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说课讲解
最后一次演讲课文精讲

最后一次演讲一、章节划分《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先生1946年7月15日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其章节划分并没有固定的标准,但一般来说,可以根据演讲的内容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开场白:闻一多先生首先对李公朴先生的遇害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并表达了对这个黑暗时代的愤慨。
2. 对李公朴先生的评价:闻一多先生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的品格和贡献,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为民主和和平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3. 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控诉:闻一多先生强烈谴责了国民党反动派对李公朴先生的暗杀行为,揭露了他们虚伪、残忍的本性。
4. 对民主和自由的呼唤:闻一多先生呼吁人们要勇敢地站出来,为民主和自由而战,不能再让这个黑暗的时代继续下去。
5. 结尾:闻一多先生以坚定的语气结束了演讲,表示他将继续为民主和自由而奋斗,直到最后一刻。
以上是对《最后一次演讲》的一个大致的章节划分,具体的内容可能会因版本或解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但无论如何,这篇演讲都充满了闻一多先生对民主、自由的热爱和对黑暗势力的不屈斗争精神。
二、文章赏析《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是一篇充满激情、感人至深的演讲稿。
这篇演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篇演讲的语言技巧非常出色。
闻一多先生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反问等,使得演讲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他通过对比李公朴先生的正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邪恶,揭示了真相,让观众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反动派的罪行。
同时,他还运用反问句来加强语气,使得演讲更加有力。
这篇演讲的思想内涵非常深刻。
闻一多先生不仅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还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和残忍。
他通过讲述李公朴先生的生平和事迹,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和民主斗士的形象,从而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
同时,他还通过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控诉,让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反动派的本质和危害。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1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由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逝世前发表的演说,全文洋溢着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感召力,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但同时,他们还处于青春期,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论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陶行知先生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的主要论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论据,理解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相关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陶行知先生的生平和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划分课文结构。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论据,概括课文的主要论点。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课堂讲解,梳理课文思路,阐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5.联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主要观点。
7.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撰写一篇关于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短文。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20张ppt)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本,合作探讨
3.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 什么地方?
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本,合作探讨
4.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 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篇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对李公仆先生被暗杀 十分悲痛,赞扬了李公仆先生和昆明人民,他们为争取民主和平献出 宝贵生命是昆明无限的光荣,高度评价他们的斗争精神。对国民党特 务的罪恶行径质问、痛斥,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性和险恶用 心,指出反动派必然灭亡的可耻下场。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本,合作探讨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 哪几个方面? 3.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 什么地方? 4.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 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任务三:小试牛刀感正气
活动一:从文章中任选一段(多段),或能读出闻一多先生对战友逝去的悲愤, 或读出闻一多先生对无耻敌人的痛恨,或读出闻一多先生对人民大众的鼓舞。
活动要求:1.学生准备五分钟 2.学生上台进行展示。
小结
你是一团火, 照彻了深渊; 指示着青年, 失望中抓住自我。
你是一团火, 照明了古代; 歌舞和竞赛, 有力猛如虎。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演讲词的特点,学会演讲。 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课文的内容,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 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3.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 特色。
《最后一次讲演》知识全解课件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 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 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3.依照例句仿写,要求内容连贯,结构相似。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人生如同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
力。பைடு நூலகம்
没没有有理理想想的的人人,,他他的的人人生生如如同同断断线线的风的筝风,筝摇,摇摇摆摇摆摆,摆不,
1.文中提到哪三类科学家?
①科学能给他们以超乎平常人的智力上的快快感感的的人人;; ②为了纯粹功利目的的人;③做工作的动力力直直接接来来自自 激情的人。
2.赏析文中“除了这种消极的动机处,还有一种积极的动机”
在内容上和结构上的作用。
过渡(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人们避粗俗和沉闷,摆脱欲
望的桎梏的消极动动机机;;为为下下文文人人们们试试图图以以最最适适合合于于自自
表现了自己大无畏的精 神。
神。
(2)暗杀了人,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 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手法法,,揭揭露露了了敌敌人人的的凶凶残残无无耻耻的的本本 质,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愤慨 。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暗杀了人, 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无耻啊!无耻啊!” 分别运用了反问、 引用、 反复的修辞手法。
D.闻一多先生讲演中一开始就义正辞严地指出:暗杀李公朴先 生是昆明历史上出现的“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然后从三 方面——无罪被杀、偷偷暗杀、造谣嫁祸共产党,层层深入 揭露反动派制造暗杀李公朴先生事件的险恶用心。
在麦克斯·普朗克生日演讲会上的演讲 爱因斯坦 ①在科学的神殿里有许多楼阁,住在里面的人真是各式各 样,而引导他们到那里去的动机也各不相同。有许多人爱好科学 是因为科学给他们以超乎平常人的智力上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 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对他们 自己雄心壮志的满足。在这座神殿里,另外还有许多人是为了纯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讲义一、背景介绍《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 1946 年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暗杀了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而闻一多先生毫无畏惧,毅然出席追悼会,并发表了这篇慷慨激昂、义正辞严的演讲。
这不仅是对反动派的强烈谴责,更是对民主正义的坚定捍卫。
二、演讲内容分析(一)开篇直抒胸臆闻一多先生在演讲开头就痛斥反动派的无耻罪行,“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以强烈的质问引起听众的共鸣和关注,让大家迅速进入到悲愤的情绪之中。
(二)揭露反动派的罪行他毫不留情地指出反动派的虚伪和残暴,“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通过对反动派心理的剖析,揭示了他们色厉内荏的本质。
(三)赞扬李先生的精神在痛斥反动派的同时,闻一多先生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为民主事业献身的精神,“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激励着人们继承李先生的遗志,继续为民主而斗争。
(四)表达自己的决心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坚定立场和决心,“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种大无畏的精神,鼓舞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三、演讲的艺术特色(一)情感强烈整篇演讲充满了强烈的爱憎情感,闻一多先生的愤怒、悲痛、坚定等情绪贯穿始终,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让听众能够深刻感受到他内心的激荡。
(二)语言犀利运用了尖锐、泼辣的语言,如“无耻”“卑劣”等词汇,对反动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增强了演讲的战斗力。
(三)逻辑严密演讲条理清晰,论证有力。
从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到赞扬李先生的精神,再到表达自己的决心,一环扣一环,让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他的观点和意图。
(四)呼告手法的运用多次使用呼告的手法,如“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直接与听众交流,增强了互动性和鼓动性。
最后一次讲演29175说课讲解

最卑劣、最无耻
无罪而遭毒手 暗杀 造谣污蔑
品读课文 质疑研讨
二、默读四、五自然段,思考:
1、在第四自然段中,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 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课文 中找答案。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在害怕啊!所以他们自己在制造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三、对比手法的运用
•讲演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 故意拉大两者的距离,并赋予他们不同的感情色 彩,从而达到了极佳的表达效果。
•如在第二自然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是李 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 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 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两 者互为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对反动派 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 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 情。
一、感叹句的多次使用
如:
1.“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的光荣,也是昆 明人的光荣!”
2.“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 3.“李先生倒下了,也要换来一个政协会议的召开, 我们有这信心!”
………… 这些感叹句的运用,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 的爱憎之情,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和战斗力。
二、设问句 、反问句在文中也多次出现
•如:
•设问句:“你们看着我们的人少,没有力量? 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的很!”
•反问句:“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 前倒下去了吗?”
•设问句能够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 上的共鸣。表达了闻一多愤怒痛斥反动派的情感。
•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更坚决, 态度更鲜明,批判的力量更强烈!
《最后一次讲演》 讲义

《最后一次讲演》讲义一、背景介绍《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 1946 年7月15日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
在演讲中,闻一多先生毫无畏惧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暴行,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追求,也展现了他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演讲内容分析1、强烈的谴责闻一多先生开篇就以极其愤怒的口吻,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先生的无耻罪行。
他大声质问:“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这种直接而强烈的谴责,瞬间点燃了听众的怒火,让人们对反动派的残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正义的呼喊在演讲中,闻一多先生不断强调正义的力量。
他说:“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他坚信,尽管反动派可以用暴力暂时压制正义的声音,但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真理必将照耀大地。
这种对正义的坚定信念,给了人们巨大的鼓舞和力量。
3、无畏的勇气闻一多先生明知自己的演讲可能会带来生命危险,但他毫不退缩。
他说:“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种大无畏的勇气,充分展现了他为了民主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决心。
4、对人民的呼吁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多次呼吁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共同与反动派作斗争。
他说:“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他相信,只要人民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推翻反动派的统治,迎来民主和平的新时代。
三、演讲的艺术特色1、情感真挚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情感饱满,真挚动人。
他的愤怒、悲痛、坚定和无畏,都通过他的语言和声音传递给了每一位听众,让人们感同身受,深受触动。
2、语言犀利演讲的语言犀利有力,如刀如剑。
他用尖锐的言辞揭露反动派的罪行,毫不留情地批判他们的黑暗统治,让反动派无处遁形。
3、逻辑严密整个演讲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闻一多先生先揭露事实,再分析原因,最后呼吁行动,一环扣一环,让听众能够清晰地理解他的观点和主张,从而更容易被他所感染和动员。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精编】

【新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精编】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家鲁迅先生在1930年的一次演讲,也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讲。
课文内容主要围绕着当时的社会现状,批判了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和资本主义三种势力,并呼吁人们起来改革,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课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词语,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对文学和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鲁迅先生的思想观点。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理解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和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对我国文学的贡献。
2.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内容分析: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鲁迅先生的观点。
《最后次讲演》说课稿

《最后次讲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一次讲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的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
这篇演讲词语言犀利,情感强烈,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它不仅展现了闻一多先生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愤怒。
这篇文章被选入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单元编排来看,本单元以演讲词为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不同类型的演讲词,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提高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
《最后一次讲演》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为学生学习后续的演讲词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议论文和散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但是,对于演讲词这种特殊的文体,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如何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如何把握演讲者的观点和意图,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训练。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于社会现实和历史问题可能有一定的兴趣和关注,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因此,通过学习这篇演讲词,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理解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表达的观点和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分析等方法,体会演讲词的语言魅力和情感力量。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PPT《最后一次讲演》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品味语句
这篇演讲运用了很多褒贬分明的词语、短促有力的句式和 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1).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 摸摸地来暗杀!
“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 一褒一贬,形成鲜明的对照,揭露 反动派是地地道道的虚伪动物, 表 达了对反动派的憎恨之情。
8.闻一多先生为什么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
在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 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 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 出讲演者极端的愤怒感情和轻蔑情绪。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亲密战斗的 感情。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详解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爱国 民主战士。本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46年7月 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致力于研 究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倡导新诗具有“音乐的美 (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 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 充分表达出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2.大量运用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 设问句主要用来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李先生究
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反问句主要用来揭露敌人无耻卑 劣的行径,如“这成什么话”“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写作特色
1.巧用对比手法。
作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 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在第2段中 “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 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 “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次讲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这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活动·探究”,旨在通过学习演讲词,让学生掌握演讲的技巧,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追悼会上的即兴演讲。
在演讲中,闻一多先生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表达了对李公朴先生的深切悼念和对民主和平的坚定追求。
这篇演讲言辞激烈,情感充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是一篇优秀的演讲词范例。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演讲词这种文体还比较陌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演讲词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和演讲技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分析文本等方式,深入理解演讲词的特点和内涵。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分析文本,理解演讲词的结构和内容。
(3)学习演讲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2. 教学难点(1)掌握演讲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理解演讲词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五、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最后次讲演》说课稿

《最后次讲演》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次讲演》。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最后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一次即兴演讲。
这篇演讲词语言犀利、情感激昂,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感染力。
它既是对反动派的无情揭露和批判,也是对爱国民主运动的热情歌颂和支持。
这篇文章被选入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篇演讲词,学生可以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演讲技巧和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经过之前的语文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对于演讲词这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还不够熟悉,对于闻一多先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爱国情怀的理解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演讲词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作品。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掌握演讲词的写作技巧。
(2)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
(3)品味本文语言的犀利和情感的激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2)通过仿写练习,让学生掌握演讲词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闻一多先生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敢于仗义执言、勇于维护正义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
(2)品味本文语言的犀利和情感的激昂。
2、教学难点(1)理解演讲词的特点和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2)感受闻一多先生的浩然正气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下语文《13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逝世前为学生所作的一篇演讲。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也有对学生的关爱和期望。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教育观,以及他对学生的真挚情感,进而激发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师的尊敬。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文字,而是能够深入到文章的内涵。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学生可能对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教育的热爱和对教师的尊敬,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2.原因:学生可能对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和讲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陶行知先生的照片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陶行知先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通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陶行知先生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5.写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写一篇关于教育感悟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最后一次讲演第2课时说课稿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演讲与辩论”,旨在培养学生对演讲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本文是闻一多先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对国民政府进行最后一次演讲的文章。
文章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斗争的精神,同时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但对于演讲稿的分析和创作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演讲稿的情感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思路和情感表达;能够模仿课文的演讲风格,创作一篇简单的演讲稿。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斗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演讲稿的情感表达;学会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2.难点:深入分析课文,理解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思路和情感变化;能够创作一篇具有感染力的演讲稿。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闻一多先生的演讲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思路和情感表达,教师进行点评。
4.写作练习:学生模仿课文的演讲风格,创作一篇简单的演讲稿,教师进行批改和指导。
5.课堂展示: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评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次讲演》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逝世前的一次演讲。
这篇课文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的真谛,强调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追求知识的积累。
教材通过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教育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还没有深入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阅读理解深入到对教育内涵的思考,激发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终身学习的追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激发他们对教育的热爱和对终身学习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教育的基本概念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
2.难点:深入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写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网络资源等,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教育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思考教育的意义。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教育的真正意义,分享自己的看法。
4.写作:让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写一篇关于教育的短文,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5.分享与展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取长补短。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教学,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PPT兼容

设计意图及依据:
“万丈高楼从地起。”检查预习情况,落实基础知识,是学习语文的必要环节。 了解演讲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为后面深层次的体会作者情感和演讲语 言特色奠定了基础。
三、说教学流程
(四)合作互学,研读课文。
1、这篇演讲词是闻一多先生用鲜血铸就的成功的演讲,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 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感情色彩鲜明,迅速浏览文章,找出文 中对不同对象说的具有强烈褒贬色彩的词句,竞赛朗读相关段落,感受作者情感。 并给出了详细的学法指导和示例。
教学重点:了解演讲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课文,感受作者强
•烈情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主动发 展的过程,教必须服务于学,教师的要创设与课文相适应的 课堂气氛,并相机给予指导和启发。为此,我将选择情境激 趣法,问题导引法,朗读法来组织教学。 •新课标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叶 圣陶老先生也提出:“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的。 为了使学生的认识能向纵深发展,本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 课程标准的精神,即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 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我将引 导学生运用自主预习法、合作探究讨论法、展示交流、朗读 品味法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五、说生本理念
总之这节课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指导思想,在朗 读、讨论、思考中快乐学习。体现了生本教育 “一切为 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宗旨。
诚挚感谢各位老师和评委的批评与指导!
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乙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最后一次讲演》课件

知识链接——文体知识
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 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具有宣传、鼓动和 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 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贬义词 褒义词
学习任务一
方式二:运用不同的句式,增强语势,充分表达爱憎情感,富有战斗力 和感染力
(1)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反问句)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
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杀不完的! (设问句)
(3)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 (感叹句)
知识链接——背景介绍
1945年11月25日晚,国民党反动派军警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制造了“ 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为烈士的灵堂送去挽联并在会上发言。1946年7月 11日,反动派暗杀了杰出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7月15日上午,李公朴治 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闻一多准时 参加会议。李夫人发言泣不成声,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 为防止意外,事先约定闻一多不作讲演,但此时他难压怒火,拍案而起,即 席发表演说,即“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标
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讲演者的观点。 2.揣摩讲演者的语言,学习本文在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方面 的技巧。 3.理解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勇于献身革命的崇高品 格。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把握讲演者的观点。 2.合作探究,揣摩讲演者的语言,学习此文的表达技巧。 3.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勇于 献身革命的崇高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一多
柏山中学 吴盼盼
学习目标:
1、品味演讲者的语言,感受强烈的爱憎情感。 2、理解即兴演讲的特点。
学习检测
• 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义 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 劣行径,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 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
你是一团火,照明了黑暗;引领着国人, 危难里挺直胸膛。
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 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检学
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 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 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 平的坚定信心。
2.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憎分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正义 浩然。
活动三:感受爱国言
这篇讲演词为什么这样感人、这样有力量呢? 请大家从感情、道理和语言三个方面去归纳, 用自己的话说。
总结:1、感情强烈,爱憎分明。 2、分析透彻、道理深刻。 3、语言通俗简短、多用感叹、设问、
反问等句式富有战斗力,富有感染力。
•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 要求:1、读出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 昆明人民、国民党反动派强烈的爱憎 情感。
活动一:倾听爱国心
请同学们找出你喜欢的段或句,反复 朗读,然后展示,读给大家听,在读课文 的过程中注意重音、停顿、语速、语气等 问题。
活动二:品析爱国情
1.从闻一多的演讲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李公 朴、昆明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分别是怎样的 感情?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分钟) 2.闻一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爱憎分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正 义浩然
作业布置
• 针对生活中的不良现象写一片精彩的演讲 稿,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 要求:1、针对这一事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一次讲演比赛。
• 2、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 • 3、时间为3分钟
• 2、读出这篇讲演词的语言特点。
• 3、注意重音、停顿、语速、语气等问 题。
• 4、小组内展示交流,选出最优者展示 给大家听。
• 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 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我们应当写
闻一多颂……”
•
——毛泽东
你照亮了我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 失望中抓住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