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脑卒中
中医对脑卒中的疗效及机制
![中医对脑卒中的疗效及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1a2247f8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19.png)
中医对脑卒中的疗效及机制脑卒中,即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危害严重且致残率高。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脑卒中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脑卒中治疗中的疗效及其机制。
一、中医治疗脑卒中的疗效1. 中医药物治疗中医药物治疗脑卒中主要依靠中药的应用。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丹参、三七等。
川芎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损伤。
丹参和三七则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预防脑血栓的形成。
这些中药通过调理人体气血、疏通经络等机制,对脑卒中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2. 中医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脑卒中的治疗也有积极的作用。
常用的针灸手法包括头针、四肢针等。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脑组织的氧供应。
此外,针灸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脑卒中的症状。
3. 中医推拿治疗中医推拿也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中。
推拿可以通过按摩、拍打等手法刺激患者身体的经络和穴位,促进体内的气血循环。
此外,推拿还可以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加速康复过程。
研究表明,中医推拿对脑卒中的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中医治疗脑卒中的机制1. 活血化瘀中医治疗脑卒中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活血化瘀。
中药中的川芎、丹参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增加氧供应,减轻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伤。
此外,针灸和推拿也可以刺激局部的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2. 调理气血中医治疗脑卒中的另一个重要机制是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脑卒中是气血失调所致,因此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可以改善病情。
针灸和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整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机体的恢复。
中药也可以通过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调理气血,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3. 神经调节中医治疗脑卒中的机制还包括神经调节。
针灸和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症状。
中风病的中医治疗路径
![中风病的中医治疗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0fee520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f.png)
中风病的中医治疗路径
中风病,也称卒中或脑卒中,是一种脑血管疾病。
中医治疗中风病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中风病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医生会对病因进行辨证,并根据辨证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 理气通络
中风病多与气滞、血瘀有关,因此理气通络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方法包括针灸、艾灸、拔罐等,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舒缓病情。
3. 祛痰化瘀
中风病常伴有痰湿和血瘀的病理变化,因此祛痰化瘀也是中医治疗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中药有川贝母、郁金、当归等,可以帮助患者消除痰湿和血瘀,改善病情。
4. 调理脏腑
中风病不仅仅是脑血管的疾病,还涉及到多个脏腑的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中风病时,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理脏腑功能,提
高机体的整体抗病能力。
5. 康复训练
中医治疗中风病后,康复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中医医生
会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针灸、推拿、按摩、理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功能。
中医治疗中风病的路径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需要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向,
具体的治疗方法还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2a9b33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e.png)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脑卒中”又被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包含脑部的毛细血管出现破损、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并且也包含脑部血管产生堵塞,造成脑梗死或是形成脑血栓,之上几种情况都属于脑卒中。
脑卒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头部血液循环系统性工学障碍的疾病,它患病一般具备突发性别,大多归属于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临床诊疗工作的临床表现是昏迷不醒、突发性昏迷、中风偏瘫等。
我国具有发达中西医结合医治的特点与优越性,现代西方健康治疗传入中国从一开始就必然的要和中医药治疗相互作用。
中医药康复方法已形成了一套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包括了针灸、推拿、导引、各种外治手段(药熨、膏摩,药浴)和食疗技术,已经运用在治疗实践中,并逐步丰富、发展,在与现代康复医学技术的结合中,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中医药康复特点和优点也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日前,我国加强中医学传承、发展探索,中医药预防慢性病研究的科学投入,也给开展中医药治疗带来了契机。
虽然中、西医脑卒中偏瘫康复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所面对的康复对象是共同的,目的是使障碍者恢复其功能,回归社会。
因此,在吸收西方现代康复医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同时,大力挖掘和提高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在中西医结合康复中,我们也愈来愈发现,现代康复理论得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愈加规范,而中药、针灸、按摩等作为现代康复中的中医康复常用手段方法,却显得不规范、不统一,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随意性大,缺乏明确的诊疗规范及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综合康复治疗的优势。
田此,需要对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医诊疗技术进行科研,总结经验,采用科学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偏瘫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一、脑卒中的危害缺血性脑卒中最大的一种危害就是会使病人缺失自主控制能力,严重的脑卒中病人无法独自吃饭、无法走路,或者丧失口头上表达能力,身体会发生零点五身不遂。
同时缺血性脑卒中也会影响到病人的视野,会冲击或者伤害病人的视野,还会很容易导致飞蚊症,生活中会出现眼时熏黑的问题。
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
![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f902013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7.png)
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于脑卒中的诊疗具有独特优势。
本文将介绍脑卒中中医诊疗的规范,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诊断准则根据中医理论,脑卒中可分为中风证、中痫证和中风性偏瘫等不同证型。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舌诊、脉诊等综合判断,确立相应的证型,并结合西医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
综合治疗中医治疗脑卒中的目标是疏通经络、理气通血、扶正祛邪、防治并发症。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治疗、中成药治疗等。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脑卒中的重要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以达到治疗脑卒中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脑门、风池、望诊、足三里等。
中药治疗中药具有调理气血、活血化瘀的特点,对于脑卒中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当归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伍使用。
中成药治疗中成药是将多种中药组合制成的药物,有调理气血、促进脑细胞修复的作用。
常用的中成药有人参口服液、川芎嗪等。
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治疗脑卒中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3. 综合治疗:中医治疗脑卒中应综合考虑针灸、中药和中成药的综合治疗,提升治疗效果。
4. 定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定期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结论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通过合理的诊断和综合治疗,结合定期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并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医务人员能够遵循本规范,提供优质的中医诊疗服务,造福脑卒中患者。
以上是对脑卒中中医诊疗规范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治疗脑卒中的中药
![治疗脑卒中的中药](https://img.taocdn.com/s3/m/9fe3b5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a.png)
治疗脑卒中的中药
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者血管堵塞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脑组织损伤。
中药在脑卒中的治疗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治疗脑卒中的主要方法仍是采用西医药物和康复治疗。
中药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不应替代正规的医学治疗。
以下是一些常用于中医辅助治疗脑卒中的中药:
1.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主要功效:活血化瘀,保护心脑血管。
•临床应用:对脑卒中患者有改善微循环、促进脑组织再灌注的作用。
2.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主要功效:活血行气,舒经活络。
•临床应用:用于治疗脑卒中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
3.三七(Panax notoginseng):
•主要功效:活血化瘀,止血。
•临床应用:对于脑卒中后遗症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
4.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主要功效:益气固表,提高免疫力。
•临床应用:用于脑卒中康复期,帮助恢复体力。
5.乌梅(Prunus mume):
•主要功效:收敛固涩,涩肠止泻。
•临床应用:对脑卒中合并肠功能紊乱的情况可能有一定帮
助。
请注意,中药治疗脑卒中的效果因人而异,而且中药应该在合格的中医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脑卒中的治疗必须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包括急性期的溶栓治疗、抗凝治疗、康复治疗等。
不应仅依赖中药或其他替代疗法进行治疗。
如果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脑卒中,请立即就医,及时获得专业的治疗。
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b2e71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dd.png)
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脑卒中,即中风,是指脑血管突发性疾病,是由于脑动脉的血供中断导致脑组织缺氧和细胞死亡。
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出现意识障碍、肢体无力、言语困难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西医在脑卒中的治疗中,注重通过手术和药物控制病情,但西医治疗的效果欠佳,且存在副作用。
与此同时,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原理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核心理念是“通则达脑”。
中医认为,脑卒中是由于气血运行阻滞造成的,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可以恢复脑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脑功能,从而促进康复。
中药治疗脑卒中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桃仁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祛瘀通络的作用,对于改善脑血液循环、增加脑灌注有积极的影响。
二、中医药在脑卒中急性期的应用在脑卒中急性期,中医药主要应用于血栓溶解和脑保护。
根据中医的理论,脑卒中是由于范围性血栓或栓子形成造成的,利用中药进行溶栓可以迅速恢复脑血液循环。
同时,一些具有镇静、祛痰、抗炎作用的中药如川芎胶囊、青蒿素等可以降低脑组织的代谢需氧量,减少脑损伤。
三、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期的应用在脑卒中康复期,中医药主要应用于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
通过中医药的应用,可以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缓解肢体无力、失语等症状。
中医药通过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平衡等方式,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刺激细胞再生,促进神经再生,从而实现康复的目标。
四、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案例研究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一项研究调查了某医院50名脑卒中康复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25名患者采用了传统中医药治疗,25名患者采用了西医治疗。
结果显示,采用中医药治疗的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更少,康复效果更好。
这表明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结论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常规--脑卒中
![中医护理常规--脑卒中](https://img.taocdn.com/s3/m/5762a5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f.png)
中医护理常规--脑卒中
引言
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常常导致脑
部血液供应中断而引发脑部组织损伤。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的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护理脑卒
中的常规方法。
中医护理常规方法
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在脑卒中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脑卒中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中医辩证施治理论,中医师可以开具
相应的中药方剂以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状况,促进病灶及周围组织
的修复。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针灸疗法可以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病人的气血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脑
卒中患者的症状。
经过针灸疗法的治疗,患者的恢复速度可能加快。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手法之一。
通过对特定穴
位和经络的按摩刺激,可以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消除病灶团块,
促进康复。
4. 中医膏方:中医膏方是一种外用药物。
通过将中药制成膏剂,患者可以直接涂抹在病灶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修复。
结论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具有独特
的优势。
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中医膏方的使用,
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请在接受中医
护理之前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张宝春,林敬怡.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药导报,2021,27(6):150-152.
- 张小兰,陈顺.《中医药护理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19.。
中医对于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44f8e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4.png)
中医对于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方法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脑血管急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瘫痪、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除了西医药物和康复物理治疗外,中医也在康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辨证施治,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脑卒中患者,中医辨证论治常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阳上亢型:迅速控制高血压,中药方剂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等;对于痰瘀互结型,可选用化瘀解毒方剂如桃红四物汤。
2. 瘀血阻络型:中药治疗可选用活血化瘀的方剂,如川芎茶、桃红四物饮等。
3. 脑阳亏损型:选用温补肾阳、升发脑阳药物,如益母草麦冬汤等,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以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思路,具体的用药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脑卒中康复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系统和穴位,调整气血流通,达到治疗效果。
1. 穴位选择:脑卒中康复的常用穴位包括百会、印堂、曲池、神庭、脑门、足三里、风池等,这些穴位能够调节脑血管,促进脑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
2. 针刺方法:针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平衡法、泻法、疏通法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灸师会选择适合的刺激方法。
三、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是中医药物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将中药煎煮、浸泡或研磨后制成乳膏、糊剂等形式,外用于患者的身体部位,起到刺激和治疗作用。
1. 研磨法:适用于康复期的患者,将中药研磨成细粉后,用少量生姜汁调和成糊状,敷于患者的瘫痪肢体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刺激,能够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
2. 水煎法:适用于急性期的患者,将中药水煎后,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通过湿敷、擦洗等方式,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四、中医养生调理脑卒中康复过程中,中医强调养生调理的重要性。
患者可以通过中医养生方法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和康复效果。
中医脑卒中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医脑卒中临床诊断及治疗的现状与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57fad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6.png)
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对脑卒中的认识和 重视程度,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中医脑卒中临床诊断方法具有独特优势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脑卒 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中医治疗脑卒中具有显著疗效
中医治疗脑卒中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中医脑卒中临床诊断 及治疗的现状与问题 分析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医脑卒中临床诊断现状 • 中医脑卒中治疗现状 • 问题分析 • 改进措施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探讨中医在脑卒中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02
分析中医在脑卒中康复过程中的作用与优势。
诊断标准化不足
中医脑卒中诊断缺乏统一标准 ,不同医生对病情判断可能存
在差异。
治疗方法不规范
部分治疗方法缺乏科学验证和 规范化操作标准,影响治疗效 果。
患者依从性差
由于治疗过程较长、效果不明 显等原因,患者可能失去信心 ,导致依从性降低。
康复资源不足
康复机构和专业康复师数量不 足,无法满足大量患者的康复
四诊合参
综合运用望、闻、 问、切四诊信息进 行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中医脑卒中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 、体征、病史等方面,如突然昏仆、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 语等。
诊断流程
首先通过四诊合参了解患者病情,然 后根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型,最后 确定治疗方案。
诊断准确率及局限性
中医药对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cca04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d.png)
中医药对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所导致的病症。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麻木、语言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以溶栓、手术和药物为主。
然而,随着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脑卒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中药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脑卒中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一些中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有效性。
首先是丹参。
丹参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一种,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止咳的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丹参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脑组织损伤。
其次是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研究发现,冬虫夏草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脑水肿,增加脑组织的神经元存活率。
此外,延胡索、红花、川芎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中。
这些中药均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止咳、祛风解表等功效,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的恢复和修复。
二、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中。
针灸治疗脑卒中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调节脑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的修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使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能够减轻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减轻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抑郁症状等,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三、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与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通过中医药的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后遗症。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与常规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将中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脑卒中)中医护理方案
![(脑卒中)中医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5d5e49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85.png)
(脑卒中)中医护理方案
背景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给患者造成了许多身体和心
理的困扰。
中医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症状和
促进康复。
护理方案
1.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采用中医饮食调理来
提供营养支持和帮助康复。
例如,注重清淡饮食,少食多餐,并合
理搭配蔬菜、水果、谷类等食物。
2.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病情,中医医生可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如补益心脉、通络活血、调理气血等。
患者需按时服用中药,并遵
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在脑卒中护
理中也有一定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气
血运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4.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
络来调理身体的方法,可在脑卒中康复中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合
理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等。
5. 心理支持:脑卒中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还会对他们的心理
造成很大的压力。
提供心理支持是中医护理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积极应对疾病及康复
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与挑战。
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一种综合性的治疗和康复方式。
通过合理调理饮食、中药治疗、针灸、按摩和心理支持等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过程。
然而,具体的护理方案需要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达到最好的治疗
效果。
脑卒中的中医分型论治—附268例分析
![脑卒中的中医分型论治—附268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bcdb78f242336c1eb95e9a.png)
22 痰 火上 窜 型 : 见 卒 然 昏仆 , 省人 事 , . 症 不
一
1 1 一 般 资 料 : 组 2 8例 均 系 住 院 患 者 , . 本 6 其 中男 性 10例 , 性 1 8例 。 发 病 年 龄 加 岁 6 女 0
— 。、
.
侧 肢体 瘫 痪 , 口眼 喁 斜 , 热 面 赤 , 壅 气 身 痰
以 下 者 4例 , 1 O岁 2 4 ~5 9例 , l 0岁 8 5 ~6 5例 ,
0 7 2例 。人 院 诊 断 { 6 一7 l 0岁 18例 , l岁 以上 4 l 蛛 脑 j 脑 出 血 者 8 例 , 网膜 下 腔 出血 9例 , 梗 死 i 18例 。 缺 血 性 脑 卒 中 与 出 血 性 脑 卒 中 之 比 7
粗, 口角 流涎 , 红 苔 黄 腻 , 滑 数 或 弦 数 。 治 舌 脉 以清热熄 风 , 谈 开窍 , 以羚角 钩藤汤加 减 : 豁 予 羚 羊 角 3 , 藤 2 g 生 地 1 g 丹 皮 1 g 石 决 g钩 0, 5, 5, 明 2 g 白芍 2 g 蝉 蜕 5 , 蚕 1g 竹 茹 1 g 0, 0, g僵 0, 0, 枳 实 l g 全 蝎 3 , 菖 蒲 l g o, g石 O。 23 气 虚 血 瘀 型 : 见 一 侧 肢 体 瘫 软 无 力 , . 症 口 眼 喁斜 , 悸 气 短 , 心 自汗 , 白 神 疲 , 淡 苔 白 , 面 舌 脉 缓 或 弱 涩 。 治 以 益 气 化 瘀 通 络 ; 补 阳 还 五 用 汤 加 减 : 芪 3g 赤 芍 lg r芎 3 , 黄 0, o ,l 『 g 当归 l g o,
1 8: 0 。 7 9
12 诊 断 与 排 除 标 准 : 据 《 用 内 科 学 》 、 . 根 实
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82d3b1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16.png)
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脑卒中(stroke),即常见的中风,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或血供受到严重限制,导致脑部神经细胞缺氧、损伤甚至死亡的疾病。
脑卒中后遗症是脑卒中发作后,患者长期受到不同程度功能损害的状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中医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无创、有效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针灸对脑卒中后遗症的疗效针灸作为中医的一个重要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针灸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语言功能、认知功能等方面的障碍,促进患者恢复。
不仅如此,针灸还对改善患者情绪、减轻疼痛、促进神经再生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这些疗效得到了临床观察、基础实验和影像学研究的支持。
二、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机制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对脑卒中后遗症产生治疗作用。
首先,针灸可以促进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
通过刺激相应的穴位,针灸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灌注量,提高氧供应,有利于脑组织的修复与再生。
其次,针灸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神经传导,增强神经突触的功能。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递质等方面的功能,对脑卒中后遗症产生治疗作用。
三、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方法与应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穴位刺激、电针、火针、手法推拿等。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症状,医生会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穴位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的肌张力、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对于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选择耳穴针刺等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针灸还可以与其他疗法结合,如中药熏蒸法、推拿按摩法等,提高疗效。
四、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局限性与展望中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遗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中医对脑卒中的调理
![中医对脑卒中的调理](https://img.taocdn.com/s3/m/7e3fc22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b.png)
中医对脑卒中的调理脑卒中,也被称为中风,是一种常见的危重疾病,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在脑卒中的康复和调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脑卒中患者的调理中的应用和效果。
一、中医病因辨证治疗中医认为脑卒中的发生与多种病因相关,如肝火上炎、痰湿互结、气血不足等。
因此,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进行个体化的调理方案。
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可以将脑卒中辨证为阴阳失调、气滞血瘀等。
针对不同的证候,中医采取针灸、中药等治疗手段,以调整患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从而促进康复。
2. 中药调理中药在脑卒中的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可以使用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进行调理。
中药可以促进脑血管的扩张,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脑卒中后遗症的发生。
二、中医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康复。
在脑卒中康复中,针灸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 针刺穴位中医根据脑卒中的症状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针刺。
常用的穴位有百会、风池、内关等。
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调理脑血管,改善患者的症状。
2. 针灸疗程针灸治疗需要进行一定的疗程,一般为10-15次。
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情况来定。
通过连续的针灸治疗,可以逐渐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康复效果。
三、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手法的刺激,调理患者的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提高康复效果。
在脑卒中的调理中,推拿按摩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 头部按摩头部是脑卒中患者重要的调理部位,通过按摩头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脑供血,减轻头痛和眩晕等症状。
2. 肢体推拿脑卒中常伴随肌肉僵硬和肢体功能受限的问题,通过推拿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的松弛,改善肢体活动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在脑卒中的调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精品】脑卒中患者中医处方举例
![【精品】脑卒中患者中医处方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042cca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d.png)
【精品】脑卒中患者中医处方举例前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影响。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有着独特的诊疗理念和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举例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处方,以帮助脑卒中患者更好地了解中医疗法。
1. 补益剂型:桂枝茯苓丸处方组成:- 桂枝15克- 茯苓15克- 白芍15克- 甘草9克- 干姜9克- 柴胡9克- 生姜6克- 大枣6枚适应症:脑卒中后遗症明显,气虚血瘀证者。
功效:益气活血,舒筋活络,改善脑卒中后遗症。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0克,水煎服。
2. 祛痰剂型:清开灵胶囊处方组成:- 羌活15克- 干姜15克- 桔梗15克- 苏叶15克- 星石15克- 茅苍子15克- 太子参9克- 甘草6克适应症:脑卒中后遗症有痰瘀阻滞者。
功效:祛痰化瘀,舒筋活络,改善脑卒中后遗症。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3粒,口服。
3. 宁心安神剂型:五味子饮子处方组成:- 五味子15克- 酸枣仁15克- 龙眼肉9克- 知母9克- 冬虫夏草9克- 黄精9克- 酸枣仁9克- 生姜6克适应症:脑卒中后遗症心虚神疲者。
功效:益气养血,安神止梦,改善脑卒中后遗症。
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0克,水煎服。
4. 补肾壮脑剂型:十全大补汤处方组成:- 巴戟天15克- 黄精15克- 何首乌15克- 淫羊藿15克- 黄芪15克- 当归15克- 熟地黄15克- 白芍15克- 续断15克适应症:脑卒中后遗症肾元虚脱者。
功效:补益肾气,壮脑神,改善脑卒中后遗症。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0克,水煎服。
结语以上是几种常用的中医处方,用于改善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治疗。
中医疗法注重整体调理,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患者的症状,促进康复。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处方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中医脑卒中的防治
![中医脑卒中的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3ba9f7ae45c3b3566ec8b00.png)
中医脑卒中的防治文章目录*一、中医脑卒中的防治1. 中医脑卒中的防治之通腑方法2. 中医脑卒中的防治之针灸疗法3. 中医脑卒中的防治之饮食偏方*二、脑卒中该如何预防*三、脑卒中的原因有哪些中医脑卒中的防治1、中医脑卒中的防治之通腑方法如应用涤痰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塞、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生大黄、制大黄各30g及水蛭、桃仁、胆南星各10g组成通脑灵合剂)、用祛瘀通腑法(以水蛭4g、大黄15~20g、益母草30g、泽兰30g为基本用药)治疗脑出血等。
2、中医脑卒中的防治之针灸疗法针灸的早期介入治疗,有巨大的可挖掘潜力,其作用机理有待于阐明。
早期开展系统而正规的康复治疗,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并施以中西药物后,辅以针灸、推拿、药浴、刮痧、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能较好地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需强调的是,中药内服疗程要长,针灸疗法(包括头皮针和体针)要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法(强度)和疗程,以达到最好的治疗作用,同时要配合心理治疗。
3、中医脑卒中的防治之饮食偏方 3.1、海带松:浸发海带250克,香油、白糖、精盐各适量。
食疗制法:海带洗净,煮透,沥干后切丝。
锅中放油,烧至七成热,加入海带丝,煸炒至海带松脆捞出,加白糖、精盐拌匀。
时时服食。
食疗功效:可预防和辅助治疗冠心病和脑中风等,但消瘦者不宜多食。
3.2、雪羹汤:荸荠30克,海蜇头30克。
食疗制法:荸荠洗净,去皮,切片。
海蜇洗净,切碎。
锅中加水,放荸荠和海蜇后烧开,续煮10分钟。
温服,每日1次,连服2周~3周,或时时服食。
食疗功效:特别适合阴虚阳亢、痰热内盛伴眩晕、大便燥结的高血压患者预防脑卒中,但便溏、肢冷者不宜多服。
脑卒中该如何预防1、多喝水。
每天喝水5杯以上(每杯250毫升),卒中的风险能下降53%。
2、少喝碳酸饮料。
研究发现,含糖的饮料如碳酸饮料,可降低血液中的水分,使血液变黏稠,而且还可导致甘油三酯升高,使卒中的风险增加46%。
《扶正补土温针灸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
![《扶正补土温针灸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5912d0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a.png)
《扶正补土温针灸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一、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后果之一便是偏瘫。
在中医理论中,偏瘫多属于气虚血瘀型,治疗上需以扶正补土、温针灸法为主。
本文旨在探讨扶正补土温针灸法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气虚血瘀型)的临床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偏瘫的主要病机为气虚血瘀,治疗上应以扶正补土、温通经络为主。
扶正补土法是通过补益气血、调和脏腑功能,以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温针灸法则通过刺激穴位,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达到治疗目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这两种方法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中的有效性。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符合气虚血瘀型脑卒中后偏瘫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扶正补土温针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为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进行评估。
四、研究结果1. 神经功能评估:治疗组在接受扶正补土温针灸法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2. 运动功能评估:治疗组在接受治疗后,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生活质量评估: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尤其在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扶正补土温针灸法在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气虚血瘀型)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扶正补土法通过补益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有助于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温针灸法则通过刺激穴位,温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偏瘫侧肢体的运动功能。
此外,扶正补土温针灸法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在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在临床应用中,扶正补土温针灸法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医生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合适的针灸方案和药物配方,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脑卒中的中医辨证治疗法
![脑卒中的中医辨证治疗法](https://img.taocdn.com/s3/m/cc30e92aba0d4a7303763ab9.png)
脑卒中的中医辨证治疗法发表时间:2020-12-11T09:18:01.35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0年8期作者:王超六[导读] 经常会因没未及时送医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让患者及其家人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及代价。
雅安市石棉县中医医院随着天气转冷,气温开始逐渐下降,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之大幅度增加。
就目前为止,与脑卒中患者数量增加相对应的是治疗的严重滞后性,加上部分的患者家属对于脑卒中的认识有限,经常会因没未及时送医而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让患者及其家人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及代价。
脑卒中就是人们所常说的“中风”,也被称为“脑血管意外”。
这种疾病是一种急性的脑血管疾病,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是极为严重的,并且较多的患者都会有后遗症。
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的血管发生突然性的破裂或者血管堵塞致使血液无法畅通地流入到大脑当中,进而导致脑组织发生损伤。
脑卒中还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两种。
其中出血性卒中的致死率是非常高的,就城乡地区合计调查发现脑卒中在我国死亡原因中占据第一位,更是致使成年人发生残疾的主要原因;而缺血性卒中的发病几率远高于出血性卒中,在发病总数中所在占据的比例为70%左右,因颈内动脉、椎动脉闭塞而引起的缺血性卒中,该病症发病的主要年龄集中在40岁以上,且男性的多余女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脑卒中来说其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就目前为止我国一直缺乏高效的脑卒中治疗方案。
中医在治疗脑卒中疾病的过程中是以辨证治疗为主的,由于脑卒中病症的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包括肝肾不足,气血不足;标实包括;风、瘀、痰、火。
但是由于不同患者的病程发展情况并不一致,所以在进行治疗过程中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
临床上脑卒中又分为两大类:中经络与中脏腑。
其中中经络患者无神志改变,其主要症状为口眼歪斜、舌强言謇,半身不遂以及语言障碍等方面,一般病情较轻,病位较浅;而中脏腑患者的病情较重,病位较深,有神志异常,表现为突然昏扑、不省人事、神思恍惚或昏蒙、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甚至不能言语、偏身麻木等症状,急性期可伴发热、呼吸急促等症状;大多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脑卒中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应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8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药在治疗脑卒中方面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塞;脑出血;中医药;疗效观察
脑卒中是一种中老年人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意外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等,其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本病在中医属中风病之中经络范畴范畴。
本病不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沉重的压力,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自理能力,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我200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47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6.3岁,病程2-72小时,平均1. 5天;所有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等表现;所有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52例,合并糖尿病者21例,高脂血症23例,冠心病者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既往史、本次病情、病程、病灶数及治疗前相关实验室检查等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
入选和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西医和中医诊断为脑卒中,有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6-30分之间属中型者;本组研究对象不包括完全恢复性短暂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卒中及重度认知障碍的患者。
1.2 治疗方法研究组本组患者应用中医药进行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给予中药和针灸治疗。
基本方为黄芪45 g,桃仁6 g,红花6 g,当归9 g,赤芍9 g,川芎6 g,牛膝12g,鸡血藤15g,川芎10g,桂枝10g,三七3g,地龙10g,白僵蚕10g,功能祛瘀通络,补气活血;对于气虚明显者加人参30g;血压偏高持续难降者加用龙骨30g、牡蛎30g;肝肾阴虚、痰火挟瘀型加用益母草10g、杜仲12g、菖蒲10g、天麻10g和钩藤10g;纳差者加炒谷、麦芽各15g、山楂15g、川厚朴10g。
水煎服,日一剂连续服用30 d。
针灸治疗:急性期采用头针,待病情稳定后,加用推拿按摩,主穴;内关、人中、极泉、三阴交,按其辩证论治进行配穴,每日1次。
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200 ml,加入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
注,1次/d,连续用药30 d。
2 结果
疗效评估标准;痊愈;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100%;显效: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小18% -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8%,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
中医治疗组48例患者中,痊愈9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对照组48例患者中,痊愈5例,显效14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5.0%。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中西医对脑卒中的认识脑卒中是致残疾病之首,西医认为脑卒中是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供血障碍,缺血和缺氧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及脑软化,导致局灶性脑功能障碍。
该病当归于祖国医学的中风、中经络范畴,主要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血瘀阻,形成风、火、痰、瘀等病理性产物,痹阻脑脉,使脑髓神机受损。
3.2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由于本病是患者在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而致阴阳失衡、气血逆乱和阳亢风动,导致脑脉痹阻。
其病理因素不外乎风、火、痰、瘀,根据患者的临床进行辨证论治:对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患者,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黄芪、熟地黄补益气血,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对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证患者,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滋阴潜阳,熄风通络;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者,方用星蒌承气汤,功能清化痰热和通腑导滞。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含有多种皂苷、黄酮、多糖等,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能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还能减轻脑水肿、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强神经细胞耐缺氧能力、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恢复[1];当归、红花、赤芍等药物能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此类药物还能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和对抗脑缺血后产生的损害因子,避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
针灸治疗脑卒中,包括头针和体针,目前普遍多用于缓解期和后遗症期。
按照中医理论“治痿独取阳明”,同时兼顾现代康复理论关于恢复偏瘫肢体的恢复理论。
针灸能能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免疫损伤,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机能状态。
目前脑卒中针灸治疗多主张急性期与恢复期均可选用,急性期疗效优于恢复期[3],早期接受针灸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综上,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通过中医药治疗可以达到非常满意的临床疗效,中药活血化瘀药有溶栓、扩管、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配合针灸等治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香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9):157.
[2]张晓雪,赵洪礼.中药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及其防治脑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J].2009,22(9):146-149.
[3]彭美玲,张祥乐.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