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自然地理 第二章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复习讲义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程内容]

1.结合相关示意图,说出地球运动的基

本特征。

2.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思维导图]

1.读下图,回忆下列知识。

(1)方向:A、B、C三幅图中自转方向为A自西向东、B逆时针、C顺时针。

(2)速度:图中甲、乙、丙三点,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丁处数值为837。

(3)周期:甲地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为一个太阳日;乙地连续两次看到北极上空某恒星出现在同一位置的时间间隔为23时56分4秒,为一个恒星日。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恒星日。

综合思维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影响关系

纬度(同一海拔)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

线速度越大

负相关

海拔(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

2.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昼夜半球:甲位于夜半球,乙位于昼半球。其形成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2)晨昏线:图中弧AOB为晨线(填“晨”或“昏”)。

(3)昼夜交替的原因在于地球自转,其周期为1个太阳日。

方法技巧

晨昏线上的点随地球自转下一刻进入白昼的线为晨线,进入黑夜的线为昏线。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请用虚线箭头在图中分别画出其运动过程中的偏转方向。

答案画图略。(分别画出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南、北半球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原因是受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结合图示信息,总结沿地表做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规律。

答案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拓展延伸

北极星的高度(仰角)等于观测点的地理纬度数;南半球观测不到北极星。

(天津文综)右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

(2)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

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答案(1)A(2)B

学科关键能力提升

(1)审题: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哪些地理信息?依据是什么?

答案景观图片中可以看到北极星,北极星贴近地平线,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

(2)破题:你在回答上述问题时调用了哪些地理知识?

答案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观测点的地理纬度,地球自转角速度约为15°/时。

(3)解题:解答上题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根据地球自转的知识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向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中心天体P为北极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照片拍摄于南半球中纬度地区

B.该照片是地球公转的反映

C.照片中的恒星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D.照片中的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

2.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估测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

A.30分钟B.60分钟

C.120分钟D.24小时

答案 1.D 2.C

解析第1题,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无法看到北极星,A错误;恒星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映,B错误;北极上空俯视地球是逆时针自转,故恒星视运动是逆时针,C错误、D正确。第2题,因每颗恒星视运动的时间为23时56分4秒,所以其角速度约为15°/h,若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30°,则需要花费2小时,故这张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2小时,即120分钟。故选C。

考向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沿地表面向河流下游,左手方视为河流左岸,右手方视为河流右岸。读“某一平直河流剖面图”,完成3~4题。

3.若该河为平直河道,剖面是由于自然力的影响,则该河位于()

A.南半球B.北半球

C.赤道上D.回归线上

4.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

A.北岸B.南岸C.东岸D.西岸

答案 3.B 4.B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的右岸受到侵蚀,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所以该河位于北半球。第4题,若该河自西向东流动,南岸为右岸,河流主要侵蚀南岸,所以河堤需要特别加固的是南岸。

1.地方时

(1)产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而同一时刻,不同经度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2)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向东加,向

西减。

2.区时

(1)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2)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如东八区以120°E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3)时区确定

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7.5,则商即为时区数;余数若大于7.5,则商+1为时区数)

易混辨析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120°E)的区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当地时间是指当地的区时而不是地方时。

3.地方时的计算

所求点时间=起算时间±时差

(1)定“起算时间”:确定已知点的地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下图为例: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如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NA。

(2)定“东西方向”: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方向,以确定“加”或“减”。如图中若已知D点时间,由D点向东可推算E点的地方时,向西可推算C点的地方时。

(3)定“时差”: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进而确定时差,如图中若E点所在经线与D点所在经线经度相差45°,时差为3小时。

(4)定“计算结果”: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点时间,如E点地方时为:12: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