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导学案第一课:自我介绍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自我介绍的重要性及基本要素。

- 培养学生自信、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 自我介绍的定义和重要性。

2. 自我介绍的基本要素:姓名、年龄、家庭、兴趣等。

教学步骤
1. 引导学生讨论自我介绍的场合和意义。

2. 教师出示范例自我介绍,并解析其基本要素。

3. 学生分组互相进行自我介绍练,并互相提供反馈意见。

4. 学生进行全班集体自我介绍。

拓展活动
- 学生撰写个人简介,包括姓名、年龄、家庭、兴趣等,以便
进行更深入的自我介绍。

第二课:我的家
教学目标
- 通过研究家庭成员的介绍,了解家庭的组成和重要性。

- 培养学生关心家庭、爱护亲人的态度。

教学内容
1. 家庭成员的称呼和介绍。

2. 家庭成员的重要作用。

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并解释其重要作用。

2. 学生依次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名称和重要作用。

3. 学生彼此交流家庭成员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活动
-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庭成员的作文,并进行班级分享。

...
(继续按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编写)。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一、整体感知、质疑:1.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麻雀》,自由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在哪儿?课文提到几只麻雀?讲了一件什么事?2.明标:这节课我们就要从这个故事中探讨它表达丁什么感情,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默读,质疑: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师边听边梳理。

二、读议课文:1.指名读1~3自然段,问:老麻雀为什么要救小麻雀?从哪些词语看出小麻雀弱小?议:“无可奈何”、“拍打”、“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

给“分明”换一个词代入读。

2.弱小无依的小麻雀多可怜哪!你能读出对小麻雀的同情吗?自由读,指名读,评读。

3.引读:在小麻雀遇到危险,需要搭救时,猎狗怎么做?齐读第4自然段:“猎狗慢慢走近……”一句,这是什么样的危急时刻?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4.这时谁出现了?齐读下文“突然……”你有什么问题?(或引出质疑中有关的问题)组织解疑。

5.读句子,想问题(投影1)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

(怎样理解像一块石头似的落猎狗面前?)议:(老麻雀落下来的动作又快又猛,力量很大,落地很重,气势很猛,看出它着急紧张,救子心切。

)指导读这一句。

(语速要快,显出紧张、救子心切的心情。

)(投影2)它蓬起了全身的羽毛,样子很难看,绝望地尖叫着。

(“绝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绝望地尖叫着”?议:(“绝望”,即毫无希望,这里指老麻雀带着毫无希望的神情,它对自己的举动能否保护小麻雀,阻挡猎狗的进攻是没有把握的,但它仍尽力地保护自己的幼儿。

)6.出示投影图片。

说一说,读一读课文有关内容。

男女生分别读,男生读猎狗,女生读老麻雀。

评读:这样读能不能体现老麻雀着急、勇敢、救子心切的感情?谁再读读?试背诵第4自然段。

7.老麻雀这样做是为什么?默读第5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懂的。

8.小组讨论解疑:班内汇报:读句子,谈理解:(投影3)可是因为紧张,它小小的身体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

四年级上语文课导学案

四年级上语文课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3、白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预习案
课题: 13、白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4、白公鹅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 14、白公鹅班级姓名
达标检测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16 母鸡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一课时)
课题: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探究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题:15、猫班级姓名
四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第二课时)
课题:15、猫(第二课时)达标检测案班级姓名
观察图片配一段旁白。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爬山虎的脚》【教学目标】1.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绕语文要素时“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围绕语文要素“准确表达,学会观察”。

《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叶老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一篇观察范文。

文章的结构非常的清晰,先写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再写“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叶子,最后写爬山虎的脚。

让学生以品读感悟,想像画面为主要手段,去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启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谁能说说前两段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图片我们通过这些准确形象的语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这节课让我们带着这些收获,在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吧!二、研读3、4自然段,交流体会1.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1)读文画句①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师: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如果你也学着叶圣陶爷爷此时在观察爬山虎的脚,你发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观察的呢?(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提出比喻句,仿写比喻句)(2)读文画“脚”1.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复述爬山虎脚的样子,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四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全册备一、教学目标: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认真完成作业和查字典、词典的习惯。

(5)继续学习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

(6)继续学习预习和复习,并养成习惯。

(7)能够有选择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读书做记录的习惯。

2.汉语拼音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3.识字写字(1)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2)继续练习用钢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3)继续练习写毛笔字,写得端正,纸面干净。

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其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能当众说话,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做到语句比较通顺,态度大方,有礼貌。

(5)讨论问题能主动发言,说清楚自己的意思。

5.阅读(1)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能复述课文。

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5)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

能借助字典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6)能阅读程度适合的少年儿童读物,了解主要内容。

6.习作(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

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2)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写出文通字顺的短文。

(3)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课本主要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课文”、“习作”和“练习”组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认识“嗅、奈”等6个生字,会写“嗅、呆”等13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猎狗的攻击与退缩写清楚的。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导入,揭示课题(一)出示单元篇章页,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

(二)揭示课题。

(板书,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明确单元篇章页中的语文要素,让学生了解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理清顺序(一)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读通课文。

(2)找一找课文写了哪几个角色,把它们圈出来。

1.字词检查。

(1)同桌互相指认圈出的生字词,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2)出示重点词语,进一步检查字词认读情况。

2.交流自学任务。

课文写了哪几个角色?(板书:老麻雀、小麻雀、猎狗)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次识字学词,既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能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填写思维导图。

图片(1)学生自主完成思维导图的填写。

(2)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3)学生汇报,交流填写理由并请学生完成板书。

2.借助思维导图,说一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板书:起因、经过、结果)3.借助句式,说说课文围绕麻雀写了一件什么事。

打猎归来的途中,“我”看到。

4.教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按照起因、经过、结果把这件事情写清楚,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来写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作者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教育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2、学生学会分层次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慎重地对待疑问。

3、指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时,要抓住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提示单元主题,导入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来想像一下:有一棵很高大的树。

有两个人,一个人站在树底下仰望它,另一个人在山顶上俯视它,他们看到的情形会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一棵树看上去会这么不同呢?因为两个人看树的角度不同。

我再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天气炎热好不好?说不好的同学说得有道理,天气热,我们会觉得难受,当然不好。

可有人会说好。

谁?卖冷饮的人。

因为天气热,他们的生意就好啊。

同学们平时有没有注意到看事物的角度的问题呢?从刚才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了。

遇到事情能不能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很重要。

不信我们来看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叫《牛和鹅》。

二、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牛字和鹅字有意识地写得一小一大,问:同学们猜猜老师为什么这样写?2、指名猜,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第5-7自然段。

1、师:这真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庞大的牛把自己看得比人小,小小的鹅却把人看得比人大。

那么当人遇到这两种动物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

2、提出阅读要求:朗读全文后,划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段落再多读几遍。

3、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点。

(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能是课文的3、5、6、8等自然段)4、根据巡视过程中了解到的情况,引导学生读好5-7自然段。

(先学生自由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模拟“鹅”和“我”的神态、动作,体会“鹅”的神气十足和“我”的害怕狼狈,再让学生分组合作阅读,擅长读的同学读课文,擅长表演的同学边听边表演。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晚的江上导学案第1篇】一、新课导入:用一幅画导入,引起学生思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

归纳学生发言,引出所讲题目《秋晚的江上》二、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语速、语气、语调)强调字音---一瞬(shùn)2.学生齐诵读第一遍,读准字音。

第二遍,感受诗歌内涵。

在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画面上会出现什么景物?归鸟、夕阳、芦苇在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景物?秋天的晚上,在江面上,出现了归鸟、夕阳、芦苇三、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刘大白(1880~1932)中国诗人,原名金庆棪,后改姓刘,名靖裔,字大白,别号白屋。

浙江绍兴人,与鲁迅先生是同乡好友,现代著名诗人,文学史家。

曾东渡日本,南下印尼,接受先进思想。

先后在省立诸暨中学、浙江第一师范、上海复旦大学执教数十余年。

1919年他应经亨颐之聘在浙一师与陈望道、夏丏尊、李次九一起改革国语教育,被称为“四大金刚”。

后任教育部秘书、常务次长,中央政治会议秘书等职。

二十年代,他曾莅校考察并讲学。

代表作品:《旧梦》《卖布谣》等。

1931年开始,刘大白闭门进行写作。

1932年2月13日,刘大白静静地躺在钱塘路九号里的床上,与世长逝,享年五十三岁。

四、赏析诗歌1.鸟儿要干什么?怎没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3.“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夸张。

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4.“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体会诗文的意蕴,找出情景相容的词句倦鸟、驮着、翻翅、掉落、妆成。

6.从景色中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五、深入探究1.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是怎样的社会?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无自由、幸福可言。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2指导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女娲补天的艰辛,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检查生字。

2、回忆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补天,怎样补天,补天后的情形)二、初步合作学习。

1、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默读课文,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一)解决“为什么补天?”1、归纳得出“天崩地裂”。

2、出示图片和录像,学生补充:“到处是的情景。

”3、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表现情景可怕的句子,并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4指导朗读。

(二)解决“怎样补天?”1、引导学生用精炼的词语归纳出补天救人的过程。

2、出示提示,引导学生简单复述补天救人的过程。

(三)解决“补天后的情形”。

交流归纳。

三、在次进行合作学习,深入理解女娲身上的精神品质。

1出示问题:女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要求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到相关句子进行说明,然后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2全班交流。

(1)女娲善良的特点。

引导学生找到有关句子,如“女娲难过极了……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然后,找出关键词句进行体会,并指导朗读,评价。

(2)女娲勇敢的特点。

如“可是,天上的大窟窿……把天补上。

”,“女娲把它……立刻被补好了。

”指导朗读。

(3)女娲不怕困难的特点。

引导学生抓住句子,并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关键的词。

体会后指导朗读和进行评价。

“她跑到山上……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很稠的液体。

”(4)女娲的力量神奇。

女娲能请雨神,能造船救人,能炼石补天等。

四、朗读最后一段,把女娲给自己留下的印象转化为对她的赞叹。

那天边的五彩云霞是女娲冒着生命危险,不怕艰辛换来的,所以显得格外美,那么你认为该怎样读好最后一段?齐读。

复述故事。

五、谈启发。

读完这篇优美的神话故事,你有什么启发?六、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脚爪、挣脱”等容易读错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感受拟声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能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借助板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能抓住文中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品读“我”对牛和鹅态度的不同,体会作者将人的表现与鹅(牛)的表现对比着描写的好处。

4、读懂金奎叔说的话和“我”产生的体会,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文中的关联词体会“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变化,重点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把事情写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

难点:读懂金奎叔的话和“我”的体会,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懂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齐读课题)你看到过牛吗?(体型庞大,性情温顺)你们也一定见到过鹅吧,它的体型看起来就小巧多了,还记得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吗?性格是那么傲慢、不可一世。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说明了它们有这样截然不同的表现的原因。

(出示)指名读读了这段文字,你知道些什么?(点评:你关注到了这里的关联词,的确,这句话中虽然省略了“因为”,但其中的因果关系我们一看就明白,让我们读好它。

)齐读3、(出示第二自然段)齐读。

很相信,用一个成语表示就是——深信不疑,正因为牛和鹅对人有这样的看法,正因为我们对这样的说法深信不疑,于是便有了这么一个既有趣又蕴含道理的故事。

让我们抓紧时间,根据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根据阅读要求,自由朗读全文。

(①读通课文,用“△”在容易读错的词语下面做好记号,用“○”在有特色的词语下面做记号,并把这些词语读给同桌听。

②边读边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了什么。

)2、交流词语:容易读错的词语(指名交流——出示词语)第一排标红的字是——多音字,尤其要注意读好这两个字。

第二排标红的字要念——轻声,这个字可不要读错。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牛和鹅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发现作者对牛和鹅前后态度的变化。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4、让学生明白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事物,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

教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话题导入我很少来人民路小学,对这里很陌生,你们能告诉我:你们学校哪儿最美吗?师相机板书:地点名字。

你们说得都是同一个学校,可为什么大家说的结果不同呢?今天我们学完《牛和鹅》这一课,相信大家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板书课题。

二、整体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有很大的变化。

三、精读品味(1)探求我对牛的态度1、最初我对牛是什么态度?谁能很快找出来读一读?2、课件出示牛的图片:这头牛这么大,这么壮小作者是一个小孩子是却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胆子的确够大的的。

咱班有胆大的吗?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师相机评价(2)体会我对鹅的态度1、导语:我不怕牛,那鹅呢?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的,请你们找一找。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看图发现我怕鹅。

3、课文中也有许多地方写了我怕鹅。

你们谁来说一说。

4、生交流,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朗读,体会我对鹅的害怕心情a、我们马上就不响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l我怎么走过去?从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到我动作很-----(轻、慢),为什么要这样走呢?是因为------l谁能扮演小作者来读。

谁还能比他的动作更轻更慢呢?b、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l我已经被鹅鹅逼得没有办法了,我只得------,l现在你就小作者,谁能把你的心情读出来?还有谁想读?齐读这句话师相机评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出塞导学案第【1】篇〗《出塞》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工具书和注释,自学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2.通过诵读诗句、品悟字词,体会诗人对征人的同情对当时朝廷、将领的不满和对和平的渴望。

3.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感知边塞诗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词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想象画面,读悟结合,体味诗情。

[教学准备]查阅诗人和本诗背景资料。

结合注释,自学诗意。

*课前互动创诗境:看图猜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里。

读诗,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能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第21课“古诗三首”的第一首诗,穿越到唐朝的大漠边关,感知诗人王昌龄的赤子情怀。

(板书诗题和诗人)。

二、解诗题,知诗人。

(检查预习)1.解诗题齐读诗题,读准“塞”的音,说说“塞”和“出塞”的意思。

师随机补充“边塞”的重要性。

2.了解诗人和历史背景。

(1)PPT出示王昌龄简介,指名读。

(2)学生分享搜集的关于诗人和本诗背景的不同资料,师随机对学生予以肯定。

三、诵诗句,明诗意。

诵诗句(PPT出示全诗)(1)读正确、流利,做到字正腔圆。

指名反馈读,引导学生结合字音、流畅度评价。

(注意“教”读第一声。

可补充原因——唐诗平仄规律;《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学习“秦”字,齐读全诗。

(2)读出节奏有韵味。

指名读出节奏,评价。

(告知七言绝句的节奏通常为前四后三,也可按词读。

)自由练读。

师生合作读。

(3)展示读。

师:谁来学学王昌龄,一展诗情?指2-3名学生读,师相机评价。

(4)总结初读古诗的要求:首先我们要读正确、流利,有节奏,就是我们说的字正腔圆、有板有眼。

2.结合注释,明白诗句大意。

师:放声朗读便于记诵,低声吟咏利于思悟。

请同学们轻声读诗句,参照文下注释,说说意思,不懂之处同桌一起探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战胜困难。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课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

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

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

师:大家看了录像,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

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

“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1、集体拼读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二、范读或朗读课文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提到哪些人一起爬天都峰,请划出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1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有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学习××××××××××。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相互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有关黄山的资料、图片等。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预习提纲1.收集黄山(天都峰)的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天都峰。

2.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记下不懂的地方。

第一课时一、展示资料,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谈谈对黄山(或天都峰)的初步印象。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2.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组内合作,自主识字。

(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

(2)集体开火车认读。

(3)交流识字方法。

3.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精读自悟,多读多想。

(一)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

(由学生印象最深的部分入手)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读后的感受。

2.根据自己的读书感受,用简笔画画出你心目中的天都峰。

3.评价学生画作,让学生做到评价有理有据。

重点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等词句进行评价、指导。

4.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读后评价、交流。

5.图文对照,进一步体会天都峰的高和陡。

6.齐读本段。

(二)合作学习三——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三——五自然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上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上册)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上册)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4.积累对联,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

5.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学习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1.词语卡片投影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时间安排5课时第一课时口语交际一、导入师: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峭壁深渊、怪石云海当然神奇,风雨雷电、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称奇的地方。

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

大家都了解了什么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启发提示:在放学路上,在公园里,在家里的庭院中,你有没有发现奇特的花草树木?夜晚的星空,日出日落的景观,下雨时的天象……这些你都进行过观察吗?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外出旅游时,看到过什么奇特的景象?鼓励学生回忆,大胆交流。

二、在小组交流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要求: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

要言之有序2.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根据发言情况作出点评。

四、总结、引导讨论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五、延伸拓展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明确习作要求,自主选择习作内容1.师: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美丽的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自然景观的环境状况,你一定想把它记下来是吧,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在上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

2.根据习作提示,自主选择习作内容。

3、启发学生说一说,准备写什么景物,这个景物有什么奇妙的地方,打算分几个方面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考虑好习作的内容和顺序。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教学要求: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12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

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作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

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

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楚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2.你还读懂了什么?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提示:1).“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2).猎狗想怎么样?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小麻雀摔下来老麻雀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猎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

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导学案第【1】篇〗麻雀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杨再隋先生说:“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读贯穿始终,“初读”“默读”“品读”“研读”“拓读”,读的层次势如剥笋。

注重“阅读教学策略”的指导,以读促讲,以读悟情,让学生在读中学到方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在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学习时,读懂文中的词句,通过自问自答、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汇报交流。

相互启发,深入探究老麻雀保护幼儿的急切心情和敢于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的无畏气概,进而领悟“亲子”“母(父)爱”力量的强大。

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非形式化的主动发现、探究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

同时,通过反复的读、思、画、议,使学生对老麻雀这个主要角色的神态、动作及果敢的形象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

2.收集和母爱有关的名言及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1.走近作者。

(1)导思:同学们喜欢看外国名著吗?(出示长篇小说《父与子》的一组图片)还记得这些有趣的情节吗?你知道《父与子》这部名著的作者是谁吗?(2)出示屠格涅夫的图片及介绍。

2.导入新课。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麻雀》就选自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

相机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2)导思:这只小小的麻雀身上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连这位伟大的作家都被打动了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由外国长篇小说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拉近了学生与作者及文本之间的距离,可谓一举多得。

而对屠格涅夫的介绍,潜移默化中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要求,学生自学。

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想一想:①课文出现了哪几个角色?主人公是谁?②这些角色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怎么样的?③按“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观潮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我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我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学习重点: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

知识连接: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8月18 日在海宁县所见的大潮最为壮观,因为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窄,外深内浅,潮波传播时受到约束形成的大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十分壮观的景象令人难忘。

预习任务:1、学习重点生字词语。

2、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

自主、合作、探究:1、你学会了那些生字词?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字词吗?2、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的最好听。

3、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

4、闯关练习:1、我会给多音字组词: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那些时段的景象?蒙薄号2、我能根据意思写词语。

(1)奇特而又罕见的景象——()(2)形容隐隐约约,不大清楚——()(3)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用来形容人声嘈杂喧闹——()3、我会填:今天,我们到海宁来观潮,朝来之前,江面上----------,潮来之时,只见---------------------------------,浪潮越来越近--------------------------------------,那声音----------------------------- ----------------------,潮过之后,江面上------------------------------------,看看堤下---------------------------------------------,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我们为之----------------------,为之-------------------------------。

学习收获:知识延伸:收集积累有关钱塘江潮的名诗句。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做着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

2、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

预习任务: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3、4自然段。

2、课文评价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

自主、合作、探究:1、作者在描写大潮来时的景象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2、说说你认为体现钱塘江大潮使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读一读。

3、进一步理解“天下奇观”,并说一说你观潮的感受。

闯关练习:1、我会按要求完成练习。

那条白线很快的向我们移来,逐渐()、(),(),再近些,只见(),形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浩浩荡荡(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大地好像都被震的颤动起来。

(1)按原文填空。

(2)造句:犹如----------------------------------------------------------(3)这段话是从()和()两方面来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学习收获:--------------------------------------------------------------------------------------------------------------------------------------------------------------------------------------------------------------------------------------------知识延伸:小练笔,仿照作者描写潮来时的写作顺序,写一些有关雷雨的小片段。

2.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边读边想像,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的方法。

预习任务:1、学习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读完课文后,你能说一说课文写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特点吗?自主、合作、探究:1、文中有那些词语被你发现并记住了,有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吗?2、雅鲁藏布大峡谷,他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壮丽景观?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你能从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吗?3、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风光举世闻名,那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闯关练习:1、我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另一个是-------------------------------------。

(2)不同高度的---------------------------------------------------犹如------------------------;2、我也会;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世界之最我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学-------------------------------------------------------------------------。

这句话把--------------------------比作--------------------------。

2、我也会。

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我也能用这个句式说一句话。

---------------------------------------------------------------------学习收获:--------------------------------------------------------------------知识延伸:世界之最我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我还知道许多世界之最,让我来写一些--------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2、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中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感受鸟与树之间、人与自然彼此和谐相处的道理。

学习重点: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预习任务:1、能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认真预习的孩子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说一说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4、你能收集到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与资料吗?自主、合作、探究:1、你学到了那些生字词?2、讨论交流:作者几次去看鸟的天堂?什么时候去的?看到的景象一样吗?3、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树呢?你找到了那些描写大榕树的句子呢?闯关练习:1、照样子集累词语。

(1)白茫茫---- ------ -------(2)许许多多---------- ----------- ----------(3)商量商量------------ ---------- -------------2、我能把他们送回家。

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3)不忍舍弃或离开—————————()(4)清楚的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时人知道。

————()(5)植物长得多而茁壮————————()(6)短促而频繁的震动——————()学习收获: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然意识。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重点:抓住重点词汇题会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

预习任务: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找出你喜欢的优美句子,读一读,并体会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3、文中几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了引号而有些地方没加引号呢?自主、合作、探究:1、合作完成: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交流: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3、说一说:为什么说大榕树是鸟的天堂?闯关练习:1、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2、读一读,说说你从画线部分体会到了什么?(1)我有机会看清他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叔,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我体会到--------------------------------------------------(2)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美丽的南国的树!我体会到--------------------------------------------------------------- 学习收获:---------------------------------------------------------------------------------------------------------------------------------------------------------------------------------------------------------------------------------------------------知识延伸:课后小练笔,学习作者的写法,按一定顺序,有条理的介绍一处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