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翻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
翻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
翻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
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
翻译:我志在救世济民,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要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十一、《病家两要说》1.是以错节盘根,必求利器。
阳春白雪,和者为谁?夫如是,是医之于医尚不能知,而矧夫非医者!翻译:要砍伐根枝盘曲交错的树木,一定要寻求锋利的器具,良医高明的见解,好比“阳春白雪”那种高雅的音乐,能跟着唱和的人又有谁呢?既然如此,做医生的人对高明的医术尚且不能了解,何况那些不是医生的人呢?2.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
翻译:病情危急的时候,哪能经得起庸妄之医的误用药物?在证候真假难分的关键时刻,怎能经受得了不同意见的互相干扰呢?一个计策失误,病人这一生也就交待了。
3.然必也小大方圆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能会精神于相与之际,烛幽隐之于玄冥之间者,斯足谓之真医,而可以当性命之任矣。
翻译:然而一定要具有小心、胆大、行方、智圆的全面才干的人,望、闻、问、切四诊全部地掌握运用的人,在跟病人接触时能聚精会神的人,在病情还不明显时就能察看出隐蔽的病证的人,这才够得上称为名副其实的真正的医生,才可以担当起关系到人的性命的重任4.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则仓卒之间,何所趋赖?一旦有急,不得已而付之庸劣之手,最非计之得者。
医古文原文及翻译上工,中工,下工
医古文原文及翻译上工,中工,下工“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
’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
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
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魏文侯曰:善。
”虽然说医学是救命的。
但首先,医学是让大家不生病的。
能让人都不生病,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越忙的医生反而是水平最差的。
我们世俗的观点是:病人越来越多,说明这位医生医术高、口碑好,患者认可。
但是,我们深入思考一下,这对于国家和社会有利吗?我建议换种方式来发挥医生的作用,可以让每个医生分管一块地方。
若当地病人越治越多的,就要罚他的工资,让他反省,为什么病人越治越多!医生只治不防,越治越忙,这样的医生要他干什么。
相反,病人越治越少的,甚至医生都悠闲了起来,就要奖励他,让其他医生看到努力的方向。
为什么呢?因为上工治未病。
只有病人越来越少,才算是上工。
既然是上工,当然要奖励。
至于他悠闲,那是他的本事。
别的医生不要羡慕,有本事你也去加强预防,让你医疗辖区内的所有人都不生病,既利益了大家,又悠闲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说,越是上工,越要得奖励;越是下工,越要受惩罚。
本该如此。
今时我们好像弄颠倒了。
至于陷入病人的海洋中,每天只能拼命治病,这是下工。
说明他的水平有限,并且,影响到了当地人民的健康。
这样的医生要受惩罚,而且,要令其深刻反省。
人民日报发文称:“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我自己多年临床也深刻地体会到,我明明是一个中医人,明明我更擅长的是“治未病”,可是,我却在治病上忙忙碌碌,一天都不得闲。
行医以来,我每天都在拼命看病。
结果病人却越治越多了。
作为一名中医人,这是我最大的失败。
正是因为认识到了我的失败,所以,我要重视“治未病”,因为预防永远大于治疗。
从2009年开始,不管临床多么忙碌,不管每天临床工作多么辛苦,我总要写几篇关于中医养生防病的文章,在新浪微博里发表,去传播中医“治未病”理念。
(完整word版)医古文句子翻译
扁鹊传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7),则疾可已(8),身可活也。
假如圣人能够预先觉察疾病的征兆,能让良医及早地治疗,那么疾病就可以治愈,生命就可以存活。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人们担忧的,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是担忧治法少。
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2):“太子何病。
国中治穰过于众事(3)?” 扁鹊来到虢国宫门下,问喜好方术的中庶子说:“太子得了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它的事闻病之阳,论得其阴(25);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26),不出千里,决者至众(27),不可曲止也(28)。
掌握了病的外表症状,就能推断出它的内在病机;掌握了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断出它的外表症状。
病证表现在人体的外表,不超过千里的范围,决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能详尽说出来。
华佗传游学徐土⑶,兼通数经⑷。
沛相陈珪举孝廉⑸,太尉黄琬辟⑹,皆不就(7)。
到徐州一带外出求学,同时精通数种经书沛国国相陈珪荐举他做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去做官,都没有就任。
即如佗言,立吐虵一枚( 26),县车边( 27),欲造佗( 28)。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 29),病家就照华佗说的去做,很快就吐出一条虫子,把它挂在车边,打算到华佗那里去。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小孩在门前玩耍,迎面看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30)。
” 自言自语地说:“好象是碰到我父亲了,车边挂的虫子就是这种证明。
” 于是传付许狱(10),考验首服(11)。
于是递解交付给许昌的监狱,审问验证,招供服罪。
荀彧请曰(12):“佗术实工,人命所县(13),宜含宥之(14)。
” 荀彧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这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恕他。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
普依准佗治(1),多所全济。
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2),但不当使极尔(3)。
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广陵的吴普和彭城的樊阿都跟随华佗学医。
医古文
1、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译文:假使圣明之人能预先知道潜在的疾病苗头,能让好医生得以及早治疗,那么病能治愈,人也能存活。
人们所担忧的是疾病多,而医生所担忧的是治病的方法少。
2、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
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
”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
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
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
”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
”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
太祖曰:“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今此儿强死也。
”译文:然而本来是读书人,因医术高明才做了医生这个职业,常常自己懊悔。
后来曹操亲自理政,得病很严重,让华佗专门为他诊治。
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愈,经常从事治疗,还能延长寿命。
”华佗长时间远离家室想回去,于是说:“刚刚收到家信,正想要暂时回去一下。
”到家以后,用妻子患病来推辞,多次请求拖延假期不返回。
曹操多次写信请他,又令地方政府催发遣送,华佗依仗本领讨厌靠侍奉人食俸禄,还是不起程。
曹操十分恼怒,派人前往调查:如果其妻确实有病,就馈赠小豆四十斛,宽限假期;如果他弄虚作假骗人,就逮捕押送他。
于是华佗被解交到许昌监狱,拷问审核,招供认罪。
荀彧请求说:“华佗医术委实高明,是关系到人命的人,应当宽容饶恕他。
”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难道没有这类小人吗?”于是在狱中处死了华佗。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命。
医古文翻译
大医精诚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译: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译: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扁鹊传1、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译:在这期间,有位叫长桑君的旅客,常来此投宿,扁鹊经常单独的多给于细心的照料。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服务生。
来往十多年, 长桑君暗下找来扁鹊进行交谈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 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 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 不出三天,病就能好。
医古文重点翻译
医古文重点翻译一、《扁鹊传》1.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
翻译:食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个寻常的人。
来往了十多年后,长桑君才叫去扁鹊私下坐谈。
2.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固。
”居二日半,简子寤。
翻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如此,七天后就苏醒了。
如今主君的病和他的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痊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苏醒了。
3.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
翻译: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外在症状,就能推知其内在病机;只要听到了疾病的内在病机,就能推知其外在症状。
疾病表现在人的表体,病人只要不在千里之外,我确诊的根据一定很多,不能一一详尽。
4.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
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翻译:假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
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
二、《华佗传》1.游学徐士,兼通数经。
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
翻译: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儒家经典。
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
2.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
佗尚未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翻译: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寄生虫一条,把虫悬挂在车边,想去往华佗家去(拜谢)。
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像是遇见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 就是证明啦。
3.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医古文重要课文翻译和词语意思
扁鹊传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
来往十多年,长桑君才叫扁鹊来私下交谈,悄悄地告诉扁鹊说:“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给你,请你不要泄露。
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具体细说。
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
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1.少时:年轻时。
2.过:到;来到。
.奇:认为……不寻常。
4.谨:敬词。
恭敬地。
5.遇:接待。
6.閒:秘密地;悄悄地。
7.敬诺:恭敬地答应。
8.上池之水:未沾到地面的水。
9.殆:大概。
10.垣:墙。
11.特:只是。
12.或:有时。
13.治:正常。
14.而:你们。
15.閒:病愈。
16.治:举行。
17.精神:正气。
18.何如:多少;多长。
19.雞鸣:鸡鸣时辰。
雞,“鸡”的异体字。
20.收:收殓;装殓。
21.能:到。
22.诞:欺骗。
23.易:改变;矫正。
24.咳婴:刚会笑的婴儿。
25.终日:很久。
26.以管窥天:从竹管中看天空。
喻见识小。
27.以郄视文:从缝隙中看图纹。
喻见识小。
28.曲:委曲。
29.止:语气词。
30.股:大腿。
31.眩:眼睛昏花看不清。
32.挢:翘起。
33.举:救治。
34.弃捐填沟壑:“死”的婉言。
35.服臆:气郁满胸中。
服,通“愊”,郁满。
36.涕:眼泪。
37.忽忽:泪珠滚滚貌。
38.厉针砥石:研磨针石。
厉,同“砺”。
厉、砥,皆研磨之义。
39.有間(jiàn):过了一会儿。
医古文重点译文9篇
扁鹊传【译文】扁鹊是渤海郡鄚地的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作别人客馆的主管人。
旅舍的客人长桑先生来到,扁鹊唯独认为他奇特不凡,常常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了解扁鹊不是一般人。
来往十多年后.长桑君才招呼扁鹊避私下留坐,悄悄地跟他说道:“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授给您,您不要泄漏。
”扁鹊恭敬地回答说:“遵命。
”长桑君于是拿出他怀中的药物给扁鹊,说:“用没有沾到地面的水饮服这种药物三十天,就能洞察异常事物了。
”于是全部拿出他的秘方书,都给了扁鹊。
长桑君忽然不见了,大概他不是普通的人吧。
扁鹊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后,就能看到隔墙另一边的人。
凭借这种功能诊察疾病,完全洞察到五脏疾病的聚结处,只是把诊脉当作名义罢了。
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
在赵国时人们尊称他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各个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宗族的势力弱小,赵简子做大夫,独揽国家政事。
赵简子患病,五天不省人事。
其他大夫们都很忧虑,于是召来扁鹊。
扁鹊进入内室,诊察疾病。
出来,董安于向扁鹊询问病情,扁鹊说:“脉象是正常的,你们惊异什么呀!从前秦穆公曾经像这样,七天才醒过来。
如今你们主君的病跟秦穆公的病相同,不超过三天一定能病愈。
”过了两天半,赵简子苏醒了。
那以后扁鹊来到虢国。
正碰上虢太子死,扁鹊到了虢国宫廷门前,问喜爱医学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什么病,国都中举行祈祷祛邪活动超过了其他一切事情?”中庶子回答说:“太子患了血气不按时运行的病,交会错乱而不能疏泄,突然发作在体外,原来已经是体内病害。
体内正气不能遏制邪气,邪气蓄积而不能泄除,因此阳气衰微而阻邪炽盛,所以突然昏厥而死。
”扁鹊问:“他死了多长时间?”回答说:“从鸡鸣时辰到现在。
”又问:“装殓了吗?”回答说:“没有,他死了还不到半天呢。
”扁鹊说:“你去向国君禀报,说我是齐国的秦越人,家居住在鄚地,不曾拜见过国君的尊颜,在他面前侍奉过。
听说太子不幸死去,我能使他复活。
”中庶子说:“先生您该不是欺骗国君吧?根据什么说太子能复活呢?我听说上古时代,医生中有个叫俞跗的,治病不用汤药、酒剂、石针、导引、按摩、熨法等疗法,一经诊察就能知道病位,依循五脏的腧穴。
(完整)医古文译文
秦医缓和晋侯梦见一个大恶鬼,披散的长发拖到地上,捶胸跳跃,说:“你杀了我的后代,不道义。
我向天帝请求已经得到许可要报仇!”大鬼毁坏宫门和寝宫的门进去。
晋侯害怕,躲进内室。
大鬼又毁坏内室的门.晋侯醒来,召见桑田的巫人。
巫人所说的跟晋侯梦见的情况一样.晋侯问:“怎么样?”巫人说:“将吃不到新麦了.”晋侯患了重病,向秦国请医生。
秦伯派医生缓给晋侯治病.医缓还没有到达,晋侯又梦见疾病变成了两个小孩子,一个说:他是个高明的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怎么逃避他呢?”另一个说:“我们躲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能把我们怎么样?”医缓到了,说:“病不能治了,在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灸法攻治它不行,针刺治疗它不能到达,药力也不能到达那个地方,不能治了。
”晋侯说:“真是高明的医生.”给他置办厚礼而让他回国。
六月六日,晋侯想吃新麦饭,命令管理藉田的官员献来新麦,让馈人烹煮。
召见桑田的巫人,把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晋侯将要进食,肚子发胀,上厕所,跌进厕所死了.小臣中有个人早晨梦见自己背着晋侯登天,到了中午,他背着晋侯从厕所里出来,于是就把他作为殉葬品。
晋平公向秦国求医,秦伯让医和诊治他.医和说:病不能治了,“这叫做亲近女人,得病好像蛊疾.不是由于鬼神不是由于饮食,而是由于迷惑女色而丧失心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不能保佑.”晋平公说:“女人不能亲近吗?”医和回答说:“节制它.先王的音乐,是用来节制一切事情的,所以有五声的节奏.快慢、始终而互相调节,声音和谐然后降下来.五声下降之后,就不允许再弹奏了。
在这时再弹就有了繁复的手法和靡乱之音,使人心志惑乱、耳际充塞,于是忘却平正和谐,因此君子是不听的.事物也像这样.到了过度的地步,就应该罢手,不要因此得病.君子接近女色,用礼仪来节制它,不要因它而使心志惑乱。
天有六种气象,下降生成五种滋味,表现为五种颜色,应验为五种声音。
六气过度就会发生六种疾病.六种气象是阴、阳、风、雨、晦、明。
分为四时,按次序排列而有五行的节属,过度了就成为灾祸:阴过度会患寒病,阳过度会患热病,风过度会患四肢病,雨湿过度会患肠胃病,宴寝过度会患迷惑病,白天思虑过度会患心劳病。
医古文课后句子翻译
•1.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译文:是上天默默安定臣民,要他们和谐地居住在一起,我不知道上天使下界臣民各安所居的常理究竟有哪—些。
”•3.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译文:他恭敬地处理事务,明察是非,态度温和;他诚实恭谨,能够推贤礼让;他的品德泽被四方,闻于天地。
•5.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译文:于是,帝尧令羲氏、和氏官员恭敬地遵从上天之意,按照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作历法,使民众能依农时劳作收获。
• 1.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烦气为虫,精气为人。
•【今译]】有阴阳二神一起产生,治理天地,深远呵没有办法知道它的终极的地方,广大没有办法知道它所止息的处所。
于是便自然分为天地,离散为八极,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便形成了万物。
杂乱之气生成动物,精微之气生成人类。
• 3.夫静漠者,神明之宅也;虚无者,道之所居也。
• [译文]安静淡漠,是使精神清明的住所;虚无寂静,是道德安居之处。
• 4.五藏能属于心而乖,则孛攵志胜而行不僻矣;孛攵志胜而行之不僻,则精神盛而气不散矣。
• [译文] 五脏能够隶属于心而不乖戾,那么昏乱之志自能克去,而不会有邪僻之行了,那么精神就会旺盛而精气就不会散失了。
• 1.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
少时为人舍长。
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
•译文:扁鹊是渤海郡郑地人,姓秦,名越人。
年轻时做过他人旅舍的主管。
舍客长桑君来到旅舍,唯独扁鹊认为他奇特不凡,长久地恭敬地接待他。
• 4. 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
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译文:我听说您崇高义行的时日很久了,可是不曾到您跟前来拜会。
您到我的小国,有幸地帮助我,使处在偏远之国的寡人荣幸之至。
有了您,我的儿子就能救活,没有您,我的儿子就将被抛弃去充填沟壑,长逝而不能回生。
医古文翻译
医古文翻译大医精诚1、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译:如果把极精细、极微妙的医学道理,用最粗略最浮浅的思想去探求它,难道不是很危险吗?2、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译:如果有患病苦来求医生救治的,不管他的贵贱贫富,老幼美丑,是仇人还是亲近的人,是交往密切的还是一般的朋友,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愚笨的人还是聪明的人,一律同样看待,都存有对待最亲近的人一样的想法3、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译: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
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4、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羞迭荐,食如无味;醹醁兼陈,看有若无译:还有到了病人家里,纵使满目都是华丽的铺设,也不要左顾右盼,东张西望,琴瑟箫管之声充斥耳边,不能为之分心而有所喜乐,美味佳肴,轮流进献,吃起来也像没有味道一样,各种美酒一并陈设出来,看了就像没看见一样5、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不可耻言之鄙俚也译:我志在救护帮助世人,所以琐碎地谈论了这些。
学医的人不能因为我说得粗俗而感到耻辱。
扁鹊传1、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
長桑君亦知扁鵲非常人也。
出入十餘年,乃呼扁鵲私坐译:在这期间,有位叫长桑君的旅客,常来此投宿,扁鹊经常单独的多给于细心的照料。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服务生。
来往十多年, 长桑君暗下找来扁鹊进行交谈2、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 昔秦穆公嘗如此, 七日而寤。
今主君之病與之同, 不出三日必閒。
”居二日半,簡子寤译: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 不出三天,病就能好。
医古文原文及译文翻译
医古文原文及译文翻译01医师章原文及译文翻译【原文】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
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疡者造焉,则使医分而治之。
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
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二次之,十失三次之,十失四为下。
【译文】医师掌管有关医药方面的政令,收集药物以供医疗所用。
凡王国中有患疾病的,有头上长疮或身上有创伤的,都到医师的官府来看病,医师派医者对他们分别进行治疗。
(夏历)年终,考核医者医疗的成绩,以确定给予他们食粮(的等级):凡病都能准确诊断的为上等,有十分之一不能诊断准确的为次等,有十分之二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三不能诊断准确的又次一等,有十分之四不能诊断准确的为下等。
【原文】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凡食齐眡春时,羹齐眡夏时,酱齐眡秋时,饮齐眡冬时。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凡会膳食之宜,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蓏。
凡君子之食恒放焉。
【译文】食医掌管调和王的六种饭食、六种饮料、六种牲肉、各种美味、各种酱类、八种珍肴。
凡调和饭食应比照春天(以温为宜),羹汤应比照夏天(以热为宜),酱类应比照秋天(以凉为宜),饮料应比照冬天(以寒为宜)。
凡调和食物的滋味,春天应多一些酸味,夏天应多一些苦味,秋天应多一些辛味,冬天应多一些成味,(四季的食物中都要)调和一些能使之变得柔滑和甘甜的食品。
凡调配牲肉和饭食,牛肉宜配合稻饭,羊肉宜配合黍饭,猪肉宜配合稷饭,狗肉宜配合梁饭,鹅肉宜配合麦饭,鱼肉宜配合菰米饭。
凡君子的膳食都依照这种调配原则。
【原文】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
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瘠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声,眡其死生。
两之以九窃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
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
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译文】疾医掌管治疗万民的疾病。
四季都有因气不调和而引起的疾病:春季有头痛病,夏季有皮肤长痒疥的病,秋季有寒疟病,冬季有咳嗽气喘病。
(完整word版)医古文重点句翻译
《汉书艺文志》序 P381.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xiao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战国时期各国合纵连横,真伪之说纷争不已,诸子百家的学说纷乱混杂。
到了秦代,始皇忧虑这种局面,于是焚烧诸子的书籍,促使老百姓愚昧。
)2.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调百药齐和之所宜。
(医经的书,是推究人的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来阐明疾病的根源,死生的界限,并用以推测针刺、砭石、汤药、艾灸施治的方法,调配出各种药物剂量对症的方剂。
)3.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辩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
(医方的书,是根据草本、矿物的寒热属性,衡量疾病的浅深轻重,凭借药物的作用,根据人对四时气候感应的适宜情况,辨别脏腑适用各种性味的药物,制作寒凉温热不同的药剂,用来疏通郁闭,消除蕴结,使病人恢复正常。
)《伤寒论》序P431.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
(我每次阅览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秦越人路经虢国给太子诊病,使太子起死回生,到齐国望齐桓侯的面色就能预测疾病的记载时,总是深深地感叹扁鹊之医术高明,才能优秀)2.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突然遭到迅猛的六淫外邪侵袭,被特殊的病魔所缠绕,灾害降临,才开始震惊得发抖)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
(拿可以活到一百岁的寿命,把最宝贵的身体,交付给平庸无能的医生,任凭他们摆弄。
)4.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在社会上为权势利禄奔波的读书人,极力追逐争夺表面上的荣华,不注意保重身体,为谋求名利而不顾生命,危险得像在薄冰上行走,像面临深谷一样,竟然达到了这样危险得地步啊。
)5.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我的宗族人本来很多,从前有200多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扁鹊传》译文扁鹊是勃海郡郑人,姓秦,名叫越人。
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人。
馆客长桑君常来住宿,扁鹊特别觉得他不平凡,常常很恭敬地接待他。
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一般的人。
来往十多年,长桑君才叫扁鹊来私下交谈,悄悄地告诉扁鹊说:“我有秘方,我年纪老了,想传给你,请你不要泄露。
”扁鹊恭敬地答道:“好的。
”长桑君就拿出他藏在怀中的药给扁鹊,说:“您用天上降下的露水来服用这种药物,三十天就会洞察异物了。
”于是拿出他的秘方全部交给了扁鹊,突然不见了,他大概不是一般的人啊!扁鹊就按照他的话服药三十天,视力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
凭这种能力来诊视疾病,完全能见到五藏病症的所在,只是用诊脉作为名义罢了。
行医有时在齐国,有时在赵国。
在赵国的时候名叫扁鹊。
在晋昭公的时候,众大夫的势力强大而国君宗族的势力弱小。
赵简子职掌管领大夫,独揽国家政事。
有一次简子病了,五天不省人事,大夫们都很害怕,于是叫来扁鹊。
扁鹊进来,看了简子的病情,就出来了。
家臣董安于就向扁鹊询问简子的病情,扁鹊说:“血脉正常,你惊怪什么?从前秦穆公曾经患过像这样的病,过了七天才醒。
现在你主君的病跟他相同,不出三天一定病愈。
”过了两天半,简子醒了。
从那以后,扁鹊来到虢国。
听说虢太子死了,扁鹊就来到虢宫廷的门前,问爱好医学的中庶子说:“太子患什么病,使京城中举行祈祷活动超过了其他事情?”中庶子说:“太子患血气运行不正常的病,气血错乱不能够疏泄,突然在体表发作,就造成了体内的病变。
由于体内正气不能制止住邪气,邪气蓄积就不能散发,因此正气虚而邪气实,所以突然昏倒而死。
”扁鹊问道:“他死了多长时间?”中庶子说:“鸡鸣至现在。
”扁鹊说:“收殓了吗?”回答说:“没有,他死了还没有半天。
”扁鹊又说:“请您进去禀告,就说我是齐国勃海秦越人,家住郑县,不曾仰望过国君的尊颜,也不曾到他面前拜见侍奉过。
听说太子不幸地死了,我能使他活过来。
”中庶子说:“先生该不会哄骗我吧!根据什么说太子能活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名医俞跗,治病不用汤药、酒剂、镵针、石针、导引、按摩、药物热敷等方法,只要一诊察就知道疾病所在的部位,就顺着五脏的腧穴,割开肌皮,疏通脉络,连结损伤的筋腱,按治髓脑,触动膏肓,疏理膈膜,清洗肠胃,洗涤五脏,修练精气,改变容貌气色。
先生的方术能像这样,太子就能活了;不能像这样,想要使他活过来,简直不可以用来告诉刚会发笑的婴儿!”过了好一会儿,扁鹊仰头向天叹息说:“您所说的医术,就像用竹管窥看天空,从缝隙里看花纹。
我秦越人的治疗方法,不必等到切脉搏、望面色、听声音、审察病人的形态,就能说出病所在的部位。
知道病人外表的证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我就能推知外表的病证。
如病的反应表现在身体的外表,那么,只要是千里之内的病人,我就能判断出他内部的病变来。
我诊断疾病的方法很多,不必跟你具体细说。
您认为我的话不可信,就进去试试诊视一下太子,就会知道他耳内有鸣响,鼻翼在扇动,顺着两股,一直摸到阴部,应当还是温着的!”中庶子听了扁鹊的话,惊讶得眼睛呆呆地瞪着眨也不能眨,舌头在嘴里悬翘着却放不下来,就进去把扁鹊的话报告给虢君。
虢君听到这番话,非常惊讶,就从宫内走出来,到宫庭的中门会见扁鹊,说:“我听说您崇高的德行的时间已经很久了,然而还不曾在您面前拜见过。
先生来到小国,幸亏您来救助我的儿子,使偏远之国寡德的我幸运得很,有先生,我的儿子就能活,没有先生,就要弃置沟壑,永远地不能回生了。
”话没说完,就抽噎地哭泣起来,伤心得气满郁结,精神恍惚,长时间地流泪不止,泪珠滚动,挂在睫毛上,悲痛得不能控制自己,面容神色都改变了。
扁鹊说:“要说您太子的病,就是人们所说的假死证。
太子并没有死呀。
”扁鹊就让徒弟子阳在磨刀石上磨针,用来针刺百会穴。
一会儿,太子苏醒了。
又让徒弟子豹准备能使药气进入1/2体内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剂调和起来煎煮,用来交替地热敷两胁下。
太子起身坐起来了。
再进一步调适阴阳之气,使之归于平衡,仅服药二十天就恢复了健康。
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扁鹊能使死人复活。
扁鹊说:“我秦越人并非能使死人复生,这种病是本来应当能活的,我不过使他康复罢了。
扁鹊来到齐国,齐桓侯把他当作客人款待。
扁鹊入朝,见到齐桓侯,说道:“您有病邪在肌肤之间,如不治疗将会加深。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退出后,桓侯对身边的近臣说:“医生贪图财利,想拿没病的人当作病人治疗,用来诳作自己的功劳。
”五天后,扁鹊又去见齐桓侯,说:“您有病邪在血脉里,不治疗恐怕会加深。
”桓侯说:“我没有病。
”扁鹊退出去了,桓侯不高兴。
又过了五天,扁鹊再次拜见桓侯,说:“您有病邪在肠胃里,不治疗将会加深。
”桓侯没有理睬。
扁鹊又退出去了,桓侯很不高兴。
又过了五天,扁鹊又来拜见,远远地看见齐桓侯就转身躲避而跑掉了。
桓侯派人去问他转身就跑的原因。
扁鹊说:“病邪停留在肌肤之间,是汤药和热敷的效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病邪在血脉,是针石的效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病邪在肠胃,是酒剂的效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病邪在骨髓,即使主管生命的神,也不能对它怎么样了!现今病邪在骨髓,我因此不再请求给他治疗了。
”又过了五天后,桓侯身体患重病,派人去叫扁鹊,扁鹊已逃去。
桓侯就死了。
假使有见识的人能预先知道尚未显露症状的疾病,让高明的医生及早进行治疗,那么病就可以治好,身体就可以存活了。
一般人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病多;然而医生所担心的事情,是担心治病的方法少。
所以对于疾病有六种情况不能治愈:骄横放纵,不讲道理,是第一种不能治愈的情况;轻视身体,注重钱财,是第二种不能治愈的情况;穿衣吃饭不能调节,生活无规律,是第三种不能治愈的情况;血气混乱,脏腑精气不和,失去正常功能,是第四种不能治愈的情况;形体瘦弱,不能服药,是第五种不能治愈的情况;相信巫术,不信医学,是第六种不能治愈的情况。
病人有这些情况之中的一种就很难治疗了。
扁鹊的名声传遍天下。
来到邯郸,听说那里的人尊重妇女,就做妇科医生;来到洛阳,听说洛阳人尊重老年人,就当专治老年病的耳目痹医生;来到咸阳,听说秦国人爱小孩就当小儿科医生:他随着各地习俗而改变自己的行医科别。
秦国的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派人刺杀了他。
直到现在,天下谈论脉学的人,都是遵从扁鹊的理论方法。
丹溪翁丹溪翁,婺州义乌县人,姓朱,名震亨,字彦修,学医的人们尊称他为丹溪翁。
丹溪翁从小好学,每天能记忆千字的课文。
渐渐地长大时,跟从家乡的先生学习儒经,修习科举考试的学业。
后来听说许文懿先生得到了竹子第四代传人传授的学说,在华山将受道学,又到那里去拜师求教,进一步领会到关于道德和人性与天理之关系的学说是那样的博大精深、纯正周密,于是就把它作为专门的事业。
一天,许文懿对他说:“我生病卧床已久,不是精于医学的人,不能够使我康复。
你很聪明,超乎常人,也许愿意从事医学这门技艺吧?!”丹溪翁由于母亲患有脾病,对于医学也粗略学过,等到听了许文懿的话,就慷慨地说:“读书人如果精通一门技艺,用来推广惠及万物的仁德,即使在当世没有做官,犹如做官一样。
”就完全烧毁抛弃了以前修习的科举考试之学业的书籍,专心地在医学上下起了功夫。
当时正在盛行陈师文、裴宗元所校订的《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丹溪翁不分昼夜地研习此书。
不久就醒悟了,说:“拿着古代的方剂来治疗现在的疾病,那时势必不能够完全适合的。
如果要建立法度、确立规则、制定标准,必须用《素问》、《难经》等经典吧!但我家乡的众多先生中缺少能够通晓它们的人。
”于是就打点行装外出旅游求学,寻求别的师傅并请教他们。
便渡过了了钱塘江,走到了吴中,从宛陵出来,到了南徐,左后抵达建业,都没能遇到理想的师傅。
等回到杭州,忽然有人把他同一郡的罗先生介绍给他。
罗先生名叫知悌。
字子敬,世人称他为太无先生,是宋理宗时的一名进侍,精通医学,得到了金朝刘完素第二代传人的真传,并且兼通张从正、李杲二家的学说。
然而心胸狭窄得很,依仗才能、厌恶侍奉他人,世人也都很难合乎他的心意。
丹溪翁去拜见他,先后往返多次,罗知悌都不跟他见面。
不久求见更加诚恳了,罗知悌才接见了他:“一见面就说你不就是朱彦修吗?!其时丹溪翁的医术已有一定的名声,所以罗知悌知道他。
丹溪翁受到接见之后,就面朝北变形在白纸历来正式拜罗为师,接受他的教诲。
罗知悌遇到了丹溪翁也很高兴,就把刘完素、李杲,张从正三人所有的书都传给了他,并给他阐发三家学说的要领,不过都一概取决于医经的是非,而且说:“完全舍弃你原来学过的医术!因为他们不是正道的东西。
”丹溪翁听了他的话,茅塞顿开,在心里也没有一点阻碍不通的问题了。
过了不久,就全部长吴了他的学说而后回去了。
丹溪翁家乡拘泥于陈师文、裴宗元的学说的众医们,听了丹溪翁的言谈,立即大表惊怪,既嘲笑他,又排斥他,只有许文懿高兴地说:“我的病大概就要痊愈了吧!”许文懿得了半身不遂的病,医生不能治愈已有十多年了,丹溪翁用从罗知悌那里学来到的医术治疗他,效果非常之好。
由此嘲笑而又排斥丹溪翁的众医们,才都心服口服。
几年之内,声望很快显扬了开来。
丹溪翁并不自我满足,进一步又把刘完素、李杲合掌从正三家的学说加以推论发展。
认为刘完素和张从正的学说,其中论述造成脏腑气机病变的因素有君火、相火、风、湿、燥、寒这六种,而由于湿、热与相火三气导致患病又是最多的,于是就用推陈出新的泻火法治疗疾病,这的确是高出前代医生了。
然而事实还有阴精不足、相火易于妄动,或者阴阳两虚,湿热自行旺盛的情况,又应斟酌着慎用泻火之法;认为李杲所论饮食劳倦导致内伤脾胃、那么脾胃阳气就不能升发、连及心肺阳气也都会陷入中焦,因而用补中益气的方子治疗它们的学说,这也是前人所没有的东西。
然而在北方,天不够高,在东南方,地不够厚。
天属阳,地属阴。
西北之人阳气容易不足;东南之人,阴火容易旺盛。
如果不知道这些,而只死守李杲的大法,那么一身之阳气不足的病人固然可以痊愈,但若对阴火旺盛的病人也随之采用李杲之法,我担心会反而加重病人的病情了。
于是对三家的学说,弃其所短而用其所长,又用太极之理、《易经》、《礼记》、《通书》、《正蒙》等书的有关意义参验它们,用《内经》的理论贯穿起来,来探求其中真谛所在。
而后认为,《内经》中所论“火”的道理,原来跟太极一动就产生阳气、各具特性的五行互有感应就会运动并产生变化的学说有着相合之处;《内经》中所论引颈容易受损而不足的道理,原又跟《礼记》中所说的养阴之意相同,于是撰写了《相火论》和《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两篇文章,来阐发他的观点。
从此,丹溪翁的医术更加出名了。
各地因病来请他的人,于是就从四面八方的路上络绎不绝的来到他家,丹溪翁全都应请,前往治病。
他治的病人共有多少、疾病的情况怎样、用了什么良方、服了什么药而痊愈了,从以前到现在,灵验的是哪些人、是哪个县哪个乡里、病人的名字是什么,都能从见闻中得知,明明白白,可以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