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河流的地质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河流的地质作用河流是陆地表面河谷内具有固定水道的常年性流水。

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

(一)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以机械侵蚀作用为主,它包括水流的冲蚀作用及其携带的碎屑物的磨蚀作用。

化学溶蚀作用占次要的地位。

按照侵蚀作用的方向,河流侵蚀作用分为底蚀作用和侧蚀作用。

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从而使河床降低.河谷加深的作用称为底蚀作用。

河流的底蚀作用的强弱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流速,组成河床的岩石性质及流水中的含沙量也有影响。

在各种因素大致相同的情况下,流速愈大,流水的冲蚀与磨蚀能力愈强。

侧蚀作用是指河水及其携带的碎屑物对河床两侧或河谷谷坡的破坏作用。

侧蚀作用的结果是使河谷展宽,使河床弯曲。

在河流的任一河段其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都是同时进行的。

但在河流纵比降较小的弯道河段中,侧蚀作用占主要地位。

这是由于弯道河段流水的惯性离心力,使主流线偏移并发生单向横向环流的结果。

在河流纵比降较大的直道河段中,底蚀作用占主要地位。

河水进入弯道河段后,水流受惯性离心力的影响,其主流线逐渐向凹岸偏移,至河弯顶部,主流线已紧靠凹岸,使弯顶的凹岸受流水的强烈冲蚀。

经过反复冲蚀,使凹岸壁底部被淘空并发生崩岸而不断后退,而凸岸由于不断沉积而前伸,其结果是河曲也不断加大。

同时,随着河曲的弯曲度加大,相邻河弯也愈加靠近,使两个河弯的陆地形成曲颈状,在洪水期,由于水量突然加大,侵蚀能力也突然增强,水流会冲溃曲颈直接流入下一河弯,这一现象称为河流的截弯取直,被遗弃的弯曲河段演变为牛轭湖。

(二)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在其自身流动过程中,将地面流水及其他地质营力破坏所产生的大量碎屑物质和化学溶解物质不停地输送到洼地. 湖泊和海洋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按其搬运方式可分为。

10二、河流的地质作用

10二、河流的地质作用

2、河流的剥蚀作用的类型: 按其侵蚀作用的方向可分为: 下(底)蚀作用、侧蚀作用 (1)河流的下蚀作用(底蚀作用) 河流在垂向上对河谷底部的剥蚀作用。 特点和效果: ①加深河床和河谷。下蚀作用在河流的上游比 较明显,多形成“V”峡谷。典型例子是瀑布。
② 产生向源侵蚀(溯源侵蚀)和河流袭夺现象 ③ 河流到中下游,随河流坡度逐渐减小下蚀作 用逐渐变弱,趋近海平面时下蚀作用基本停止
(五)构造运动与河流地质作用
构造运动对河流的地质作用起到决定性 作用,特别是升降运动的速度、幅度决定了 河流地质作用的特点和强度。 河流阶地:河谷两侧不对称、断续分布的阶梯 状地形
复习思考题与作业
1、河谷要素有哪些 2、河流剥蚀作用的方式 3、什么叫底蚀作用,及其特点和效果 4、什么叫侧蚀作用,及其特点和效果 5、河流机械搬运的方式 6、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7、冲积物 8、河流沉积作用特点
介绍:碎屑颗粒的粒度分级
粒径(mm) >1000 1000~100 100~10 10~1 1~0.5 0.5~0.25 0.25~0.1 0.1~0.05 0.05~0.01 <0.01 粒 巨砾 粗砾 中砾 细砾 粗砂 中砂 细砂 粗粉砂 细粉砂 级


粉砂 泥(粘土)
(2)机械搬运的特点:
雅鲁藏布大峡谷----长504.9公里,平均深 度2800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世界第一 大峡谷。
(2)河流的侧蚀作用 河流在横向上对河床和河谷两侧的侵蚀作 用。 特点和效果: ①加宽河床和河谷。 ②加大河床和河谷的弯曲度。 ③产生裁弯取直(截弯取直)作用。 ④在中下游侧蚀作用比较明显。
河流的底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在河流的所有 河段中是同时存在的,上游以底蚀作用为主, 中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

§6.3+河流地质作用

§6.3+河流地质作用

金沙江虎跳峡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运动→破坏河谷岩土体→侵蚀 据破坏方式: 冲蚀、磨蚀、溶蚀; 类型: 据侵蚀方向: 垂直侵蚀(向源侵蚀) 侧方侵蚀
下蚀作用
• 下蚀作用定义: 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使河床逐渐下切和加深 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 • 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 流动着的河水及其夹带的固体物质对河床 底部的岩土体颗粒发生冲摧作用,若颗粒 的背冲推面(指向下游)有临空面存在时, 颗粒很容易被从整体上剥离下来而被流水 带走。河水的侵蚀是从下游开始的逐渐向 源发展的溯源侵蚀。 • 侵蚀基准面 : 河流下蚀作用消失的平面。
6)河岸阶地 在河谷地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同时 期的河漫滩,由于受到地壳构造运动与河流侵 蚀、堆积作用的综合影响,呈阶梯状分布于河 谷谷坡上,这种地貌称为河流阶地。
←受地壳构造运动与河流侵蚀、堆积作用的综
合影响
阶地的类型 --据阶地
的结构和形态特征 1)侵蚀阶地-A 2)基座阶地 -B 3)堆积阶地:嵌入 阶地-C、内迭阶地-D、 上迭阶地-E 4)掩埋阶地-F 5)坡下阶地-G
河流侵蚀结果: 横断面上→ 形成河谷地貌→V型谷、U型谷
平面上→ 导致河流蛇曲、改道
九曲迴肠
三、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水搬运: 上游→下游,陆地→海洋
搬运的方式有:悬运、跃运和推运。
搬运过程特征

分选作用 磨圆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及冲积层 河流搬运
能量损失
沉积
冲积层
1.பைடு நூலகம்积层的特征
₤ ₤ ₤
五、河岸地区工程建筑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
1) 河岸地区的主要 问题
凹岸的坍塌 凸岸的淤涨
2)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一)、沉积作用发生的原因 (1) 河流的不同部位流速发生变化
l 河道由狭窄突变为开阔的地段 l 河流弯道的凸岸 l 支流入主流处,河流入海、入湖处 l 河流的中下游坡度减小,由于流速明显 降低引起沉积 (2)河流流量随气候或季节变化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3)搬运物增加,负荷过重——该沉积过程 称为加积作用。
土壤、植被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水循环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河水的补给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高山小溪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河谷的形态要素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河谷形态特征 (a)上游段(b)中游段(c)下游段; 1—河床;2—河漫滩;3—阶地;4—牛轭湖;5—三角洲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二、 河流的侵蚀作用
第三节 河流的地质作用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四大文明古国: 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印度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长江、黄河
孕育了中华文明
尼罗河
美索不达米亚, 即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
世界文明最早的 起源地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黄河露底(07年3月)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二)、河流的搬运能力和搬运量 河流能够搬运多大粒径碎屑的能力
称河流的搬运能力。它决定于流速。 河流能够搬运碎屑物质的最大量称
为搬运量。它取决于流速和流量。
第7-3节河流地质作用
四、河流的沉积作用及冲积物 河流的沉积作用:流水挟带的泥沙, 由于河床坡度减小、流速变慢、水 量减少、泥沙增多等因素影响,引 起搬运能力减弱。
奔流而下的溪水1

河流地质作用概念

河流地质作用概念

河流地质作用概念河流地质作用概念河流地质作用是指河流在地球表面塑造和改变地形的过程。

它主要涉及侵蚀、搬运、沉积和河道地貌的形成。

这些过程不仅影响地表形态,还对水文特征、河流阶地和河谷地貌的形成以及河流沉积作用产生深远影响。

1.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是指水流通过冲刷、磨蚀和溶蚀等方式对地表进行破坏。

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的上游,特别是山区河段。

由于流速较高,水流的动能较大,对河床和两岸的岩石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磨蚀。

随着流速的降低,侵蚀作用逐渐减弱。

2.搬运作用搬运作用是指河流将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运到下游的过程。

这些物质包括岩石、土壤、砾石和沙子等。

在搬运过程中,水流的速度和方向不断改变,导致物质的堆积和分选。

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物质的粒度会逐渐变粗,最终沉积在河床和河岸上。

3.沉积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是指在河流速度减缓或遇到障碍物时,水流中的物质开始沉积。

这些物质包括被搬运的岩石、土壤和砾石等。

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称为冲积物,它们是河流地貌形成的基础。

冲积物的性质和分布规律对土壤的类型、农业利用和水文特征都有重要影响。

4.河道地貌的形成河道地貌是指河流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

这些地貌形态包括河床、河岸、洪泛平原、牛轭湖、河漫滩等。

河道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速、流量、流域地貌和地质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

5.水文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水位、流速、水温、冰期和水质等因素。

这些因素受到气候、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流量决定了灌溉和供水的水量,而水位则影响航行和堤防的安全。

6.河流阶地的形成河流阶地是指河流在垂直方向上对地貌的塑造作用。

当河流流经平坦的地形时,河水会冲刷河岸,并在岸边形成陡峭的岸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岸壁会逐渐向内倾斜,形成阶梯状的地貌,即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的形成与气候、地质条件和地貌形态等因素密切相关。

7.河谷地貌的形成河谷地貌是指河流在平面和垂直方向上塑造的地貌形态。

河流地质作用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质作用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质作用知识点总结一、河流侵蚀河流侵蚀是指河流在运动过程中通过水流的冲刷和磨蚀作用,对周围的地表地形进行侵蚀的过程。

河流侵蚀是地表地形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水流冲刷水流冲刷是指由于河水的流动剧烈,对河床和河岸进行的冲击作用。

水流的冲刷作用对于地表地形的侵蚀非常重要,它能够将河床和河岸上的颗粒物质冲刷走,改变地表的地形特征。

2. 水流磨蚀水流磨蚀是指由于河水运动中水流中携带的泥沙颗粒对岩石等地表材料进行的磨蚀作用。

水流中的泥沙颗粒在流动中能够对地表地形进行磨蚀,形成不同的地貌特征。

二、河流沉积河流沉积是指河流在运动过程中通过运载的作用,在河床和河岸上进行泥沙等颗粒物质的沉积作用。

河流沉积是地表地形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对于地貌的形成和演变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泥沙沉积河流运载着大量的泥沙颗粒,在河流的流动过程中,大颗粒物质会逐渐沉积下来,形成河床和河岸上的沉积层。

这些沉积物质对于地表地形的改变和地貌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三角洲形成河流在进入湖泊或海洋时,会在河口处形成三角洲地貌。

河流在河口处的泥沙沉积会形成平坦的三角洲地带,对河口地形进行改变,形成独特的地貌特征。

三、河流地貌形成河流地貌形成是指河流在长期的地表侵蚀和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特定地貌形态的地域。

河流地貌形成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地质过程之一,对于地表地形的形成和演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峡谷地貌峡谷地貌是指由于河流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具有陡峭、深邃地表地形。

在长期的河流侵蚀作用下,河流能够将地表岩石进行剧烈的侵蚀,形成陡峭的峡谷地貌。

2.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指由于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单一河流穿越的地表地形。

河谷地貌是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地貌形态之一,它对于地表地形的演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河流地质作用的一些主要知识点总结,河流作为地球上的重要地质地貌特征,对地表地形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五章河流演变

第五章河流演变

第六章河流演变第一节河流地质作用及其发育过程一、河流地质作用1.侵蚀作用河道水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冲刷破坏河谷、加深河床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按侵蚀作用方向,又分垂向侵蚀(下蚀)、侧向侵蚀(旁蚀或侧蚀)和向源侵蚀(溯源侵蚀)三种情况。

2.搬运作用河流携带大量的物质(泥沙),不停地向下游方向输送的过程,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能力巨大。

据统计,全世界河流每年输入海洋的物质总量约200亿吨。

3.沉积作用河水在搬运过程中,一部分泥沙从水中沉积下来,此过程称为河流的沉积作用。

其堆积物叫河流的冲积物。

二、河流的发育过程在地貌学领域,河流发育和水系形成的时间尺度一般是以地质年代计。

一条完整的河流水系,从初生到趋向成熟,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缓慢形成的。

河流的发育过程,大致可分为幼年期、壮年期、老年期三个阶段。

图6-1可用来说明河流的一般形成过程。

其中,图(a)表示在陆面上受近代地壳活动的地形控制而形成的一条河流,水流在阶梯状瀑布中,强烈地磨蚀着基岩河床,此时的河流发育属于幼年期阶段。

随着流水侵蚀的均夷作用的进行,湖泊、沼泽消失,峡谷加深,支谷延展,河床坡降逐渐减缓(图(b)),河流发育处于青年时期。

往后,泛滥平原逐渐发育,河谷进一步拓宽,干流显现均衡河流特征,此时接近壮年期阶段(图(c))。

随着侧蚀的不断进行,泛滥平原带宽扩大,形成冲积性准平原,曲流河型形成,河流地貌发育进入相对成熟期或称老年期(图(d))。

再往后,又可能由于地壳运动、气候等因素影响,使河流侵蚀作用而重新“复活”,河谷地貌又现出幼年期的特征,表现出地貌上的“回春”现象。

(a)幼年期(b)青年期(c)壮年期(d)老年期图6-1 河流形成一般过程示意图严格说来,上述河流发育的三个阶段并不是时间概念,而只是把河流发育过程中出观的现象(地貌现象)概括为三个具有一定特征的阶段。

一般说来,一条发育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河流,它的上游往往具有幼年期的特征,而中、下游则具有壮年期和老年期的特征。

河流的地质作用有哪些

河流的地质作用有哪些

河流的地质作⽤有哪些
主要有侵蚀作⽤、搬运作⽤和沉积作⽤。

河流沉积作⽤主要发⽣在河流⼊海、⼊湖和⽀流⼊⼲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

但⼤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

①侵蚀作⽤:河流的侵蚀作⽤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

河流侵蚀⼀⽅⾯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

另⼀⽅⾯,河⽔以⾃⾝动⼒以及挟带的砂⽯对河床两侧的⾕坡进⾏破坏的作⽤称为侧向侵蚀,⽽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河⽔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侵蚀的和⾕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

其中,⼤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中的各种化合物。

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

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当河床的坡度减⼩,或搬运物质增加,⽽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降低,河⽔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

第十二章河流的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河流的地质作用

第十二章河流的地质作用一~河流概述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和河流,是塑造陆地地貌形态的最重要的地质营力。

片流和洪流统称为暂时性流水。

而河流则是常年性的线状流水。

1 •河流(river)在固定河道中流动的常年性线状流水称为河流。

2 .片流(sheet flow)下雨后沿斜坡流动的暂时性面状流水。

3 .洪流(flood current)下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的暂时性线状流水。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以其自身的动力以及所携带的泥沙对河床的破坏,使其加深、加长和加宽等过程称为河流的侵蚀作用。

卜蚀作用(bottom erosion)河水挟带的碎屑物质对河床底部产生破坏,使河谷加深的过程称为河流的下蚀作用。

则蚀作用| (lateral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的侧蚀作用,亦称旁蚀作用。

在河流上游及山区河流,由于河床的纵降比和流水速度大,因此活力在垂直方向上的分量也大,就能产生较强的下蚀能力,这样使河谷的加深速度快于拓宽速度,从而形成在横断面上呈“V字形的河谷,也称V形谷。

孑卞丿门L阶地IVI5 7 汁J行丿色态耍廣<|殳恵I却河谷主要由谷坡、谷底、河床组成。

河谷两侧斜坡称谷坡,谷坡所限定较平坦的下部称谷底,河床是指常年被水占据的水槽,这三者常称为河谷要素以下根据我国特色,在中国境内河流的侵蚀作用通过几个部分作分析:①分水岭(源头)附近②上游活动山地中③中游相对稳定山地中④(下游)平原区⑤河流入海处(一)分水岭附近(源头)的侵蚀作用分水岭(drainage divide):流域与流域之间由山体或高地所分开,水流方向不同,分开相邻流域的高地称为分水岭。

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主干水流水体源头部位的分水岭是巴颜喀拉山脉。

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大水系的地理分界是秦岭山脉。

分水岭以北,所有支流汇集到黄河干流并流入渤海。

分水岭以南,所有支流汇集到长江干流并流入东海。

分水岭附近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向源侵蚀(up stream erosion)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

浅析河流的地质作用——以黄河为例姓名:郭博班级:环境09学号:1140209014015浅析河流的地质作用——以黄河为例河流由河水和河谷两部分组成。

河谷是地面流水沿岩石软弱带或破碎带发育而成。

河流对地表的改造过程称为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以机械作用为主,化学作用较弱。

河流的动能决定了河流机械作用的强度。

那么,河流的地质作用可分为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河流的剥蚀作用即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的破坏作用。

分下蚀、侧蚀两种。

河流侵蚀河床下部,使河床高度不断降低的作用为下蚀作用。

河流沿水平方向对河流两侧和谷坡的破坏作用则称为侧蚀作用。

自然界中的风化、剥蚀产物被河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称为搬运作用。

其方式有机械运动作用、化学搬运作用。

机械搬运作用是各种营力搬运风华、剥蚀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的过程。

化学搬运作用是母岩经化化学风化、剥蚀作用分解的产物呈胶溶液或真溶液的形式被搬运的过程。

沉积作用被运动介质搬运到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变化而发生成沉淀、堆积的过程。

下面我就以黄河为例,分别从其上、中、下游来说明河流的地质作用。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湖南和山东等九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5464km,,干流全长54km。

黄河流域地形分属三个台阶;海拔3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1000—2000m的黄土高原和海拔100m以下的黄淮平原。

经过科学的地形测量,人们发现中国大陆自西至东高低相差悬殊,为世界上所少有,而且是沿两条边界上陡然跌落,形成三个巨大的阶梯,在黄河流经的地域,这个特点表现得最为典型(第一道边界为自祁连山迤逦转折向南,至滇西的横断山脉一线,即青藏高原的前沿)。

这个高原表面的一般高度达到海拔4000~5000米,分布在上面的山脉峰峦的高度,更多超出了这个数字。

而越过这道边界,地势骤降到海拔3000米以下,更可低到海拔1000米上下,甚至更低。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V
河流下切
冲沟系
二、河流的动能
河流具有动能,河流的作用取决于河流的动 能。而河流的动能大小与流量及流速有关。其 表达式为: E=1/2QV2(Q为流量;V为流速)
1、流速(flow velocity)-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1)河床的坡度;
(2)河床的横剖面形状和大小;
(3)负荷的类型。河流所携带的固体物质 称为河流负荷。
三、冲积砂矿
冲积物中有用矿物含量达到具有开采价值。 金沙江、黑龙江的沙金矿,广西沙锡矿、金、 金刚石、锆石、独居石。
第五节 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
一、构造运动微弱地区 河流发展分三个阶段:
1 、初期阶段 ( 相当于上游段 ) :以下蚀作用为主,
地表起伏增大,河床坡度较大。纵剖面呈阶梯状,河
一、河流的形成过程
二、河流的动能
一、河流的形成过程
河流是由片流和洪流逐渐发育而成的。 1、片流(sheet flow):大气降水向下沿自然斜 坡均匀流动,其流速小,水层薄,水流方向受 地面起伏影响,无固定流向,成网状细流称为 片流。 片流对山坡松散层产生的破坏作用称为片流 的剥蚀作用。片流是一种在斜坡上的面状流水 ,流速慢,水层薄,它的剥蚀作用弱且具有面 状发展的特点,故又称洗刷作用。 现今许多地区出现的大量水土流失与片流的 剥蚀作用有关。
曲流河
河流蛇曲
河流的截弯取直:蛇曲河床相邻两个河湾
的距离不断靠近,当在洪水期,由于水量猛增,
冲击力加大,河水冲溃两河湾之间的河岸,河
水从上一个河湾直接流入相邻的下一个河湾,
这种现象称为河流的截弯取直。
牛轭湖:被遗弃的弯曲河道的两个河口,
由于河水受阻发生沉积作用,称为牛轭湖。

普通地质学—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第一节河流概述一、地表水流地面流水包括片流、洪流与河流,就是塑造陆地地貌形态得最重要得地质营力。

片流与洪流统称为暂时性流水。

而河流则就是常年性得线状流水。

河流就是由片流、洪流逐渐发展而成得。

1、片流(坡面流水)片流:下雨后沿斜坡流动得暂时性面状流水。

特征:降水向下沿自然斜坡流动,其流速小、水层薄,水流方向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定流向,形成网状细流。

片流比较均匀地洗刷山坡上得松散物质,并在山坡得凹入部位或山麓堆积起来,形成坡积物。

坡积物在山麓地带常联结成一种覆盖斜坡得裙状地形,称为坡积裙。

2、洪流(沟谷流水):下雨后沿沟谷及河道流动得暂时性线状流水。

特征:具有固定流向。

山坡上最大坡度沟槽沟谷冲沟河谷洪积物冲积扇(洪积锥)冲沟:切割较深规模较大得沟谷。

分沟头、沟口。

洪积物: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山前或山坡得低平地带,迅速堆积。

冲积扇(洪积锥):洪积物往往呈扇状分布,扇顶在沟口,扇形向山前低平地带展开。

洪积物特征:分选性、磨圆度均较差,从水平分布瞧,扇顶部分沉积物质比较粗,向着扇体边缘逐渐变细,及至扇底前缘可出现黏土。

冲积扇得厚度,由扇顶向扇体边缘逐渐变薄。

洪积平原:一系列冲积扇相互联结。

冲沟得发展有两种趋势:一就是向下冲刷停止,标志着冲沟得衰老;另一种就是流水深切沟底达地下水面,得到地下水源补充,暂时性得冲沟流水便转变成具有经常流水得河流,冲沟发展成为河谷。

3、河流:在固定河道中流动得常年性线状流水称为河流。

二、河谷得横剖面1、河谷形态河谷:就是河流挟带着砂砾在地表侵蚀塑造得线型洼地,就是一种形态组合。

河谷横剖面形态:河床:经常有流水得部分。

谷底:河床两旁得平缓部分。

谷坡:谷底以上得斜坡。

坡麓:谷坡与谷底得交接处。

谷缘:谷坡上部得转折处。

河谷得发展过程:在横剖面上经历了V型谷、U型谷与碟形谷阶段;每个阶段纵剖面也相应变化。

①V形谷(峡谷):谷坡很陡,谷底狭窄,甚至无平坦得谷底,河床直接嵌在谷坡之间。

第八章 河流地质作用

第八章 河流地质作用

阶地的类型
(1)侵蚀阶地(如图 A)
阶地由基岩组成,有时阶面上残留极少冲积物, 一般分布于山间河谷原始流速较大的河段,或分布 于河流的上游,切割不同的岩层。
(2)基座阶地(如图 B)
由基岩和冲积层两部分组成,基岩上部冲积物覆 盖厚度一般较小,整个阶地主要由基岩组成。它是 由于深切侵蚀作用的深度超过原有冲积层的厚度而 造成的。
2、应注意的工程地质问题
(4)河流的凹岸受冲刷,留有适当的安全距
离,必要时采取保护河岸的措施; (5)应注意冲积物的产状,冲积层中埋藏有粘性土的透镜 体或尖灭层时,能使建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 (6)阶地上有古老的河床的沉积物和牛轭湖沉积物时,应
五、河岸地区工程建筑应注意的工程 地质问题
(2)凸岸的淤涨
河流的输沙一般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凸岸的 堆积主要来自于凹岸的冲刷,其主要动力是河流弯 道的环流作用。凹岸的崩塌与凸岸的淤涨在数量上 近乎相等,其结果将使河道在多年情况下作横向摆 动。 凹岸的间歇性坍岸后退,将会在凸岸形成一组集 中淤积带,称为鬃岗地地形。
五、河岸地区工程建筑应注意的工程 地质问题

1 河岸地区的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
河流是地表最活跃的外营力,它的侵蚀和淤积作用不仅塑造了河 漫滩、阶地等重要的地表形态,而且常对工程建设造成各种危害。
1)凹岸的坍塌
由于河流水流的作用,加上外界条件造成的土体强度减弱和风 化等,造成河流凹岸坍塌。 凹岸是受河流水流直接冲刷侵蚀的一侧,如图 所示。水流直接 作用于河岸,冲动河岸上的泥沙颗粒并将它们带走,或者水流冲刷 坡脚使岸坡的高度或角度增大,都会引起河流凹岸坍塌。
不断迁移。
二、河流的侵蚀作用
(2)据侵蚀作用的方向 垂直侵蚀:在河流上游地区,一般坡度较陡、流速较大,河流 向下切割能使河床底部逐渐加深。在向下切割的同时,河流向 河源方向发展,缩小和破坏分水岭,这种作用称为向源侵蚀。

6.3 河流的地质作用

6.3 河流的地质作用

6.3河流的地质作用侵蚀作用向源侵蚀(溯源侵蚀)下切侵蚀(磨蚀、冲蚀、溶蚀)侧方侵蚀(横向环流,地球偏转力)搬运作用悬移跃移推移(滚动或滑动)沉积作用河流作用一、河流的侵蚀作用1. 侵蚀作用的方式◆冲蚀:河水对河床岩石的直接撞击冲刷;◆磨蚀:河水以挟带的岩石碎屑对河床岩石的撞击和摩擦;◆溶蚀:河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进行溶解。

2. 侵蚀作用的类型(1)底蚀(下蚀)河流侵蚀河床底部岩石,使河床降低的作用。

◆顺坡而下的流水具有垂直向下的运动分量,坡度越陡,下蚀能力越强。

◆在河底滚动和跳跃的砾、砂、不断撞击河底,尤其是山区河流因巨砾不断撞击,河底加深很快,在洪水期尤其明显。

◆锅穴作用是由流水中急速旋转的涡流所引起的,它促使砾石像钻具一样作用于河底,河底上被钻出的坑,称为锅穴。

(2)侧蚀作用河水侵蚀河床两壁或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徒,河谷加宽的作用。

侧蚀原因:弯道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侧蚀发育地段:河流中下游(3)溯源侵蚀河谷向源头发展,增长河谷长度的趋势,称为溯源侵蚀(向源侵蚀)。

二、河流的搬运作用搬运能力:河流能够搬运的碎屑颗粒大小。

粒径大小与水流流速的平方成正比;搬运颗粒质量与水流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

搬运量:河流能够搬运碎屑颗粒的最大量,取决于流量和流速。

长江搬运:粘土、粉砂和砂,但数量巨大;而快速流动的山间河流,可携带巨砾,但搬运量很小。

三、河流的沉积作用1. 沉积原因河流携带的物质由于流量流速减小,使流水动能减少,搬运能力降低,造成河流搬运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下来。

2. 沉积类型(1)河床沉积分选性:碎屑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分为分选好、中等和差三级。

磨圆度:碎屑颗粒的棱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分为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及圆状四级。

(2)心滩、边滩、河漫滩沉积心滩:河流由窄到宽处,流速减小,致使较粗部分在河底中部淤积,逐渐形成椭圆形或梭形,长轴平行于流向的心滩。

河漫滩:边滩变宽,加高且面积扩大的产物,在丘陵和平原区,其宽度在数米到数十公里以上。

普通地质学 第十讲 河流的地质作用

普通地质学 第十讲 河流的地质作用

辫状河(braided stream).
河床因加积作用而抬 高,并变为宽而浅平, 河水在宽浅的河床上流 过会发生频繁地分散与 聚汇,形成辫状河,单 纯由于流量的减少也能 形成辫状河。
A braided channel
4.2. 冲积物的特征
河流沉积的物质称为冲积物((alluvium)。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4.2.1.分选性较好 4.2.2.磨圆度较好 4.2.3.成层性较清楚 4.2.4.韵律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沉积物在剖面上有规律的交替
1.1.2.洪流(flood current)
随着片流的发育,山坡上可以出现一些沟槽。片流就转变 成线状流水,是为洪流。沟槽发展成为沟谷, 切割较深规 模较大的沟谷称为冲沟(gully)。沟谷流水具有固定流向, 但其水源靠大气降水补给,水流时断时续。
洪流将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山前或山坡的低平地带堆积, 形成洪积物(diluvium)。洪积物在沟口往往呈扇状分布, 称为冲积扇(alluvium)或洪积锥(diluvial cone)。
4.3.沉积的主要类型
4.3.1.心滩(channel bar)在洪水期 被淹没,在枯水期露出。
4.3.2. 江心洲(central bar) 心滩高出 水面 变成江心洲,仅在洪水期被淹没
4.3.3. 边滩(point bar)即点沙坝, 凸 岸的小规模沉积体。
4.3.4. 自然堤(natural dam): 沿河床 两侧的堤状地形
海河流的纵剖面,总体上 看是向海倾斜并略向 下凹的曲线。
当河底显著起伏不平时。常形成急流 (torrent)和瀑布(waterfall)。
锅穴
瀑布 waterfall
黄果树瀑布
贵州安顺黄果树瀑布 流水从75 m高处直泻 而下,景色十分壮观, 是我国最大的瀑布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河流与自然循环河流是地球表面最活跃的地质营力,将大量水体及风化作用产物从陆地输入湖泊和海洋,是自然界水循环、碳循环和岩石循环中重要的环节和外部动力。

1、河流概述大气降水向下沿自然斜坡均匀流动,流速小、水层薄,水流受地面起伏影响大,无固定流向的网状细流-片流。

片流的搬运物质在山坡的低洼部位和山麓堆积,形成坡积物。

坡积物在山麓地带连成覆盖斜坡的裙状地形,称坡积裙。

洪流片流水层向沟槽集中,水层增厚,流水量增加,片流转变为线状洪流。

有固定流向,水流时断时续。

切割较深的沟谷称冲沟,将大量碎屑物质搬运到山坡低平地带堆积,形成洪积物。

扇状分布者称洪积扇。

许多平行发育的冲沟在山前低平地带堆积,洪积扇扩大相互联结成洪积平原。

河流冲沟有充足的补给水源时,形成具有永久性水流的河流-河谷中的经常性水流。

河谷中常有流水的部分称为河床;河床中间的平缓部分称为谷底;谷底以上的斜坡部分为谷坡。

河谷的横剖面形态有三类:V形谷、U形谷和碟形谷。

河流的动能河流的水体处于运动状态,具有动能:E = 1/2 ×QV2Q:流量;V:流速河流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包括流速和流量;河流的动能是地质作用-侵蚀、搬运和沉积的能量来源。

河流的流速河流的流速取决于河床的坡度-坡度陡则流速快。

河床横剖面形状:半圆形河床中流水与河床之间的摩擦阻力最小,宽而浅(碟形)的河床中流水的摩擦阻力最大;搬运的碎屑物类型:山区河流主要为砾石和粗砂,平原河流为砂、粉砂和泥。

河流的流量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过水面积的水量,大小取决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

河流的流量随季节变化。

洪水期,河流流量通过支流水体补给急剧增加,枯水期,流量明显减少。

同一河流的流量向下游方向逐渐增加。

2、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以自身的动能并以搬运的碎屑物质破坏河床,作用方式有:水力作用-河流机械冲击力侵蚀河床。

磨蚀作用-流水以其携带的泥砂和砾石为工具,磨蚀河床。

溶蚀作用-流水溶解部分矿物和岩石,侵蚀河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河流的地质作用§1.概述河流是陆地上永久性有固定水流,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河流分不开的“母亲河”同时从自然界的角度,河流是陆地上最活跃的地质动力。

河流的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强烈的外动力地质作用,流水的作用,是河水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各种改造。

一、片流、洪流和河流1.片流与坡积裙大气降水3/1为地表水,最初覆盖地面沿斜坡均匀活动网状流——片流。

2.洪流与洪积扇片流进一步发展水量增大,在一些沟槽中汇集、浊流一但浊流便以自身冲刷使沟槽扩大,成沟谷。

沟谷中的浊水能量大(雨季)携带大量冲刷碎屑在沟口(山角处)堆积扇水,称浊积扇,浊积平原。

浊流反在雨季有水(发生)。

3.河流大型切割源沟各称冲沟,当部沟有充足的外给水源即成为永久性水,称河流。

地表上有固定水道(河道)的经常性水流。

二、河水的运动形式(一) 层流:水质点运动轨迹(线)平行仅在平坦河底附近运动弱。

(二) 紊流:水质点运动浅无规律紊乱紊流是河水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

(三) 环流:水质点作螺旋状运动,运动迹线在横剖面上投影为环形,具有较强能量动力。

(三)涡流:水质绕轴旋转运动,轴与河底近垂直,出现在水流急,河谷凹凸不平,涡流对河床破坏作用强,虽不是河水主要运动形式,但动力强。

三、河流的动能E = 1/2 ×QV2 Q=流量 V——流速动能与流量、流速有着直接关系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水断面的水量。

流速指单位时间内流通过的距离。

§2.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水在运动过程中对河床岩石的剥蚀、破坏作用称侵蚀作用。

一、侵蚀作用的方式1. 冲蚀——流水以本身的动能将河床的泥、砂、砾冲走。

2.磨蚀——流中携带的砂、砾对河床岩石的磨损同时流水 中的砾、砾本身变被磨损。

3.溶蚀——流水溶解了一些酸、碱、盐类,成为溶剂, 溶解河床的岩石。

这三种锓蚀方式通常是同时发生,而不同的条件下,表现的主次、强弱程度不同:泥质、砂质、河床,冲蚀作用为主,上游冲、磨为坚硬岩石河床,磨蚀作用明显,下游溶蚀明显 可溶性岩石河床,溶蚀作用强烈。

二、侵蚀作用的类型按侵蚀作用方向分为:(一)下蚀作用(底蚀)——流水对河底岩石的锓蚀(磨、冲刷、溶)结果使河床降低。

1.下蚀的原因 1°流水顺坡而下,向下的运动分量冲刷河底。

最重要的下蚀坡度逾陆,下蚀作用越强烈,下蚀最强烈的是瀑布地区。

下蚀作用使瀑布不断后退。

我国黄河壶口瀑布5cm/年(退)北美尼亚加拉瀑布0.3m/年=30m/年。

2 ° 流水携带的砾、砂在河底滚动,跳跃,不断磨蚀河底基岩,洪水期,搬运量大,下蚀作用强烈。

3°涡流作用涡流使携带的砾石像钻具一样作用于河底,形成凹坑。

4°双向环流河水涌入峡谷进,河床峡谷中的流水为双向环流使峡谷加深。

2.向源侵蚀(溯源侵蚀)由于下蚀作用使河流向源头方向伸长(加长)。

两条近乎垂直的河流在溯源侵蚀作用下,发生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当两条条河流向同一分水岭溯源侵蚀时,当某一向源侵蚀较快的河流向上伸长并中途切断另一条河流时,于是就把另一河流上 黄果树瀑布落差75米游的河水夺过来,此为河流袭夺。

3.侵蚀基准面——河流下蚀作用的极限。

当河床趋于注入水体的水面时,河水失去了势能差,不再流动。

这时一蚀作用也就停止了,因此,注入水体的水面就是河流的侵蚀基准面。

所谓千条江河归大海,河水桌子终是要注入海洋的,所以河流的最终侵蚀基准面——海平面。

有些内陆河流,河口通向湖泊,因此湖面可以说是地方暂时性的侵蚀基准面。

4.河流平衡剖面河流纵剖面:河源头至河口,沿中线的剖面向河丘作表现为源头至河品、河底的连线。

由于下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高度降低,坡度变缓,河床趋于平滑,水动能减少。

当流水即不发生侵蚀,也不发生较大的沉积作用,这时纵使剖面河底成为光滑平缓的曲线,此剖面为河流平衡剖面。

平衡剖面是个达不至的理想剖面,由于人为及自然的作用总是打破平衡形成的条件,但平衡剖面预示了河床的坡度与河流的流连、水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物等因素之间有建立平衡的普遍趋势。

指导水利工程。

(二)侧蚀作用(旁蚀)河水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使河谷加宽或使河道左右迁移的作用称侧蚀作用。

1.侧蚀的原因1°河流弯道处的离心力河道中只要有一个哪怕是微小的弯曲存在,流水就会在慢性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涌向凹岸,从而在道弯处形成单向环流。

单向环流使岸不断侵蚀,同时凸岸沉积,结果加大了河流的弯面程度。

2°科里奥利力的作用科里奥利力(Coriolis force)——地球自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作用带来的力作用于地表一切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的作用少。

由于科氏的作用,即使是很平的河道也将有一侧受到侧方侵蚀,北半球河流的左转弯处,离心力与科氏力同时作用凹岸,侧蚀强烈;右转弯处,离心力与科氏力相反。

2.侧蚀的结果1°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2°河谷加宽,不对称,凹岸陡,凸岸缓。

3°自由河曲及牛轭湖的形成。

自由河曲——河流在平坦宽阔的冲击平原上流动时,侧蚀作用强烈弯道自由发展,弯曲加大,河床在平面上蜿蜒回环。

弯曲很多时,称蛇曲。

湖北—湖南岳阳之间直线87公里,河道240公里。

湖中、下游自由河曲较发育。

河道截弯取直使原几十公里的河道缩短为几公里。

牛轭湖——自由河曲的某一段上,两对的弯道沟通,弃废的部分河道形成了牛轭湖。

三、下蚀、侧蚀作用的关系河流在运动过程中通常是下蚀、侧蚀同时进行,仅在不同河段上表现度不同。

上游: 地形起伏大,河床坡度陡,下蚀作用为主。

中、下游: 地形相对平缓,侧蚀为主,自由河曲。

§3 .河流的搬运作用河流将其携带的物质向下游方向搬运的作用。

一、搬运方式机械搬运:① 悬运:通常是粘土和粉砂粒级的碎屑,由于紊流的向上分力分力作用使其浮在水体中随水流动。

颗粒的沉降速度<紊流向上分力。

② 推运:河床底部较大的砂、砾在流水的水平冲力作用下,沿河底滚动力学或滑动。

推运的砾石最大扁平面的倾向一般指向上游,根据此可判断古河流纯侧蚀作用的流向。

③跃运:细砂+砾石在靠近河底部跳跃式的随流水向前移。

原因:近河底附近上下流速不同,底部受河床磨阻力的影响流速减少。

上部流速较大,下下流速差产生的上举力使砾砂跃起,而后上举力消失落下,跳跃式向前移动。

④溶运:溶液及胶体可溶盐类: CaCO3、 MgCO3 、KCl、 Nad胶体溶液: SiO2、 MnO2河流以机械搬运为主搬运能力——河水能够搬运的碎屑颗料大小。

搬运量——河水中携带的碎屑物总量。

r粒径∝V2 G重量∝r3粒径 G重量∝V6§4.河流的沉积作用沉积作用——地表上的风化产物、有机动性物及某些火山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经搬运作用的媒介从原地搬运到其它地方,当搬运动力减弱或在物化学作用下而下沉堆积的过程。

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水中的携带物(由于水动能减少)沉积下来。

一、河流沉积的原因①水体的阻滞——河水注入其它水体时,运动的水受到相对而言宁静的水体的阻滞,河流流速减少,发生沉积。

②地面坡度的影响坡度大、水流速快,动能力较少发生沉积。

当坡度减小,河床平缓时,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发生沉积。

同一条河来说,上游水流急,搬运动力强。

沉积主要发生在中、下游。

河流沉积物称为冲积物二、冲积物的特征冲积物主要是机械沉积的碎屑物质。

1.分选性好:同一时期或同一定地点沉积物颗粒的均匀程度。

当河流流速减少时,携带的碎屑物,按半径大小或颗粒的比重从大小,重轻,先后沉积下来。

因此在一定的地点或某一时期沉积下来的冲积物粒度较均一,也就具有较好的分选性。

2. 磨圆度好:河水中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使颗粒与颗粒之间以及颗粒与河床基岩发生磨擦,使昨梭角磨圆,较好的磨圆度越向河流的下游碎屑物磨圆度越好。

3. 层理清晰流动的水中沉积的沉积物有较明显的交错层理。

1.河床沉积:河床是经常性流水占据的部分,沉积颗粒较粗,河床沉积中碎屑物有较(1)心滩:河床中间的沉积地貌,平水位时(枯水期)高出河面, 洪水期被淹没。

在平原的河流中经常出现心滩。

平面上梭形、长轴平行于流向双向环流是形成心滩的主要原因。

① 洪水期后,水位退落时② 河面进入宽河道时心滩一旦形成后,将逐渐向下游方向推移。

一般心滩在枯水期(平水期)露出水面,洪水期淹没于水中。

(2)江心洲:心滩增大,甚至几个心滩连在一起,洪水期亦露出水面,称江心洲。

(3)边滩:单向环流作用下,河流弯道处凸岸堆积(单向环流将凹岸侵蚀下的碎屑在凸岸堆积下来)新月形,向河流方向倾斜。

2.河漫沉积(1)河漫滩与冲积平原现代河床之外,在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带,河床之外的河谷地上,每当洪水期被水淹没,沉咱们了较多碎屑物,由于水流分散,碎屑颗粒细水长流小——河温滩。

河漫在枯水期露出水面,河漫滩在凸岸范围更大。

由于河床在介蚀作用下常发生左右迁移,因此,现代的河浸滩之处,常是地史中的河床位臵。

显然在现代较细的河漫滩沉积之下,有河床的粗颗沉积。

组成了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相邻的河漫滩可连成一片形成广阔冲积平原。

(2)天然堤平行于河床的垄状堆积,洪水期,河水水量加大,溢出河岩。

当溢出两岸时,流速聚然减低,河水中携带的较粗物质在紧靠河床的边缘部大量堆积下来,形成天然堤。

3.三角洲沉积河流在入海(湖)口处的沉积称三角洲沉积。

三角洲沉积在平面上,大致呈三角形,故名三角洲。

②三角洲内部具有三重层结构(剖面结构)T—顶积层(前积层增高到河床高度时,随着三角洲向海方向推移,前积层上的近于水平的河床沉积)F—前积层(三角洲沉积的主体。

河水带的大量泥砂沉积组成)B——底积层(河流带来的悬浮物质及胶体物质沉积形成了底积层,颗粒细,以粉砂和粘土为主。

5. 构造运动对河流地质作用的影响地壳的构造运动尤其是上升运动对河流的地质作用有较大的影响,常形成某些特殊的地形地貌。

一、 深切河曲河流的中下游长期的侧蚀作用结果形成了自由河曲,(蜿蜒回环)如果这时上游地壳出现上升运动,那些么整个河流纵比降增大(高差增大)河水获得了更多的动能。

由于动能增加了,下蚀作用便迅速增强,在原来自由河曲育的中下游,河床由于下蚀作用切入到更深的基岩之中,同时,切入基岩中的河流保留了原来自由河曲的确良形态特征(蜿蜒回环,弯道很多)。

如四川嘉陵江中下游。

由于下蚀作用使自由河曲切入到基岩之中。

二、河流阶地位于河谷谷坡上的不被水淹没的台阶状地形。

形成原因:地壳上升,河床下切,原来的河谷被抬高,不再有水淹没。

地壳多次间歇上升可形成多级阶地。

Ⅰ—最新 Ⅲ—最老三、准平原与夷平面的概念现代江河的上游(源头处)多在山区,可以说从河流的演化历史来看,河流形成的最初阶段,河床附近的地貌通常是一些山地。

这时的河流具有很强的侵蚀作用,尤其是下蚀作用,但如果地壳运动保持相对缓定(无大的上升、下降),长期的侵蚀作用结果,将会是下蚀作用使河床坡度变缓,侧蚀作用使河谷加宽并左右摆动,因而使山地逐渐被夷平,最终成为缓坡状平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