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纺织品类文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

合集下载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习题与答案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习题与答案

《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文物保护:文物保护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管理和维护,防止其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损害,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得以长期保存的行为。

2. 修复技术:修复技术是指在文物保护过程中,针对文物病害或损伤采取的一种恢复原状或改善现状的专业技术手段,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多种方法。

3. 病害分析:病害分析是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文物表面及内部各种病害现象的观察、记录、检测和研究,确定病害类型、程度及其成因,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修复方案提供依据。

4. 文物稳定性:文物稳定性是指文物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干预下保持原有形态、结构和材质性能的能力,它是评价文物保护效果和预测文物未来状况的重要指标。

5. 微环境控制:微环境控制是在文物保护中,为了减缓文物劣化速度而对其周围小范围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因素进行严格调控的技术措施。

二、填空题:1. 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原则是__________。

答案:最小干预原则2. 文物修复工作中常采用的无损检测技术有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_______等。

答案:超声波探测(或其他无损检测技术)3. 文物材质的_________变化是导致文物病害的重要原因。

答案:物理化学性质4. 在潮湿环境下,金属文物易发生的典型病害是_______。

答案:锈蚀5. 文物三维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中的应用,可实现对文物进行________和永久保存。

答案:精确复制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文物病害?A.陶瓷开裂B.壁画褪色C.青铜器自然氧化生成绿锈D.纸质文献霉变答案:C.青铜器自然氧化生成绿锈(注:这并非一定是病害,要看具体情况,有时自然形成的锈层反而是文物历史信息的一部分)2. 在文物保护领域,“预防性保护”主要指的是:A.对已受损文物的修复B.对文物可能出现病害提前采取的防护措施C.对文物进行定期监测D.对文物进行科学研究答案:B.对文物可能出现病害提前采取的防护措施3. 对于脆弱易碎的文物,在提取时应首选何种方式?A.机械提取B.手工轻轻提取C.使用化学品软化后提取D.火烤后提取答案:B.手工轻轻提取4. 在文物保护修复中,对于木质文物常用的加固材料是:A.环氧树脂B.聚氨酯C.醋酸纤维素D.虫胶清漆答案:D.虫胶清漆5. 关于文物脱盐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脱盐是去除文物中过量盐分的过程B.脱盐可以有效防止文物进一步腐蚀C.所有类型的盐都可以通过同一方式进行脱盐处理D.脱盐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湿度和时间答案:C.所有类型的盐都可以通过同一方式进行脱盐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中常见的技术手段?A.脱酸处理B.生物防治C.数字化扫描D.表面清洗E.化学加固答案:ABCDE2. 对于纸质文物,可能采取的保护措施包括:A.除酸B.脱水C.修复破损部位D.环境湿度调控E.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答案:ABCDE3. 在金属文物修复中,以下哪些步骤可能会被采用?A.除锈B.焊接补缺C.电化学防腐D.封护处理E.原位展示答案:ABCD4. 关于文物保存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温湿度控制对各类文物的保存至关重要B.光照强度过高可能导致有机质文物褪色C.空气质量中的有害气体可加速某些文物的腐蚀D.微环境控制只针对特定类型文物E.震动和噪音也会对文物造成潜在损害答案:ABCE5.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A.最小干预原则B.可逆性原则C.预防性保护原则D.科学性原则E.历史性原则答案:ABCD五、判断题:1. 文物修复过程中,只要能恢复文物原貌,可以不考虑使用材料和技术的可逆性。

【笔记】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 西北大学公开课 笔记

【笔记】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 西北大学公开课 笔记

中国考古重大发现第一节周口店遗址与人类起源周口店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的房山区周口店村龙骨山上,此处位于太行山脉与华北平原的接壤处,这一地区的石灰岩洞穴和裂隙中常有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

安特生发掘过仰韶遗址,在鸡骨山发现两种啮齿类动物化石,发现一具食肉动物的化石。

1921年开始调查周口店第一地点,发现人类牙齿,1926年公布发现成果。

1927年中国地质调查所开始对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正式发掘,步达生(体质人类学专家)将周口店发现的人类牙齿正式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后来简称为北京猿人,最后简称北京人。

1929年,震惊世界的发现,发现北京猿人头盖骨,最终在西方世界得到承认。

随后发现了更多的人工制品:石头,灰烬,所以人们认为他们开始使用火了。

在周口店其他地方也有所发现,人们将在山顶洞穴中发现的人叫做山顶洞人。

贾兰坡,发现了三个直立人的头盖骨,1927到1936年,考古发现一次比一次震惊,1937年后因战争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恢复考古工作的就是周口店遗址。

1951年陆陆续续有新的成果发现,比如少量哺乳动物化石,还有个别的石器。

1966年发现猿人额骨,顶骨以及牙齿。

1973年,发现晚期猿人牙齿,所以命名为新洞人。

考古发现的意义(科学价值):1、人类是怎么起源的,各个地方都有人类起源的传说,但是达尔文发表了他的著作《物种起源》1859,否定其神话色彩。

简单的结论是: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周口店遗址的发现能够证明达尔文的观点。

2、把人的历史推进了很远,是当时中国带给世界的惊喜,北京猿人解放了爪哇人。

发现大量石器,骨器以及用火的证据。

石制品有十万件左右,对石器的观察认识越来越深刻,用显微镜发现石器被使用的痕迹,在功能上各个不同。

这些工具的使用对象是动物,石器的使用证明了人是占主动地位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认为有控制的用火对人类的进化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1985年,路易斯宾服认为北京人用火的证据没有说服力,没有明显的火塘遗迹,遗址不是北京人的原居住地址,可能是被冲进来的灰烬,也有可能是吃了人的鬣狗带进来的,火或许是自燃现象或者其他可能。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本科教学大纲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名称: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周学时:2总学时:36授课班级:本科三年级任课教师:惠任《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一、课程名称: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二、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三年级四、计划学时:36课时五、学分:2六、任课教师:惠任七、课程简介:《中国古建保护修缮概论》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面向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建筑遗产的保护修缮原则和方法,熟悉各类保护方案的设计与施工流程,重点掌握常见病害类型的保护修缮技术,同时通过案例介绍使他们了解国内外建筑遗产的保护现状,为其对相关领域进一步的学习、研究与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期末采用闭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总成绩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中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八、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6课时)1.1 中国古建发展简史1.1.1 原始建筑1.1.2 夏、商、周建筑1.1.3 秦、汉建筑1.1.4 三国、两晋、南北朝建筑1.1.5 隋、唐、五代建筑1.1.6 宋、辽、金、元建筑1.1.7 明、清建筑1.2 中国古建筑的分类1.2.1 宫殿建筑1.2.2 坛庙建筑1.2.3 陵墓建筑1.2.4 宗教建筑1.2.5 园林建筑1.2.6 居住建筑(住宅/民居)1.3 中国古建筑的特点1.3.1 建筑的结构方式1.3.2 建筑的群体布局1.3.3 建筑的艺术处理1.4 古建筑的价值与作用1.4.1 价值1.4.2 作用1.5 建国以来文物建筑保护工作的回顾1.5.1 解放前1.5.2 建国初1.5.3 60-70年代1.5.4 80-90年代1.5.5 新世纪1.6 古建保护修缮的原则和程序1.6.1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原则1.6.2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中国古建的发展演变和分类特点;中国古建的价值和作用;中国古建的保护历程;中国古建的保护原则。

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学概论ppt课件

文物保护文物保护学概论ppt课件
B. 研究文物保存环境对文物的影响; C. 研究文物保护和文物修复的技术与工艺 D. 研究文物保护的新材料。
文物保护研究中,主要依据文物的材质和保 存环境来分类。
1.文物的基本内容及分类
文物分类的方法 (2)文物保护研究的分类方法
按文物材料组成分为 有机质文物和无机质文物
1.文物的基本内容及分类
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
4.文物保护学发展方向
文物保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文物环境研究逐步深化 文物材料成分、结构分析手段现代化 文物保护研究方法综合化 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精深化 文物保护设施的现代化 文物保护研究单位研究工作的专门化系统化 文物保护研究单位工作的协作化 文物保护教育的普及化深入化
2.文物保护学研究的 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2.6 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 文物保护修复的主要操作单元和程序:
a. 文物清洗; b. 消除文物病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杀死有害微生物; d. 文物黏结; e. 缓蚀处理; f. 加固文物; g. 文物表面封护。
3.文物保护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原则
3.1 文物保护工作的基本方针
有机质文物
a. 纸质文物(古书籍、字画、碑帖、档案) b. 纺织品文物(丝、毛、棉、麻织物) c. 漆木竹器类文物(古漆、木、竹器、竹简,古代 建筑木构件) d. 皮革类文物(皮革制品、羊皮书) e. 尸体类文物(干尸、腊尸、湿尸、糅尸) f. 骨角质类文物(甲骨、牙雕、贝雕、骨角) g. 音像类文物(磁带、磁盘、电影胶片等)
这种方法所用仪器简单,缺点是需要样品多,属于破坏性分析, 方法繁琐。
2.文物保护学研究的 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2.3 分析测定文物的成分、结构及表面性质
(2)文物中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原理:原子和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中,具有一定的能量,处在一定的能级上。在 接受外界能量时,就会由低能级(E1)跃迁至高能级(E2),此过程叫激发。处 于激发态的分子、原子、原子核和电子,能量较高,很不稳定,在自发放出能量 而返回到低能级过程中,以电磁波的形式释放出原来吸收的能量,此过程叫退激。 由于各种分子、原子、原子核和电子,在退激时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不同而辐射 出γ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

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视,文化遗产专业成为了一个热门的专业。

越来越多的考生选择文化遗产专业来考研,以期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职业生涯。

本文介绍文化遗产专业考研方向以及院校排名。

一、考研方向1.文物保护与修复方向这是文化遗产专业中最为热门的方向之一,主要研究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文物科技、文物鉴定等。

这个方向的毕业生可以从事文物保护和修复、博物馆保护与管理、文物市场管理、拍卖公司等方面的工作。

2.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这个方向主要研究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文化遗产管理、文化遗产保护法律等内容。

毕业生可以从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文化遗产评估、文化遗产保护宣传等领域的工作。

3.文化遗产地理信息系统这个方向主要研究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文化遗产地理信息系统、古迹保护、区域文化遗产保护等。

毕业生可以从事古迹保护、遗址保护、数字文物研究、文化遗产博物馆等方面的工作。

二、院校排名1.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是独具特色的媒体文化大学,文化遗产专业是学校的优势专业之一。

文物保护与修复方向属于本校艺术设计系,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方向属于本校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遗产地理信息系统方向属于本校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该校文化遗产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培训和实践经验。

2.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负盛名的美术学院之一,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优美的校园环境。

学校的文化遗产专业是一个由文物保护与修复、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以及文化遗产地理信息系统三个方向组成的综合性专业。

该校教学科研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也非常广阔。

3.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专业是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的。

该专业主要研究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法律。

该校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学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泛。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备考指南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备考指南

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考试备考指南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考试是评价一个人在文物保护工程领域专业能力的重要考试,参加考试的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本文将提供一些备考指南和建议。

一、考试内容概述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在文物保护工程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物保护理论基础:包括文物保护的基本原理、文物保护的目标与任务等方面的知识。

2. 文物保护技术:包括文物保护工程的基本知识、文物保护材料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3. 文物保护实践:包括文物现场保护管理、文物鉴定与评估、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考古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 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包括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条例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知识。

二、备考建议备考文物保护工程专业人员资格考试需要有系统的学习和复习计划,以下是备考建议供考生参考:1. 熟悉考纲:详细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明确重点和难点。

根据考纲制定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 查阅教材和资料:选择权威、全面的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阅读,系统学习文物保护理论、技术和实践方面的知识。

3. 掌握实践技能:文物保护工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参加实际的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积累实践经验。

4. 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将复习内容分阶段,每天复习一定的知识点,逐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进行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进行练习,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6. 注意时事热点:文物保护工程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经常会发生变化,关注时事热点,了解最新的政策和法规,对备考有很大帮助。

7. 坚持复习:备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

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心态,坚持每天的复习计划,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考古学概论(西北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讲义)

考古学概论(西北大学考古及博物馆学讲义)

考古学概论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17世纪时指对古迹、古物的研究,一般只限于含有美术价值的对象的研究。

19世纪才成为对所有古迹、古物的研究。

中国:东汉:古学,指古文经学,包括古文字学;北宋中叶:金石学,仅限于古代的吉金、石刻;清代末期:金石学:扩大到各种古物;古器物学,此名称延续至20世纪前期。

集古、博古、格古、考古:宋。

日本首先使用“考古学”这一名词。

二、考古学的定义:格林.丹尼尔(英国考古学史专家)认为含义有二:①、人类历史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②、人类史前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

夏鼐:①、考古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或继续使用这种知识的途径;②、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和技术;③、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

共同点:过去的;物质的遗存。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三、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自人类的起源始;下限:随考古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又由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所以无法统一。

20世纪50年代前,下限被限定在文字出现前,偏重于史前考古。

50年代后,历史考古受重视,下限逐渐向后延伸。

下限:英国: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

法国: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

美国: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4年)。

中国:明朝灭亡(1644年)。

空间范围:原则上: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

四、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目的:人类历史。

察明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的规律。

理论基础:历史唯物论。

人类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

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第二节、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一、考古资料的遗留形式及原因: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被保留下来,即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情况:①、埋藏于地下,为多,大量;②、遗留在地面上。

造在地面上,高大,长时期内不会被彻底埋藏;年代不太久远。

地下遗留形成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自然的沉积。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学概论复习资料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文物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文物与文物学1.文物的概念、内涵、价值、特点概念:文物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人类创造及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的古代、近代乃至现代的物质文化遗存(遗物、遗迹)内涵:①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②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史料价值的近现代中药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③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④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⑤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⑥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价值: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特点:①必须是人类创造或与人类有关的②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且不可能重新创造的物质遗存2.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意义,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城镇、街道、村庄。

文物保护单位:指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遗留下来的不可整体移动或不宜整体移动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迹3文物学的概念、特点和研究内容概念:文物学是一门以人类遗留的实物资料为对象,研究人类社会面貌及发展规律的学科。

特点:①文物学的研究对象跨越的时间比较长②文物学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且比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更为广泛③文物学研究方法多种多样④文物学有其自身的目的⑤跨学科研究也是文物学的一个突出特点研究内容:①研究文物的价值②研究文物的作用③研究文物的分类④研究具体的遗物与遗迹⑤研究文物管理⑥研究文物收藏4.文物学与历史学、考古学的关系与历史学:个性: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不同共性:研究目的相同:为了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密切联系:①文物学具有补史、证史、正史的作用②历史学为文物学提供最基本的史料与考古学:个性:所研究文物的年代范围不同;所研究文物的来源不同;所研究文物的侧重点不同;研究的方法有所不同共性:研究对象相同;研究目的相同密切联系:①考古学可以为文物学提供科学的实物资料②文物学可以为考古学提供断代方面的参考5.文物管理的内容(1)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①历史文化名城及街村的管理:当地政府应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组织编制专门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基于实践的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实践的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收稿时间]2021-08-05[基金项目]西北大学教改项目“实操能力培养目标下的文物修复课程建设”(X363061902046)。

[作者简介]先怡衡(1983—),男,陕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物保护学。

[摘要]随着文物修复行业逐步受到重视,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人才成为文物修复专业的主要工作。

文章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着重阐述了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加实操课程数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三大策略,旨在培养动手能力强、有学术理念和国际视野的文物修复人才,使课程完成从文物修复技术教学到文物修复学教学的转变。

[关键词]文物修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03-0116-03文物修复技术是文、理、工交叉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进程中遗留下来的,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及科学价值的遗物,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1]。

文物本身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因此文物修复人员既要掌握数理化史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文物考古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技能,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文物修复人员只有对艺术品原始意思进行再认识,才能在修复中真正把握艺术品的价值所在[2],充分还原文物的历史价值。

一、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物的价值主要包含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

据统计,我国目前登记文物数量约为1亿件(套),而专业性文物修复人才仅有2000余人。

如此大的专业性文物修复人才缺口需要教育部门与行业部门共同发力,才能渐渐加以弥补。

在加大加快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如专业培养模式的建设、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此外还存在一个重大难题——优秀的师资队伍如何组合建构。

西北大学于1989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探索,至今已有30余年,为文物保护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性一线人才,近年又针对国家文物修复人才紧缺现状,开展文物修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试题及答案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试题及答案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主要研究的对象是:A. 历史文献B. 历史建筑C. 文物D. 历史人物答案:C2. 文物保护技术中,常用的化学清洗方法不包括:A. 碱性清洗B. 酸性清洗C. 物理清洗D. 酶法清洗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文物保护的基本要求:A. 真实性B. 完整性C. 可逆性D. 可持续性答案:C4. 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法规是:A. 《文物保护法》B. 《文化遗产保护法》C. 《古建筑保护条例》D. 《文物保护条例》答案:D5. 文物保护技术中,常用的加固材料不包括:A. 环氧树脂B. 硅酸盐材料C. 聚丙烯酸D. 聚乙烯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6. 文物保护技术中,常用的保护措施包括:A. 物理加固B. 化学清洗C. 环境控制D. 微生物防治E. 机械修复答案:ABCDE7.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文物的保存状态:A. 光照B. 湿度C. 温度D. 空气污染E. 人为破坏答案:ABCDE8. 文物保护技术中,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A. 红外光谱分析B. X射线衍射分析C. 电子显微镜观察D. 质谱分析E. 热重分析答案:ABCDE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只适用于古代文物的保护。

()答案:错误10. 所有的文物都需要进行化学清洗。

()答案:错误11.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可以应用在现代艺术品的保护上。

()答案:正确12.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工作仅限于文物的修复。

()答案:错误13. 环境控制是文物保护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4. 简述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重要性。

答案: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科学的保护和修复,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从而传承和弘扬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15. 列举文物保护技术中常见的几种修复材料,并简述其用途。

哪些大学有开设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哪些大学有开设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哪些大学有开设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哪些大学有文物保护技术专业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大学排行榜
(2)2023全国(应用型)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最好的大学排名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简介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教特点是文、理科交叉与理、工科渗透,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知识相结合;既掌握数理化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应用、文物材质分析和文物保护修复等实际操作技能;旨在培养能在文物考古、博物馆、文物管理机构从事文物保护与科学研究工作的专门人才。

文物保护技术学什么
文物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包括文物制作、保护以及与防治有关的科学技术、材料性能、操作工艺和各种勘察、检测等。

这一专业需要学习的内容有文物保护导论、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普通物理学、中国考古学通论、中国古代史、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科技考古学(国家精品课程、陕西省精品课程)、无机质文物保护、有机质文物保护、土遗址保护、文物保护材料学、文物修复与保护实验、古建保护与维修、文物分析技术、文物与环境等。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是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中惟一的文物保护技术本科专业。

文物保护的目的是防止文物古迹因自然力作用所造成的破坏,而文物的构成材料包罗万象,保护文物需要采用多种自然科学的方法,文物修复人员又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和艺术修养,所以,文物保护科学不仅是交叉学科,也是综合学科。

这个专业培养的是既掌握数理化和历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识,又掌握文物保护材料的合成、分析、文物修复等实际技能,能在考古、博物馆、文物管理机构从事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纺织品和纸质文物的霉菌防治

纺织品和纸质文物的霉菌防治

纺织品和纸质文物的霉菌防治摘要:纺织品文物与纸质文物在分类上都属于有机物,在文物众多病害中霉菌侵害是两者共同的病害,霉菌繁衍原因及治理办法有很多共通之处。

我国现存纸质、纺织品文物数量庞大,它们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文章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途径,分条列举出文物保护机构常见的几种霉菌防治办法。

关键词:纺织品文物;纸质文物;霉菌治理中图分类号:G25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438(2024)03-0141-04(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从形态和质地上来看,纺织品文物和纸质文物常被人看作两种物品,但实际上它们拥有诸多相似之处的。

甚至在古代就有人认为,早期的“纸”指的丝织物。

张揖认为在蔡伦之前书写的“纸”是用数枚素帛叠在一起书写的是“古纸”,蔡伦使用麻布捣成的纸是“今纸”,“古纸”与“今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但早在《说文解字》中已有证明植物纤维纸已经面世,即:“纸,絮一苫也”[1]。

因此“纸”即丝织物这个说法被推翻了。

也不能说纸与丝帛没有任何的关系,它毕竟是作为帛代替品被发明出来的。

纸和帛在质地上来看都是柔软、方便剪接的;在书写方面下笔都很流畅,且便于呈色;这二者也都是由纤维组成的。

纺织品和纸质在物质分类上都属于有机物,因此这两类文物所出现的一些病害是存在相似之处的,霉菌就是这两类文物的一个共同病害,文物的病害我们要着眼于预防,霉菌防治也是近些年较为关注的一点,研究其损害原因和维护方法成为保护文物的迫切任务。

一、纺织品与纸质文物的原料及特点纸质文物和部分纺织品文物的原材料都是植物纤维,而植物纤维是由木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构成的,木质素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氧化致变黄变脆;半纤维素是异质多聚体,它是多聚糖分子的混合物,在酸碱作用下容易分解;纤维素分为茎纤维及种子纤维,一般来说,种子纤维是古代纺织品的重要原料,因为它的聚合度高,纤维细长,因此被人们选用。

文化遗产管理专业

文化遗产管理专业

文化遗产管理专业文化遗产是指作为人类智慧的集中和精华的有形和无形遗产,包括建筑物、遗址、区域、艺术品、手工艺品、习俗、节日、音乐、舞蹈等。

文化遗产管理专业涉及对这些遗产的保护、修复、展览、推广和管理。

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遗产管理专业的核心任务之一。

保护文化遗产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其原始特征和真实性。

这需要采取一系列手段,包括定期维护和修复、加强保护设施、安全控制和管理等。

同时,保护还需要与社区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合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以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恰当的保护。

文化遗产修复是文化遗产管理专业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修复的目标是通过符合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方法和材料,恢复文化遗产的原貌。

修复需进行详尽的研究,包括文档资料收集、现场调查和分析。

修复还需要考虑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文化遗产展览是将文化遗产向公众展示和传递的重要方式之一。

展览的目的是通过展示文化遗产的物质和非物质价值,激发观众的兴趣和理解。

在展览策划中,需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展品,设计展示方式和展出场地,并制定相关的展览解说和解释。

文化遗产的推广是文化遗产管理专业的另一个重要任务。

推广的目的是增加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在社会中弘扬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推广的手段可以包括传统和现代的媒体宣传、网络推广、教育活动、旅游推广等。

推广还需要与旅游、教育、媒体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文化遗产管理包括对文化遗产的整体规划、组织和协调。

管理的目标是使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展览和推广工作能够合理、高效地进行。

管理涉及到项目管理、资源调配、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管理还需考虑文化遗产管理的可持续性,建立长期的保护和发展机制,确保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持续的关注和保护。

综上所述,文化遗产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展览、推广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

2023年全国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名

2023年全国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名

2023年全国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
数线排名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排名
专业类别毕业五年平均薪资工作地点男女比例历史学类¥4833
薪酬超过7%的专业北京市
23%在北京市工作女生较多
男30%-女70%
培养目标:培养能正确掌握文物保护所必需的文史及数理化等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的基本知识;正确掌握文物保护技术的基本理论、一般程序、方法步骤,正确进行实际操作,具备一般文物保护技术的科研能力。

就业方向:可从事文化、文物、博物、环保、建设、公安、海关、旅游及科研、高校等部门,从事教育、科研、设计、开发、管理等工作。

【全国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名】
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介绍
截至,全国开设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高校数为6所,在上述院校中,文物保护技术专业的`排名如下:
专业排名学校名称星级排名1南京大学5★2西北大学4★3西北民族大学3★。

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介绍

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介绍

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介绍2023年文化遗产专业介绍文化遗产专业是一门以传承、研究、保护、管理人类文化遗产为主要内容的专业。

文化遗产是指自然的、人造的或混合的环境、建筑、文物、器物、民俗、传说、语言等等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物质或非物质的文化或自然现象遗留给后代的遗产。

文化遗产专业涵盖了人类历史、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文化传承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技能。

文化遗产专业的学科门类文化遗产专业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涉及考古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建筑学、艺术等学科。

学生需要对以上学科均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逐步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内涵和研究方法。

学习内容文化遗产专业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内容:(1)文化遗产的概念、种类、遗产价值及意义学习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种类是文化遗产专业的入门基础。

了解文化遗产的遗产价值和意义,是建立文化遗产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

(2)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学习文化遗产专业的核心是学习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方法。

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需要学生掌握较强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技巧。

(3)文化遗产的利用及开发学习文化遗产专业必须了解文化遗产的利用及开发,需要掌握相关的市场营销、管理、法律等技能,帮助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4)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评估学习文化遗产专业必须掌握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评估方法,需要学生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此来指导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5)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维护学习文化遗产专业也需要掌握文化遗产的管理和维护方法,培养学生管理文化遗产的能力和专业素养,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保障。

就业前景文化遗产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有文物保护、考古发掘、文化旅游、文化机构管理、文化市场开发、文化顾问等职业。

在文物保护方面,毕业生可以从事文物修复,文物保护、文物鉴定等相关方面的工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在考古发掘方面,毕业生主要从事考古工程实践和学术研究,探究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民俗传统等相关内容。

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专业相关性对照表

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专业相关性对照表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资源环境类”“石油化工类”“加工制造类”等专业类所含专业
其他
专业
——
除上述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
文物保护工程从业资格考试专业相关性对照表
专业相关性
专业目录名称
专业
相关
专业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考古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力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大类所含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历史学类”“建筑类”“材料类”“化学类”“力学类”“土木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学科大类所含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
“建筑设计类”“城乡规划与管理类”“土建施工类”“建设工程管理类”“建筑材料类”“化工技术类”等专业类所含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
“土木水利类”专业类所含专业
相近
பைடு நூலகம்专业
《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中国史”“测绘科学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林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等学科大类所含专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地理科学类”“电气类”“测绘类”“地质类”、“林业工程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林学类”“美术学类”“设计学类”等学科大类所含专业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
“建筑设备类”“环境保护类”“资源勘查类”“电力技术类”“地质类”“测绘地理信息类”“市政工程类”“水土保持与水环境类”“林业类”“艺术设计类”等专业类所含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本科教学大纲专业:文物保护技术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基础2周学时:4总学时:72授课班级:本科二年级任课教师:孙丽娟文物保护基础2一、课程名称:文物保护基础2二、课程类型:学科方向课三、适用对象:文物保护技术专业,二、三年级四、计划学时:72课时五、学分:4六、任课教师:孙丽娟七、课程简介:本课程纸质档案文物保护包括纸的发明与发展及传统造纸工艺、纸质文物糟朽劣变原因、纸质文物的保护处理、纸质文物分析测试、纸质文物保护方案的设计、纸质文物的保管等方面内容,其中纸质文物糟朽劣变原因及保护处理技术是该部分核心内容;纺织品文物保护包括我国纺织品的考古发现与收藏、纺织品保护研究的发展概况、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工作的任务、古代纺织技术及纺织品文物鉴定、纺织文物损坏腐蚀机理、考古纺织品的起取、出土纺织品的清洗、纺织品的消毒、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纺织品的贮藏与展示等方面内容,其中纺织品文物损坏腐蚀机理机、考古出土纺织品起取、清洗、消毒及加固保护与修复技术是该部分的核心内容;、漆木竹器文物保护包括、漆木竹器基本知识、大漆成膜机理、简牍的发展与意义、古漆木竹器腐蚀损坏机理、脱水前保养与现场保护、饱水漆木竹器脱水定型保护、糟朽漆木竹器加固材料和方法及日常养护等方面内容,其中饱水漆木竹器脱水前保养与现场保护、脱水定性方法介绍为该部分核心内容;皮革文物保护与保养、骨角象牙尸体文物保护等主要介绍皮革文物基本特征、保存保养方法,骨角象牙等文物保护修复一般技术,不同尸体类型养护保护方法等。

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结合授课内容组织同学总结讨论与学生互动;开展有机质文物模拟墓葬包埋、考古清理、保护修复实验,了解有机类文物埋藏条件与腐蚀劣变特征,通过课程实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辅助教学参观提高认知能力;指定参考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八、课程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档案、纸质文物保护第一章中国古代造纸工艺第二章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主要原因第一节内因第二节外因第三章纸质文物的保护处理第一节纸质文物的污染第二节纸质文物的酸性及去酸处理第三节纸质文物的加固处理第四节纸质文物字迹材料的保护及退色字迹的恢复第四章纸质文物分析测试第五章纸质文物保护方案的设计第六章纸质文物的保管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主要原因及纸质文物的保护处理方法研究。

难点: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主要原因探究思考题:1.说明纸张酸度增加的内因和外因。

2.说明档案、纸质文物保护的主要内容。

3.试述各种库房环境因素对档案和纸质文物耐久性的影响。

4.传统装裱技术的一般步骤。

5.色素与纸张结合方式6.从纸质文物制作工艺上谈谈纸张内部存在的促进纸质文物老化的不利因第二部分纺织品类文物保护技术第一章我国纺织品的发现与保护第一节我国纺织品的考古发现与收藏第二节纺织品保护研究的发展概况第三节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工作的任务第二章古代纺织技术及纺织品文物鉴定第一节古代纺织特点及发展第二节古代纺织品纤维的鉴定第三节天然染料的常用测试方法第四节分析鉴定织物的工具第三章纺织文物损坏腐蚀机理第四章纺织品的清洗与消毒第一节考古纺织品的起取第二节出土纺织品的清洗2.1纺织品清洗的基本原则2.2纺织品常见污染因素2.3纺织污染因素的特点2.4纺织品污染物清洗2.5纺织品清洗效果的检测第三节纺织品的消毒3.1纺织品消毒知识3.2纺织品消毒杀虫的物理方法3.3纺织品消毒的化学方法第四节平整4.1饱水纺织品的平整4.2干燥纺织品的平整第五章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第一节纺织品加固和修复的基本原则第二节平面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第三节古代纺织服饰的修复第六章纺织品的贮藏与展示第一节环境对纺织品展贮的影响第二节纺织品的基本展贮2.1纺织品基本展贮的形式2.2纺织品及本展贮的材料第三节纺织品展贮的常用设备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纺织品文物鉴定;纺织文物损坏腐蚀机理;纺织品的清洗、加固与修复保护技术等相关内容;难点:纺织文物损坏腐蚀机理研究。

思考题:1.试述纺织文物清洗后为什么要进行整理。

2.试述纺织文物清洗加固的一般步骤。

3.如何分析鉴定出土纺织文物的种类。

4.简述纺织品所受到的污染因素有哪些。

5.古代纺织服饰进行加固修复的一般步骤有哪些,为什么要这样修复。

第三部分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技术第一章古漆、木、竹器的发展历史及简牍的意义第二章*关于生漆的化学及漆、木、竹器种类和制作方法第三章古漆木竹器腐蚀损坏机理第四章脱水前保养与现场保护第五章脱水定型保护5.1竹、木、漆器保护的要求与标准5.2饱水木制文物的干脱性原理5.3饱水竹、木、漆器脱水定型方法第六章糟朽漆木竹器加固材料和方法6.1糟朽漆木竹器加固与修复的原则6.2糟朽漆木竹器加固材料和方法6.3有针对性的修复加固法6.4日常养护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古漆木竹器腐蚀损坏机理;脱水前保养与现场保护;脱水定型保护及加固修复技术等相关内容。

难点:出土漆木竹器腐蚀劣变因素探究。

思考题:1.简述两种自己熟悉的漆、木、竹器脱水定型方法。

2.简述漆木竹器的损坏机理。

3.简述饱水竹简的现场保护方法.4.简述天然大漆的成膜机理。

5.简述漆器类文物的一般保养方法。

第四部分皮革、尸体、象牙及骨角质类文物的保养第一章皮革类文物的保养1.1皮革的组成与结构1.2皮革类文物霉变的内因和外因1.3皮革品文物的保养1.4朽皮文物的加固保护第二章骨、象牙、角、琥珀文物制品的保养2.1骨和象牙制品文物的处理2.2骨和象牙制品的加固2.3角器、骨器、象牙器的保护与修复第三章琥珀类文物的保养第四章古尸的发现与保护4.1发现古尸的初步处理4.2古代湿尸保存完整的条件4.3湿尸的保护4.4干尸的保护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皮革的组成与结构关系;角器、骨器、象牙器的保护与修复;古代湿尸保存完整的条件。

难点:糟朽皮革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及古尸保护方法研究。

思考题:1.骨角器象牙等文物的一般保养措施有哪些。

2.试分析在陕西等中原地区有没有可能出现干尸或湿尸,为什么?3.对于考古现场出土的古和象牙,在保护处理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九、教学计划进度表时间课时教学内容(简要注明教学章节及教学环节名称)教学形式第1周 4 古代造纸工艺第二章纸质文物变质糟朽的主要原因讲授第2周 4 第三章纸质文物的保护处理讲授第3周 4 第四章纸质文物分析测试讲授第4周 4 第五章纸质文物保护方案的设计第六章纸质文物的保管讲授第5周 4 第一章我国纺织品的发现与保护第一节我国纺织品的考古发现与收藏第二节纺织品保护研究的发展概况第三节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工作的任务讲授第6周 4 纺织品文物鉴定讲授第7周 4 第三章古代印染技术及染料鉴定讲授第8周 4 第四章纺织文物损坏腐蚀机理讲授第9周 4 第五章纺织品的清洗与消毒讲授第10周 4 第六章纺织品的加固与修复讲授第11周 4 第七章纺织品的贮藏与展示讲授第12周 4 第一章古漆、木、竹器的发展历史及简牍的讲授意义第二章*关于生漆的化学及漆、木、竹器种类和制作方法第13周 4 第三章古漆木竹器腐蚀损坏机理讲授第14周 4 第四章脱水前保养与现场保护讲授第15周 4 第五章脱水定型保护讲授第16周 4 第六章糟朽漆木竹器加固材料和方法讲授第17周 4 第一章皮革类文物的保养第二章骨、象牙、角、琥珀文物制品的保养讲授第18周 4 第三章琥珀类文物的保养第四章古尸的发现与保护讲授十、选用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选用教材:1.冯乐耘:《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国人民出版社,1991年。

2.中国纺织品鉴定保护中心纺织品鉴定保护概论[M]文物出版社2002年参考资料:1.李玉虎Mg(HC03 )作为修裱浆糊稀释剂对酸性旧纸张的脱酸和保护作用[J]档案学研究1988(2):55-572.易传珍王蕾余玲琪从纸张纤维素的分子结构看档案保护[J]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3)62-633.袁建萍大气污染对档案纸质材料耐久性的影响与防护[J] 福建环境2000年第17卷(4):8-94.龚德才奚三彩王勉派拉纶成膜技术在文物及图书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6(1):29-345.袁世炬纸张结构、性能及影响因素[J]湖北造纸2004(1):8-106.周小凡谢来苏隆言泉纸张抗张断裂机理的研究[J] 南京林业人学学报(自然利一学版)2001(5):29-327.桑益洲.刘忠纸张内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J]8.张晓梅原思讯一种新型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在加固糟朽丝织品中的应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3,15(2)9.李玲.古代丝绸的老化及其保护[J].江汉考古,2002.2 总第83期:81~84.10.黄俐君,叶水芬.出土纺织品的针线法保护[J].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89~292.11.周暘.去离子水清洗与纺织品中纤维失稳效应之间的关系[J].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300~301.12.薛雁.古代丝织品陈列展示期的保护[J].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97~299.13.罗群.从汉代菱纹罗织疪论析当时提花织造技术[J].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93~296.14.周暘.纺织品文物污染因素研究[J].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84~28815王秀玲.定陵出土的丝织品[J].江汉考古.2001,(2):80~88.16.张金萍、周健林. 饱水木质文物的蔗糖保护法.中原文物.2000(3)17.胡东波等. 长沙走马楼出土饱水竹简的防腐保存.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V ol.15,No.2. 200318.段新芳等. 出土木材文物的保护处理方法.19.王丽琴等. 古代木质品的防腐加固处理.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V ol.6,No.2. 199420.李琳. 合成材料在脆弱漆木器保护修复中的应用.北方文物.1994(3)21.张岚等. 论出土漆木器的脱水方法.文物保护22.姜进展. 木材在PEG法处理过程中收缩原因的研究.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V ol.7,No.2. 199523.李国清饱水木质文物的干缩性问题与发掘时的保护[J]考古与文物1992年第二期24.徐毓明《古代饱水木器和漆器处理方法综述》25.罗黎《出土漆器漆层的保护》26.樊娟饱水木器脱水定形方法类比[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3年六月27.胡继高考古出土竹席脱水加固方法的研究[J]考古1986年第三期28.胡继高从朱然墓漆器的保护谈出土漆、木器的自然干燥[J]1986年第三期29.柳洪亮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地出土古尸述论[J]西域研究2001年第一期8~1630.张海雁译泥沼干尸新发现[J]大自然探索2003年第8期76~7931.郑慧生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J]许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31~3532.记者杨猛破解马王堆女尸两千年不腐之谜北京科技报2004年10月20日33.卢燕玲由武威出土马胸勒的化学处理谈皮制文物的保护[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1999,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