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颅内肿瘤的CT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
平扫见左额颞深部可见一大小约 为5*5厘米片状低密度影,边缘 欠规整
增强无明显强化,左大脑中动脉 轻度移位
平扫见右额叶片状低密度影,边缘 不规整,右侧脑室前角受压变形
增强后无强化
平扫见右额顶叶类圆形低密度灶
增强后病灶无强化
增强扫描见右右额叶类圆形低密度灶(呈水瘤型),边缘环形强化
增强扫描见小脑中线偏左侧半球囊 性病灶伴囊壁瘤结节,瘤结节强化
增强扫描见小脑中线囊性病灶, 实性部分均匀强化
2.少突胶质瘤
年龄:多见于成年人。 部位:肿瘤始于皮层灰质,位置表浅,体积增大 可累及白质 CT表现:多为混合密度,边缘常不甚清楚,肿瘤 内低密度区为囊变区,实性部分多为等密度,瘤 内出血时为稍高密度。肿瘤易钙化,钙化灶多为 弯曲条带状或斑块状。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 到中等不规则强化,边缘较清楚wk.baidu.com 与星形细胞瘤鉴别:当病变范围较小且位于脑 表面皮层,病变内发现上述钙化时,应考虑少枝 少枝胶质瘤可能性。
(二)形态和边缘
膨胀性生长为主的肿瘤或脑外肿瘤形 态规整、境界清楚、边缘锐利。 浸润性生长的肿瘤则形态多不规整, 而且边缘模糊不清。
造影剂增强
肿瘤增强的程度和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其内部结构和良、恶性程度.有助于定性 诊断。 轻度强化<10HU 强度 中度强化10-20HU 明显强化>20HU 均匀增强--团块状,结节状 形式 不均匀增强-环形,花环,不规则
增强扫描后见小脑中线部位巨大球形高 密度灶,边缘清楚,肿瘤内可见不不规 则低密度区,幕上脑室明显扩大
增强显示右侧脑室三角区巨大占位性病 变,密度不均匀中线结构左移同侧侧脑 室前角处可见小结节种值灶,有强化
增强扫描见左侧脑室内肿物,强化明显,脑室积水
增强扫描后小脑蚓部球形稍高密度影, 病灶位于四脑室内,四脑室扩张
颅内肿瘤的CT定位诊断
脑内和脑外
幕上和幕下
脑室内和脑室外
肿瘤位于脑实质内者称为脑内病变,反之则称为 脑外病变。 肿瘤位于脑内、外的判别 脑内病变 肿瘤边缘 欠清楚或界线不清 脑外病变 清晰、锐利
内板骨质骨改变
罕见
常见
扩大
蛛网膜下腔/脑池 受压变窄或闭塞
脑皮层位置 肿瘤与骨板接触 所呈角度
正常 锐角
4.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以青少年多见,约占颅内肿瘤的 80%。该肿瘤可起源于脑室系统的任何部位, 幕下占60%,幕上占40%。其好发部位按发 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四脑室、侧脑室、三脑 室和导水管。大脑半球和桥脑小脑角区少见。 肿瘤细胞脱落可随脑脊液流动种植转移。 成人幕上多见 儿童幕下多见
CT表现: (1)平扫肿瘤多呈菜花状的混杂密度,多为 实性,可见囊变,部分可见钙化灶。(2)增 强扫描多呈不均匀中度强化。 (3)当肿瘤位于四脑室时,一般在瘤周围可 见残存的脑室。侧脑室肿瘤则可引起脑室局 部扩大。 (4)部分室管膜瘤可发生在脑实质内,以顶 枕叶为多见,其CT待征为较大的实性肿瘤伴 一较大的囊变区。增强扫描实性部分中度增 强。
平扫见左顶枕叶混杂密度影,前内侧为 低密度囊变区,实性部分见散在钙化灶
与脉络丛乳头状瘤鉴别 (1)幕上室管膜瘤患者年龄偏大,幕下 四脑室室管膜瘤患者年龄偏小,这点与 脉络丛乳头状瘤的发病年龄、部位的关 系正好相反。 (2)脉络丛乳头状瘤囊变坏死区少见, 钙化灶较少,脑积水程度重。 儿童四脑室内肿瘤有室管膜瘤和髓母 细胞瘤,后者完全位于四脑室内,密度 相对高,坏死囊变少,强化明显
生殖细胞瘤最为常见,其次为胶质瘤、 脑膜瘤和松果体细胞瘤。偶见畸胎瘤和表 皮样囊肿。
(5)脑室内
室管膜瘤最多见,其次为脑膜瘤。脉 络丛乳头状瘤、胶样囊肿、室管膜下巨细 胞星形细胞瘤和表皮样囊肿少见。
(一)肿瘤数目和大小
(1)转移性病灶多分布在大脑皮层,特别 是大脑中动脉分布区。 (2)肿瘤的大小和肿瘤的数目有一定关。 单发病变其体积一般明显大于多发性病灶 的体积。 尽管单发性肿瘤多为颅内原发性肿瘤, 但当CT图像上见到单发的较大的病灶、病 史短、位置又较浅时,应考虑转移瘤的可能 性。神经纤维瘤、脑膜瘤和听神经瘤均可能 多发。
平扫左额叶大片状低密度灶,其内可 见不规则条形钙化影
增强扫描后病灶无明显强化
平扫右额颞叶可见一椭圆 形低密度灶,边缘欠规整
增强后边缘环状轻 度强化
增强扫描见右额颞叶混杂密度灶, 可见条形钙化灶,右侧脑室受压, 中线结构左移,瘤周水肿
增强扫描见左额叶占位,病变强 化,内见条形钙化,轻度水肿
3.胶质母细胞瘤
3.骨变化
脑膜瘤引起邻近的骨质增生、硬化、破坏 垂体瘤可引起蝶鞍呈气球样扩大 听神经瘤可造成内听道扩大或骨质破坏; 三叉神经瘤常使岩骨尖破坏、卵圆孔扩大; 颅咽管瘤可使蝶鞍呈船形扩大
总之,颅内肿瘤的CT诊断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①典型的部位,即肿瘤的好发部位; ②症状出现的年龄; ③增强前后密度的变化; ④肿瘤的结构:囊性、实性、瘤内有无出血、 钙化及脂肪成分等 ⑤肿瘤本身的形态、轮廓、增强的形式以及有 无瘤周水肿等; ⑥主要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三)富血管组织
富血管的肿瘤在CT平扫图像上多为稍 高于脑实质密度影.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多明 显增强。常见的富血管性肿瘤包括脑膜瘤、 海绵状血管瘤和髓母细胞瘤等。 (四)胆固醇物质 胆同醇物质在CT影像上表现为稍高于 脑脊液密度的低密度影,其CT值多在 10HU左右。临床上最常见的富含胆固醇物 质的肿瘤包括颅咽管瘤和表皮样囊肿。这类 囊性病变内部不含血管结构、故静脉注入造 影剂后肿瘤密度无增强。
平扫见廉旁等密度肿物,瘤周水 肿明显
增强后肿瘤呈均匀强化
平扫右枕叶类圆形高密度灶
增强后见肿瘤明显均匀强化
平扫见鞍旁右侧肿物,稍高密度
增强后肿物明显强化
平扫见左颞部肿瘤呈高密度,分 叶状,跨颅内外,有骨质破坏
增强后见肿瘤均匀明显强化
移位不明显,肿瘤周 四脑室多呈“一”字形 边可见残存之脑室 前移 三脑室前部扩张,无 三脑室前部及中线结构 移位 位移,三脑室前部多闭 塞
三脑室后部与松 果体区
侧脑室与脑实质
三脑室扩张,多无移 脑室无移位,三脑室后 位 部多呈“杯口”状扩张
局部脑室可见扩张 受压变形成闭塞
颅内肿瘤基本CT征象
一、直接征象
受压内移 钝角
小脑幕在不同层面上的形态 (1)高于窦汇处呈V形 (2)高于窦汇与大脑廉相连处呈Y形 (3)窦汇层面呈M形 (4)窦汇以下层面呈八形 位于上述V、Y、M、八两侧的病灶为幕 上病变,其内侧的病灶为幕下病变
不同解剖部位脑室内与脑室外病变的鉴别
脑室内病变 四脑室和小脑蚓 部 三脑室前部与鞍 上 脑室外病变
平扫右颞叶椭圆形混杂密度灶,实 性部分呈稍高密度,右侧脑室前角 受压,中线结构左移
增强后边缘和实性部分中度 强化
平扫见左额叶椭圆形混杂密度灶, 周围见指状水肿带
增强后实性部分和边缘部分中 度强化
增强扫描见左颞枕叶囊性密度灶, 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增强扫描见右额顶叶肿瘤呈花环样 强化,对侧脑组织受压,瘤周水肿
(1)鞍内鞍上区
最常见的肿瘤为垂体瘤、颅咽管瘤,其 次为脑膜瘤、动脉瘤、胶质瘤和表皮样囊肿等。 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少见。
(2) 鞍旁区
神经销瘤和脑膜瘤是鞍旁的最常见肿瘤, 其次为脊索瘤、硬膜外转移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3)桥小脑角区
按肿瘤发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神经鞘瘤、 表皮样囊肿、脑膜瘤等。
(4)松果体区
CT表现: (1)浸润性生长的星形细胞瘤 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区,边缘多不规整, 与周围水肿不易区分,CT值多为20HU左右, 占位效应和病变范围大小有关。此类肿瘤分 化较好,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 (2)囊性星形细胞瘤 CT平扫为囊性低密度病变,边界清楚, 肿瘤实性部分或壁结节密度与脑实质类似, 瘤旁水肿常见,占位征象较明显。增强扫描 肿瘤实性部分中度强化。
胶质母细胞瘤又称多形胶质母细胞瘤,多发生 于幕上,占颅内肿溜的10%一15%。此肿瘤以中、 老年人多见。 CT表现平扫肿瘤多为混杂密度影,肿瘤内部常 见囊变、坏死的低密度区,亦可见斑块状高密度出 血灶。肿瘤边缘模糊不清,瘤旁水肿明显,占位征 象多比较严重。增强扫描肿瘤一般呈不规则花环样 增强,环壁厚薄不均。 胶质母细胞瘤的CT表现与单发巨大的转移瘤表 现相似,二者在CT影像上不易区分。前者病程较 长,因此可引起蝶鞍扩大,鞍背变薄等征象;后者 由于发病急,故无长期颅高压所致的骨改变。
(六)液化坏死
当肿瘤因生长速度过快而造成局部缺血 坏死时,CT图像上可见肿瘤内部为不规则低 密度影。CT值一般在0一20HU之间。胶质 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和神经鞘瘤等常可见肿 瘤内部的液化坏死区。一般肿瘤体积越大、 生长速度越快则出现液化坏死的机会越多。
(七)脂肪
脂肪类物质在CT影像的密度低于脑脊液, 其CT值一般在一100Hu以上,常见的含有 脂肪类物质肿瘤包括畸胎瘤、皮样囊肿和脂 肪瘤等。
常见的颅内肿瘤及其CT表现
胶质瘤包括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 细胞瘤、室管膜瘤、多形胶质母细胞痫 等。胶质瘤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 全部颅内肿瘤的40%一45%。
1.星形细胞瘤
部位:成年人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儿童则 多见于小脑半球。 多浸润性生长,无包膜,与正常组织界限 不清。 发生囊性变者易见于小脑
平扫见左侧幕切迹处有一稍高密度 影,密度均匀,边缘清楚,病灶与 小脑幕广基地相连
增强后病灶均匀明显强化
平扫见鞍结节处有一个球 形均匀等密度灶
增强后均匀强化
平扫左侧脑室内见均匀 性高密度不规整条形影
增强后可呈均匀强化
左顶枕部混杂密度灶,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楚,侧脑室, 中线结构像右侧移位,邻近枕骨骨质增生,硬化
1.瘤旁水肿
多位于白质内,很少累及皮层。由于 皮层下的小弓形纤维呈“U“字形、故水肿 的外侧缘多呈指状。一般认为,恶性程度 高的肿瘤、以及肿瘤压迫静脉窦时水肿都 较明显。水肿的多少与肿瘤的大小无直接 关系。
2.占体效应
占位效应是指由于肿瘤本身和/或瘤 旁水肿造成邻近解剖结构的受压变形、闭 塞或移位等。如蛛网膜下腔/脑池、脑灰 质、脑白质和血管结构等亦可作为占位效 应的观察对象。
(五)囊液
囊性肿瘤由于其囊液成分的不同而在 CT影像上有不同的密度表现。 当囊液含蛋白成分较少,CT值在0一 10HU之间。这类肿瘤包括蛛网膜囊肿、 松果体囊肿和囊性脑膜瘤等。 有的实性肿瘤囊液内蛋白含量较高或含 有胆固醇成分,则CT密度高于脑脊液。如 囊性星形细胞瘤、囊性垂体瘤、囊性颅咽 管瘤等。
1.密度 2.部位 3.肿瘤数目、大小、形态和边缘 4.造影剂增强
二、间接征象
1.瘤旁水肿 2.占位效应 3.骨变化
(一)钙化
CT值多在100Hu以上。 少枝胶质瘤的钙化多呈块状 颅咽管瘤的钙化为“蛋壳”样 脊索瘤的钙化灶与破坏的骨碎片不易区 分、表现为散在离心性钙化
(二)新鲜出血 新鲜出血的CT值多在60一90HU之间, 其边缘不如钙化灶那样锐利,并随着血肿 的溶解吸收,其边缘也逐渐模糊。 最常见的伴有出血的颅内肿瘤为多形胶 质母细胞瘤,其次为转移瘤和垂体瘤。有 时出血可进入液化坏死腔内,CT图像上可 见气—液平面。
5.脑膜瘤
好发部位包括上矢状窦旁、大脑镰旁、 大脑凸面、幕切迹、前中后颅凹底和桥小脑 角处。脑室内亦可发生。肿瘤多为单发,偶 见多发。肿瘤多有完整的包膜,表面常有迂 曲而丰富的血管。有时可见钙化或小囊变区。 少数脑膜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境界不清; 肿瘤可侵蚀颅骨,常导致骨破坏或反应性骨 增生。
脑膜瘤的CT表现: (1)平扫多数呈均匀高密度,少数为等密度,偶见 低密度。肿瘤内可出现低密度坏死区,15%-20% 出现钙化,斑点状或整个瘤体均匀钙化。肿瘤边界 清楚,宽基底与骨板或硬膜相连,与硬膜呈钝角。 瘤旁水肿或多或少。 (2)周围脑组织受压,脑白质塌陷。局部骨质弥漫 性或局限性增生硬化,亦可出现骨质侵蚀破坏。脑 膜瘤位于静脉窦旁时,可侵犯静脉窦,出现静脉窦 栓塞。 (3)增强扫描90%明显均匀强化,少数轻度或环状 强化。静脉窦受侵增强扫描可见静脉窦内充盈缺损。 (4)位于颅底脑膜瘤可呈扁平状,表现为片状匍匐 样生长。 (5)浸润性脑膜瘤CT表现与胶质细胞瘤类似,但宽 基底与脑膜相连提示脑外病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