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eea62858f5f61fb73666f6.png)
2021 届高考地理人教版〔选考〕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一、选择题最新研究说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外表枯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外表,由于地球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有生命,科学家猜想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答复1~2 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的孕育主要是因为()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2.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1.解析第1题,当前火星外表枯燥寒冷,而数十亿年前潮湿的环境下可能有生命体进化,说明气温低、枯燥,使其很难孕育生命,而这是火星距离太阳较远造成的,故D正确。
第 2 题,可以借鉴地球生命现象存在的条件,与②③④三项关系最密切。
凌日和冲日是两种天文现象。
太阳系中的行星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
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
所谓的冲日,通常是指在地球上观察的行星和太阳的位置相差180 度,即该行星和太阳分别处在地球的两侧,行星、地球、太阳排成一条直线。
读图完成3~4 题。
某行星冲日图某行星凌日图3.太阳系中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A.木星与土星B.金星与火星C.金星与木星D.火星与土星4.以下关于凌日和冲日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水星和金星可发生凌日现象B.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行星,可发生凌日现象C.位于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可发生冲日现象D.在地球上既可看到火星凌日,也可看到火星冲日3.解析第3题,根据太阳系八大行星距日远近的排列顺序可知,地球两侧相邻的行星是金星与火星。
第 4 题,根据题意可知,能够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应该位于太阳和地球轨道之间,即水星和金星可发生凌日现象。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三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三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6d3fe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13.png)
2022-2023学年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三中学高三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的必然选择,是因为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③经济发展速度较慢,底子薄④深刻的环境危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4.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A. 发展问题B. 贫困问题C. 生态问题D. 人口问题参考答案:3. B4. A3.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中国面临的严峻现实: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资源短缺令人担忧:人均少、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活动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用量增长过快;③深刻的环境危机: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生态破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所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因是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严重。
故选B项。
4.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故选A。
2.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图”,读图,完成与东北平原相比,该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土壤肥沃 B.地势平坦C.人少地多 D.热量丰富参考答案:D3. 图6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9~11题。
9.图中最大高差约为A.78米 B.88米C.98米 D.278米10.图示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A.积雪融水 B.冰川融水 C.大气降水 D.湖泊淡水11. 操控漂流一般在水流较急、较深的高山河谷中进行,图中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为A.① B.② C.③ D.④参考答案:9.B 0.C 11.A4. 滴灌是现代农业灌溉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目前,滴灌技术在我国推广很难。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滴灌技术应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4. 该地区采用滴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A. 降低输水管道坡度B. 营造田园景观C.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 减轻病虫害45. 滴灌技术最适用的农作物是A. 葡萄B. 玉米C. 小麦D. 高粱参考答案:44. C 45. A试题分析:44. 该地区采用滴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C对。
2022地理集训3地球的宇宙环境含解析
![2022地理集训3地球的宇宙环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d162b7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5.png)
地球的宇宙环境(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登陆月球表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面将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
下图是“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图.据此回答1~3题.1.月球所属天体系统的最高级别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月面微型生态圈”与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相比()A.重力小、辐射强B.重力大、辐射弱C.空气足、水分足D.空气少、水分少3.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存在的原因是()A.缺少光照条件B.缺少大气层C.地月距离较近D.日月距离近1.C 2.A 3.B[第1题,月球处于地月系中,地月系从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又从属于银河系。
第2题,月球由于体积和质量远小于地球,因此,在月球表面重力小;又由于缺少厚厚的大气层,因此受到的宇宙辐射强。
第3题,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表面不适宜生物生存是缺少生物所必需的大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由于月球自转周期长,因此昼夜交替时间长,加之缺少大气层的保护作用,昼夜温差大.](2020·湖南长沙模拟)金星凌日是一种天文现象,这种现象发生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金星就像一个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读图,完成4~5题.4.如图,金星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在太阳表面形成的小黑点的移动方向是()A.从a到b B.从b到aC.从c到d D.从d到c5.与金星凌日现象成因类似的天文现象是()A.日食B.月食C.流星D.黑子爆发4.C5。
A[第4题,金星和地球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且金星公转速度快,故看到金星在太阳表面上形成的小黑点向东移动,即从c到d.第5题,金星凌日的本质是金星、地球、太阳运行到近似一条直线位置,且金星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金星阻挡住了部分太阳光的现象;与日食现象成因一致。
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f69125eb9f3f90f76c61bf1.png)
2020届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近期在中国内地上映。
电影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下称“计划”)。
“计划”中,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开启全新的地球时代。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比邻星属于A. 行星B. 卫星C. 彗星D. 恒星2. 在《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下列关于地下城所在地层论述正确的是A. 隶属于岩石圈B. 是岩浆发源地C. 横波无法传播D. 处于莫霍界面【答案】1. D 2. 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和地球圈层。
【1题详解】地球最终泊入比邻星宜居轨道,成为比邻星的行星,说明比邻星比地球高一等级,比邻星为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故选D.【2题详解】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是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大约为33千米,古登堡界面的平均深度为2900千米。
岩浆发源地位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故人类居住在地下五千米深度左右的地下城中,位于地壳,隶属于岩石圈。
故选A。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熟记相关知识即可。
下图是一款新型太阳能衣服。
衣服用天然纤维制成,内纳有太阳能电池板,可以给很多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GPS装置)充电。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 我国下列地区中,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是A. 四川盆地B. 青藏高原C. 东北平原D. 长江中下游平原4. 有关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活动B. 太阳辐射与地震、水旱灾害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C. 能够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及生物循环D. 太阳辐射的电磁波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产生“磁暴”现象【答案】3. B 4. C【解析】【分析】考察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2019届高三地理复习《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巩固练习含答案
![2019届高三地理复习《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巩固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f5986455270722182ef761.png)
《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巩固练习含答案一、太阳辐射及其应用太阳能光热电站(图1)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1-2题。
电站远景反光板1.我国下列地区中,资源条件最适宜建太阳能光热电站的是A.柴达木盆地B.黄土高原C.山东半岛D.东南丘陵2.太阳能光热电站可能会:A.提升地表温度B.干扰飞机电子导航C.误伤途经飞鸟D.提高作物产量读天津市年平均等日照时数线分布图(单位:小时),完成3~4题。
3、影响天津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势高低B.经度位置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4、甲地日照时数少的原因是 ( )A.地势低洼,气压低降水多B.热岛效应强,蒸发较旺盛C.建筑物密集,遮挡阳光多D.大气污染重,阴雨天气多解析:第3题,图示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与由沿海向内陆的位置变化一致,据此可判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选C项。
天津基本上为平原地形,地势差别较小,故A错误。
第(4题,甲地日照时数低于周边,而平均昼长基本相同,则是天气状况影响所致,可能是位于城区,大气污染较严重,同时雨岛效应强而降水多,故日照时数少于周边地区。
答案:3、C 4、D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
完成5~6题。
5图中M日最接近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6、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A.太阳高度B.白昼长短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图形解读】【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可知该点为获得太阳辐射处于高值区,在一年中北半球夏至日为太阳高度最大,其他节气获得的太阳辐射都较小。
第6题,a、b两地中a地明显较大,而根据两地的纬度,a地明显较低,又根据影响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的因素,知道根本因素是纬度,即太阳高度。
【答案】5、B 6、A读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兆焦耳/平方米·年)空间分布图,完成7~8题。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高三第二次联考(期中)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高三第二次联考(期中)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bdbc1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a3.png)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2高三其次次联考(期中)地理试卷2021. 11命审单位:阜阳一中命审人:李德志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
图1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
据此完成1~3题。
1.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月份是A.2月 B.5月 C.8月 D.11月2.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由于A.夏季降水变多 B.冬季降雪量增多C.冰川溶化量增大 D.冬季气温上升3.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A.径流量增大 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C.径流量削减 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图2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4.该地海岸沙丘地貌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积累作用 B.河流积累作用 C.海水积累作用 D.风化作用5.与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形戍无关的因素是A.大气运动 B.海水盐度 C.河流径流 D.潮汐现象6.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导风向可能是A.南风一北风 B.东风一西风C.西北风一东南风D.东北风一西南风丹霞地貌: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
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节理:指岩石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裂纹或裂缝)发育。
2010年8月,贵州赤水、福建泰宁、湖南莨山、广东丹霞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组成的丹霞地貌组合以“中国丹霞”名称共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并获批。
“中国丹霞”拥有包括方山(顶部平齐、四壁陡峭)、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自然柱、塔、溪谷、峡谷和瀑布在内的一系列地貌组合。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
![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届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855ef6f1a37f111f0855b15.png)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九洞天景区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境内,自西向东的伏流(地表河流经过地下的潜伏段)侵蚀出庞大的洞穴系统,其中二洞天伏流大厅就像一条有“顶盖”的岩溶峡谷。
右图为二洞天伏流大厅纵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二洞天伏流大厅南壁侵蚀更强烈的原因是A.重力 B.地转偏向力 C.岩性 D.溶蚀崩塌2.二洞天伏流大厅侧蚀最强烈的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A.南极长城站处于极夜时期 B.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C.北京的白昼比广州长 D.澳大利亚珀斯地区天气干热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气象气候、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回答3~5题。
3.该地可能位于A.长白山区B.天山山区C.太行山区D.横断山区4.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A.2月1日、晴天 B.7月1日、阴天C.4月1日、多云 D.12月1日、多云5.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气候 C.地形 D.海拔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等压线分布图,完成6~7题。
6.若图中m所在的天气系统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则等值线m的数值可能为A. 1 005 B. 1 010 C. 1 015 D. 1 0207.近年来,该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有增加的趋势,图中最有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的区域是 A.L1附近 B.L2附近 C.L3附近 D.L4附近下图示意我国北方夏季某时刻的风向,据图回答第8题。
8.图中降水量丰富的地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下图为世界某区域中纬度近地面天气形势图(实线、虚线分别为等压线、等温线,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甲地所处半球及天气系统分别为A.北半球准静止锋 B.南半球冷锋C.南半球暖锋 D.北半球冷锋10.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几天A.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B.气压降低,气温升高C.乌云压顶,阴雨连绵 D.东风狂吹,雪花漫舞下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2020┄2021题。
2021新高考一轮复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1新高考一轮复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7e2799d7fd5360cbb1adb35.png)
太阳辐射与热量的关系
日照时数随时间的变化主要从纬度、地势和天气(气候)角度进 行分析。纬度对日照时数的影响体现在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 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则日照时数越长。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 短。地势高,日照时数长,但对于同一地区,地势基本不变,故 不考虑地势对日照时数的影响。
(4)太阳能光热电站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 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据此完成下题。
山东半岛
柴达木盆地
位于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 的高值中心—青藏高原附 近,是四地中太阳辐射能
最丰富的地方
东南丘陵
(5)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①③④⑦ 。 ①无线电短波通信出现短暂中断 ②日食现象 ③全球降水分布出现异常 ④两极地区美丽“极光”的产生 ⑤狮子座流星雨 ⑥两极地区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 ⑦航海过程中指南针指向异常
解析:极昼、极夜现象的产生是由地球运动(公转)产生的,故⑥ 错误。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引起的“磁暴” 现象导致指南针指向异常,属于太阳活动导致的现象,故⑦正确。 综上所述,①③④⑦正确。
由太阳活动导致的地理现象的特征
耀斑和太阳风均与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磁暴和极光产生 有关,其中无线电短波通信的中断和“磁暴”主要是受耀 斑的影响,极光主要是受太阳风的影响。
解析:太阳辐射总量较少,故B项正确。浙江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省内各地区受季风影响差异不大,故C项错误。城市密度对太阳辐射 总量的影响较小,故D项错误。
判断不同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的方法
(2)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读图,完成下题。
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是( A ) A.3月5日多云 B.6月12日阴天 C.9月15日多云 D.12月20日晴天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规律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8697dabd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c9.png)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规律
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是描述一天内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的曲线。
一般来说,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呈现出明显的日内变化规律和季节
性变化规律。
首先,从日内变化规律来看,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呈现出双峰
型或单峰型。
在清晨和傍晚时段,太阳辐射较弱,呈现出低谷,而
在中午时段,太阳辐射达到最强,呈现出高峰。
这种双峰型或单峰
型曲线是由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角变化引起的,太阳高度角越高,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其次,从季节性变化规律来看,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在不同季
节也会有所不同。
在夏季,太阳高度角较高,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
较长,因此太阳辐射强度较大,曲线呈现出较高的峰值和较长的持
续时间;而在冬季,太阳高度角较低,太阳直射地面的时间较短,
因此太阳辐射强度较小,曲线呈现出较低的峰值和较短的持续时间。
此外,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还受地理位置、天气条件等因素的
影响。
不同地理位置的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会有所不同,比如赤道
地区和极地地区的曲线形状就会有很大的差异。
而天气条件如云量、
雾霾等也会对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产生影响,天气晴朗时曲线会更接近理想状态,而多云或雾霾时曲线会变得更加平缓。
总的来说,太阳辐照度分布曲线的规律受到日内变化、季节性变化、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合理安排和利用太阳能资源,对于太阳能发电、建筑设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川省资阳市简阳三星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资阳市简阳三星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3158e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7.png)
四川省资阳市简阳三星中学高三地理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中甲为“某区域示意图”,乙反映甲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读图回答19~21题。
19.甲图中河流的流向为A.由北向南B.由南向北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20.河谷处的地质构造为A.向斜B.背斜C.谷地D.山岭21.乙图中的泉,涌水量最大的季节最可能是A.日本樱花烂漫时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C.亚欧大陆上受冷高压控制D.金秋十月参考答案:B B C2. 2008年,“金砖四国”(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在2009年伦敦G20峰会及国际社会上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
图6示意“金砖四国”2008年的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和GDP。
图回答“金砖四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优势条件有①水热充足,农业生产条件好②土地、矿产、旅游资源丰富③劳动力丰富,素质高④临海,对外交通便利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参考答案:B3. 澳大利亚(如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
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如图4)。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3所示的A. ①地附近B. ②地附近C. ③地附近D. ④地附近10. 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 收集雨水B. 方便通信C. 增加采光D. 通风换气11. 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参考答案:9. B 10. D 11. B11. 这类地下住宅的室温有变化,但是变化小;蒙古包位于地上,和这类住宅是完全不一样的,它类似于冬暖夏凉的黄土高原的窑洞。
故选B。
【点睛】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紧扣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知识迁移应用:“躲避炎热天气”“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位于天气炎热、景观荒凉的沙漠气候区;地下住宅位于地下,通风透气性差,因此设置了通天井便于通风透气;和黄土高原的窑洞同位于地下,冬暖夏凉。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26c74a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7a.png)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摘要:一、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概述1.太阳辐射强度的定义和作用2.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制定目的和意义二、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具体内容1.太阳辐射强度表的分类2.各类太阳辐射强度表的特点和应用场景3.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数据来源和更新周期三、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应用领域1.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2.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3.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四、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1.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的局限2.技术进步对太阳辐射强度表的影响3.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未来发展趋势和目标正文: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是我国制定的一项重要气象数据标准,旨在为太阳能资源开发、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太阳辐射强度表的制定和更新对于我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分为多种类型,如年太阳辐射总量表、月太阳辐射总量表、日太阳辐射总量表等。
各类太阳辐射强度表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为不同领域的科研和应用需求提供了便利。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数据来源于全国各地气象观测站点的实测数据,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数据处理,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更新周期根据不同类型的太阳辐射强度表而有所不同,通常为10 年或更长时间。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在多个应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太阳能资源开发方面,太阳辐射强度表为太阳能发电站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关键参数,有助于提高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太阳辐射强度表有助于分析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和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评估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潜力,促进绿色能源的发展。
然而,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在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仍存在局限。
例如,部分地区的气象观测站点较少,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此外,随着技术进步,太阳辐射测量仪器和数据处理方法的不断更新,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太阳辐射基本规律
![太阳辐射基本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e682b4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4.png)
太阳辐射基本规律太阳辐射是指太阳向外发射的能量,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和了解这些规律来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资源和预测天气变化。
太阳辐射的强度存在日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的强度取决于太阳的高度角,也就是太阳离地球表面的角度。
在一天中,太阳的高度角会不断变化,从日出时的较低角度逐渐升高,到正午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再逐渐降低,直至日落。
因此,太阳辐射的强度也会随着一天中的时间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正午时太阳辐射的强度最大,而日出和日落时太阳辐射的强度较弱。
太阳辐射的强度还存在季节变化规律。
这是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引起的。
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因此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并不是始终相同的。
当地球靠近太阳时,太阳辐射的强度会增加;而当地球远离太阳时,太阳辐射的强度会减弱。
这就导致了夏季辐射强度相对较强,冬季辐射强度相对较弱的现象。
此外,地球自转也会影响太阳辐射的分布。
由于地球是一个旋转体,地球表面不同位置对太阳的照射角度不同,因此太阳辐射的强度在地球表面也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太阳辐射的组成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太阳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不同波长的辐射。
其中,可见光是太阳辐射中最主要的成分,也是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光线。
紫外线是太阳辐射中能量较高的部分,它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红外线是太阳辐射中能量较低的部分,它主要以热量的形式存在。
不同波长的辐射在太阳辐射中的比例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也决定了太阳辐射的特性和应用。
太阳辐射还受到地球大气层的影响。
地球的大气层对太阳辐射起到了一定的屏蔽作用,其中主要是由水蒸气、氧气、氮气等组成的气体对紫外线和部分可见光的吸收。
这就导致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度比太空中的太阳辐射强度要弱一些。
此外,大气层中的云、雾、气溶胶等也会散射和吸收太阳辐射,进一步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分布。
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包括日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组成规律和受大气层影响规律。
2021版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测评 三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
![2021版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测评 三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799052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d.png)
核心素养测评三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的圈层结构建议用时:45分钟最新研究表明,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
当前火星表面干燥寒冷,但是大量证据显示,数十亿年前河流、湖泊和海洋覆盖在火星表面。
由于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
据此回答1、2题。
1.通常情况下火星很难有生命孕育,主要是因为()A.常年低大气压环境B.缺乏足够的液态水C.日温度两极化现象D.距日距离较远2.火星生命体可以形成的条件必须要有()①微生物的存在②水资源充足③光照、温度适宜④适宜的大气环境A。
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1选B,2选B。
第1题,根据材料“类似地球最简单、最远古的微生物,可幸存于火星极端稀薄的大气层中”,说明这种微生物可以耐受低压环境。
“地球有液态水存在的区域就可能有生命,科学家猜测当火星处于潮湿气候状态下,生命体可以进化形成"说明火星很难有生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液态水,而不是温差大和距日较远.第2题,可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进行判断:有稳定的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有足够的大气层及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020·乐山模拟)下图示意我国拉萨地区多年平均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正相关B.太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呈负相关C。
拉萨5~7月太阳辐射最丰富D.拉萨日照时数夏季最高4。
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高度 B.日照时数C。
天气状况D。
植被覆盖【解析】3选C,4选A。
第3题,读图,根据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分布规律可知,二者不呈正负相关关系;读太阳辐射柱状图可知,5、6、7三个月太阳辐射最丰富;日照时数在5、10两个月较大,不是夏季最大。
第4题,1月,拉萨处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长,被大气削弱的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8月,拉萨处于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径短,被大气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因此拉萨8月与1月太阳辐射相差较大的主导因素是太阳高度;日照时数、天气状况及植被覆盖并不是主要因素。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https://img.taocdn.com/s3/m/6aac1d5e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c.png)
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概述1.太阳辐射强度的定义2.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作用和意义三、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具体内容1.各省份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情况2.太阳辐射强度的季节性变化3.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四、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应用1.对太阳能资源的评估和利用2.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3.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五、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更新和发展1.数据采集技术的进步2.数据处理方法的改进3.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未来发展趋势正文一、引言太阳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发电、热水供应、农业生产等领域。
在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全国范围内的太阳能资源,我国制定了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
本文将对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概述、具体内容、应用以及更新和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概述1.太阳辐射强度的定义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太阳辐射通过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
单位通常为瓦特/平方米(W/m)或千瓦时/平方米(kWh/m)。
2.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作用和意义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是对我国各地区太阳辐射强度进行系统性、长期性监测和分析的重要成果。
它有助于我们了解全国范围内的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为太阳能资源的评估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对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的具体内容1.各省份太阳辐射强度的分布情况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显示,我国各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分布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西部高原地区和西藏等地区太阳辐射强度较高,而东北、华北等地区太阳辐射强度相对较低。
2.太阳辐射强度的季节性变化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揭示了太阳辐射强度的季节性变化特点。
总体上,我国太阳辐射强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
南方地区夏季太阳辐射强度较高,而北方地区冬季太阳辐射强度较低。
3.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全国太阳辐射强度表还反映了太阳辐射强度的日变化规律。
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辐射强度](https://img.taocdn.com/s3/m/cd5d5c66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ce.png)
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太阳光能量在单位面积上的传播速率。
在地球上,太阳辐射强度受到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和大气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影响气候和天气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太阳辐射的特点
太阳是地球上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辐射主要包括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等不同波长的辐射。
太阳辐射强度随着时间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白天太阳直射地面时,太阳辐射强度会更高,而夜晚或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强度则会减弱。
太阳辐射在气候中的作用
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地表温度、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等。
太阳辐射的变化会引起气候变化,例如长期的太阳活动周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阳光辐射的强弱也会导致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温变化。
太阳辐射强度的测量方法
科学家们利用日晷、太阳能电池、光度计等仪器来测量太阳辐射强度。
其中,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常用的太阳辐射测量工具,它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输出电压信号,通过测量输出的电压信号来计算太阳辐射的强度。
结语
太阳辐射强度是地球上的重要气候因素,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和作用对于预测气候变化、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的测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规律,为保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原卷版)
![行星地球(分层训练)-【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6271cf5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da.png)
解密01 行星地球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地球的宇宙环境(2020·天津高三期中)水星离太阳近,总是湮没在太阳的光辉里,只有在水星大距时,出现短暂的观测机会。
水星大距是指在地球上看,水星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达到最大,当水星在太阳东边时为东大距、在太阳西边时为西大距。
下图为2019年6月24日水星东大距时太阳系部分天体某时刻相对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水星东大距时,水星所处的轨道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2.从地球上看,下列哪颗行星也能上演东大距的天象景观()A.金星B.火星C.木星D.土星(2020·渝中·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2020年7月23日北京时间12:41:05,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天问之旅。
探测器将绕地飞行约200天并进入火星轨道,之后一台火星车将被降落到火星表面,并工作90天。
据之前的探测器发现: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CO2,占95%;氮占3%;水汽含量很少,在火星上可拍摄到呈淡蓝色光的太阳。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进入火星轨道的过程中,重庆出现下列昼长的频率最高是()A.11小时B.12小时C.13小时D.14小时4.火星车在火星表面拍到“蓝色太阳”,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距太阳远,光线被削弱多B.火星大气对长波的吸收强C.火星沙尘暴对大气的扰动D.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影响5.据图可推断出的结论是()A.火星公转周期比地球长B.火星的质量比地球更小C.探测器沿最短距离飞行D.火星自转速度比地球慢考向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2019·河北高三月考)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
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开发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
完成问题。
6.下列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的原因不相关的是()A.海拔高,气候寒冷B.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C.晴天多,日照时间长D.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7.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A.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B.藏南谷地的地热C.高原北部的风能D.雅鲁藏布江的水能(2020·江苏期中)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定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e839d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b.png)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德强学校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1. 德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太阳系附近有三颗“超级地球”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
这三颗行星围绕天蝎座的一颗恒星运行,距离地球仅22光年。
1. “超级地球”应属于()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生命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
“超级地球”上存在大气的原因是因为它具有()A.适中的质量与体积B.适中的昼夜更替周期C.与恒星的距离适中D.适中的自转周期2. 中国科学家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中发现高含量太阳风成因水,其含水量至少为百万分之一百七十,太阳风成因水是指来自太阳风中的氢离子高速轰击月壤表面,与月壤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的一个氢原子加一个氧原子的羟基,或直接形成的水分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太阳风是()A.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B.太阳辐射强弱的标志C.日冕向外抛射的物质D.臭氧空洞产生的原因2.月壤中发现太阳风成因水,可以()A.大规模挖渠引水发展农业B.利用地势的高差发展水电C.利用比热大减缓月表温差D.深入研究如何开发该水源3. 纳赛尔水库位于埃及尼罗河阿斯旺水坝上游,面积约6500km2,蒸发造成的年水损失高达12.5×10m3。
为节约宝贵的水资源,埃及借助外资推行纳赛尔水库水上光伏计划,水上光伏的发电效率比湖岸的陆上光伏高11%。
图左示意水上光伏景观,图右示意计算机模拟的纳赛尔水库岸边向水库中心不同深度水域被光伏电板覆盖后年蒸发量的减少幅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纳赛尔水库水上光伏的发电效率比湖岸的陆上光伏更高,主要得益于水上光伏()A.太阳辐射强B.风沙天气少C.能及时冷却D.能连续发电2.水上光伏覆盖在深度为0~1m的水域,减少蒸发的效果最明显,最可能是因为深度为0~1m的水域()①面积大②升温快③水流急④光照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埃及规划在纳赛尔水库的水上光伏覆盖率不超过湖面的25%,主要是考虑()A.节约成本B.需求饱和C.避免水体污染D.改善航运条件4.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投射于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量。
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6691bfcf84b9d529ea7a77.png)
第一章单元测试一、单选题船员甲于某年6月22日5时40分(地方时)在某海域拍摄到日出景观,此刻另一船员乙在另外一海域也拍摄到了日出,时间显示是7时40分(地方时),完成下面小题。
1.船员甲最可能航行在()A.北冰洋B.中国南海C.中国渤海D.地中海2.此时船员乙位于船员甲的()A.东北方B.西北方C.西南方D.东南方3.半年后,船员甲到达非洲大陆,他有可能拍摄到()A.幽深的峡湾B.迷人的极光C.迁徙的牦牛D.肆虐的沙暴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地图”。
图中A、B相距约1110km且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此时,A 地日落时间约19:30(地方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此时,正处于()A.2~3月B.6~7月C.9~10月D.11~12月5.此季节,正值B地高原油菜花怒放,则AB所在经线最接近()A.90°E B.0°C.90°W D.180°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文昌(19°N,110°E)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北京时间12月2日4时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采样及封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长征五号火箭选在凌晨发射,主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视频直播B.信号传输C.方便测控D.运行安全7.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和文昌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1/2 B.1/3 C.5/8 D.11/188.该段时间,以下符合事实的是()A.悉尼日出越来越早B.地球公转速度渐慢C.文昌白昼逐渐变长D.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下图中外圆为展昏图,中心点0为太阳直射点,S为南极点,M点的地理坐标为(6°34'S,60°E)。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O点的地理坐标为()A.(23°26'N,60°W)B.(23°26'S,120°W)C.(23°26'S,60E) D.(23°26'N,120°E)10.当地时间20~22时一般是电视台的黄金收视时间。
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
![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508d1c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0.png)
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太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它的直接辐射强度会影响地球的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
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许多因素。
本文将从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和大气层等方面介绍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
首先,太阳活动是影响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变化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太阳活动包括日冕质量抛射、日珥和日黑子等现象,这些现象都会对太阳辐射产生影响。
其中,日黑子是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之一。
日黑子是指太阳表面上出现的黑色区域,这些区域表示出了太阳磁场的扰动。
当日黑子数量增加时,说明太阳活动增加,此时太阳辐射也会增加。
其次,地球轨道也会对太阳直接辐射强度产生影响。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并且轨道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
在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地球的轨道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被称为“米兰科维奇周期”。
米兰科维奇周期包括三个周期:偏心率周期、倾角周期和进动周期。
这些周期的变化会影响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从而影响太阳直接辐射强度。
最后,大气层也会对太阳直接辐射强度产生影响。
大气层是地球表面上方的一层气体,它可以吸收、散射和反射太阳辐射。
当太阳辐射到达地球大气层时,一部分会被吸收或散射掉,只有一部分能够到达地表。
大气层中的云、水蒸气、二氧化碳等物质也会对太阳辐射产生影响。
例如,云层可以反射掉部分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地表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
总之,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
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如火山爆发、人类活动等。
了解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变化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2021届 高三地理选择题专项练习之太阳辐射练习 (1)
![2021届 高三地理选择题专项练习之太阳辐射练习 (1)](https://img.taocdn.com/s3/m/dbef3f4184868762cbaed565.png)
2021届高三地理选择题之大气与气候专项练习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点位于( )A.黑龙江B.青海C.海南D.山西2.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是( )A.3月5日晴天B.6月12日阴天C.9月15日多云D.12月20日阴转雨3.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B.气温C.海拔D.地形假设赤道上某山脉的东、西坡从山麓到山顶为均匀坡,图3为3月21日该山东、西坡海拔高度相等的两点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下列关于该山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说法,可信的是A. 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大B. 植被为典型的热带雨林C. 高原和平原交错分布D. 存在动物大规模迁徙5.关于该山东、西坡坡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 两坡坡度相等B. 东坡大于西坡C. 东坡小于西坡D. 无法比较坡度6.影响图3中太阳辐射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日照时间长短B. 太阳高度变化C. 坡度大小变化D. 海拔高度差异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常有火山、地震发生。
当地2016年1月4日夜间,危地马拉富埃戈火山强烈喷发,喷出了大量的火山灰,朝某一个方向飘散,读世界某区域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7.图中富埃戈火山南部山脉位于A. 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的碰撞区B.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碰撞区C. 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张裂区D. 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区8.推断本次火山喷发的火山灰最可能蔓延的方向是A. 东南方向B. 东北方向C. 西北方向D. 西南方向9.本次火山刚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会使火山附近地区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B. 太阳辐射会增强C. 地面射向宇宙的辐射会增加D. 大气逆辐射会增强近些年来我国某地区农村的民居建筑样式发生了变化:房屋越来越高;门窗越来越大,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后窗户;屋顶由平顶改建成坡顶。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每日练 | 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23-25题。
23.该地点位于
A.黑龙江B.青海 C.海南D.山西
24.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是
A.3月5日晴天
B.6月12日阴天
C.9月15日多云
D.12月20日阴转雨25.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与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气温
C.海拔
D.地形
1.昼长的计算方法
昼长=(12:00-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日落时间-日出时间=昼弧 /15=24-夜长
两至日20度(昼夜长的为13h13min),40度(14h51min),60度(18h29min)。
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
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2.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大天气状况、日照时长、大气状况等。
纬度决定着太阳高度角不同,而太阳高度角决定单位面积承受的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穿越大气的里程。
纬度越高太阳辐射量越小;
同一纬度,则考虑海拔高度,海拔越高,则大气越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越大;而大气状况决定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多少;
天气阴天云层多,太阳辐射被去层反射或折射的多;
日照长短影响总辐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