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公交线网优化系统设计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fc5afda2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84.png)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一章前言交通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难题,为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人们设计了各种交通系统,智能公交系统是其中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公交系统在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方面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二章系统设计智能公交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2.1 GPS定位模块GPS定位模块是智能公交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它可以精确地定位车辆的位置,并将位置信息实时传输到后台系统中。
在实现这一模块时,我们应当选用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GPS芯片,以确保定位和上传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2.2 人机交互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是智能公交系统中与乘客交互的重要模块,主要包括屏幕和按键等。
屏幕可以显示车辆实时位置、到站时间和公交线路等相关信息,按键则用于乘客的操作和反馈。
2.3 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是实现车辆与后台系统数据通信的重要模块,主要采用GPRS、3G、4G等通信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
2.4 后台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是智能公交系统的控制中心,它可以对所有车辆和线路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包括车辆位置、车次、客流等信息,从而可以实现路况优化调度和乘客服务质量的提升。
此外,后台管理模块还可以实现票务管理、统计、报表等功能,方便运营商对公交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和优化。
第三章系统实现系统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车辆硬件改造智能公交系统要求每辆公交车都安装GPS设备,并配备相应的通信设备和人机交互设备。
因此,需要对车辆进行硬件改造,将GPS设备、通信设备和人机交互设备等设备进行安装和接入。
3.2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是实现智能公交系统的关键环节,包括后台管理系统、操作系统、APP等方面的开发。
后台管理系统主要负责车辆监控、数据统计、发车调度等功能;操作系统主要负责车辆端的数据传输、路线规划、车辆控制等功能;APP则主要面向乘客,提供公交车实时位置、到站时间和线路查询等服务。
智能公交实施方案
![智能公交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a04b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94.png)
智能公交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智能公交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缓解交通压力、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推进智能公交实施,我们提出以下方案:一、智能公交车辆更新升级1.引进新能源公交车:加大对新能源公交车的投入,逐步淘汰传统燃油公交车,提高公交车辆的环保性能。
2.智能化车辆管理系统:建立智能公交车辆管理系统,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智能公交线路优化1.根据城市交通状况和乘客出行需求,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线路覆盖率和运营效率。
2.建立智能公交站点:在公交站点设置智能公交站牌和实时到站信息显示屏,方便乘客获取公交信息,减少等车时间。
三、智能公交支付系统1.推广智能公交卡:逐步推广智能公交卡支付方式,方便乘客刷卡乘车,减少现金交易,提高公交运营效率。
2.智能手机支付:支持乘客使用智能手机进行公交支付,提升支付便利性和乘车体验。
四、智能公交信息服务1.建设智能公交信息平台:整合公交运营数据和乘客出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出行信息查询和服务。
2.智能公交APP:开发智能公交APP,提供公交线路查询、实时到站信息、乘车规划等功能,方便乘客出行。
五、智能公交安全保障1.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在公交车辆和站点安装监控设备,加强对公交安全的监管和保障。
2.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立智能公交应急救援体系,提高公交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六、智能公交环境建设1.智能公交站点建设:加大对公交站点的改造建设力度,提高站点的舒适性和便利性。
2.智能公交环境整治:加强对公交线路沿线环境的整治,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形象和品质。
综上所述,智能公交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公交运营效率、改善乘车体验、减少环境污染,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智能公交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智慧公交方案
![智慧公交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d7a88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1.png)
第1篇
智慧公交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共交通系统承载的压力日益增大。为提高公交服务质量,缓解交通压力,减少空气污染,促进绿色出行,本项目旨在构建一套智慧公交系统。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分析和智能调度等手段,实现公交运营的智能化、高效化和人性化。
二、项目目标
1.提高公交运营效率,缩短乘客等车时间。
3.开展公交信息采集设备安装和调试工作。
4.开发智慧公交APP及智能调度系统。
5.部署智能电子站牌,优化公交站台设施。
6.对公交驾驶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7.正式启动智慧公交项目,进行试运营。
8.根据运营情况,持续优化系统功能和调度策略。
五、项目评估与监管
1.建立项目评估体系,定期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3.提供多元化支付方式,如二维码支付、公交卡支付等,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四)安全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公交信息数据安全。
2.加强对公交车辆及驾驶员的监管,确保运营安全。
3.定期对智慧公交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四、实施步骤
1.开展项目前期调研,明确项目需求。
2.设计智慧公交系统架构,制定实施方案。
6.全面推广:逐步扩大智慧公交系统的覆盖范围,实现全城覆盖。
五、评估与持续改进
1.效果评估: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评估项目实施效果。
2.问题反馈:通过乘客反馈、系统监控等渠道,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持续优化: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服务品质。
六、预期效益
1.提高运营效率:减少车辆空驶,提高公交车辆利用率。
2.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资金合理使用。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d63c5d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7.png)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出行效率的追求,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已经成为了交通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
智能公交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设备,有效提升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本文旨在阐述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通过科学的设计方案与技术创新,提高公共交通的整体服务能力。
二、系统需求分析在设计智能公交系统之前,首先要对系统需求进行全面分析。
这包括了解公交系统的运营模式、乘客需求、车辆配置、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
此外,还需要分析系统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如车辆调度、交通拥堵、安全保障等。
在明确需求后,我们将对系统进行详细规划。
三、系统设计(一)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公交系统的架构设计主要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负责收集车辆、乘客和环境等信息;网络层负责将这些信息传输到数据中心;应用层则负责处理和分析数据,为乘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为管理者提供实时的运营监控。
(二)关键功能设计1. 实时调度功能:通过收集交通信息,预测公交车辆的运行时间,优化调度计划,提高公交车的准点率。
2. 乘客服务功能:提供实时公交查询、路线规划、移动支付等服务,提高乘客的出行体验。
3. 运营监控功能:实时监控公交车辆的运营情况,包括车辆位置、速度、客流量等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4. 数据分析功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优化运营策略、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
(三)技术实现在技术实现方面,我们采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
通过物联网技术收集车辆、乘客和环境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海量数据,为运营决策提供支持;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四、系统实现(一)硬件设备部署在硬件设备部署方面,我们需要在公交车辆上安装GPS定位设备、传感器等设备,以收集车辆位置、速度、客流量等信息。
同时,还需要建设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处理数据。
(二)软件开发与实现在软件开发与实现方面,我们开发了实时调度系统、乘客服务系统、运营监控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等软件模块。
智能公交方案
![智能公交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47176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a.png)
1.提高公交运营效率,缩短乘客等车时间。
2.优化公交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
3.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
4.促进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城市交通整体运行效率。
三、方案内容
1.公交车辆智能化
(1)车辆设备升级:为公交车辆配备智能车载设备,包括GPS定位、客流统计、视频监控等功能。
4.系统部署与试运行:将智能公交系统部署到实际运营环境中,进行试运行。
5.培训与推广:对公交企业员工进行培训,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同时,向市民推广智能公交服务。
6.持续优化与升级:根据运营情况,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五、项目保障
1.政策支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4.宣传推广: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对智能公交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六、项目效益
1.经济效益:提高公交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公交企业盈利能力。
2.社会效益: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缓解交通拥堵,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3.环保效益:优化公交线网,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城市空气污染。
4.科技效益: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提升城市形象。
二、目标定位
1.提高公交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2.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满足个性化出行需求。
3.优化公交线网布局,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
4.实现公交系统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序衔接,提升城市交通整体运行效率。
三、方案内容
1.公交车辆智能化
(1)车辆设备升级:为公交车辆配备智能车载设备,包括车辆定位、客流统计、实时视频监控等功能。
(2)车辆运行优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公交车辆运行数据进行挖掘,优化车辆运行线路、班次和发车间隔。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bc448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9.png)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交通拥堵和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智能公交系统逐渐成为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
智能公交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减少交通拥堵,还能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
本文将探讨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功能模块实现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需求分析在需求分析阶段,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智能公交系统的目标用户和主要功能。
目标用户包括公交公司、乘客以及城市交通管理部门。
主要功能包括实时定位、调度管理、乘客服务、数据分析等。
根据这些需求,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系统的设计目标和要求。
三、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公交系统的架构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包括公交车载设备、交通信号设备、GPS定位设备等;软件部分则包括数据采集、处理、传输和展示等模块。
整个系统采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
在硬件方面,我们需要在每辆公交车上安装车载设备,包括GPS定位设备、摄像头、传感器等,以实时获取公交车的运行状态和乘客信息。
同时,还需要在城市交通网络中部署交通信号设备,以实现与交通管理部门的实时通信。
在软件方面,我们需要设计一个高效的数据处理和传输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公交车的位置、速度、乘客数量等信息,并通过云计算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同时,该系统还需要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到展示模块,以便乘客和交通管理部门查看。
四、功能模块实现智能公交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实时定位、调度管理、乘客服务和数据分析等。
1. 实时定位:通过GPS定位设备和云计算平台,实时获取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并在电子地图上展示。
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 或网站查看公交车的实时位置和到站时间。
2. 调度管理:调度中心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和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对公交车进行合理调度,提高公交车的运营效率。
同时,调度中心还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网站与乘客进行互动,了解乘客的需求和意见,以便更好地优化公交线路和运营策略。
智能交通中的城市路网分析与优化
![智能交通中的城市路网分析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352bd0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d.png)
智能交通中的城市路网分析与优化第一章前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交通问题愈发凸显。
如何合理规划城市路网并优化交通系统已经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
在智能交通的时代,城市路网的分析与优化需要借助热门的智能交通技术,以实现高效、安全、低碳的城市交通。
本文将从路网分析、城市交通优化和智能交通技术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智能交通中的城市路网分析与优化。
第二章城市路网分析城市路网分析首先需要建立路网模型,即将城市路网的实际情况抽象为一种数学模型,以进行相关计算和分析。
2.1 路网模型常用的路网模型包括:节点连接法、矢量数据模型、栅格数据模型和图形数据模型等。
其中,节点连接法是最常用的路网模型,其主要思想是将交叉口作为节点,路段作为连接节点的边,构建图像结构来表示路网。
2.2 路网属性路网属性包括路段长度、路段宽度、速度限制、每小时通行能力、道路交通流量等。
这些属性的分析可以帮助在规划城市道路时做出合理决策,并在日常交通管理中实现精细化运营。
2.3 路网分析方法路网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路径分析、可达性分析、网络分析、拓扑分析和空间分析等。
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解决不同的问题,例如路径分析可以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可达性分析可以确定从一个点开始,到达其他点所需的时间或距离。
第三章城市交通优化城市交通优化主要可以从路面布局、运输组织和交通流控制三个方面进行。
优化城市交通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3.1 路面布局优化路面布局可以通过增加车道数、分流交通、设置减速带、限制通行速度等方式来改善道路通行能力。
布局的优化需要充分考虑道路的交通量、交通工具组成、流量峰值等因素,以达到规划目标。
3.2 运输组织优化运输组织优化可以通过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停车场、实施出租车管理等方式来改善运输效率。
例如,在高峰期集中增加公交线路,根据市民的出行特点提供相应的服务等。
3.3 交通流控制优化交通流控制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系统、路面监控、信号控制、交通安全等方式来降低交通事故率、加强交通管理。
智能公交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智能公交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b82777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a.png)
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整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数据存储
采用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扩 展性。
系统测试与验收
功能测试
对系统的各个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功能正常 。
性能测试
对系统的性能进行测试,包括负载测试、压 力测试等。
验收标准
制定系统的验收标准,包括功能完整性、性 能稳定性、数据准确性等方面。
行人安全设施
在公交站点设置安全设施,如护栏、警示牌等,确保行人的安全。
行人安全教育
通过宣传栏、宣传册等方式对行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高行人的 安全意识。
05
智能公交运营管理系统
运营计划与调度
路线规划
根据客流数据、道路状况等因素 ,制定合理的公交线路和班次计 划,提高运营效率。
实时调度
通过GPS定位、车载设备等手段 ,实时掌握车辆位置、乘客数量 等信息,进行实时调度,确保车 辆准时、准点。
智能公交一体化系统具有安全监控功能, 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车辆故障和异常情况 ,保障乘客的安全出行。
02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
智能调度系统架构
云计算平台
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数 据集中存储和处理,提高
系统效率和可扩展性。
数据采集与传输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数据采 集设备,实时采集车辆、 客流等数据,并通过通信
网络传输至云平台。
智能公交一体化系统的优势
提高运营效率
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实时监控和调度公交车辆,智能公交 一体化系统能够减少车辆的空驶率和等待 时间,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
智能公交一体化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车辆 到站时间、票价信息等乘客信息服务,提 高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服务质量。
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理论及实现方法研究
![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理论及实现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7b4cf7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0.png)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理论分析
引言
引言
公交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选择之 一。而公交线网优化设计则是提高公交系统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次演 示旨在探讨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理论及实现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 益的参考。
内容摘要
3、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接运公交 线网规划与运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可以利用智能化调度系统提高 线网的运营效率,利用智能化票务系统提高售票速度、减少人工失误等。
参考内容三
内容摘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新线投入运营成为常态。然而,这并不意味 着公共交通系统已经达到了最优状态。本次演示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 营下常规公交线网的优化调整方法展开研究,旨在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 和吸引力。
理论分析
1、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原则和 策略
1、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提高运输效率:通过优化线路布局和班次安排,减少运力浪费和乘客等 待时间,提高运输效率。
1、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2)提高服务质量:优化站点设置和票价设计,提高乘客出行便利性和舒适 度。
(3)可持续发展:考虑环保和能源消耗等因素,合理规划线路和班次,实现 绿色公交。
2、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关键技 术和方法
2、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包括: (1)路径规划:利用最短路径算法等数学方法,为乘客提供最优的出行路径。
2、公交线网优化设计的关键技术和方法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方案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f0b0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4b.png)
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方案智能公交调度系统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来优化公交运营的管理系统,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以及降低公交运营成本。
以下是一种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方案,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功能、架构、工作流程以及预期效果。
一、系统功能:1.实时调度:根据实时的交通数据和乘客需求,对公交线路、车辆和司机进行优化调度,最大程度地减少车辆之间的间隔和乘客的等待时间。
3.运营分析:通过对车辆运行数据和乘客需求数据的分析,提供公交运营效率和乘客满意度的评估报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4.公交优先控制:结合交通信号灯和智能路网,实现公交优先通行,减少公交车辆在交通拥堵中的时间损失。
5.无缝换乘:根据乘客的换乘需求和公交线路的安排,提供无缝换乘的线路规划和导航,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和等待时间。
二、系统架构:1.数据采集层:通过车载传感器、GPS定位、信号灯控制器、乘客刷卡等方式,实时采集公交车辆的位置、车速、乘客上下车数量、路况等数据。
2.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包括车辆轨迹分析、乘客需求分析、路况分析等,以为后续的决策和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3.决策层:根据数据处理层提供的分析结果,运用智能算法进行线路优化、车辆调度和乘客推荐等决策,制定具体的调度方案。
4.应用层:将决策层的调度方案应用到实际运营中,包括向乘客提供实时信息、向车辆调度中心发送指令、向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发送优先控制信号等。
三、工作流程:1.数据采集:公交车通过GPS定位和车载传感器定时上传车辆位置、车速和乘客上下车信息等数据。
2.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层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包括分析车辆轨迹、预测乘客需求和识别路况等。
3.决策制定:决策层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运用智能算法制定针对不同线路、车辆和乘客需求的调度方案。
4.调度应用:调度方案通过应用层应用到实际运营中,包括向乘客提供实时信息、向车辆调度中心发送指令、向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发送优先控制信号等。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36255b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4.png)
《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公共交通系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智能公交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智能公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二、系统需求分析1. 业务需求:系统应能实时显示公交车辆的运行状态,为乘客提供准确的到站时间预测;同时,系统应具备线路规划、站点查询、实时路况等功能。
2. 技术需求:系统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实现公交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三、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智能公交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车载终端、路侧设备、乘客终端等。
车载终端负责采集车辆运行数据,路侧设备负责与车载终端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乘客终端则提供给乘客使用,如手机APP等。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等。
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设计应能存储大量的运行数据和用户信息。
应用软件开发包括后台管理系统和前端交互界面等。
四、关键技术实现1. 实时定位与数据传输:通过GPS技术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定位,将车辆运行数据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传输至数据中心。
2. 大数据分析与预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公交系统的运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预测车辆到站时间,为乘客提供准确的到站时间预测。
3. 智能调度与优化:根据实时路况和车辆运行状态,通过智能调度算法优化公交线路和班次,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4. 用户体验优化:通过手机APP等乘客终端,提供线路规划、站点查询、实时路况等功能,优化用户体验。
五、系统实现与测试1. 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和关键技术实现,开发出智能公交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并完成系统的集成和调试。
2.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严格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六、应用与效果1. 应用范围:智能公交系统可应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领域,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公交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公交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ecbffa3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8.png)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公交系统设计与实现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成为了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智慧城市中,智慧交通又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而在智慧交通中,公共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尤为重要。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公交系统,将会为城市公共交通带来更先进、更人性化、更高效的服务。
一、智慧公交系统的基本需求智慧公交系统的目标是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出行服务和更智慧的路况管理。
首先,智慧公交系统需要整合和收集包括公交车辆、乘客、车站等各类信息,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和应用。
其次,智慧公交系统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等,实现对公交运营的实时监测和调整。
最后,智慧公交系统需要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实时查询、移动支付、车站导航等。
二、大数据分析在智慧公交系统中的作用大数据分析作为智慧公交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系统更好地整合和分析公交运营所需数据,并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实现车辆调度、运营安排、路线规划等方面的优化。
例如,在公交运营过程中,如果某条公交线路出现拥堵,系统可以收集和整合治堵相关数据,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供最佳解决方案。
此外,大数据分析还可以降低公交车辆运营风险,比如预测天气、识别车辆故障等信息。
三、智慧公交系统的实现方案智慧公交系统要实现,需要综合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
在数据收集方面,公交车辆上装有GPS、传感器等设备,可以实时获取到公交车辆位置、速度、载客量等信息。
在公交车站,设备也可以收集到门前广场人流量、车辆到站时间等信息。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这些信息可以进行聚类、分类、统计等处理,以分析公交运营数据,提高公交线路效率。
在智能调度方面,大数据分析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对路线拥堵情况的实时监测,系统可以快速分析大量数据,为公交车辆找到最佳的行驶路径。
同时,在公交车站,通过对车流量、人流量及车辆到站时间等数据分析,系统也可以实现对公交车辆的预测、调度和优化。
面向智能公交系统的网络优化方法研究
![面向智能公交系统的网络优化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3736f6c1ed9ad51f01df255.png)
收稿 日期 :2 1- 5 00 0—1 9
基金 项 目 :上 海市 重点 学科 资助项 目 (35 4 ;上 海 市大 学生 S0 0)
()乘 公交 车 准 时性 不 能得 到 保证 。 乘坐 公 交车 的 2
居 民需 求 日益 增长 的需 要 ,公 共 交通 运输 在 生产 中逐渐 大部 分 为 上班 、 上学 出 行 ,而上 班 、上 学 出行 对到 达 目
的地的准时性要求很高。但公交车在上班高峰小时常常
() 出行者 乘 公 交车 不 方便 。乘 公 交 车不 方 便是 使 因调 度 凭 经验 ,在 某些 线 路瞬 间客流 过 多而 产 生拥 挤和 1
Ke ywo d: nel e t u l a s ots se ;n elg n ip th n Newo ko t z t n r Itl g n bi tn p r y tm I tl e t s ac ig; t r pi ai i p cr i d mi o
0 引言
点布 设 不合 理 、发 车 间隔 长 ,使 出行 的 居 民在 去往 车站 的步 行 时 间长 、等 车时 间长 、换 乘次 数 多 ,以及 有 的车
到2 0世 纪 9 代 ,公交 的发 展 速 度、 发展 水 平 已 辆 在 中途 站 特意 停 留等 待 还 未到 来 的乘 客等 ,造 成 乘车 0年 经 不能 满足 城 市人 口和社 会 经济 的 发 展需 求 ,公 交系统 时 间延误 ,使乘 客感到 乘车不 便 。
内部 矛 盾 日益 严重 。 公交 线路 和 车辆 的 发展 水平 落 后于 失去吸 引力 ,分 析其主 要原 因有 :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公交车站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公交车站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faa7f9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8.png)
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公交车站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公交车站系统:让公共交通更高效便捷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智能公交车站系统作为公共交通领域的一项重要应用正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
这一系统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为乘客提供更高效、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体验。
本文将围绕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公交车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从系统架构、功能模块、应用场景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细致讨论。
一、系统架构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公交车站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核心模块构成:1. 数据采集模块:这个模块负责采集公共交通相关的数据,包括公交车运行的实时位置、到站时间、乘客数量等信息。
通过采集数据并进行实时更新,系统能够准确精确地显示公交车的到站时间,为乘客提供准确的信息。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这个模块负责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数据,以提供更深层次的信息和标准化的数据报告。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系统可以实现对公交车运行状态的监控和分析,预测和优化公交车的到站时间,提升公交的运行效率。
3. 智能控制模块:这个模块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智能地控制车站设施,如候车亭的灯光、座椅的加热等。
系统会根据当前天气、乘客数量等因素自动调整车站设施的状态,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和贴心的服务。
4. 用户界面模块:这个模块负责向乘客展示公交车的实时信息,包括公交车的位置、到站时间、乘客量等。
乘客可以通过手机APP、显示屏等多种方式来获取公交车信息,方便乘客规划出行和等候时间。
二、功能模块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公交车站系统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模块:1. 实时信息展示: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和公交车的实时数据,为乘客提供准确实时的公交车信息,方便乘客选择合适的公交线路和预估到站时间。
2. 公交车运行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控公交车的运行状态,包括车辆的实时位置、速度、乘客数量等。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提前预测拥挤的车站和线路,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ed309e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1.png)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设计与实现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一种应用形式,它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环保的城市交通服务。
本文将针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物联网架构。
该架构包括物联网终端设备、网关、云平台和应用系统。
物联网终端设备通过感知环境、采集数据和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等功能,实现对交通系统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网关负责将终端设备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平台中进行存储和分析处理。
云平台则是数据的中心,通过存储、处理和分析数据,提供交通系统的监控、管理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应用系统则是通过云平台提供的数据和功能,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务。
在物联网架构的基础上,智能公共交通系统还需要实现以下几个关键的功能模块。
首先是实时监测和管理模块。
通过物联网终端设备中的传感器,对交通系统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测,比如监测交通流量、车辆位置、车辆状态、道路状况等。
通过云平台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可以实时掌握交通系统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其次是决策支持模块。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比如,根据实时的交通流量数据和道路状况,可以调整信号灯的配时策略,优化交通组织和调度;通过分析客流数据和需求预测,可以优化公交线路的设置和运营计划;通过智能导航系统,可以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最优行驶路线和交通拥挤提醒等。
这些决策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第三是信息服务模块。
通过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将交通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给用户,方便用户获取和利用交通信息。
比如,通过智能手机APP提供实时的公交车辆位置和到站时间信息,方便乘客规划出行;通过公交站牌的显示屏幕提供实时的公交车辆到站信息,方便等车的乘客掌握公交车的到达时间。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优化设计报告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优化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dce55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c2.png)
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优化设计报告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意义 (4)第2章国内外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发展现状 (4)2.1 国外发展概况 (4)2.1.1 欧洲国家 (5)2.1.2 美国与加拿大 (5)2.1.3 亚洲国家 (5)2.2 国内发展概况 (5)2.2.1 一线城市 (5)2.2.2 新兴城市 (5)2.2.3 政策支持 (5)2.3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2.3.1 技术层面 (6)2.3.2 资源整合 (6)2.3.3 安全与隐私保护 (6)2.3.4 人才与资金 (6)2.3.5 政策与法规 (6)第3章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需求分析 (6)3.1 用户需求 (6)3.1.1 乘客需求 (6)3.1.2 运营企业需求 (6)3.1.3 部门需求 (7)3.2 功能需求 (7)3.2.1 实时监控功能 (7)3.2.2 调度优化功能 (7)3.2.3 信息发布功能 (7)3.2.4 乘客服务功能 (7)3.3 功能需求 (7)3.3.1 系统响应速度 (7)3.3.2 数据准确性 (7)3.3.3 系统稳定性 (8)3.3.4 安全性 (8)第4章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框架设计 (8)4.1 系统总体架构 (8)4.1.1 数据采集层 (8)4.1.2 数据处理层 (8)4.1.3 业务逻辑层 (8)4.2 模块划分 (9)4.2.1 线路优化模块 (9)4.2.2 车辆调度模块 (9)4.2.3 乘客信息服务模块 (9)4.2.4 安全监控模块 (9)4.3 系统接口设计 (9)4.3.1 数据接口 (9)4.3.2 业务接口 (9)4.3.3 应用接口 (9)4.3.4 系统管理接口 (9)第5章公共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 (10)5.1 数据采集技术 (10)5.1.1 车载GPS数据采集 (10)5.1.2 乘客流量数据采集 (10)5.1.3 车辆状态数据采集 (10)5.1.4 公交站点信息采集 (10)5.2 数据预处理 (10)5.2.1 数据清洗 (10)5.2.2 数据融合 (10)5.2.3 数据规范化 (10)5.3 数据存储与管理 (10)5.3.1 数据存储 (10)5.3.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1)5.3.3 数据管理 (11)5.3.4 数据共享与交换 (11)第6章公共交通智能调度算法设计 (11)6.1 调度算法概述 (11)6.2 车辆路径优化算法 (11)6.2.1 算法原理 (11)6.2.2 算法流程 (11)6.3 乘客需求预测算法 (11)6.3.1 算法原理 (12)6.3.2 算法流程 (12)6.4 调度策略算法 (12)6.4.1 算法原理 (12)6.4.2 算法流程 (12)第7章公共交通智能化调度系统模块实现 (12)7.1 车辆监控模块 (12)7.1.1 功能概述 (12)7.1.2 实现方法 (13)7.2 调度决策模块 (13)7.2.1 功能概述 (13)7.2.2 实现方法 (13)7.3.1 功能概述 (13)7.3.2 实现方法 (13)7.4 乘客服务模块 (13)7.4.1 功能概述 (13)7.4.2 实现方法 (14)第8章系统测试与功能评估 (14)8.1 测试环境与数据准备 (14)8.1.1 测试环境 (14)8.1.2 数据准备 (14)8.2 功能测试 (14)8.2.1 系统登录与权限管理 (14)8.2.2 数据展示 (14)8.2.3 调度策略配置与执行 (14)8.2.4 数据查询与统计分析 (15)8.3 功能测试 (15)8.3.1 响应时间 (15)8.3.2 吞吐量 (15)8.3.3 资源利用率 (15)8.3.4 稳定性 (15)8.4 系统优化与改进 (15)8.4.1 数据优化 (15)8.4.2 系统架构优化 (15)8.4.3 算法优化 (15)8.4.4 用户体验优化 (15)第9章案例分析 (15)9.1 案例概述 (15)9.2 案例实施过程 (15)9.2.1 数据收集与处理 (16)9.2.2 智能化调度系统构建 (16)9.2.3 系统实施与运行 (16)9.3 案例效果评价 (16)9.3.1 运营效率提升 (16)9.3.2 乘客等车时间减少 (16)9.3.3 能耗降低 (16)9.3.4 社会效益 (16)第10章总结与展望 (16)10.1 工作总结 (16)10.2 技术展望 (17)10.3 市场前景与政策建议 (17)第1章引言1.1 研究背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04c87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d.png)
智能公交车系统设计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智能公交车系统作为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手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详细阐述智能公交车系统的设计建设方案,旨在为城市公交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系统概述智能公交车系统是一个集车辆定位、实时监控、智能调度、乘客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
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对公交车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和精准控制,提高公交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同时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服务。
二、系统功能需求(一)车辆定位与跟踪实时获取公交车的位置信息,包括经度、纬度、速度、方向等,并将其准确显示在监控中心的电子地图上,以便管理人员随时掌握车辆的运行轨迹。
(二)实时监控通过安装在公交车上的摄像头和传感器,采集车内和车外的视频图像和运行数据,如车辆行驶状态、驾驶员操作行为、客流量等,并将其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实现对车辆运行的全方位监控。
(三)智能调度根据车辆的实时位置、客流量、道路拥堵情况等因素,自动生成最优的调度方案,合理调整车辆的发车时间和间隔,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减少乘客等待时间。
(四)乘客信息服务通过公交车站的电子站牌和移动终端应用程序,为乘客提供实时的车辆到站信息、线路查询、换乘指南等服务,方便乘客规划出行路线。
(五)安全预警实时监测车辆的运行状态和驾驶员的操作行为,当出现超速、疲劳驾驶、违规操作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保障行车安全。
三、系统架构设计智能公交车系统主要由车载终端、通信网络、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四个部分组成。
(一)车载终端车载终端是安装在公交车上的设备,包括卫星定位模块、视频监控模块、传感器模块、通信模块等,负责采集车辆的运行数据和视频图像,并将其传输到数据中心。
(二)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连接车载终端和数据中心的桥梁,负责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 4G/5G 移动通信网络、WiFi 网络等,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智能公交系统规划中的调度优化方案
![智能公交系统规划中的调度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c9e9d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a.png)
智能公交系统规划中的调度优化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大量人员的出行需求。
然而,传统的公交系统在面对庞大的客流量时,往往存在运营效率低下、拥堵问题严重等诸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公交系统应运而生,并引入了调度优化方案,以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和乘客出行体验。
一、智能公交系统概述智能公交系统是指在传统公交系统基础上引入智能化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控、调度和管理。
其核心是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对公交车辆的精确定位、乘客流量的准确统计以及实时交通状况的监测。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实现公交车辆的智能调度和优化,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调度优化的意义智能公交系统的调度优化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调度策略和算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营效率,减少拥堵和延误现象,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具体而言,调度优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成本:通过智能调度,可以合理分配车辆资源,减少空驶和重驶现象,降低运营成本。
2. 提高效率: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车辆的发车间隔和线路规划,提高公交车辆的运行效率。
3. 缓解拥堵:通过智能调度,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调整公交车辆的运行路线和停靠站点,避开拥堵区域,缓解交通拥堵。
4. 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智能调度,可以根据乘客需求和实时数据,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服务,提升乘客出行体验。
三、调度优化方案的实施智能公交系统的调度优化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1. 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通过安装车载GPS定位设备和乘客计数器,实时获取公交车辆的位置信息和乘客流量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公交车辆的运行状况和乘客出行需求,为后续的调度决策提供依据。
2. 调度策略的制定:根据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合理的调度策略。
例如,根据乘客流量高峰期和低谷期,调整车辆的发车间隔;根据交通拥堵情况,调整车辆的运行路线和停靠站点。
基于多智能体的公交线网动态优化系统阐述
![基于多智能体的公交线网动态优化系统阐述](https://img.taocdn.com/s3/m/6677367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a.png)
1基于多智能体的公交线网动态优化系统研究背景我国城市主干路公交系统具有线路多、发车频率高、线路区间重叠等特点。
在缺乏有效调控的情况下,易出现公交串车、站点附近车辆拥堵等问题,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因此进行调度系统研究具有积极意义[1]。
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市民出行需求、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家的引导与推动下,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取得了快速发展。
据《2018年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8年末,我国共有公共汽电车67.34万辆,共有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60590条[2]。
综合多项数据指标可知,我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迅速。
在系统如此庞大的情况下,要想实现对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可能减少公共交通拥堵问题就必须做好公交调度。
一直以来,我国在公共交通运营调度方面的研究与探索也从未停止,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如就静态调度层面来说,基于公共调度系统的数学模型已经建立起来,陈云新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公交车的运营状态进行了仿真,得到了该条线路上公交车在首站的全天发车时间表[3]。
姜楠对多线路公交运行区间重叠情况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重叠区间特性并建立了两种静态调度模型[4]。
就动态调度层面而言,一种动态公交调度优化模型被Wei Li 等人提了出来,这一模型对公交线路上的多种实时信息如道路交通状况、客流等进行了分析[5]。
李志强基于专业的理论与技术设计了一种公交车辆人调度方案等这些研究与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交车调度困难的问题,但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公交车调度问题[6]。
基于此,本文分析设计一套公交车辆动态控制系统,该系统旨在提高公交系统服务水平,缩短乘客出行时间。
2基于多智能体的公交线网动态优化系统总体设计思路系统基于一定的算法与技术对公交到达站点的理论时间、实际实践进行计算、模拟与试验分析,之后依据具体的数【作者简介】孙浩旋(2001-),男,湖南新化人,本科在读,从事交通运输研究。
信息工程中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优化
![信息工程中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1b1883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7.png)
信息工程中的智能交通系统设计与优化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交通问题日益凸显,拥堵、事故、环境污染等成为了困扰人们出行和城市发展的难题。
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提高交通效率、增强交通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升出行体验。
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
首先,在交通信息采集方面,需要采用多样化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
例如,在道路上安装地磁传感器来检测车辆的通过情况,利用视频监控摄像头获取实时的交通流量和路况信息,以及借助雷达设备测量车速等。
这些采集到的数据是智能交通系统运行的基础,只有准确、全面的数据才能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
其次,数据传输环节至关重要。
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网络能够确保采集到的交通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控制中心和相关的应用终端。
目前,随着 5G 技术的逐渐普及,其高速率、低延迟的特点为智能交通系统的数据传输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 5G 网络,可以实现毫秒级的延迟,使得交通控制指令能够迅速下达,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交通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智能交通系统的核心部分。
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的交通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通过分析历史交通数据,可以预测不同时间段和路段的交通流量,为交通管理部门提前制定疏导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还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数据,实时调整交通信号灯的配时方案,优化道路通行能力。
在智能交通系统的设计中,交通控制与管理策略的制定也不容忽视。
例如,采用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的时长,减少车辆等待时间;实施智能诱导系统,通过道路上的电子显示屏和移动终端应用,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的路况信息和最优的行驶路线建议,引导车辆合理分布,避免拥堵路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分层公交线网优化程序
信息系统和城市交通模型的基础上,从站点
将公交线网分为 Type A、Type B、Type C
布局、线网规划、服务水平、运力需求四个 三类,分别表示新规划干线、新规划普(支)
方面对公交线网进行分析,并在现有的公交 线和已有线路1。
路网及客流分配的基础上对区域公交线网、
单条线路、换乘站进行辅助优化调整。其具
网优化方案进行评价:公交运营效率评价、 客流服务水平评价及路网影响评价。
4.4 线网优化程序 复制基础路网方案,然后删除不属于评 价范围的线网,执行公交分配,根据最大流 量设置线路的发车间隔,最后计算目标函数 的条件5。 程序跳出条件:目标函数值迭代最低。 5. 结论 (1) 提高各项城市交通运行检测数 据的利用效率,提取使用者的反馈信息,有 助于充分了解城市居民出行的供需关系。 (2) 供需双方信息明确,使最优方 案的出现就成为可能。通过合理引导交通需 求,规划更好的交通线路,可以使得道路使 用更均衡。 (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城市交通 模型平台,设计公交线网优化系统程序,提 高设施的使用率,实现交通资源效率的提升。
1.3 公交出行需求矩阵模块
公交需求(Demand tot)可以是通过问
卷调查获取的现状需求数据、通过站点及线
路运量推算的需求数据,或者根据用地及人
口数据模块得到的预测需求。
busServicelevel ——公交服务水平;
transfertNum ——换乘次数。
3. 智能公交线网优化控制条件
智能公交线网优化按照“分区服务、枢
纽分级、线网分层、逐层展开、整理优化”思
路,兼顾出行者、运营者以及社会整体效益,
建立多参数的优化目标函数。
图 2 基于站点客流数据的公交需求校核
2.2 规划公交线网
在既定的公交供给目标下,公交系统内
部各方式(地铁、有轨电车、BRT 和常规公
交)之间存在换乘和竞争关系,利用常用的
MNL 模型(Multinominal Logit Model)划分
4. 智能公交线网优化系统程序 4.1 数据准备 读取 ArcGIS 用地及人口数据库、道路 及线网数据库基础数据;设置属性、查询索 引及计算函数;计算分层需求矩阵。 4.2 线网生成程序 Type A :快线按照最短路径的方式生成 有限条数的快线公交,一般在确定轨道交通 和中运量走廊的前提下开展。 Type B :所有站点必须是节点,获取路 段的运行车速数据,其中某些模式(地铁、 城际)按照预先设定的运行速度。 设置控制变量:需要生成的公交线路数 量、最大的线路长度、是否自动搜索线路路 径、最低的线路流量阀值。 Type C :现状公交线网及运营数据,并 在运行优化程序时设置是否参与优化。 4.3 优化线网性能评价程序 对优化线网方案的运营效果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高峰与平峰时的公交线 路的流量和车速、公交车辆平均停站时间、 公交车辆平均行程时间、公交车辆在交叉口 的延误时间、公交专用道饱和度与服务水平、 公交车辆到站准点率、公交车辆平均载客率、 公交站点饱和度与服务水平、公交站点的平 均排队长度、公交站台的最大乘客数、乘客 平均等待时间、乘客平均候车面积、路段机 动车平均车速、路段机动车饱和度与服务水 平、交叉口机动车延误、交叉口机动车排队 长度、交叉口机动车饱和度与服务水平等。 通过上述指标的分析,可以从三个角度对线
3.2 线路分层及规模 干线线网优化目标:考虑乘客出行的时 间最短、线网的路线客流周转效率最大。实 际线路优化布设中主要以路线效率最大为目 标布设,而乘客出行时间最短转化为线路的 非直线系数为约束。 普线线网优化目标:中短距离出行换乘 次数最少,直达、快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 长距离出行时使乘客方便、快速的换乘大容 量快速公交,要求尽可能的提高公交运营速 度,减少换乘次数;保证适当的公交线网密 度,即良好的可达性;保证线网的服务面积 率,减少公交盲区;公交线路客流均匀;兼 顾公交运营企业效益。 支线线网优化目标:公交支线应为居民 小区以及公交快线、公交普线未覆盖区域的 乘客提供快速便利的到达目的地、枢纽点的 接运服务,允许一定的绕行。布设时,注重 提高公交线网的覆盖率,以公交支线线路连 接的公交站点和途径的出行聚集点数量最大 为目标。 3.3 单条线路控制 单条线路约束条件:起终点条件、线路 长度条件、线路非直线系数约束、线路客运 能力、站点中转量约束、道路通行能力、线 路的断面流量均衡性约束、复线系数、线路 站距约束。 3.4 线网总体服务水平 公交线网整体约束条件:线网密度、乘 客换乘系数、线网的车站服务面积率、居民 出行时耗、公交车辆保有量。
各层次需求关系:
Demand A + Demand B = Demand tot − Demand C
Demand A =
∑ e
m j =1
β A,
j
×
cos
ti,
j
∑ A,B i
∑ e
m j =1
βi,
j
×
cos
t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
其中,m——效用函数使用参数的个数;
n——可选择方式的个数;
cost——各 OD 对间的时间或费用值;
参考文献: 1 陈艳艳, 北京工业大学, 多层次公交线网规划实用 方法. 2 Heinz Spiess, EMME/2 Support Center, A Gradient Approach For the O-D Matrix Adjustment Problem. 3 AECOM, 公交出行分担率提升策略研究(济南). 4 王炜, 东南大学, 实用公交线网规划方法研究. 5 Ernesto Cipriani, Roma Tr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Transit Network Design: A Procedure and an Application to a Large Urban Area.
图 1 智能公交线网优化系统构成
2. 分层公交线网需求 2.1 现状线网优化 通过对运营线路运量、站点上下客、IC 卡换乘数据统计分析,运用 OD 反推技术2, 得到现状公交出行需求矩阵(Demand C)。 相比问卷调查数据,OD 反推技术数据源便于 获取、成本低、数据更新快,基于已知初始 条件计算精度较高。
β——标定的参数。
综合考虑有车者和无车者在不同出行
目的(HBW、HBS、HBO、NHB、PRO)的 公交出行影响因素的影响效用3,出行时间、
接驳时间、候车时间。
有车者: Hbusi = θ i + α1i ⋅ bus _ TT +
ϖ1i ⋅ busServicelevel + λ1i ⋅ transfertNum
体功能包括:公交线网运营分析、公交线网
优化、优化线网性能评价。
1. 智能公交线网优化系统框架
系统包括 4 部分:ArcGIS 用地及人口数
据模块、Emme 道路及公交网络模块、公交 出行需求矩阵模块和分层公交线网优化程 序。
1.1 ArcGIS 用地及人口数据模块 存储地块用地性质、规划控制条件、规 划人口等信息属性,同时落实公交场站等用 地信息。 1.2 Emme 道路及公交网络模块 存储规划道路红线、断面、公交专用道、 公交线网等信息属性。
智能公交线网优化系统设计
摘要:智能公交线网优化系统,研究充分发挥城市主管部门采集的运营数据统计分析
功能,以地理信息系统和交通模型平台为基础,兼顾城市发展规划、公交出行和运营效益,
采用分层线网规划原理设计程序,实现针对性强、响应迅速的智能公交线网优化系统。
关键词:交通模型 OD 反推 分层规划 1智能公交线网优化系统主要是在地理
无车者: Nbusi = θ i + α2i ⋅ bus _ TT +
ϖ 2i ⋅ busServicelevel + λ2i ⋅ transfertNum
其中, bus _ TT ——公交出行时间;
3.1 站点数量及布局 通过建立站点运载力与建成区的相对 关系确定站点总量,按照各交通区交通需求 的相对分布确定站点布局。当该交通区高峰 小时的发生量或吸引量超过线路中间站点的 运载能力时,仅靠中间站点不能运载这些乘 客量,该交通区必须设置线路的起讫点,以 增加运载能力4。 一个中间站的运载能力为: C0 = B ⋅ 60 / ti 式中,ti 为高峰小时发车间隔;B 为高 峰小时平均每车从中间站点搭载的乘客数 量。 某交通区 I 的中间站点运载能力(即设 站标准)为: C = C0 ⋅ N()i 式中, N()i 为 I 交通区内的站点个数。 交通区内的站点个数 N()i ,可根据路网密度 计各交通区的出行量相对大小确定。 全规划区的总站点个数为: N0 = ρ ⋅ S / d 式中,ρ 为公交线网密度(km/km2);S 为规划区面积(km2),d 为平均站点间距 (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