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微生物的代谢调控机制

⏹通过代谢调节,微生物可最经济地利用其营养物,合成出能满足自己生长、繁殖所

需要的一切中间代谢物,并做到既不缺乏也不剩余任何代谢物的高效“经济核算”。

⏹微生物细胞具有高度严密的自我调节能力,这对于微生物在工业上的应用,则有利

也有弊。

2.1 酶的调节机理

⏹微生物的自我调节作用都是通过协调控制酶来实现的,酶的生物合成受基因和代谢

物的双重控制。

2.1.1酶浓度的调控

2.1.1.1 酶的诱导合成

⏹组成酶:细胞所固有的,经常存在于细胞内,以恒定速度和恒定数量生成,不随微

生物的代谢状态而变化的一类酶。

⏹诱导酶:在一般情况下细胞内不生成或数量很少,这些酶只有在底物或其结构类似

物存在时才生成的一类酶。

⏹组成酶和诱导酶是相对的概念。

⏹酶的诱导合成现象是微生物普遍存在的,许多分解代谢的酶属于诱导酶类,有些合

成酶(如细胞色素)也是诱导酶类。

⏹酶合成的诱导对于微生物的意义:

➢加强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避免了生物合成的原料和能量的浪费。

2.1.1.2 酶合成的反馈阻遏

⏹当代谢途径中某终产物过量时,或培养基中已提供了此产物时,就会阻遏自身合成

途径中第一个酶或其他关键酶的进一步合成,从而控制代谢的进行,减少终产物的生成。这种效应称为反馈阻遏。

⏹酶的阻遏在微生物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常出现在与氨基酸、嘌呤、嘧啶的生物合成

有关的酶中。

⏹阻遏的类型主要有末端代谢产物阻遏和分解代谢产物阻遏两种。

(1)末端产物阻遏

➢指由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累积而引起的阻遏。

分支代谢途径

⏹多价阻遏作用:每种末端产物仅专一地阻遏合成它的那条分支途径的酶。代谢途径

分支点以前的“公共酶”仅受所有分支途径末端产物的阻遏。

⏹积累阻遏:每个分支合成途径的终产物仅部分地阻遏初始酶的合成,且各阻遏的百

分数,不管第二个阻遏物存在与否,都是一样的。

(2)分解代谢产物阻遏

⏹二次生长现象

⏹“葡萄糖效应”:葡萄糖干扰其他碳源利用的现象。

⏹随后的研究表明,葡萄糖效应并非由葡萄糖直接造成,而是其某种分解代谢产物所

引起的。

⏹分解阻遏不仅仅限于葡萄糖,其他碳源和氮源也能起相同作用。

⏹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指代谢反应链中,某些中间代谢物或末端代谢物的过量累

积而阻遏代谢途径中一些酶合成的现象。

⏹分解代谢物阻遏对微生物的意义:

➢只要有一个容易同化的底物存在,细胞就不必耗费能量和原料去合成效率较低的途径的酶系,而使其代谢作用能更多地用于产生生长所必需的组分。

➢分解代谢物阻遏机制在不同的微生物、不同酶系中各异。

葡萄糖分解代谢物阻遏大肠杆菌降解乳糖的机制

2.1.1.3酶合成的诱导和阻遏的机制

操纵子学说

⏹操纵子:在细菌基因组中,编码一组在功能上相关的蛋白质的几个结构基因,与共

同的控制位点组成一个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

⏹结构基因:携带遗传信息

⏹操纵基因:与调节蛋白结合控制结构基因的转录

⏹启动子:与RNA聚合酶结合的部位

⏹调节基因:编码一种变构蛋白,有两个位点,一个位点与操纵基因结合,另一位点

与调节物结合。

操纵子分两类:

⏹一类是诱导型操纵子,只有当存在诱导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才最高,

并随之转译出大量诱导酶,出现诱导现象。如乳糖操纵子。

⏹另一类是阻遏型操纵子,只有当缺乏辅阻遏物(一种效应物)时,其转录频率才最

高。由阻遏型操纵子所编码的酶的合成,只有通过去阻遏作用才能起动。如色氨酸操纵子。

2.1.2酶活性的调控

⏹酶活性调节是通过改变已存在的酶分子活性来调节代谢速度,包括在酶活性的激活

和抑制。

⏹调节酶活力比调节酶的合成更迅速、及时而有效。

⏹受反馈抑制的调节酶一般都是变构酶。

⏹异促变构酶分子由活性中心和调节中心组成。

异促别构酶的作用程序如下:

⏹专一性的代谢物(变构效应物)与酶蛋白表面的特定部位(变构部位)结合→酶分

子的构象变化(变构转换)→活性中心的修饰→抑制或促进酶活性。

⏹变构中心具有独立性,因此,变构酶经特定处理后,不丧失酶活性而失去对变构效

应物的敏感性,即为脱敏作用。

⏹同促别构酶

➢酶分子中没有专门的调节中心,活性中心就是调节中心,底物就是调节物。

2.1.2.1别构酶的动力学性质

⏹协同效应:先与酶活性中心结合的底物分子,对后继底物分子与酶分子中其他活性

中心的结合所产生的影响。

⏹正协同效应:能提高酶对后继底物分子亲和力的效应。

⏹正协同效应在代谢控制上的生理意义:

➢既可以快速调节细胞内底物浓度和代谢速度,又能保证细胞处于一个相对恒定的状态。

⏹负协同效应:降低酶对后继底物分子亲和力的效应。

⏹负协同效应的生理功能:

➢酶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变化相对不敏感,这对于细胞内那些和多条代谢途径有联系的酶反应来说,能保证其恒定正常地工作。

➢例如,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对底物NAD+的结合具有负协同效应。

2.1.2.2别构酶的活性调节机理

(1)MWC模式

(2)KNF模式

2.1.2.3别构酶对代谢的调节作用

(1)异促别构酶的前体激活

⏹前体激活:代谢途径中后面的酶促反应,可被该途径中较前面的一个中间产物所促

进。

(2)反馈抑制的类型

1)直线式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2)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其共同特点是每个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控制分支点后的第一个酶,同时每个末端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