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社会调查报告范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通用3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通用3篇)【篇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摘要:本次调查报告主要是针对温州大学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状况,及其对道德素质问题的看法展开调查。
近年来,高校录取率不断提高,教育普及进一步发展。
但高学历是否就意味着高的道德素养德才兼备是我们每个人希望做到的,但现实中两者并不一定是正比例相关。
一些大学生违背道德,甚至泯灭人心的事,在网络媒体发展的状况下,时常活生生出现在人们眼前。
作为温州大学的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审视自我,了解环境。
特作此调查。
一、调查的方法与内容本次调查报告由温州大学学生处信息调研队发起,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的主要对象为温州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内容从道德素质基本认识及看法、自身道德素质水平两个方面展开。
通过反馈回来的调查表统计总结得出温州大学在校生在道德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报告的分析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50份,收回326份。
1.道德素质基本认识首先,什么是道德素质89.9%的受调查者认为是一种道德修养,89.7%的同学认为是一种道德情操,认为是一种文化素质的占71.3%,还有59.7%的同学将之认可为一种心理素质。
本题既然为多选题,并且每个选项都有半数以上人选择,可以看出道德素质是多方面综合性的。
它既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也必会受到心理文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随后通过一定的外化,将这种内在的抽象的素养反应在日常生活中。
在对当今大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认识上,认为非常好和好的总共仅占20.1%,67.5%的同学选择了一般,还有12.3%认为差。
这样的数据不免让人疑惑而心有微凉之意。
我们从小所以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所以为的德才兼备,所以为的要读书,先做人,难道到了大学,到了更远的社会就淡化甚至是遗忘了那么大学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53.7%的人认为是道德修养,有德才是最基本的;24.7%的人看重社交能力,11.6%的人认为成绩优异最重要,还有10.1%选择了创新思想。
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
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常言说得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即便理论知识学习得再好,如果不付诸实践,终归是浅薄的,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
作为电大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本科专业的学生,教学实习是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帮助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成为合格教师的基础。
而中学语文教学又是一门具有语文专业特点的应用理论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因此,在毕业之际,我在社会实践指导教师汪劲松老师的帮助下,来到了黔江区白土乡中心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实习。
我实习的班级是初二(1)班,班里有学生53人,任教语文的是李松老师。
在这个班上,大多学生都是农村留守孩子,在行为上比较活跃,性格上比较孤僻,管理起来有一些难度,学习氛围也不是太浓厚。
我实习的内容主要是语文课堂教学。
一、实习基本情况1、听课听课是实习生上课前的必经阶段,也是日常老师学习、提高的方法之一。
初来到实习学校,我先是听了2个星期的语文课,再自己实践讲课2个星期。
实习期间,我共计听课24节,上课16节,备课16个课时。
在听课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就拿教本班语文的李松老师来说,他上课时声情并茂,感情充沛,语言幽默。
在上课前,他常常会根据课文内容,去网上查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或者对课文起补充的知识,并在上课时适时讲给学生们听,以增加课文的趣味性,知识性,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上第一单元里的《捅马蜂窝》这篇课文时,他先是问同学们小时候是否捅过马蜂窝,并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捅马蜂窝的趣事,在激起同学们的兴趣后,他才开始讲解新课。
又如,他在上《夜雨寄北》这篇课文时,他并不急于进入新课,而是先给同学们讲解作者李商隐的背景身世,及他与妻子的爱情故事,从而来引出诗人写给妻子的这首饱含深情的诗。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他用自己朴实的话语把诗歌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社会法律调查报告
社会法律调查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社会法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当前社会的法律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社会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和谐稳定。
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
然而,在现实中,社会法律问题依然存在,给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为了了解和研究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法律调查,并在此报告中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第一部分:违法犯罪情况调查1. 社会违法犯罪现象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犯罪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盗窃、欺诈、非法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仍然普遍存在。
这些犯罪给社会安全带来了威胁,也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2. 犯罪原因分析在对犯罪原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道德观念淡薄、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
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一些新型犯罪行为提供了机会。
3. 解决方案提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公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第二部分:民事纠纷情况调查1. 民事纠纷类型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拖欠工资、合同纠纷、邻里纠纷等民事纠纷普遍存在。
这些纠纷不仅给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也对社会和谐稳定构成威胁。
2. 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情况我们发现,部分人对法律的知识掌握不足,对维权渠道和方式不熟悉。
这导致了在解决纠纷时难以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的情况。
3. 解决方案提出为解决民事纠纷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民众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升维权能力和意识,设立更多的调解机构,加快解决民事纠纷的效率。
第三部分:司法公正情况调查1. 司法公正问题分析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司法公正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方的法院存在审判不公、裁判结果不公正等情况,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对司法公正的质疑。
2. 司法改革建议为改善司法公正,我们认为应加强法官素质培养,提升审判专业水平。
同时,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司法评价机制,加强对司法行为的监督,提升司法公信力。
法治社会调查报告
法治社会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法治社会为目标的建设不断进行着。
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社会文明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法治社会调查报告。
一、什么是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指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国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有效保护,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序运行的社会形态。
它要求国家法律规范的普及和尊重,对国民的人权、政治权利、财产权利和自由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平稳的运转。
二、法治社会现状我们调查了一些社会现状,来看看法治社会现状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1.法治观念淡薄在开展法制教育过程中,发现一些人缺乏法律意识,甚至对法律不屑一顾,在处理事情时往往会采取违法行为。
法治意识淡薄的人往往因为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不明白法律对个人权利的限制和约束,容易犯错。
2.法律适用难度大许多人对现行法律不熟悉,也不能真正理解法律条文背后的含义,导致没有正确地理解法律,不能完全遵守法律的规定。
同时,在法律适用上,一些存在的法律矛盾、不一致和模糊性,也给法律适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3.法律制度不健全虽然国家针对社会治安和法律制度建设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但是目前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比如,有一些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导致法律执行难度大,同时也影响了法律的实效性。
三、法治社会建设的重点就如何建设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我们要聚焦以下三个重点:1.提高法制教育质量教育部门需要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法制教育的实效性和综合性,要把法制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改进到更适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进程的状态,让法学知识真正深入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同时,应该适时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培训和普及活动,提高大众的法律意识。
2.加强法律实体建设在法律体系建设上,应该要注意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在法律实施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歧义或者其他问题的发生,不仅保障市民公平、公正、公平的权利,还要减少行政、司法决策的间接损失和经济损失。
法治调查报告3篇【精选】
法治调查报告3篇1、调查目的:分析和认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是培养和塑造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可以映射出法制贯彻的效果。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急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培养。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的学习,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极端的方法,而不是用合法的法律手段去争取他们的利益,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更好的把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国家.2、调查对象:此次调查对象为当代大学的本科在校大学生。
3、调查方式:采用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
为了使调查能够真实、客观的反应调查者的思想,我们对法律各个方面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筛选,对相关法律专业术语也用通俗易懂的文表达。
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采用封闭式的回答方式,即预先设计好四种可能答案,将这些答案全部列于问题下面,由被调查者从中选择一种答案作为自己的答案,均为单选题。
本次调查不记名,调查内容除了对法律问题的回答外,还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基本情况,以便我们做比较研究,调查问卷共发放220份,收回有效的调查问卷共203份。
4、调查结果及分析:.性别:男54% 女46%.年级:大一26% 大二27% 大三21% 大四20%.专业:文科31% 理科69%1.您从何时开始接触法律的?a 小学16%b 初中29% c高中16% d大学39%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接触法律的年龄普遍偏高,很晚才开始了解法律知识。
只有少数人是从小接受法律的熏陶。
2.您认为法律与你的学习和生活有关系吗 ?a 关系密切51%b 关系不大37%c 没关系9%d 不知道,说不清3%分析:大多是都认为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关于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500字【三篇】
关于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500字【三篇】关于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500字【三篇】【篇一】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500字当前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形势之下,形形色色的思想意识冲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感恩,作为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现如今也是对青少年及青年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点。
调研山东中小学、大学等相关教育部门感恩教育、家庭感恩教育以及人民感恩意识与道德实践活动能深入了解青少年及大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意识现状,从而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探寻感恩教育意识的着手点,帮助青少年,大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促进学校完善道德教育理论,加快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感恩意识现状学生感恩意识调查表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品质,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学生们普遍认为,受人恩惠理应表示相应的感谢。
但是,在感恩对象及怎样感恩方面,学生们的认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调查中大部分学生表示应感恩父母,而对父母表示感恩的方式仅限于做家务活或者好好学习以及挣钱孝敬父母;其次,近一半学生表示应感恩老师,但是很少学生会真正对老师表示感谢;再次,少部分学生表示出应对同学表示感恩,他们认为同学之间没有必要表示感谢,最后,对于其他较为陌生的人给予的帮助,学生们表示应知恩图报。
二、分析当前青少年及大学生对父母老师及他人的感恩意识较强,但仍存在不知感恩的情况,分析原因如下: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留守青少年越来越多,他们大都跟随祖父母生活,备受祖父母疼爱,而祖正实践起来,且多数的学校德育教育是在应付上级检查的情况下进行的。
目前,学校对于学生道德行为方面较低,许多基本的文明习惯也被列为行为规范,学生只是一味的记背条文,而不从自身做起,更感受不到感恩的现实意义,使得学生的道德水平出现滑坡。
3、社会原因当前中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形势下,社会物质化倾向愈演愈烈。
人们强调金钱的追求与享受,以至出现见人摔倒不扶怕自己学雷锋反被人坑的情况出现,社会对与感恩意识的宣传过于缺乏,在这样的环境中让学生怀有崇高的感恩精神是不现实的。
法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汇总6篇) - 社会实践报告
法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000字(汇总6篇)-社会实践报告法学社会实践报告1一、基本情况及特点(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近年来,违法使用土地,非法占用土地呈上升趋势,主要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人员是土地承包人和开发商以及政府。
(二)特点1、违法使用土地主要在广大农村和城乡集合部占现有土地的30%;2、农民在承包地上私自种植非粮食植物(比如载树,)或农田改为鱼塘和建房,政府划地,开发商圈地;3、外出打工,年纪大的农民违法使用土地的占40%,由于左右栽树无法再种植农作物的占20%,政府以及开发商占40%;4、违法使用土地、非法占用土地居高不下,据调查由于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人口老年化越来越重在自家承包地栽树和其它非农业行为的也会越来越严重,政府为了加大开发速度也会不断的占用农田,开发商利益驱使圈地也会越来越大。
二、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的危害1、粮食减少。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与自然灾害相比,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造成的粮食损失更为严重。
据统计分析,(按一村民小组)有60亩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按每亩每年500公斤粮食计算,一村民小组每年就减少30000公斤粮食。
所以说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是始终困扰着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农业的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企业向农村转移,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污染向农业环境蔓延。
违法使用土地使土地荒漠化,植被减少间接影响气候。
3、粮价飞涨。
由于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使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产,直接导致粮食涨价。
三、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原因分析。
1、无法农作物种植,由于承包人土地少种地已不能满足家庭开资,只有离地外出打工,土地要么栽树或挖塘,或托付亲友做非农业用途。
2、不能农作物种植,由于承包人年纪大已不能农业种植。
3、无奈放弃农作物种植,由于承包人的土地左右原因自己的土地已无法再种植农作物。
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4篇)
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4篇)第1篇: 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一、实践的目的:调查闯红灯情况二、参加者:***三、时间四、地点:***技术师范学院附近五、调查方式:通过不同时段观察,拍照,了解校园附近闯红灯情况六、正文:良好的教育往往能开化文明,约束人们的行为,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让社会朝着进步的方向发展,然而就在这种大方向下,仍有一些不良行为发生,而这种事在高校的周边也数见不鲜,缺少公德意识。
遵守公德,尊重他人,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良好的品德在很多小事上都能体现,也正是在小事上,反映出一些公民公德意识的缺乏。
尤其是受着高等教的大学生,受着高等的教育,怎么还做出低等的行为七、调查结果,常有以下一些违反交通的情况(一)横穿绿化带,不走人行道。
有些同学为了图方便,无视交通规则,不走人行道,这种行为不仅违反社会公德而且很危险,建议少冒这种不必要的险。
(二)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基本的交通规则,然而在很多人的眼里,这都是不适用的,红灯未停,人先行,只要可以过,就不会等一秒,相信很早以前我们都听过快一秒飞来横祸这句话吧,为了自己的安全,还有家人亲友,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三)车辆抢道,在不顾及路人及他人安全的情况下,随意超车,虽说可能有急事可也得考虑一下他人的安全吧,这种行为不仅扰乱了交通秩序还是危险的。
八、调查体会我们是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争做文明人,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遵守交通规则,人人有责,除了做好我们自己,我们还要鼓励更多的人去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穿绿化带,不乱超车,珍惜自己的生命,更是尊重他人的生命。
我为自己树立一个社会主人公的形象,做一个文明有修养的当代大学生。
文明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种理念,而且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
如果大家对不文明现象熟视无睹,无形中将纵容不文明行为;如果大家都讲文明,那么不文明的行为就会孤立起来。
减少不文明现象,大学生本身的努力是最重要的。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汇总五篇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汇总五篇思想道德与法治的社会实践报告1 调查背景:在当今时代,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就业机会不断涌现,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但仍然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仍然存在一个很大的缺口。
另外,随着大学扩招,每年毕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留给他们的就业岗位有限,每位毕业生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许多大学生甚至空有高学历而没有一份好工作,甚至待业在家。
这与现在教育重视理论关系而缺乏实践机会有一定程度的关联,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亟待解决。
值得庆幸的是,大学生们也普遍认识到了这一问题。
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阅历,他们选择了再大学生活中从事兼职活动。
与此同时,兼职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使他们从中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提前进入社会,并努力去适应社会。
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我们应该怎样合理从事兼职,兼职的利害关系成为了我们讨论的.热门话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兼职的情况,我就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中展开了调查。
调查目的:1.通过调查,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兼职动向,以便于帮助大学生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进而在激烈的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从事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2.当今社会,人们对大学生有很多误解。
通过调查,我们希望社会能够从新认识当代大学生,增进对当代大学生的了解,能够为大学生提供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调查过程:对于此次调查,我采取网络调查的方式,将我制作的调查问卷发给我周围我所认识的大学生,还让他们发给他们自己认识的同学,一起帮忙做调查。
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调查概况:本次调查问卷发出120份,实际回收120份,回收率100%。
调查结果分析:一.看待兼职的态度在被调查者中有15%的同学没有做兼职,85%的同学正在做兼职。
从有无必要兼职来看,分别有5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非常有必要做兼职,25%的同学认为大学生兼职可有可无,而认为大学生没必要兼职的占20%。
(完整版)法学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
法学专业的社会调查报告篇一:法学专业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民的法治实施情况调查报告中央电大12秋开本法学专业学员:张曼调查对象:农民,村干部,乡领导;调查目的:通过对目前农村情况调研和了解,希望能够引起重视,增强农村法制教育,使依法治国真正的深入人心。
调查方法:面谈,实际走访调查地点:中和镇,中和街道调查时间:2013年12月28日—2014年1月13日从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到1999年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第五条,从此,我国真正意义上实施了依法治国,时至今日,依法治国已经实行了十多年了。
而起作用也巨大,影响也极具深远。
以此同时,民主意思不断增强,人民更会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但是,这些只是从全国的平均水平来看的,我们当然知道,现在的中国城市生活法制融入的很深,市民们读懂的运用法律。
可是如果从基层来看,特别是从乡镇、农村、农民,来看的话,结果又会怎样了呢?秀山县也是一直都是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深入实施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一、调查内容(—)法律意思有所增强,开始信仰法律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现在很多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的人们都在有形、无形之中有了一种意识,就是遇到纠纷、权利受到侵害时,会多考虑集中解决方法,而很多时候会想到运用打官司的方式来解决。
自秀山县的一位姓王得建筑工,他是农民工,年龄也比较大,50大几了,家里负担也比较重,还有个上大学的孩子要他供着,对于那种农民家庭,供一大学生是比较困难的,就靠这么一点工资,根据他说,也幸好现在建筑工资提高了些,因此还算不是很穷。
到年末了,其工资还有被拖欠的,为了拿回拖欠工资,他们已经不像以前建筑工人那样,把建筑工地上的东西全部拿走,也不是像以前那样带了一大堆的人去跟老板闹事了,索回工资。
而是,先跟建筑老板商议,交涉。
之后见未果,就去找县政府,请求政府出面干涉要回了拖欠工资。
2024年电大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7篇)
2024年电大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7篇) 2024年电大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1 来到***小学的第二天——同时也是支教工作开展的第一天,希望实践队的支教组已经成功地与石岭小学的学生们打成一片,每一位队员都为学生们的热情所打动,感慨道:“原来学生们的爱戴才是教师努力工作的最大动力”。
我已是第二次参加三下乡的活动,同样是支教组的组员,同样是班主任,但在不一样的队伍里,面对不一样的学校和学生,我得到的也是全新的感受。
天才刚刚亮的时候,热情的学生们已经来到学校,围着教师宿舍等待着队员们给他们带来第一节课,迫不及待的脸上写满了对知识的渴求。
从开班仪式、班会课到语数英等第一课堂和活动课的开展,学生们都尽他们最大的能力,认真地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才使得我们任务的完成能够达到较理想的效果。
也正是这份真挚的热情,催动我们要努力把自己的任务完成得更好。
虽然工作能够按计划顺利的开展,但是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此进行总结,希望在未来工作的开展中,我们能够有所改善,精益求精。
首先,因为支教组的成员初来乍到,对学校和学生的情况还没有了解到位,造成了教学工作的小混乱。
例如放学的时候没有合理地安排学生们有秩序地安全离校,体育课时没有实现安排好体育器材的使用等等。
对此类情况的解决方式,我们支教组已在本日的工作总结中进行讨论,并统一出一个方案,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都将作改进。
其次,因为支教组中某些成员缺乏授课经验,对小学生精神不容易集中的问题有些措手不及。
针对这个问题,在支教组的工作总结会议中,各成员也展开了讨论,让较有经验的成员给出现问题的成员分享了工作经验。
最能让我发现自己不足之处的是体育课上发生的一个小意外:我所任班主任的班级在上体育课的时候,突然有同学告知我,有名女生不上课在教室哭泣。
我马上赶到教室,发现这位女生果真哭得非常难过,让我有些措手不及。
我尽量扮演温柔知心姐姐的角色,柔声询问她事出何因,她却只是摇头,没有回答。
社会法律调查报告(精选5篇)
关于社会法律调查报告〔精选5篇〕社会法律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关注酒后驾驶对自身家庭以及社会的危害,对酒后驾驶提出防范措施。
调查时间:20xx年3月18日—20xx年4月18日调查地点:律师事务所、交警队等。
调查对象:法律工作者、干警等。
调查方式:本调查报告采取网上搜集资料、、面谈等方法进展调查。
为了完成“中央播送电视大学人才培养形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法学专业专科教学方案;加强对国情、民情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尤其是对我国司法理论的理解;培养和训练认识、观察社会的才能以及运用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才能。
我于2023年3月18日至4月18日在峨眉山市某律师事务所和某交警队进展了关于酒后驾驶的社会调查,现就调查情况做如下报告:一、酒后驾驶的根本情况首先,我们先来分析^p 酒后驾车的原因,在交警部门的帮助下,我在网上从个人角度和社会监管角度分别做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显示酒后驾车的主要原因从驾驶人个人角度来看,依次是朋友的怂恿,占44.65%;幸运心理,占24.73%;以为自己酒量大和技术高,占30.62%。
从社会监管角度看,依次是:现有法律法规处分力度不大、占29.87%;相关部门监管不力、占27.00%。
从客观因素来看,依次是担忧车辆停放在外不平安、占24.65%;担忧次日早上需要用车、占19.53%。
此次调查共有194名您提交了调查意见,其中,绝大多数为男性,共134人,占94.69%;中青年您居多,31到40岁的占44.51%;学历层次丰富,大专以上学历占到70.79%,高中及以下的占29.21%。
根据来自网上的调查显示,有93.45%的被调查者同意酒后驾驶属于违法行为,但被问及是否有过酒后驾驶行为时,仅有24.68%的被调查者从未有过酒后驾驶行为。
在被问及酒后驾驶人员存在何种心理时,有38.64%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过高的相信自己的驾驶技术,46.75%的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的平安意识不强,另外,有的14.61%被调查者认为酒后驾驶人员存在幸运心理。
暑假法治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三篇
暑假法治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三篇法治社会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对义县农村地区法律建设的现时情况及其特点,和农村人对法律的看法及当遇到法律纠纷时采取方法以及这种现象所存在的原因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义县农村法律的教育和普及程度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调查时间:调查对象:调查方式:本次调查报告主要是采用以走访为主,其它调查方式为辅的调查方式。
通过在义县刘龙台镇走访及调查,我发现,农民关心的涉法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征地补偿问题。
之所以征地补偿问题会成为义县农村居民首要的法律问题,我通过调查后得知,这是由于义县正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致使政府需要征地,征地必然带来补偿,而补偿当中产生法律纠纷也就不为奇怪了。
产生法律纠纷必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而产生法律纠纷的原因却是复杂的,涉及的当事人无非就是政府和当地村民。
可能的原因,我认为有如下几点:一是赔偿价款协商不一致,政府所付的补偿款项少,致使村民无法接受,或者是村民要求的太多,导致政府无法接受;二是征收的土地面积与协商不一致,对于土地征收面积的大小,双方是有矛盾的,因此产生纠纷也就不奇怪;三是被征地的农民的安置与协商不一致,其主动权在政府,村民很少参与到规划中的,只能被动的接受政府的规划方案。
(二)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这个问题占到了本次调查的第二位,从此可以看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做的非常不如意。
面对商家时,消费者毕竟属于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的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就其原因来说主要是商家对消费权益不够重视,没有树立诚信交易的理念,目光短浅。
其次,消费者维权的途径不多,消费者协会毕竟属于民间机构,它只能起到一个调节的作用,对于解决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严重的问题便显得苍白无力了。
再次,消费者维权的成本大,一般的成本包括,来回的路费,误工费,时间等等。
如果采取仲裁和诉讼的方法则成本就更加巨大。
因此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就成了义县农村居民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之一了。
法治人社调研报告范文(3篇)
法治人社调研报告范文(3篇)第1篇: 法治人社调研报告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调查主体1 相关社会背景和主要目的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十分严峻。
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
同时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很多大学生在他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会选择沉默,而不是去争取他们的利益。
这就会使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会越来越淡,导致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大学生亟需在学校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
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学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 调查对象的选择与简要情况此次调查选择的是高校在校及刚刚毕业的大四学生。
3 调查方法与过程此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各大高校展开不记名调查,共征集问卷139份。
4 调查结果及分析(原始问卷见附录)你的性别a男 45.61% b女 54.39%你的你所在年级a 大一 23.68% b大二65.79% c大三4.39% d大四6.14%本次调查覆盖面比较广,男女比例较为平均你对法律方面的问题a很重视 40.29% b一般关心 56.12% c无所谓3.6% 你为我们大学生的总体法律意识情况如何a很强13.67% b一般62.59% c较弱17.88% d很弱5.87%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法律与你的联系程度怎样a 很紧密41.77%b 一般50.21% c几乎没有8.02%被调查去的大学生平时对于法律方面,报以为所谓态度的是少数,但是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多数同学都只报以一般关心,并且同时认为总体法律意识也只是一般。
国开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通用3篇)
国开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社会实践报告是进行社会实践后需要完成的报告,是指有目的、有组织、有方案的深化实际、深化社会,对完成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总结报告。
以下是我整理的国开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 国开思想道德与法治社会实践报告今年暑假,依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我跟着我院金东区社会实践队来到澧浦镇进行了为期10天的实地普法平安宣扬,这次充实而又难忘的社会实践经受给我带来了特殊深刻的影响。
一、实践目的实践让我走向科技应用,走出课堂。
当前,我们缺少的主要不是学问,而是缺少将学问与实际相结合的力量。
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与在实际当中遇到的是不尽相同的。
其往往具有不具有明显的特征,这需要我们进行抽象概括才能解决各种问题。
所以在高校期间我觉得多与社会接触,多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多了解你将会面对的种种问题,对以后的进展和连续深造都是特别特别有好处的。
二、实践方式采纳“小分队式”社会实践,组员有xx人三、实践内容(一)实行了以黑板报、广播、短信、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法制宣扬、平安宣扬我们在洪村和锁园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向当地村民介绍有关婚姻法、财产继承等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法律学问以及有关平安的诗歌。
同时我们总结了宣扬标语:平安在心,普法在行。
另外我们利用网上的村民信箱给澧浦镇村民写了一封普法平安宣扬的信,取得了良好的效应。
也在广播上进行法律学问三字经的宣扬,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
(二)我们来到幼儿园给小伴侣们进行平安学问的宣讲在实践期间,我们也留意到儿童这一相对弱势的群体,认为很有必要对其进行平安学问的教育。
于是我们联系了一家产地的幼儿园,给小伴侣们上课。
我们教他们学认交通标识、学问问答,还进行了简洁的儿歌朗诵竞赛。
不仅他们学到了学问,我们也体会到了当老师的感觉,专业理论学问更好的结合了实际,这也是不行多得的经受。
(三)协作区政法委等部门进行问卷调查由于今年我们浙江省正在进行“平安浙江”创建活动,金东区也进行了详细的实施。
法治意识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法治意识已经成为全体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为了深入了解法治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我们组织了一次法治意识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报告将从调查背景、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建议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调查背景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然而,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公民法治意识仍存在不足,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为了提高公民法治意识,我们开展了此次法治意识社会实践调查。
三、调查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公民法治意识进行量化评估。
2. 深入访谈:针对不同年龄、职业、地区等群体,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体进行深入访谈。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法治意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四、调查结果1. 公民法治意识总体水平较高。
在问卷调查中,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具备一定的法治意识。
2. 年轻一代法治意识较强。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年轻一代对法治的认识更为深刻,法治观念较为成熟。
3. 教育水平与法治意识呈正相关。
受教育程度越高,法治意识越强。
4. 地域差异明显。
城市地区公民法治意识普遍高于农村地区。
5. 案例分析表明,法治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如:在调解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等方面,具备法治意识的人更容易得到法律支持。
五、分析讨论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治意识。
2. 优化法治环境。
加强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为法治意识的形成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3. 强化法治教育。
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将法治教育融入公民终身学习体系。
4. 关注弱势群体。
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其法治意识。
六、结论建议1. 公民法治意识在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2. 要提高公民法治意识,需从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优化法治环境、强化法治教育等方面入手。
3.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的法治宣传教育策略,提高法治意识普及率。
法治社会调查报告
法治社会调查报告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法治建设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报告将通过对法治社会的调查和分析,探讨法治社会的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调查概况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
调查对象为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区的居民。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法治意识的认知情况、对法律效力的评价、对法律专业服务的需求以及对法治社会建设的期待等方面。
二、法治意识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法治意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但对法治社会的概念及其实质理解还不够全面。
其中,43%的受访者认为法治是指国家法律的存在和实施,而13%的受访者则将其理解为人们对法律的遵守和尊重。
这表明在普及法治教育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法律效力评价调查结果显示,77%的受访者认为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效力,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秩序。
然而,仍有18%的受访者对法律效力持怀疑态度,认为法律执行不力,一些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这表明在法律执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和提高司法效率。
四、法律专业服务需求调查结果显示,65%的受访者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咨询服务。
他们希望能够了解自己的法律权益,避免因为法律问题而引发的纠纷或损失。
同时,43%的受访者认为法律援助应该进一步完善,以满足社会大众的基本法律需求。
五、法治社会建设期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法治社会的建设抱有积极的期待。
其中,78%的受访者希望能够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公众法律素质;68%的受访者希望能够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司法公正性;55%的受访者希望能够完善法律环境,营造更加稳定和可预期的社会秩序。
这些期待将为我国进一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提供方向和依据。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我们建议:1. 加强法治教育,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律素质;2. 改进法律执行机制,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司法公正性;3. 完善法律环境,加强法律服务,满足公众的基本法律需求;4. 加强对法律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
法治社会调查报告
法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法治社会是指在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下,社会成员行为得到规范和维护的一种社会形态。
为了解法治社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次调查针对不同层面展开,包括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司法体系、法律服务等方面。
通过对社会各个方面的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法律意识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参与者对法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86%的受访者认为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96%的受访者表示尊重法律,且6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积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
这反映了法治社会建设的积极进展。
二、法制教育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大多数学校将法律课程纳入正式教学计划,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提高其法律素养。
但是,调查也发现,仍有部分学校法制教育内容单一,需要进一步丰富法律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三、司法体系调查结果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对司法体系的效能、公正性和透明度进行了评估。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法院的工作满意度较高,认为法院的判决结果公正可信。
但也有少数案件引起了较大争议,表明司法体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公正审判的力度。
四、法律服务调查结果通过对市民的访谈,我们了解了他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和满意度。
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其中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消费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法律咨询较为突出。
但是,一些市民对法律服务的满意度不高,主要集中在效率低、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
因此,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法治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制教育、完善司法体系和提升法律服务质量是进一步建设法治社会的关键。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我们才能实现一个更加公平、正义、法治的社会。
法治社会调查报告
法治社会调查报告【法治社会调查报告】摘要:本调查报告是针对我国当前法治社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的调查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我们对社会公众对法治社会的认知程度以及对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性的评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本报告旨在促进法治社会建设,提高社会公众对法治意识的认知水平,推动法律体系的完善和司法公正的发展。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社会公众对法治社会的认知程度以及对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性的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教育程度和职业的社会公众,以确保结果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对法治社会的认知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法治社会有一定的认知,能正确理解法治的内涵和作用。
然而,仍有部分受访者对法治社会的概念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知,需要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治素养。
2. 对法律实施的评价调查显示,社会公众对法律实施整体评价较为积极,认为法律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也有一些受访者对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延误和不公现象表示不满,希望加强执法的效率和公正性。
3. 对司法公正性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公众对司法公正性的评价存在一定分歧。
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司法机关在案件审理中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如利益输送和权力滥用。
这说明在推进法治社会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司法监督,确保司法公正性的实现。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1. 法制宣传和教育不足由于法律知识普及不广和法制宣传力度不够,一些公民对法治社会的概念理解不够准确。
建议加大法律教育的普及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传播法律知识,提高公众的法治素养。
2. 法律实施效率和公正性问题一些受访者对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延误和不公现象表示不满,认为执法存在一定的偏颇。
建议加强执法机关的规范管理,推动执法效率的提升,确保执法公正性的实现。
3. 司法公正性问题部分受访者对司法机关的公正性存在一定的疑虑,认为在案件审理中存在权力滥用和利益输送等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治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篇一:法制观念调查报告法制观念的调查报告专业班级:矿业学院地质工程13级1班姓名:田爽学号:21引言: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关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
要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增强法律意识是时下法制观念普及的重点。
调查地点、时间、方式和对象:调查地点:辽宁省阜新市调查时间:XX年11月10日至XX年11月12日调查方式:网络问卷调查对象:百度辽宁程程技术大学贴吧网民一、社会现状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群众对法律的了解程度较低,因缺乏了解渠道和普法途径造成群众的法律意识普遍较为淡薄,同时群众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并对法治表现出不信任的态度。
受到传统人治观念和现实中一些“权大于法”现象的影响,往往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以及法律成为某些人的工具,这些现象导致许多群众对法治整体意识的偏见。
当他们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了了之。
其中不乏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的可能,产生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多数人在不了解相关法律的情况下采取了不当的行为而触犯了法律,这也是由于法制观念不足,对相关法规未能做到查阅、参考的情况下产生的诸多问题之一。
因此在法制建设为大环境的今天,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已是问题的核心,在健全法制机制、提高法律推广宣传力度的共同作用下,提高法制观念在群众中的地位才是全面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
二、法制观念的推广作为社会中的知识分子,大学生有着较为长远的目光和开放的思想,时代感强,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普法、守法、执法和监督法律实施的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舆论环境,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法律基础已作为必修科目在大学课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将来适应法治社会的需要。
XX年发生的北京的大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案,XX年发生的周一超考公务员被拒录杀人案,XX 年发生的马加爵杀害舍友案等。
一系列案例的发生表明了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淡漠和人文素养的缺失。
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利于他们抵御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预防和减少犯罪,能够更好地健康成长。
同时,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
必须提高大学生法制观念,才能使他们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对立法、执法和司法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的早日实现。
司法机关应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信仰度不断暴露的司法处理问题,司法腐败现象,让人民对法律的信任度急剧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机越来越严重。
因而加强对公检、法机关的规范化整治,以及律师等法律工作者行为作风的整治也越显重要。
普法的基础是信仰法,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制进程的关键一环,法规规章草案的起草单位要立足全局,努力克服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确保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
要改变立法工作方法,完善政府立法的听证、专家论证、公众参与、新闻发布会等制度, 使政府立法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创新普法宣传教育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法制类节目、公益广告等各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将其作为向公众传播法律知识、理念的普法方法,在群众能接受的最大范围类完成法制观念(转载自:小草范文网:法治社会调查报告范文)的普及工作。
三、调查结果分析此次调查显示,虽然受访者的法律素质总体较好,但是呈现“意识先行,基础薄弱”的势态。
由此可见,法律基础知识是群众法律素质中的薄弱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人民法律素质的提高。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多数人倾向于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身权益。
99.5%的受访者在购物受骗时会选择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90%的受访者在受到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随身携带的物品时,会选择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可以看出,多数受访者已经具备了运用法律途径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的意识。
对于我国公民的义务调查结果如下:89%的人认识到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其他涉及到我国法律制度、法律监督机制等基础法律知识的认识上,大部分人并不清楚,在已经学习基本法律基础的高校校园中,这种对于我国法律基础的基本认识不足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
调查同时反映出来,虽然大家表现出强烈的维权意识,但只有少数人有过运用法律的经历,绝大多数人不是没有遇到需要法律解决的问题,而是感到“费时费力、成本太高, 不划算”,对于关乎自身重大权益的问题方面,受访者普遍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懂得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但对于小问题,大家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有消极处理不了了之的情绪出现。
对于执法机关缺乏信任问题。
多数的人表示除非不得已,一般不会和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执法机关打交道,还有少数的人表示持有异议,极少数的人也只是持“比较信任”的态度。
仅有很少的人对执法机关“充分信任”。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在于:1.作为未于社会有太多接触的大学生,对于执法机关并没有太多了解。
2.对于执法机关开展的工作,没有充分的认识。
在进行相关部门职务的了解后这种情况有较大改观。
3.对于社会上不公正事件的偏颇看待。
根据调查整体来看,我国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虽然处于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但整体水准不是太高,分析其原因,应有历史和现实两种因素。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化,也有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封建传统文化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尤其根深,对民主法制建设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但我们又不能摒弃它们,我们不可能丢掉四大名著,不可能不让人知道什么是三纲五常,更抹灭不了人们对皇权贵族的崇拜,很多很多。
如果人不能从那些腐朽的封建思想中自拔出来,对其民主法制意识的影响可想而知。
现实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和国家具体民主法制执行情况。
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公民民主法制意识也越低,经济越发达,公民民主法制意识越高。
教育水平对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的影响也是如此。
当然,经济发展水平又影响着教育水平的高低。
而那些负面的民主法制执行情况,如人情势力,权力滥用,甚至贪赃枉法,权钱交易,都极大地动摇着人们对民主法制的信心,使人们不相信民主法制的公正性,公平性,不相信民主法制能为其做主,还其公道。
这些不但阻碍公民民主法制意识的提高,甚至影响民主法制意识在其心中的确立。
对于此次调查所得到的结果而言,法制观念在群众中是有相当广泛的基础的,同时也因为群众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各个方面有着较大的认知不同。
其中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有着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义务自觉性,但群众中的其他群体在相同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凸显了推广法制观念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四、结语在此次法制观念调查中,在对各个方面群体的调查之后,使得我对于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步骤,不论在何时都应将次作为所有工作的基础进行,同时我也认识到了自身对于社会法制观念的认知不足,在今后的生活中,全面了解自身健全自身法律意识也是同等重要的目标,在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上,与法制观念为伍,在法制社会中前行。
附:调查报告问题列表1.您对我国的法律知识了解如何: A.了解 B.一般 C.不太清楚2.您平时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法律: A.电视广播B.网络 C.报纸书刊 D.学校、单位教育E.家庭教育 F.其他3.您认为法律在您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有困难首先想到法律途径解决B.一般,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会寻求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C.作用不大4. 您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 A.对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B.略有不平等C.非常不平等 D.不知道5.您认为法院适用法律是公正的么: A.一定是B.大体上是C.一般D.不是6.您觉得我国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了吗? A.是的B.一般C.基本没有 D.完全没有7.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吗? A.知道 B.大体知道 C.只要不犯法就行 D.凭自己良心做就行了8.您觉得法律能维护您的切身利益吗?A.能,法律很公正 B.不能,有钱人和有权人都不受法律约束 C.不确定9.您会关注立法等法律热点事件吗? A.会 B.不会10.您认为投票选举人大代表对您意义如何? A.非常重大,这是我的基本政治权利 B.比较重要,人大代表能代表人民行使政治权利 C.一般,选谁都一样,只是一个形式 D.没用,并不是所有人都参与了选举11.您相信法律途径能够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A. 相信B.不相信,程序很复杂,而且一般家庭负担不起高额的费用C.只能解决某些事情D.不清楚12.您认为打官司的时候找律师重要吗? A.很重要,律师有专业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B.还可以,我自己也可以运用法律解决问题,而且律师费太贵 C.先参加诉讼,败诉之后才会去找 D.不会去找,我相信法院是公正的13.您觉得正当合理的程序对于实现实体法律规定的平等正义的作用 A.非常重要,没有正当的程序不能保证实体的正义 B.一般,关键还是民法那样的法律要公平篇二: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调研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调研报告调研中,大家认为,理念是指信念、思想和观念。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追求。
一定的法治理念由一定的社会历史制度、法律文化和价值观所决定,一旦形成,便固化于人们的思想中,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持久性;另一方面,法治理念与立法、执法和守法等法治行为是内因与外部表现的关系。
有什么样的法治理想、信念和观念,就会表现为什么样的立法、执法及守法行为。
法治理念是灵魂,引导、统摄、支配和决定着法治活动,决定着法治行为及法治效果。
法治理念的树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循序渐进,不断深化,与时俱进。
一、当前政法工作在理念层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鉴于我国几千年封建法律思想观念的承传和建国后长期“左倾思潮”的影响,现阶段我国社会法治理念中存在许多问题与偏差,制约和阻滞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步伐。
尤其在执法层面,执法不公、执法不文明、执法不严格、执法不规范的背后总是可以从深层次理念的视角找到原因。
据调查,当前司法机关在执法理念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打击犯罪,轻保护人权即在价值观念上,重视刑事法律的惩治功能,忽视其保护人权尤其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