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研究生 区域经济学作业参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三个基石。

答: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结构与经济布局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区域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三个基石:埃德加•胡佛提出,(1)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2)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3)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中国学者张敦富提出(1)自然禀赋的差异性;(2)经济活动的极化性;(3)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2.为什么产业部门会在区域之间互相转移?

答:(1)按照梯度转移理论,地区间存在梯度高低之分。处于高梯度的地区其创新活动比较频繁,新的产业部门、新产品和新技术等都不断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对新产品需求的增加和旧产品成本的上升使高梯度创新地区在产业的发展上必须有所杨弃和取舍,所以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有了原动力。而处于低梯度的地区,往往是处于发展的传统阶段,所能够发展的大多是技术简单、劳动密集的低水平的产业,与高梯度地区存在明显的技术水平上的差距;或者由于资源耗竭而经济停滞,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引入新的产业部门改善部门结构,因此低梯度地区有接受梯度转移的必要性和主动性。

(2)按照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每个产业都要经历的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演变过程,当一个产业在一定区域走向衰退时,必然促使生产要素空间上的转移,从产业衰退区域转出到处于创新

活动阶段的区域。

(3)产业的发展存在着积聚和分散的关系,产业的集聚和分散是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区域过度积聚就会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引发产业向周围空间的扩散。

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产业部门在区域间的转移,既是不同梯度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体现,也是产业集聚与发散发展的一种平衡。

3.请简述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标准。

答:现代区位理论对产业布局的区位选择提出了三个标准:成本最低的选择(运费、劳动力);市场份额最大的选择;获得聚集效益的选择。

4.请简述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答:城市化的动力机制是指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能够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各种力量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包括:工业化和市场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因;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是城市化的基础动力;制度创新是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因素。

5. 为什么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处?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1)按照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地区差异是引起贸易的基本原因之一,通过贸易彼此都能获得利益。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学说。认为贸易产生的条件是,在生

产不同的产品上两个区域之间存在着相对的效率差异,这时每个区域都专业化于本区域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商品,并用该商品去换取另一区域具有相对有利条件的商品,从而产生贸易利益。因此,即使两个区域中的一个在每一种行业上都比另一个具有较高的绝对效率,两个区域之间的贸易同样对双方有利,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通过进行分工贸易专业化与区域贸易,可以增加相关区域的总产量和总消费量,为地区发展带来利益。

(2)如果参加交易的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同地区,那么,贸易总利益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利益。因此,一个国家如果各个地区之间存在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那么促进地区分工,以及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是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相反,如果各个地区都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封闭发展,无异于放弃贸易利益,对于各个地区经济和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重大损失。

(3)支持上述观点的主要有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说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6.请简述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质和内涵。

答:(1)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其实质是区域之间的非物质商品贸易,是区域贸易的特殊形式。

(2)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合作的主体、合作的对象和合作

的效益。合作的主体是企事业单位和自然人,地方政府或主权国家及国际经济组织;合作的对象是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合作的效益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而政府则同时追求社会利益。

7.请阐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的概念、特征和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亦即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它是从宏观的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的战略谋划。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的指导思想,区域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区域经济在未来战略规划期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律和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选择,取悦产业布局,取悦城乡规划,区域形象塑造等。其特征是区域性、预见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

(2)区域经济规划是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下的区域和产业发展的详细安排。它包括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镇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如城市发展规划、工业区域规划、资源开发区区域规划、风景旅游区区域规划、农业区开发规划、综合性区域规划等。它是细线条的,具有实施功能的安排,具有基础性、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

(3)区域政策是由政府针对区域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它的着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它的必要性是纠正市场机制

在资源的空间配置方面的不足,它的目标是实现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政策是一种典型的政府行为,其主要特征是积极的区域倾斜和集中化。

(4)联系:他们都是政府支持区域发展与区域关系协调的手段;区域政策与规划是对区域战略的支持,区域战略是制定区域政策与规划的前提。

(5)区别:三者的侧重点不同;区域战略侧重空间格局的谋划,确定的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内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展的空间方向,区域规划重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安排或者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区域政策强调的是政策工具的选择。三者的基本作用有一定区别,区域战略追求的是空间格局的优化,区域规划追求的是区域内资源利用的优化,区域政策追求的是区域支持和区域问题解决的工具的优化。

8、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有哪些?

答:(1)制定区域经济增长的目标,包括总量目标和速度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采用相应的手段。(2)开发自然资源,通过开发自然资源,达到发挥地区优势的目的,从而地区经济的发展。(3)完善经济运行机制,一方面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是畅通生产要素的流通渠道。(4)调节各种经济活动,通过发布行政命令,并通过职能部门贯彻这些命令,达到管理经济活动的目的。(5)做好扶贫工作,包括正确的使用扶贫资金,资助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