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教案--酸和碱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问题教案

初中化学酸和碱的问题教案
主题:酸和碱
目标:了解酸和碱的定义、性质以及常见的应用。
一、提出问题:
1. 什么是酸和碱?
2. 酸和碱有什么不同的性质?
3. 酸和碱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观察实验:
1. 实验一:用红色和蓝色石蕊试液测试几种物质,并记录颜色的变化。
2. 实验二:用酚酞指示剂测试几种物质的酸碱性,并记录颜色的变化。
三、讨论与总结:
1. 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酸和碱之间有何不同?
3. 酸和碱在化学反应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四、应用练习:
1. 根据以下物质,判断它是酸、碱还是中性物质:醋、牛奶、肥皂水、柠檬汁。
2. 酸和碱在制作食品、清洁用品和药品中有何应用?
五、作业:
1. 回答书本上提出的有关酸和碱的问题。
2. 搜集一些有关酸和碱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并写出简短的解释。
六、评价:
1. 你对酸和碱的概念理解清楚吗?
2. 你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讨论加深对酸和碱的理解,掌握其基本概念和性质,同时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希望以上范本能对你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复习和巩固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与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2.教具:实验器材、化学试剂、PPT等3.学具:化学实验记录本、作业本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在教学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对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
例如,你们还记得什么是酸和碱吗?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特点?2. 梳理知识框架通过PPT展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的方式,总结和归纳酸和碱的共同点和区别。
3. 实验探究设计一系列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进一步深入理解酸和碱的性质和反应。
例如,可以设计以下实验:•实验一:青葱的pH测试实验–实验步骤:•准备青葱、盐酸和苏打粉。
•将青葱切成细碎的小块。
•将盐酸滴在一片青葱上,并观察变化。
•将苏打粉溶解在水中,然后用盐酸滴在溶液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青葱受到盐酸滴到后变色。
•盐酸滴到溶液上产生气泡,苏打溶液变为碱性。
–实验结论:•盐酸为酸性物质,其与青葱和苏打产生不同的反应。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实验步骤:•准备红色、蓝色和紫色酸碱指示剂。
•分别将指示剂滴在不同的物质上,并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红色指示剂在碱性物质上变为蓝色或紫色。
•蓝色指示剂在酸性物质上变为红色。
–实验结论:•不同的指示剂具有不同的颜色变化,可用于表示物质的酸碱性。
4. 巩固与拓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等,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5. 总结与评价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酸的知识、碱的知识解决老师创设的问题,达到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并总结构建出知识网络。
2. 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3.通过酸与碱的复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以及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并掌握学习的一些规律,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4. 通过创设多样化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三、教学过程【问题情境】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已知它们是稀硫酸、澄清石灰水,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将它们区别开来?【分组讨论】【知识网络图】要求:利用下列关键词构建知识网络,短线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
金属、金属氧化物、指示剂、非金属氧化物、盐。
现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为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请你选用一种试剂一次将它们鉴别出来。
思考:酚酞溶液能鉴别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氯化钠溶液吗?【应用一工业上】某镀锌厂在把铁管镀锌之前,常要用___ 去除铁锈,除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________________除锈后的溶液往往变成色,若除锈后铁管仍然放在酸溶液中,则可见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应用二医疗上】该药片适合治疗胃酸过多的病人,其化学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应用三厨房中】小华在厨房中发现烧开水的壶内壁沉积了很多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加入适量的盐酸把它们除掉,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水垢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四实验室】化学课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桌时,发现有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塞橡皮塞,征得老师同意后,开展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1]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了呢?[提出问题2] 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猜想与假设] 猜想1: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酸和碱复习 教学设计

(3)处理100t 3.65%的工业废盐酸,需要熟石灰多少吨?
(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Ca-40 CI-35.5)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需要熟石灰的质量为:to
教与学的策
略
让学生出来板演
反馈评价
加强知识运用;提高答题技巧。
教学活动6:总结和提升
活动目标
让学生谈论这节课的收获,或解答耒解决的疑惑。
技术资源
实物投影,
常规资源
课本,练习
活动概述
1、你能说出关于酸和碱分别跟哪一类物质发生反应?
2、课本P67-68填写有关表格,书写化学方程式。
3、盐的组成:盐f+o
例如:、、等。
教与学的策
略
投影正确答案,自行批改。
反馈评价
化学方程式过关。完善盐的组成特征。
教学活动5:学生活动4
活动目标
加强知识运用;提高答题技巧。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
分析
本节是初三化学第十单元的复习内容,第十单元是初三化学的 重点内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通过从“个别” 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酸和碱的化学 性质。
教学目标
1.利用酸和碱微观组成上的特征,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来 加强对酸碱化学性质的掌握。
2.让酸碱的“组成决定其化学性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知识发展 成为一种观念。
3.运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及反应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从组成上认识事物化学性质的方法,学会用比较、分类、 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初三化学备课教案— 酸和碱复习 3

九年级化学科课题(学习内容):第10单元酸和碱复习(5)周(2)课时审核人:
学习目标(任务)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是常见的化合物。
2.知道酸和碱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能设计和完成与之相关的实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认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溶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学习重、难点
重点:
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难点:
自制酸碱指示剂
主要设想、措施
(学法、教法)
探究—归纳总结法
课时安排及其它
2课时
导
学
过
程
第三课时
【练习】
《高分突破》
【习题讲解】
作
业
高分突破
板书
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酸和碱《酸和碱复习课》教学案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案【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⑴通过复习,掌握常见酸、碱的性质。
⑵巩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某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⑶运用酸碱的性质及反应规律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复习重点】①对酸、碱、盐的认识;②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复习难点】综合运用酸与碱的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复习过程】:一、解决问题,知识再现:(一)、酸碱盐的定义:【问题一】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其类别:盐酸 、 烧碱 、氢氧化钙 、硫酸 、氯化钠 、硝酸 、氢氧化钾 、生石灰 、硫酸亚铁 、纯碱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酸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碱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盐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二)、浓硫酸和浓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问题二】在放置酸类药品的橱柜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药品,分别是浓硫酸和浓盐酸,不用任何试剂,你能把两者区分开吗?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问题三】酸的化学性质(通性)(1)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或H +),因此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酸的通性【问题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在放置碱类药品的橱柜里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如何把两者区分开?通过以上练习我能归纳出:【问题四】碱的化学性质(通性)(1)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或OH-),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反应生成和。
NaOH+CO2= 无明显现象。
碱与酸反应生成和H2SO4+NaOH=Ca(OH)2+HCl=无明显现象。
碱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Na2CO3+Ca(OH)2= 产生CuCl2+Ca(OH)2= 产生NaOH+FeCl3= 产生二、典型例题,剖析思路:例题1: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能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A.紫色 B .蓝色 C.红色 D.无色例题2:一天,实验助手小娟走进实验室,和老师一起检查每个实验桌上的药品、仪器是否齐备,走到某组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如右图)。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和碱》复习 教学设计

《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酸和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两种物质,酸和碱的生产及使用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
而且根据最近四年成都市中考化学试题来看,对于酸碱的考查所占分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考察,故复习酸碱是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本单元,对酸和碱的性质都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还不能灵活运用。
所以本节课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在“做科学”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检验溶液中溶质的方法和验证无明显现象实验的发生的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中考分析,认识酸和碱在中考的地位;2.复习总结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从探究活动中初步学习检验溶液中溶质的方法和验证无明显现象实验的发生的方法。
【教学策略】根据最近四年成都市中考化学试题来看,对于酸碱的考查所占分数越来越多,尤其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考察,故复习酸碱是有必要的。
因此,本课采用活动课的组织形式,将活动内容分为相关的五个板块,辅之以学案引导学习。
在学生的学习中,采用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酸碱的化学性质与检验酸碱的方法,从而加深复习,配之以成都中考化学试题及试题变形,明确学生掌握情况。
【教学流程】活动一:激趣导入开门见山出示近四年成都中考对酸和碱的考查归纳图,让学生分析指出考查的趋势,从而得出酸碱考查逐步加重的结论。
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标要求,得出考查重点在于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由考察的重点引入活动二)近四年成都中考对酸和碱的考察2 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13 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1 1 44酸碱性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51影响合计分数 6 5 9 11 评析一:通过图标用数据说话,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既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知识构成从感性到理性,既加深印象,又对酸碱的考查知识点加以复习,为后面的复习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c.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以生活实例导入,如柠檬为什么酸?肥皂水为什么能去油污?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
b.知识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合作讨论等方式,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和中和反应原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系统化认识。
2.教学内容:
(1)回顾酸碱的定义、化学式、酸碱指示剂等基本知识。
(2)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实际应用。
3.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五、作业布置
4.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酸碱知识的应用价值认识不足,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3.教学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酸碱性质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结合课本内容,向学生讲授酸碱的定义、化学式、酸碱指示剂等基本知识。
2.教学内容:
(1)酸碱的定义: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化学碱与酸的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碱与酸的性质教案
主题:碱与酸的性质
目标:学生能够区分碱和酸的性质,理解其常见的性质和应用。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和特点。
2. 提出一个问题:碱和酸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学习(20分钟)
1. 理解碱的性质:
- 碱的定义及常见的碱物质有哪些?
- 碱的性质有哪些?如碱性、电解质等。
- 碱的应用:肥皂、清洁剂等。
2. 理解酸的性质:
- 酸的定义及常见的酸物质有哪些?
- 酸的性质有哪些?如酸性、电解质等。
- 酸的应用:食品添加剂、电池等。
三、实践(15分钟)
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酚酞指示剂测试酸碱性质。
2.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碱和酸性质的小册子。
四、总结(10分钟)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质。
五、作业(5分钟)
1. 完成小册子的设计。
2. 思考并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酸碱性质及其应用。
六、拓展
1. 学生可自行探索更多酸碱性质的实验。
2. 学生可进一步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章:酸和碱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概念。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概念的理解。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酸和碱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酸和碱的定义。
2. 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和碱的反应现象。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章:硫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硫酸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硫酸的制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硫酸的制法的理解。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了解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来理解硫酸的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硫酸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讲解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硫酸的反应现象。
4. 分析硫酸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硫酸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硫酸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章:盐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酸的基本性质。
初中化学酸和碱教案

初中化学酸和碱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2. 能够区分酸和碱的性质;3. 掌握使用指示剂进行酸碱检测的方法。
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定义;2. 酸和碱的性质;3. 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化学概念的理解;2. 酸碱指示剂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5分钟)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酸?什么是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这两个问题,然后进行讨论。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酸和碱的定义:通过讲解酸和碱分子中所含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来介绍酸和碱的定义;2. 酸和碱的性质:讲解酸和碱的味道、溶解性、导电性等性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使用酸碱指示剂进行酸碱测试。
材料:醋、苏打粉、盐酸、溴蓝溶液、盐酸、红色和蓝色试纸。
步骤:(1)将醋、苏打粉、盐酸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2)用溴蓝溶液滴加到各试管中,观察变化并记录;(3)用红色和蓝色试纸分别测试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质。
2. 实验二:使用天然指示剂进行酸碱测试。
材料:红甘蓝叶片、醋、苏打粉、盐酸。
步骤:(1)将红甘蓝叶片放入三个杯子中,分别加入醋、苏打粉、盐酸;(2)观察叶片的颜色变化并记录。
四、总结反思(10分钟)让学生总结酸和碱的特点,并讨论不同酸碱指示剂的特点及在实验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包括酸和碱的定义、性质以及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六、课堂小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课后应及时完成作业,以便加深对酸碱知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自体验酸碱的性质,并且利用指示剂进行酸碱测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以提高他们的化学实验水平。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酸和碱》教学设计

-结合酸碱知识,探讨酸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防治酸雨的措施。
-研究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尝试设计一个简单的滴定实验。
4.小组合作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酸碱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制作一份展示酸碱知识的小报或PPT,并进行班级分享。
5.反思与评价作业:
-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学习酸碱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惑。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酸碱现象,如柠檬汁的酸味、肥皂水的碱性等,引发学生对酸碱知识的好奇心。
-通过化学实验,演示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为什么这些物质会有酸碱性?酸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教学目标:
-唤起学生对已有酸碱知识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关注学生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和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时给予鼓励和反馈,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经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他们突破难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酸碱反应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提问:酸和碱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它们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
化学初中强酸强碱教案

化学初中强酸强碱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强酸和强碱的定义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强酸和强碱的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 强酸和强碱的定义和特点。
2. 强酸和强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 强酸和强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硫酸、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酸和碱的定义,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强酸和强碱。
2. 提问:强酸和强碱有什么特点和区别?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强酸的定义和特点,如:硫酸、盐酸等。
2. 讲解强碱的定义和特点,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3. 讲解强酸和强碱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的反应、与指示剂的反应等。
三、实验(15分钟)
1. 实验一:强酸与金属的反应
让学生观察硫酸与铁的反应,引导学生了解反应的现象和产物。
2. 实验二:强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与酚酞的反应,引导学生了解反应的现象和产物。
四、总结(5分钟)
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强酸和强碱的定义、特点和化学性质。
2. 提问:强酸和强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五、作业(5分钟)
1. 让学。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湘教版 教案

【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初步学会稀释常见的酸碱溶液。
3、初步认识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并能解释与置换反应和中和反应有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常见酸碱的性质、用途以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用离子的观点认识酸碱的组成和酸碱的通性。
【教学手段】实验为主,观察分析。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用具】试管、滴管、玻璃片、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导电装置、温度计、酒精灯、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稀氨水、石灰水、Zn、Fe、CuO、Fe2O3、油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第1课时】【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归纳→实验探究→教师解答→归纳小结【板书设计】单元2 几种常见的酸和碱一、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二、什么是酸和碱1、酸①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②特点:氢离子和酸根离子。
③分类:含氧酸:命名:“某酸”例如:硫酸、硝酸、碳酸等。
根据是否含氧无氧酸:命名:“氢某酸”例如:盐酸、氢硫酸等。
一元酸(盐酸、硝酸)氢离子的数目二元酸(硫酸、碳酸)三元酸(磷酸)2、碱①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②特点: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③命名:氢氧化“某”,例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知识反馈】1、酸在组成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硫酸—硝酸—盐酸—氢硫酸—碳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铜—【第2课时】【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学生讨论归纳→实验探究→教师解答或实验→归纳小结【板书设计】 三、几种常见的酸 1、盐酸、硫酸2、酸的化学性质 (1)酸与指示剂作用(2)酸+金属 氢气+盐Fe + HCl Zn + H 2SO 4反应规律: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排在后面的金属 不能和酸反应。
酸和碱《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酸和碱》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位于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
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1、本单元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食醋、柠檬、熟石灰较为常见、对碳酸的性质有一定的认识,许多学生知道用胃舒平可以治疗某些胃痛病,在学习金属性质的时侯对酸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酸和碱的学习来说这些知识不仅是零碎的,甚至有些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基础上。
2、本单元学生探究性实验特别多,虽然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前面都已涉及,但仍需要在探究活动中使知识不断地系统和深化,使探究能力不断地培养和提高。
在实践新课标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只停留在对表面现象的认知上,对产生的现象感到新奇而不思考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的本质;只停留在对个别问题的认识上而不注意去比较和归纳上升到一般规律;只停留在记住课堂上探究的现成结论而忽视运用规律性知识去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只停留在课本中提出的问题而忽视探究活动的各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
3、分组实验中应避免学生当实验现象的旁观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使实验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4、学生在新授课中已基本了解酸和碱的有关知识,但还没能系统掌握,学生有兴趣和欲望掌握本部分知识。
三、设计思想本单元复习,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训练。
本节课抓住本单元的知识点,同时突出知识与问题的整合,即“以知识引问题、以问题带知识”,把“问题意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逐章梳理的复习始终。
激活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
人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加强对酸碱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5.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巩固:针对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课后加强复习,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总结酸和碱的定义、分类、性质、命名及化学式表示方法,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人教版初中化学《常见的酸和碱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酸和碱的定义、分类、性质、命名及化学式表示方法。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掌握溶液的酸碱度表示方法及其与酸碱性质的关系。
3.熟悉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领域,如盐酸、硫酸、硝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4.能够运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掌握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其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0.1常见的酸和碱常见的碱(复习课)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运用酸碱指示剂(如石蕊、酚酞)进行酸碱性质的检测。
-学生能够通过滴定实验确定溶液的酸碱度,理解滴定原理。
3.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能够运用中和反应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土壤酸碱性的调节。
2.实践作业:
-设计并实施一个家庭小实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柠檬、醋、小苏打等)进行酸碱滴定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拍摄实验过程的短视频或照片,并附上实验报告,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3.研究性学习作业:
-选择一个与酸碱相关的现实问题,如“如何处理工厂排放的酸性废水”,进行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
在此基础上,我会重点讲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及其应用。通过动画和板书,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书写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讨论主题,如“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酸碱指示剂的原理和选择”等。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观点、交流心得,共同探讨酸碱知识。
-作业完成后,学生应认真检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我会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理解酸碱反应的微观过程。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酸碱相关问题。
2.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柠檬汁的酸碱性,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初三中考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复习教案

初三中考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复习教案
【考点聚焦】
1、知道方式溶液的酸碱性及检验方法
2、知道浓H2SO4 的特性及稀释技术手段
3、略去常见的酸与碱的主要性质及用途
4、学会检验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
5、掌握酸和碱相互关系发生的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加工和生活中的应用。
【中考导向】
1、试题特点:本单元的内容在中考中所占三分之一的分值一般为10-15分,题型多为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
2、试题热点: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酸碱中和反应原理及应用、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的判断和测定。
【考点梳理】
考点1:溶液的导电性
1、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内部有能自由移动的带负电的电子
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同可以离解成自由移动的自由思想离子,它们的溶剂导电。
在能导电的溶液中,所有的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和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整片溶液不显电性。
wwW .x kB 1.c Om
3、具有并并非所有的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如酒精溶液、蔗糖
溶液等。
考点2:溶液的酸碱性
1、酸碱指示剂:
(1)概念:基质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
的物质。
(2)常用的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3)石蕊溶液、酚酞溶液与酸、碱溶液的反应:
注意:
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变色,会发生变色的是酸碱指示剂,而不是溶液本身。
不能说成“酸碱指示剂使酸性碱性或碱性溶液变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复习教案--酸和碱第一节预备一、酸碱指示剂●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s二、干燥剂1.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2O=Ca(OH)2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第二节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酸的电离:HCl=H++Cl-,H2SO4=2H++SO42-二、常见的酸盐酸(氢氯酸)硫酸化学式HCl H2SO4形成H2+Cl2HCl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酸雨形成的原理)状态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稀硫酸)无色液体特点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②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③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用途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药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敞口放置的变化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注意事项①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Fe3 +,可用蒸馏法提纯。
①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溶解、酸含氧酸(命名“某酸”)H2SO4(硫酸)、H2CO3(碳酸)、HNO3(硝酸)、H2SO3(亚硫酸)……无氧酸(命名“氢某酸”)HCl(盐酸,学名氢氯酸)、HF(氢氟酸)、H2S(氢硫酸)……特殊的有机酸:CH3COOH(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它们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三、酸的化学性质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1.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酸+活泼金属→ 盐+氢气(置换反应)a)这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b)示例:Fe+2HCl=FeCl2+H2↑ 和Fe+H2SO4=FeSO4+H2↑【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3.酸+金属氧化物→ 盐+水(复分解反应)a)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因为生成物有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所以反应一定发生。
b)示例1:Fe2O3+6HCl=2FeCl3+3H2O 和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Fe3+的盐溶液呈黄色)。
c)示例2:CuO+2HCl=CuCl2+H2O 和CuO+H2SO4=CuSO4+H2O【现象】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Cu2+的盐溶液呈蓝色)4.酸+碱→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5.酸+盐→ 新酸+新盐(复分解反应)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新酸是碳酸;②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盐必须是沉淀。
b)碳酸盐都能与酸反应:CaCO 3+2HCl=CaCl2+H2O+CO2↑c)除硫酸钡以外的钡盐都能与硫酸反应:BaCl2+H 2SO4=BaSO4↓+ 2HCl(注意:HCl是稀盐酸,不写↑)d)硝酸银能与盐酸反应:AgNO3+HCl=HNO3+AgCl↓第三节碱一、碱的定义和分类碱: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四大强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
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
●在初中化学范围内,只有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氨水的电离是NH3·H2O=NH4++ OH-,所以氨水也是碱。
●钾、钠、钙的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
如:CaO+H2O=Ca(OH)2二、常见的碱氢氧化钠(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化学式NaOH Ca(OH)2工业制法Na2CO3+Ca(OH)2=2NaOH+CaCO3↓CaCO3CaO+CO2↑,CaO+H2O=Ca(OH)2状态白色块状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腐蚀性强腐蚀性较强腐蚀性特点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
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而潮解。
微溶于水,溶于水时放热不明显。
金属的氢氧化物(“氢氧化某”)四大强碱:KOH(氢氧化钾)、NaOH(氢氧化钠)、Ca(OH)2(氢氧化钙)、Ba(OH)2(氢氧化钡)碱NH3·H2O(氨水)弱碱白色沉淀:Mg(OH)2(氢氧化镁)、Al(OH)3(氢氧化铝)、Zn(OH)2(氢氧化锌)、Mn(OH)2(氢氧化锰)……有色沉淀:蓝色沉淀Cu(OH)2(氢氧化铜)、红褐色沉淀Fe(OH)3(氢氧化铁)●酸、碱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①吸水性;②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2=Na2CO3+H2O。
三、碱的化学性质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1.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碱+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复分解反应)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碱是四大强碱;②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b)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十二个化学方程式,但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Ca(OH)2+CO2=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3.碱+酸→ 盐+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在碱的通性中,弱碱只有该性质。
4.碱+盐→ 新碱+新盐(复分解反应)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反应物能溶于水(包括氢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质);②新碱是氨水;③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
b)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
c)新碱是沉淀:蓝色沉淀– 2NaOH+CuSO4=Na2SO4+Cu(OH)2↓红褐色沉淀– 3NaOH+FeCl3=3NaCl+Fe(OH)3↓白色沉淀– 2NaOH+MgSO4=Na2SO4+Mg(OH)2↓d)新盐是沉淀:Ba(OH)2+Na2SO4=BaSO4↓+ 2NaOHCa(OH)2+Na2CO3=CaCO3↓+2NaOHe)蓝白沉淀:Ba(OH)2+CuSO4=BaSO4↓+ Cu(OH)2↓f)红白沉淀:3Ba(OH)2+Fe2(SO4)3=3BaSO4↓+ 2Fe(OH)3↓g)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Ca(OH)2+CuSO4=CaSO4+Cu(OH)2↓弱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水。
如Cu(OH)2CuO+H2O。
但需要注意的是,强碱没有该性质,该性质不属于碱的通性。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1.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证明方法:a)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NaOH+HCl=NaCl+H2O 和Na2CO3+2HCl=2NaCl+H2O+CO2↑b)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Na2CO3+Ca(OH)2=2NaOH+CaCO3↓c)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已经变质: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2.氢氧化钙变质氢氧化钙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证明方法: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Ca(OH)2+2HCl=Ca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3.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变质时,固体质量都会增加。
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部分变质1.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①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存在:Na2CO3+CaCl2=2NaCl+CaCO3↓ 或Na2CO3+Ca(NO3)2=2NaNO3+CaCO3↓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2.氢氧化钙固体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①取样,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存在:CaCO3+2HCl=CaCl2+H2O+CO2↑②另取少量固体,加氯化铵(或硫酸铵)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或Ca(OH)2+(NH4)2SO4=CaSO4+2NH3↑+2H2O第四节中和反应●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配平时要注意H2O的化学计量数。
如:2NaOH+H2SO4=Na2SO4+2H2O●强酸和强碱反应,一般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沉淀、气泡、不溶物溶解消失、溶液颜色变化),所以为了观察反应是否发生,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
如NaOH+HCl=NaCl+H2O,反应的时候要进行以下操作:①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②滴入几滴酚酞溶液;③用滴管慢慢地滴入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容器是试管,就直接振荡);④溶液由红色刚刚褪成无色时,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