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装史讲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帔:始于晋代,流行于以后各朝的一种妇女饰品,形似围巾,披在颈肩部,交于领前,自然垂下。
四、北方民族的裤褶与两裆
裤褶
裲裆:男女可服,其一当胸,其一当背,后演化为马甲、坎肩、背心。
思考练习题: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风格形成的原因?
这一时期北方民族服饰对主流服饰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叙说女子杂裾垂髾式深衣的审美价值?
男装: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女着男装,于秀美俏丽之中,别具一种潇洒英俊的风度,同时,也说明,唐代对妇女的束缚明显小于其它封建王朝。
胡服:典型样式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腰系碟躞带,足登高革靴。真可谓英姿勃勃。
女子首服:浑脱帽、幂离、帷帽
思考练习题:
吸引异性说
羞耻说
第二节先秦服饰
一、概述: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周朝分为西周(都设陕西丰镐)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东周(定都河南洛邑)春秋770年B.C.~476年B.C.
战国475年B.C.~221年B.C.
二、冠服制度:
冕服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绣绘十二章纹饰。
靴:来自西域,胡服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女子深衣、襦裙与佩饰:
男女服装形制差异很小,以上下连属为主,但在首服和佩饰上加以区别。
绕襟深衣:示意图同战国时的深衣式,但此时衣襟层数又有所增加,下摆部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
袿衣:亦为女子常服,式似深衣,底由衣襟曲转盘绕而形成两个尖角。
第四节: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衤两衤当
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圆领袍衫与幞头
第三节:女子冠服与妆饰
第五章:宋辽金元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汉族官服与民服
第三节:契丹、女真、蒙古族服装
第六章:明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三节:女子冠服与便服
第七章:清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十二章纹内容及寓意: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稚鸟)取其文丽;
宗彝(祭祀用器皿)取其忠孝;藻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向上;粉米取其滋养;黼(斧头)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
三、战国时赵武灵王引进胡服骑射:
春秋战国时的常服和礼服: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其形制为: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
二、男子服装:
魏晋男子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袍有袖口,而衫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二式,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除大袖衫外,有袍、襦、裤、裙等。
首服:巾、冠、帽
帽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主要有:
白纱高顶帽:似为天子特用
白高帽:多为士庶所戴
大障日帽:为农商夏日所戴
巾、冠:幅巾、纶巾、小冠、高冠、漆纱笼冠。
教学过程与Baidu Nhomakorabea容:
四章隋唐五代服装
一、概述: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王朝,后于公元589年灭陈统一中国。
隋公元581年~618年
唐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9年(梁、唐、晋、汉、周)
二、男服:
圆领袍衫:亦称因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式,为常服。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襟处有缘边。文官衣略长而至足踝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膝下,袖有宽窄之分,随时尚而变异。
帽衫:士大夫交际常服,一般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束角带,登革靴。
紫衫:初为戎服,后成官员便服。
凉衫:又称白衫,后演变为丧服。
裘衣:是由羊、兔、狐、獭、貂等动物皮毛制成的皮衣。
朝服:式样基本沿袭汉唐之制,只是颈间多戴方心曲领,这种方心曲领上圆下方,形似缨络锁片,源于唐,盛于宋而延至明。
服色:黄色为皇帝专用,臣官三品以上多为紫色,五品以上多为朱色,七品以上多为绿色,九品以上多为青色。
一、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六王毕,四海一”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兼收六国车旗服御”建立起衣冠服制。
秦朝221年B.C.~206年B.C.
西汉202年B.C.~9年A.D.(定都长安)汉武帝时,派张骞通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沟通中原与中亚西亚文化、商业的大道,史称“丝绸之路”。
新朝9年A.D.~23年A.D.(王莽篡权)
履式:盛行木屐
三、汉族女子的衫、襦
承汉制,日常服为:衫、袄、襦、裙、深衣等,除大襟外还有对襟,领与袖施彩绣,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
服式风格有窄瘦与宽博之别。
深衣: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名日“髾”。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名为“襳”
单衣:素纱单衣示意图(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襦裙:上衣下裳形制,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饰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
女子袍服:式同男服。
思考练习题:
参观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暮出土文物展,写一篇观后感?
叙说秦汉时期妇女服饰的审美价值?
说明曲裾袍与直裾袍的区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直裾袍在东汉时渐渐取代曲裾袍的?
襦:短襦之式最迟在战国时即已出现,多系在裙腰内,此期有由内转外的趋势。
袄:为日常服用衣式,大多内加棉絮或衬以里子,比襦长,腰袖宽松。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辽公元916年——1125年
金公元1115年——1234年
元公元1271年——1368年
二、男服:
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衤阑衫为尚
衤阑衫:即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衤阑,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一般常用细布,颜色用白,腰间束带。
《中国服装史》目录
第一章:先秦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国早期服饰
第三节: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装制度
第四节: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第二章:秦汉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袍服与冠履
第三节:女子深衣、襦裙下佩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第三节: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
一、概述: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魏,与蜀、吴同称三国鼎立。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
南朝公元420年~589年(宋、齐、梁、陈)
北朝公元386年~581年(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服装有两个方面的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秦汉之制;另一为少数民族服饰。
第三节: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第八章:民国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长袍与西服
第三节:女子袄裙与旗袍
第九章:20世纪后半叶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装
第三节:女装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节人类早期服装
一、概述:
旧石器时代
据考古,四百万年以前,云南元谋县已有人类生存,继后有陕西兰田人、北京周口店人、山西丁村人、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北京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前已自制骨针、项饰)、以及内蒙古河套人等创造早期生产工具。
袍服花纹:初多为暗花,至武则天时,赐文武官员袍绣对狮、对虎、豹、鹰、雁等真实动物或神禽瑞兽纹饰,此举导致了明清官服上补子的风行。
幞头:这一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
乌皮靴:普遍履式,居家时方着丝履等。
幞头、圆领袍衫、下配乌皮靴,既洒脱飘逸,又不失英武之气,是汉族与北方民族相融合而产生的一套服饰。
三、女服:
衫:衫较襦长,多指丝帛单衣,质地轻软,是女子常服之一。
裙: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却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上身仅着抹胸,外直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为大胆的一种。裙色可以尽人所好,其中似以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另有众多间色裙;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更是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
花纹:依宋制,每年必按品级分送“臣僚袄子锦”,共计七等,给所有高级官吏,各有一定花纹,如翠毛、云雁细锦、狮子、练雀、云鹤花锦等。这些锦缎中的图案继承武则天所赐百官纹绣,但较之更为具体,为明清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
首服:
幞头:唐人常用的首服幞头至宋已发展为各式硬脚,其中直脚为官职朝服,其脚长度时有所变。直脚甚长,长达尺余,有“防止上朝站班交头接耳”之说。
女子服饰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襦裙服:
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足登凤头丝履或精编草履。
襦:唐朝女子依隋之旧,喜欢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上襦很短,襦的领口常有变化,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有袒领,袒领短襦的穿着效果,一般可见到女性胸前乳沟,这是中国服饰演变中比较少见的服式和穿着方法。襦的袖子初期有宽窄二式,盛唐以后,因胡服影响逐渐减弱而衣裙加宽,袖子放大。
新石器时代
大约在一万年左右,种植、用火、定居、饲养、制陶、缝衣,原始纺织业开始和发展(大约六千年前出现纺织品),基本确立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上衣下裳形制。(如甘肃辛店彩陶纹饰,可见贯头衫样式)
二、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
生体保护说气候适应说
(个体、生理)身体保护说
人体装饰说护符说
(社会、心理)象征说
审美说
长冠:宦官、侍者用
武冠:原为胡人装束,为武将所用
法冠:执法官戴用,也称獬豸冠
梁冠:文官用,也称进贤冠
帻:包发巾的一种,戴冠者衬冠下,贵贱均可戴用,有平巾帻、介帻。
巾
履:自汉代以后鞋的总称
舄:官员祭祀用(绸缎为面,木制的厚鞋底,复底鞋)
履:上朝时用(丝履)
屦:为居家用(便鞋,麻、葛制,薄底)
屐:出门行路用(以本或草为之)
东汉25年A.D.~220年A.D.(定都洛阳)
二、男子服装与冠履:
袍服:秦汉男子以袍为贵,汉代以袍为礼服。有曲裾袍、直裾袍两种样式。
单衣:仕宦平日燕居之服,同袍式,内穿,很薄,无衬里。
裤:
早期无裆,称为“绔”
后发展为有裆之裤称“军”,合裆短裤称“犊鼻军”
内穿合裆裤之后,绕襟深衣已属多余。
首服:
冠
冕冠:又叫远游冠
幅巾:此期重新流行,文人、儒生以裹巾为雅,因可随意裹成各式,于是形成了以人物、景物等命名的各种幅巾,如“东坡巾”,逍遥巾“山谷巾”等。
通天冠:皇帝服用。
三、女服:
一般有襦、袄、衫、背子、半臂、背心、抹胸、裹肚、裙、裤等,其中以背子最具特色,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之中的一种服式。
背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袖有宽窄二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在左右腋下开以长衩(似有辽服影响),既舒适合体又典雅大方。
半臂与披帛:这是襦裙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半臂似今短袖衫,因其袖长在两裆与衣衫之间,故称其半臂。披帛,当从狭而长的帔子演变而来,后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一种飘带,隋唐盛行,宋代以后渐少。
妆饰:
唐代女子化妆顺序;擦铅粉、抹胭脂、画黛眉、涂鸦黄(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履:唐时虽开始崇尚小脚,但女子仍为天足,故鞋式与男子无大差别,只是女子多凤头高翘式履,履上织花或绣花。
阐述唐代妇女服饰的审美价值?
以唐代服饰文化为依据进行一个系列的现代服装设计,要求:男女装不限;写明设计思想(不少于100字)。
查找这一时期的各种资料(主要是绘画作品),谈谈你对唐代服饰文化的开放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五章宋辽金元服饰
一、概述: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基本上完成了中原和南方的统一,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服色:有严格规定,“唐百官服色,视阶官之品”,这与前几代只是祭服规定服式服色之说不同,隋与唐初,尚黄但不禁黄,士庶均可服,唐高祖时(公元668年)才禁止服黄。贞观四年(630年)和上元元年(674年)两次下诏颁布服色并佩饰的规定,第二次较前更为详细,即:“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十三夸;四品服深绯,金带十一夸;五品服浅绯,金带十夸;六品服深绿,银带九夸;七品服浅绿,银带九夸;八品服深青,俞石带九夸;九品服浅青,俞石带九夸;庶人服黄,铜铁带七夸。”一般士人未进仕途者,以白袍为主,曾有“袍如烂银文如锦”之句。
胡服特征: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衣身紧窄。
汉人右衽,胡人左衽;变舄屦为靴,冠为貂皮冠。
确定了中国服装的两种基本形制:上衣下裳;上下连属。
思考练习题:
关于服饰起源的学说有哪些?你的观点是什么?
说明西周冠服制度下冕服的审美价值?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服饰改革有何意义?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二章秦汉服装
四、北方民族的裤褶与两裆
裤褶
裲裆:男女可服,其一当胸,其一当背,后演化为马甲、坎肩、背心。
思考练习题: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服饰风格形成的原因?
这一时期北方民族服饰对主流服饰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叙说女子杂裾垂髾式深衣的审美价值?
男装:女着男装,即全身仿效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大特点。女着男装,于秀美俏丽之中,别具一种潇洒英俊的风度,同时,也说明,唐代对妇女的束缚明显小于其它封建王朝。
胡服:典型样式为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下着长裤,腰系碟躞带,足登高革靴。真可谓英姿勃勃。
女子首服:浑脱帽、幂离、帷帽
思考练习题:
吸引异性说
羞耻说
第二节先秦服饰
一、概述:
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商朝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
周朝分为西周(都设陕西丰镐)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
东周(定都河南洛邑)春秋770年B.C.~476年B.C.
战国475年B.C.~221年B.C.
二、冠服制度:
冕服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绣绘十二章纹饰。
靴:来自西域,胡服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女子深衣、襦裙与佩饰:
男女服装形制差异很小,以上下连属为主,但在首服和佩饰上加以区别。
绕襟深衣:示意图同战国时的深衣式,但此时衣襟层数又有所增加,下摆部分肥大,腰身裹得很紧,衣襟角处缝一根绸带系在腰或臀部。
袿衣:亦为女子常服,式似深衣,底由衣襟曲转盘绕而形成两个尖角。
第四节:北方民族的裤褶与衤两衤当
第四章:隋唐五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圆领袍衫与幞头
第三节:女子冠服与妆饰
第五章:宋辽金元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汉族官服与民服
第三节:契丹、女真、蒙古族服装
第六章:明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第三节:女子冠服与便服
第七章:清代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官服与民服
十二章纹内容及寓意: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稚鸟)取其文丽;
宗彝(祭祀用器皿)取其忠孝;藻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向上;粉米取其滋养;黼(斧头)取其决断;黻取其明辨。
三、战国时赵武灵王引进胡服骑射:
春秋战国时的常服和礼服: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其形制为:续衽钩边,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
二、男子服装:
魏晋男子以长衫为尚,衫与袍的区别:袍有袖口,而衫为宽大敞袖。衫有单、夹二式,不仅用作常服,也可权当礼服。
除大袖衫外,有袍、襦、裤、裙等。
首服:巾、冠、帽
帽是南朝以后大为兴起的,主要有:
白纱高顶帽:似为天子特用
白高帽:多为士庶所戴
大障日帽:为农商夏日所戴
巾、冠:幅巾、纶巾、小冠、高冠、漆纱笼冠。
教学过程与Baidu Nhomakorabea容:
四章隋唐五代服装
一、概述: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王朝,后于公元589年灭陈统一中国。
隋公元581年~618年
唐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十国公元907年~979年(梁、唐、晋、汉、周)
二、男服:
圆领袍衫:亦称因领袍衫,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的服式,为常服。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襟处有缘边。文官衣略长而至足踝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膝下,袖有宽窄之分,随时尚而变异。
帽衫:士大夫交际常服,一般是头戴乌纱帽,身着皂罗衫,束角带,登革靴。
紫衫:初为戎服,后成官员便服。
凉衫:又称白衫,后演变为丧服。
裘衣:是由羊、兔、狐、獭、貂等动物皮毛制成的皮衣。
朝服:式样基本沿袭汉唐之制,只是颈间多戴方心曲领,这种方心曲领上圆下方,形似缨络锁片,源于唐,盛于宋而延至明。
服色:黄色为皇帝专用,臣官三品以上多为紫色,五品以上多为朱色,七品以上多为绿色,九品以上多为青色。
一、概述: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六王毕,四海一”推行“书同文,车同轨,兼收六国车旗服御”建立起衣冠服制。
秦朝221年B.C.~206年B.C.
西汉202年B.C.~9年A.D.(定都长安)汉武帝时,派张骞通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沟通中原与中亚西亚文化、商业的大道,史称“丝绸之路”。
新朝9年A.D.~23年A.D.(王莽篡权)
履式:盛行木屐
三、汉族女子的衫、襦
承汉制,日常服为:衫、袄、襦、裙、深衣等,除大襟外还有对襟,领与袖施彩绣,腰间系一围裳或抱腰,亦称腰采,外束丝带。
服式风格有窄瘦与宽博之别。
深衣:男子已不穿的深衣仍在妇女间流行,并有所发展,主要变化在下摆,通常将下摆裁制成数个三角形,上宽下尖,层层相叠,因形似旌旗而名日“髾”。围裳之中伸出两条或数条飘带,名为“襳”
单衣:素纱单衣示意图(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襦裙:上衣下裳形制,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裙,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饰中最主要的一种形式。
女子袍服:式同男服。
思考练习题:
参观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暮出土文物展,写一篇观后感?
叙说秦汉时期妇女服饰的审美价值?
说明曲裾袍与直裾袍的区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直裾袍在东汉时渐渐取代曲裾袍的?
襦:短襦之式最迟在战国时即已出现,多系在裙腰内,此期有由内转外的趋势。
袄:为日常服用衣式,大多内加棉絮或衬以里子,比襦长,腰袖宽松。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辽公元916年——1125年
金公元1115年——1234年
元公元1271年——1368年
二、男服:
两宋时期的男子常服以衤阑衫为尚
衤阑衫:即是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衤阑,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一般常用细布,颜色用白,腰间束带。
《中国服装史》目录
第一章:先秦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中国早期服饰
第三节:周代趋于完备的冠服装制度
第四节:春秋战国的深衣与胡服
第二章:秦汉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袍服与冠履
第三节:女子深衣、襦裙下佩饰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汉族男子的衫、巾与漆纱笼冠
第三节:汉族女子的衫、襦与华饰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服装
一、概述: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建魏,与蜀、吴同称三国鼎立。
西晋公元265年~316年
东晋公元317年~420年
南朝公元420年~589年(宋、齐、梁、陈)
北朝公元386年~581年(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服装有两个方面的形式:一为汉族服式,承秦汉之制;另一为少数民族服饰。
第三节:趋于融合的满汉女子服装
第八章:民国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子长袍与西服
第三节:女子袄裙与旗袍
第九章:20世纪后半叶服装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男装
第三节:女装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节人类早期服装
一、概述:
旧石器时代
据考古,四百万年以前,云南元谋县已有人类生存,继后有陕西兰田人、北京周口店人、山西丁村人、广西柳江人、四川资阳人、北京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前已自制骨针、项饰)、以及内蒙古河套人等创造早期生产工具。
袍服花纹:初多为暗花,至武则天时,赐文武官员袍绣对狮、对虎、豹、鹰、雁等真实动物或神禽瑞兽纹饰,此举导致了明清官服上补子的风行。
幞头:这一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
乌皮靴:普遍履式,居家时方着丝履等。
幞头、圆领袍衫、下配乌皮靴,既洒脱飘逸,又不失英武之气,是汉族与北方民族相融合而产生的一套服饰。
三、女服:
衫:衫较襦长,多指丝帛单衣,质地轻软,是女子常服之一。
裙:女子非常重视的下裳。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却有多少之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上身仅着抹胸,外直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为大胆的一种。裙色可以尽人所好,其中似以石榴红裙流行时间最长。另有众多间色裙;唐中宗时安乐公主的百鸟裙,更是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
花纹:依宋制,每年必按品级分送“臣僚袄子锦”,共计七等,给所有高级官吏,各有一定花纹,如翠毛、云雁细锦、狮子、练雀、云鹤花锦等。这些锦缎中的图案继承武则天所赐百官纹绣,但较之更为具体,为明清补子图案确定了较为详细的种类与范围。
首服:
幞头:唐人常用的首服幞头至宋已发展为各式硬脚,其中直脚为官职朝服,其脚长度时有所变。直脚甚长,长达尺余,有“防止上朝站班交头接耳”之说。
女子服饰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襦裙服:
上着短襦或衫,下着长裙,佩披帛,加半臂,足登凤头丝履或精编草履。
襦:唐朝女子依隋之旧,喜欢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提得极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上襦很短,襦的领口常有变化,如圆领、方领、斜领、直领和鸡心领等,盛唐时有袒领,袒领短襦的穿着效果,一般可见到女性胸前乳沟,这是中国服饰演变中比较少见的服式和穿着方法。襦的袖子初期有宽窄二式,盛唐以后,因胡服影响逐渐减弱而衣裙加宽,袖子放大。
新石器时代
大约在一万年左右,种植、用火、定居、饲养、制陶、缝衣,原始纺织业开始和发展(大约六千年前出现纺织品),基本确立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上衣下裳形制。(如甘肃辛店彩陶纹饰,可见贯头衫样式)
二、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
生体保护说气候适应说
(个体、生理)身体保护说
人体装饰说护符说
(社会、心理)象征说
审美说
长冠:宦官、侍者用
武冠:原为胡人装束,为武将所用
法冠:执法官戴用,也称獬豸冠
梁冠:文官用,也称进贤冠
帻:包发巾的一种,戴冠者衬冠下,贵贱均可戴用,有平巾帻、介帻。
巾
履:自汉代以后鞋的总称
舄:官员祭祀用(绸缎为面,木制的厚鞋底,复底鞋)
履:上朝时用(丝履)
屦:为居家用(便鞋,麻、葛制,薄底)
屐:出门行路用(以本或草为之)
东汉25年A.D.~220年A.D.(定都洛阳)
二、男子服装与冠履:
袍服:秦汉男子以袍为贵,汉代以袍为礼服。有曲裾袍、直裾袍两种样式。
单衣:仕宦平日燕居之服,同袍式,内穿,很薄,无衬里。
裤:
早期无裆,称为“绔”
后发展为有裆之裤称“军”,合裆短裤称“犊鼻军”
内穿合裆裤之后,绕襟深衣已属多余。
首服:
冠
冕冠:又叫远游冠
幅巾:此期重新流行,文人、儒生以裹巾为雅,因可随意裹成各式,于是形成了以人物、景物等命名的各种幅巾,如“东坡巾”,逍遥巾“山谷巾”等。
通天冠:皇帝服用。
三、女服:
一般有襦、袄、衫、背子、半臂、背心、抹胸、裹肚、裙、裤等,其中以背子最具特色,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女服之中的一种服式。
背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袖有宽窄二式,衣长有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在左右腋下开以长衩(似有辽服影响),既舒适合体又典雅大方。
半臂与披帛:这是襦裙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半臂似今短袖衫,因其袖长在两裆与衣衫之间,故称其半臂。披帛,当从狭而长的帔子演变而来,后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一种飘带,隋唐盛行,宋代以后渐少。
妆饰:
唐代女子化妆顺序;擦铅粉、抹胭脂、画黛眉、涂鸦黄(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
履:唐时虽开始崇尚小脚,但女子仍为天足,故鞋式与男子无大差别,只是女子多凤头高翘式履,履上织花或绣花。
阐述唐代妇女服饰的审美价值?
以唐代服饰文化为依据进行一个系列的现代服装设计,要求:男女装不限;写明设计思想(不少于100字)。
查找这一时期的各种资料(主要是绘画作品),谈谈你对唐代服饰文化的开放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五章宋辽金元服饰
一、概述: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基本上完成了中原和南方的统一,定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服色:有严格规定,“唐百官服色,视阶官之品”,这与前几代只是祭服规定服式服色之说不同,隋与唐初,尚黄但不禁黄,士庶均可服,唐高祖时(公元668年)才禁止服黄。贞观四年(630年)和上元元年(674年)两次下诏颁布服色并佩饰的规定,第二次较前更为详细,即:“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十三夸;四品服深绯,金带十一夸;五品服浅绯,金带十夸;六品服深绿,银带九夸;七品服浅绿,银带九夸;八品服深青,俞石带九夸;九品服浅青,俞石带九夸;庶人服黄,铜铁带七夸。”一般士人未进仕途者,以白袍为主,曾有“袍如烂银文如锦”之句。
胡服特征:短衣、长裤、革靴或裹腿,衣袖偏窄,衣身紧窄。
汉人右衽,胡人左衽;变舄屦为靴,冠为貂皮冠。
确定了中国服装的两种基本形制:上衣下裳;上下连属。
思考练习题:
关于服饰起源的学说有哪些?你的观点是什么?
说明西周冠服制度下冕服的审美价值?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服饰改革有何意义?
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二章秦汉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