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是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国际合作等特点。
首先,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虽然国际经济增速放缓,但我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9%,超过了全球其他大多数国家。
这体现了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转变。
过去,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扩张,但这种增长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技术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创新的投入,积极构建创新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第三,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发生调整。
过去,我国经济发展以制造业为主导,但这种结构过于单一,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
为了降低风险,我国正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这些措施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我国经济发展不再是孤立的,而是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和合作。
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例如,我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共享发展机遇,推动共同繁荣。
总的来说,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具有稳定增长、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国际合作的特点。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但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应对,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将保持稳定增长,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可以说是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阶段。
在经济增长的初期阶段,以快速的速度获得提升并取得经济增长。
这种高速增长方式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中高速增长时期,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发展质量的改善成为了当务之急。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实现由增长速度为核心向质量效益为核心转变的一种改革措施。
这种转变不只意味着经济增长的速度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随之得到提升。
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我国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着力推动发展方式的变革。
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推动经济向高端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
其次是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要加大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开发力度,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减少地区之间的差距。
再次是消费结构的调整,要加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的提升,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消费模式,推动经济发展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方式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要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创新能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技术创新驱动的方式转变。
转变发展方式还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要建立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发展方式转变。
这需要我们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需要指出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企业要加大创新力度,注重质量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
个人要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适应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转变阶段,实现经济增长与质量效益的统一已经成为当前的发展目标。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我们需要深刻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探讨如何进行转变。
本文将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入手,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的驱动,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
这种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导致了一些问题,如产能过剩、债务风险等。
2. 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资源环境压力的挑战,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3.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升级。
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传统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依然存在。
需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 从依赖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
我国经济需要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经济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转变。
2. 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过去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发展的质量。
现在需要重视提高生产效率、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增长的稳健可持续。
3. 从资源消耗型转向节约型发展。
在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需要发展节约型经济,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1. 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政府需要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率和水平,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2. 推动市场化改革。
需要深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多层次的市场体系,为新兴产业和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3. 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节约,加大环保投入,促进绿色发展。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这也使得我们需要对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
本文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出口驱动和投资拉动,以及过度依赖资源和环境的发展模式。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结构的调整,我国逐渐加强了自主创新和内需拉动的意识,开始转向以创新驱动和消费拉动为主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和“双创计划”,加大了对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同时也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居民增加消费和改善消费结构,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等。
这种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性。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环境治理政策的实施,我国开始加强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的意识。
中国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强调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推动了绿色技术和清洁能源的发展。
加大对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治理力度,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推动能源结构优化调整,推行节能减排等。
这种注重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性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注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结合。
近年来,我国国内需求的增长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国市场潜力巨大,成为各国企业争相进入的热土。
与此我国也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开放和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建设和规则制定。
中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形成开放型世界经济。
这种注重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结合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拓展我国经济的发展空间和优化我国经济结构。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浅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作用
浅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作用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
这一切都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在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靠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来实现增长,但如今,这种模式已经不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1. 从依靠外需拉动到以内需为主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出口和外需市场来实现增长。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贸易摩擦的增加,中国不得不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向依靠内需市场来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政府通过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和改善收入分配等一系列政策,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2. 从注重数量增长到追求质量变化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以GDP增长为目标,而忽视了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质量的重要性。
如今,中国已经意识到了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性,开始以提高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和环境保护为目标,转向追求高质量的经济发展。
3. 从重工业为主到以服务业为主过去,中国经济以重工业为主,而忽视了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如今,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发展服务业,提高了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并推动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1. 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中国能够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由以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为主,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提高经济效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中国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由追求数量增长转向追求质量变化,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科技创新和提高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 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中国的产业结构得以优化。
由重工业为主转向以服务业为主,有利于提高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和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4. 促进就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促进就业。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论述转变经济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1、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市场驱动力明显不足2、商品供过于求的状况日益严重3、3、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缺乏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
4、4、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
去年以来,我国价格走低的迹象越发明显,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加大。
5、金融贷款总量增速下降,资金供应渠道不畅的问题突出。
6、就业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的就业矛盾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
对下岗、失业、待业、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等大量的待就业大军,政府部门、经济学家们不仅对各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时对就业的主要矛盾是总量问题还是结构问题的观点也不尽一致7、尽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上述问题,但同时也存在难得的机遇。
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
去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已呈现出恢复性增长态势,投资额增幅为10.4%。
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从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财政资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业、促进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调整力度,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谈谈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这样一个长期、艰难和顺序的发展过程。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充分体现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重要作用,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指导、调整和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反映,是对我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深刻把握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对经济发展指导原则的新发展新跨越。
其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作者:曾东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8期摘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党对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全面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现状;展望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含义中央提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同我们以往所讲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比,虽然把“增长”改为“发展”,但含义却大为不同。
经济增长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指数量的增加,如资源、劳动、资本等投入的增加;经济发展方式比经济增长方式包括的内涵要丰富,方式更为复杂,不仅要求有数量的增加,而且要涉及到诸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经济效益、质量的提高和优化,摆脱贫困、公平分配,以及增加社会福利等。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一切经济发展的首要物质条件,但不是惟一的条件。
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使经济发展不仅涉及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涉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数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社会效益的提高;不仅包括社会财富的增长,还包括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这种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以消耗资源能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为沉重代价的,主要是就增长资源、劳动、资本等投入而言的,至使我國目前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协调、不全面、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一定程度上就是简单地把增长当做发展。
现在我们需要的发展不单纯是数量的增加,而是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行转变和升级。
本文将就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进行浅析,以期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依赖资源和环境压力较大。
过去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加之资源消耗大,环境破坏严重,导致了我国当前的发展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国目前正在积极进行经济转型,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为创新驱动发展方式。
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动力,需要尽快从传统的资源和劳动力驱动发展方式转变为技术和创新驱动发展方式。
我国目前正在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推动以创新为核心的发展,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可以有效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为绿色发展方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既影响到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又影响到了人民生活的质量。
我国需要尽快倡导和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这其中包括加大对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力度,积极推动我国能源消费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打造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我国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还可以为我国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动力。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变为开放合作发展方式。
开放合作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融入深度和广度,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以实现互利共赢。
这样可以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答:突出问题:(1)发展方式粗放落后,经济结构不合理。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必须清醒地看到,这种发展是粗放的,缺少内涵、质量和效益,是不可持续的。
我国的经济增长是主要停留在粗放经营方式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发展不协调,导致资源严重缺乏。
(2)贫富差距过大。
根据联合国有关组织分析,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表示收入差距相对合理。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基尼系数达0.474,远远超过0.4的警戒线,是世界上贫富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
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使社会财富过多地集中在少数高收入阶层手中。
同时,城乡差距、行业差距、地区差距也都在扩大,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3)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
内需乏力仍是我国长期经济发展的顽疾。
(4)区域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梯度发展”政策,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
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指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5)市场和资源环境有待改善。
市场环境的好坏关乎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社会稳定。
解决措施:(1)转变发展观念。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生活观念,正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经济社会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抛弃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扩大内需。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经济转型的战略基点和根本出路。
要努力保持消费与投资的动态平衡,实现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从而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3)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
要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支持企业在竞争中淘汰落后产能,积极落实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改善小微型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环境。
浅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作用
浅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愈发关注。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国际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作用进行浅议。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必然的。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依靠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种经济发展方式虽然能够带来经济增长,但却无法持续发展。
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必然的选择。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推动经济结构的升级。
通过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可以鼓励我国经济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有利于解决环境问题。
通过减少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能够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让我国在国际合作中更加有话语权。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举措是多样的。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打造更加环保的发展模式。
政府还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吸引外国投资和技术,推动我国向知识经济转型。
这些举措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未来是光明的。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不懈探索。
在未来,我国将继续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还将加强与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自身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为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文章标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如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不均、生态环境破坏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如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推动创新等,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及对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当前我国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过度、发展方式粗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要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需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大环保力度,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要加强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及对策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这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要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加强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保障全民基本公共服务。
需要改革税收体系,加大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
三、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空气、水、土壤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
要加大环保投入,加强环境监管,推动企业进行绿色生产,保护生态环境。
需要加强生态补偿机制,为生态环境保护者提供经济激励,促进生态保护。
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合力。
总结回顾: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不均、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如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推动创新等,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只有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地改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浅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作用
浅议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重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转变,从资源密集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
这些转变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经济主要依靠重工业来支撑国民经济,资源配置不合理,经济结构过度依赖对资源的消耗。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渐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变,加大对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使经济结构逐渐优化升级。
目前,我国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升了经济增长质量。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由于过度依赖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我国的经济增长往往是靠规模扩张和速度加快来实现的,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逐渐注重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努力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通过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我国逐渐实现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更加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逐渐实现了从资源密集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推动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与此传统产业也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了转型升级,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了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迅速提升,国际地位逐渐上升。
我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参与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我国的产品和技术不断走出国门,与国际市场进行交流和竞争,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发展成果,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模式,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崛起。
然而,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一、资源过度依赖和环境压力加大我国长期以来经过快速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和资源,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担。
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产业结构不合理与能源效率低下我国经济发展中,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问题突出。
转变传统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效率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人力资源质量不高和创新能力不足我国教育发展相对滞后,高等教育的总体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亟需提高。
同时,我国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需要加强。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城乡差距拉大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较弱。
同时,城乡差距也逐渐加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五、金融体系不健全与风险隐患增加我国的金融体系仍存在许多问题,如金融体制改革不彻底、金融监管不到位等。
金融风险的隐患逐渐增加,需要加强监管和完善金融体系。
六、国际竞争力不够和产业链的脆弱性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主要处于低端和中低端,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方面相对滞后。
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链的脆弱性。
七、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的挑战随着经济发展,一些社会问题也开始凸显,如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不平衡、社会治理难题等。
处理好社会问题和加强社会治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总结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复杂而严峻的。
从资源依赖与环境压力、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人力资源与创新能力、区域发展与城乡差距、金融体系与风险隐患、国际竞争力与产业链脆弱性、社会问题与社会治理等方面,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可持续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定历史条件下,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通过生产、消费和分配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实现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式和模式。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导向型经济。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借鉴了东亚四小龙(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的经验,发展了一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如纺织、服装、电子等。
我国将出口导向作为主要的发展策略,通过低成本劳动力和出口关税减免等政策吸引外资,并将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投资驱动经济增长。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投资一直被认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
政府通过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投资。
特别是近年来,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政府采取了大规模的投资刺激政策,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
资源环境承受能力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我国的资源环境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如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大气污染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依然存在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问题。
科技创新水平仍然较低。
虽然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整体上,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投入较少,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不足,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加快从传统产业到现代产业的转变。
要减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加大对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和培育,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要加强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握能力。
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大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投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减少污染排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我国经济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经济现状及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科技产业蓬勃发展,消费市场不断升级,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然而,我国经济依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但投资增速逐渐趋缓,出口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消费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其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地区间的差距不仅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更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潜在风险。
为了实现全面发展,我国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
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
此外,我国还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紧缺的问题。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我国鼓励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在区域发展上,我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和引导。
第三,在农村发展上,我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投入,促进农村居民的脱贫和增收。
最后,在环境保护上,我国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总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通过加大改革开放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农村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我相信我国经济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关于中国粗放型发展方式的研究
关于中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和高速增长,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自1979至2013年,中国产值以平均超过9%的速度持续增长35年,刷新了经济增长的记录。
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是粗放型发展方式。
所谓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大规模地投入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来实现大规模的产值增长。
这是一种广种薄收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外延式扩大再生产。
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
而与之相反的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主要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这是一种精耕细作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尽管在我国强调了多年,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研究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形成的原因、弊端和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走集约型增长道路,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原因从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看,以粗放型发展方式步入工业化道路是一种共性。
也就是说,在工业化的初期,企业总是倾向于大量使用廉价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生产规模,尽快进行资本积累。
因此,高投入、高消耗、追求高增长率和大规模生产,是这一阶段工业增长的显著特点,中国也不例外。
然而,中国是一个具有极大国情特殊性的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化进程还具有一些非常独特的个性。
在1949 年新中国建立到20 世纪70 年代末的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曾把公有制、按劳分配和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而加以固守,形成了一套完整、严密地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主要靠行政手段,既管宏观又管微观,市场在经济调节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了经济上的低效率和低效益,使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实现。
(二)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使我国的能源、资源难以为继,影响可持续发展。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
浅析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是指我国目前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经济发展方向的转变。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包括投资驱动型、出口导向型和资源依赖型。
这种发展方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积累了很多问题。
投资驱动型发展方式过于依赖投资,导致投资效益递减,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出口导向型发展方式导致我国与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过高,一旦国际经济形势不稳定,我国经济就会受到冲击。
资源依赖型发展方式使得我国的资源消耗过快,环境破坏严重。
为了解决当前的经济问题,我国正在进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方面,我国正在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
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我国的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我国正在进行结构调整,推动经济的内部转型升级。
通过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还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通过加大环保投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我国的社会结构仍然比较复杂,改革力度和节奏需要进一步加大。
我国的市场环境还不完善,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较弱。
我国的人口结构和资源配置存在不均衡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和资源调配。
我国的金融体系也需要进一步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方式及转变是指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向的改变。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经济等举措,我国正在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还面临着困难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市场环境,改善人口和资源配置,加强金融体系改革等。
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及应对措施-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及应对措施-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1 从历史渊源看我国经济发展长河1919 年的五四运动可谓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到现在的中国,中国经济发展也已有了九十多年的发展之河.而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经济大致呈现出三个三十年,也可看为三个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1)1919-1949,在艰难的救国图存中缓慢发展(2)1949-1978,在困难与探索中逐渐被世界所认可赞同,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经济体制时期.(3)1978 年到现在,是中国真正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并在这三十年间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在1978-2011 年间,中国GDP 实现了从3 5.2 亿到472882 亿元的转变.我们将重点放在第三个阶段.在这三十年间,中国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建立特色.在国内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不断提高.立足于国际角度,我国自从加入WTO 后,我国在机遇与危机并存的国际环境中,在经历过几次经济危机后,仍然呈现总体平稳的发展趋势,这也是我国经济政策的优势.而我国在近三十年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原因:(1)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将计划经济及时向市场经济体制经行转变,同时进行城乡发展规划,进行国有企业及私企改革,促使我国经济发展充满了活力,获得了生命力.(2)大量的劳动力存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后备基础.强大的劳动力基础是建设经济的必要条件,这也是我国在初级阶段发展的优势.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制定实行了科教兴国及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重视基本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制度的优势也不断体现,越来越多的人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2 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1 我国现今经济发展的发展基本上属于粗放型的经济的发展方式这种粗放型方式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本及自然资源的投入来实现产值增长的一种方式.这种大规模的粗放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极有可能因为产品质量不高而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不高.俗话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创新是提高产品生产率的必然要求.且粗放型生产对资源的耗费也是巨大的,据科学依据,如果我国依旧按过去30 年劳动投入率及能源投入的增长率计算未来30 年的能源需求,至2039年,我国在第一产业的劳动投入量为 6.32亿,而第二产业的劳动投入量更是要高达13.5 亿,且一年将消耗达165亿吨的标准煤.由此可见,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不能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的.2.2 由需求结构来看,我国经济的增长过于依赖投资需求及出口需求的增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分配制度的不完善,社会贫富差距大,且社会上流行的买房养老等保守思想致使我国消费需求不能紧跟我国经济增长的脚步.对大部分发达国家来说,国家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消费,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的消费需求落后必然导致我国经济的增长对投资需求及出口需求过度依赖.(表1)表1 为1980 年我国各个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上表可知,我国从2000 年以来,投资需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平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这种发展方式在长期发展中突显出一下两个问题:(1)经济缺乏稳定性.(2)无法长期持续这种贡献率.2.3 我国整体经济发展不协调,中西部与东部贫富差距大我国目前的发达城市大多集中在沿海城市及等几个大城市,,而中部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及质量等都追不上发达城市的发展.这也造成各地区的发展不协调,国民收入差距大,国内物价水平相差大的问题.若经济发展持续建立几座大城市中,必然是不适应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之路的.由此可见,调整区域经济发展已是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3 我国经济面临的两大挑战3.1刘易斯拐点我国现在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正是刘易斯拐点.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不断严重,我国先前人口红利带来的好处正在慢慢消失.在珠江三角洲或一些发达地区,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显着.因此我国在面临刘易斯拐点的挑战时应积极进行产业调整,建设创新型社会.3.2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发展中国家在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出现停滞状态的现象.当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中等之后,与低水平有差距但又无法与高收入水平国家竞争,使得国际市场有一定程度的萎缩.同时又因为国内收入差距大,使得国内市场陷入一定的停滞时期.4 应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应实行的措施4.1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在已经成为时代的末流,不是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式.中国在经济改革时,首先要促进中国由粗放型经济向集中型、技术型经济转变.政府在颁布政策时,利用对科学技术方面的财政政策优惠或一些产业基金投资来吸引高技术人才,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及创新.4.2 刺激消费,促进消费增长消费每个公民每天都会做的事,那么政府如何有效的进行宏观调控,刺激公民消费,增加消费需求是解决经济对投资及出口需求依赖重的首要问题.首先政府应不断的完善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配套完善科学的社会福利政策,加强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制度,使得公民敢于消费.从而拉动消费需求;其次,我国政府应不断完善分配制度,出台合理的分配政策,提高人均收入水平.4.3 调整区域发展重心近三十年的沿海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原材料的消耗越来越严重,沿海城市也逐渐向着科技型城市发展.现在中国区域发展的重心应当进行相应的转移,在促进沿海城市转型的同时促进中西部城市的发展.将制造业等能源消耗型产业向内陆转移,带动中西部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促进整体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收入,促进资源能源的有效合理利用.5 结语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中国要实现繁荣富强必须得不断的完善自身缺陷.我国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在漫长的发展之路中,中国经济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难.中国政府应当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促进我国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政府加强法制建设,坚持技术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参考文献】[1] 胡景北. 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一种可能机制.[J].经济研究.1998.[2] 李翀. 关于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分析与预测.[J].理论探讨.2013.[3] 陈雨露.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发展机遇.[J]. 理论视野.2009.。
我国发展方式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其影响
但 另一 方面 , 也要 看到 , 随着国内外 内外 经济 的 基 本 平 衡 。 形 势 的 发 展 变 化 , 国经 济 内 外 不 协 调 的 我 导 致 我 国内外 经济 不 协 调 、 易顺 差 贸
既 也 问题 也 越 来 越 明显 , 出 表 现 在 贸易 顺 差 过 大 的 原 因 是 多 方 面 的 , 有 内部 的 , 突
的 持 续 大 幅 度 增 长  ̄ g 汇 储 备 规 模 的 不 nl ,
有外 部的; 既有正常的、 合理的因素, 也有
不 需要 仔 细分析 , 断 累积上 。 如 , 2 0年  ̄2 o 年 , 比 从 0 3 z o 8 我 不正常 、 合理 的因素 。 J
才能 对 症 下药 。 常的 、 理 的 正 合 国 货 物 进 出 口J 从 2 47 美 元 , 路 找 出 病 根 , 顿差 5 .亿 一 在 我 上 涨 到2 5 9 ML美 元 , 国家 外 汇 储 备 规 模 因 素 是 , 当今 世 界 经 济 格 局 中 , 国具 而 因而 我 国 产 也 从 4 3 .亿 美 元 增 加 到 将 近 2 o oL 0 25 o o  ̄ 美 有 要 素 组 合 条 件 较 好 的 优 势 , 不 元 。 种 情 况 不 仅 不 利 于 对 外 开 放 战 略 品 在 国际 市 场 上 具 有较 强的 竞 争 力。 正 这
创 新 时 代 j2 1 0 0 1 3 5 1
专 家 论 坛
势 当中带 有 一 些 虚 高 的 成 分 , 致 了出 口 导
的 不 合 理 增 长 和 贸 易顺 差 的 不 合 理 扩 大 。
换 句 话 说 , 果 能 够 通 过 体 制 和 政 策 调 如 整 , 除 我 国 出 口产 品 竞 争 力 中的 虚 高 部 消 分 , 得 竞 争 力 回 归 其 本 来 状 态 , 么贸 使 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经济学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问题研究姓名 xxxx专业经济学准考证号 XXXXXXXXXXXX指导老师论文成绩完成时间 XXXX年XX月联系方式 XXXXXXXXXXXXX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发展战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战略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形式改革迫在眉睫。
一、以行政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制约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其中行政体制是一个重要环节。
如何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前不久,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了“第二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
论坛的主题是“十二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行政体制改革”。
与会者指出,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实现根本性转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政体制改革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切需要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为此,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处理好三个关系与会专家指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现行行政体制总体上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突出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尚不完善。
这些问题的存在既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环境变化有关,也同传统的发展理念有关,但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体制机制仍存在弊端。
行政体制改革要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正确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这就需要进一步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职能与事权,健全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中央应坚持加强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引导、调控和管理,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把更多精力放到制定战略规划、法规政策和标准体系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
地方应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搞好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力和执法监管职责,维护市场运行秩序和社会和谐安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
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整个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离不开其他方面改革的支持和配合。
这就需要处理好行政体制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的关系。
应把行政体制改革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中来谋划和推动,使之服从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一致,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法治国家相协调。
也就是说,应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形成各方面体制改革良性互动、协调推进的新局面。
二、以社会政策为着力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1995年,中央在“九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我国实际出发,将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相比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外延更为丰富和宽泛。
根据中央文件的提法和有关研究,所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要是指促进经济发展从落后的、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向高效的、合理的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外延的扩大再生产”转变为“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同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
一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往往有其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并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演进和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提出,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以及资源、环境约束等因素的变化。
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高投入、高消耗,没有摆脱技术优势缺乏、创新能力不足、增长模式粗放的问题。
如果说这样的发展模式利用了我国劳动力低廉,土地、资源相对充足,国内市场尚未饱和等优势,随着后工业化、全球化迅猛发展,国内发展和国际竞争双重压力不断加剧,过去的比较优势逐渐耗尽和减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将面临严峻挑战。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探索出一条增长与发展相协调,具有发展后劲的集约化、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无疑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战略抉择。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须社会政策协同虽然目前经济发展方式不太适应资源、环境约束和社会发展要求,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优势和条件还有很多。
一是在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仍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潜在的人力资本大国,过去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优势,如果能够妥善应对“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终结带来的劳动力成本上行压力,把提升劳动力素质放在首位,加强劳动者就业保护和职业投资与扶持,必将使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优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大幅度提升人口素质已是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二是与近乎无限的劳动力供给相联系,中国过去依靠扩大投入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降低了农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并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如果能够积极适应工业化中后阶段工业贡献率逐步下降的趋势,变压力为动力,整合和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以人为本的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将使我国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和升级。
三是目前我国人民生活已经初步达到小康水平,从1978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6倍,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
广大中低收入群体边际消费倾向普遍较高,有着巨大的消费意愿。
如果有效实施以扩大消费需求为重点的内需战略,切实提高中低收入群众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必将极大地扩大社会即期消费、稳定社会消费预期,出口、投资和消费协同拉动经济的局面就能形成。
正是上述基础和条件,为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巨大潜力,但要把优势和条件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生动力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经济发展方式不持续,很重要的原因是长期缺乏社会政策的协同,过于重视经济增长指标,弱化了社会发展指标,导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割裂。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举措不能仅局限于经济领域,需要从社会政策领域找着力点。
三、多措并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如何把握好历史机遇,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于以资源型经济为主的福建省永定县来说,解决好这一重要课题尤为重要和迫切。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和深入研究自身实际,永定县提出从多方面采取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在保障机制上,发挥政绩考核体系的导向作用。
在当前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诸多因素中,政绩考核体系不科学、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
永定县应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作用,以政绩考核体系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具体来说就是,把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指标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能够科学衡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效果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以之引导和约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观念和行为,促使他们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部署。
今年2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关键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中央如此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首先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弊端。
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过去长期存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老问题依然严重,而且伴随经济的高速增长而逐渐出现的不协调、不平衡、不和谐、不安全的新问题也日益严重。
其次是因为这种粗放而失衡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遭遇环境承载能力下降、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社会冲突增加等生态环境、贸易环境和社会环境恶化的阻碍。
特别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更让我们看到,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行。
对此,胡锦涛总书记鲜明地指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客观地说,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跟过去我们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技术水平低下、经济总量小、经济社会长期“紧运行”和人们对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忽视有关系。
试想在一个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的人口大国,不可能不要高速度;在技术水平不高、环境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不靠高投入、高消耗,进而也难免高污染。
但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经济总量的扩大,我国进入了经济宽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解决这些问题也就迫在眉睫。
遗憾的是,尽管我们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也做过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通过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换取高增长的发展惯性依然很大;从思想上忽视经济增长质量、忽视生态环境成本的倾向还相当严重;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出口,过度依赖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发展,过度依赖物质投入的问题还十分突出。
从投入和消耗来看,投入大、消耗多仍是当今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
例如,2008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8%,而其消耗的资源总量却达到了15%以上,其中,钢材消耗超过31.8%、原煤达到39.6%、水泥消耗达到48%,这就必然导致投入产出的效率低下。
如我国万元产值能耗就分别是日本的8倍、德国的7倍、美国的6.5倍,甚至是印度的2.3倍。
在过去高速发展的20多年里,每年由于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估计占到 GDP总量的10%。
特别是由于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缺少世界名牌,所以,不得不更多地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大量低价开发自然资源甚至严重的环境污染来换取微薄的加工利润,进而成为任发达国家“剥削和无理指责”的低端产品“加工厂”。
这种粗放的发展必然与我国的资源状况相冲突,使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能力令人担忧。
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要实现三个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到底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针对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真正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