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语言 期末考试范围1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资料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9f7ba8dd3383c4ba4cd201.png)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资料导言人类对光波、声波接受的特殊机制的研究成果:(一)视觉暂留原理: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还可以让这个物像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的时间。
(二)似动现象: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连续运动的现象。
(三)心理补偿机制: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作出心理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对电影、电视的欣赏。
.影像的特点:(一)记录性:强调影像是通过摄影机等机械记录光波和声波的运动,来捕捉客观生活中的真实事物。
(二)幻觉性:(仅供参考)电影银幕上运动着的影像不完全是在银幕上完成的,而是在观众主动的心理参与下,在观众的脑海中完成的。
视听思维:是由视觉、听觉元素在时空中的运动构成,人们在瞬间就能感受到图像、色彩、声音和运动的具体信息,更为直观。
第一章:影像基本概念:(一)镜头:1.物理学中的镜头:指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2.拍摄时谈到的“镜头”:指一次开始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3.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一段画面。
(二)摄影对于形成影响的重要意义:(P14)1. 摄影机取景框的存在,决定了影像的构图。
2. 摄影机距离被摄物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
3. 摄影机的位置、角度,决定了影像的视角。
4. 摄影机的光圈、物距、焦距的变化,决定了影像的景深。
5. 摄影机的运动路线与轨迹,决定了影像的各种丰富运动。
画框与构图(P17):(一)画框的概念:也叫景框,原始美术创作中使用的一个名词。
简单来说,它是指用木条或者线条包围的一个封闭的四边框,用来把绘画的空间与绘画作品以外的空间分隔开,并且相互区别。
影视作品的影像也是在这样一个四边框中呈现,它大致相当于镜头的取景框。
(二)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P18)画内空间是我们在画框以内能够直观看到的,而画外空间则是留给我们去想象的。
(三)画外空间的构成方法:1.拍摄对象出入画。
电大动画视听语言期末重点复习题参考资料
![电大动画视听语言期末重点复习题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daf152f90c69ec3d5bb7538.png)
电大动画视听语言期末重点复习题参考资料一、选择题1.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动画的技艺是从下述哪一项开始的?( )A.影院动画B.实验动画C.电视动画D.叙事动画2.下列哪位人物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 )A.温瑟·麦凯B.迪斯尼公司C.埃米尔·雷诺D.宫崎骏3.利用轴线表现对话的难度在于角色并不总是面对面谈话,角色不会也不应当在对话中总保持一个位置,走动、转身、换位都很常见。
在此情况下可以利用下述哪一项原理?( )A.动接动B.头部原理C.轴线规则D.三角形原理4.下列哪一个概念使电影彻底脱离了最初的“活动照相”阶段,从简单的记录生活的工具演变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 )A.镜头 B.景别C.色彩D.灯光5.场面调度的目的是什么?( )A.让演员随心所欲地移动B.让摄影机随心所欲地移动C.把剧情的涵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D.让演员和摄影机都随心所欲地移动6.以下哪项不属于通常影片营造的气氛()A.恐怖气氛B.悲剧气氛C.壮观气氛D.喜剧气氛7.通过视听介质有效的引导,观众的心理会产生连续性的认同感,这就是()A.库里肖夫效应B.记忆表象C.心理认同D.视觉心理补偿8.下列关于变形说法,错误的是()。
A.有些写实片夸张幅度较小,就不必过于变形B.变形的幅度要与夸张的幅度相吻合C.有时为了强调某一动作,必须变形D.变形可以自由地变形9.拉片记录单一般不包含()A. 焦距B.拍摄方法C.声音内容D.景别10.以下不属于音效类别的是()A.动作音效B.自然音效C.有源音乐D.特殊音效11.以下不属于镜头拍摄角度的是()镜头拍摄角度可分为平拍、俯拍、仰拍。
A.斜拍B.平拍C.俯拍D.仰拍12.以下不属于动画纸的是()A.素描纸B. 原画纸C. 傍形纸D.动画纸二、填空题1.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较为明确的结局的动画片被称为______。
动画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
![动画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b09842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3.png)
动画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 动画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动画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A. 色彩B. 光线C. 音乐D. 剧本2. 在动画制作中,以下哪个术语描述的是动画角色的动作?A. 角色设计B. 角色建模C. 角色动画D. 角色渲染3. 动画中的视觉节奏是指什么?A. 动画播放的速度B. 动画中色彩变化的频率C. 动画中动作变化的快慢D. 动画中场景切换的频率4. 以下哪个不是动画视听语言中常见的镜头类型?A. 远景B. 中景C. 近景D. 静态5. 在动画中,声音设计的作用是什么?A. 增强视觉效果B. 增强叙事效果C. 增强角色情感D. 所有以上选项##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动画视听语言中色彩运用的重要性及其对观众情感的影响。
2. 解释动画中“动态视觉”与“静态视觉”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3. 描述动画中声音设计的基本组成部分,并简述它们在动画中的作用。
##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动画视听语言中镜头运用的技巧及其对叙事的影响。
在动画视听语言中,镜头的运用是叙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镜头类型包括远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每种镜头都有其特定的叙事功能。
远景通常用于展示环境和背景,为观众提供故事发生的场所;中景则更多地关注角色的动作和表情,有助于展现角色之间的互动;近景和特写则可以突出角色的细微表情和情感变化,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此外,镜头的移动,如平移、跟踪、缩放等,也能够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强化叙事节奏和情感张力。
2. 分析动画中音乐与声音效果如何与视觉元素相结合,共同构建动画的整体氛围。
音乐与声音效果在动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能够增强视觉元素的表现力,还能够独立地传达情感和氛围。
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可以与动画中的动作、场景变换和角色情感相协调,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视听体验。
声音效果,如环境声、角色的语音和动作声等,能够增强动画的真实感,使观众更加沉浸在动画世界中。
视听语言 期末考试范围1
![视听语言 期末考试范围1](https://img.taocdn.com/s3/m/905af06c783e0912a2162a7e.png)
课后填空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的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2.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开始的。
3.实验动画片一般来讲是由个人编导、设计、制作、配音。
4.叙事动画片具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明确的结局。
5.叙事动画片中的影像首先是为剧情服务的,是大众的。
6.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形式特征是每集与每集之间有相同的人物,演绎不同的故事。
7.二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洞穴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来捕捉动作的尝试。
8.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有幕后透射光源的影子戏。
9.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埃米尔.雷诺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
该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上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匹敌。
10.利用动画手段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从温瑟.麦凯开始的,他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艺术家。
11.一个镜头是指摄像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12.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说,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
13.画面设计即画面构成,用来表达镜头影像基本构成的设计图,即将分镜表进行加工,画成接近原画的草稿,并由导演标注上完整的指示告知原话如何工作,是原画和背景设定的基础。
14.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
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15.在一部电影中,中景镜头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处理的是否得当,关系到影片造型的成败。
16.固定摄影善于表现人、物,观众能够在镜头中详细地观察被拍摄物体的对象,而不必受到各种其他运动物体的干扰。
17.俯拍角度在处理群众场面中课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18.在拍摄升降镜头的时候经常会安排一些前景,加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
![视听语言考试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a313d9f6edb6f1aff001f95.png)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0个小题)二、名词解释(4个小题)简答题(4个小题)第一章影像&1.1景别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上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关系,直观上看也就是取景区域、画面范围大小的不同。
2、划分景别的标准:画框中所截取的人物身体部分的多少大景别远景:情绪性景别,是涵盖广阔空间的的画面,以表现环境气势,画面中没有明确主体,人物所占比例很小,抒发情感,渲染气氛,用于影片的开场和结尾;是一种概括性镜头全景:基本的介绍性景别,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主要用来介绍环境和事物发展的整体面貌,又称为“定位性镜头”;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景别越小,环境占的越小,人物表现的越突出小景别中景:最常用的叙述性景别,展现场景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下、膝盖以上部分可以看到人物的动作的景别。
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行动、交流,生动展现人物的动作和姿态可以看清人物的表情,是电视媒体的常用景别近景:具有较强交流性的景别,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景别,用于刻画人物性格,环境次要,主要突出人物面部表情。
特写:主观性强的景别,起到强调,制造悬念作用常被用来弱化剪辑上的失误,也称为“万能镜头”特写指以细腻来表现人物或被拍摄物体细部特征时常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大景别小景别远景、全景中、近、特表现人物形体关系表现人物神态关系空间环境描写空间环境虚写重在环境景物的表现重在人物的表现景别越小,动感越强,主观性越强,剪辑节奏越快景别的剪辑规则1.在相同的时间长度中,小景物的剪辑长度短于大景别。
(常规叙事的情况下,特写用2秒左右,中景用3~4秒左右,全景则用5~6秒左右)2.同一运动主体在相同的运动速度下,景别越小,动感越强3.同一主体(或相似物体)在角度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前后镜头的景别变化过小,会致使视觉跳动感增强。
(例如采访断点)4.运用不同景别的镜头组合,可以实现有层次描述事件的目的。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1d36a5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2.png)
2.人们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物体运动,是由影片一系列略有区别的静止画面产 生的,这种运动叫动景运动 B1景别 1.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呈现的大小不同的范围 2.景别的划分主要把握以下两点: (1)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被摄主体 (2)通常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标准 3.五种常规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远景 (1)顾名思义,远景拍摄点离被摄对象较远,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2)远景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表现自然气势,表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气候变化等环境氛围。远景能抒发情感渲染气 氛。
5.分镜头剧本的创作说明 分镜头脚本不是对文学剧本的翻译,而是导演在理解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对作品的艺术创创造。他对作品的每个镜头的拍摄方 案和镜头间组接方式都予以精心考虑,并将组成每个镜头所有元素的处理方法列成表格形式。 镜号:即镜头在分镜头稿本中所处的顺序号,用数字表示。 景别:景别是拍摄过程中,由于摄像机与被摄对象的距离或采用的焦距不同而形成的,包括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等。但采用运动镜头拍摄时,景别会产生变化。这时景别这栏中就应注明镜头景别的初末态。 拍摄技巧:(拍摄角度和拍摄方式)推,拉摇移跟.升、降、俯、仰、甩、悬、空、切、综、短长、反打、变焦拍摄、主观拍摄。 画面内容:即用文字描述的具体画面的内容。 台词: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 音效:也称为效果,它是用来创造画面身临共境的真实感,如现场的环境声、雷声、雨声、动物叫声等。 音乐:注明音乐的起止位置、内容、风格等。 时长:即镜头的长短,一般以秒标明。(1min30s用1`30”表示) 备注:此栏为导演提供了一个标注特殊事项的地方特别要求. 在前面的各项中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比如拍摄的地点,时间。 6.分镜头剧本的创作特征 (1)景别具体,动作具体。例如,描述一个人搭车的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镜头:一是全景,一个男子背影,他站在一辆自行 车前忙活着;二是中景,该男子鬼鬼祟祟地四处张望;三是近景,两只手在撬锁,每个分镜头都有各自的景别,由于 景别的变化,画面动作也各不相同。 (2)画面主体具体。例如画面表现A、B两人在谈话,那镜头则会具体要求到画面显示的是哪个人,是A,是B。还是两者都 有。 (3)拍摄技巧具体。不同的拍摄技巧会拍摄处不同类型的镜头,如拍摄角度不同,可以产生仰拍、俯拍、侧拍等,分镜头的 拍摄,要根据画面内容,情节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拍摄技巧。 (4)镜头之间的组接技巧具体。镜头之间的组接包括技巧组接和非技巧组接,技巧组接是利用电子手段完成的,而非技巧组 接是利用镜头之间的联系,没有利用电子手段完成的。 (这两种组接方式都有各自适用的条件,因此,分镜头要明确说明该镜头具体采用哪种剪接方法。这样便于后期制作。) B视觉语言构成 视觉暂留原理 1.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仍可使该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左右 2.电影运用视觉暂留原理以每秒24格画面匀速转动,使一系列静态画面因视觉 暂留作用而填没画面间的空隙,造成一种连续的视觉印象,产生逼真的动感似动现象 1.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者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 连续运动的现象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1
![视听语言复习提纲1](https://img.taocdn.com/s3/m/fadbe464ddccda38376baff8.png)
视听语言利用视听刺激的合理安排向受众传播某种信息的一种感性语言景别由于摄像机与被摄物体距离的不同,而造成被摄物体在电影画面中呈现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种景别远景摄影机远距离拍摄事物的镜头全景表现人的全身和场景全貌的景别中景人身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景别。
近景表现人物的腰部或胸部以上形象的镜头特写表现人物肩部以上部分或有关物体、景致的细微特征的镜头1、构图:指的是画面中物体的布局与构成方式。
包括主题、配体和环境。
2、主体:画面(镜头)中作者主要想体现的人或者物。
3、陪体:画面(镜头)中作者为了体现主题的某种特征或意义故意加上去的人或者物。
4、环境:即主体和陪体所处的环境。
5、构图样式:水平、垂直、斜向、曲线、边角构图、黄金分割.角度与摄影机的高度、摄影机的空间位置、视点关系(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构图有关。
1角度的垂直变化:平角、仰角、俯角。
水平变化:正面、侧面(影片中用的最多的角度)、背面。
第一人称视点:以剧中人物的视角拍摄的画面。
第三人称视点:观众的视角拍摄的画面1、影片中的运动:1、被摄物体的运动;2、摄影机的运动2、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推、拉、摇、移、跟、升、降3、人物的运动方式:垂直方向、水平运动、纵深运动(面向摄像机、远离摄像机)1.人物表演的四要素:声音、台词、形体、表演。
台词包括:对白、独白、画外音。
对白:影片中人物的对话。
独白是人物的内心流露。
画外音:画面外旁观者的声音。
形体与以下元素有关:动作、风格(喜剧、自然)、特殊形体(舞蹈、武术)1.表演:面部五官的变化(眼神尤为重要)。
实拍场景:利用摄像机直接拍摄的场景。
虚拟场景:利用图形图像软件设计制作的非真实的场景。
物主要指的是道具。
道具的作用:1、参与剧情、推动剧情;2、刻画人物;3、体现生活气息;4、暗示、隐喻。
按照光位划分,可以将影片中得光分为:顺光、侧光、逆光、顶光、脚光。
三点布光法:主光(放在被摄物体的前面,与被摄物体形成一定的角度)、副光(在被摄物体的另外一侧,用于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题所形成的阴影)、逆光(把光源放在被摄物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边缘有一个光环,主体富有立体感)。
期末视听语言考试
![期末视听语言考试](https://img.taocdn.com/s3/m/76f06038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e3.png)
期末视听语言考试一.1.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
____埃米尔。
雷诺___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
该片无论是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相匹敌。
2.镜头主要分为三种:短焦距镜头(又称为_广角镜头__)、___标准镜头__、_长焦距镜头__。
具有多重焦距的镜头则称为__变焦镜头_。
3.景深主要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
一般而言,光圈开口_越窄_,景深越短。
它也受焦距的影响:广角镜头具有__较深的景深__;长焦距镜头的___景深较短_。
4.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___制约视角变化的___的界线。
轴线又包括_关系轴线__和_运动轴线_。
5.运动分切依赖于____分切点__的选择和分切的____数量__。
6.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__摄影机_随心所欲地移动,而是把剧情的含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_剧情_以美学形式。
7.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__演员调度__与__镜头调度_。
9.分剪是将一个镜头__剪成几段__,分别__在几个地方使用_。
10.视听语言是画面和__声音__的综合艺术。
二.1.在录制对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D )。
A.声音的空间感B.距离感C.声音感和距离感D.声音的空间感和距离感2. 轴线是(C)。
A.在镜头中的界线B.制约视角变化的界线C.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的界线D.制约在镜头中视线转变的界线3.对景深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A)。
A.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大B.光孔越小,景深越小C.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越小D.物距越近,景深越大4. 在35mm影片规格之下,下列哪一项镜头焦距长为标准镜头?(B)。
A.14mm~35mmB.35mm~50mmC.50mm~75mmD.200mm~1200mm5.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A.广角镜头能够在较近的距离,拍摄较小[大]的范围B. 长焦距镜头能够在较近[远]的距离,拍摄较大的范围C.短焦距镜头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D.长焦距镜头焦距越长,获得的影像范围越大[小],视角越小6. 电影电视的空间不仅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即(D)。
视听语言期末考资料
![视听语言期末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ba1fade76eeaeaad1f3306c.png)
一:名词解释1.画框:画框又叫景框,在电影中指的是最终观看到的影像的边缘。
2.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画面;摄像机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所获得的画面;物理上指的是摄影机上的光学组件。
3.景别:取景区域、画面范围大小的不同4.景深:指距离摄相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5.主观镜头:正面拍摄得到的镜头6.顶光:只被摄对象上方的光源底光:只被摄对象下方的光源7.场面调度:本意指导演对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活动、空间位置的安排与调度,引申到摄影艺术中关系到演员调度、摄影机以及拍摄现场各部门、各元素的调度。
8.平行剪辑:平行剪辑又可以称为平行式蒙太奇,是指同时并列地叙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
首先这两个事件一般是同时发生的,但又在不同地点,剪辑时分别穿插两个事件的镜头,主要表现跨越空间的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两地,在两个事件之间又有紧密的关系.9.机位:指在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在真实空间里的位置10.固定摄影:11.运动摄影;摄影机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12.色彩基调:在一部影片中或者在一个段落中,以某种色彩为主导所构成的统一、和谐的整体色彩倾向。
重点色:用以刻画特别的情绪,表达特定的意味,一般以服装色、道具色体现,出现的次数不多,比重不大,但能引起注视。
贯穿色:在片中出现的次数不多,但贯穿全片,能引起视觉特殊注意,并起到强调和呼应的作用。
13.轴线:是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觉变化范围的界限,是被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
14.旁白:是指一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15.音响:指电影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电影时空关系中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
16.声画对位:指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二:填空1.声音画面的关系有:声画合一、声画分立、声画对位。
2.声音的特性:音量、音高、音色3.影视音乐出现的方式: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
4.当今世界电影中有机的两种创作方式是: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王丽娟版
![《视听语言》复习资料王丽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4b2a836edb6f1afe001f0f.png)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材料第一章视听语言体系一、蒙太奇语法与修辞:1、八大组合段学说:1967年由麦茨提出。
划分如下:单个镜头(自主性镜头);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非时序性括号组合段;时序性描述组合段;时序性交替叙事组合段;时序性直接叙事场景;直线时序性单一片段;直线时序性的散漫片段。
2、声画对位:涉及的是电影意义单元中影像(或称画面、镜头)与声音的关系问题。
即垂直蒙太奇,当然这种关系得以确立的前提是,声音和画面在影视艺术中应该具有平等的地位,是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语言元素。
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及其组合是视听语言考察的基本点。
3、声画蒙太奇: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成同步对应的关系,即视听信息是同等合一的。
声音和画面共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
这其中又包含两种具体的同步方式,其一,声音是画面动作的同步音效;其二,声画合一中的声音起到对画面内容补充、渲染和揭示的作用。
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与画面的非同步聚合关系,与复调音乐的对位类似,只不过强调的是视听语言元素间的对位组合。
声画对位的组织方式造成了声音和画面各自不同的信息指向,从而使镜头含义显示出丰富的多义性。
4、单讲声画对位:声画对位包括声画平行和声画对立两种形态。
声画平行又称声画并置,即视听信息指向各自发展,互不干扰,往往构成相加的信息关系。
声画对立即声画对比,也就是说视听信息指向完全相反,镜头内的声音与画面本身构成一种张力,使观众感受到单独的声音和画面都未能体现的复杂信息。
5、蒙太奇修辞:叙事蒙太奇,包括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和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包括抒情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
6、各种蒙太奇定义:①叙事蒙太奇:所谓叙事蒙太奇,那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意味着将许多镜头按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分段篆集在一起。
这些镜头中的每一个镜头自身都含有一种事态性的内容,其作用就是从戏剧角度和心理角度去推动剧情发展。
视听语言考试重点
![视听语言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11dfee524de518964b7ddd.png)
视听语言:1、视觉暂留原理:所谓视觉暂留是指:人眼在某个视像消失后还可以让这个物象在视网膜上滞留0.1~0.4秒。
2、心里补偿机制:即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对影片画面之间的断裂做出心理补偿,从而最终实现对电影、电视的观赏。
3、镜头:物理学中的“镜头”:只摄影机上的光学透镜组。
拍摄时谈到的“镜头”:只一次开机到一次关机之间所摄取的一段画面。
剪辑后的“镜头”:两个剪切点之间的画面。
4、分镜头不仅是创作影视作品的必经步骤,同时也是读解影视作品的有效手段。
5、画框:也叫景框,原是美术作品创作中使用的一个名词。
影视作品的影响也是在这样一个四边框中呈现,它大致相当于镜头的取景框。
拍摄对象进入画框,也就是俗话所说的“闯入镜头”,叫“入画”;相反,出画框就叫“出画”。
通常,画框的左边框叫“画左”,右边框叫“画右”。
6、画框把空间分隔为“画内空间”和“画外空间”。
P197、构图的重要原则:平衡原则,变化原则,动态构的图原则。
拍摄香肠8、拍摄现场的机位的选择,决定了每一个镜头拍摄的景别和角度。
9、切入镜头:与主镜头配合,介绍人物全局中的某些细部特征,是一个较近的或特定的视野,通常是近景或特写。
10、景别:镜头由于与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远景:广阔的场面。
全景:人物的全身。
中景:膝盖以上部分。
近景:胸部以上部分。
特写:颈脖以上部位或被摄物体的细部,11、景别的基本作用:景别最基本的作用,是叙事。
影片《巴顿将军》的开场,展现巴顿的形象时,就结合了不同景别,同时展现巴顿将军的身材和服饰,特别是多个特写镜头的组合,以细节勾勒出巴顿将军的身份、个性。
一些特殊的景别(如特写和远景),或特殊的景别组合,可以抒发特定的情感、表现特定的视角。
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开端,表现莱昂和他老板两人的对话,吕克.贝松使用一组特写镜头,引领我们去注视场景中的细节:牛奶、墨镜、烟头、照片......直到整个这一场对话完毕,我们也没有看到主要人物莱昂的脸,营造一种悬念,也烘托了莱昂所从事的杀手这一职业的神秘感。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205487f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e.png)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导言本章的重点思考与练习★(结合作品)影像的特点:(1)影像具有的纪录性与幻觉性特点。
(2)纪录性是电影、电视影像所具有的本性;幻觉性则是影视艺术的生命的源泉。
德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家、哲学家瓦尔特?本雅明:(电影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
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第一讲镜头与分镜头、画框与构图本讲需要掌握的名词概念1.★镜头镜头是一个便于研究与分析影视影像的基本单位。
是指摄影(像)机从开始拍摄到结束拍摄所记录下的一段连续画面。
对于观众而言,通常所谈论的镜头,则是特指经过剪辑以后,在两个剪切点之间的那一段画面。
镜头由画面组成,有时一个画面就是一个镜头,但一个镜头又可以包含多个方面。
2. ★画框画框,也叫(取)景框,用来把摄影机镜头的内外空间分割开来,从而使艺术创造与欣赏的空间与外在的真实世界相区别。
3.分镜头把一个事件、场景划分成不同时间、地点、人物和动作,直到每个细节进行表现的方法就是分镜头。
本讲的重点与难点1. 分镜头的产生。
(1)在拍摄过程中由于拍摄一个完整片断时胶片不够长而采取的无意识组接的方法,促进了分镜头和镜头组接的产生。
(2)分镜头的出现是电影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是电影成为一门独立艺术的标志。
2.构图的主要原则。
(1)平衡原则:感觉舒服、协调;(2)变化原则:表达特定的内涵;(3)动态构图原则:画面中所有造型元素都在变化之中,其完整的视觉形象靠视觉积累形成,可以详尽地表现对象的运动过程以及对象在运动中所显示的含义。
第二讲景别与角度本讲的重点与难点★景别的概念及其分类。
景别,指镜头由于与被拍摄物体的距离不同或者焦距不同,所摄取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景别的划分没有严格的界限,通常是以人物(成年人)在影视画面上出现所占有的空间大小情况来确定;若画面中无人物,则按景物与人的比例参照划分。
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五类。
第三讲焦距本讲的重点与难点★影视作品中的镜头类型及其各自的特征。
视听语言考试整理
![视听语言考试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f3c55c64028915f804dc20e.png)
1、视听语言简概:包括影像、声音和剪辑。
比如,从视听语言角度分析你看过的某部电影2、蒙太奇概念:“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一词的译音,原意是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安装、构成。
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指创作过程中的剪辑和镜头的组接。
蒙太奇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蒙太奇是作为一种影视语言符号系统而出现的专指镜头画面、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广义蒙太奇不光指画面、声音、色彩的组合方式,也指从剧作构思到作品完成过程中艺术家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方式。
3、蒙太奇的内容:叙事蒙太奇(直线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复现蒙太奇、语回蒙太奇、音回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抒情蒙太奇、思想蒙太奇、心里蒙太奇)4、影像之灯光色彩,简要说明不同色彩的象征意义:红色:炙热的情感、革命、吉祥、希望。
黄色:丰收、喜悦。
高贵、尊严。
蓝色:寒冷、犹豫、绝望。
黑色:恐怖、绝望、势力。
庄严、严肃。
白色:纯洁、安宁。
病态、冷漠。
声音包括:人声、音响、音乐人声:指人在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情感时,所发出的具有音调、音色、力度、节奏等特征的声音。
简单来说,就是人物的语言,这是影视作品反映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包括有:对话、旁白、独白、解说音乐:影视作品中经过加工的、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声音音响:指影视作品中除了人声、音乐之外,在影视时空关系中说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运动摄影:包括推、拉、摇、移、升、降、甩推:指镜头水平方向直线向前的运动。
如果被摄对象位置不变,镜头就会距离被摄对象越来越近拉:与推相反,指镜头水平方向直线向后的运动,如果被摄对象位置不变,镜头会距离被摄对象越来越远摇:镜头位置不变,角度改变。
分为水平方向的摇和垂直方向的摇移:镜头位置不变,角度改变。
分为水平方向的摇和垂直方向的摇升:镜头在空间中垂直方向的向上运动降:镜头在空间中垂直方向的向下运动甩:镜头快速的角度或位置改变。
视听语言教程考试内容
![视听语言教程考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70c59c9360cba1aa811da9c.png)
视听语言教程考试内容1、视听语言的三大要素有哪些?画面、声音、剪辑2、场景造型环境:大环境和小环境。
大环境是指自然环境(农村、郊外、城市中心、城郊结合部)、社会环境(远古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现代社会等),小环境是指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角色的生存环境)3、1935年《浮华世界》的诞生标志着彩色电影的出现4、1927年美国电影《爵士歌王》的上映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5、人声:人声主要是指借助语言构成的具有理性内容的声音,它包括对白、旁白、独白等。
其集合就是台词,它是影视语言作品反映现实生活和塑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6、音响:是指那些伴随剧中环境及人或物的动作声音,以及进行特殊艺术处理时描绘人物心理的声音。
即背景声。
包括以下四种:自然音响、动作音响、机械音响、特殊音响7、构图类型:第一大类时纵深构图和平面构图。
纵深构图多是采用大景深镜头,形成强烈的视觉纵深感,使画面具有较丰富的透视和层次关系。
平面构图常会采用长焦镜头来压缩背景空间,进而使画面获得诗意、朦胧的视觉意味。
8、第三大类是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对画面内部人、景、物的安排常会追求完整、均衡的结构形式,力求画面内各种视觉元素间的互动关系在同一画面中形成平衡对称的和谐之感。
开放式构图则主张舍弃画面严谨、均衡的传统构图意识,打破画框的限制,在设计构图时,将画内外空间作为一个有机会的整体来看待,追求画外空间、内容和情绪的延展,使观众能够获得无限的想象空间。
9、鸟瞰:一般是指航拍或者是从特高建筑、特高景点的大俯瞰角度所拍摄的镜头。
10、俯拍:一般是指将摄像机架于高位,从上向下的俯视角度所拍摄的镜头。
11、中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部的景别,也称为“半身景”。
其主要效果是加强叙事。
12、中全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形体部分的镜头,或者来拍摄与此相当的景别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所用的景别,也成为“二半调子”镜头。
13、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会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滨州学院视听语言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滨州学院视听语言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b52e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9.png)
2023年下学期视听语言复习资料一、简答题1 .镜头组接的蒙太奇形式(1分)答案:(1)连续式(2)平行式(3)对比式(4)比喻式(5)重复式2 .镜头的摄法大致有哪两种?如果综合考虑画面内角色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会出现哪四种情况?(1分)答案:镜头的摄影方法大致分为运动和静止两种。
四种情况:(1)固定摄影机拍摄基本固定的对象(2)固定摄影机拍摄运动的对象(3)活动摄影机拍摄固定的对象(4)活动摄影机拍摄运动的对象。
3 .镜头组接的技巧有哪些?(1分)答案:(1)分剪(2)挖剪(3)拼剪(4)分剪插接(5)插入镜头(6)变格剪辑4 .变焦镜头与定焦镜头的推拉效果的区别?(1分)答案:(1)、透视不同,变焦推拉透视不变,移动机位变(2)、视角不同,变焦视角变,移动机位不变(3)、变焦是心理空间变化,移动机位是物理空间变化(4)、变焦过程不会出现新景物,移动机位推拉可能(5)、景深不同,变焦景深变化显著,移动机位变化小。
5 .镜头组接的转场方式(1分)答案:(1)利用动作组接(2)利用物体组接(3)利用因果关系组接(4)利用声音组接(5)利用空镜头组接。
二、单项选择题6 .()是一切视觉艺术的中心问题。
(1分)A.空间B.形象C.造型D.运动答案:D7 .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动画的技艺是从下述哪一项开始的?()(I分)A.影院动画8 .实验动画C.电视动画D.叙事动画答案:B8 .以下类型不属于画面拍摄角度的是()。
(1分)A.几何角度B.客观角度C.主观角度D.拍摄角度答案:DC.平行式D.以上都不对答案:B10 .下面哪个不是画面构图得基本元素()(1分)A.背景B.均衡C.镜头D.主体答案:C11 .()是指前一个镜头逐渐消失隐黑后下一个镜头逐渐显出来,达到转场的效果。
(1分)A.逑入三淡出B.画中画C.叠化D.黑场过度答案:A12 .远景的定义是()。
(1分)A.表现人物的全身或相对完整的场景全貌B.表现广泛空间C.能容下一群人的场景D.以上都对答案:D13 .电影镜头的空间关系不仅与空间距离有关,还与()有关。
南京师范大学《视听语言》2019-2020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南京师范大学《视听语言》2019-2020第一学期期末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994c4dd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9.png)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视听语言》期末试卷课程代码:试卷编号:考试日期:年月日答题时限: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得分统计表:题号得分一二三四五六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得分1.以下哪种镜头类型通常用于展现场景的全貌?()A.远景B.中景C.近景D.特写2.在电影剪辑中,以下哪项不属于常用的剪辑手法?()A.跳剪B.溶解C.静音D.交叉剪辑3.在电影制作中,哪个元素主要负责营造氛围和传递情感?()A.画面B.对白C.配乐D.特效4.以下哪个选项不是蒙太奇手法的特点?()A.重新排列镜头顺序B.强调某一细节C.连贯故事发展D.忽略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5.在电视广告中,哪个因素对于吸引观众注意力最为关键?()A.广告词的长短B.画面的色彩搭配C.代言人的知名度D.广告的播放时间6.音效在电影中的主要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增强画面表现力B.创造环境氛围C.代替画面内容D.传达情感信息7.在电影制作中,哪个阶段是对素材进行选择和组合的关键?()A.前期策划B.拍摄阶段C.后期制作D.宣传发行8.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电影镜头的基本类型?()A.静止镜头B.推镜头C.拉镜头D.摇镜头9.在电视广告中,哪个元素通常用于增强产品的吸引力?()A.旁白解说B.广告标语C.视觉效果D.产品功能介绍10.以下哪种方式不是提高电影节奏感的常用手段?()A.快速剪辑B.使用快节奏音乐C.增加对话场景D.减少长镜头的使用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得分1.在电影制作中,画面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镜头、________和________。
2.蒙太奇手法根据镜头的组合方式可以分为叙事蒙太奇和________蒙太奇。
3.在电视广告中,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合理搭配,可以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和情绪。
4.电影剪辑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包括剪接、________和________。
5.在公共信息传播中,________和________是两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方式。
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
![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da8e2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4.png)
视听语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电影中,以下哪个元素不属于视听语言的范畴?A. 光线B. 音乐C. 剧本D. 服装答案:C2. 以下哪个术语是用来描述镜头运动的?A. 景深B. 剪辑C. 变焦D. 蒙太奇答案:C3. 在电影中,长镜头通常用于表达什么?A. 紧张感B. 节奏感C. 连续性D. 悬念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是电影中常用的色彩技巧?A. 黑白对比C. 彩色到黑白D. 所有选项答案:D5. 在电影中,声音设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加视觉元素B. 增强情感表达C. 创造现实感D. 以上都是答案:D6. 以下哪个术语是指通过剪辑将不同场景的镜头组合在一起?A. 跳切B. 交叉剪辑C. 蒙太奇D. 长镜头答案:C7. 电影中使用逆光拍摄通常是为了创造什么效果?A. 轮廓光B. 剪影C. 柔和的光线D. 过曝答案:B8. 在电影中,以下哪个元素与画面构图无关?B. 形状C. 色彩D. 声音答案:D9. 以下哪个术语是指通过改变镜头的焦距来改变画面的视角?A. 变焦B. 焦点C. 景深D. 曝光答案:A10. 在电影中,以下哪个元素是视觉叙事的核心?A. 演员B. 剧本C. 镜头D. 音乐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电影中,通过改变镜头的_________来控制画面的清晰度。
答案:焦距2. 电影中,_________镜头通常用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答案:特写3. 在电影中,_________是一种通过镜头的快速切换来创造紧张感的剪辑技巧。
答案:蒙太奇4. 电影中,_________是指通过光线的强弱和方向来塑造画面的质感和氛围。
答案:光线设计5. 电影中,_________是指通过声音的元素来增强画面的表达力。
答案:声音设计6. 在电影中,_________是指通过镜头的移动来改变观众的视角。
答案:镜头运动7. 电影中,_________是指通过剪辑来创造画面的连续性和流畅性。
动漫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
![动漫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e2bae17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0.png)
动漫视听语言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视听语言的基本元素?A. 色彩B. 光线C. 声音D. 剧本2. 在动画中,以下哪个术语用来描述角色的动作?A. 角色设计B. 角色建模C. 角色动作D. 角色配音3. 动画中的视觉节奏通常由以下哪个因素决定?A. 场景切换速度B. 角色对话速度C. 背景音乐节奏D. 所有上述因素4. 在动画制作中,以下哪个软件通常用于声音编辑?A. PhotoshopB. After EffectsC. Premiere ProD. Maya5. 动画中的“动态模糊”效果主要用于增强哪种视觉感受?A. 速度感B. 真实感C. 立体感D. 深度感6. 以下哪个是动画中常见的镜头运动?A. 平移B. 缩放C. 旋转D. 所有上述选项7. 动画中的色彩对比可以增强哪种视觉效果?A. 深度B. 空间感C. 动态效果D. 情感表达8. 在动画中,以下哪个术语用来描述角色的情感变化?A. 表情B. 动作C. 对话D. 背景9. 动画中的“镜头语言”主要通过哪些元素来传达信息?A. 角色动作和对话B. 镜头角度和构图C. 色彩和光线D. 所有上述元素10. 以下哪个不是动画视听语言中常用的叙事技巧?A. 闪回B. 蒙太奇C. 长镜头D. 剧本朗读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动画中色彩运用对观众情感的影响。
2. 解释动画中“视觉叙事”与“声音叙事”的区别及其各自的重要性。
3. 描述动画中“角色动作”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考虑因素。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动画视听语言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挑战。
2. 以一部你熟悉的动画作品为例,分析其视听语言如何增强故事叙述和观众体验。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选择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动画作品,分析其视听语言的特点,并讨论这些特点如何帮助作品传达其主题和情感。
要求结合具体场景和元素进行分析。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题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a8e9bdb67ec102de3bd89c4.png)
《视听语言》课程考试一试题
考试要求:
1、请以“谋杀”为主题,达成一段完好的视听段落表现,30个镜头之内即可;
2、请注意镜头的含义,关于画面表现,要求有较为详细的画面描绘及景别;
3、关于声音表现,假如有人声语言,请在声音一栏写明简单的内容,假如有音乐、音响
请对音乐作
品及情绪进行简单描叙。
提示:
1、该主题不限制思路,能够是谋杀前、谋杀时、谋杀后的任一时段,与谋杀主
题有关系即可
2、尽可能经过视听元素表现出不一样人物性格或心态
注意事项:
1、考生须在答卷封面上写明学号、姓名及所在学习中心,并与答题内容装订在一同。
答卷封面见下页(请考生下载打印,并依据此封面款式达成答卷)。
2、请考生务必于本学期课程考试时(2014年10月17日至19日)将答卷交到当地学习中心,逾期不交者,考试成绩以0分计。
2 0 1 4年10月课程考试答卷
课程名称:《视听语言》
年级:
层次:
专业:
学号:
姓名:
学习中心:
成绩:
教师署名:
中国传媒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年月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填空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
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的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2.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开始的。
3.实验动画片一般来讲是由个人编导、设计、制作、配音。
4.叙事动画片具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明确的结局。
5.叙事动画片中的影像首先是为剧情服务的,是大众的。
6.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形式特征是每集与每集之间有相同的人物,演绎不同的故事。
7.二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洞穴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来捕捉动作的尝试。
8.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有幕后透射光源的影子戏。
9.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埃米尔.雷诺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
该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上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匹敌。
10.利用动画手段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从温瑟.麦凯开始的,他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艺术家。
11.一个镜头是指摄像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12.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说,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
13.画面设计即画面构成,用来表达镜头影像基本构成的设计图,即将分镜表进行加工,画成接近原画的草稿,并由导演标注上完整的指示告知原话如何工作,是原画和背景设定的基础。
14.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
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15.在一部电影中,中景镜头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处理的是否得当,关系到影片造型的成败。
16.固定摄影善于表现人、物,观众能够在镜头中详细地观察被拍摄物体的对象,而不必受到各种其他运动物体的干扰。
17.俯拍角度在处理群众场面中课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18.在拍摄升降镜头的时候经常会安排一些前景,加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
19.镜头主要分为:短焦距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
具有多层焦距的镜头则称为变焦镜头。
20.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
所以广角镜头能在较近的距离,拍摄比较大的范围。
21.景深长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大,画面中全部或是大部分的景物是清晰的;景深短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小,画面中只有局部的景物是清晰的。
22.景深主要是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的。
一般而言,光圈开口越窄,景深越短。
它也受焦距的影响:广角镜头具有较深的景深;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浅。
23.景别可具体划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五种。
24.大远景:一般用来表现原理摄像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群众活动大场景的镜头画面。
25.特写:指腋部或是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是其他事主体景别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26.主观视角: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主观视角27.推镜头:指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18.在只有一个演员的情况下,关系轴线存在于他和他所观察的事物之间,一般不能超过关系轴线到另一侧去拍摄。
29.三角形摄像机布局原理的基本规则,就是选着关系轴线的一侧并保持在另一侧。
30.齐镜头属于内反拍摄角度一种极端的位置,将摄影机放在轴线上拍摄,此时拍摄的画面为演员的正面镜头。
31.有若干片段将运动的典型部分拍下来,往往要比只用一个镜头拍下来整个动作更生动,更有趣。
32.运动分切依赖于分切点的选择和分切的数量。
33.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范围的界线。
轴线有包括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
34.关系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
运动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35.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摄影机随心所欲的移动,而是把剧情的含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
赋予剧情以美学形式36.导演必须准确的断定让观众朝那里看、怎样看,他设计的镜头应该试管中没有选择的余地。
37.场面调度的一句主要是剧本提供的内容,作者描述的人物性格与心里活动,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8.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演员调度和场景调度。
39.演员在设计演员场面调度时起码要做到一点,人物的配置要使观众时刻都注视他所应注视的人。
40.镜头场面调度主要依靠景别和运动。
41.演员场面调度又不仅仅只关系到演员本身,还包括布景和灯光。
42.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
43.平面场面调度来自于戏剧舞台,属于戏剧性的场面调度。
44.现代电影艺术创作过程包括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1、剧本创作阶段2、导演拍摄阶段3、剪辑阶段45.分剪是将一个镜头建成几段和在几个地方使用46.挖剪解决某个镜头内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遗憾和不足抠掉诸如某一多余的表演过程,某一过长的停顿等必须剔除的画面段落技术措施。
1、拼剪是拼接来补救画面长度的不足2、插入镜头亦称夹接3、动作错觉法是通过恰当地运用电影特性的某些错觉,加强动作性和节奏感的剪辑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动作的衔接和空间上的大跳跃。
4、镜头构图中的细微差别,摄影机的稍微推进或摄制方向上的微小变动,在银幕上都会被看成是跳跃。
5、视听语言是画面和声音的综合艺术6、声音不仅是简单的解释画面,他还可以成为剧作元素7、在录制对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声音的空间感和距离感8、声音的距离感指人耳对声音远近的感觉,它主要取决于直达声和反射声的比例,以及音量的大小。
9、音乐的这种连贯作用又称音乐蒙太奇10、音画关系指的是声音与画面在影片中的结合关系,一般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形式,其中音画对位又包含音画进行和音画对比。
简答题14单元)答:在使用纵深场面调度的时候,还必须考虑到一点,摄影机的焦距缩的越短,他能拍到的角度越光,效果的变化就越强,人眼的实力相当于一个焦距为50 mm的物镜,但我们的摄影机的焦距是35mm、28mm、23mm甚至18mm,就是所谓广角镜头和全景镜头,如果一个人向银幕深处运动,一边走一边迅速变小,就是在拍摄的时候采用了短焦距镜头,如果用这种镜头拍摄内镜,内镜的空间就会显得宽敞很多,因为视角越宽,透视就越深,背景就显得远,因此内景空间也就在扩大,在使用短焦距时,演员只需要离开三步,人像就会缩小到用正常焦距时离开六步,用长焦距物镜(70mm或100mm)时离开12至15步那么大。
所以,在表现纵深场面调度的时候,为了突出纵深的效果,往往于运用短焦距镜头,这样就可以强调动态,将画面景深加大,将前景放的很大,取得非常独特的、富有表现力的效果。
2答:1、剪辑创作的内容,首先是镜头的组接。
2、剪辑创作的另一个内容是改动结构、压缩片长,最终形成影片的节奏3、最后,剪辑音响效果,也是剪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视听语言的特性答:视听语言是一种信息沟通中的符号编码方法。
2、视听语言是复现、展示形象、的中介环节3、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语言系统的元素师不同。
4、手机听语言有强烈的象征,暗示等延伸作用。
4答:1.总角度有全景来完成,决定了其他中近景的大致方向。
无论总角度在什么位置,它必须是一个全景镜头,只有全景镜头能够充分说明参与对话人物关系以及这些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2.总角度的选着要受到景和光线的制约。
3. 总角度的选着要受到演员调度的制约课本知识第一章实验动画片:这种类型的动画片只在学术研究或是电影节上展示。
(也称“艺术性动画片”)包含两个含义:形式上的实验和内涵方面的探索。
可以说所有的探索与开发都具有实验性的性质。
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个性化创作。
当动画的制作开始进入工业化运行时,动画的主流已脱离实验的性质,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模式——商业动画。
那些仍保持自我风格、形式、技巧以及制作方式的动画艺术家的作品就被称为“实验动画”。
实验动画从内涵到形式更倾向本体元素的极限发挥。
实验动画片的叙事结构是被简化了的动画片结构和形态,一般来讲是有个人编导、设计、制作、配音。
动画电影的起源:远古人类各种形式图像的记录;法国考古学家普度欧马在1962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二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洞穴上画的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图;埃及墓画、希腊古瓶上的连续动作分解画;17世纪阿塔纳斯柯雪发明的“魔术幻灯”;演变到今天的投影机。
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白雪公主)。
第二章镜头是构成视听语言的基本单位,作为电影创作的实践术语,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效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
每一个镜头的质量形成了一个总体,从而最终影响整个影片的观感。
景别是指被拍摄的事物(可以是人、物或者是环境)在画框内呈现的范围。
景别的差异取决于摄像机到主体之间的距离和所使用的镜头焦距的长短。
景别不同,传达出的镜头语言也是不一样的,受众的体会和感受也会是不一样的。
景别通常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是:以不同景别所具有的结构方式为标准,凡表现一个相对完整的事物或一个相互紧密联系的事物的整体画面为全景画面。
一种是:以成年人身体标准为尺度,以表现或截取人体部位多大范围来划分景别。
景别一般分为大远景、远景、全景、中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宽特写、全特写、中特写、大特写。
全景:是表现人的全身人像或一个场景全貌的镜头画面。
全景至少要包括到人物足下,因而可以使观众看清人物的形体动作以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中景:中景的界定范围是所有的景别中最广泛的,将人物的1/2或是2/3拍摄入镜框的画面都可以称为中景。
大特写:仅仅在景框中包含人物面部的局部,或是突出某一拍摄对象的局部。
镜头的摄法:镜头的摄影方法大致分为运动和静止两种。
会出现四种情况,这四种类型是:1.固定摄影机拍摄基本固定的对象2.固定摄影机拍摄运动的对象3.活动摄影机拍摄基本固定的对象4.活动摄影机拍摄运动的对象。
固定摄影:是在摄影机机身和机位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拍摄。
(在对象不变的情况下,很少人会对摄影机的价格提出疑问;固定摄影可以通过内部调整去的比较多的构图;固定的摄影同样可以表现运动;固定摄影也有相当的局限性,摄影内容呆板,影片的节奏显得缓慢二缺乏变化)摄影角度分为:平拍角度、仰拍角度、俯拍角度。
平拍角度:是指摄影机被放在主要被摄体的水平视点,与人眼相等的高度。
仰拍角度:又称“仰拍”,是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上方的拍摄方式。
俯拍角度:又称“俯拍”,是摄影机镜头视轴偏向视平线下方的拍摄方式。
主观视角: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主观视角。
运动摄影:也称“移动摄影”摄影机在推、拉、摇、移、跟、升降、旋转和摇晃等不同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
运动透视:运动摄影还会产生运动透视,就是利用对象运动或摄影机运动造成空间感的现象,运动透视是电影造型表现三度空间的一种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