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保产业概览PPT
合集下载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ef2fc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c.png)
生态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体系的基本特征:
系统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连锁效应和波及效应
7
生态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体系的制定的 构建原则
承上启下、分解与整合 针对性、规定性、可行性和前瞻性 产业政策要发挥协同作用 把握政策的可变性与稳定性的原则 有利于决策和执行
❖建立环境管理系统,制定各项环境报告
23
(三)在微观层次上进行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1.转变观念,实施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技术创新 依靠技术创新,强化技术、管理的集成,探索新的 环境保护模式。 与企业的清洁生产联系在一起。 2.转变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将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企业内部建立环 境管理体系。 以清洁生产战略为基础,在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 审核制度。
14
❖产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循环性 群落性 增值性
15
二、推进产业生态化的途径
(一)在微观层次上实施清洁生产 (二)在中观层次上构建工业生态园区 (三)在宏观层次上形成循环经济
16
(一)在微观层次上实施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策略持续应用于生 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 风险性。 清洁生产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战略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面的环保战略
第十二章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最优利用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生态化
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最优利用
一、可持续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之路 二、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最优利用
2
一、可持续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之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用来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 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侧重经济发展,强调要不断保 持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系统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观 连锁效应和波及效应
7
生态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体系的制定的 构建原则
承上启下、分解与整合 针对性、规定性、可行性和前瞻性 产业政策要发挥协同作用 把握政策的可变性与稳定性的原则 有利于决策和执行
❖建立环境管理系统,制定各项环境报告
23
(三)在微观层次上进行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
1.转变观念,实施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技术创新 依靠技术创新,强化技术、管理的集成,探索新的 环境保护模式。 与企业的清洁生产联系在一起。 2.转变管理理念,在企业内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 将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企业内部建立环 境管理体系。 以清洁生产战略为基础,在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 审核制度。
14
❖产业生态系统的特点 循环性 群落性 增值性
15
二、推进产业生态化的途径
(一)在微观层次上实施清洁生产 (二)在中观层次上构建工业生态园区 (三)在宏观层次上形成循环经济
16
(一)在微观层次上实施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策略持续应用于生 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 风险性。 清洁生产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战略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 清洁生产是一种全面的环保战略
第十二章 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最优利用 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指向的产业政策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生态化
1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最优利用
一、可持续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之路 二、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的最优利用
2
一、可持续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根本之路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用来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 的影响;另一方面又侧重经济发展,强调要不断保 持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
环保PPT模板
![环保PPT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8532ce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4.png)
。
水体污染物
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盐等,可导 致水体富营养化、黑臭水体等。
土壤污染物
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可导致土壤 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问题等。
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
排放标准
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企业需按照标准排放。
监管措施
环保部门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对超标 排放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要求。同时 ,鼓励公众参与监督,举报环境违法 行为。
03
生态保护与修复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举措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 感区和脆弱区实施严格保护,确 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
、性质不改变。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划定特定区域,对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生 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实施有效保
护。
推广生态农业
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和方法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
环保重要性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
全球环境问题现状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 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
上升等问题。
空气污染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 造成的大气污染,严重
影响人类健康。
水资源短缺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 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短
缺。
03
环保政策日益完善,为 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04
环保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创新驱动下的环保产业发展机遇
01
02
03
04
创新驱动为环保产业提供持续 发展的动力。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推 动环保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引领环保产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
水体污染物
重金属、有机物、营养盐等,可导 致水体富营养化、黑臭水体等。
土壤污染物
农药残留、重金属等,可导致土壤 质量下降、农产品安全问题等。
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管措施
排放标准
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企业需按照标准排放。
监管措施
环保部门定期开展执法检查,对超标 排放企业进行处罚和整改要求。同时 ,鼓励公众参与监督,举报环境违法 行为。
03
生态保护与修复
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举措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 感区和脆弱区实施严格保护,确 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
、性质不改变。
建立自然保护区
通过划定特定区域,对珍稀濒危 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自然生 态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实施有效保
护。
推广生态农业
采用生态友好的农业技术和方法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
环保重要性
保护环境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
全球环境问题现状
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 天气事件增多,海平面
上升等问题。
空气污染
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等 造成的大气污染,严重
影响人类健康。
水资源短缺
全球水资源分布不均, 部分地区水资源严重短
缺。
03
环保政策日益完善,为 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04
环保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创新驱动下的环保产业发展机遇
01
02
03
04
创新驱动为环保产业提供持续 发展的动力。
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推 动环保产业转型升级。
创新引领环保产业向智能化、 绿色化方向发展。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现状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8d71f0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4.png)
市场监管不力
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监 管力度不够,导致不正当 竞争和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
行业自律意识不强
环保产业协会等组织的作 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行业 自律意识有待加强。
政策法规的不完善
政策体系不健全
环保产业政策体系尚不健 全,部分政策缺乏可操作 性和可持续性。
法规执行力度不够
现有环保法规执行力度不 够,违法成本较低,难以 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02
技术转化率低
03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虽然我国环保技术专利数量不少 ,但实际转化率较低,技术成果 的市场化进程较慢。
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尤其是高端技术人才和创新团 队。
市场竞争的激烈与无序
01
02
03
低价竞争现象严重
部分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 额,采取低价竞争策略, 导致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下降。
政策引导作用有限
政府在环保产业方面的引 导和支持力度有限,未能 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和促 进作用。
04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未来 发展展望
产业发展的趋势预测
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环保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 ,环保产业规模将不断扩大,成为国民经 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环保产业将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推 动环保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提高环保产业 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现 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0
目录
CONTENTS
•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概述 •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现状分析 •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未来发展展望 •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的成功案例分享
01 我国环境保护产业概述
环境保护概论讲义PPT课件
![环境保护概论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b13322be518964bce847c52.png)
从1996年开始实施的“九五”计划期间,中国 将重点解决“三河”(淮河、海河、辽河) “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两区” (酸雨污染区、二氧化硫控制区)的污染控制 问题。这对扭转水污染、大气污染不断加剧的 趋势,保护公众健康,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大 意义。
(3)“九五”期间,国家推出两项重大举措, 即“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一) 按污染物形成过程分为
1、原生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如SO2、 CO2、CO等
第二节、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一、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 物质进入大气中, 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
.
24
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 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已经产生危害并受到人们 注意的污染物大致有一百多种。其中主要的有 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 碳氢化合物等六、七种。
.
19
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质
是对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石油类、 重金属、化学需氧量(COD)和工业固 体废物排放量等12种主要污染物,要求 其排放量到2000年能够控制在国家批准 的水平。也就是说,“九五”期间,尽 管每年人口净增1300万以上, GNP以 8%的速度增长,但这12种主要污染物在 全国范围内,要通过各种有力措施,控 制其增长。
(2) 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 为限度,还要做到后代有与我们平等的发展机 会。
.
14
3、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1) 经济持续发展 (2) 生态持续发展 (3) 社会持续发展 4、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 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
(3)“九五”期间,国家推出两项重大举措, 即“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一) 按污染物形成过程分为
1、原生污染物 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如SO2、 CO2、CO等
第二节、主要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
一、 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种 物质进入大气中, 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达到
.
24
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 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已经产生危害并受到人们 注意的污染物大致有一百多种。其中主要的有 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 碳氢化合物等六、七种。
.
19
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
“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质
是对烟尘、粉尘、二氧化硫、石油类、 重金属、化学需氧量(COD)和工业固 体废物排放量等12种主要污染物,要求 其排放量到2000年能够控制在国家批准 的水平。也就是说,“九五”期间,尽 管每年人口净增1300万以上, GNP以 8%的速度增长,但这12种主要污染物在 全国范围内,要通过各种有力措施,控 制其增长。
(2) 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人类的发展和需要应以地球上资源的承受能力 为限度,还要做到后代有与我们平等的发展机 会。
.
14
3、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1) 经济持续发展 (2) 生态持续发展 (3) 社会持续发展 4、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2) 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
原创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PPT
![原创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PPT](https://img.taocdn.com/s3/m/66b3bb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9.png)
未来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
控制环境污染
推动绿色发展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减少排放,提高环境质 量。
推动企业绿色发展,推广环保技术和循环经 济发展。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
提高环境意识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生态修复,保护 生物多样性。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推动全民参与,共建美丽中国
倡导绿色生活
鼓励公众采用绿色生活方式, 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结构。
加强排放控制
02
通过实施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限制高排放行业的发展
,减少排放总量。
提高空气质量监测能力
03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提高大气环境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03
中国水环境现状
水环境概述
水环境是指自然界 中水的形成、分布 、循环、水质和水 量等所构成的环境
分享中国经验
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环保经验,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排放总量大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机动车保有量均快速增加 ,导致排放总量不断增加,给大气环境带来沉 重压力。
污染排放源分布不均
我国工业排放量较大,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而工业排放的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极大 的破坏。
中国大气环境治理与对策
强化能源结构调整
01
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和投入,逐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1世纪初,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的目标,并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力度。
中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环境保护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施重点污染 物减排、加强环境监测和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等。
《环保产业概述》课件
![《环保产业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a73080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0.png)
环保产业法规与标准
环保产业法规是规范环保产业发展的法律文件,主要包括环 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
环保产业标准是衡量环保产业发展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环 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标准等方面。
环保产业发展挑战
05
与机遇
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技术瓶颈
当前环保技术尚不成熟,部分领域存在技术 瓶颈,制约了产业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
环保产业的发展能够带动相 关产业链的发展,为社会创 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 益。
推动绿色发展
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 经济向绿色、低碳、循环方 向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
提升国际竞争力
环保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升 我国在国际环保领域的地位 和影响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
改善民生福祉
环保产业的发展能够提供更 多优质的环保产品和服务, 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 感。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案例
北京
北京在环保产业中注重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通过推广清 洁能源和加强环境监测,改善了空气质量和水环境。
江苏
江苏在环保产业中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环保产业集群 发展和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提高了产业竞争力和环境质量 。
浙江
浙江在环保产业中注重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 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提高了环境基础 设施建设和运营效率。
快速发展阶段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环境问 题的加剧和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 视程度提高,环保产业进入快速 发展阶段。
创新发展阶段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 环保需求的不断提高,环保产业 开始进入创新发展阶段,新兴技 术和模式不断涌现。
环保产业的现状与趋势
环保行业概述
![环保行业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d8ad364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a.png)
环保行业概述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环保行业简介 • 环保行业的市场现状 • 环保行业的政策环境 • 环保行业的技术创新 • 环保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 环保行业的未来展望
01 环保行业简介
环保行业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环保行业是指致力于环境保护、污染 治理和资源节约利用的相关产业。
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环保政策的实施会促使企业更 加重视环保问题,采取措施减 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推动技术创新
环保政策的推动会促使企业加 大环保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增加就业机会
环保产业的发展会创造更多的 就业机会,包括环保设备制造 、环境监测、清洁能源等领域
。
04 环保行业的技术创新
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
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污水 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 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吸附 和降解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
膜分离技术
利用膜的过滤作用,将污水中的大分 子物质、细菌、病毒等分离出来,达 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区的增长速度最快。
中国环保市场概况
中国环保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环保市场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
前景。
中国政府对环保产业给予了大力 支持,推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环保市场主要涉及水处理、 大气治理、固废处理等领域,其 中水处理和大气治理市场规模较
大。
环保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01
02
03
政府机构
负责制定环保政策和标准 ,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CONTENTS
• 环保行业简介 • 环保行业的市场现状 • 环保行业的政策环境 • 环保行业的技术创新 • 环保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 环保行业的未来展望
01 环保行业简介
环保行业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环保行业是指致力于环境保护、污染 治理和资源节约利用的相关产业。
进环保产业的发展。
提高企业环保意识
环保政策的实施会促使企业更 加重视环保问题,采取措施减 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推动技术创新
环保政策的推动会促使企业加 大环保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增加就业机会
环保产业的发展会创造更多的 就业机会,包括环保设备制造 、环境监测、清洁能源等领域
。
04 环保行业的技术创新
污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技术
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将污水 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达到 净化水质的目的。
活性污泥法
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吸附 和降解有机物,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
膜分离技术
利用膜的过滤作用,将污水中的大分 子物质、细菌、病毒等分离出来,达 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区的增长速度最快。
中国环保市场概况
中国环保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环保市场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
前景。
中国政府对环保产业给予了大力 支持,推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中国环保市场主要涉及水处理、 大气治理、固废处理等领域,其 中水处理和大气治理市场规模较
大。
环保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01
02
03
政府机构
负责制定环保政策和标准 ,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
中国环境保护ppt
![中国环境保护ppt](https://img.taocdn.com/s3/m/9612973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03.png)
森林保护政策
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 管理等措施,保护森林生 态系统,减缓气候变化。
草原保护政策
通过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加强草原生态修复等措施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维 护国土生态安全。
绿色发展政策
循环经济政策
通过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优化 产业结构等措施,推动经济发
展方式的绿色转型。
清洁能源政策
通过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 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降 低温室气体排放。
水质
全国地表水水质总体改善,但 部分流域和区域仍存在污染问 题,如巢湖、滇池等湖泊富营 养化严重,部分饮用水水源地
水质超标等。
土壤
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 但局部地区和行业存在污染问 题,如农田和水域底泥中的重 金属含量较高,工矿企业周边
土壤污染问题突出等。
污染排放现状
工业排放
虽然工业污染治理取得积极进 展,但结构性、布局性、生产 性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工业废 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
中国的多个城市存在严重的空气 污染问题,包括北京、上海等大 都市。污染物包括硫化物、氮氧 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严重危 害人体健康。
水污染
中国许多地区的河流、湖泊受到 严重污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 水是主要污染源。
土壤污染
由于长期的工农业活动,中国的 土壤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如 汞、铅等,这些污染物通过食物 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危 害。
生态破坏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未来环境保护需要更加重视生态修复和保护。包括保护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 系统,以及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
资源短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未来环境保护需要更加注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推广清洁能源和绿色生产方式。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及其成就(ppt 28页)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及其成就(ppt 28页)](https://img.taocdn.com/s3/m/82767f43e009581b6bd9ebdf.png)
二﹑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
防治技术由单项治 理走向综合整治, 由排 污口治理发展到区域和 流域的综合整治。大力 发展节能降耗、洁净煤 和清洁燃烧技术。 工 业废水、废渣、废气的 处理和综合利用率逐年 提高。
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
“十五”期间,党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
另外在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能 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十一五”前四年,在工业增加值 年均增长13.5%的基础上,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累计下降20.76%,累计实现节能量5.3亿吨标准煤。与此 同时,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下降9.66%,二氧化硫排放总 量下降13.14%,为实现全国完成单位GDP能耗及主要污 染物排放下降目标奠定了重要基础。
美丽的地球,美丽的中国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与成就
目录
1 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起步 2 面1临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
3 取得的成就
4 我们要做的
一、中国环保事业的起步
70 年代初周恩来总 理就以其敏锐的洞察力 总结了西方工业化过程 中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 深刻指出, 环境污染作为 社会工业化的伴生物已 无可避免的降临中国大 地,一定要在工业建设的 同时, 抓紧解决工业污染 问题, 绝不要做贻害子孙 后代的蠢事。
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大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对新区的开发和老区改造两方 面同时进行。从加强基础设施、推广清洁燃烧技术以及从 生产和生活等诸方面提高城市污染防治能力。
六﹑环境法律建设
近年来,我国颁布了9部环境保护法律、15部自然资 源管理法和50多项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同时,加大了环 境执法检查和行政执法的力度,连续对环境保护、大气 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等法律 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推动重点地区的污染治理。国家还 发布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加大 对国家公职人员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的惩治力度,建立 起环境保护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产业技术水平
水污染治理
–
国水污染治理技术经过“十五”期间的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自主创新技术体系,提高了水污染控制 的整体技术水平,基本满足了我国目前水污染治理的需求
大气污染治理
–
脱硫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掌握了烟气脱硫工程方面的技术,可以满足烟气脱硫的需要。而且经过“七五”、 “八五”、“九五”攻关等研究开发,对国际上现有烟气脱硫技术的主要类型都进行了研究试验,已 经自主开发了一些新的技术
依产品服务对象分类
–
环保产业可以分为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治理和噪声污染治理等领域
3
市场的参与者
生产者 (主体)
由环保设备的生产企业、环保技术及服务的研究和供给单位构成了环保产业中的 生产者。所谓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更大的程度上即是指促进生产企业上规模、 上档次,增强研究与开发的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满意的环保设备、环保技术和 服务,提高环保产品和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废气污染防治行业,大部分技术产品处于发展阶段,还相当不成熟
固体废弃物治理
–
我国已经掌握了固废处理的大部分技术,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关键技术基本上要依赖于进口
7
相关法律
从我国现行立法体制下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看,我国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如下几个层次构成: 一、宪法 – 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我国宪法主要规定了国家在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利改善环境和自然资源方面的基本权利、基本义 务、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等问题 二、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和签订的国际条约 – 近年来,我国本着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事物积极负责的态度,参加或者缔结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国际公约和条约三十几件 三、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 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和资源方面的法律。 四、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 – 指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环境和资源方面的行政法规。目前国务院已制定100多件防治环境污染和 环境破坏、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行政法规 五、环境与资源保护的部门规章和标准 – 指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和其他依法有行政规章制定权的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和资源方 面的行政规章 六、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地方环境法规 – 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他依法有地方法规制定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合理开发、利用、 保护、改善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地方法规。近年来,各省、市、自治区已先后制定了600多件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地方 法规 七、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地方行政规章 – 地方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规章,是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其他依法有地方行政规章制定权的地方人民政府制 定的有关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地方行政规章。从全国范围来说,地方环境行政规章的数量很大 八、其他环境规范性文件 目前,《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 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我国几部有关环境保护的重要法律
狭义定义
指末端处理,即在环境污染控制和减排、污染治理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设备、技术、信息服 务的产业或行业。狭义定义是目前环保产业的核心内容
广义定义
指全过程防治,即不仅涵盖了狭义的内容,还包括产品生产过程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产品。 广义定义是未来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
依照产品内容分类
–
环保设备和技术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2002 2003 2004 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 建成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数(个)
2005
10
十五期间统计数据显示:环保产业投入加大,市场前景广阔
环保产业目前年产值在 2200亿元左右,年增速保 持 15%-20% , 预 计 到 2010 年 , 年 产 值 可 达 3500亿元,环保市场需求 将超万亿,在国民经济中 所占比重不断增加 根据政策导向,环保产业 的资金投入增长迅速,其 中来源与企业的资金迅猛 增长,已经成为了市场资 金的主要来源;政府预算 内资金和环保专项资金不 再是资金投入的主力 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将成为中国一个新的经济 增长点
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 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总体目标: –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 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2010 年,万元GDP(2005 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5 年的 1.22 吨标准煤下降到0.98 吨标准煤左右。“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4.4%,相应减少排放二氧化硫840 万吨、二氧化碳(碳 计)3.6亿吨 ) 十大节能重点工程: – 低效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采用循环流化床、粉煤燃烧等技术改造或替代现有中小燃煤锅炉(窑炉) – 区域热电联产——发展采用热电联产和热电冷联产,将分散式供热小锅炉改造为集中供热 – 余热余压利用——在钢铁、建材等行业开展余热余压利用 – 节约和替代石油——在电力、交通运输等行业实施节油措施,发展煤炭液化、醇醚类燃料等石油替代产品 – 电机系统节能——在煤炭等行业进行电动机拖动风机、水泵系统优化改造 – 能量系统优化——在石化、钢铁等行业实施系统能量优化,使企业综合能耗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 建筑节能——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产品等 – 绿色照明——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以及住宅中推广高效节电照明系统等 – 政府机构节能——政府机构建筑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进行改造,在政府机构推广使用节能产品等 – 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更新监测设备,加强人员培训等
包括提供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和循环利用、大气污染控制、噪声控制等设备和技 术、环境监测仪器和设备、环保科学技术研究和实验室设备、环境事故处理和用于 自然保护以及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设备和技术等
分类
–
环保服务
从事城市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和处置等方面的工程或活动,提供与环境分析、 监测、评价和保护等方面有关的服务,环保技术与工程服务,环境研究与开发,环 境培训与教育,环境核算与法律服务、咨询服务,以及其他与环境有关的服务
3,573 2.0
3,534 2.1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5 3,565
2.5 2.0 1,655 1.5 1.0 1.5 3,111 1.6
53.0%
0.5 0.0
3,128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1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 》
中国环保产业概览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附录 概述 环保各领域市场情况简介 重点子行业:国内水务运营商简介
1
第一章
概述
2
定义与分类
环保产业在我国是指在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 发、产品生产、商品流通、资源利用、信息服务、工程承包、自然保护开发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GPD占比提升
亿元
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
8
“十一五” 规划关于环保产业的政策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 –
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 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00 22.4% 15000 10000 5000 0
0 2001 2002 2003 2004 增长率 2005 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
2001
2002
2003
2004 增长率
2005
工业烟尘去除量
固体废物排放量逐年减少,综合利用率提升
万吨 3500
噪声治理稳步发展
万平方公里 3.0
57.3% 2,894 56.5% 2,635 55.8% 1,941 53.3% 1,762
–
9
十五期间统计数据显示:环境问题受到重视,治理成效开始显现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 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在注 重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 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根本 转变作为着力点,建设可 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 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电解铝、钢铁等高污染行 业大幅增长。但国家在环 境保护各方面的力度逐步 加强,环境治理各领域成 效已经开始初步显现
指购买和使用环保设备和技术的部门。一般包括工业企业、环保职能部门和环保 服务部门。工业企业仍然是环保产品的主要用户
消费者
主要是政府有关部门需要运用环保监测仪器监测环境状况,以便实施宏观管理
环保职能部门
主要是指不由工业企业承担或无法承担的污染物处理部门,如城市垃圾清运和垃 圾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等
环保服务部门
4
产业特点
环保产品具有外部性
–
污染防治和处理需要设备和资金的投入,环保产品不仅不会带来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降 低利润,对于社会而言似乎也会增加经济负担
环保市场需求具有被动性
–
环保产品的支出性,决定了环保市场需求的被动性。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即使企业对环境 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也不会主动地采取措施治理污染。当然这种被动性是暂时的,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的增强以及政策的完善,这种被动性将会逐渐得到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