇节,伏矫制之罪矫:假托。
C责大指而已指:意旨。
D亦不能夺之矣夺:强取。
其中“亦不能夺之矣”中的“夺”,可由《陈情表》中“舅夺母志”中的“夺”,迁移,讲为“改变”。
七、识别、推断通假法
首先,当遇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如。
《诗·大雅·朴》中的如下句子:
左右趣之。
“趣”通“趋”,意为“趋向、奔向”,全句讲为“左右的人都向他奔去”。
八、代入检验法
把解释的意思代入原文,联系上下文看其是否恰当,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经常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法简单易操作,这里不再举例。
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