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2024版《物流基础》教案
02
准确性指标
衡量服务商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的错误 率,如货物错配率、信息准确率等。
03
经济性指标
衡量服务商提供物流服务的成本效益, 如单位运输成本、仓储费用等。
创新性指标
衡量服务商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创新 能力和发展潜力,如新技术应用、绿 色物流实践等。
05
04
可靠性指标
衡量服务商在物流服务过程中的稳定 性和可信赖程度,如服务故障率、投 诉处理及时率等。
功能
物流系统的功能包括运输功能、仓储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 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这些功能 相互协调,共同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目标。
物流系统优化方法
数学规划法
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常见的数 学规划法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
系统仿真法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物流系统进行模拟和分析,找出系统瓶颈和 优化方向。
物流的重要性
物流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提高生 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物流也是连接产业链、价值链的关键环节, 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物流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方法,了解物流系统 的构成和运行机制。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 解决物流实际问题,具备 初步的物流规划和设计能 力。
速度快,安全性高,成本高;适 用于高附加值、小批量、急需货 物的运输。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水路运输 航空运输
灵活性强,可实现“门到门”服 务;适用于中短途运输,对货物 包装要求不高。
运量大,成本低,速度慢;适用 于长距离、大批量、对时间要求 不高的货物运输。
物流管理基础 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三年制专科)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物流管理基础》是主要针对物流管理专业,同时面向信息技术与商务管理系各专业所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接触到的第一门物流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流业务、物流行业、物流管理、物流发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掌握现代物流领域所涉及的主要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管理方法和主要领域。
本课程强调理论层面的介绍,重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对具体操作层面涉及较少。
本课程是学生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本课程系统地介绍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体系和方法。
通过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物流的相关概念,了解物流系统,掌握物流的七大功能要素,熟悉物流企业作业管理与运作,了解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了解现代物流在企业竞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对现代物流的总体框架有所掌握,为下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2、能力目标本课程重在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利用所学管理知识,就企业管理中的实际业务进行规范化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思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及方法,而且应学会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物流业务中的难题进行刻苦钻研经过再学习得以解决的能力,为取得物流师、报检员或报关员等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打下一定基础。
三、授课内容和学时安排专题授课内容实践理论学时实践学时课外作业绪论课程的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学习基本要求、学习方法介绍。
2*现代物流基础物流的概念及内涵,物流理论及物流观念,物流的功能及其合理化,物流形式,现代物流特征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6 2*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物流七大基本功能要素: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的含义、内容及基本要求。
现代物流基础物流课程标准
大连电子学校《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现代物流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讲授关于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物流相关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物流,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课程设计理念:(1)课程目标既要明确知识点,更要突出能力点。
(2)课程内容主要是“是什么”和“怎么样"。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
(4)在教学方法上,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流出充分的时间。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这些知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有效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形成经险的能力;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和与他人合作的意志品质,逐步建立创业就业自信;具备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意志力,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运输配送、储存保管、装卸搬运、现代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基本业务(2)基本掌握物流信息、物流系统、物流网络系统、企业物流(3)初步会知第三方物流、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绿色物流(4)了解消费者物流、物流政策、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组织管理原则2. 能力目标(1)专业能力:掌握现代物流理论与观念、运输配送、储存保管、装卸搬运、现代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基本业务的作业,理解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组织管理原则(2)方法能力:教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具有分析和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物流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流学》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405018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2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物流学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物流诸功能的实施与管理过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门学科。
本课程主要讲授有关现代物流管理概论、国内外物流动态和发展趋势,针对物流活动和物流管理实践提出的问题,以现代物流和物流管理思想及原理为主要理论构架,系统地阐述物流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现代物流组织及管理、现代物流服务管理、供应链物流管理、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销售物流管理和国际物流。
本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能胜任与物流管理有关的实际工作。
为未来从事物流管理、采购管理、配送管理等岗位的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同时为后续的供应链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本课程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原则,以讲清概念、物流系统、强化应用为重点,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实践调查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素质,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物流管理的理论、发展历史与物流系统,为日后学习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按照以培养掌握物流学发展脉络、物流学体系、主要理论和综合素质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配套的思路,根据工作岗位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更新,使学生能学到最适合时代发展的物流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开发思路针对这门课的特点,本课程将采取课堂讲授、互动式教学等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本学科的整体面貌与学习方法,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
课堂上努力营造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良好氛围,要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
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并应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含量。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现代物流基础课程代码:二、基本信息学分:4学时:80 课程类型:电子商务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电子商务专业一年级三、课程设计(一)、课程的性质物流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和一门新兴的学科,由于因涉及的产业活动的多样性及复杂性,国内外对物流的理论、方法、技术、管理、经营诸方面还都在探索之中。
由于这门学科跨度大、知识含量高、涉及学科门类广,作为商贸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现代物流的产生、基本理念、基本功能和技术鞥基础知识,具有初步开展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介绍物流发展的历史沿革和未来趋势,增强学生继续学习物流知识及从事物流职业的兴趣。
《现代物流》它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性较强的课程,是面向商贸、物流、营销和电子商务等相关的基础教材。
(二)、课程目标1、课程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技术,具有初步开展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
2、课程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由于本课程涉及的领域广泛,包含的知识繁杂,所以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分析相结合。
1).使学生了解现代物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现代物流的基础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3).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产业,需要一些应用型技术专门人才,通过学习可使学生掌握物流操作技能。
4).掌握现代物流运作和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
5).要求学生掌握学习现代物流学课程的方法。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和解决现代物流管理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灌输物流岗位职责,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考核方案设计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评价宜以过程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注重实践性引导,过程评价以鼓励为主。
中职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认识》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物流认识学时/学分:90先修课程:后续课程:仓储与配送国际货代运输服务与管理适用专业:物流服务与管理开课专业科(部)或教研室:物流与电子专业科一、课程性质《物流认知》是我校面向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平台课和必修课,安排在第1学年第1学期,也是主干课程之一。
在讲授具体的专业知识之前必须要先学习《物流认知》这门课程,以解决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入门问题。
从知识上来讲够用就行,不强调系统性和深入性,但强调通过为初学者建立整个物流职业的知识框架来认识物流的宗旨和目标。
因此,本课程承载着为学生呈现物流行业概况的任务,重点培养学生对物流企业、对物流业务和对物流岗位的认知,建立起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物流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教学目标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在以物流服务基本功能要素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因此还承担着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重任。
二、课程设计思路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为适应现代物流的教学需要,我们有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重大变革。
使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培养目标服务,课程的内容的选择与来源与行业和岗位发展需要紧密切合,确立了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标,融合企业岗位技术培训课程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为驱动;融“教、学、做”为一体,通过采取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达到工作岗位所应掌握的技能目标。
本课程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由于本课程面向的是整个专业的认识和基本能力培养,不能对应具体的工作岗位,但每个岗位都需要对职业有整体的认识,因此本课程在物流服务基本功能的要素为主线组织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在基本功能要素中对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二、课程性质、地位、设计思路1、课程性质、地位《物流基础》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物流管理专业处于先导地位,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物流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现代物流的功能及环节、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掌握仓储、配送、运输、物流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相关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流基础》的前导课程为管理能力与素质提升、商品学及商品养护技术等,这些前导课程的知识和技能为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后续课程主要有采购与供应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公路运输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实务、配送中心运营管理实务、农产品冷链物流、物流成本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这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流基础的认识,提升学生在物流方面的综合管理能力。
2、课程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本专业基本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了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以完整的工作任务为对象,组织学生通过项目工作任务来学习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1、能力目标:(1)能解读物流企业岗位设置及职务描述;(2)能合理化组织运输;(3)能合理化仓储;(4)能根据配送作业情况进行订单的分配和拣选;(5)能根据不同的物资设计装卸搬运方法;(6)能选择合理的流通加工方法;(7)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包装合理化的作业;(8)能根据物流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对物流运作作出决策(9)能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物流服务;(10)能根据本量利分析的结果,提出成本控制方法;(11)能够进行绿色物流管理;(12)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13)能够利用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物流管理,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顺畅运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旨在培养具备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课程目标包括:1. 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分析物流管理问题;2. 具备物流管理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物流作业流程、物流信息系统等操作;3. 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团队成员、客户、供应商等进行沟通和协作;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根据企业需求和市场变化,提出新的物流管理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1. 物流基础理论: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原则,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2. 物流作业流程:讲解物流作业的基本流程,包括采购、库存、运输、包装、配送等环节;3. 物流信息系统:介绍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等;4. 供应链管理:介绍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风险管理等;5. 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物流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1. 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2. 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3. 独立完成作业和案例分析,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4. 积极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 案例教学: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应用;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物流作业流程的模拟操作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包括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物流教学大纲
物流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物流是现代经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相关理论,以及物流管理的流程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物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物流管理在实际生产和运输中。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了解物流系统的组成和各个环节的关系;3. 熟悉物流运输和仓储的管理流程;4. 掌握物流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的方法;5. 培养物流规划和协调能力。
三、课程大纲和安排1. 物流管理概述1.1 物流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物流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1.3 物流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和意义2. 物流系统与环节2.1 物流系统的组成和运作原理 2.2 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环节的协调2.3 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3. 物流运输管理3.1 运输方式及其选择3.2 运输网络设计与优化3.3 运输合同管理与运费结算4. 物流仓储管理4.1 仓储设备与布局规划4.2 库存管理与控制4.3 订单管理和配送5. 物流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5.1 物流成本结构与控制方法5.2 物流效率评价和改进5.3 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应用6. 物流规划与协调6.1 物流网络设计与规划6.2 物流需求调查和预测6.3 各环节协调与决策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加深对物流管理实际问题的认识。
3. 实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4. 学习资料:提供相关教材、论文和案例资料进行学习和研究。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参与讨论、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
2. 期中考试:考察对物流管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
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实际物流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或改进建议,并撰写论文。
六、参考教材1. 《现代物流管理》(第三版),作者:李晓红,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年份:2018。
2024《物流基础》教学教案
《物流基础》教学教案目录CONTENCT •物流概述与基本概念•运输管理与实务操作•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策略•装卸搬运与包装技术应用•配送中心规划与管理实践•信息技术在物流中应用•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01物流概述与基本概念物流定义及发展历程物流定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
发展历程物流行业经历了从传统物流到现代物流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物流、绿色物流等新型物流模式不断涌现。
运输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实现物品的空间位移。
储存通过仓库对物品进行储存和保管,调节供需矛盾,确保物品质量和安全。
装卸搬运在物流过程中对物品进行装卸、搬运、堆码等操作,实现物品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
01020304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根据客户需求,将物品按时、按量、准确地送达指定地点。
在流通过程中对物品进行加工、整理、组装等操作,提高物品的附加值。
对物品进行包装,保护物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
运用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处理、传递和应用,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80%80%100%国内外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但整体服务水平和效率仍有待提高。
国际物流市场日益扩大,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际物流合作与竞争并存。
智慧物流、绿色物流、供应链金融等新型物流模式不断涌现,物流行业将朝着更加智能化、环保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国际物流发展现状物流发展趋势物流行业重要性及应用领域物流行业重要性物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领域物流行业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商贸流通、农业、医疗、电子商务等领域,为各行各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
02运输管理与实务操作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运输方式选择及特点分析灵活便捷,适合中短途和门到门服务,但受天气和交通状况影响较大。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基础课程,根据物流典型职业活动必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分析整合而成,主要介绍物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为专业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本专业学生普及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及基础技能,使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摆正学生的工作心态。
通过对物流业的了解,促进学生形成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使学生走进物流行业,认识类型物流企业,体验物流各环节的功能,知晓物流企业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要求和服务意识,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理解、分析和解决简单物流问题的能力。
职业能力教学目标1.能描述物流行业发展现状;2.能准确辨识各类物流企业;3.理解物流活动各个环节的基本功能;4.能描述运输、仓储、配送、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作业流程;5.能描述企业物流活动的构成;6.能描述第三方物流的运作;7.能操作简单的物流信息系统。
三、参考学时72学时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教学内容与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本课程教学可采用实地参观、案例分析、任务驱动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物流业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在物流行业工作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
教学中物流行业的认知部分可以组织学生到物流企业实地参观、借助网络进行物流行业信息搜集等形式组织教学;物流各功能要素的构成的内容,可以设定工作任务,把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合作完成工作任务来进行此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企业物流流程、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等部分的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分析、播放录像和视频资料、角色分工模拟情境等形式组织教学。
(二)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原则是坚持评价过程、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过程性评价中注重对学生搜集、整理、分析物流各活动的资料过程与能力的评价、运用所掌握的物流基本知识分析物流实际业务过程与能力的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在课堂讨论、实地参观、小组合作等活动中所表现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对专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课程是在第一学期开设,无前续课程;后期课程有《采购》、《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采购管理实务》、《库存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与应用》等。
本课程紧扣专业培养目标,以满足物流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为宗旨,同时,还要综合考虑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课程结合物流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入浅出,融知识性、操作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同时注重开展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劳动意识、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考取1+X证书、进行邮政云仓工学交替实习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总体设计原则: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组织中时刻把握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和素养。
以行业专家对物流管理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结合专业建设方案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特点设计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结构:按照物流工作运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即物流管理基本知识、物流系统、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物品包装作业管理、装卸搬运作业管理、流通加工、配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
本课程理论知识涉及面广,课程依托职教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知识运用和操作技能的考核,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灵活运用课堂练习、案例分析、实训操作、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不同教学形式,注重融合职业道德、环保意识、劳动教育、社会责任、客户为中心等思政教育内容。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熟知物流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基本流程,掌握运输、仓储、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管理岗位群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操作实务。
《物流管理B》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B》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4020051 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含实践)课程学分 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16前导课程管理学、会计基础、经济学基础后续课程运输管理实务、仓储与配送管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制定人王晓云制定日期2013年3月审核人修订人修订日期审核人签发人签发日期一、课程定位《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也是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群的知识拓展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处于先导地位,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现代物流管理的理念、现代物流的功能及环节、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物流管理领域的基本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就采购、运输、仓储、库存管理、配送、物流信息技术等实务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能,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物流相关专业课程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生,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质量意识。
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合作、敬业等良好品质,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的素质,使学生在毕业后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能力目标◆能够从事物流策划、设计业务操作以及具有仓储管理、企业物流管理;◆能够将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具备解决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基本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掌握物流及物流管理的概念、物流七大功能要素、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与物流标准的知识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序号单元内容能力目标知识要求建议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 第一章物流概述1、能够针对实际企业的发展阶段提出相应的物流管理目标1、了解物流的特征及行业组成;2、了解物流管理的形成及其发展;3、理解物流的分类、要素、功能、效用与价值;4、熟练掌握物流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物流金融管理《货物学基础》课程标准
《货物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货物学基础标准简称适用专业物流金融专业修读学期第1学期制订时间2018.08课程代码课程学时64课程学分4课程类型A类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物流管理等专业课程对应职业资格证或内容物流师合作开发企业无执笔人合作者无审核人无制(修)定日期无注:1.课程类型(单一选项):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C类(纯实践课)2.课程性质(单一选项):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3.课程类别(单一选项):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4.合作者:须是行业企业人员,如果没有,则填无二、课程定位《货物学基础》是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是前期理论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
本课程的平行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物流学基础》等,后续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国际贸易》、《供应链管理》等。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物流货物相关知识并解决物流问题为目标。
根据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围绕物流中的货物,从货物的物流业务运行角度,对货物的性质、分类、质量、标准、检验等方面知识进行全面介绍,通过理论学习达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运用货物学相关知识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思路通过以物流的货物为中心,以货物的物流业务运行为主线,通过认识货物、货物的分类与编码、货物质量与标准、货物检验、货物包装、货物的储存与养护等项目的学习,并针对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学习动力不足的特点,确定了本课程74的思路为:以货物的性质、分类、质量、标准、检验和包装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介绍,帮助学生构建货物学的知识体系,掌握货物在物流业务各环节的实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从货物的物流业务运行角度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物流中的货物为主,着眼于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理论知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
《物流管理基础》课程标准课程代码:2811006课程名称:物流基础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及专业群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物流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物流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物流行业、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问题),(面对巨大的人才缺口及用人单位高标准的用人需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一线操作人才,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企业、学院发展规划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和学生个体差异,实施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开设顺应新疆经济发展、依托交通领域建设需求、开设具有区域、行业专业特色的物流课程。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目标驱动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物流管理综合应用能力,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1.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
本课程主要内容是讲授物流与物流系统的概念及功能、物流的发展、物流管理原理、物流运输管理、物流技术装备、仓储管理、包装与装卸、企业物流与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与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技术标准化与绿色物流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具备一定的物流管理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1.2设计思路(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物流管理基础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主动性、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人文素养,塑造职业道德修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物流管理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物流管理知识、基本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加强学生的物流管理理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物流管理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
1.1课程的性质
《物流基础》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有关物流的最基本的内涵,系统介绍物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讲述有关物流的定义,物流系统的含义及构成,以及相关物流各主要功能环节(运输、仓储、配送、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物流信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概念,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学习物流知识的基础,为以后系统学习物流的知识打下一个基础。
1.2设计思路
遵循“课程为专业服务,专业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思路,本课程在设计上,紧密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在物流流程剖析及物流管理岗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的成果,来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性。
在讲授具体内容之前,先通过情境导入的方式,引出教学内容。
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了相关的案例,使教学内容和案例互为补充,既增加了趣味性,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在课堂上尽量的做到师生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
并根据教学情况,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把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本课程的总学时数为26课时、学分数为2分。
2.课程目标
2.1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的能力;
2.2知识目标
●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掌握物流管理的各主要功能和作用;
●掌握配送和配送中心;
●掌握物流成本与服务。
2.3素质目标
●模拟操作。
建设物流模拟仿真实验室,购置物流设施设备或模型,绘制各类典型物流企
业业务流程图,让学生在实验室认识物流业务的全过程。
通过实验,使学生将理论知识
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软件操作。
安装物流软件,将物流企业运作转换成计算机模拟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学
生有了比较,进一步了解了物流企业运作的过程和原理;
●案例教学。
教师事先设计案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教师把握讨论的进度及方
向,进行必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物流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
通过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或参考资料选用
4.1.1教材选用及编写
自编教材。
4.1.2参考资料选用
张卫星《物流学》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张毅《现代物流管理》上海人民出版社
4.2教学建议
4.2.1教学条件和环境
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进行参观认识。
4.2.2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课堂教学、启发引导、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模拟教学等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3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实现课程目标。
(2)突出过程与任务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任务结果考核等手段,进行全方位的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采分。
(3)提倡综合素质评价,运用测试性评价和非测试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其它说明
4.4.1适用专业: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