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辨证脏腑辨证(ppt)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学ppt课件
尿黄。 暑病多汗,气随汗泄——疲乏而脉濡数。 暑挟湿邪,湿犯上焦——苔白或黄。
21
最新版整理ppt
【证候鉴别】
伤暑既暑邪伤表证,此证严重者谓中暑,属 里证。
22
最新版整理ppt
(四)湿邪遏表证
【概 念】 湿邪遏表证即湿邪外侵,郁遏 于肌腠的证候。
【病 因】 居处卑湿,冒受雾露,淋雨涉 水。
【辨证要点】 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肢体困 重,苔白薄腻。
中医辨证学
1
最新版整理ppt
绪论
以八纲辨证为纲,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 及三焦辨证为目,
2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第一章 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八纲辨证
“八纲”一词最早出现于祝味菊著《伤寒 质难》中。
3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2.六经辨证 3.脏腑辨证 4.温病辨证
第二章 审症、辨证、诊病的中医诊断体系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一、表证
定义——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 的证候。
12
最新版整理ppt
一、表证
病因——感受六淫之邪,即风邪、寒邪、暑 邪、湿邪、燥邪、火热之邪等。
《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证者,邪气之 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燥火,气有不 正,皆是也。”
13
最新版整理ppt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概 念】
风邪袭表证主要是因感受外界风邪所 产生的证候。
【病 因】 起居不慎,汗出当风。 【辨证要点】 发热恶风,汗出,苔薄白,
脉浮缓。
16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鼻塞流 涕,微咳,苔薄白,脉浮缓。
21
最新版整理ppt
【证候鉴别】
伤暑既暑邪伤表证,此证严重者谓中暑,属 里证。
22
最新版整理ppt
(四)湿邪遏表证
【概 念】 湿邪遏表证即湿邪外侵,郁遏 于肌腠的证候。
【病 因】 居处卑湿,冒受雾露,淋雨涉 水。
【辨证要点】 微恶寒热,头胀而重,肢体困 重,苔白薄腻。
中医辨证学
1
最新版整理ppt
绪论
以八纲辨证为纲,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卫气营血、六经 及三焦辨证为目,
2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第一章 辨证学的形成与发展 1.八纲辨证
“八纲”一词最早出现于祝味菊著《伤寒 质难》中。
3
最新版整理ppt
总论
2.六经辨证 3.脏腑辨证 4.温病辨证
第二章 审症、辨证、诊病的中医诊断体系 一、症、证、病的基本概念
一、表证
定义——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 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 的证候。
12
最新版整理ppt
一、表证
病因——感受六淫之邪,即风邪、寒邪、暑 邪、湿邪、燥邪、火热之邪等。
《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证者,邪气之 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燥火,气有不 正,皆是也。”
13
最新版整理ppt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概 念】
风邪袭表证主要是因感受外界风邪所 产生的证候。
【病 因】 起居不慎,汗出当风。 【辨证要点】 发热恶风,汗出,苔薄白,
脉浮缓。
16
最新版整理ppt
(一)风邪袭表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头痛,汗出,鼻塞流 涕,微咳,苔薄白,脉浮缓。
中医学课件:第六章 辨证
治法:和里。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①表未解、邪入里 ②病邪同犯表里 ③旧病未愈、复感外邪。
2、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 由里出表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四)、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1、疾病特点 新病、外感、病程短、病情 轻、病位浅—— 表证
久病、外感 、内伤、病程长、 病情重、病位深---里证
表里辨证是辨别疾病病位的纲领
(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病势趋向)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一)表证
原因:六淫 皮毛 口 机体、外感病 初期。 特点为: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临床表现:恶(风)寒、发热、舌苔薄 白、脉浮为主。兼头身痛、鼻塞、流涕、 咽痛、咳嗽等症状。 病机:外邪袭表、卫阳被遏、正邪相争 治法:宜肺解表 辛温——麻黄汤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2、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并见、苔薄白、 脉浮 ——表证
只寒不热或只热不寒、舌 质、 舌苔改变、脉不浮、 脏腑 病变为主、涉及范围广、 症状复杂、变化多端 ----里证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二、寒 热
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为阴邪、主指疾病的阴寒的性质。 热为阳邪、主指疾病的阳热性质。 寒热是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阴虚则热” 偏衰的病理表现 “阴盛则寒”“阳虚则寒” 寒证:阴盛或阳虚的表现 热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
第六章 辨证
学习 目的
1、基本掌握证、辨证、 八纲的基本概念;八纲证 侯及鉴别要点。
2、初步熟悉脏腑辨证的含义及脏病辨证、 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的部分内容(心 气、血、阴、阳虚证、心火亢盛证,风热 犯肺、肺阴虚证,中气下陷证,肝气郁结 证,肾虚水泛证,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证。
3、了解八纲各证间的关系及其他内容。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1、表里同病: ①表未解、邪入里 ②病邪同犯表里 ③旧病未愈、复感外邪。
2、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 由里出表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四)、表证与里证的区别:
1、疾病特点 新病、外感、病程短、病情 轻、病位浅—— 表证
久病、外感 、内伤、病程长、 病情重、病位深---里证
表里辨证是辨别疾病病位的纲领
(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病势趋向)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一)表证
原因:六淫 皮毛 口 机体、外感病 初期。 特点为:起病急、病位浅、病程短。 临床表现:恶(风)寒、发热、舌苔薄 白、脉浮为主。兼头身痛、鼻塞、流涕、 咽痛、咳嗽等症状。 病机:外邪袭表、卫阳被遏、正邪相争 治法:宜肺解表 辛温——麻黄汤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2、临床表现 恶寒、发热并见、苔薄白、 脉浮 ——表证
只寒不热或只热不寒、舌 质、 舌苔改变、脉不浮、 脏腑 病变为主、涉及范围广、 症状复杂、变化多端 ----里证
第六章辨证.八纲辨证
二、寒 热
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为阴邪、主指疾病的阴寒的性质。 热为阳邪、主指疾病的阳热性质。 寒热是阴阳偏盛 “阳盛则热”“阴虚则热” 偏衰的病理表现 “阴盛则寒”“阳虚则寒” 寒证:阴盛或阳虚的表现 热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
第六章 辨证
学习 目的
1、基本掌握证、辨证、 八纲的基本概念;八纲证 侯及鉴别要点。
2、初步熟悉脏腑辨证的含义及脏病辨证、 腑病辨证、脏腑兼病辨证的部分内容(心 气、血、阴、阳虚证、心火亢盛证,风热 犯肺、肺阴虚证,中气下陷证,肝气郁结 证,肾虚水泛证,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证。
3、了解八纲各证间的关系及其他内容。
八纲辨证ppt课件
编辑版ppt
9
八纲辨证 概述
五、八纲辨证的意义 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疾病的临床表现尽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
但不外乎八纲辨证的八类证候。 运用八纲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是
辨证的准绳。
编辑版ppt
10
八纲辨证 概述
六、八纲辨证的源流 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 1、春秋战国时代的《黄 帝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 名词,但其内容已有散在 论述。
编辑版ppt
3
八纲辨证 概述
2、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立相应的治疗 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
3、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则和治法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实施者,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依据。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对疾病进行辨证 诊断,是中医诊断应有的、特殊的内容,是治疗立 法处方的主要依据。
编辑版ppt
15
八纲基本证候 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辨别病位和病势的两个纲领。表里辨证主要应用于外 感病证,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浅深、病理变化趋势。
广义表里概念具有相对性
◇躯壳与脏腑
——躯壳为表,脏腑为里
◇脏与腑
——腑为表,脏为里
◇脏腑与经络
——经络为表,脏腑为里
◇三阳经与三阴经 ——阳经为表,阴经为里
狭义表里则是一个确定的概念:
八纲辨证
编辑版ppt
1
教学 大纲
教学重点: 八纲各证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教学难点: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编辑版ppt
2
八纲辨证 概述
一、辨证论治
1、辨证: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是中医学认识 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辨证——从整体观念出发,在中医基础理论指 导下,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料进 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正 邪盛衰变化,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辨证
• (一)表证 • 表证是指六淫、疫疠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病位浅在肌表。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 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二)里证 • 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里证与表证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寒证与热证,是机体阴阳偏盛与偏衰的反映,是疾病性质的主要表现。 所以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对疾病的 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 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方面更为重要。
• 三、虚实证候的辨证
• 1. 血虚证 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等失其濡 养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面白无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眼花 ,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舌淡,脉细无力等。
• 2. 气虚证 气虚证是指机体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风,活动后诸证 加重,舌淡,脉虚无力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 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 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 (一)寒证 • 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各类寒证其证候表
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 ,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 ,脉迟或紧等。
第六章 辨证
•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 第四节 脏腑辨证
表证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具有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的特点 。临床表现为:恶寒(或恶风)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喷嚏, 咽喉痒或痛,微有咳嗽,舌苔薄白,脉浮。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二)里证 • 里证泛指疾病深入于脏腑、气血、骨髓所表现的证候。里证与表证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寒证与热证,是机体阴阳偏盛与偏衰的反映,是疾病性质的主要表现。 所以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应对疾病的 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尤其是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 白、四肢的凉温、二便、舌象、脉象等方面更为重要。
• 三、虚实证候的辨证
• 1. 血虚证 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等失其濡 养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为面白无华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眼花 ,心悸失眠,手足麻木,舌淡,脉细无力等。
• 2. 气虚证 气虚证是指机体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风,活动后诸证 加重,舌淡,脉虚无力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二、寒热证候的辨证
•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的阴阳盛衰, 阴盛或阳虚的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的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 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 (一)寒证 • 寒证是感受阴寒之邪,或阳虚阴盛所表现的证候。各类寒证其证候表
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寒喜暖,面色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 ,或喜热饮,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 ,脉迟或紧等。
第六章 辨证
• 第一节 八纲辨证 • 第二节 气血津液辨证 •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 第四节 脏腑辨证
4八纲辨证
返回目录
第一节
八 纲 辨 证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纲领
病位—— 表证、里证
病性—— 寒证、热证
邪正胜衰—— 实证、虚证
类别—— 阳证、阴证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三节 脏 腑 辨 证
脏腑辨证——通过四诊收集的资料结合脏腑生理功 能、病理表现、八纲、病因、气血等理论对疾病的 证候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其病机、病位、病性 及正邪盛衰状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心阳虚:是指心脏功能衰退,温煦不足的病 理变化。
病因 来。
由心气虚弱,气损及阳进一步发展而
证候 心 阳虚──心气虚的证状, 兼见形寒 肢冷,心胸憋闷,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
方药
温补心阳
养心汤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一、心与小肠病的辨证
心血虚
心血虚:血液供应不足,或血液衰少,心神失 养的病理变化。 病因 久病体虚,脏器衰弱,饮食伤脾,血液 化源不足,过度劳神或心血不足。 证候 心血虚──心悸失眠健忘多梦,面白无 华,眩晕,唇舌淡脉细。 治则 补血养安神 方药 归脾养心汤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辨证
八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脏腑辨证 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辨证的概念
辨证的过程即是诊断的过程,也就是从整体观出发, 运用中医理论,将四诊收集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资 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疾病的病因、病变部位、疾病
性质和正邪盛衰变化,从而作出诊断的过程。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 是中医学认识和诊断疾病的方法。
方药 安宫牛黄丸,礞石滚痰丸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肺与大肠病的辨证
肺气虚:是指肺气不足,肺主气的功能衰弱,宣降 无力的病理变化。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 ppt课件
9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概念:表里辨证中表与里是用以辨别病位内外和病 势深浅的一对纲领。
(1)表与里是病位的总称,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其实质 可以包括人体的各个部位。表里辨证是定病位的基本方法 。 (2)病位的多元性,也就是说人体内可同时存在着若干 个病位(如原发与继发,主病位与次病位等)。任何疾病 ,都应该也一定有一定的表里病位。 (3)表里辨证反映了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认识, 对于外感热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伤寒与温 病之初期。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
第七章 八纲辨证
王 勇
1
目的要求
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其内容。 掌握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各 自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依据。 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 鉴别要点。 掌握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概念、病机、证候特点及鉴别要 点。 掌握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含义及临床规律。 理解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及类型 。 熟悉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病因病机。 了解八纲辨证的意义。
10
(一)表证
概念:六淫、疫疠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 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 要表现的轻浅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之初期。 【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 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
11
【证候分析】
病因:六淫、疫毒 途径:皮毛、口鼻 阶段:外感病初期阶段 病机:正(卫)气抗邪于肌表 特征:新起恶寒发热
30
四、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 个纲领。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一、表里辨证
概念:表里辨证中表与里是用以辨别病位内外和病 势深浅的一对纲领。
(1)表与里是病位的总称,是一对相对的概念,其实质 可以包括人体的各个部位。表里辨证是定病位的基本方法 。 (2)病位的多元性,也就是说人体内可同时存在着若干 个病位(如原发与继发,主病位与次病位等)。任何疾病 ,都应该也一定有一定的表里病位。 (3)表里辨证反映了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认识, 对于外感热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伤寒与温 病之初期。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医诊断学
第七章 八纲辨证
王 勇
1
目的要求
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及其内容。 掌握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各 自的概念、临床表现、辨证依据。 掌握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的 鉴别要点。 掌握寒热真假、虚实真假的概念、病机、证候特点及鉴别要 点。 掌握表里出入、寒热转化、虚实转化的含义及临床规律。 理解证候相兼、错杂的含义及类型 。 熟悉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的病因病机。 了解八纲辨证的意义。
10
(一)表证
概念:六淫、疫疠等外邪经皮毛、口鼻侵入, 正(卫)气抗邪于肌表,以新起恶寒发热为主 要表现的轻浅证候,多见于外感病之初期。 【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喷嚏,鼻塞,流 涕,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舌淡红,苔薄,脉浮 。
11
【证候分析】
病因:六淫、疫毒 途径:皮毛、口鼻 阶段:外感病初期阶段 病机:正(卫)气抗邪于肌表 特征:新起恶寒发热
30
四、阴阳辨证
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是辨别疾病属性的两 个纲领。
八纲辨证课件
八纲辨证 概述
五、八纲辨证的意义 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之一。 疾病的临床表现尽管千变万化、极其复杂, 但不外乎八纲辨证的八类证候。 运用八纲辨证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是 辨证的准绳。
八纲辨证 概述
六、八纲辨证的源流 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年代。
1、春秋战国时代的《黄 帝内经》中并无八纲这一 名词,但其内容已有散在 论述。
八纲基本证候
表里辨证
3、辨证要点: 新病、恶寒发热并见,脏腑症状不明显。 4、辨证注意: (1)病因:必须外感邪气。 (2)寒热:寒热并见。 (3)病位:表证大多病位表浅,但病位表浅者不一 定为表证,如某些疮疡、皮肤疾病。 (4)脉象:表证大多脉浮,有表证脉不浮者,或脉 浮不一定主表。
八纲基本证候
八纲基本证候
表里辨证
表里辨证的适应症: 适用于外感病,尤适于伤寒、温病初期。
表里辨证的主要作用有两个: 一是辨轻重,表证浅而轻,里证深而重;
二是辨进退,表邪入里为病进,里邪出表为病退。
八纲基本证候
表里辨证
(一)表证:是六淫、疫疠、虫毒等邪气经皮
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抗邪所表现的轻浅 证候的概括。 临床特点:发病急 病位浅 病程短 病情轻 感受外邪
八纲辨证 概述
2、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立相应的治疗 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 3、关系: 辨证——是确定治则和治法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实施者,检验辨证正确与否的依据。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对疾病进行辨证 诊断,是中医诊断应有的、特殊的内容,是治疗立 法处方的主要依据。
表里辨证
5、表证的治疗:表证的治疗原则是解表法。 (即八法中的汗法) 风寒表证——疏风散寒——麻黄汤 风热表证——疏风清热——桑菊饮 表虚表证——调和营卫——桂枝汤 益气解表——玉屏风散
第二章八纲辨证 第三章脏腑辨证(1)
精品课件
肺与大肠病的常见证型
精品课件
1.肺气虚
肺气虚证,是指肺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2.肺阴虚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反映的证候。
3.风寒束肺 风寒束肺证,是感受风寒,肺气被束所表现的证候。
4.寒邪客肺 寒邪客肺证,是由寒邪内客于肺所反映的证候。
精品课件
5.痰湿阻肺 痰湿阻肺证,是痰湿阻滞肺系所表现的证候。
疾病的发生,因 阴阳的失调所致,而治疗疾病
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使阴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
平衡。
精品课件
第三章 脏腑辨证 概说
(一)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 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 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 质、正邪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精品课件
(二)脏腑辨证的源和流
《内经》有寒热虚实之论述
源
《伤寒论》具体用于诊疗
具体应用
王执中《东垣先生伤寒正脉·治病八字》 《景岳全书·传忠录 》
程钟龄《医学心语·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祝味菊于《伤寒质难》
精品课件
提出八字 作为纲领 系统完善 提出八纲二字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二 个纲领。
表里辨证,适应于外感病,其意义在于察知病情 的轻重、病位的深浅及病理变化的趋势。
精品课件
心与小肠病的常见证型
精品课件
1.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 是论述心脏阳气虚衰,功能减退以及阳气
暴脱所表现的证候,
2.心血虚与心阴虚 心血虚与心阴虚,是指心血不足与心阴亏虚,
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
3.心火亢盛 心火亢盛证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
精品课件
4.心脉痹阻 心脉痹阻证是指心脏脉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
肺与大肠病的常见证型
精品课件
1.肺气虚
肺气虚证,是指肺功能活动减弱所表现的证候。
2.肺阴虚 肺阴虚证,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反映的证候。
3.风寒束肺 风寒束肺证,是感受风寒,肺气被束所表现的证候。
4.寒邪客肺 寒邪客肺证,是由寒邪内客于肺所反映的证候。
精品课件
5.痰湿阻肺 痰湿阻肺证,是痰湿阻滞肺系所表现的证候。
疾病的发生,因 阴阳的失调所致,而治疗疾病
的目的在于调整阴阳,使阴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
平衡。
精品课件
第三章 脏腑辨证 概说
(一)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 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分析、 归纳,借以推究病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 质、正邪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精品课件
(二)脏腑辨证的源和流
《内经》有寒热虚实之论述
源
《伤寒论》具体用于诊疗
具体应用
王执中《东垣先生伤寒正脉·治病八字》 《景岳全书·传忠录 》
程钟龄《医学心语·寒热虚实表里阴阳辨》 祝味菊于《伤寒质难》
精品课件
提出八字 作为纲领 系统完善 提出八纲二字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二 个纲领。
表里辨证,适应于外感病,其意义在于察知病情 的轻重、病位的深浅及病理变化的趋势。
精品课件
心与小肠病的常见证型
精品课件
1.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 是论述心脏阳气虚衰,功能减退以及阳气
暴脱所表现的证候,
2.心血虚与心阴虚 心血虚与心阴虚,是指心血不足与心阴亏虚,
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
3.心火亢盛 心火亢盛证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
精品课件
4.心脉痹阻 心脉痹阻证是指心脏脉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
八纲辨证课件-PPT
阳气耗损
〔表现〕 冷
白
清 阳虚则寒 倦
气虚之象:气短,神疲,乏力
迟 痛
舌淡胖嫩,苔白润,脉沉迟无力。
面红如妆,便干尿难,自汗或无汗等
(5)亡阳证(气脱证) (极重的虚寒证)
――阳气衰竭,而欲脱失所形成的危重证候。 【成因】阴寒极盛,暴伤阳气
阳虚日久,渐至亡脱 亡阳 亡阴导致亡阳 【表现】 汗 ――冷汗淋漓,质稀味淡 肢 ――四肢厥冷 面 ――面色苍白 息 ――呼吸微弱 神 ――神志模糊 脉 ――微细欲绝
二、寒热辨证
• 寒热辨证,不能孤立地根据个别症状作判断,而是通过
四诊对与其相适应的疾病本身所反映的各种症状、体征 的概括。
• 具体的说:
热证——指一组有热象的症状和体征; 寒证——指一组有寒象的症状和体征。
• 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一)寒证
• 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 导致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 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 狭义的证候相兼(本处)——
在疾病某一阶段,其病位无论是在表、在里, 但病情性质上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相反证候存在。
一、证候相兼 (一)概念:
广义――各种证候相兼存在
如:麻黄汤证 ―――表寒证
• 阳热偏盛——恶热喜冷。 • 大热伤阴,津液被耗——小便短赤; • 津伤则须引水自救——口渴冷饮。 • 火性上炎——面红目赤。 • 热扰心神——烦躁不宁。
证候分析
• 津液被阳热煎熬——痰、涕等分泌物黄稠。 • 肠热津亏,传导失司——大便燥结。
• 舌红苔黄——热征,舌干少津——伤阴。 • 阳热亢盛,加速血行——数脉。
(二)阳证
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
归
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
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及脏腑辨证要点课件
里证
病证
非表即里 无新起恶寒发热并见,脏腑功能、气
血失调等症状
病机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等
特点
起病可急可缓,病程长,病情重
2.寒热证——热证
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所表现的证候
热证表现特点
热
发热 、恶热喜冷
黄(赤) 面红目赤,舌红苔黄、排出物黄或赤 稠
燥 动
痰、涕等排出物粘稠 口干咽燥欲饮,鼻腔干燥,舌苔干燥少津,大 便秘结,小便短少 烦躁不宁,善言好动,表情丰富,脉数
脉细无力
③津液亏虚证
津液不足,脏腑组织官窍等失去津液滋润濡养和充盈所 表现的证候 口、鼻、唇、舌、咽、皮肤、大便等干燥征 眼陷、口渴欲饮、尿少 舌红少津,脉细数
2.运行失常—— ①气滞证
人体局部或全身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胀闷窜痛胀痛攻痛 胸胁乳房少腹 胸部 脘腹部 肢体关节 脉弦 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按之无形 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 随情绪变化而增减
外邪袭表,卫阳被郁 恶寒发热,脉浮 头身疼痛、鼻塞、流涕或喷嚏 咽喉痒或痛,微咳
特点
发病急,病程短,病情轻,主见于外感病初期阶段
表里证——里证
疾病深入于里,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病邪
表邪传里,或外邪直中情志、饮食、劳倦等内伤失调, 病理性产物性病因
病位
脏腑、气血、骨髓等
4. 阳证与阴证
八纲的总纲 阳证 表证 热证 实证 里证 寒证 虚证 症状归类的纲领 阳邪致病,病变较快,症现于 外、向上、易发现,表现兴奋、 躁动、亢进、明亮、数疾 阴邪致病,病变较慢,症显于 内、向下、不易发现,表现抑 制、沉静、衰退、晦暗、迟缓
阴证
阳证与阴证分类
八纲辨证-2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二)里证★
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 骨髓等病变所反应的证候。
多见于内伤杂病,或外感病中后期。 ❖ 临床特点:
病位深 病情重 病程长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1、里证的临床表现
❖ 病因复杂、病位广泛、症状繁多。常见: 壮热、大汗、口渴、心烦、脉洪大 或痰稀色白、肢冷乏力 无恶风恶寒 脉象不浮 多有舌象改变
❖ 由于感邪性质、病理产物及病位不 同临床表现多样。 壮热,腹胀痛拒按, 胸闷烦躁,甚则神昏谵语, 呼吸气粗,痰涎壅盛, 大便秘结,小便不利, 舌质苍老,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
虚证
虚证——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精髓等正气 亏虚,而邪气不著,表现为不足、松 驰、衰退特征的各种证候。
气阳 津
精
血
阴
不足
表证——舌苔薄白
表证——脉浮
表证——咳嗽头痛鼻塞流涕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2、表证的病因病机
病因是感受了外来的邪气。 外邪侵袭,正气抗邪,正邪相争—发热 卫气受遏,不能温煦肌肤——恶寒 邪气在表,未伤及于里——舌苔薄白 正气抗邪,脉鼓动于外——脉浮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表证辨证要点: (1)感受外邪,为外感初起。 (2)以恶寒发热并见为必有症状。
辨证要点:
(1)病位在里,邪已深入于内。 (2)出现如以上所举例类似的里证
的一些症状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三)半表半里证
病邪既不在表, 又非完全入里,
介于表里之间 的证候。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1、半表半里证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 胸胁苦满, 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 口苦、咽干、目眩, 脉弦。
八纲辨证 表里辨证
邪力量对比等情况的辨证方法。
辨证-八纲辨证、六经辨证-精品中医课件
热,饥而不欲食,呕吐或吐蛔,厥 逆下利。
六经合病、并病
(1)合病: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 无先后次序之分。
(2)并病:一经之病未罢,另一经证 候又见,有先后次序之分。
六经病的传变
⑴循经传----病证按六经次序相传 ⑵越经传----病证不按六经次第,隔经而
传 ⑶表里传----病证按阴阳互为表里的两
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但饮 不多。痰少,痰粘,或痰带血丝。大便量 少,小便黄、量少。两颧绯红,舌红,少 苔或无苔,脉细数。 ✓ 热邪炽盛阴液亏耗,阴虚阳亢。
(四)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内有真寒,外现假热 产生机理: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盛
格阳)。
真寒假热
【临床表现】 • 身热,两颧潮红,躁扰不宁,苔黑,脉浮
经之间相传(越经传之一种) ⑷直中----病邪初起不经阳经,直入三阴
者
(四)表里同病(表里夹杂)
• 初病既见表证又见里证 • 发病时即有表证,病邪入里又见里证,表
证未解 • 本病未愈,又兼表证
证型 寒热
其它症状
表证里证的区别
二便 舌象 脉象
表 同时 常伴有头身疼痛 二便 苔
出现
鼻塞流涕
多如常 薄白 浮
证
内脏证候不明显
里 但寒不
便秘或 色苔
热或但 而内脏证候突出 溏泻; 均有 沉
(表、实、热证)
(里、虚、寒证)
攻邪为主
扶正为主
一、太阳病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证
太阳病主要脉证: •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项强痛、
脉浮。
(一)太阳病经证
• 1、太阳中风证:发热,汗出,恶风, 头痛,脉浮缓。
• 2、太阳伤寒证:恶寒,发热,无汗, 头身骨节疼痛,或兼喘,脉浮紧。
六经合病、并病
(1)合病:两经或三经病证同时出现, 无先后次序之分。
(2)并病:一经之病未罢,另一经证 候又见,有先后次序之分。
六经病的传变
⑴循经传----病证按六经次序相传 ⑵越经传----病证不按六经次第,隔经而
传 ⑶表里传----病证按阴阳互为表里的两
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口干,但饮 不多。痰少,痰粘,或痰带血丝。大便量 少,小便黄、量少。两颧绯红,舌红,少 苔或无苔,脉细数。 ✓ 热邪炽盛阴液亏耗,阴虚阳亢。
(四)寒热真假
1、真寒假热--内有真寒,外现假热 产生机理: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盛
格阳)。
真寒假热
【临床表现】 • 身热,两颧潮红,躁扰不宁,苔黑,脉浮
经之间相传(越经传之一种) ⑷直中----病邪初起不经阳经,直入三阴
者
(四)表里同病(表里夹杂)
• 初病既见表证又见里证 • 发病时即有表证,病邪入里又见里证,表
证未解 • 本病未愈,又兼表证
证型 寒热
其它症状
表证里证的区别
二便 舌象 脉象
表 同时 常伴有头身疼痛 二便 苔
出现
鼻塞流涕
多如常 薄白 浮
证
内脏证候不明显
里 但寒不
便秘或 色苔
热或但 而内脏证候突出 溏泻; 均有 沉
(表、实、热证)
(里、虚、寒证)
攻邪为主
扶正为主
一、太阳病证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证
太阳病主要脉证: • 恶寒(或恶风)、发热、头项强痛、
脉浮。
(一)太阳病经证
• 1、太阳中风证:发热,汗出,恶风, 头痛,脉浮缓。
• 2、太阳伤寒证:恶寒,发热,无汗, 头身骨节疼痛,或兼喘,脉浮紧。
八纲辨证 -中医课件
寒症 苍白 清凉 怕冷 不渴 稀溏 清长 舌淡苔白润 迟
热症 红赤 燥热 发热 口渴饮冷 秘结 短赤 舌红苔黄干 数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寒热错杂: 上热下寒,表寒里热,表热里寒并存
寒热转化: 寒热真假: 真热假寒—阳盛格阴 内热过盛,阳气被郁而不能外达四肢 真寒假热—阴盛格阳 阴寒内盛阳气虚极,阳不制阴,虚阳浮 越于外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象
舌嫩苔少
舌老苔厚
脉象
无力
有力
(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虚实夹杂:并存 虚实转化
正胜邪退——疾病向愈 邪胜正衰——疾病恶化 邪正力量势均力敌——相持
四、阴阳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 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
面,故疾病的性质、临床的证候,一般 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畴,因而阴阳辨 证是基本辨证大法。
表里转化: 由表入里——病势加重 由里出表——病势减轻
二、寒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是阴阳偏 盛偏衰的具体表现。
(一)寒证
阴盛,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机体机能活动抑 制或衰减的证候。
病机:外感寒邪,过服生冷寒凉;内伤久病, 耗伤阳气,阴寒偏盛而致。
分实寒证(起病急,体质壮)、虚寒证(久病,重病) 临床表现:恶寒、畏冷、喜暖、口淡不渴、
阳虚、阴虚、气虚、血虚、津液亏虚、精髓 亏虚、营虚、卫气虚等,都属于虚证的范畴。
虚证的形成,可以由先天禀赋不足所导致, 但主要是由后天失调和疾病耗损所产生。
气虚证:
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 倦乏力,自汗,动则诸症加重,舌淡, 脉虚弱。
血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白, 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 人月经量少、衍期或经闭,舌质淡, 脉细无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