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a5b2d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6.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是一项关键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效的污水处理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
一、选择菌种在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包括好氧菌、厌氧菌和硝化菌等。
根据具体的处理需求,选择适合的菌种进行培养。
可以通过实验室的菌种库或者专业的菌种供应商获得所需菌种。
二、培养基配制1. 好氧菌培养基配制好氧菌一般生长在富含氧气的环境中,因此培养基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常用的好氧菌培养基配方如下:- 葡萄糖 10 g- 酵母提取物 5 g- 氯化钠 5 g- 磷酸二氢钾 2 g- 硫酸镁 0.5 g- 硫酸亚铁 0.01 g- 氯化钾 0.5 g- 硫酸锌 0.01 g- 氯化铜 0.01 g- 硝酸铵 0.5 g- 蒸馏水 1 L将上述成分按照配方比例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用自动厌氧培养瓶或试管装入适量的培养基。
2. 厌氧菌培养基配制厌氧菌生长在缺氧或低氧气环境中,因此培养基需要提供适量的营养物质,并且要保持无氧状态。
常用的厌氧菌培养基配方如下:- 葡萄糖 10 g- 酵母提取物 5 g- 氯化钠 5 g- 磷酸二氢钾 2 g- 硫酸镁 0.5 g- 硫酸亚铁 0.01 g- 氯化钾 0.5 g- 硫酸锌 0.01 g- 氯化钴 0.01 g- 氯化铜 0.01 g- 硝酸铵 0.5 g将上述成分按照配方比例加入蒸馏水中,用自动厌氧培养瓶或试管装入适量的培养基,并在培养前通过抽真空或者置于无氧箱中排除氧气。
3. 硝化菌培养基配制硝化菌主要用于氨氮的氧化和硝化作用。
硝化菌培养基配方如下:- 葡萄糖 10 g- 酵母提取物 5 g- 氯化钠 5 g- 磷酸二氢钾 2 g- 硫酸镁 0.5 g- 硫酸亚铁 0.01 g- 氯化钾 0.5 g- 硫酸锌 0.01 g- 氯化钴 0.01 g- 氯化铜 0.01 g- 硝酸铵 0.5 g- 蒸馏水 1 L将上述成分按照配方比例加入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用自动厌氧培养瓶或试管装入适量的培养基。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795cd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7.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解决城市和工业生活废水排放问题的重要环节,其中菌种的选取与培养是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培养菌种的方法。
二、菌种筛选⒈确定目标菌种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和效果,我们需要选择相应的菌种。
可以根据处理效果要求来筛选适合的菌种。
⒉采集污水样品从不同来源的污水收集样品,如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等。
保证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
⒊建立菌种库将采集到的污水样品分离出来,并分别培养在不同培养基上,以建立菌种库。
其中,可以使用常规培养基如乳糖肉汤、OGYE培养基等。
⒋菌种筛选与鉴定根据菌种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16S rR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种进行筛选与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PCR扩增等。
⒌优选菌种根据菌种的降解能力、生长速度、抗冲击负荷能力等指标,对优选的菌种进行筛选。
三、菌种培养与管理⒈培养基的选择根据菌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进行菌种的培养。
常见的培养基有液态培养基和固态培养基。
⒉培养条件的控制调整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pH值、培养基成分等因素,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产菌。
⒊培养方式常用的培养方式有批量培养、连续培养和半连续培养。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
⒋菌种的保存与管理采用冷冻保存、干燥保存、液氮冷冻保存等方式对菌种进行保存。
对保存的菌种进行定期复苏和鉴定。
四、菌种应用与效果评估⒈菌种的应用根据不同的污水处理要求,将筛选出的菌种应用于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
⒉效果评估通过监测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指标、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氨氮去除率等指标,对菌种的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附件:本文档包括相关的图片、图表和实验数据,具体见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污水处理:指对生活、工业等排放出的污水进行处理的过程。
⒉ 16S rRNA序列:一种用于鉴定和分类细菌的常用方法,通过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可以确定菌株的分类学关系。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d33175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e.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关键步骤,它们能够有效地分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染物,提高水质。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
二、常用菌种1. 好氧菌:如脱氮菌、硝化菌等,能够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2. 厌氧菌:如产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等,能够降解有机物质,产生甲烷等气体。
三、菌种培养方法1. 好氧菌培养方法:a)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包括氨氮培养基、硝酸盐培养基等。
b) 菌种接种:将培养基加入培养皿中,接种适量的菌种,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c) 培养条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如25-30℃),培养时间根据需要而定。
d) 菌种分离:观察培养皿上的菌落,根据形态和特征进行分离,得到纯种菌株。
2. 厌氧菌培养方法:a)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常用的培养基包括甲烷培养基、硫酸盐还原培养基等。
b) 菌种接种:将培养基加入培养瓶中,接种适量的菌种,封闭瓶口,排除氧气。
c) 培养条件: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如35-40℃),培养时间根据需要而定。
d) 菌种分离:观察培养瓶中的沉淀物,根据特征和性状进行分离,得到纯种菌株。
四、菌种活性检测方法为了评估菌种的活性和效果,可以进行以下检测方法:1. 氨氮转化率检测:通过测定培养菌种后,污水中氨氮的转化率来评估菌种的脱氮效果。
2. 有机物降解率检测:通过测定培养菌种后,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率来评估菌种的降解能力。
3. 气体产生检测:通过测定培养菌种后,产生的甲烷等气体的量来评估菌种的产气能力。
五、结论污水处理中的菌种培养方法对于提高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可以获得高效的菌种。
菌种活性的检测方法可以评估菌种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提供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菌种和培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污水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977e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b.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有效的污水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
一、菌种选择在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包括好氧菌、厌氧菌和硝化细菌等。
好氧菌主要用于有机物的降解和氧化,厌氧菌则可以在无氧环境中降解有机物,而硝化细菌则负责氨氮的氧化和硝化过程。
根据不同的处理需求,可以选择相应的菌种进行培养。
二、菌种培养方法1. 好氧菌培养方法好氧菌主要通过空气中的氧气进行代谢,因此培养时需要提供足够的氧气。
常用的好氧菌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液体培养:将好氧菌接种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液体培养基中,如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菌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基中的氧气通过搅拌或通气的方式提供,保持培养液中的氧气浓度适宜。
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菌液可以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式获取。
固体培养:将好氧菌接种于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固体培养基上,如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菌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培养基表面需要保持湿润,以提供足够的水分和氧气。
培养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菌落可以通过刮取或转接的方式获取。
2. 厌氧菌培养方法厌氧菌主要在无氧或微氧环境中进行代谢,因此培养时需要提供相应的培养条件。
常用的厌氧菌培养方法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
液体培养:将厌氧菌接种于不含氧气的液体培养基中,如含有还原剂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还原剂可以消耗氧气,创造无氧环境,提供菌种的生长条件。
培养基中的其他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菌种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菌液可以通过离心或过滤的方式获取。
固体培养:将厌氧菌接种于不含氧气的固体培养基上,如含有还原剂的琼脂培养基。
培养基中的还原剂可以消耗氧气,创造无氧环境,提供菌种的生长条件。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ce42a5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4.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其目的是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去除或者降低到安全的水平,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而污水处理的关键之一就是培养菌种,这是实现高效处理的基础。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污水处理培养菌种的方法。
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要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需要使用适宜的菌种。
培养菌种的方法有不少种,包括传统的培养方法和现代的生物技术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正文内容:1. 传统培养方法1.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污水的成份和特性,选择适合菌种生长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营养培养基、无机盐基础培养基等。
1.2 菌种的分离和筛选:将污水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筛选出适合处理特定污水的菌种。
常用的方法有平板分离法、液体分离法等。
1.3 菌种的纯化和培养:将分离出的菌种进行纯化,得到纯种菌株。
然后,将纯种菌株进行培养,以扩大菌种数量。
2. 现代生物技术方法2.1 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菌种的代谢途径,使其具有更高的降解能力。
这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移等技术。
2.2 蛋白质工程技术:通过改变菌种中特定酶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其对特定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这包括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技术。
2.3 微生物组群调控技术:通过调控不同菌种的比例和相互作用,实现协同降解特定污染物。
这包括菌种共培养、菌种共生等技术。
3. 培养条件的优化3.1 温度和pH值的调控:根据不同菌种的生长特性,调节培养条件中的温度和pH值,使其适应菌种的生长要求。
3.2 氧气供应的控制:根据菌种的需氧性或者厌氧性,控制培养条件中的氧气供应,以满足菌种的生长需求。
3.3 营养物质的添加:根据菌种的需求,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以提供菌种生长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4. 培养菌种的监测和评估4.1 菌种的数量监测:通过菌落计数、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监测培养过程中菌种的数量变化,以评估培养效果。
4.2 菌种的活性评估:通过测定菌种对特定污染物的降解率、酶活性等指标,评估菌种的降解能力和活性。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8b986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c.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能够匡助分解有机物质,降解污染物,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菌种培养方法。
一、传统培养方法1. 选择菌种:根据污水的特性和处理需求,选择适合的菌种。
常用的菌种包括厌氧菌、好氧菌、硝化菌等。
2. 培养基准备:根据菌种的需求,制备适合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琼脂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3. 菌种接种:将选好的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应含有适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以满足菌种的生长需求。
4. 培养条件控制:根据菌种的需求,控制培养的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条件,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5. 观察和分离:观察培养过程中菌种的生长情况,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
二、液体培养法1. 培养基准备:制备适合的液体培养基,可以根据菌种的需求添加适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
2. 菌种接种:将选好的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应根据菌种的特性和培养基的容量来确定。
3. 培养条件控制:控制培养的温度、pH值、搅拌速度等条件,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4. 培养时间:根据菌种的生长速度和培养的需求,确定合适的培养时间。
5. 菌种分离和保存:根据需要,可以进行菌种的分离和纯化,并将其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
三、固体培养法1. 培养基准备:制备适合的固体培养基,可以根据菌种的需求添加适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
2. 菌种接种:将选好的菌种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中,可以使用接种环、接种针等工具进行接种。
3. 培养条件控制:控制培养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以促进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4. 观察和分离:观察培养过程中菌种的生长情况,根据需要进行分离和纯化。
5. 菌种保存:将分离得到的纯种菌种保存在适当的条件下,以备后续使用。
四、生物膜法1. 培养基准备:制备适合的生物膜培养基,可以根据菌种的需求添加适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af79be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5.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工作。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以及相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菌种选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菌种有好氧菌、厌氧菌和硝化菌等。
好氧菌主要用于有机物的降解和氧化,厌氧菌用于无氧条件下的有机物降解,而硝化菌则用于氨氮的氧化。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菌种进行培养。
三、菌种培养方法1. 好氧菌培养方法:a. 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蛋白胨、葡萄糖和盐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加热煮沸,然后倒入培养瓶中。
b. 接种菌种:取一定量的菌液,均匀地接种在培养基上。
c. 培养条件:将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保持在30-35摄氏度,培养时间为24-48小时。
d. 菌液收获:培养时间结束后,将培养瓶取出,用离心机离心,将上清液收集到离心管中,即可得到好氧菌液。
2. 厌氧菌培养方法:a. 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蛋白胨、葡萄糖和盐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加热煮沸,然后倒入培养瓶中。
b. 接种菌种:取一定量的菌液,均匀地接种在培养基上。
c. 培养条件:将培养瓶密封,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保持在35-40摄氏度,培养时间为24-72小时。
d. 菌液收获:培养时间结束后,将培养瓶取出,用离心机离心,将上清液收集到离心管中,即可得到厌氧菌液。
3. 硝化菌培养方法:a. 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硝酸盐、磷酸盐和盐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加热煮沸,然后倒入培养瓶中。
b. 接种菌种:取一定量的菌液,均匀地接种在培养基上。
c. 培养条件:将培养瓶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温度保持在25-30摄氏度,培养时间为48-72小时。
d. 菌液收获:培养时间结束后,将培养瓶取出,用离心机离心,将上清液收集到离心管中,即可得到硝化菌液。
四、注意事项1. 培养基的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污染。
2. 培养条件的控制要准确,包括温度、pH值和氧气含量等。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34a25e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f2.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包括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配制、培养条件的控制等。
二、菌种选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菌种包括厌氧菌、好氧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
根据不同的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菌种非常重要。
1. 厌氧菌厌氧菌能在缺氧环境下生长,并分解有机物质。
常用的厌氧菌有甲烷菌、乙酸菌等。
选择厌氧菌时,需要考虑处理系统的厌氧环境条件和有机物质的种类。
2. 好氧菌好氧菌需要充足的氧气来进行生长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常用的好氧菌有硝化菌、硫酸盐还原菌等。
选择好氧菌时,需要考虑处理系统的氧气供应情况和有机物质的种类。
3. 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硝化菌能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反硝化菌能将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
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常常共同存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起到氮素去除的作用。
选择硝化菌和反硝化菌时,需要考虑处理系统的氮素含量和处理效果要求。
三、培养基的配制培养基是菌种培养的基础,合理配制培养基对菌种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菌种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1. 厌氧菌培养基常用的厌氧菌培养基包括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可以通过配制含有有机物质的培养液来满足菌种的需求。
固体培养基可以通过添加琼脂来制备,适用于菌种的分离和筛选。
2. 好氧菌培养基好氧菌培养基通常包括碳源、氮源、矿质盐和其他辅助物质。
常用的好氧菌培养基有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可以通过配制含有碳源和氮源的培养液来满足菌种的需求。
固体培养基可以通过添加琼脂来制备,适用于菌种的分离和筛选。
3. 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培养基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培养基通常包括碳源、氮源、矿质盐和其他辅助物质。
常用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培养基有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可以通过配制含有碳源和氮源的培养液来满足菌种的需求。
固体培养基可以通过添加琼脂来制备,适用于菌种的分离和筛选。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d7a92d0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9.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任务之一。
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有效处理污水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
二、菌种选择1. 好氧菌:好氧菌需要氧气进行生长,常用的好氧菌有硝化菌和硫化菌。
硝化菌能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硫化菌能将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
2. 厌氧菌: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下生长,常用的厌氧菌有产甲烷菌和硝化菌。
产甲烷菌能将有机物转化为甲烷气体,硝化菌能将亚硝酸盐转化为氮气。
三、菌种培养方法1. 好氧菌培养方法:a. 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无机盐溶解在蒸馏水中,加入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如葡萄糖或乳糖。
b. 菌种接种: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基需预先灭菌。
c. 培养条件: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培养,通入适量的氧气。
d. 培养时间:根据菌种的生长速度,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e. 菌种保存:将培养好的菌种保存在冷冻液氮中或制备菌种冻干粉。
2. 厌氧菌培养方法:a. 准备培养基:将适量的无机盐溶解在蒸馏水中,加入有机物质作为碳源,如乙酸或丙酸。
b. 菌种接种: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培养基需去除氧气,可以通过加入还原剂或用氮气气氛替换氧气。
c. 培养条件: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培养,保持无氧环境。
d. 培养时间:根据菌种的生长速度,培养时间一般为24-72小时。
e. 菌种保存:将培养好的菌种保存在无氧条件下,可以用液氮冷冻或制备菌种冻干粉。
四、菌种培养监测1. 菌落计数: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琼脂平板上,经过一段时间后,用菌落计数器统计菌落数量,以评估菌种培养的效果。
2. 生物量测定:通过测量菌种培养液中的菌体重量或菌体光密度,可以定量评估菌种的培养效果。
3. 代谢产物测定:通过测量菌种培养液中的代谢产物浓度,如硝酸盐、硫酸盐或甲烷气体浓度,可以评估菌种的代谢活性。
五、结论污水处理中的菌种培养方法对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适当的菌种和合适的培养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a988e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58.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关键步骤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
一、菌种选择1. 好氧菌种:好氧菌种适用于氧气充足的环境,可以将有机物质氧化为无机物质。
常见的好氧菌种有:硝化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等。
2. 厌氧菌种:厌氧菌种适用于缺氧或无氧环境,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沼气等有机物质。
常见的厌氧菌种有:甲烷菌、乙酸菌、硫酸盐还原菌等。
二、菌种培养方法1. 好氧菌种培养方法:(1)制备菌种培养基:将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加入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溶解,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2)接种菌种:取一定量的好氧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充分混合。
(3)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置在适宜的温度(通常为25-30摄氏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4)菌种保存:将培养好的菌种分装到无菌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保护液(如甘油),密封保存在低温环境中。
2. 厌氧菌种培养方法:(1)制备菌种培养基:将适量的培养基粉末加入蒸馏水中,充分搅拌溶解,经过高温高压灭菌处理。
(2)接种菌种:取一定量的厌氧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充分混合。
(3)培养条件: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置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培养,通常需要使用密闭容器,并控制好温度(通常为30-40摄氏度)。
(4)菌种保存:将培养好的菌种分装到无菌试管中,加入适量的保护液(如甘油),密封保存在低温环境中。
三、菌种培养质量控制1. 菌种纯度检测:通过菌落形态观察、显微镜观察和生化试验等方法,检测菌种的纯度。
2. 菌种活性检测:通过培养基中特定物质的降解情况、酶活性测定等方法,检测菌种的活性。
3. 菌种数量检测:通过菌落计数、涂布法等方法,检测菌种的数量。
四、菌种应用1. 污水处理:将培养好的菌种投入到污水处理系统中,通过菌种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质降解为无机物质,减少污水中的污染物。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818d72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5.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指对废水进行处理,以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达到排放标准或再利用的目的。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能够帮助分解有机物质、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质,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
二、菌种培养方法1. 选择合适的菌株在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株有厌氧菌、好氧菌和硝化菌等。
根据不同的处理需求,选择适宜的菌株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文献调研、实验室测试等方式,确定合适的菌株。
2. 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是菌种培养的基础,它提供了菌株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一般来说,培养基由碳源、氮源、矿物盐和微量元素等组成。
根据菌株的特性和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培养基配方。
3. 菌种的接种将选好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可以采用无菌接种环、无菌注射器等方式进行接种。
接种前要确保培养基的无菌状态,避免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4. 培养条件的控制菌种的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条件。
一般来说,好氧菌需要充足的氧气供应,而厌氧菌则需要无氧环境。
根据菌株的特性,合理控制培养条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5. 培养过程的监测在菌种培养过程中,需要对菌株的生长情况进行监测。
可以通过测量菌液的浊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指标,来评估菌株的生长情况和活性。
6. 菌种的保存在菌种培养完成后,为了长期保存和备用,可以采取冷冻保存、干燥保存等方式。
冷冻保存时,将菌株悬浮液加入冷冻保护剂,存放在低温环境中。
干燥保存时,将菌株培养物均匀涂布在无菌培养基上,放置于通风干燥的环境中。
7. 菌种的应用培养好的菌种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
根据具体的处理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投放方式,如直接投放到处理池中或通过生物膜等方式进行处理。
三、案例分析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该厂使用好氧菌和厌氧菌进行污水处理。
首先,通过实验室测试,筛选出适合该厂处理需求的菌株。
然后,制备好氧菌和厌氧菌的培养基,分别接种菌株。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458be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e5.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而培养适宜的菌种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培养菌种的方法,包括菌种筛选、培养基配制、培养条件控制和菌种应用等四个部份。
一、菌种筛选1.1 了解菌种特性:在进行菌种筛选前,首先需要了解不同菌种的特性,包括其对不同污染物的降解能力、生长适宜的环境条件等。
1.2 选择适宜的菌种: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宜的菌种进行培养。
可以通过文献调研、实验室测试等方式,评估菌种的适应性和降解效果。
1.3 多菌种联合应用:有些污染物可能需要多种菌种共同作用才干有效降解,因此在筛选菌种时,需要考虑多菌种联合应用的可能性。
二、培养基配制2.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菌种的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2.2 配制培养基:按照一定比例和方法,将培养基的各种成份配制好。
培养基的成份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等,需要根据菌种的需求进行合理配比。
2.3 调节培养基pH值和温度:根据菌种的要求,调节培养基的pH值和温度。
不同菌种对pH值和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三、培养条件控制3.1 控制氧气供应:根据菌种的需求,控制培养容器内的氧气供应。
有些菌种需要充足的氧气,而有些菌种则需要无氧环境。
3.2 控制培养时间:根据菌种的生长速度和培养要求,控制培养的时间。
有些菌种生长较快,可以在较短期内培养出足够的量。
3.3 控制培养环境:除了氧气供应和培养时间,还需要控制其他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这些因素对菌种的生长和活性有一定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四、菌种应用4.1 污水处理实验:将培养好的菌种应用于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观察其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
可以通过监测污水处理先后的水质指标来评估菌种的应用效果。
4.2 优化菌种应用:根据实际情况,对菌种应用进行优化。
污水处理如何培养菌种
![污水处理如何培养菌种](https://img.taocdn.com/s3/m/00e63e4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a.png)
污水处理如何培养菌种污水处理是指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降低其浓度以达到环保要求的处理过程。
菌种是在污水处理中重要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通过分解有机质、去除氮和磷等方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如何培养菌种。
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包括厌氧菌和好氧菌,厌氧菌主要分解有机质,好氧菌则通过氧化作用将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培养好氧菌和厌氧菌的方法略有不同,下面将分别介绍。
1.培养好氧菌好氧菌需要氧气才能生长繁殖,因此培养好氧菌需要提供充足的氧气。
常见的培养好氧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1曝气培养:利用搅拌或曝气等方式将空气与污水充分接触,使污水中的好氧菌获得充足的氧气。
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型或中型处理池。
1.2膜生物反应器(MBR):采用膜过滤技术保持良好的生物环境。
通过膜过滤可以有效地去除菌种,使菌种得以保留在污水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
1.3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在反应器内放置固定填料,使好氧菌附着在填料上,通过填料的大面积接触污水,提高菌种的附着和生长速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容积负荷较大的废水。
2.培养厌氧菌厌氧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繁殖,因此在培养厌氧菌时需要注意保持无氧环境。
常见的培养厌氧菌的方法有以下几种:2.1厌氧污泥法:在无氧条件下将污水与厌氧菌接触,培养厌氧菌。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含有有机质较高的废水。
2.2高速厌氧消化器(EGSB):通过高速厌氧消化器构建良好的无氧环境,提供良好的菌落生长环境,以加快菌种繁殖速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
2.3厌氧颗粒污泥法:通过在反应器中添加颗粒化填料,使颗粒污泥与污水充分接触,提高厌氧菌的附着和生长速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污水的特性和处理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菌种培养方法,并结合其他处理技术相互配合,以实现污水的高效处理。
总之,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培养对于提高处理效果和降低处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8f58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e.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引言: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工作,有效的污水处理可以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而菌种的培养是污水处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污水处理培养菌种的方法。
正文:1. 选择合适的菌种1.1 菌种的种类根据污水处理的要求,选择适合的菌种。
常见的菌种有厌氧菌、好氧菌和厌氧-好氧菌。
厌氧菌适合于无氧环境下的有机物分解,好氧菌适合于有氧环境下的有机物氧化,而厌氧-好氧菌则可以同时适应两种环境。
1.2 菌种的特性了解菌种的特性,如生长速度、耐受性等,以便选择适合的菌种。
不同的菌种对温度、pH值和污染物的耐受性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菌种的培养条件2.1 温度控制菌种的培养需要适宜的温度,普通在25-35摄氏度之间。
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菌种的生长和代谢活性。
2.2 pH值控制菌种的培养需要适宜的pH值,普通在6-8之间。
过高或者过低的pH值都会对菌种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不利影响。
2.3 氧气供应根据菌种的需求,提供适量的氧气供应,保持培养液中的溶解氧浓度。
3. 菌种的培养方法3.1 前处理对原始菌种进行前处理,如分离、纯化等,以获得纯净的菌种。
可以通过培养在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进行单菌种的分离。
3.2 培养基的准备根据菌种的需求,准备适当的培养基。
培养基中包含有机物质、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等,以提供菌种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3.3 培养条件的控制将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中,并控制好温度、pH值和氧气供应等条件。
定期观察培养情况,调整培养条件以促进菌种的生长。
4. 菌种的保存4.1 冷冻保存将培养好的菌种经过适当处理后,存放在低温环境下,如-80摄氏度。
这种保存方式可以长期保持菌种的活性。
4.2 干燥保存将培养好的菌种经过适当处理后,以粉末或者颗粒的形式保存在干燥的条件下。
这种保存方式可以防止菌种的污染和变质。
5. 菌种的应用5.1 污水处理培养好的菌种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过程中,通过菌种的作用,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无害的物质,减少水体的污染。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6c35e1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c.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其中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处理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方法对于污水处理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以及相应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菌种的选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菌种有好氧菌、厌氧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
根据不同的处理要求,可以选择适合的菌种进行培养。
三、菌种培养方法1. 好氧菌培养方法好氧菌是在氧气存在下生长的菌种,对于氧化有机物质具有较高的能力。
其培养方法如下:(1)准备好氧气充足的培养基,如LB培养基。
(2)将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上,通常采用无菌的接种环进行接种。
(3)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摇床中,以适当的温度和摇动速度进行培养。
(4)培养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菌落的生长情况。
2. 厌氧菌培养方法厌氧菌是在无氧或微氧环境下生长的菌种,对于降解有机物质具有较高的能力。
其培养方法如下:(1)准备好无氧或微氧条件下的培养基,如厌氧培养基。
(2)将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上,通常采用无菌的接种环进行接种。
(3)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无氧或微氧条件下的培养箱中,控制好温度和湿度。
(4)培养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菌落的生长情况。
3. 硝化菌培养方法硝化菌是在氧气存在下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菌种,对于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具有重要作用。
其培养方法如下:(1)准备好含有氨氮的培养基,如氨氮含量为50mg/L的硝化培养基。
(2)将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上,通常采用无菌的接种环进行接种。
(3)将接种好的培养基放入恒温摇床中,在适当的温度和摇动速度下进行培养。
(4)培养一定时间后,可观察到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生成情况。
4. 反硝化菌培养方法反硝化菌是在无氧或微氧条件下将硝酸盐还原为氮气的菌种,对于去除污水中的硝酸盐具有重要作用。
其培养方法如下:(1)准备好含有硝酸盐的培养基,如硝酸盐含量为50mg/L的反硝化培养基。
(2)将菌种接种于培养基上,通常采用无菌的接种环进行接种。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5bac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a.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引言1. 传统的培养菌种方法传统的培养菌种方法是将污水样品分离成单个菌落,然后通过不断地传代培养,选择出适应污水环境的菌种。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耗时较长,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个月才能得到纯培养的菌种。
该方法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容易培养出对废水条件不敏感的菌种,难以适应实际的工业污水处理。
2. 宏基因组测序宏基因组测序是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直接从环境中提取DNA,通过测序和分析样品中的全部基因组信息,包括细菌、真菌和等。
利用它可以直接鉴定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的菌种和其相对丰度,无需进行菌落培养,避免了传统方法的耗时和选择性问题。
但是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较为昂贵,需要专业的分析和解读,对实验操作要求较高。
3. 高通量培养技术高通量培养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培养菌种方法。
它利用微孔板等高通量设备,将大量不同的菌种进行平行培养,然后通过分析不同样品之间的菌落特征和代谢产物的变化,筛选出适应污水环境的菌种。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且能够更好地模拟实际污水处理过程。
但是高通量培养技术的设备和试剂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实验室条件。
4.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筛选方法是利用工程菌株构建的生物传感器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检测和筛选。
生物传感器能够对特定污染物产生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筛选出适应性强的菌种。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效率高,且能够实时监测污水处理系统的菌种组成和处理效果。
但是构建生物传感器需要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知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劣。
传统的培养菌种方法虽然简单,但相对耗时且存在选择性问题。
宏基因组测序、高通量培养技术和基于生物传感器的筛选方法可以更快速、准确地获得适应污水环境的菌种。
科学家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这些方法,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b38c4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b.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背景介绍污水处理是指对城市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选择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能有效地降解有机污染物和去除氨氮等污染物质。
二、菌种筛选1-现场采集样品为了筛选适用于污水处理的菌种,首先需要在实际场景中采集污水样品。
可以选择不同的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设备或实验室模拟污水,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2-菌种分离将采集到的污水样品通过稀释平板法、转移分层法等方法,进行菌落分离。
将菌落转移到培养基上,通过观察和鉴定,筛选出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菌株。
3-菌种纯化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纯化,避免菌种间的竞争和干扰。
可以使用单菌纯化技术,将单个菌株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直至获得纯净的菌种。
三、菌种培养1-培养基选择根据菌株的特点和需要培养的菌数量,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常用的培养基有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可根据具体实验要求来选择。
2-培养条件控制在培养菌种过程中,控制好光照、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为菌种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不同菌株对这些条件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控。
3-菌种培养时间菌种的培养时间因菌株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液体培养需要在恒温摇床上培养,并根据菌株的生长曲线确定最佳采样时间。
四、菌种应用1-污水处理中的投放经过培养和筛选的菌种,可以应用在实际的污水处理过程中。
将培养好的菌种投入到处理设施中,利用其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污染物的能力,完成污水处理过程。
2-污水处理效果评估在菌种应用后,需要对污水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测定处理前后的水质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指标,评判菌种的降解效果。
附件:实验记录表、培养基配方表、污水处理效果评估表。
法律名词及注释:1-污水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城市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以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的过程。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7d4d785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2d.png)
污水处理培养菌种方法一、引言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菌种的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培养方法。
二、菌种的选择在污水处理中,常用的菌种包括厌氧菌、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厌氧菌可在缺氧条件下生长,好氧菌需要氧气进行代谢,而兼性厌氧菌则可在缺氧和有氧条件下生长。
根据不同的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菌种进行培养。
三、菌种培养方法1. 厌氧菌培养方法(1)制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铵等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后冷却,加入适量的硫酸镁、氯化钠等,调整pH值至7.0摆布。
(2)接种培养基:将污水样品取适量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后封闭。
(3)培养条件: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35℃摆布,保持缺氧状态。
(4)观察和收获: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根据需要收获菌种。
2. 好氧菌培养方法(1)制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蛋白胨、葡萄糖、氯化钠等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后冷却,调整pH值至7.0摆布。
(2)接种培养基:将污水样品取适量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后封闭。
(3)培养条件: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摆布,保持有氧状态。
(4)观察和收获: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根据需要收获菌种。
3. 兼性厌氧菌培养方法(1)制备培养基:将适量的蛋白胨、葡萄糖、硫酸铵等溶解于蒸馏水中,加热煮沸后冷却,加入适量的硫酸镁、氯化钠等,调整pH值至7.0摆布。
(2)接种培养基:将污水样品取适量加入培养基中,摇匀后封闭。
(3)培养条件:将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30℃摆布,保持缺氧和有氧交替状态。
(4)观察和收获: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根据需要收获菌种。
四、菌种培养的注意事项1. 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氧气浓度等,以保证菌种的正常生长。
2.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不同的菌种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应根据菌种的特性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菌方法:
1、所谓活性污泥培养,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即营养物,溶解氧,适宜温度和酸碱度。
(1)营养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应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环境溶解氧大于0.3mg/l,正常代谢活动已经足够。
但因污泥以絮体形式存在于曝气池中,以直径500µm活性污泥絮粒而言,周围溶解氧浓度2mg/l时,絮粒中心已低于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长,所以曝气池溶解氧浓度常需高于3-5mg/l,常按5-10mg/l控制。
调试一般认为,曝气池出口处溶解氧控制在2mg/l较为适宜。
(3)温度:任何一种细菌都有一个最适生长温度,随温度上升,细菌生长加速,但有一个最低和最高生长温度范围,一般为10-45ºC,适宜温度为15-35ºC,此范围内温度变化对运行影响不大。
(4)酸碱度:一般PH为6-9。
特殊时,进水最高可为PH 9-10.5,超过上述规定值时,应加酸碱调节。
2、培菌法:
(1)生活污水培菌法:在温暖季节,先使曝气池充满生活污水,闷曝(即曝气而不进污水)数十小时后,即可开始进水。
引进水量由小到大逐渐调节,连续运行数天即可见活性污泥出现,并逐渐增多。
为加快培养进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浓质粪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营养物浓度。
特别注意,培菌时期(尤其初期)由于污泥尚未大量形成,污泥浓度低,故应控制曝气量,应大大低于正常期曝气量。
(2)干泥接种培菌法:最好取水质相同已正常运行的污水系统脱水后的干
污泥作菌种源进行接种培养。
一般按曝气池总溶积1%的干泥量,加适量水捣碎,然后再加适量工业废水和浓粪便水。
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污泥即可很快形成并增加至所需浓度
(3)数级扩大培菌法:根据微生物生长繁殖快的特点,仿照发酵工业中菌种→种子罐→发酵罐数级扩大培菌工艺,分级扩大培菌。
如某工程设计为三级曝气池,此时可先在一个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种条件下,在一个曝气池内培菌,成功后直接扩大至二三级。
(4)工业废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业废水,如罐头食品、豆制品、肉类加工废水,可直接培菌;另一类工业废水,营养成分尚全,但浓度不够,需补充营养物,以加快培养进程。
所加营养物品常有:淀粉浆料、食堂米泔水、面汤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体情况应按不同水质而定。
(5)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培菌:有毒或难降解工业废水,只能先以生活污水培菌,然后再将工业废水逐步引入,逐步驯化的方式进行。
(6)直接引进种菌种培菌:有些特殊水质菌种难于培养,还可利用当地科研力量,利用专业的工业微生物研究所培养菌种后再接种培养,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专门好氧菌。
此法,投资大,周期长,只有特殊情况才用。
3、驯化:在培菌阶段后期,将生活污水和外加营养物量,逐渐减少,工业废水比例逐渐增加,最后全部转为受纳工业废水,这个过程称为驯化。
理论上讲,细菌对有机物分解必须有酶参与,而且每种酶都要有足够数量。
驯化时,每变化一次配比时,需要保持数天,待运行稳定后(指污泥浓度未减少,处理效果正常),才可再次变动配比,直至驯化结束。
运行管理:
1、巡视:指每班人员必须定时到处理装置规定位置进行观察、检测,以保证运行效果。
2、二沉池观察污泥状态:主要观察二沉池泥面高低、上清液透明程度,有无漂泥,漂泥粒大小等。
上清液清澈透明¬----运行正常,污泥状态良好;上清液混浊¬----负荷高,污泥对有机物氧化、分解不彻底;泥面上升¬----污泥膨胀,污泥沉降性差;污泥成层上浮¬----污泥中毒;大块污泥上浮¬----沉淀池局部厌氧,导致污泥腐败;细小污泥漂浮¬----水温过高、C/N不适、营养不足等原因导致污泥解絮。
3、曝气池观察:曝气池全面积内应为均匀细气泡翻腾,污泥负荷适当。
运行正常时,泡沫量少,泡沫外呈新鲜乳白色泡沫。
曝气池中有成团气泡上升,表明液面下有曝气管或气孔堵塞;液面翻腾不均匀,说明有死角;污泥负荷高,水质差,泡沫多;泡沫呈白色,且数量多,说明水中洗涤剂多;泡沫呈茶色、灰色说明泥龄长或污泥被打破吸附在泡沫上,应增加排泥;泡沫呈其它颜色,水中有染料类物质或发色物污染;负荷过高,有机物分解不完全,气泡较粘,不易破碎。
4、污泥观察:生化处理中除要求污泥有很强的“活性“,除具有很强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外,还要求有良好沉降凝聚性能,使水经二沉池后彻底进行“泥”(污泥)“水”(出水)分离。
(1)污泥沉降性SV30是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污泥所占体积,体积少,沉降性好,城市污水厂SV30常在15-30%之间。
污泥沉降性能与絮粒直径大小有关,直径大沉降性好,反之亦然。
污泥沉降性还与污泥中丝状菌数量有关,数量多沉降性差,数量少沉降性好。
(2)污泥沉降性能还与其它几个指标有关,它们是污泥体积指数(SVI),混合液悬浮物浓度(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浓度(MLVSS)、出水悬浮物(ESS)等。
(3)测定水质指标来指导运行:BOD/COD之值是衡量生化性重要指标,BOD/COD≥0.25表示可生化性好,BOD/COD≤0.1表示生化性差。
进出水BOD/COD变化不大,BOD也高,表示系统运行不正常;反之,出水的BOD /COD比进水BOD/COD下降快,说明运行正常。
出水悬浮物(ESS)高,ESS≥30mg/l时则表示污泥沉降性不好,应找原因纠正,ESS≤30mg/l则表示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5、曝气池控制主要因素:
(1)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一般控制1-4mg/l,正常状态下监测曝气池出水端DO 2mg/l为宜。
(2)保持水中合适的营养比,C(BOD)׃N׃P=100:5:1
(3)维持系统中污泥的合适数量,控制污泥回流比,依据不同运行方式,回流比在0-100%之间,一般不少于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