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复习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1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检测(选修1)解析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本卷共6个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
1.(2019·湖北宜昌调研)材料继秦国商鞅变法之后,毗邻的赵国又发生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
当时实力稍逊的赵国夹在齐、秦两个大国之间,变法之后的秦国对东方正虎视眈眈,北方的楼烦,林胡和东胡等游牧部落也是赵国的重大威胁。
面对这种不利的战略态势,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达“胡服令”,将传统的大袖长袍改为胡人的小袖短褂,腰系皮带,下身长裤皮靴;同时模仿“三胡”骑兵的装备和训练方法,组建骑兵部队,取代春秋以来惯用的丰兵和步兵。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商鞅变法类似于“对内改革”,而“胡服骑射”则类似于“对外开放”。
因此“胡服骑射”不单是服饰文化和军事改革,它更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打击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缩短了胡人和华夏族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了二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为以后的民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
——摘编自扬波《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的现代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历史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意义,并指出相对于商鞅变法,赵武灵王改革的有何不足之处。
(9分)[答案] (1)战国时期诸侯国战争频繁,各国纷纷进行变法;赵国面临齐国、秦国和少数民族威胁,需变法强国;赵国北邻三胡,便于学习少数民族。
(2)意义:增强了军事实力,使赵国成为诸侯中的强国;促使了服饰文化的变革;冲击了传统保守观念,起到了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打破了华夷观念,有利于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不足之处:商鞅变法经济上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贵族政治,建立官僚政治(是一场全面的地主阶级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
赵武灵王改革局限于军事方面,其服饰改革也是为军事服务。
[解析] (1)根据“继秦国商鞅变法之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改革”得出战国时期诸侯国战争频繁,各国纷纷进行变法;根据“赵国夹在齐、秦两个大国之间,变法之后的秦国对东方正虎视眈眈,北方的楼烦,林胡和东胡等游牧部落也是赵国的重大威胁”得出赵国面临齐国、秦国和少数民族威胁,需变法强国;根据“北方的楼烦,林胡和东胡等”“将传统的大袖长袍改为胡人的小袖短褂”分析得出赵国北邻三胡,便于学习少数民族。
历史检测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检测(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选修检测(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019·永州一模)材料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
全国纳税的土地,约有一半为大地主所隐占,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的民谣。
此外,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
明洪武年间,夏秋两税米2 473万石,麦471万石。
但到嘉靖后,税收则降到了米1 822万余石,麦462万余石。
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
明宪宗成化时(1465~1487年),明政府文武官员已达10万人,至嘉靖时(1522~1566年),更是“岁增月益”;官员“无功可以受赏,有罪可以逭诛”,官风极坏。
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
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
万历元年,他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凡各项法令、章程的实施情况都必须在簿册上加以注明。
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逐月进行检查;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最后内阁同样亦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
“考成法”是张居正推行其他各项改革的有力武器。
此法实行后,当时朝廷命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政治改革的背景及措施。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作用。
(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明朝中叶,土地兼并的情况相当严重”可知明朝土地兼并严重;据材料“贵族大地主疯狂掠夺土地,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苦”可知封建剥削加剧;据材料“政府的财政危机日渐加重”可知明朝财政危机加重;“官员冗腐现象也日益严重”可知官员冗腐现象严重。
第二小问,据材料“张居正为扭转这种局面,从整顿吏治着手,裁汰冗官。
同时,对有才能之人,一概以‘功实为准’,大胆提拔”可知他裁汰冗官,提拔人才;据材料“修订‘考成法’,以六科控制六部,以内阁控制六科”可知制定考成法,对官员进行考核。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特训:第4部分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针对训练第4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材料题1.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
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
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
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2. 材料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
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
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
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
”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
1980年11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为15%;到1983年初,这一比例达到93%。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们“谈‘包’色变”的主要原因。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亚非近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
亚非近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日本明治维新、戊戌变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通过阿里的全面改革,埃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不但遏制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而且还成了地中海沿岸的强国。
下列对阿里改革性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B.有利于埃及近代化的封建改革C.大大提升了埃及的国际地位D.使埃及避免了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解析:选B阿里改革并没有对埃及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造,虽然打开了埃及近代化的序幕,但依然属于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2.穆罕默德·阿里被誉为“现代埃及之父”和“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之人”,他使埃及成为“奥斯曼帝国唯一有生命力的部分”。
其原因包括()①改革促进了埃及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使埃及初步建立了民族工业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④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均符合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内容或作用,③属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内容,故选C项。
3.右图漫画反映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变法时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项措施应当是()A.实行“四民平等”B.推行“废藩置县”C.推行“殖产兴业”D.倡导“文明开化”解析:选B从地图来看,日本被分成很多地块,这与“废藩置县”的意思比较吻合。
1871年,明治政府把全国划分为3府72县,最终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将整个日本“缝补”起来。
4.有人认为,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
可由此得出()A.国家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解析:选D从题干可知,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使日本获得了巨大“成功”,也因此“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这说明日本的现代化是不完全的,故本题选D项。
高三历史人民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训练
南平市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改革专题训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戏班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在戏班管理体制方面,取消戏班中的资方,废除班主、“经励科”,建立由全体剧团成员选举产生、集体管理的“团务委员会制”,以消除班主和资方对剧团的控制和对艺人的剥削;二是在艺人培养制度方面,废除师徒制、养女制,建立戏曲学校培养人才体系,这种新的艺术传承方式能够幸免师父对徒弟或养女的剥削;三是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废除“包银”和“戏份”制,实行固定薪金制、分红制成民主评议“工分"制,如此能够有效幸免剧团内部收入差距过大的现象。
在改革收入分配的同时,剧团还建立了公积金制度,当剧团停演或演出减少时,以公积金支付艺人工资,保障其最基本的生活,使其能够安心从事社会主义戏曲事业。
—-摘编自苏咏喜《建国初期戏曲改革与国家意识形态建构》(1)依照材料,概括建国初期戏曲改革的特点、(2)依照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戏曲改革的意义。
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明初宗藩的核心问题是宗藩权力过重,终酿成明初的政治危机和皇权移位。
永乐帝及其后来者革除明初宗藩弊端,宗室兵柄尽释。
明中叶以后,藩禄不给,造成宗室贫困,加剧了宗室犯罪。
各统治者均对宗藩政策做出了适当调整、弘治年间,王府择婚由王府官“于本境内拣选家道清白、人物俊秀,年已长成者,就行彼处按察司核实明白,方许具奏”。
嘉靖三十一年,规定郡王婚后无子者,可“选妾二人”,如“生有子,则止于二妾”。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朝廷下令核查宗室人口,严格宗室新生人口的报生手续。
这些调整主要着眼于解决眼前的财政困难,并没有涉及宗藩问题的根本弊病。
伴随明王朝的结束,宗藩问题才最终画上了句号、——摘编自雷炳炎、林晓玲《试论明代中后期的宗藩问题与宗藩改革》(1)依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宗藩改革的背景。
(2)依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宗藩改革的措施,并进行简要评价。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练习卷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中历史选修(1-2)1.(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控(二模)历史试题)仔细观察下列一组王朝迁都图,为了学习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A.B.C.D.【答案】C2.(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8年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
”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A. 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 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C. 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给农民耕种D. 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答案】D3.(2018年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中学高三文综一模历史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
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材料二北魏时一位皇帝决心把都城迁到洛阳,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
于是,公元493年,这位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
一路上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到洛阳后不愿意继续前进了,于是这位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在此,以后再做南征的打算!于是宣布定都洛阳,次年正式迁都,……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2)孝文帝迁都有什么历史影响?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答案】(1)政治改革上考虑,迁都是为了冲破鲜卑族上层贵族对改革的阻力,取得汉族地主对改革的支持.在旧都平城,鲜卑族守旧势力是占据了上风的,而洛阳是汉族地主势力的中心;经济:北魏原都城平城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防御上考虑: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文化上: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所以北魏孝文帝要迁都洛阳.(2)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促进了汉与鲜卑族之间的民族融合.启示: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旧势力的阻碍与反对,在遇到阻碍时,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达到目的.4.(广东省汕头市2018年高三普通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评新人教版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小卷(十六)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1.(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宋朝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
主户是指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
“客户”一词在唐朝主要是指流亡他乡的客寓民户,这些人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和国家法律的保护。
宋代,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佃农和主户一样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有独立的户籍。
宋代户籍管理制度非常严格,主户和客户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特殊户籍。
宋真宗年间,坊郭户作为户种正式产生,坊郭户即市民家庭,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坊郭户在宋代单列户籍,是古代中国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标志着城市经济的发达和非农业人口的增加,是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11分)(2)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户籍制度变革的影响。
(14分)2.(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7月20日,国民政府正式宣布裁撤厘金(厘金:清政府专为镇压太平军而征收的商税),改征出厂税(即对工业品实行一物一税的原则,征收统一的一次性捐税)。
在中原大战结束后,财政部据此于1930年12月15日电令全国裁撤厘金。
同时,国民政府决定实行新的统税制度。
将关税、盐税、统税、印花税、矿税等主要工商税种列为中央收入,而将田赋、契税、营业税等适合地方征收的税种列为地方收入。
这样,在中国延续了近80年的厘金终于不复存在了。
从1928年到1936年,北京地区共废除税目31项,同时新创办了公粮、营业税、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筵席税、娱乐捐、遗产税、车辆养路费、地价税等多种税。
对传统的房捐、契税、屠宰税、田赋四种税也分别颁了新法规。
……国民政府在国家预算中每年要负担的前清遗留国债占32%,军费支出占40%,建国经费只有20%。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选修1 第一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训练卷(二)
2019-2020学年选修一第一套训练卷历 史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本卷共六道大题,共计90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曹操平定袁绍后,开始管建邺北城。
将全城分为南北两部分。
其中北区为宫殿、苑囿、官署和贵族居住区,宫城建在城的北部中央,官署集中在宫城前的司马门外,南区为衙署和里坊等。
位于全城中部、由文昌殿南伸的南北向大道,经过宫城南门,直通南垣中央城门中阳门,构成了全城的中轴线。
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以后,在东汉洛阳城废墟上重建都城。
营建了正殿太极殿、皇帝寝殿式乾殿和皇后主殿阳殿(显阳殿)三组主殿,呈南北纵列的格局。
太极殿和阳殿两侧皆有配殿,为东西三殿并列的建筑形式,同时宫城内还有两条南北轴线通往主殿区和朝堂官署区,集中体现了“建中立极”“面朝后寝”的帝都制度。
曹魏新建的洛阳宫将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由汉代多宫制转变到单一城形制的时间,提前到了三国曹魏时期。
曹魏洛阳城正殿“太极殿”的称谓被后世广泛使用,后世多个朝代的都城正殿均以此命名。
伴随多民族文化融合及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北魏洛阳都城出现了规范的里坊制和外郭城,形成了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组成的都城形制结构。
此后,汉与各少数民族建立的多个政权,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其所建都城和宫殿都极力模仿魏晋洛阳城。
——据张杰、张清俐《曹魏都城形制影响深远》等(1)根据材料,概括曹魏都城形制改革的目的和改革后都城形制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曹魏都城形制改革的影响。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解析:选C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都打破了依靠出身血缘即可掌握政治权力的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
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成子杀死齐简公,自立为相。
其后人田和取代姜氏正式成为国君,这反映出()A.春秋时期分封制已受到破坏B.齐国已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C.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D.齐国率先废除了旧有的制度解析:选A公元前481年是春秋末期,旧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不但诸侯不再听命于周王,而且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士大夫夺权的现象,故选A项。
3.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
其中商鞅变法属于()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解析:选C商鞅变法使秦国确立了封建制度,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4.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解析:选D商鞅变法推行军功授爵制、郡县制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符合材料观点,故①正确;王安石变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最终以失败告终,不能证明材料观点,故②错误;梭伦改革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赋予雅典公民有限的参政权利,符合材料观点,故③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是封建地主主持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生产关系,不能证明材料观点,故④错误。
D项符合题意。
5.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
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综合检测|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这表明商鞅变法()A.未得到司马迁的认可B.未建立正常社会秩序C.提升了秦国国力D.引发了诸侯争霸战争解析:选C“倾邻国而雄诸侯”说明商鞅变法提升了秦国国力,故C项正确。
2.《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
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A.连坐法B.奖励军功C.奖励耕织D.重农抑商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秦民勇于公战,这是秦奖励军功的体现,故本题选B项。
3.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
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B.“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解析:选B商鞅之所以遭此酷刑,关键是其改革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抗,其中,变法中“军功授爵”这一措施对旧势力威胁最大,故B符合题意。
4.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族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
永兴五年(413年),“徙二万余家于大宁(今河北张家口一带),计口授田。
”这实际上是() A.废除土地私有制B.均田制的雏形C.实行方田均税法D.均田制已大规模推行解析:选B由“413年”“计口授田”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均田制的雏形。
A项,当时仍然是土地私有制;C项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D项是在孝文帝变法后,“大规模”与材料信息不符。
5.观察下图,你认为这两次改革具有的共同本质特点是()A.都促进了封建化的进程B.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解析:选A商鞅变法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故选A。
(完整word版)高考试题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解析版)
高考选修真题分类汇总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上海历史卷, 16)“1895年, 适逢甲午惨败, 日本逼签条约, 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 要求拒签条约, 变法图强, 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 领导人B. 时间C. 参加者D. 地点答案: C 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联络的是各省的“会试举人”。
2.(上海历史卷, 17)明治维新时期, 西服流行的同时, 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 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 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A. 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 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C. 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 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答案:C 传统服饰“和服”与西服、酒吧与茶室、西洋歌剧与传统歌舞伎都能见到, 说明当时的日本是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并存。
3.(江苏历史卷, 25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北宋年间, 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 为实现富国强后的目的, 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展开了激烈的急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士, ……求有才有识者, 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 固当教以经济之业, 取以经济之才, 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 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 何负于天下, 而必欲废之?(王安石)今人材乏少, 且其学术不一, ……朝廷欲有所为, 异论纵然, 莫肯承听, 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
故一道德, 则修学校, 欲修学校, 则贡举法不可不举。
……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 乃闭门学作诗赋, 及其入官, 世事皆所不习, 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 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 百世不易之法。
2019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课时跟踪检测(十七)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穆罕默德·阿里将没收的包税地的一半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这种做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割据势力C.扩大了统治基础D.增加了赋税收入解析:选C分配到土地的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成为新的封建主,构成了穆罕默德·阿里政权的统治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
2.“从此,长老不再是政治舞台上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而是成了穆罕默德·阿里统治人民的工具。
”这时期发生的事件是穆罕默德·阿里()A.歼灭马木路克势力B.取消包税制C.没收宗教地产,打击宗教势力D.建立国务会议与咨议会解析:选C题干说的是长老阶层,也就是埃及的宗教势力,故正确答案应该是关于宗教长老阶层的改革措施,C项符合题意。
3.19世纪上半叶,欧洲国家工业革命发展迅速,纺织工业对棉花等原料的需求猛增。
阿里抓住这一时机,组织力量培植优质的长绒棉。
这充分说明穆罕默德·阿里() A.能抓住机遇,根据国情进行改革B.能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发展生产C.能发展经济作物,提高农业效益D.能发展经济作物,加强对外贸易解析:选A与A项相比,其余三项皆是对题干材料的具体理解,A项则是从具体的事件中反映出的一般特点。
4.“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
”基于这一思想,阿里改革采取的改革措施是()A.加强中央集权B.保护民族工业C.发展机器生产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解析:选B“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体现出阿里改革中保护发展民族工业的措施。
5.穆罕默德·阿里在中央设立了高级国务会议,下设军事、司法等7个部门,规定各部长官均由他直接任免。
全国划分7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
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实行征兵制,按照西式方法训练军队,军队完全由他控制。
上述材料说明穆罕默德·阿里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①完全照搬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军事体制②仿效西方只是一种名义,实质上并未借鉴西方③使穆罕默德·阿里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权力④虽然借鉴了一些西方元素,实际上是建立了封建政治军事体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选D通过材料提供的信息“各部长官均由他直接任免”“省长由中央任免”“实行征兵制,按照西式方法训练军队”等可知,①②显然不符合材料的叙述,③④则正确反映了材料反映的内容。
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9.2百日维新
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9.2百日维新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是,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唯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日本之强,效源于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井上毅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战争中一次次地向晚清帝国展示着他们的坚船利炮、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康有为透过这些表面现象看到了背后的本质。
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能有坚船利炮、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是因为他们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而且“立科以励智学”,“才智之民多则强国,才智之士少则弱国”。
而当时的中国依然以科举八股评判知识分子才智之高下,导致各种专业人才非常匮乏。
因此,“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中国要走富强之路,必须从教育入手,积极培养一大批具有变通求新的素质与能力的人才。
这是康有为变通求新思想的根本所在。
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1.1雅典往何处去
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1.1雅典往何处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德拉古法典》规定:公民权授予所有有财力准备武装、从军打仗的人。
执政官从拥有不少于10明那自有财产的人中选出。
其他低级官职从有能力从军的人员中选出。
军队高级官职从拥有不少于100明那财产、缔结了合法婚姻、子女超过10岁的人中选出。
最高法庭议事会由贵族组成,监督司法活动和各类官员。
材料二下图是改革前夕,雅典贵族展开激烈辩论的情景。
(1)依据材料一,指出《德拉古法典》基本上是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上。
为什么?(2)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公元前7世纪后期,雅典社会整体政治形势和历史发展趋势各是什么?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马克思眼中,民主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从根本上讲,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并最终服务于经济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主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手段。
……另一方面,由于民主是一种价值,因而,它又是人们所要争取达到的目标。
——俞可平《马克思论民主的一般概念、普遍价值和共同形式》材料二雅典工商业以及小农经济的发展,的确为民主制产生造就了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
而推动古代雅典民主政体演变的最重要的力量,是广大自由平民的斗争。
雅典相对广大的地域,众多人口,加上既能发展农业又能发展工商业、采矿业的自然条件,为中小所有者队伍即平民力量的扩大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这些独立的中小所有者数量众多并且有力量,是发展民主、巩固民主不可缺少的因素。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认为民主是什么。
梭伦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主要力量和阶级因素分别是什么?3.(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6.1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
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6.1亟待拯救的文明古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木鲁克在训练材料二马木鲁克原意是“奴隶侍卫队”,他们原是埃及统治者从中亚和高加索等地买来的奴隶,编入军队充当侍卫。
13世纪中叶,马木鲁克在埃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埃及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后,马木鲁克仍然保持了相当的实力。
他们生性强悍,习于骑射,为了各自帮派和家族的利益,经常进行仇杀、凶斗活动,恣意屠戮百姓、劫掠民财,是埃及社会动乱的祸源之一。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埃及的马木鲁克经历了怎样的兴衰过程。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7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推翻了埃及的马木鲁克王朝,派总督专门治理。
总督将埃及划分为24个省,并任命埃及的马木鲁克为省长。
另外,奥斯曼帝国素丹(皇帝)派一支5000人的近卫军驻扎埃及,作为总督和马木鲁克的制衡力量。
材料二埃及的土地归奥斯曼国家所有,政府将土地承包给奥斯曼贵族、近卫军和埃及的马木鲁克。
包税人再将承包的土地分租给农村公社。
最后,村长将租来的土地分配给村社农民耕种。
农民每年上交两种税:土地税(国税)和余额税(承包人的税)。
包税人将所征土地税的1/5上交国家,1/5交给地方政府,剩余的3/5归为己有。
此外,农民还要无偿地耕种包税人的免税赐地,并交70余种苛捐杂税,负担十分沉重。
加上水利灌溉系统长期失修和遭到严重破坏,尼罗河洪水不断,泛滥成灾,农业生产日趋衰落。
瘟疫不断流行,人口大量死亡,昔日拥有800万人口的埃及,到18世纪末已不足300万人。
18世纪,马木鲁克承包的土地已占埃及土地的70%。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的埃及形成了几派重要的政治力量。
(2)根据材料二,分析埃及农村当时实行什么制度?包税人由哪些阶层构成?这一制度主要内容是什么?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专题2测评
2019秋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练习:专题2测评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材料分析题1.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期。
在国家体制转型过程中,制度的变迁与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也为体制转型创造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今当世之用事者,若欲为上圣,举法之谓也。
背法而治,此任重道远而无马、牛,济大川而无舡楫也。
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也,与危亡为邻。
故明主察法,境内之民无辟淫之心,游处之士迫于战阵,万民疾于耕战。
有以知其然也。
——《商君书·弱民》材料二商鞅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坚定不移地对现存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从而促进了战国时代的历史进程,改变了国家制度,创新了新兴地主阶级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反映了时代的潮流。
……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建立便于地主阶级发展的新制度,进而确立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商鞅把“田里不鬻”的旧制改为“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新制,目的是打开地界,重新丈量土地,按亩征税,均平赋税负担,进而达到“赋税平”。
——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为制度创新创造的“制度环境”,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列出商鞅创新“国家体制中各项政治、经济制度”的表现及目的。
2.[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
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
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
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隋文帝取代北周建立隋朝,开皇初年两次“更定新律”,史谓《开皇律》。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
新律制罪二十等,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余条。
唐朝官修史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1)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8分)2.(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传统视域里民族政策只是反映政府对民族地区由上而下的管理,较少关注民族需求及上下交互式的政策演变。
宋朝政府在西南地区实施的羁縻政策发生了变化,主要缘于溪峒与政府之间物质价值认同的迁移。
《宋史》记载:“蛮无他求,唯欲盐尔。
”食盐作为溪峒民族的生活必需品,曾一度成为溪峒与政府之间价值认同的媒介,一方面,缘于溪峒民族对食盐的需求程度高涨;另一方面,宋朝政府抓住食盐的货币职能谋求区域社会的稳定。
宋真宗中后期,对能够在率领溪峒蛮人归投的土酋,“署其首领之名,月给食盐”,这种维系人心的措施与授其土官等羁縻政策相辅相成。
宋孝宗下诏:“平溪峒互市盐米价,体听民便,毋相抑配。
”从北宋前期“以盐易米”到南宋中后期的“以盐转易多物”,食盐交换成为宋朝政府在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的重要手段。
这种与宋代茶盐专卖制度背道而驰的食盐交换手段,不仅实现了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有效控制,也反映出国家民族政策的制定或推行必须先期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双向需求。
——摘编自董春林《以盐制夷: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管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西南民族地区羁縻政策改革的影响。
(9分)3.(2018 河北沧州质测)[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自乾隆后期开始,吏治日益腐败,清统治力大大下降。
中华法系两千年来一直坚持“诸法合一,刑民不分”,司法与行政机关没有分立,且一切立法大权都掌握在皇帝手里。
近代以来,列强取得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
1902年至1911年间,在厉行“新政”的招牌下,清政府从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沈家本、伍廷芳等修律大臣所主持的法律改革,开启了中国法律近代化进程。
首先是把原来的刑部改为法部,成为专门的司法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大理寺更名为大理院,正式成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作为最高监督机关的都察院,其职能在改革中也进行了重大调整。
法律中开始有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区分。
改革者大力推行西方近代的法制思想,而保守势力则全力维护中国的传统礼教,这样的交锋在中国法制史上被称为“礼法之争”。
——摘编自《浅谈清末司法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司法改革的背景。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意义。
(7分)4.(2018广东东莞期末)[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受军阀割据的影响,没有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税收制度,中国的主要税收为帝国主义所控制,继海关以后,1913年又丧失了盐税管理权。
地方军阀截流税源,并日益形成财政独立,使中央财政收入短绌,收支陷于混乱。
为增加财政收入,保证税源,北洋政府努力进行税制改革,曾先后三次整理税制。
1912年11月公布国有税和地方税税法草案,明定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的划分,并拟定将来准备新设的税种。
1914年6月明令取消国家税和地方税的划分,租税仍归各省财政厅直接管理。
1923年12月重新提出划分国家税和地方税,并以关税、盐税、印花税及其他消费税等全国税率应统一的税种为国家税,田赋、契税及其他各税为地方税。
另外,北洋政府还新开征了印花税、营业税(烟酒牌照税) 和登录税(契税)。
就税收制度而言,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迹象,具体表现为: 划分中央和地方税收分配体系;税收来源逐步由以农业税为主转变为以工商税为主;征收税种逐渐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化,从而为我国近代税制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摘选自王玉茹主编《中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归纳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政府税制改革的影响。
(9分)5.(2018 四川资阳诊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该制度将促使消费减少、物价下跌,导致经济衰退。
1925年,美国经济开始下行,出现明显的金融投机。
1931年,美国经济从衰退滑向大萧条。
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
一,解决失业问题,救济穷人。
二,1931年1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以缓解金融危机。
三,次年成立复兴金融公司。
该公司有权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
该公司也对农业和私人建筑住房发放小额贷款。
四,同年7月,国会通过了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允许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
五,执行财政赤字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
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
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
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
罗斯福出于竞选策略考虑,诱导选民认为他将恪守金本位制,赢得大选。
1932年11月至次年3月期间,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
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
——摘编自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佛金融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金融改革。
(7分)答案精解精析1.答案(1)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刑罚;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立法的经验;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解析本题以《隋书》的记载为切入点,全面考查考生解读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1)依据“废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可概括出改变了北周的严刑峻法,减轻了刑罚;依据“采魏、晋刑典,下至齐、梁,沿革轻重,取其折衷”,可概括出对之前的法律兼收并蓄、择善而从;依据“删繁就简”“刑网简要,疏而不失”,可概括出法律条文简要而不繁琐。
(2)结合《开皇律》与前代法律和后世法制建设的关系、《开皇律》与隋朝发展强盛之间的关系和对法律文明程度的影响,多角度分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
2.答案(1)特点:以经济手段改善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下交互、互惠互利;注重维系人心。
(一点2分,共6分)(2)影响:有利于民族交融(或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对西南边疆地区的治理;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点3分,共9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传统的羁縻政策注重政治笼络。
从材料信息看,宋代政策对西南民族地区更注重经济联系,通过经济手段改善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与少数民族互利互惠,注重维系人心。
据此回答“特点”。
(2)可以从对经济发展、多民族统一和巩固等方面的影响回答。
3.答案(1)皇权专制,吏治腐败,清统治力下降;中国司法体制落后,司法和行政不分;近代民族危机严重,司法主权遭到破坏;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2)体现了司法独立的原则,有利于改变礼法不分的现状和近代司法观念的形成;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为以后的司法改革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解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得出皇权专制,吏治腐败,清统治力下降;司法主权遭到破坏;民族危机严重。
(2)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司法改革体现了司法独立的原则,推动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进程,为以后的司法改革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4.答案(1)特点:法制化;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具有反复性;带有近代化色彩。
(2)积极:有利于厘清中央与地方的税收秩序;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近代税制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解析(1)根据材料“1912年11月公布国有税和地方税税法草案,明定国家(中央)和地方两级税收的划分”得出法制化,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利益;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努力进行税制改革,曾先后三次整理税制”得出具有反复性;根据材料“北洋政府时期出现了一些近代化的迹象”得出带有近代化色彩。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进行作答。
5.答案(1)特点:①措施全面,开启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序幕;②力度小且不够灵活;③受政治环境(大选)影响,推行乏力;④没有抓住金融问题的关键和民心的向背;⑤收效甚微,最终失败。
(2)评价:①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一定基础;②是现代西方金融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具有世界意义;③未能完全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未能抓住美国金融问题的症结所在,又受政治局势和改革者自身的素质的影响,导致改革失败。
解析(1)根据材料“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可知,开始国家干预经济;根据材料“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可知,受大选影响,实施力度有限;根据材料“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
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可知,不能准确把握民众心理和金融改革的核心;根据材料“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
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可知,改革成效甚微,走向失败。
(2)根据材料“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胡佛金融改革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