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契约论 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第一篇:社会契约的本质与意义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自愿达成的协议。
这种契约的目的是保护个人的生命、财产和自由。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社会契约被违背,权力被滥用,公民权利被剥夺。
这让我意识到,社会契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调整。
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契约的执行情况,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保护每一个人的权益。
第二篇:政治权力的来源与限制卢梭认为,政治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权,其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政治权力被滥用,导致腐败、专制等问题。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权力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和监督。
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监督,确保其始终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成为少数人的工具。
第三篇:公民自由的保障与实现第四篇:社会契约与个人道德的关系卢梭认为,社会契约的实现需要人们的道德自律。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人们为了个人利益而背弃社会契约,甚至损害他人利益。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个人道德对于社会契约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使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契约,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第五篇:社会契约的未来展望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社会问题的全新视角。
然而,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
这让我意识到,社会契约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我们应该在继承和发扬卢梭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创新和完善社会契约,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社会契约论》这部作品让我受益匪浅。
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契约的重要性,以及政治权力、公民自由、个人道德等方面的关系。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和完善社会契约,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800字《社会契约论》读书心得五篇第一篇:社会契约的本质与意义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人们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自愿达成的协议。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与经典为友,以圣贤为师——读卢梭《社会契约论》从前听人说:“读书就是与圣贤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总觉得有几分矫情。
但翻阅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时,笔者终于能明白这种愉快的、探索的、却又似朝圣般的阅读体验:时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时而与作者的观点相左而恨不得与其理论一番,却始终贯穿着对作者智慧的深深敬仰。
一、本书的内容概要说起卢梭和他的《社会契约论》,总绕不开“天赋人权”和“人生而自由平等”等字句,这是契约论的起点和基础。
卢梭尤其强调人的自由权利:“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放弃自己的义务……而且取消了自己意志的一切自由,也就是取消了自己行为的一切道德性。
”1可见,在卢梭看来,自由是人的本质。
由此,卢梭阐述了自己的国家理论:设想人类曾经处于自然状态,即人人自由平等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遇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这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我所能运用的力量”。
2人们不得不“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3于是,普天之下就默认了一份公约,内容是“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益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部分”。
4在卢梭看来,人们通过这份契约,用“以个人的力量为其界限的自然的自由”换取“被公意所约束着的社会的自由”,5而契约“以道德的与法律的平等来代替自然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身体上的不平等”。
6他认为这才是合理的国家起源,而不是家庭起源理论或者暴力起源理论。
公意是契约论的一个核心概念。
卢梭通过公意和众意的比较来表述公意的含1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2页2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8页3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9页4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0页5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26页义:“公意只着眼于公共的利益,而众意则着眼于私人的利益,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2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篇1《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秩序并非来源于自然。
社会秩序来源于共同的原始、朴素的约定。
当自然状态中,生存障碍超过个人所能够承受的地步,人类就被迫改变生活方式。
人类不能产生新的力量,而只能是集合并形成力量的总和来克服生存的阻力。
解决办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使每个人都把自身的能力置于“主权者”的指导下。
主权者是尽可能包括最多社会成员的、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
共同体中的约定对于每一个成员都是平等的。
第二卷阐述主权及其权利。
主权是公意的运用,不可以转让,不可分割。
主权由共同利益所决定和约束,籍着法律而行动。
法律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公意的行为。
立法者的存在就是必要的。
然而本身并没有权力只是指导者。
他们起草和提出法律建议,只有人民自己才有权设立法律。
第三卷阐述政府及其运作形式。
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而非主权者本身。
政府中的执政者只是受委托来行使行政权力。
世上主要存在着三种政府形式:民主制,即由全体或大部分人民治理;贵族制,由少数人所治理;国君制,由一人治理。
结构单一的政府是最好的;实际上政府都是混合形式的,都或多或少地借鉴了其他形式。
没有一种政府适用于一切国家,但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必须与其人民的特点相适应。
第四卷讨论几种社会组织。
公意是不可摧毁的,通过投票来表达。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选举模式,例如:人民大会、保民官、独裁、监察官等。
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一个宗教,只要他们的教条一点都不违反公民的义务。
一个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
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认可。
卢梭声称,一个完美的社会是为人民的“公共意志”(公意)所控制的,虽然他没有定义如何达成这个目标,但他建议由公民团体组成的代议机构作为立法者,通过讨论来产生公共意志。
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表述是探究是否存在合法的政治权威,“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1
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如初——《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内容梗概:《社会契约论》由18世纪的法国天才让·雅克·卢梭所作, 其中的提出的精辟创新而又经典实用的理论观点超越了时代, 至今仍熠熠生辉。
它由四卷构成, 每一卷下面又分成若干章;每章抒发或论证一个小观点, 层层递进构成一卷的一个主题, 四卷主题也逐渐深入, 环环相扣形成一部书的理论体系。
第一卷共九章, 探讨了人类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以及如何这种社会约束合法化的问题;第二卷共十二章, 探讨了主权的特性及立法问题;第三卷共十八章, 探讨了政府的形式;第四卷共九章, 探讨了公意以及保障公意的各种制度最后做出结论。
第一卷是根本的理论核心是理论架构的前提所在, 第二卷是从理论向制度架构的过渡论证, 第三卷是重要的制度架构分析, 第四卷是对其中一些理论的补充论证以及总结。
读书心得:由于卢梭自小经历社会底层的各种苦难, 这使他形成了怜悯众生的自然情怀, 这种情怀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就是自由和平等。
正是卢梭在政治领域对自由平等的不断思索和追寻, 最终超越了简单的自然自由而提出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如初, 这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观点。
“人生来自由, 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是书中最经典的一句论点。
在读完这部著作后, 我在法律与自由、政治制度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多启发, 尤其在自由与法律的关系这一方面启发最大。
本篇读书笔记我选择其中的法律保障下的自由这一角度, 结合卢梭其他相关著作来阐述书中的观点以及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自然状态下的自由《社会契约论》系统全面的构建了一套社会体系, 这使我们对自由有了新的理解, 自由唯有在法律的保障之下才能真正实现。
法律并非是自由的藩篱, 反而正是自由的保护伞, 在法律的保障之下, 人们在文明社会中才能自由如初的生活。
在理解“文明社会下如何自由如初”之前, 我们首先要明白“如初的自由”是什么, 即我们原始自然状态下自由的原貌,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源自自然, 理性
无屠杀特权 剥削 压榨 战争状态继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奴隶出卖自己自然的自由 是无偿的
奴役权绝非来自于战争,而是一 种非法强制手段
社会契约论 ——读书报告
第一卷 第四章 奴隶制度
证明:奴隶制的荒谬
奴隶权存在非法 不公正
反对 格老休斯所说:“既然某个人能够放弃 自己的自由,为什么全部的人民就不能够放 弃自由,而变成某一君主的臣民?”
反对 格老休斯把战争看作是所谓的蓄奴权的另一 个起源
个人
牺 牲 自 由 权 利
全部 人民
毫 无
生存
太平
表面 现象 是互 惠互 利
绝 非
个人
战争关系
而 是
国家
战争结束
任何一个条约,如果规定一方是绝 对权威,而另一方是绝对服从,本 身就是无效互相矛盾的。既然奴隶 的全部权利属于我,那么他还有什 么权利反抗我?我自己拥有反抗自 己的权利,这不是毫无意义的废话 么?
假 设
有屠杀特权
杀 取 戮 代 强制服从 (奴隶)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一、《社会契约论》的创作背景:十八世纪大革命之前的法国,封建专制统治仍占有绝对地位,政治上的绝对专制统治,经济上沉重剥削,思想上竭力强化宗教神学对人民的思想统治,从而达到束缚和奴役人民的目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在十八世纪中期,法国农民的反抗运动此起彼伏,沉重打击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与此同时,处在第三等级中的资产阶级,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在法国的逐步发展实力也有所增强,就如恩格斯所说:“在法国从十八世纪起,富有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就在形成”[1]就是在这种状况下,法国思想革命成为其政治革命的先导,率先举起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
卢梭作为法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者,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创作了《社会契约论》。
二、《社会契约论》主要内容:卢梭的巨著《社会契约论》,全书共四卷,四十八章,每卷论述的主题都不同。
虽然当时无人问津,但为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美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
第一卷在确立基本原理之上,着重研究的是契约论的内容第一卷描述了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状态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契约存在的必要性: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人民。
[2]但国家需要一定的社会秩序来维持。
而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力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力,秩序并非来源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着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人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有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 [3]在他看来,这种结合的形式只能是这样一种契约:每一个人把他的全部的自然权利让渡给每一个人,从而形成一种普遍的意志,这种普遍意志就是公意。
公意既代表了每个社会成员的最真实最根本的需要,又能促进他们的公共利益。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大概从初中学世界历史的时候就知道了。
法国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卢梭的代表作,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后来美国独立革命吸取了这样的思想。
当时卢梭写这本书的时候估计没有料到这本书竟然对世界的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把他的名字刻在了世界历史上。
这本书我将其看做是议论文,立论清晰,论证方法多样,逻辑严密。
我想,如果当初学习议论文选取其中的一个小篇章的话,什么是议论文对我们而言就简单得多。
在论文中,多次运用了驳论、例子论证的方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驳论运用得无懈可击,他多次反驳格老秀斯的观点。
举例为证,卢梭说“有时候人们可以消灭一个国家的政权,但不消灭那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成员。
由此可见,战争不能产生与它的目的无关的权利。
”格老秀斯不承认这些原则。
同样,格劳秀斯认为,人们可以把自己奉献给一位国王。
卢梭这样反驳:照格劳秀斯的说法来看,人们在把自己风险给国王之前就已经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了……该书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运用了例证法。
他用一章的文字论述了罗马人民大会,对罗马人民大会的缘起、组织架构、实施方式、发展情况做了清晰明确的阐述,指出共和制和贵族制的弊端,想要指出当今社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
这本书成书于1762年,两百多年过去,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经典就是,什么时候看都不会过时的书。
书中提到的很多想法,至今仍然没有实现。
“自由”“平等”“主权在民”今天这些仍然是世界上各国人民努力想要得到,或者努力想要捍卫的基本权利。
在论文中,他努力想要找到一个能把法律置于一切人之上的政府形式,后来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相互独立算是为这个问题提供了最初解答的模型。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作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启蒙思想家,以及启蒙运动的卓越代表人物,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坚持社会契约,建立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反对专制与暴政的理性的资产阶级“王国”的先进主张。
《社会契约论》中主权在民、强调公众意志的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制度铺下了基石,对后来欧洲各国彻底废除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思想指导作用。
《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分别阐述了社会结构与社会契约、主权及其权力、政府及其运作方式、还有对几种社会组织的讨论。
第一卷描述了人类从自然状态过渡到政治状态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契约存在的必要性(“社会制度是一种神圣的权利,是所有其他权利的基础。
这并非自然的权利,必须建立在契约的基础上。
”社会契约的本质即是公共的意志。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由卢梭的主张,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的方法就是形成一个约定,每一个成员都把自身以及其他所有的权利交给整个社会,每一个成员不再强调他个人的权利,而强调所谓的主权体的权利,在个人彼此将自己奉献给其他人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获得了有别于自然状态下的更大的力量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卢梭由“缔结的盟约”形成联合整体的理论方式抽象地阐述了“城邦”“共和国”“国家”“主权体”以及“人民”“公民”等概念,从理论逻辑的角度否定了奴役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分析论述“第一占有者的权利”(“第一占有者对任何一块土地的权利的符合条件:一、土地尚无人居住;二、所占土地不超过生存所需;三、占有土地需要实实在在的劳作与耕耘”)相比“强者的权利”强调的尊重别人的非属于自己的东西,以及“第一占有者权利”与息息相关的生活、土地、劳动之间紧密的关系。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3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13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篇1我认为“公意说”是《社会契约论》全书的核心。
我曾在《谈公意》一文中,将卢梭的公意、众意、私意和黑格尔的普遍、特殊、个体作了比较研究。
卢梭在第三卷第二章《论各种不同政府形式的建制原则》中有一段话对这三个概念解释得非常清楚。
他说:“在行政官个人的身上,我们可以区别三种本质上不同的意志:首先是个人固有的意志,它只倾向于个人的特殊利益即私利;其次是全体行政官的共同意志,惟有它关系到君主的利益,我们可以称之为团体的意志,这一团体的意志就其对政府的关系而言则是公共的,就其对国家的关系而言则是个别的(即众意),政府构成国家一部分,国家指执政者和人民全体。
第三是人民的意志或主权者的意志,这一意志无论对被看作是全体的国家而言,还是对被看作是一部分的政府而言,都是公意。
” 这里所说的私意、众意、公意一目了然。
卢梭说的公益永远应该是主导并且是一切其他意志的规范,也容易理解。
困难的是如何来确认公意?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张奚若在他的《社约论考》中说:“公意是以公利公益为怀,乃人人同共之意。
而众意则是以私利私益为怀,为彼此不同之意。
所以公意是私意之差,而众意是私意之和。
”张氏算式将公意表述为完全排除私意,仅以剩下的纯粹为公利公益的共同意志为内容,这是接近卢梭的原旨的。
卢梭的公意正如黑格尔的“总念的普遍性”一样,这个普遍性将特殊性与个体性统摄于自身之内,从而消融了特殊性与个体性的存在,变成了纯粹抽象。
有一位令人尊敬的思想家扬言,如果我把个人所具备的一切和所做的一切称为A,那么这个A产生于a+x,其中a包括这个人所受到的外界影响,即国家、人民和时代对他的影响,x则代表他自己的特征,他的自由意志的产物。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一书名:社会契约论二作者:让·雅克·卢梭(1712-1778)三出版社:2002年/北京/商务印书馆(据巴黎奥比埃出版社版译)四页数:191五全书提要《社会契约论》又称《政治权利的原理》,于1762年在法国出版,是卢梭思想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为法美的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虽然这本书在出版时无人问津,但日后却列入十八世纪最伟大作品之列。
《社会契约论》之前,早在1750年,卢梭便因为《论科学与艺术》一文声名鹊起,成了巴黎的宠儿。
但巴黎的美好生活并不能使卢梭步入伟大之列,而且卢梭本人更喜欢乡下的生活。
1754年,卢梭在蒙莫朗森林附近终于邂逅了自己的隐庐,在此,思想的汪洋一旦打开便不可收拾:《新爱洛依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在六年里相继问世。
《爱弥儿》的出版可以说是卢梭生活的转折点,此后,他成了思想界的叛逆,与众多思想家反目成仇,这些人包括伏尔泰、狄德罗、休谟。
1778年,穷困潦倒的卢梭在阿蒙农维拉去世。
晚年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巴黎剧院不断上演卢梭的戏剧,曾经的叛逆者成了圣人。
1791年,法国国民公会决定为卢梭树立雕像,以金字题词“自由的奠基人”。
热月政变后,卢梭被安葬在巴黎先贤祠。
巧合的是,伏尔泰灵位就在他旁边。
六读书感想《社会契约论》共四卷四十八章,由于种种原因,我只读了前两卷共二十一章。
第一卷九章,主要阐述人的自由和社会公约,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这项权利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第二卷十二章,主要论述了人民主权论,认为公益能够按照国家创制的目的来指导国家的各种力量,因此主权作为公意的使用,永远不能转让,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卷第一章开头处卢梭写到: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人既然生来是自由的,又怎么会在枷锁之中?谁给的枷锁,什么样的枷锁?既然已经成了一切的主人,怎么又成了奴隶?这句话反映的是什么?这种变化如何形成卢梭本人也不清楚。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合集五篇)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合集五篇)第一篇:《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社会契约论》第一卷主要是讲契约论,第二卷主要讲的是主权论。
我对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介绍。
第一卷在这一部分,主要谈到约定和契约。
在第一卷的开头部分,卢梭提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p4)其实,就是说,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也要受到约束。
在第一卷中,卢梭主要是为这种约束寻找一种依据。
卢梭的观点就是,约定是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所以,卢梭首先谈到了约定。
首先,他从家庭的角度来谈约定。
家庭是一切社会之中最古老而又唯一自然的社会。
当孩子依赖父亲养育时,才依附于父亲。
当这种需要停止,双方都恢复到独立状态。
这时候,如果他们继续在一起,就需要靠约定来维系。
卢梭进而将家庭放大到政治社会,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放大到首领和人民的关系。
之后谈到,社会秩序也不可能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最强者无法一直保持强势霸权,除非他把强力转化为权利,把服从转化为义务。
而强力并不构成权利,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
既然强力并不能产生任何权利,只剩下约定才可以成为人间一切合法权威的基础。
至此,卢梭为这种约束找到了依据——约定。
同时,卢梭指出,在约定的情况下,并不能规定一方的绝对权威,另一方无限的服从,否者,这是无效而且自相矛盾的约定。
在约定的基础上,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
约定是社会契约的基础。
卢梭提出一种假设,当人类达到这样一种境地,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使得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生存的时候,如果人们不改变生存方式,就会消灭。
就“需要寻找出一种结合形式,亦即那种能以整体的共同力量来保护和捍卫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的结合形式,而且在这种结合体中,每个人在与所有其他的人相互结合的时候仍服从他的意志,且仍像以往一样自由。
”(p19)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问题。
人民订立契约产生国家,并将自己的全部自然权利让渡给国家,即共同体。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一)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一)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一、背景介绍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所著的一本政治哲学著作,主要探讨了人类社会的政治起源和政府的正当性问题。
二、主要内容1. 原始社会卢梭认为,在原始社会中,人类是自由而平等的。
但是随着私有财产和社会阶级的产生,社会矛盾也开始激化。
2. 社会契约为了解决社会矛盾,人们开始进行社会契约。
在社会契约中,人们放弃了一部分自由和权利,换取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利益的政府保护。
3. 政府的正当性卢梭认为,政府的正当性来自于人民的意志,而不是神权或者血缘关系。
政府应该是人民的代表,依靠人民的授权行使权力。
三、我的思考在我看来,社会契约论提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例如,在现代民主政治中,政府的正当性问题始终是一个关键的议题。
此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平衡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四、结论总的来说,社会契约论是一本值得一读的政治哲学著作,提供了许多有启发性的思考和观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政治起源和政府的本质。
五、读后感社会契约论是一本庞大而深入的著作,为我带来了很多启发。
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政治哲学的一些核心概念,例如自由、平等和正义等。
同时,它也引发了我对一些现代政治问题的思考和反思,例如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国家权力与人权的平衡等。
最后,我认为要认真对待卢梭提出的问题,并从中寻找灵感和思路,来更好地面对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六、参考文献•卢梭《社会契约论》•Rousseau, “The Social Contract,” in The Social Contract and Other Later Political Writings, trans.Victor Gourevitch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读书心得五篇读后感灵活多样,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一)《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
18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漫长、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之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渐渐兴起,他们试图在旧的社会体制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合理、合法、符合人性道德、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形态。
其中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
在法国大革命中,它曾被大多数革命领袖奉为革命的“圣经”,它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其“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一直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旗下的新华网读书频道也把它列入“两会代表推荐书目”之一。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两个理论前提:人生而自由、社会秩序神圣,其理论的特点是反对暴力——不管是政府的还是个人的,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权利所允许和私利所期望的结合起来,使得正义和功利不再分割”。
在卢梭看来,“放弃自由,就是放弃了人性,抛弃了做人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在卢梭的思想中,人做为个体显然不是至高无上的,“人生而自由”的理论会产生极端的思想——“任何人都可以认为他是他人的主人”,这样的社会暴力横生,个人自由反而失去保障,这不是卢梭想要的社会。
因此,卢梭认为“社会秩序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本”。
卢梭反对用暴力来改变社会制度,他认为“暴力并不带来权利,我们只有义务尊崇合法的力量”。
既然社会秩序那么重要,暴力又不能带来权利,那么如何产生一个权威来管理社会呢?卢梭认为,“正因为任何人对他人都没有天然的权力,正因为暴力不能产生权利,所以人类社会任何合理的权威都应建于人民之间的约定”。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5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5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1《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代表作。
18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漫长、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之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渐渐兴起,他们试图在旧的社会体制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合理、合法、符合人性道德、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形态。
其中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
在法国大革命中,它曾被大多数革命领袖奉为革命的“圣经”,它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其“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一直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有两个理论前提:人生而自由、社会秩序神圣,其理论的特点是反对暴力——不管是政府的还是个人的,其要解决的问题是:“把权利所允许和私利所期望的结合起来,使得正义和功利不再分割”。
在卢梭看来,“放弃自由,就是放弃了人性,抛弃了做人的权利和义务”。
但是在卢梭的思想中,人做为个体显然不是至高无上的,“人生而自由”的理论会产生极端的思想——“任何人都可以认为他是他人的主人”,这样的社会暴力横生,个人自由反而失去保障,这不是卢梭想要的社会。
因此,卢梭认为“社会秩序是一种神圣的权利,它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本”。
卢梭反对用暴力来改变社会制度,他认为“暴力并不带来权利,我们只有义务尊崇合法的力量”。
既然社会秩序那么重要,暴力又不能带来权利,那么如何产生一个权威来管理社会呢?卢梭认为,“正因为任何人对他人都没有天然的权力,正因为暴力不能产生权利,所以人类社会任何合理的权威都应建于人民之间的约定”。
社会学名著《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学名著《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社会契约论》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让-雅克·卢梭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
作为一本社会学名著,《社会契约论》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组织方式有着深刻的探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社会契约的概念以及对社会正义的思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篇报告将就《社会契约论》的主要观点和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展开阐述。
1. 社会契约论的核心观点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主张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社会契约。
他认为,人们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而平等的,通过签订社会契约来建立政治社会,并符合人们的共同利益。
个体在社会契约中,放弃一部分个人自由,以换取共同安全和利益的保障。
这种社会契约使得政治组织得以建立,并为社会契约中的成员赋予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2. 社会契约的合法性和正义性卢梭认为,社会契约是合法的,因为它是在人们自主意志的基础上达成的。
社会契约是平等的,因为每个签约者都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
社会契约是合理的,因为它保护了每个成员的生存权、财产权和自由权。
同时,社会契约也要求公正的分配社会资源,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3. 社会契约与现实社会的启示《社会契约论》对于现实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社会契约理论提醒我们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合法性,从而反对专制和暴力统治的存在。
其次,社会契约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社会规范与公共利益关系的思路。
以这种思路为基础,我们可以更好地构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制度和法律。
此外,社会契约也提供了对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和改良,以期望建立更人性化和公正的社会。
通过阅读《社会契约论》,我不仅深入了解了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与理论,也对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社会契约论提供了一种思考社会问题的理论工具,使我深思自己作为一个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我对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不断探索和应用社会契约论的思想,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社会契约论》作为一部社会学名著,对于社会的理解与推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7篇)
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7篇)社会契约论读后感(精选7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为大家搜集的社会契约论读后感(通用7篇),欢送阅读与收藏。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我读了几遍,与霍布斯的《论公民》相比,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显得逻辑性更强,观点更鲜明。
开始读《社会契约论》的时候,觉得似乎很简单,但读了一阵后才发现读懂不那么容易。
外表上看该书的构造非常简单明了,且每一章节文字并不多。
但读懂其中逻辑关系却非易事。
为了读懂卢梭,我还读过李平沤写的《主权在民Vs“朕即国家”——李平沤解读卢梭<;社会契约论>;》以及相关的一些参考书。
一旦读懂之后,对卢梭的感觉又回到开始的状态,他的观点非常鲜明,简单。
与别人连篇累牍的政治学论文相比,他的文字不算多,写作的时间也不算长,仅有短短的两个月时间。
而李平沤的书更是集其精华,真正介绍卢梭内容的文字更是少了一半,非常适宜时间较少又想理解卢梭的人士阅读。
卢梭是非常伟大的,他集社会契约思想的精华而为《社会契约论》,他的思想中的许多内容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当借鉴的。
卢梭的许多观点或者其主要观点我是同意的,如今凭记忆记录下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的主要观点:1、理想的社会建立于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而非人与政府之间的契约关系。
对此,我的理解是,假设将“契约”一词改为“合作”,可能更符合社会现实。
因为人们一般对契约的理解多着重于商业的契约,并且是价值相等的交换性的契约为主。
用合作那么可以避开一定要等价的思维框架。
此外,也可以用来回击一些人对社会契约论的攻击,他们声称,并没有看到谁来签订契约,社会契约何来之有?2、卢梭认为政府的权利被统治者的认可。
卢梭的时代虽然有共和国,而且卢梭当时也是日内瓦共和国之公民。
但当时国家形态的主要形式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故卢梭有此观点问世。
我个人认为,假设不提出这样的观点,而是明确提出政府是公民的代理机构,国王或总统是公民的代理人的观点可能更容易解释他的逻辑。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黎岚1.背景介绍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
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
其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当时欧洲大陆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大量的民主思想诞生,以启蒙运动的英法德为代表,主张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到广泛传播,英国和荷兰先后开展了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的国家,前人伏尔泰从中借鉴要求实现开明君主,但这种民主思想似乎并不适合封建势力强大的像法国这样的封建农业国.思想家们又开始了新的探索,其中就以卢梭为代表人物有人说,《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的确,它探讨了政治权利的原理,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正如它的最大优势,它非常及时地提供了一种政治模型,并在历史进程之中满足了革命的理论诉求,在全球实现其主张。
这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
2.内容简介第一章就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即“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接下来各章都是论述社会的,他指出家庭是唯一自然的社会,维护自身的生存是人性的首要法则。
强力并不构成权利,不能迫使人民服从。
他认为“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资格,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
因为人类碰到了不利生存的障碍,需要在维护自身的同时,聚集全体的力量,这就需要每个人及其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的集体,而且作为全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同时人类丧失了天然的自由,获得了社会的自由。
第二卷的12章,论述的是主权、法律和人民。
卢梭认为众意和公意是有区别的,众意是个别意志的总和,着眼于私人利益,公意着眼于公共利益,永远是公正的,页脚内容1主权是公意的运用,因而主权是不可转让的和不可分割的。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它探讨的是政治权利的原理,它的主旨是为人民民主主权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它的问世,是时代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的产物。
本书的内容概括大体如下:作者认为,国家成员的结合是国家成为一个整体。
而它的成员结合在一起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联系在一起的义务。
承担义务的人的自由的约定,是使他们承担义务的可靠的基础。
要明确这种义务的可靠的内容,就要阐明它的性质,指出它的用途和目的,并证明它是适合于人的,而且与自然法毫不抵触。
作者认为我们不许可以社会契约来违反自然法,不许可以个别的契约来为法人违法。
正是有了法律,自由才能存在,从而使公约具有力量。
社会契约是一种特殊的公约。
由于有了这个公约,每个人对其他人都承担了义务;反过来,所有的人也对每个人承担了义务,这就是成员们结合的直接目的。
公约之所以特殊,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无保留的,因此它是公正的,也不可能遭到滥用。
另一个原因是,它虽把参加公约的人结合在一起,但它不使他们受任何一个人的奴役;尽管它把他们唯一的意志作为法规加之于全体订约者,但它能使每一个个人同以往一样自由。
由此可见,全体成员的意志就是秩序,就是最高的法规。
这个普遍的和人格化的法规,作者称之为主权者。
因此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
而这个抽象的集体通过法律而行动。
而法律是公意对一个涉及共同利益的事物的庄严地公开的宣告。
从性质上来说,法律是不能针对个别的对象而订立的,但它却可以应用于个别对象。
立法权应该掌握在立法者手里,但他所立的法应该由另一个权威来执行。
该权威可以把法律订成个别的法令。
这个执行法律的权威的存在,其目的就是在用于执行法律,而且只能是执行法律。
为此,就需要建立一个政府。
什么是政府?作者认为政府就是属民与主权者之间建立的一个中间体,它的目的是使这两者互相适应,并负责法律的执行和保障公民与政治的自由。
作为政治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政府应表达组建它的公意,但就政府本身来说,他也有自己的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向封建专制的利刃
——《社会契约论》读书报告
一、《社会契约论》创作背景
14、15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经济开始逐步瓦解;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天主教实力被削弱,适应资产阶级需求的新教形成,17世纪,英国爆发了著名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随后英国便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这股“工业化风暴”迅速席卷了整个欧洲,并且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社会的面貌;另外,人文主义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意识形态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形成了一股时代的洪流。
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诞生了很多大师,这些大师也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著作,它们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新方向,适应了社会变革的新需求,提出了新观念、新思想和新理论,给我们的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大师们的作品仍然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契约论》就是其中之一。
二、《社会契约论》主要类容:
《社会契约论》分为四卷,每卷论述的主题都不同。
1.第一卷论述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契约:
社会结构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决定的,不是天生的,这从根本上驳斥了“有些人生来就是被奴役”这一观点。
同时社会也不是建立在强力的基础上,因为绝对的强力是不存在的,所以没有哪种强力可以迫使人一直服从,除非它可以使人自愿服从。
社会契约是最原始的约定。
自然状态下侵害人类生存的力量超过了个人的限度,于是人类就要改变生存状态,转而走向联合,这样集体的力量便可以战胜、破坏力量,这是社会契约产生的原因。
形成了约定后,每个人都在一个“主权体”的指导下共同平等地生活。
这个“主权体”可以称为国家,而缔约者就是最初的
臣民。
订立了契约后,人类就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从本能状态进入道德和公义状态。
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是天然的自由和对一切于他有诱惑力、他可以企及的东西的无限权利;他所获得的,是社会的自由以及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所有权。
2. 第二卷论述主权及其权利
主权是普遍意志的行使。
由于普遍意志的作用,主权是不可转让的,主权也是不可分割的,主权的任何变更都会使普遍意志发生改变,这个是不合理的。
主权体要一视同仁,要以人民的福祉为己任,并且有公共力量和至高强力的保证。
主权权利是一种十分绝对、十分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但是并不能超越普遍协议的界限,任何人都有协议规定给他的财产自由,主权体也不能给一个人民比另外一个更多的负担。
3.第三卷论述了政府及其运作形式
政府是为了臣民和主权体的相互沟通而设立在他们之间的,负责实施法律、保障社会和政治自由。
政府可以分为:君主制,民主制和贵族制。
一个好的政府的标准是不存在的,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此也有不同的政府。
政府制度不是一种契约,因为人民同政府所订立的是一种个别约定,不是普遍约定,而是一种法律,人民不是服从政府,政府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或者罢黜一个政府。
4.第四卷论述几种社会管理组织
公意是不可摧毁的,需要通过投票来表达。
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选举模式,例如:人民大会、保民官、独裁、监察官等。
每个公民都应该有一个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可以使他们热爱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宽容宗教,如果他教导人民向善的话。
三、我对《社会契约论》中一些观点的看法
1.关于判断政府好坏的论断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认为:因为每个国家情况是不同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判断一个政府的好坏。
我是非常同意这个观点的。
现阶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打着“人权高于主权”幌子,施行“大棒加胡萝卜”的战略,在全世界推行所谓的自由民主制度,积极推动有关国家发动政
变或者对有关国家发动战争,从而建立亲美政府:伊拉克战争和中亚地区的颜色革命就是很好的例子。
从根本上来说,美国这种战略其实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其他国家的利益,是违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判断政府的好坏这一原则的。
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是不同,每个国家都有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都有适合自己国情的政府,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国家。
像美国这样根据自己的意志随意推翻其他国家原有政府,不仅仅损害了自己的国际形象,更重要的是给其他国家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2.关于议员制和代表制的论断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主权是不能被代表的,所以议员不是,也不能成为人民的代表,卢梭还认为代表制度是一种荒谬的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下的人类是堕落的,我认为这种看法是有待商榷的。
毫无疑问,如果每个公民都可以自由地整治他的生活,自由地表达他的意愿,那么国家的行动将更好地体现人民自己的意志,更好地体现普遍意志。
这种人人参政的方式在小国寡民的条件是可行的,但是放在现有的条件下不一定是可行的:首先,人人投票,人人参政的成本是很高的,那会浪费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大量的时间;其次,人人参政不利于民意集中,每个人都表达自己的意愿的结果往往是普遍意志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于此相反,议员制或者代表制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它可以解决上面提到的两种弊端。
人民先通过投票选出代表,然后这些代表代替人民去表达政治意愿,这种方式可以节约参政成本,同时也有利于民意的集中,更好地体现普遍意志。
但是,代表制、议员制也存在一个很明显的弊端:选出的代表或者议员往往有自己的意愿,这种意愿可能会与人民的意愿产生背离,所以这可能会导致人民的意志的不到很好地体现。
那么我们如何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我认为,首先,在选举代表时就要公正、公开,选举那些品行端正的人作为代表;其次,这些议员在代表人民参政时要接受监督,避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人民的意志之上;最后定期地改选这些议员,以便与时俱进地选择更好的代表。
四、读《社会契约论》的感悟
卢梭站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从自然状态下的人出发,分析了社会契约产生的
原因,论述了国家是如何产生的,他对主权做出了解释,对政府的形式以及运作模式作出了初步的阐释,同时对一些社会组织的作用进行了说明。
1.《社会契约论》先进性的一面
卢梭是资产阶级的精神导师,在当时反封建的背景下他把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特权,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封建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在当时封建制度即将瓦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不断鼓吹君权神受,不断麻木民众,让他们服从自己的意志这一社会大背景下,卢梭走在了时代的前沿,认为人生而平等,人们生而自由,不存在绝对的特权阶级,这充分体现人的本性,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符合了社会进步的要求,符合资产阶级社会发展的要求。
只有当人拥有了独立的地位和自由,人民的私有财产才是真正不可侵犯的,而这也为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奠定基础。
对政府的权利和政府的运作卢梭也有十分精彩的阐述。
卢梭认为人民权力优先于国家权力,政府是为了臣民和主权体的相互沟通而设立的一个中间体,政府的存在不是社会契约规定的,国家权力的形成正是人民让度其权力的结果。
所以,这个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政府特权的存在,政府是为了服务于臣民存在的,臣民在不满意时有权力推翻它,沉重打击封建统治阶级所鼓吹的君权神受这一论调。
政府意志要体现普遍意志,不能体现体现政府的个别意志,否则政府会“蜕化”,进而国家会解体。
2.《社会契约论》不足的一面
卢梭认为国家起源于一种契约——社会契约:由于人无法单独同自然界的破坏力相抗衡,所以人们聚集在一起,订立一个社会契约,然后相互辅助,聚集力力量同大自然共同抗争,进而形成了国家。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国家起源论。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之所以会不断向前发展是由于一对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的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求时,就会使生产关系产生变革,从而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而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时,又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国家应该是这样产生的:
原始人逐渐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打制石器,骨器等,改造自然的能力也随之加强,出现了剩余产品,于是就产生了交换的欲望,所以统一的市场开始形
成,在交换过程中,人们不断交流,统一的语言逐渐形成,有了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语言最初的国家形态便开始出现。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卢梭在分析国家起源的过程中忽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对基本矛盾的重要性,而仅仅局限于社会契约这一层次,无法证明社会契约的真实存在性,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
总之,瑕不掩瑜,《社会契约论》有许多进步的理论,体现了自由民主的思想,很好地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意志,解放了人的思想,体现了社会进步的思潮,为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人类思想解放史中也拥有不可磨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