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必备知识点总结
推拿必备知识点总结推拿是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又称按摩或按摩治疗。
它源自中国古代医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推拿通过按摩和推压身体的穴位和经络以及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和解除肌肉紧张,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推拿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治疗方式,也是相对安全和有效的保健方法。
本文将总结一些推拿的必备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推拿。
一、按摩技巧1. 摩擦:用手掌或指尖在皮肤上来回移动,产生摩擦感,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对于僵硬的肌肉有很好的放松作用。
2. 推拿:用手掌或指尖在肌肉周围轻轻推动,可以促进淋巴液的流通和代谢废物的排泄,有助于减轻身体疲劳。
3. 按揉:用手指或手掌在局部肌肉上以圆周运动来回揉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消除肌肉酸痛。
4. 拍打:用手掌轻轻拍打身体,有助于刺激经络和促进体内能量的畅通。
5. 搓揉:用两手在局部肌肉上相互揉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身体疲劳。
以上按摩技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轻重适度,避免用力过猛或过轻,以免损伤皮肤和肌肉。
二、经络和穴位推拿按摩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对人体经络和穴位的了解和运用。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套通道系统,贯穿于全身,它们能够使人体的气血运行通畅,保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而穴位则是经络上的一些特殊点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向,起到调整阴阳平衡、健康养生的作用。
推拿师需要对人体的经络和穴位有深刻的了解,掌握经络和穴位的分布、名称、作用及刺激方法。
只有对经络和穴位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对推拿按摩技术有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运用。
三、适应症和禁忌症推拿按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并非适合所有人。
推拿按摩有一系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指的是对于一些特定的症状和疾病,推拿按摩可以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但不限于颈椎病、腰肌劳损、肩周炎等。
而禁忌症则指的是对于一些特定的情况,推拿按摩可能会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可能加重病情,如骨折、痛风、重度高血压等。
推拿手法详解
单式手法一、推法(一)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或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二)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推法(三)分推法又称分法。
用两手拇指指面或桡侧,或食、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八”形推动。
(四)合推法又称合法。
用两拇指螺纹面自穴位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此法动作方向与分法相反。
【动作要领】1.推法操作时上肢放松,肘关节自然屈曲,直推拇指或食、中指指间各关节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屈曲,旋推拇指接触面用力要均匀,不要左右不稳。
总之,主要是腕、肘、肩关节和掌握关节活动要协调,方能达到轻柔着实的效果。
2.直推和分推时必须要始终如一,呈直线单行方向;旋推时着力面要呈螺旋型。
3.推动穴位时,动作须有节律性,用力均匀柔和,动作协调深透。
4.操作频率每分钟120~200次。
【临床应用】1.本法具有祛风散寒、清热止痛的双重功效,且能通经活络,广泛应用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部穴位的“线”状和“面”状穴位。
2.操作时,一般都辅以葱姜汁、酒精等为介质,以防小儿在施推时皮肤破损,并能加强推拿手法的疗效。
3.根据病情需要,注意掌握手法的方向、轻重、快慢,以求手法的补泻作用,达到预期的疗效。
4.推法是从摩法中演变而出,但比摩法运法为重,而较揉法轻,所以旋推法与指摩法极为相似,但有区别,须严格分开,而分推法又不同于摩法,操作时需准确掌握运用。
二、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
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拿法。
拿法可单手进行,也可双手同时进行【动作要领】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掌要自然蓄力,用拇指面着力。
2.拿时,提拿揉捏动作要连绵不断,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临床应用】1.拿法刺激较强,本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
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病症。
常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治疗外感头痛,项强,四肢关节及肌肉酸痛。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简答论述)
简述拿肩井地动作要领和操作时地注意事项.①动作要领:相对用力捏住→逐渐内收提起→持续轻重交替地揉捏动作.②注意事项:腕关节放松,动作灵活;着力面为罗纹面,不可用指端、爪甲内抠;拿法刺激较强,拿后常继以搓揉,以缓和刺激.什么叫运动关节类手法?在应用该类手法时应注意哪些方面?①是对肢体、关节进行被动活动地一类手法,也称被动运动类手法.②注意事项:有明确地目地性和针对性,反对盲目使用;熟悉人体各关节地解剖结构和正常活动范围;讲究操作技巧,切忌滥用蛮力;在关节被动活动前,可先用其他手法将周围肌肉放松;患者地配合很重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明代推拿手法医学发展地特点是什么?①按摩科重新合法化;②现存地手法医学专著出现;③“推拿”一词地出现;④手法应用于成人和小儿各科临床;⑤小儿推拿体系形成;⑥保健按摩和自我养生进一步发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什么叫摆动类手法?其特点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手法?①指掌腕关节在前臂主动摆动地带动下,作协调地连续摆动地手法;②特点: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指掌腕关节地运动;③包括一指禅推法类手法、扌衮法类手法、揉法类手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什么叫扳法?操作时有哪些注意事项?①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作伸展屈曲,或旋转地手法.②注意事项:不能超出或违反关节地生理功能范围,忌强拉硬扳;扳法是一个有控制地有限度地被动运动,要分阶段进行,即先使要扳地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地基础上,再作一个突发性地、稍增大幅度地、有控制地扳动;突发性扳动发力要快,时机要准,力度适当,收力及时;不能强求关节地弹跳声,以免造成不必要地伤;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捏脊法地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①操作方法:五指捏法(或三指捏法):俯卧位,用两手拇指桡侧面顶住脊柱两侧皮肤,其余四指前按,相对用力,捏起皮肤,从长强穴开始,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大椎穴止;②注意事项:腕部放松,以指腹捏提皮肤,不可用指甲掐压;提拿皮肤地多少要适当,太多手法不易向前捻动推进,太少则易滑脱手法失效;注意手法地操作顺序是:先捏住皮肤、次提起,次捻动、次推移,复捏住皮肤,进行下一个循环地操作;捏起时不可带有拧转肌肤.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偏峰推法是如何在头面部操作地?偏峰推前额:印堂神庭、前额正中线左右太阳穴(紧推慢移);②偏峰推眼眶:由印堂→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对侧睛明→对侧攒竹……如此反复顺眉毛呈小“ ∞”形移动;③偏峰推面颊部:由睛明→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太阳→前额→印堂→对侧睛明→对侧迎香→……如此反复呈大“ ∞”形移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指禅推法在临床操作时有哪两种?各有什么特点和不同.①屈伸拇指指间关节:拇指指间关节须随腕关节地动作而协调地伸屈活动;由于多了一个关节地参与活动,使刺激更加柔和;②不屈伸拇指指间关节:拇指自然伸直,指间关节不作伸屈活动;着力稳,刺激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运肩法地动作要领和动作要求.①动作要领:术者成丁字步,两手掌相对,夹住患者地腕部,而后慢慢地将患肢向上向前托起;位于下方地手逐渐翻掌,当患肢前上举至时,呈虎口向下,并握住其腕部,另一手则由腕部沿上肢内侧下滑移至肩关节上部;按于肩部地手将肩关节略向下、向前按压,握腕之手则略上提,使肩关节伸展,随后使肩关节向后作大幅度地环转运动;②动作要求:运肩关节一般前后各做三次;操作时使手臂紧贴身体环转;操作者地身体和步法紧密配合肩部地环转运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牵抖法地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临床应用特点.①操作方法:俯卧位,双手扶握床头固定上身;术者双手分别紧握患者两踝部,先作腰部牵引;再使劲提抖下肢,以带动腰部地充分抖动,连续三次;②注意事项:由轻到重,切忌暴力可双踝齐抖,也可单踝交替;③临床特点:通利关节,舒展肌筋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指禅推法地动作要领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沉肩: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肩用力.垂肘:肘关节自然下垂,是肘部低于肩部和腕部,同时腕部尺侧要低桡侧.悬腕:腕关节自然悬屈度,不能用力勾紧.掌虚:手掌部与其余四指放松,自然弯曲,不可使劲.指实:拇指自然着力,吸定于一点,不可离开或来回摩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太极运肩法地动作要领.即肩关节地大幅度摇法.动作要领:()坐位,患肢放松,自然下垂.医生成丁字步,站于侧方.()两手掌相对,夹住腕部,慢慢向上向前(后)托起.()同时下方手翻掌,当上举至度时,虎口向下,握住腕部.()另一手由腕部沿上肢内(外)侧下滑至肩上部.()两手协调用力,使肩关节伸展.()随后使肩关节向后(前)作大幅度环转运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丁氏衮法地动作要领和动作要求.动作要领:()手指自然弯曲,第五掌指关节背侧吸定;()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地屈伸和前臂地旋转;()手掌背部三角区作为来回滚动面.动作要求:()肩关节放松,前屈外展;()肘关节屈曲度,与胸壁相隔一虎口距离;()腕关节伸屈幅度控制在度;()手指要自然弯曲,不可过度伸直或用力弯曲;()医生上身前倾度;()频率次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推拿手法操作地基本技术要求是什么?()持久:在手法操作过程中,能严格按规定地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运用,在足够地时间内不走样.()有力: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地力度和功力,一是指手法直接作用于体表地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所需要地力.()均匀:速度、压力、幅度要保持一致,要有节奏性.()柔和:动作温柔灵活,手法变换自然,协调.()深透:是指患者对手法刺激地感应和手法对疾病地治疗效应.要求手法地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能够克服各种阻力,使手法地效应能转之于内,达到深处地筋脉骨肉,甚至脏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掌揉法、掌摩法有何异同点?都是以手掌面着力做环转运动吸定,带动皮下组织刺激环旋幅度掌揉法是大小掌摩法否小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掌推法、掌擦法有何异同点?都是在保持一定向下压力下作直线运动,使接触部位与体表产生滑动摩擦方向压力频率掌推法单方向直线最大缓慢掌擦法直线往返其次较快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指禅推法、一指禅偏锋推法、跪推法、缠法有何异同点?着力部位悬腕幅度摆动幅度每分钟频率一指禅推法指端或罗纹面自然近度大次偏峰推法拇指地桡侧没有,自然伸直大次跪推法拇指指间关节自然近度减小次缠法拇指指端自然近度减小大于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掌推法、掌擦法、掌抹法有何异同点?都是在保持一定向下压力下作直线运动,使接触部位与体表产生滑动摩擦方向压力频率作用掌推法单方向直线最大缓慢行气活血掌擦法直线往返其次较快温补掌抹法可直线可弧线,可单向可来回最小其次开窍镇静安神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推拿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的疗法,通过不同手法和技巧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从事推拿学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熟悉相关知识和掌握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推拿学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指导。
一、推拿学的基本原理推拿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经络推拿学说、气血学说等。
阴阳学说是指万物的存在都有阴阳之分,推拿学通过不同手法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学说是指人体内流动的经络系统,推拿学通过按摩经络,疏通气血,调节经络的畅通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血学说是指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推拿学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来调整人体功能。
二、重点知识点1:经络学说与穴位选择经络学说是推拿学的基础理论,其中最核心的知识点在于掌握经脉的走向和特点。
按摩经络系统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穴位,对特定穴位的按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补益脾胃,增强体质,而按摩风池穴则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因此,在考试中需要重点掌握经络学说以及相关穴位选择的知识。
三、重点知识点2:推拿手法与技巧推拿手法和技巧是推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考察内容。
常见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按、推、拿、搓等。
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揉的手法可以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捏的手法可以活血散瘀、化痰止咳;按的手法可以调气止痛、降血压等。
掌握推拿手法与技巧,灵活运用在临床实践中,是推拿学考试的关键。
四、重点知识点3:推拿治疗常见病症推拿学作为一种疗法,应用的范围广泛。
重点知识点之一是掌握推拿治疗常见病症的方法。
例如,推拿治疗颈椎病可以通过按摩颈部穴位,调理气血,缓解颈椎的疼痛和不适;推拿治疗失眠可以通过按揉足三里穴,调节脾胃,改善睡眠质量等。
需要在考试中掌握推拿治疗不同病症的方法和适应症。
五、重点知识点4:推拿的注意事项推拿是一种特殊的疗法,需要掌握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推拿手法操作重点
头面部操作:1.中指揉印堂穴1分钟;2.一指禅偏峰推前额纵线(印堂到神庭)、前额横线(两太阳穴之间),鱼际揉前额(两太阳穴之间),2—3分钟;3.一指禅偏峰小“∞”推眼眶(印堂→睛明→攒竹→鱼际→丝竹空→童子髎→承泣→对侧睛明→对侧攒竹),往返5次;4.一指禅偏峰大“∞”推面颊部(睛明→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太阳→前额→印堂→对侧睛明→对侧迎香),往返5次;5.抹法,印堂→神庭 10次;从前额正中分上中下三部抹向头部两侧10次;抹上眼眶、眼球、下眼眶各3次;从鼻根部向鼻翼两侧抹向迎香穴各10次;分抹人中、承浆穴各3次;6.点按,攒竹、鱼际、太阳、四白、下关、颊车、迎香、医风、凤池穴各5秒,反复3次;7.按印堂→百会;用拇指罗纹面从印堂按至百会,5—10遍;8.按前额正中头部两侧: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同时由前额正中分别向两侧按压,并依次经过印堂→太阳→上星→头维穴等,5—10遍;9.直推前额与面颊:用食、中、无名指以及小指直推,从前额正中直推至头部两侧以及面颊、下颌部。
操作时两手交替进行;10.叩击前额、面颊及头部;11.按揉肩井,拿捏肩井及肩部两侧,拳心叩双肩;12.拔伸颈椎。
坐位:1---9同上;10。
扫散法,100---300次;11。
推桥弓。
左右各30—50遍;12。
拿五经、凤池、颈项部,往返3---5遍颈项部操作:(无线五区十三穴)五线:督脉线:风府穴→大椎穴;颈夹脊线:天柱穴→颈根穴(大椎旁开一寸);凤池穴→颈臂穴(缺盆穴内一寸)。
五区:肩胛区:冈上肌区域;肩胛背区:冈下肌区域;肩胛间区:两肩胛骨内侧缘区域。
十三穴:风府穴(单)、凤池、颈根穴、颈臂穴(双)、肩井穴、肩外俞穴、天宗穴(双)。
1.一指禅扶持推法沿五线操作;2。
丁氏滚法沿五区操作,左右手两侧交替进行;3.丁氏滚法操作配合作颈部被动运动;4。
拇指按揉沿五线操作;5。
拿颈项部;6。
拔伸颈椎:八字拔伸法→曲肘拔伸法;7。
扳颈椎:环枢椎扳法→颈椎斜扳法→颈椎定位扳法;8。
推拿按摩学重点(大神总结)
推拿按摩学重点(大神总结)推拿按摩是一门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手法、技巧和动作对人体进行刺激和调理,以促进健康和康复。
以下是推拿按摩学的重点总结:1.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推拿按摩基于中医理论,以人体经络和穴位系统为基础。
它认为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气血流动,从而促进健康和治愈疾病。
2. 手法和技巧:手法和技巧:推拿按摩主要使用手掌、指尖、肘部和前臂等具有特定目的的手法和技巧。
常见的手法包括揉、推、捏、按、按摩和拍打等。
不同的手法和技巧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部位进行治疗。
3. 穴位和经络:穴位和经络:推拿按摩使用人体经络系统中的特定穴位进行刺激。
每个穴位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并与身体的不同器官和系统相关联。
了解这些穴位和经络的位置和功能对于正确施行推拿按摩至关重要。
4. 常见应用:常见应用:推拿按摩可应用于多种健康问题和疾病的治疗。
它可以缓解肌肉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系统、调理内脏功能等。
此外,推拿按摩还可用于放松和舒缓身心,减轻焦虑和压力。
5.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在进行推拿按摩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需要接受过专业的推拿按摩培训,了解正确的手法和技巧。
- 避免在饱食、醉酒、生病或疲劳时进行推拿按摩。
- 对于孕妇、老年人、儿童和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 避免在疼痛或有伤口的地方进行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门深奥而实用的治疗技术,它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巧。
希望本文总结的重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推拿按摩,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拿手法学重点
1.易筋经:“易”改变;“筋”筋脉,肌肉,筋骨;“经”方法。
即通过锻炼能够改变筋骨,抻筋拔骨,强壮筋骨,调节脏腑经络,变易强壮身形的健身锻炼方法。
(1.韦驮献杵2.横担降魔杵 3.掌托天门 4. 摘星换斗 5.倒曳九牛尾 6.出爪亮翅7.九鬼拔马刀8.三盘落地9.青龙探爪10饿虎扑食11.打躬击鼓12.掉头摇尾)2.《素问异法方宜论篇》明确记载了“中央者”是按摩和导引的发源地。
3.按摩始见于《内经》4.《金匮要略》首次提出了“膏摩”5.第一部推拿专著《黄帝岐伯按摩》6.《唐六典》推拿治疗范围:“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八疾7.金代医家张从正将按摩和针灸归为“汗法”8.“推拿”最早记载于明代医家张四维《医门秘旨》9.清代《医宗金鉴》提出正骨手法的总结和正骨八法。
文中提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摸,接,端,提,推,拿,按,摩”10.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分类有六大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关节类手法。
11.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12.运动关节类手法操作要求:稳,准,巧,快。
13.一指禅推法动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14.开天门:用拇指指腹由两眉头之间向上直推至额上发髻处。
15.推坎宫:用拇指桡侧从眉心向眉梢作分推。
16.推桥弓:用拇指指腹从翳风穴由上而下推至锁骨上窝等。
17. 复合手法1.按揉法2.拿揉法3.推摩法4.牵抖法5.扫散法6.踩跷法各个手法作用:滚法——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滑利关节。
一指禅推法——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开窍醒脑,调节脏腑。
缠法——活血祛瘀,生肌托毒,且有较强的消散作用。
一指禅偏锋推法——镇静安神,活血通络。
鱼际揉法——舒筋通络,宁心安神。
抖法——舒筋解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消除疲劳。
15.擦法常用小鱼际擦法(侧擦法)16.挤压类包括:按法,点法,捏法,拿法,搓法,捻法,拨法。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总结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总结1. 引言推拿手法学是中医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
掌握推拿手法的技巧和要点,对于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拿手法学考试中,以下是一些重点内容需要特别注意。
2. 推拿手法的分类推拿手法可以分为直接手法和间接手法两大类:2.1 直接手法直接手法是通过推拿师直接接触受治者的体表进行施力的手法。
常见的直接手法包括揉法、推法、捏法和掐法等。
这些手法通过施力刺激全身经络,调理气血,达到治疗效果。
2.2 间接手法间接手法是通过推拿师的手来操作中间媒介物,间接作用于受治者身体的手法。
常见的间接手法有拔罐法、刮痧法、针灸推拿和温热推拿等。
这些手法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和媒介物刺激经络和穴位,起到治疗作用。
3. 揉法的要点揉法是将推拿师的手通过推、揉、压的方式施加于受治者身上,以达到调理气血、通络活血的目的。
3.1 用手的要领揉法要求推拿师的手要柔软,力度适中,手势协调。
手法要饱满有力,用指腹、掌根、外侧或掌面等相应部位施力,遵循经络分布方向进行揉捏。
3.2 揉法的操作步骤揉法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下压、握拿、放松、捏舒、回旋揉和沉一揉等手势。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掌握好这些手势的技巧和要点,才能更好地发挥揉法的疗效。
4. 推法的要点推法是指推拿师通过推的方式施力于受治者的身体,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为目的。
4.1 用手的要领推法要求推拿师的手要放松,力度适中,以手掌或掌根为主要部位进行推动。
根据病情和部位的不同,可以选择单掌推、双掌推、掌块推、掌毂推等手势。
4.2 推法的操作步骤推法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点按、滚推、挤压、抹拉和推动等手势。
推拿师需要根据受治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势和力度进行推法治疗。
5. 拔罐法的要点拔罐法是通过在皮肤表面使用罐具,产生负压,以达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5.1 罐具的选择拔罐法使用的罐具有多种类型,包括玻璃罐、竹罐和塑料罐等。
在选择罐具时需要注意罐具的质地、大小和造型等,保证罐具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推拿学重点
推拿学重点
推拿学是中医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以按摩手法为主要手段,以调理气血、调节阴阳、舒筋活络为目的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下面列举了一些推拿学的重点:
1.手法:推拿学的手法分为揉、捏、拿、推、托、拍、挠、摇
等多种,手法要求准确灵活,需要通过实践不断磨练。
2.经络:推拿学需要通过深入研究经络,了解其经脉分布、取
穴方法及与其他经络的联系,以在推拿治疗中发挥更好的效果。
3.穴位:推拿学的另一个重点是穴位,需要掌握各个穴位的名称、定位、功能及针刺方法,以便在推拿治疗中准确取穴。
4.诊断:推拿治疗需要先行诊断,了解患者的病症和病史等情况,以便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注意事项:推拿治疗需要严格掌握注意事项,如力度、时间、频率、部位等,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学是一门技术相对独立、完整的学问,需要通过正规的师从传承和系统化的学习培训来掌握。
推拿手法要点ppt课件
• 11.捻法:主要作用:理筋通络,滑利关节。
• 操作要点:要求拇、食指捏住做快速的搓揉。
动作灵活连贯,柔和有力,不要僵硬呆滞。
推拿手法要点
5
• 12.踩跷法:主要作用:理筋整复,矫正畸形,舒筋通
络。
• 注意事项:特别注意其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和腰4、5
滑脱才用。
• 9.捏法:主要作用:疏经通络,行气活血。
• 注意事项:持续捏法则更好,注意涂润滑剂以
免损伤皮肤。
推拿手法要点
4
• 10.拿法:主要作用:舒筋通络,祛风散寒,解
痉止痛。
• 操作要点:拇指与四指相对用力。拿法所施部
位的筋肉,逐渐收紧进行拿捏、拿提、拿揉等动 作。
• 注意事项:用手指罗纹面着力,忌用指端。拿
部位,不可用暴力,以免造成骨折。
• 7.点法: 主要作用: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
能。
• 操作要点: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气力透达,有
得气感,且以能耐受为度。
• 注意事项:不可突施暴力,既不可突然发力也不可突
然收力。年老体弱,久病体虚者不可用力过重,心功能 较弱者慎用或忌用点法。可点后加揉法,以缓解刺激, 避免气血积聚,防止软组织损伤。
法刺激程度较击法轻,故有“轻击为叩”之说。
推拿手法要点
8
• 六、运动关节类手法 • 22、摇法; • 23、背法; • 24、扳法; • 25、拔伸法。
•
张涛
• 联系电话:
•
或
•
•
谢谢大家!
推拿手法要点
9
常用中医推拿手法操作要点
一、摩擦类手法
1.推法: 主要作用:通经活络,舒筋止痛。 操作要点: 吸定皮肤, 速度均匀, 压力适中, 单方向直线 运动。 注意事项:用力不易过猛,防止推破皮肤。为了保护皮肤, 与皮肤接触时可用滑石粉、按摩膏等介质。 2.抹法: 主要作用:醒脑开窍,明目安神。 操作要点:用拇指罗纹面或手掌在体表做上下左右或弧形曲 线推动。 注意事项:贴近皮肤,用力均匀适中,动作灵活,与推法相 比可任意往返移动,用力比推法稍重。 3.摩法: 主要作用:和中理气,活血散结,消积导滞,调节肠 胃。 注意事项:指摩时腕关节要保持一定紧张度,掌摩时则放松。 摩动速度、压力宜均匀和缓。操作时要求屈膝,腹部放松。 顺补逆泻。
推拿手法学重点(大神总结)
推拿手法学重点(大神总结)推拿手法学重点(大神总结)手法分类推拿手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主要分类:1. 摩擦手法:用手掌或指腹在患者体表上做圆形、直线、锯齿等运动,起到刺激和调节局部组织的作用。
2. 按压手法:用手掌、指腹或手指对不同深度的组织施加直接的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调节。
3. 揉捏手法:用手指、拇指等对局部组织进行揉捏、搓转,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的效果。
4. 捏拿手法:用手指或手掌对患者的肌肉、筋膜等进行捏拿、拉拉,以放松肌肉、舒展筋膜。
5. 摇摆手法:利用手在患者体表上做有规律的转动、摇摆,帮助调整体内气血的循环和平衡。
6. 震颤手法:通过手部的震颤运动,刺激和调整患者的神经系统,促进身体的正常功能。
手法要点在进行推拿手法时,有一些要点需要注意:1. 深度与轻重:根据患者的情况,可选择不同深度的按摩手法,轻重适度,避免过度刺激或不足以起效。
2. 方向与速度:手法的方向和速度应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进行调整,例如按摩腹部时应顺时针方向进行,速度一般应适中。
3. 心理疏导:在推拿过程中,要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安心。
4. 着装与环境:务必确保患者的隐私和舒适,提供合适的着装和温馨的环境。
推拿手法的好处推拿手法在健康保健和治疗方面有许多好处:1. 改善血液循环:推拿手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改善身体机能。
2. 缓解疼痛:通过按摩和刺激,推拿手法可以缓解肌肉疼痛和关节疼痛,减轻身体不适。
3. 促进新陈代谢:推拿手法可以刺激内脏器官,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4. 缓解压力与焦虑:推拿手法有助于放松身体和舒缓紧张情绪,减轻压力和焦虑感。
5. 提高睡眠质量:通过促进放松和平静,推拿手法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问题。
通过掌握推拿手法的分类、要点和好处,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推拿技巧,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健康保健和治疗服务。
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
15种按摩手法的施术要领和作用第一节推法定义:术者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孤形移动的方法,称为推法。
分为平推法、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等。
一、平推法平推法是推法中着力较重的一种手法。
1、手法操作(1)拇指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沿经络循行或沿肌肉纤维走行方向推进,可于穴位处配合缓和的按揉动作,反复操作数次。
(2)掌平推法术者以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以掌根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可用双手重叠增大力度做缓慢的推进。
(3)拳平推法术者以一手握拳,以第二、三、四、五指指间关节部着力,沿肌肉纤维方向缓慢推动,此法是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手法。
(4)肘平推法术者屈肘,以鹰嘴突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与肌肉纤维方向平行的缓慢推移,是平推法中刺激最强的一种。
2、手法要领施术手要紧贴于体表,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推动。
平推法用力较重,着力要均匀,平稳着实。
推进速度宜缓慢。
平推法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
术前施术部位宜涂抹少量油性递质,以保持皮肤滑润,避免损伤皮肤。
3、作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瘀散结,消食导滞,解痉止痛。
注:平推法与擦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直线运动,但平推是隼向运动,对体表压力较大,速度亦较慢,不要求皮肤出现潮红和温热。
二、直推法术者用指或掌按压在体表受术部位上,进行直线推移,叫直推法。
1、手法操作(1)拇指直推法以一手或两手拇指指腹着力于受术部位,沿经络方向或肌肉纤维平行方向,保持一定压力的单方向推动,是按摩起始和结束的手法。
(2)全掌直推法术者以全手掌着力于施术部位、五指微分开,腕部挺直,以单掌、双掌或双掌重叠加力做单方向推动的手法。
(3)掌根直推法术者手腕上跷,适度背屈,五指伸直,用单手或双手掌根着力于施术部位直推的方法。
如需加力可双掌重叠。
(4)鱼际直推法术者五指并拢,手腕伸直,以大鱼际小鱼际为中心,肘部灵活屈伸,以鱼际着力向前推动。
如需增加力度,可以另一手压于施术手上。
推拿重点
1、推拿的作用原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2、推拿的治疗原则:整体观念,辩证施术;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3、手法作用的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于深透。
持久:是指单一手法能够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而不间断,不乏力;有力:有力量,且这种力量不可以是蛮力和暴力,而是一种含有技巧的力量;均匀:手法操作的节律,速率和压力等能够保持均匀一致,而非忽慢忽快,忽轻忽重;柔和: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刚中有柔,柔中有刚;深透:手法具备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这四项基本要求,从而具备渗透力,这种渗透力,可透皮入内,能深达内附及组织深层。
运动关节类手法“稳,准,巧,快”4、手法分类:摆动类:一指禅推法、滚法、揉法。
磨擦类:摩擦推搓抹。
震动类:振、抖。
挤压类:按点捏拿捻。
叩击类:拍击基本手法:凡手法动作单一,仅为一种运动形式,且临床起基础治疗作用或主要治疗作用,应用频度又较高的一类手法。
滚法:以手背部在体表进行连续的滚动。
揉法:以指,掌的某一部位在体表施术部位上作轻柔灵活的上下,左右或环旋揉动。
推法:以指或掌,肘等着力于施术的部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分为指推法和掌推法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做交替搓动或往返搓动。
抹法:用拇指罗纹面或掌面在施术部位做上下或左右及弧形曲线的抹动拿法:拇指与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柔捏肌肤或肢体。
根据拇指与其他手指配合数量的多寡而有三指拿法,五指拿法等称谓抖法:以双手或单手握住受术者肢体远端,做小幅度的连续抖动。
抖法常与牵引法结合应用而成牵抖复合手法。
5、运动关节类手法:使关节在生理活动范围内进行屈伸或旋转,内收,外展及伸展等被动活动。
其特点是手法节奏明快,对某些病症的治疗往往能收到及时效果,脊柱和四肢关节使用此类手法较多。
主要包括摇法,扳法和拔伸法扳法使关节瞬间突然受力,做被动的旋转或屈伸,展收等运动。
推拿学重点整理终极版
推拿学的发展源流△秦汉时期《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已佚失)《黄帝内经》——我国现存最早,且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巨作,概括推拿作用、马膏膏摩治疗口眼歪斜、治疗病证、工具、适应症禁忌症△明代①“推拿”之称的出现(最早出现推拿的时间);②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小儿按摩经》是现存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清代《医宗金鉴》“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推拿的作用原理△中医学①疏通经络,行气活血;②理筋整复,滑利关节;③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现代医学(运动系统)①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②解除肌肉的痉挛;③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④促进炎症介质的分解、稀释;⑤促进水肿、血肿的吸收;⑥松解软组织的粘连⑦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⑧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推拿的治疗原则与治法△治疗原则①未病先防;②治病求本;③扶正祛邪;④调整阴阳;⑤三因制宜△治法温、通、补、泻、汗、和、散、清△补泻作用补——扶助人体正气,增强人体组织某功能;泻——祛除体内病邪,抑制组织器官功能亢进①经络循行:顺——补;逆——泻②血流方向:向心性——补;离心性——泻③手法刺激强度:轻——补;重——泻④手法运动方向:顺时针——补;逆时针——泻⑤手法频率:缓慢——补;急速——泻⑥治疗时间:时间长——补;时间短——泻推拿的禁忌症1.各种传染性疾病;2.各种恶性肿瘤;3.结核性和感染性疾病;4.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5.所操作的部位皮肤有烧伤、烫伤或有皮肤破损的皮肤病;6.骨折及较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7.月经期、怀孕期的腹部、腰骶部操作。
推拿常用的介质(膏摩)介质作用——润滑、药效作用介质的种类——药膏、药散、药酒、药汁、药油、滑石粉、水经络与腧穴十二经别——离、合、出、入离:从十二经脉分出;合:表里经别同行;出:从头颈部出来;入:进入胸腹腔穴位定位足三里:小腿外侧,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犊鼻穴下3寸。
推拿手法学考试重点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手法操作时应用“膏摩”一词的提出,首见于《金匮要略》。
2.《推拿密旨》为代医家所著。
3.手法有力一是指手法对体表的直接作用力,二是指维持手法所需要的力。
4.一指禅推法的移动要求是紧推慢移。
5.《幼科推拿秘书》:“推者,一指推而。
6.擦法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
7.拍法手掌的要求是。
8.点穴法操作时快慢频率有以下四种节律、、、。
9.搓法操作时用力要,动作速度要,移动速度要,夹住部位。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 扌衮法在操作时要求肘关节屈曲角度为()度。
~120 ~130~140 ~1502.《推拿广意》一书是()所著A.明代熊应雄B.元代项昕C.清代熊运英D.明代徐春甫3.手法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要采用补泻方法,以下哪句陈述是对的?()A.顺经为泻,逆经为补B.顺经为补,逆经为泻C.向心性为补,离心为平补D.顺血流方向为泻4.手法的力量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患者治疗部位的肌层厚度B.患者年龄大小C.患者体质的强弱D.医者的体质强弱5.推拿治疗后产生疼痛现象的原因是()。
A.手法技术不熟练B.手法操作时间太短C.手法操作补泻结合不当D.患者因为是老年人的原因6.推拿手法对心血管影响以下哪项为正确的?()A.手法对血压只有降压作用B.手法可以改善微循环C.手法对心肌耗氧量增加D.手法对血管容积减少7.以下哪条不是一指禅偏峰推法操作时的要求?()A.腕关节放松B.不可用腕关节向下按压的动作C.动作要轻快平稳D.大拇指罗纹面着力8.揉膻中穴的功效是()。
A.宽胸理气、化痰止咳B.振奋阳气、化痰止咳C.补益肺气、化痰止咳D.补肾益肺、化痰止咳9.关于直推法以下哪项陈述是对的?()A.只能用拇指桡侧着力B.作直线来回移动C.可以用食、中指罗纹面着力D.频率每分钟200~220次10.开天门的含义是()。
推拿学重点
1推拿: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de)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de)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de)一种医疗方法. 2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de)摆动,带动腕部(de)往返摆动,使所产生(de)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称一指禅推法.3扌衮法:以手背部小指着力,通过前臂(de)旋转和腕关节(de)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4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de)一组症状复杂、影响广泛(de)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5落枕:由于睡姿不良或枕头高低失当,致使头颈部肌肉较长时间内处于某一固定姿势,使颈部部分肌肉受到牵拉,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以疼痛,活动受限,颈部僵直为主要临床症状(de)一种病证.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或肩胛提肌.6肩周炎: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de)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主要特征(de)疾病.肩痹.7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de)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de)以腰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de)一种综合征,简称腰突症.痹证,腰痛.8扛肩现象:肩周炎后期疼痛减轻而肩关节广泛粘连,致肩关节各方面活动功能受限,尤以外展,内收,内收,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扛肩现象.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手法:用手或肢体(de)相关部位,按特定(de)技巧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健(de)目(de),将这种特定(de)技巧动作称为“手法”介质(de)使用一为起一定(de)润滑作用,并保持操作部位不受损害,二是使具有药效作用(de)介质能通过手法操作从皮肤渗透到体内,发挥手法和药效(de)双重治疗作用.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我国最早(de)推拿学专着.明代:一是“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二是形成了小儿推拿(de)独特体系.杨继洲(de)针灸大成收录(de)四明陈氏所着小儿推拿经是现存最早(de)小儿推拿专着.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手法操作要领: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为推拿、正骨者手法最高境界.推拿作用原理: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理筋整复、滑利关节、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推拿治疗原则:未病先防、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推拿治疗方法:温(温经散寒,补益阳气)通(通壅滞,行气血)补(补气血津液)泻(泻实)汗(祛风散寒)和(调和气血,脏腑)散(疏散气血,化除结聚)清(清热凉血,清热祛暑,生津除烦)八种治法.推拿(de)补泻作用(虚者补之,实则泻之):1,按经络(de)循行来分(顺经络循行方向操作为补,逆经为泻)2按血流方向来分:向心性操作为补,离心性为泻.3按手法(de)运动方向来分: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4按手法刺激强度来分:轻刺激手法为补,重为泻.5按手法频率来分:频率缓慢为补,急速为泻.6按治疗时间来分:治时间长(de)操作手法为补,短为泻.推拿(de)适应症:骨伤,内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主要病种:主要用于伤筋(软组织损伤)头颈肩腰腿痛等.特色病种:推拿三大病证: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禁忌证:1各种传染性疾病2各种恶性肿瘤3所操作(de)部位皮肤有烧伤、烫伤或有皮肤破损(de)皮肤病4结核性和感染性疾病5胃、十二指肠等急性穿孔6骨折及较严重(de)骨质疏松症患者7月经期、怀孕期(de)腹部、腰骶部操作.手法(de)基本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de)目(de).1持久:手法按要求作用一定(de)时间.2有力:手法要有一定(de)力度,达到一定(de)层次.3均匀:手法(de)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4柔和:手法要轻柔和缓,不宜用蛮力,暴力,做到力量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5深透:手法作用于人体后即有“力达病所”(de)力透感,治疗后该部位(de)浅层和深层组织均得到充分(de)放松.6渗透:一些手法产生(de)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手法分类(按手法动作形态特点)1摆动类手法(即具有摆动特点(de)手法)一指禅推法,扌衮法,揉缠法2摩擦类手法(具有与体表之间有相互摩擦特点)摩,擦,推,搓,抹,刮,扫散,推桥弓.3挤压类手法(具有与体表之间有相互挤压特点)按,点,拿,捏,捻,掐,拨,捋,踩跷法.4叩击类手法(具有叩击特点)振,抖法.5运动关节类手法(可以使关节产生运动(de)手法)摇,背,拔伸,扳,屈伸法.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男性;局部可触及条索样或结节状物,并有弹响感.(诊断、治疗要点).鉴别诊断:①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多为腰部疼痛及同侧肌紧张或痉挛,腰部及臀部弥散性疼痛.在第3腰椎横突外缘,可触及明显压痛及局限性肌紧张或肌痉挛,局部可触及条索样或结节状物,并有弹响感.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②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腰部活动受限,尤以屈伸为主.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均为阳性,压痛点在腰椎棘突旁或腰骶部,且有叩击放射痛.CT、MRI检查可见髓核突出.③梨状肌综合征:疼痛从臀部开始,可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下肢放射痛,但无腰痛症状.压痛点局限在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1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de)摆动,带动腕部(de)往返摆动,使所产生(de)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称一指禅推法.操作:拇指自然伸直,余指(de)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自然屈曲,以拇指端或罗纹面或偏锋着力于治疗部位上,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前臂摆动,带动腕关节有节律(de)内外摆动,使产生(de)功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频率120-160次/分.一指禅指端推法,一指禅罗纹面推法,一指禅偏锋推法.跪推法.动作要领: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紧推是腕部(de)摆动频率较快,120-160次/分;慢移是拇指在治疗部位上移动(de)速度要慢,指下不可出现滑动或摩擦.蓄力于掌,发力于指.作用:健脾和胃.宽胸理气、镇静安神、舒筋通络,适用于全身穴位.2扌衮法:以手背部小指着力,通过前臂(de)旋转和腕关节(de)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操作:沉肩、垂肘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频率120-160次/分.侧和立扌衮法.扌衮三回一:力量比,频率差不多一致.伤科病.动作要领:吸定,幅度应在120度左右,用于颈、肩、腰、背及四肢肌肉丰富处.3揉法:大鱼际揉法—头面、颈项、胸腹及四肢急性损伤所致(de)局部肿痛处;小鱼际揉法—颈项;指揉法—头面,四肢,颈项,穴位;掌根揉法—肩背腰臀,下肢肌肉丰厚处.4拿法:以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题捏或揉捏肌肤.捏而提起谓之拿.动作要领:1手掌空虚,指腹贴紧治疗部位2动作要有连贯性3用力由轻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指间关节不能弯曲)注意事项:操作时应注意以指面着力,忌以指端着力,否则易造成掐或抠(de)感觉,从而影响放松效果.无摩擦摩动.5拨法:以拇指,手掌或肘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向或往返(de)移动.又称“拨络法,指拨法,弹拨法”.成垂直方向(de)单向或来回拨动.拇指,掌指和肘拨法.先按后拨.作用及应用:缓解肌肉痉挛、松懈粘连等作用.颈椎病,肩周炎,腰背筋膜炎,梨状肌损伤综合症.6搓法: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疏肝理气.7击法:(掌跟击法).动作要领:击打时要有弹性;操作时应有一定节律;击打力量要适中,应因人因病而异. 颈腰椎疾患引起(de)肢体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疲劳酸痛.8按法:以指或掌着力于体表,逐渐用力下压.指按法(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和掌按法.动作要领:1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深层组织.2治疗部位上垂直下压,操作应缓慢且节律性.3着力部位紧贴体表,不可移动.4不可突施暴力.肩周炎.注意事项:不论指按法,还掌按法,其用力原则是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手法操作忌突发突止,暴起暴落.身体上半部(de)重量很容易通过上肢传到手掌部,使操作者不易疲劳.9摩法:用指或掌在患者体表做环形而又节律(de)轻抚摩动.指和掌摩法.皮动肉不动.和中理气,消积导滞,温肾壮阳,行气活血,散瘀消肿等,治疗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摩腹),泄泻.指摩法用于(颜面、眼周)颈项,面部,四肢;掌摩法用于腹部.擦法:沿直线往返操作,不可歪斜.速度要均匀且快,不可擦破皮肤.寒性疾病.治疗部位应充分暴露,涂适量润滑剂,如冬青膏,按摩乳等,以保护皮肤.10推法:以指,掌,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做单方向直线推动.指,掌和肘推法.轻推走经络,穴位,内科病;重推法理筋,伤科病.11点法:面积小为点,面积大则按. 捏法:捏背(提背)12振法:以掌或指在体表治疗部位静止性用力,产生快速而强烈振动(de)手法.掌和指振法.靠肌肉静止性用力,即前臂和手部肌肉绷紧用力.不同:振法用于内科病扶正祛邪.相同点:抖法最后变为振法,都为高强度收缩.13拍法:用虚掌拍打体表. 操作:以前臂带动腕关节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后落;腕先抬,指后抬,用虚掌拍打体表.(前臂发力)腕关节要自由摆动.14扳法:巧力寸劲. 注意事项:1扳之前应使患者充分放松,不可强求有弹响声;2诊断不明是时禁用;3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严重心肺疾患、及骨关节结核、骨肿瘤慎用或禁用扳法;4不可粗暴用力和使用蛮力.15抖法:振,颤.抖上肢,下肢,腰部.儿科头面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耳后高骨.(运内劳宫,推三关,清天河水,退六腑)摆动类手法异同同点:1均要求吸定(各有吸定点)2动作要领均要求沉肩垂肘,都有前臂(de)自主摆动,都是有两种动作结合起来(de).3均要求紧做慢移.不同点:1吸定点不同2动作方面(de)结合不同 3适用部位(临床应用)4力度方面.颈椎病分型:①颈型颈椎病;②神经根型颈椎病;③椎动脉型颈椎病;④交感神经型颈椎病;⑤脊髓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麻木,有(de)患者上肢和手部因颈部活动或某一姿势时麻木加重,大部分患者夜间症状加重.颈性眩晕:常在头部转到某一方位或体位改变时,如头向上仰,突然转头或反复左右转头时发生眩晕或眩晕加重,再转回原方位时症状减轻.脊髓型颈椎病:①脊髓单侧受压;②脊髓双侧受压.一般为推拿禁忌症.落枕:常累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治疗:轻揉为主,重刺激为辅;辨证:血瘀筋痹,寒凝筋脉,痉挛疼痛;治则:活血舒筋,温经通络,解痉止痛.①远端取穴:落枕穴、手三里、曲池、合谷,用力掐,提高痛点;②在患侧:小鱼际揉,摩法,指腹揉;③阳性点:胸锁乳突肌,肌浅层二拇指、食中二指按揉法;斜方肌痛点,三指按揉;④运动类关节:几个方向(de)运动;⑤结束:揉法、拍法;⑥运动疗法:掐落枕穴,患者活动颈椎.落枕与颈椎病鉴别:①落枕:一般为晨起突发颈项强痛,且较为局限,多伴有病变部位肌肉痉挛,一般无上肢症状.②颈椎病:项背肌筋膜炎:好发于中、青年.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疼痛剧烈,持续性,部位局限固定;直腿抬高试验及骨盆旋转试验可为阳性;手法:有扳法.脊柱后关节紊乱:多发腰椎肩关节和腰骶关节,其次颈椎小关节,胸椎小关节最少见.退行性脊柱炎:内因:椎体边缘增生、椎间盘病变、骨刺形成既是病理产物,又是一种变性脊柱(de)保护性反应.强直性脊柱炎:竹节样改变,急性期血沉加快,抗“O”正常;肺活量显着减少.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网球肘(Mill)试验阳性,前臂伸肌紧张试验阳性.肱骨内上髁炎:学生肘、高尔夫球肘,肘痹.诊断要点:①多见于青壮年工人,有肘部急性损伤或慢性损伤史;②肘内侧疼痛,不能提重物;③肱骨内上髁处及尺侧屈腕肌、指浅屈肌部有明显压痛;④腕曲肌紧张试验阳性;⑤X线正常.一般无异常,并可排除骨与关节病变.温经整理:患者坐位或仰卧位,医生站或坐于患侧,以掌擦法自肘内侧沿屈腕肌腱治疗2分钟,以透热为度.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前臂中、下1/3交界处桡骨背侧肿胀.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握拳尺偏试验阳性,条索状肿物,肩髁关节:理筋揉筋(拔伸状态下),拔筋(屈、伸、旋转).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加压屈曲膝关节,温针灸内外膝眼.踝关节软装组织损伤:急性损伤患者,早期宜冰敷压迫,止血止痛,需在24小时后再行推拿治疗.头痛:是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分,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de)疼痛,为临床常见症状.辨证分型:①风寒头痛:多发于吹风受寒后,痛连项背,恶风寒,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紧.②风热头痛:头胀痛,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咽红肿痛,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③暑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纳呆胸闷,身热汗出,心烦口渴,苔腻,脉儒数.④肝阳头痛: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夜眠不宁,面红口干,舌苔薄黄或舌红少苔,脉弦或弦细数.⑤肾虚头痛:头脑空痛,耳鸣目眩,腰酸腿软,遗精带下,阳虚者四肢寒冷,舌淡胖,脉沉细无力,阴虚者口干少津,舌质红,脉细数.⑥痰浊头痛:头痛头胀,胸膈支满,纳呆倦怠,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滑.⑦瘀血头痛:头痛时作,经久不愈,痛处固定,痛如锥刺,舌有瘀斑,脉涩.⑧血虚头痛:头痛头晕,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心悸气短,舌淡,脉细无力.治疗:治则为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分型辅以疏风散寒、疏风清热、祛暑胜湿、平肝息风、补肾生髓、健脾化痰、活血化瘀、滋阴养血.实证手法偏重,频率偏快,时间偏短;虚证反之.颈椎病(de)分型:(简答题)①颈型颈椎病;②神经根型颈椎病;③脊髓型颈椎病;④椎动脉型颈椎病;⑤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病:随着年龄(de)增长,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影响颈椎(de)稳定性,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直接刺激压迫或通过影响血运使颈部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交感神经发生功能或结构上(de)损害引起相应(de)临床症状颈型颈椎病:⒈(诊断)①反复出现“落枕”现象②颈脊旁和项背部肌肉张力增高及压痛③排除颈肩软组织风湿及颈椎损伤④颈椎平片可见生理弧度异常⒉临床特点:①于颈项部和肩胛骨间区肌肉处于持续紧张(de)状态,出现该区域(de)肌紧张性②颈部疲劳感,项背部肌肉酸痛或牵拉痛③“落枕”频繁发作神经根型颈椎病:⒈(诊断)①有颈型颈椎病(de)临床表现②出现颈神经放射性疼痛③颈椎X光片显示与受害神经相对(de)活动节段存在退行性变征象④物理检查提示神经病变(de)定位在神经根,排除脊髓内、神经丛、神经干病变(de)可能性. ⒉临床特点:是由颈椎钩椎关节增生、关节突骨赘及损伤肿胀(de)软组织共同形成(de)混合性(de)突出物,对神经根产生机械压迫和化学刺激(de)双重伤害,引起典型(de)放射性神经痛.脊髓型颈椎病:⒈(诊断)①有颈型颈椎病(de)临床表现②出现脊髓长传导束受压(de)症状、体征③脊髓损伤(de)平面不易确定,下肢运动与感觉障碍呈不完全性④脊髓损害症状呈波浪型逐渐发展和短暂缓解(de)趋势⑤X光片显示椎体后缘明显骨质增生⑥CT、MRI片显示脊髓受骨赘及膨出(de)颈椎间盘组织压迫⑦排除椎管内外占位性病变⒉临床特点:主诉有“脚下踩棉花”(de)感觉,即“落空感”椎动脉型颈椎病:⒈(诊断)①颈型颈椎病(de)临床表现②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③椎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与头颈(de)位置有关④脑阻抗图提示椎动脉血流减少⑤排除椎动脉瘤等动脉本身(de)病变⑥X光平片显示颈椎退行性变. ⒉临床特点:①椎动脉受压②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de)主要症状,因椎动脉长期供血不足而表现为慢性持续性(de)眩晕;因椎动脉供血短暂(de)阻断而表现为发作性(de)剧烈眩晕,眩晕发生往往与头部位置改变有关. ③精神萎靡,乏力嗜睡④耳鸣、耳聋或视力降低⑤脑超(TCD)可透过颅骨而检测椎动脉颅内分支(de)血流状态.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诊断)①颈型颈椎病(de)临床表现②有慢性头痛史③出现上象限交感神经功能紊乱(de)症状和体征④排除器官(de)器质性病变⑤X 光平片显示颈椎退行性变.⒉临床特点:①出现相应区域内腺体、血管、内脏功能活动(de)失调②影响到眼睛时,出现恶心、呕吐③“类冠状动脉综合症”:患者感到胸前区憋3,心悸怔忡,心电图检查有窦性心律不齐、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异常心电活动.治疗:(以颈型颈椎病为基础)治则:松解,调整部位及取穴:部位以颈项部、枕后部、肩胛部、横突后结节和胸椎夹脊等处为主;取穴以风池、颈夹脊、天鼎、肩井、天宗、阿是穴等为主.手法:采用刺激性手法与颈椎调整手法并重,以刺激性手法为基础;颈项部操作与循经手法刺激相结合,以颈项部操作为主(de)原则.具体选用一指禅推法、滚法、拔申法、推法、拿法、按揉法和颈椎微调手法等.操作:推拿常规操作:由松解手法、颈椎调整手法和整理手法三部分组成.松解手法宜在逐步放松(de)情况下用轻缓柔和(de)刺激性手法如一指禅推法、滚法、拇指按揉法在颈项肩背部操作,刺激关建穴及部位,并在手法刺激同时,轻巧地小幅度被动运动头颈部.当患者颈背部肌肉逐渐放松之后,宜在颈椎拔伸状态下小幅度旋转摇颈椎,以调整颈椎微小错移.整理手法主要采用拿法刺激两侧风池穴、两侧颈椎诸夹脊穴及两侧肩井穴,最后顺势用指掌从肩井两侧分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de)退行性改变,在外力作用下,使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向外突出.本病多见于男性体力劳动者,且以20~40岁居多,多发于第4~5腰椎及第5腰椎与第一骶椎之间(de)椎间盘.临床症状:腰痛合并下肢放射性疼痛,疼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腰背部板滞、活动功能障碍.病程较久者,患者常有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de)主观麻木感.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及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重症患者或不典型(de)病例,可考虑作CT、MRI检查.治疗(其治疗是按目(de)治疗(de))目(de):增加局部组织痛阈—点弹拨,改善腰肌张力状态—放松;降低椎间盘内压力—拉伸,牵引,增加盘外压力—按法,缓解神经根与突出物之间(de)机械性压力;增加局部组织血液灌流量,为纤维素环(de)修复创造条件;改变突出物位置,缓解神经很受压状态;增加静脉及淋巴回流途径及加强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根及周围软组织水肿(de)吸收.第3腰椎横突出综合症:检查:在第3腰椎横突外缘,相当于第3腰椎棘突旁4cm处,可触及明显压痛(压痛点最具有诊断意义)及局限性肌紧张或肌痉挛,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并有弹响感.落枕:由于睡眠时姿势不良,导致颈部部分肌肉痉挛出现以疼痛颈项僵硬活动受限为特征(de)一种病症.多由于睡姿不良,枕头过高过低过硬,使头颈部处于过伸或过屈状态,导致颈项部肌肉尤其是斜方肌或胸锁乳突肌长时间被牵张而损伤.临床症状:多数患者在晨起时既感觉到颈项部疼痛不适,一侧(de)斜方肌或胸锁乳突肌痉挛、疼痛、颈项僵直,呈“斜颈”状,头常常偏向患侧.颈部屈伸或左右旋转活动困难,严重者疼痛可向肩背部或一侧上臂放射.项背肌筋膜炎:病因:项背部因长期(de)感受风寒湿邪、劳累、轻微外伤积累等,使肌筋膜组织产生炎症、水肿、粘连、变性,以后逐渐纤维化,筋肌僵滞,使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发为本病.临床症状:项背部酸痛不适,肌肉僵硬板滞,或有重着感,向一侧或两侧背部与肩胛之间牵拉痛(或有放射痛).晨起或天气变化或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则疼痛减轻.常反复. 手法:一直弹推法、拿捏、滚法、点压、弹拨、叩击等. ①松解手法②解痉止痛法:先用拇指点压、按揉风府、风池、肩井、风门、肺腧、心腧等穴及痛点,以酸胀感为度,可解痉止痛.然后施拇指弹拨肩胛骨内侧缘及筋肌痉挛处,每处弹拨3~5次,力达并所,解痉止痛. ③理筋整复法④整理手法肩关节周围炎:(冻结肩、肩凝症)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de)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该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常发生在单侧肩部,50岁左右.五十肩临床症状:疼痛弥漫,刺痛,由阵发转为持续性痛,夜间疼痛加重,撞击痛.初起症状为经常性肩关节疼痛,活动不利,有僵硬感.局部畏寒,,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臂放射. 操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用扳法、摇法.检查:在患侧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处(肩内陵穴)、肩峰下缘(肩髃穴)、肩胛岗上缘(秉风穴)、小圆肌上缘(肩贞穴)等处有不同程度(de)压痛点,换肩活动明显受限.锻炼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本病症好发于前臂劳动强度较大(de)中、老年人,并与职业密切相关. 部位及取穴:患者肘关节内外侧面,曲池、肘髎、手三里、合谷等. 临床症状:肘外侧酸楚、疼痛;肱骨外上髁有敏感性疼痛;大多起病缓慢治疗:弹拨桡神经走行部位:腋部、肱骨桡神经沟部,桡骨颈部及前臂远端桡神经深支腕管综合征:(鼠标手)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引起,.管腔狭窄是最常见原因,其次是腕部急性损伤、桡骨远端骨折、月骨脱位引起正中神经急性或继发受压.好发于女性,常见年龄30-60 外展拇长肌和伸拇短肌检查:Tinel征阳性,即在腕掌韧带上轻轻叩击,则产生拇、食、中三指(de)放射性疼痛. Phalen氏实验阳性,即让患腕极力屈曲1分钟,可出现拇、食、中三指(de)放射性疼痛. 部位及取穴:(厥阴心包、少阴心经)鱼际、阳溪、大陵、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着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着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25.下列手法中,刺激最轻的手法是()。
26.鱼际揉法操作时,腕关节要求放松,呈(水平)状。
27.跪推法是(一指禅推法)手法的衍变手法之一。
28.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一指禅推法)。
29.拳背击法不用于(屈伸动作)。
30.“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31.“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段有关论述出自(《医宗金鉴》)。
32.在按摩科的人员设置上,唐代比隋代增加了(针灸科)。
33.把按摩归入“汗”,法的医家是(朱丹溪)。
34.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
35.拈脊骨皮发相当于现在的(捏脊疗法)。
36.滚法的创始人是(丁季峰)。
37.下列关于滚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38.滚法的操作特色是(频率为120~160次/分;施术部位吸定于受术者体表,不可拖动和跳动;操作时动作协调连贯,有节奏感,压力适中;压力、频率、幅度均匀;腕关节屈伸幅度较大,屈腕可达60°~80°,伸腕可达30°~40°;肩部自然放松下垂,不不可耸肩;来回滚动都要用力,向外滚动和向内滚动用力大小的比例为3:1)。
39.产热最高的擦法是(掌擦法)。
40.分坎宫又称为(推坎宫 )。
41.摩法在腹部应用的手法作用是(?和胃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暖宫调经;涩精止遗,温肾壮阳?)。
4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拿法正确动作要求的是(? 术者用拇指和其余的手指的螺纹面相对用力,夹持住肌肉并将其垂直提起,再缓慢放松;腕关节要自然放松,动作灵活而轻巧;指骨间关节伸直,以加大接触面积,不可屈指,不可用指端和指甲抠掐;提起之后要有回送动作;捏拿和回送动作的操作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提起拿动作形成节奏性 ?)。
43.具有明显遇经止痛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手法是(?指按法??)。
44.下列摇肩法中的幅度最小的是(?托肘摇肩法??)。
45.指按法的功效是(?行气活血、开通闭塞、缓急止痛,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痛?)。
46.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勒法??)。
47.拿肩井的功效是(?通经活络、舒筋解痉、发汗解表、活血止痛??)。
48.下列各项关于掌心击法的动作要领中,错误的是(术者手指自然松开,微曲,腕关节伸直,以掌心为着力点,运用前臂的力量有节奏地击打治疗部位,切忌击打骨骼突起部位?)。
49.拳眼击法操作时,要求(?术者手握空拳,拇指置于掌心,腕关节放松,以前臂主动用力,用下泉眼(小鱼际及屈曲的小指尺侧部)捶打手术部位??)。
50.下列关于指尖击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术者手指略弯曲,五指分开成爪形,以腕关节的屈伸发力,五指指端同时叩击受术部位?)。
51.拳背击法不用于(关节突起部位?后脑、肾区部??)此题不确定。
52.下列各部,不能使用摇法的是(?能使用摇法的部位是:颈椎、腰椎、肩关节、肘关节 ?)。
53.拔伸法又称为(?牵引法??)。
54.捻法要求(?频率每分钟200次左右;操作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捻动,不要与皮肤产生明显的摩擦感;动作轻巧灵活;捻手指时,可沿手指的纵轴由近端向远端缓慢移动;多与拔伸手指法相配合??)。
55.拿法与捏法的区别主要是拿法(?捏而提起??)。
56.“推拿”一名首见于我国(?明代?)。
57.我国最早的推拿专着是(?《黄帝岐伯按摩》?)。
58.《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用其所能,量能用人?)。
59.有关小儿推拿的最早记载见于(《补要袖珍小儿方论》)(补: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
60.手法抢救自缢死的首次记载见于(《金匮要略》)。
二.多选题1.滚法的功效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滚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滑利关节的功效,及时防治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运动后疲劳、偏瘫、截瘫等疾病的常用手段,也是保健推拿的重要手法。
)2.属于按法正确操作要领的是:按压的方向应垂直向下;用力要由轻到重;平稳而持续;按而留之;忌粗暴施力。
(【按法要领】:①按压的方向应垂直于受术体表。
②用力要由轻到重平稳增加,再由重而轻逐渐减压,不可冲击式用力。
③可用叠指、叠掌、伸肘、上身前倾等姿势来调整增加按压的力量。
④肘按法不要用尺骨鹰嘴操作。
)3.棒击法不能用于:后脑和肾区。
(骨骼关节突起处慎用掌击和指击,禁用棒击,后脑、肾区部位禁忌棒击。
)4.先秦时期的推拿手法的异名有:按杌、挢引、抑骚、折枝、乔摩。
(还有眦“女烕”(这是一个字,读mie 四声,打不粗来TAT,还可通“搣”),按蹻,矫摩,摩挲)5.摆动运动手法包括:缠法、滚法、鱼际揉法、一指禅推法。
【(①鱼际揉法(附:揉法)②一指禅推法(附:缠法,跪推法)③一指禅偏锋推法④滚法)】6.丁氏滚法的适用部位包括(颈项部,四肢部,肩背部,腰臀部)。
(主要适用于头顶部、项部和腹部。
可治疗精神紧张、头痛、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落枕、颈椎病、腹泻、便秘等病症。
)7.下列(鱼际揉法,指摩法,丁氏滚法)等手法操作时是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的。
(鱼际揉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连续的摆动指摩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做肘关节的轻度屈伸运动丁氏滚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摆动类手法均是)8.以下关于弹拨法的描述正确的是(又名拨法,适当用力下压,单向来回操作)。
(用手指灯部位按压并做横向搏动肌筋的手法,称为拨法,又称弹拨法。
【要领】:①拨法的方向、角度应与局部的肌纤维走行方向垂直。
②拨动时指下应有肌肤或肌腱上划过的弹拨感,不要在皮肤表面摩擦移动。
③拨法可以单向拨动,也可以双向拨动。
④拨法的压力不宜太大,以受术者能够忍受为度。
⑤肘拨时不宜用尺骨鹰嘴部操作。
⑥有节奏技巧的拨法,能够缓解操作带来的疼痛。
⑦施加力度较大的拨法时,应在操作前告知受术者。
【应用】:拨法的刺激力度较强,常在压痛点或指下触及“筋结”感的部位应用。
具有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梳理肌筋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落枕、肩漏风、腰腿疼痛等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疼痛等症。
常用的拨法操作如拨项部、拨竖脊肌、拨委中、拨肩胛提肌肩胛骨附着点、拨前臂伸肌群(手三里)、拨阳陵泉、拨跟腱等。
拨法也常用作诊断手段。
术者应仔细体会指下的感觉。
学会判断正常组织与疲劳、变性组织的不同,如有捻发感、剥离感,或触及条索状物或结节状物则可判断为病态,应结合受术者的酸胀、疼痛感觉和身体状况做出综合判断。
)9.搓法的应用部位有(肩部、上肢部、腰背部、下肢部、胁肋部)。
(搓法多用于人体四肢,具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功效,临床上作为辅助手法或结束手法。
如搓上肢、搓揉肩部、搓肩井部、搓股后部、搓小腿、搓胁肋及腰背部,以搓上肢最为常见。
)三.判断题(T)1.指按法主要用于经穴及阿是穴,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
(F )2.按法是由点法演化而来。
(点法由按法演化而来)(T)3.鱼际揉法属于摆动类手法。
(F)4.一指禅偏锋推法可用于头面部美容。
(可治疗失眠、头痛、头晕、近视、视物模糊、牙痛、面谈、劳倦内伤等)(F)5.擦法是一种单方向的直线操作手法。
(直线来回的,不是单方向的)(T )6.配合被动运动,是滚法临床应用的一个特点。
(F)7.抖法属于运动关节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摇法、拔伸类、屈伸法、背法、扳法)(T)8.拿法操作时指间关节不可过分屈曲。
(T)9.大幅度摇肩法又称运肩关节法。
(F)10.搓法只能用在四肢。
(多用于四肢,其他还可以搓肩部、股后部、胁肋部、腰背部等)(F )11.弹筋法就是弹拨法。
(以拇、食、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紧一定部位的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当筋肉被提拉到一定高度后,突然迅速放开,使其弹回,如拉弓放箭之式,称为弹筋法,又称弹提法 )(F)12.捻法可以用于咽喉部治疗声音嘶哑,失音等症。
(多用于治疗指骨间关节扭伤)(T)13.合掌击法要运用前臂的旋转发力击打。
(T )14.大幅度摇肩法又称运肩关节法。
(F)15.搓法只能用在四肢。
(T )16.指按法主要用于经穴及阿是穴,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
(F)17.按法是由点法演化而来(F)18.背法归属于整复运动类手法。
(整复就是通过手法或以手法为主,并借助器械,使移位的筋骨恢复其原来的位置,以治疗筋骨损伤的一种方法。
包括:按法、拔伸法、牵拉法、扳法)(T )19.掐法施术时为避免刺破皮肤,可在受术部位上置一薄布。
(T)20.拿法操作时指尖关节不可过分屈曲。
四.填空题1.推法包括(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
2.作为学科名称的“按摩”一词,最早见于(《内经》),推拿一词最早记载于(明)代医家(张思维)的(《医门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