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汇总
第三章系统规划
集成。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 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 各种信息的系统。重新装备大量设备,预算费用又一 次迅速增长。 数据管理。“集成”之后,会进入“数据管理”阶 段。 成熟。 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组织中各管理层 次(高层、中层、基层)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 资源的管理。
系统规划
3、作用 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 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 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 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企业系统规划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管理 信息系统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也就是能够使信息 系统具有对环境变更的适应性。
第3章
系统规划
5、明确战略目标。根据3、4的结果,确定MIS的 开发目标,明确MIS应具有的功能、服务范围和质 量等。 6、提出未来的略图。给出MIS的初步框架,包括 各子系统的划分等。 7、选择开发方案。选定优先开发的项目,确定总 体开发顺序。开发策略和开发方法。
8、提出实施进度。估计项目成本和人员需求,并 列出开发进度表。
第3章
系统规划
第3章
系统规划
(3)系统逻辑功能的划分 系统逻辑功能划分的方法是在求解后的U/C矩阵 中划出一个个的小方块:以“C”元素为标准,将U、C最密 集的地方框起来,给框起个名字,划分为一个子系统。如 图 划分时应注意: 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漏掉 任何一个数据和功能。 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的"C"元素都包 含在小方块之内。 划分后的小方块即为今后新系统划分的基础。每一个 小方块即一个子系统。
第3章
2、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
系统规划
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 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诺兰模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Part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2.1.4 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扩展(蔓延)
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
提高组织内部事务处理效率,数据处理能力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
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问题开始显得比较突出; 信息系统的预算经费因上述要求而呈现迅速增长;
计算机时代 (数据管理时代) 信息管理时代
阶段1 起步
阶段2 扩展
阶段3 控制
阶段4 集成
阶段5 数据管理
阶段6 成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Part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2.1.4 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起步(初装)
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初步认识计算机的作用,个别人具有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6 成熟
诺兰模型反应了一定的发展规律,跳跃阶段不可能,但可以压缩时间,特别是扩 展阶段。 总体规划的时间:控制阶段或集成阶段;
早:条件不成熟,会导致规划的结果无指导意义 晚:建立的分散系统多,改造代价高,影响进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Thanks!
集成
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逐步对原系统进行改造、综合和一体化,
建设更有效地为中、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系统,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 企业各种信息资源的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1
Part
信息系统开发概述
2.1.4 信息系统开发的组织管理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汇总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 硬件上,由于对海量数据库的要求和不间断运行的要求, 对大型稳定高端服务器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 • 软件上,团队开发方式和系统集成的职位对开发人员的要 求非常高,可选择的技术也非常多:C#.NET和JAVA以其 功能强大,体系结构好,赢得了主流的位置,XML语言和 WebService技术也因为能够跨平台和跨系统交流信息, 易于将异构系统整合,而站在了潮流的前端。
诺兰模型对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诺兰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
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诺兰模型中的各个阶段是不 可以跳跃的。 2、无论在确定开发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 制定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该首先明确本单位
处于哪一个生长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特征指导信
息系统的建设。
成熟
• 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 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 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 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预算 费用
信息 时代 计算机 时代
初装
蔓延
控制
集成
数据管理
成熟
1)初装:企业购买计算机用于管理部门。特点:数量少、未联网、无系统 2)蔓延:管理部门大量使用计算机。特点:数量多、小范围联网、无系统 3)控制:管理部门有意识规划全单位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并引入专项信息 管理系统 4)集成:企业整体有规划的建设全方位的整体信息系统,来辅助全企业提 高管理效率 5)数据管理:针对数据进行协调一致和深入使用,提高信息使用效率 6)成熟:满足组织各个管理层次的需要,实现真正的信息资源管理
• 企业在寻求对计算机的控制,对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
• 在硬件上,将全部机器统一组建内部局域网,加强信息的共享整体性, 并协调管理。“组网专家”“网络管理员”的职业火热程度简直不亚 于追逐一颗明星,而“整机销售商”的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 在软件上,引入数据库技术和专项信息系统,以较少的投入对企业的 核心业务进行管理,如财务、人事、生产等小型MIS。 很多软件作坊 较早的看到了这一点,采用VB、VC、PB、BCB、Delphi等开发C/S 模式的专项MIS系统,满足企业基本雷同的业务需求,并成长为较大 的软件企业。“用友”“金蝶”就是在这一阶段发展起来的。开发团 队性也是导致“软件英雄”逐渐没落的原因。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诺兰模型与信息化建设阶段分析
诺兰模型与信息化建设阶段分析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查理.诺兰提出过著名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阶段划分理论,通常称为“诺兰模型”,将企业信息化建设分为六个发展阶段:第一是起步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用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第二是扩展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第三是控制阶段: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
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第四是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第五是数据管理阶段: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诺兰模型
方法库和模型库被逐步开发和完善;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预算 费用
计算机时代
信息时代
阶段1
阶段2
初始
蔓延
数据管理(成熟)
阶段3 控制
阶段4 集成
信息系统已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次的要求;
信息资源可以实现完善的共享;
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新的应用模式开始进一步探索;
阶段5 数据管理
阶段6 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的预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预算 费用
计算机时代
信息时代
阶段1
初始
数据管理
阶段2 蔓延
阶段3 控制
阶段4 集成
阶段5 数据管理
阶段6 信息管理
信息系统的硬件投资基础已基本完成;
信息系统的管理主要聚焦于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利用上来,进行统一管理,消除 数据的冗余和不一致,实现数据的共享;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6阶段)
预算 费用
计算机时代
信息时代
集成
阶段1 初始
阶段2 蔓延
阶段3 控制
阶段4 集成
阶段5 数据管理
阶段6 信息管理
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逐步对原系统进行改造、综合和一体化,建设更有效地为
中、高层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的系统,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企业各种信息资源的系
统;
2.1
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
(1)诺兰的4阶段模型
费用
起起步步
扩扩展展
控控制制
成成熟熟 时时间间
1、信息系统发展的诺兰模型
(2)诺兰的6阶段模型 1973年,诺兰(Nolan)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这个理论被称为诺兰模型。 1980年,该模型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诺兰模型所表达的是信息系统在个组织机构中投 入应用,经过从初级到成熟,逐步成长、逐步扩散和逐步完善的一般性演进规律。
诺兰模型
诺兰模型一、诺兰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计算机应用到一个组织的管理中,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不断成熟的成长过程,诺兰(NOLAN)1973年总结了这一规律,并于1980年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所谓的诺兰阶段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始阶段组织引入了像管理应收账款和工资这样的数据处理系统,各个职能部门(如财务)的专家致力于发展他们自己的系统。
人们对数据处理费用缺乏控制,信息系统的建立往往不讲究经济效益。
用户对信息系统也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第二阶段是传播阶段信息技术应用开始扩散,数据处理专家开始在组织内部鼓吹自动化的作用。
这时,组织管理者开始关注信息系统方面投资的经济效益,但是实质的控制还不存在。
第三阶段是控制阶段出于控制数据处理费用的需要,管理者开始召集来自不同部门的用户组成委员会,以共同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正式部门,以控制其内部活动,启动了项目管理计划和系统发展方法。
目前的应用开始走向正规,并为将来的信息系统发展打下基础。
第四阶段是集成阶段。
这时,组织从管理计算机转向管理信息资源,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通常产生了很多独立的实体。
在第四阶段,组织开始使用数据库和远程通信技术,努力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
第五阶段是数据管理阶段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单项应用发展到在逻辑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应用。
简述诺兰阶段模型的六个阶段
诺兰阶段模型的六个阶段引言诺兰阶段模型是由心理学家詹姆斯·杜德利·诺兰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该模型描述了人类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发展过程,将人的成长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
本文将详细探讨这六个阶段,并分析其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一、传感期(Sensorimotor Stage)1.1 阶段特点•年龄范围:出生至2岁•主要特点: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知世界,开始构建基础认知和运动技能•发展重点:儿童学会通过感觉器官来探索环境,建立对空间和时间的了解### 1.2 影响因素•父母的陪伴:婴儿在这个阶段需要父母的安全感和关注,以提供稳定的环境和刺激•玩具和游戏:适当的玩具和游戏可以促进婴儿的感知和运动发展•创新教育:一些教育机构提供创新的教育方法,帮助婴儿培养观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1 阶段特点•年龄范围:2岁至7岁•主要特点:儿童逐渐发展出语言能力和符号思维能力,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发展重点: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来代表事物,并逐渐具备观察、记忆和想象的能力 ### 2.2 影响因素•学前教育:提供适当的学前教育环境,帮助儿童培养语言和符号思维能力•文化背景:儿童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会接触到不同的符号系统,这对其认知发展有一定影响•家庭环境:父母的言谈和行为对儿童语言和符号思维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三、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3.1 阶段特点•年龄范围:7岁至11岁•主要特点:儿童逐渐具备了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开始理解物质保持和类比关系等概念•发展重点:儿童从具体的经验中提取出普遍的规律,并能够进行理论上的推断 ### 3.2 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学校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学习环境,帮助儿童学会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智力培养: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和参与实际活动来促进其认知发展•合作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儿童可以通过互相讨论和分享经验来进一步发展其逻辑思维能力四、形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Stage)4.1 阶段特点•年龄范围:11岁至成年•主要特点:儿童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并能够进行假设和推断•发展重点:儿童能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问题解决,思考抽象概念和未来的可能性 ### 4.2 影响因素•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领域,帮助个体进一步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社会经验:个体在社会中的各种经历和互动,能够促使其思考抽象概念和未来的可能性•问题解决:培养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帮助其运用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解决实际问题五、扩散阶段(Diffusion stage)5.1 阶段特点•年龄范围:青少年期•主要特点:个体面临各种选择和决策,追求自我认同和独立性•发展重点:个体在不同的角色和身份中摸索,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 ### 5.2 影响因素•社会压力:青少年面临着来自家庭、同伴和社会等方面的各种压力,对其发展道路产生影响•自我意识:个体开始反思自我、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对自己的未来有更明确的规划•导师角色:成年人的指导和支持对青少年的发展非常重要,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六、承诺阶段(Commitment stage)6.1 阶段特点•年龄范围:成年期•主要特点:个体根据自己的选择和经历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发展重点:个体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并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做出承诺### 6.2 影响因素•自我发展:个体在成年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并为此付出努力•社会支持:社会环境中的支持和认可有助于个体增强对自己选择的信心•个人责任:个体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结论诺兰阶段模型描述了人类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诺兰模型
第五阶段数据管理阶段
信息系统开始从支持单项应用发展到在逻辑数据库支持下的综合应用。组织开始全面考察和评估信息系统建设的各种成本和效益,全面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投资中各个领域的平衡与协调问题。
第六阶段成熟阶段
中上层和高层管理者开始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是组织不可缺少的基础,正式的信息资源计划和控制系统投入使用,以确保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业务计划。信息资源管理的效用充分体现出来。着一条学习曲线,深入地理解这条学习曲线,将会有助于组织更有效地管理这个进化过程 诺兰阶段模诺兰的阶段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因此,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本单位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MIS建设。
第三阶段控制阶段
出于控制数据处理费用的需要,管理者开始召集来自不同部门的用户组成委员会,以共同规划信息系统的发展。管理信息系统成为一个正式部门,以控制其内部活动,启动了项目管理计划和系统发展方法。目前的应用开始走向正规,并为将来的信息系统发展打下基础。
息资源,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通常产生了很多独立的实体。在第四阶段,组织开始使用数据库和远程通信技术,努力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诺兰的阶段模型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诺兰的阶段模型
诺兰的阶段模型诺兰的阶段模型的含义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编辑]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始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扩展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
1、信息系统发展的阶段论(即诺兰的阶段模型):P93图5.1第一阶段:初装;指单位购置第一台计算机并初步开发管理应用程序。
一般发生在单位的财务部门。
第二阶段:蔓延;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散到多数部门,并开发了大量的应用程序,事务处理效率提高。
该阶段,数据处理能力发展最为迅速。
问题:数据冗余性,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
(只有一部分计算机的应用收到了实际的效益)第三阶段:控制;(计算机数量超出控制,预算每年以30%~40%或更高比例增长,投资回收不理想。
应用经验逐渐丰富···)出现了由企业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对企业系统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特别是利用数据库技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诺兰认为:这阶段将是实现从计算机管理为主到数据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一般发展较慢。
第四阶段:集成;就是在控制的基础上,对子系统中的硬件进行重新联接,建立集中式的数据库及能够充分利用和管理各种信息的系统。
预算费用增长(重装大量设备)第五阶段:数据管理;第六阶段:成熟;成熟的信息系统可以满足单位中各管理层次(高、中、基层)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经验和规律: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跃的。
2、U/C矩阵划分子系统的方法:6个步骤:A、填入“数据类”。
B、填入“功能”。
C、标识U或C。
D、按逻辑关系及发生顺序重排各功能。
E、安排各数据类,使所有C尽可能靠近对角线。
F、分组,结构不唯一。
3、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是从现行系统的业务状况出发,先实现一个个具体的功能,逐步地从低级到高级建立MIS。
优点:能保证最终的系统可以运行。
缺点:缺乏整体优化,开发过程存在大量的重复工作。
适用范围:组织在初装和蔓延阶段,各种条件不完备“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
优点:逻辑性强缺点:难度大适用范围:小型系统的设计,对开发工作缺乏经验的情况。
简述诺兰阶段模型的六个阶段
简述诺兰阶段模型的六个阶段一、前言诺兰阶段模型是一种软件开发过程模型,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詹姆斯·W·诺兰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
它将软件开发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任务。
本文将对诺兰阶段模型的六个阶段进行全面详细的解析。
二、概述诺兰阶段模型是一种线性顺序模型,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输入和输出。
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必须得到一个可交付的成果物,以便进入下一个阶段。
三、第一阶段:问题定义问题定义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阶段中,需要明确项目需求和目标,并确定是否值得投入资源进行开发。
同时还需要评估项目风险,并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第二阶段:可行性研究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要对项目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包括技术实现方案、人力资源需求、时间表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可以确定项目是否具有商业上的可行性。
五、第三阶段: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阶段中,需要确定项目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详细的规格说明书。
同时还需要制定测试计划和用户手册。
六、第四阶段:设计在设计阶段中,需要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系统设计和详细设计。
系统设计包括整体架构和模块划分等方面,而详细设计则包括具体实现方案和算法等方面。
七、第五阶段:编码在编码阶段中,需要将设计文档转化为程序代码,并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
同时还需要编写用户手册和技术文档。
八、第六阶段:测试与维护在测试与维护阶段中,需要对软件进行全面的测试,并修复其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软件进行维护和升级,以保证其持续稳定运行。
九、总结诺兰阶段模型是一种经典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它将软件开发分为六个不同的阶段,并要求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通过按照诺兰阶段模型进行软件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项目风险。
诺兰对信息系统阶段的划分
诺兰对信息系统阶段的划分信息系统是由不同的阶段构成的,这些阶段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实现。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为此提出了自己的“信息系统阶段划分理论”。
根据诺兰的理论,信息系统划分为三个阶段:情报阶段、设计阶段和执行阶段。
这三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情报阶段是信息系统中的第一个阶段,需要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以确定公司或组织的需求。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目标是了解用户的需求,以便后续的设计和执行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情报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需求收集、市场分析、用户调研等,这些工作都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设计阶段是信息系统的第二个阶段,它是情报阶段的进一步延伸。
在情报阶段中获得的数据和信息会在设计阶段中得到更好的整合和展现。
设计阶段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可行的信息系统的蓝图。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们需要考虑系统的结构和框架、如何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如何确保系统的数据安全等问题。
最后一个阶段是执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所创建的系统将被实际应用于实际环境中。
执行阶段的目标是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满足用户的需求,并获得最佳的性能和效果。
这个阶段的工作包括系统的安装、测试、上线等,它需要高度的技术能力、项目管理和执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的来说,诺兰的信息系统阶段划分理论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促进设计和执行的协作和合作,最终实现提高信息系统运行效率与管理的目标。
同时,这个理论也为很多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帮助企业实现更好的业务管理和发展。
几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模型简介
几个重要的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模型简介 20世纪70~90年代,国际上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最杰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就是探索总结出了反映信息系统的发展进程的阶段理论。
主要有诺兰模型、西诺特模型和米切模型三种。
1、诺兰模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里查德.诺兰(R.Nolan)在1974年首先提出了信息系统发展的4阶段论,之后经过实践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又于1979年将其调整为6阶段论。
1)诺兰的4阶段论模型在诺兰的信息系统发展4阶段论中,诺兰按时间顺序将时间横轴划分成4个区间,即:开发期、普及期、控制期和成熟期。
他把这些区间称为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同时用纵轴来表示与信息系统相关联的费用支出。
当时计算机主要用于促进组织的业务合理化和省力化,与信息系统相关的支出额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比较明确(见图1)。
2)诺兰的6阶段论模型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系统的用途不断扩大,信息化投资额与它带来的效果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起来。
这就带来了评价变量的多样化,此时诺兰又总结出了在6阶段论模型(见图2)。
诺兰把阶段(横轴)分为初始期、普及期、控制期、整合期、数据管理期和成熟期6个阶段,这是一种波浪式的发展历程,其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数据处理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则显示出信息技术时代的特点,前后之间的“转折区间”是在整合期中,由于办公自动化机器的普及、终端用户计算环境的进展而导致了发展的非连续性,这种非连续性又称为“技术性断点”。
对评价函数变量采用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信息系统的承担者、关键技术、信息系统部门的计划与控制、用户与信息系统的关联这样5个变量。
3)诺兰模型的应用诺兰的模型是第一个描述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的抽象化模型,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诺兰模型”是在总结了全球尤其是美国企业近20年的计算机应用发展历程所浓缩出的研究成果,该理论已成为说明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有力工具。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世界上相当多的人都接受了诺兰的观点。
该模型在概念层次上对企业中信息化的计划制定过程大有裨益。
诺兰模型 及米诺模型
诺兰模型美国哈佛商学院诺兰(Nolan)教授在1980年提出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论,即著名的诺兰模型。
提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经过起步、扩展、控制、集成、信息管理和成熟六个阶段。
图2-1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诺兰模型诺兰将管理信息系统分为六个阶段,他认为一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可能直接逾越到成熟阶段。
起步阶段:应用计算机完成一些报表处理、计算,使用尚处于低级阶段。
扩展阶段:使用一些单机软件代替以前的手工劳动。
控制阶段:一些职能系统内部实现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系统之间存在分隔,无法共享。
集成阶段:采用统一的数据技术、统一的处理标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高层集成共享,但集成各类软件所花费的成本更高、时间更长,系统也不稳定。
信息管理阶段: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作用,高标准、大力度地加强管理信息化工作。
企业不仅制定了整体解决的信息化方案和步骤,而且选定了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从而真正地做到了对整个机构的数据进行统一的规划和应用。
如ERP。
成熟阶段:企业真正地把计算机同整个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地整合、利用,如应用了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BI(商业智能)、PLM(产品生命周期)、Portal (企业门户)等扩大企业资源的外延,并以更加丰富详实的信息辅助高层决策,从而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
·米歇模型在诺兰模型的基础上,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米歇模型更能够反映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特征。
米歇模型认为,从总的情况看,综合信息技术应用的连续发展经过了起步、增长、成熟和更新四个阶段。
图2-2 米歇模型。
诺兰阶段模型.ppt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
三项表述都有错误。 答案:A
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 响
(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
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 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
8
演 示
9
基于诺兰的思想,我们也可以 把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过程从初 级到成熟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
10
第一阶段:初级阶段
指企业刚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简单的单项信 息处理的阶段。 此阶段,企业初步认识到了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上 的作用,企业内只有少数人具备了初步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企业计算机的应用局限在文字处理、财务与人事管理等单 一的基本信息处理方面。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其 应用水平较低,人们对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认知度和参与 程度也较低。
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 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 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系统发展阶段理论: 诺兰的阶段模型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Richard·L·Nolan)通过对200多个公司、部门发展信息系统的实践和经验的总结,提出了著名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
诺兰认为,任何组织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都存在着一条客观的发展道路和规律。
数据处理的发展涉及到技术的进步、应用的拓展、计划和控制策略的变化以及用户的状况四个方面。
1979年,诺兰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
诺兰强调,任何组织在实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不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诺兰模型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初装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
六阶段模型反映了企业计算机应用发展的规律性,前三个阶段具有计算机时代的特征,后三个阶段具有信息时代的特征,其转折点处是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的时机。
"诺兰模型"的预见性,被其后国际上许多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发展情况所证实。
下图中,横坐标表示信息系统的各个阶段,纵坐标表示增长要素。
该模型总结了发达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一般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它可用于指导MIS的建设。
诺兰的阶段模型的主要内容初装阶段计算机刚进入企业,只作为办公设备使用,应用非常少,通常用来完成一些报表统计工作,甚至大多数时候被当做打字机使用。
在这一阶段,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更不清楚IT技术可以为企业带来哪些好处,解决哪些问题。
在这一阶段,IT的需求只被作为简单的办公设施改善的需求来对待,采购量少,只有少数人使用,在企业内没有普及。
初始阶段特点:1、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2、该阶段一般发生在一个组织的财务部门。
蔓延阶段企业对计算机有了一定了解,想利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比如进行更多的数据处理,给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
于是,应用需求开始增加,企业对IT应用开始产生兴趣,并对开发软件热情高涨,投入开始大幅度增加。
但此时很容易出现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的现象,缺少计划和规划,因而应用水平不高,IT的整体效用无法突显。
蔓延阶段特点:1、数据处理能力得到迅速发展;2、出现许多新问题(如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3、计算机使用效率不高等。
控制阶段在前一阶段盲目购机、盲目定制开发软件之后,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超出控制,IT投资增长快,但效益不理想,于是开始从整体上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此时,企业IT建设更加务实,对IT的利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和目标。
在这一阶段,一些职能部门内部实现了网络化,如财务系统、人事系统、库存系统等,但各软件系统之间还存在❽部门壁垒❾、❽信息孤岛❾。
信息系统呈现单点、分散的特点,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控制阶段特点1、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2、采用了数据库(DB)技术;3、这一阶段是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
集成阶段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开始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并建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的IT建设开始由分散和单点发展到成体系。
此时,企业IT主管开始把企业内部不同的IT机构和系统统一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管理,使人、财、物等资源信息能够在企业集成共享,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IT系统和资源。
不过,这样的集成所花费的成本会更高、时间更长,而且系统更不稳定。
集成阶段特点:1、建立集中式的DB及相应的IS;2、增加大量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数据管理阶段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
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成熟阶段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层管理的决策。
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诺兰阶段模型的作用诺兰阶段模型总结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经验和规律,其基本思想对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一般认为模型中的各阶段都是不能跳越的。
无论在确定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策略,或者在制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的时候,都应首先明确组织当前处于哪一生长阶段,进而根据该阶段特征来指导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诺兰阶段理论在中国企业信息化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全球化,中国的企业该如何面对环境的迅速变化?如何促使本企业的信息技术得到最优化的发展?因此,了解企业进行IT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对企业管理人员把握企业仃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IT潜力是非常重要的。
诺兰阶段理论是分析企业信息化历程的重要工具。
诺兰阶段理论为企业的IT定位及发展策略提供了一个模式,回顾我国企业IT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我国企业IT的发展历程与诺兰的阶段理论有着较好的吻合。
中国企业的IT发展始于微机时代,并经历了五个阶段。
微机时代的各个阶段逐一地为中国企业所经历,并进而展开了网络时代的前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处于一种试验性引入新设备的思路下,谨慎而有节制地投资IT的支出处于缓慢增长阶段。
第二阶段是一段较为稳定的上升时期,反映在管理层次上实际上是对新技术的加深认识和消化的阶段,也是第三阶段扩张前期准备。
第三阶段以IT支出的猛烈上升为显著特征,信息技术在企业内的扩张短时间内就得到实现。
然而,IT开支的突变导致系统不稳定。
第四阶段,由于信息系统应用的调整,企业IT支出处于一种在一定振幅内的徘徊状态。
经过一定时间后,系统调整收到成效的企业的IT支出重新上扬,进人第五阶段。
应当指出,这次上升是一种趋于稳健的行为完全不同于第三阶段的急剧态势。
从诺兰阶段模型看,这是企业IT向网络时代发展的一种过渡行为。
▫ 初始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至中后期:20世纪80年代,企业微机应用的领域大致有两类,一类主要用于生产控制上,另一类则用于企业管理领域,主要是财务处理,用于代替手工劳动。
比较来说,生产的压力导致前一种类型的r发展在长期看来是比较平稳的。
而管理领域的IT应用是基于改善生产和管理环境、提高效率的见望及维护企业形象产生的,管理者初期对IT发展的支持是荃慎的、试验性的。
计算机应用通常是由几个人的小组来进行管理的。
小组成员负责从购置、安装、调试到应用中的维护、升级全过程,成员一般均为计算机技术专业人员。
▫ 传播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IT应用的逐渐推广,最初只在生产控制上使用IT的企业开始所注意力转向管理领域,而原先用于管理领域的IT则向其它领域扩展,例如开始使用电子数据表格、档案管理及生产设计(CAD等。
由于多个部门使用计算机计算机硬件开始分布于组织的各个机构,这种微机的分散式管理已是从数据处理时代开始以来,计算机硬件管理的最大变革。
进一步,企业IT小组的规模扩大了,地位上升到科室的层次。
但是,企业具体的IT应用仍单纯地强调技术含义,而不是从提高企业运作和管理效益的角度出发。
▫ 扩展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时,IT在企业内继续渗透,企业内各部门基本都开始使用计算机,如人事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电算化及物料管理等。
对多数企业的IT发展来说,这个时期是计算机应用急速膨胀的阶段,许多企业正是利用这个契机使本企业的IT上了一个台阶。
但实际上,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对IT应用的管理仍是各自为政,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仍缺乏交流,企业范围内对IT发展的全局引导和控制,只是任其在企业内部“蔓延”。
在整个企业IT成长的过程中,阶段3是发展剧烈又相对短暂的时段。
▫ 调整阶段 (20世纪90年代初至90中末期:客观分析,扩展阶段的企业IT投资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很多投资属于“赶时髦、走形式”,投资不少,却鲜有成效,导致了阶段4的IT紧缩。
企业领导也在IT管理趋势于失控的情况下,开始加紧对IT项目的控制。
调整阶段有两个重要转变,一是IT在管理上的应用从替代企业低层的手工操作和基本数据管理向中高层的管理控制转变。
二是企业对IT的管理从硬件向信息过渡。
高层领导关心的是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处理数据,如何才能把数据转化为对企业经营和决策有用的信息。
总之,调整阶段是企业总结和反思IT应用的经验的阶段,是致力于彻底提高信息利用效率的阶段。
而对一个正在发展IT的企业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本阶段是不同企业拉开差距的关键阶段。
▫ 集成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至今:经历了一段相对较长的调整期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各项IT应用逐步完善,IT的发展开始恢复向上增长的趋势,基于网络计算的时代到来了。
这个时期最为明显的变化是各子系统纷纷冲破了部门之间的阻隔开始进行数据库级的沟通,IT应用的重心从基层管理移向了高层管理。
单独的IT部门经理职权已不足已统筹管理各个部门之间IT的联络和协调。
进而,组织中出现了相应的副总裁,兼管全企业的IT规划。
这时,企业形成了对IT部门有效的考核体系。
IT部门的职责中心发生了显著的转移,维护成了运营的重点,外包和二次开发也扩大和加深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 这一阶段的发展方向是组织间系统(Inter一Organization Systems,IOS。
从90年代末起,随着Extranet和Intranet的推广,部分企业在实现内部信息交互的基础上,开始考虑供应链上信息流的畅通,这就标志着IT的发展已经进人了网络时代的第二个阶段—组织间系统。
在供应链的思路下,企业已不再孤立的运作,而是把其作为整个供应链上的一个环节。
通过电子商务和虚拟企业等手段把供应链上各个企业连接起来,企业开始注重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顾客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配合默契,而这种默契需要企业之间在信息上保持适当的交流和联络。
当这种运作机制使企业间的关系从原来的利益竞争和对抗演变为利益共享和分担,由界限分明过渡到模糊时,虚拟企业也就随之诞生。
中国企业IT成长的关键因素根据阶段理论分析可见,综合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全过程,主要有以下关键因素影响着企业的成长:企业战略因素;中层领导的支持;计算机/信息部门自身的技术与管理水平;企业对计算机/信息部门的管理机制。
▫ 企业战略因素它描述了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态度及支持程度(主要体现在资金投人。
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只有得到他们的支持才能得以实施。
1998年,COMPUTER SCIENCES CORPORATION,CSC针对“IS管理中的关键因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广泛调查中,“使信息系统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相一致”是世界各地区的CIO所公认的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