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背景、经过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 口号,同时要求惩办亲日派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章宗祥受到学生痛打,曹宅被焚烧,军警逮捕了三十 多名学生。
方式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
5月7日,经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 释放返校,学生复课。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 展演讲、抵制日货、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
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D )
A.上海是最早的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
新特点有( C )
①先进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 ②无产阶级成为运 动主力
③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④工商业者相继罢市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
王正廷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 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 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 改正。”
———顾维钧
导火线Leabharlann Baidu直接原因):巴黎和会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思考: 五四运动的经过(分
两个阶段,主要从时间、中 心、主力、口号、方式等方 面思考)
时天间安5门第月前4一日中集,会心阶北演段京讲大:、学游等行十示口三威号所,学提主校出力的“三外千争多主名权学、生内到
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300
250
200
150
民国初年新注册
的工厂数
100
50
0 1912 1914 1916 1918
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壮 大。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
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第二阶段:
时间
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 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 次日,700多名学生被捕。
中心 主力 方式
6月5日,上海 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北京 学生的爱国运动。800余名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23日,徐世昌表示政府已电令陆征祥从缓签字。
——《中国通史》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五四运动的背景:
国际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矛盾加深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指明道路
根本原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对 外卖国对内反动,使阶级矛盾加深
国
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
内
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陆征祥
施肇基
顾维钧
6月28日,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凡尔赛对德和 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1919年5月4日-6月3日 1919年6月3 日-7月初
北 青京年学生
上海 工人阶级
“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废除二十一 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罢课、游行示威
罢工、罢市
1. 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
揭露日本侵略中国阴谋的宣 传画——“蝎子政策”
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为中国革命指出了道路。正如毛泽东同志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所说:“十月革 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 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 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 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第一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
你知道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吗?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 动而设立的。它来源于中国 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 动”,1949年12月,中国中 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 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思考: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是 什么?(主要从国际、国内两方面)
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B)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的武装起义
2.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B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3.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 示--指明道路
材料一:从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 借外债100多次,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 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材料二:北洋军阀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 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各地不满情绪日益高 涨,各种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方式
5月5日,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
5月7日,经蔡元培为首的校长团斡旋,被捕学生 释放返校,学生复课。
5月19日,北京25000名学生再次总罢课,之后开 展演讲、抵制日货、发行爱国日刊等活动。
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D )
A.上海是最早的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五四爱国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
新特点有( C )
①先进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 ②无产阶级成为运 动主力
③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④工商业者相继罢市 A.①②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④
王正廷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 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 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 改正。”
———顾维钧
导火线Leabharlann Baidu直接原因):巴黎和会 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思考: 五四运动的经过(分
两个阶段,主要从时间、中 心、主力、口号、方式等方 面思考)
时天间安5门第月前4一日中集,会心阶北演段京讲大:、学游等行十示口三威号所,学提主校出力的“三外千争多主名权学、生内到
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
300
250
200
150
民国初年新注册
的工厂数
100
50
0 1912 1914 1916 1918
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不断发展壮 大。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
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第二阶段:
时间
6月3日,北京学生因政府为曹汝霖、章宗祥、陆宗 舆辩护,举行大规模街头演讲,当日170多名学生被捕。 次日,700多名学生被捕。
中心 主力 方式
6月5日,上海 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声援北京 学生的爱国运动。800余名被监禁的学生获释。
6月10日,北京政府撤销曹、章、陆职务。
6月23日,徐世昌表示政府已电令陆征祥从缓签字。
——《中国通史》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五四运动的背景:
国际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民族矛盾加深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指明道路
根本原因: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对 外卖国对内反动,使阶级矛盾加深
国
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
内
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陆征祥
施肇基
顾维钧
6月28日,中国全权代表陆征祥拒绝在凡尔赛对德和 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1919年5月4日-6月3日 1919年6月3 日-7月初
北 青京年学生
上海 工人阶级
“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废除二十一 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罢课、游行示威
罢工、罢市
1. 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
揭露日本侵略中国阴谋的宣 传画——“蝎子政策”
一战时,日本加紧侵略中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为中国革命指出了道路。正如毛泽东同志在 《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所说:“十月革 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 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 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 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第一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 共产党的成立
你知道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吗?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 动而设立的。它来源于中国 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 动”,1949年12月,中国中 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 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思考: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导火线是 什么?(主要从国际、国内两方面)
内惩国贼”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B)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的武装起义
2.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B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3.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以新的启 示--指明道路
材料一:从1916-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 借外债100多次,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 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
材料二:北洋军阀对人民的压榨:19121919年田赋增加7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 3倍;印花税增加了6倍。各地不满情绪日益高 涨,各种反抗斗争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