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熊燕

合集下载

《2024年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范文

《2024年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范文

《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冯小刚,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电影风格和幽默的叙事手法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贺岁片以其幽默的元素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成为年度最受期待的影片之一。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冯小刚贺岁片中幽默产生的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其幽默表达方式的深层含义和运用技巧。

二、冯小刚贺岁片概述冯小刚的贺岁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幽默的元素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他的电影往往以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等为主题,通过幽默的方式展现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谛。

三、语用学理论框架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关注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功能。

本文将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对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幽默进行解读。

四、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幽默产生机制4.1 合作原则与幽默产生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应遵循信息交流的合作关系,互相配合以达成有效的交际。

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的方式产生幽默效果。

如:故意提供错误信息、打破常规逻辑等,使观众在理解剧情的过程中产生笑点。

4.2 言语行为理论与幽默产生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言语交际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过程,还包括完成一系列言语行为的过程。

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通过巧妙地运用言语行为理论,使角色在对话中完成一系列幽默的言语行为,如讽刺、反讽、双关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4.3 文化背景与幽默产生冯小刚的贺岁片往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产生独特的幽默效果。

如:运用成语、俗语、典故等传统语言元素,结合现代生活场景进行改编,使观众在熟悉感中感受到幽默。

五、案例分析以冯小刚的贺岁片《芳华》为例,该片通过描绘一群知青的青春故事,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风貌。

在影片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运用言语行为理论以及结合文化背景等方式,产生了许多幽默元素。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摘要:小刚作为我国银幕上一位异军突起的导演,曾致力于对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电影模式的反叛,致力于电影艺术潜力的感性挖掘。

1997年他开创了地贺岁片的风潮,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喧闹的当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戏谑、反讽等特点,对人生的调侃和对大众文化的嘲弄推向了极致。

本文试图归纳出小刚电影的叙事规律,以期从中折射出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为今后对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小刚,贺岁电影,艺术特色,传播策略Analysis the Art of Feng Xiaogang’s movies Abstract: As an outstanding director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 Feng used to be a rebellion of the old forms which were established with ideology and devoted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of art. In 1997 he set the starting of new year’s film in mainland, focusing on the city life and civilian’s psychosis. Meanwhile his movies inherits Wang Shuo’s novels characteristics-Irony and Banter, and enlarged the “game” to the entertainment of life in the movies. He has created his rules of his commercial movies and used the proper ways to promote the movies. And in this way could Feng becomes the benchmarking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Key words: Feng Xiaogang, New Year’s movie, Art characteristics, spreading methods 引言9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电影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为电影的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创造了电影发展的良好契机,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开放,好莱坞电影始终笼罩着中国电影,本土国产电影的创作数量逐渐下滑,电影票房市场也一蹶不振,电影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

冯小刚电影美学

冯小刚电影美学

第二章以艺术品位携引观众冯小刚尊重观众,但也并不一味迎合观众。

所以,“冯氏贺岁片”虽然强调对观众审美心理的适应,但也不乏对艺术品位的追求,使大众文化的逻辑得到艺术精神的引导。

本章我们就着重分析“冯氏贺岁片”的艺术品位。

对于“艺术”一词,在当今美学研究中存在着很大的争议,它有时是指称作品的某种特性或价值,有时又直接就指艺术品。

董志强在对“艺术”一词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指出:“因此,艺术就是对人的活动及其产品的一种描述。

……我们可以说,艺术真正的描述对象就是人的生命活动。

而我们用‘艺术’来描述人的生命活动,其实质就是对生命活动的某种揭示。

”①我们认为,这是对艺术的准确定位,是对当今艺术现象的本质的观照。

从这一理论范畴来审视“冯氏贺岁片”的艺术品位,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人文关怀、独特的喜剧表现力和艺术创新三个方面。

“冯氏贺岁片”以人文关怀来陶冶和净化观众的心灵;以独特的喜剧表现力和艺术创新更新观众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感觉,从而实现对观众的携引。

第一节“人文关怀”的主旨表达有不少评论者将“冯氏贺岁片”斥为“媚俗”之作,认为他的电影“都脱不了一个‘俗’字,都是迎合一部份城市市民似不足似不满的似睡似醒的心态,对准这类市民装钱的腰包,而制作出的俗不可耐的欺世梦幻。

”②我们不可否认,冯小刚的贺岁片有俗化的东西,但那种认为“冯氏贺岁片”俗不可耐,代表着影视文化的蜕变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冯小刚的贺岁片具有通俗性但并不庸俗,并非单纯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满足人们潜意识里的各种欲望,而是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之后,有一些思索,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

“冯氏贺岁片”有着鲜明的平民化特征,用平民视角展现平民生活,在对普通人生活的展现中,又饱含着对他们的关怀。

这种关怀主要体现在对他们生存境遇的关注以及用真情对他们心灵的抚慰。

先来看看导演对小人物生存境遇的关注。

冯氏贺岁片虽然都是一些假定很强的故事,但细节之中却包含着真实,这些真实的细节真实地再现了平民的生活处境。

浅析委婉语在冯小刚电影中的运用

浅析委婉语在冯小刚电影中的运用

【 关键词 】 委婉语 电影 映射

的 社会 价值 观 。 冯 小 刚 的 导 演 下 , 在 都市 象 。 说 者 感到 直 率 的说 法 可能 会 受 到读 、 不 愧 出 自教授 之 口。 中 的意 味深 长 威 许 唯 小 人物 随 时 把 自 己放 置 在 自嘲 的 地位 , 写、 其 从容 听者 某 程 度 的 怀 疑 、 绝 , 至 厌 恶 时 , 拒 甚 出于 有 费墨 与 严守 一这 对狐 朋 狗友 才 能相 互领 会 地 传达 出真 实 的欲 望 , 急不 躁 地 完成 自我 不 忌 讳 或礼 貌 , 通过 遣 词造 句 的 调整 , 就 来克 服 其 中 的含义 吧 ! 排 解 , 而 获 取 一 种心 理平 衡 的境 界 。 从 常常 , 上 述 的心 理 障碍 。 这种 特 殊 的雅 言 就 是委 婉 费 墨 与 妻子 李 燕 拌 嘴 后便 到 楼 下 遛 狗 小 人物 无法 主 宰 自己 的命 运 , 因为他 们 没 有 语 。 们在 交 际时 , 人 为了避 免直 接提 及 可能 引 散 心 , 料 这狗 在楼 下 也 不争 气 。 狗是 条 公 能 力控 制 突 发 的事 件 。 "l 不 这 冯4,J P 采取 ~种 折 中 J 起 不 快 、 满 或 有 损 感 情 、 系 的某 些 概 念 狗, 到 另9 一 条公 狗 过 来 , 挣 着 趴到 人 家 的 手 法 , 好 地 掌握 了百 姓 对命 运 与人 生 的 不 关 看 1 、 也 很 或 事物 , 采 用迂 回 曲折 的方 法 , 用一 些 身 上 。 往往 使 另一 条 狗 的女 主 人 皱 着 眉扯 着 自 己的 诉 求 。 那些 突 发 的事 故 常 常让 主人 公 陷入 狼 模 糊 的词语 , 用委 婉表 达 法 。 婉 语是 一 狗 骂 了声 : 厌 ”费墨 也 扯着 自己 的狗 , 踢 即采 委 “ 讨 : 并 种 隐 喻, 是 现实 生活 的一 种 映射 。 也 电影 中也 了一 脚 用 浓 厚 的 四川 话 说 :盲 目, 家 也 是 “ 人

论冯小刚喜剧电影的风格2综述

论冯小刚喜剧电影的风格2综述

论冯小刚喜剧电影的风格在中国内地最近十年的电影市场,出现了广受观众欢迎的新类型电影,贺岁片。

贺岁片主要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喜剧电影,鉴于滑稽、怪诞、嬉戏、喧闹的格调,加之在故事情境或言语动作中多多少少地涉及春初岁尾之事。

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如果说香港的喜剧之王是周星驰,内地的喜剧之王为冯小刚则是当之无愧的。

“冯氏幽默”已是冯小刚电影一道亮丽的风景。

冯小刚的轻喜剧背景基本都是北京,都是城市题材;主角都是小人物,讲述寻常百姓的故事;他的电影里面透着一种厚厚的平民主义、百姓情结,其特有的喜剧风格素材都来自于人们日常生活。

而这些作品全由一个灵魂主角——葛优主打,采用冷幽默,寻常的言谈举止于不经意间爆出笑料,极似相声中的抖包袱,从不大轰大闹,自然朴素,令人回味。

冯小刚的作品有一种讽刺性的幽默,对现实生活的各种不光彩层面进行暴露和嘲弄,而且时效性很强,当时的新闻热点以及焦点事件都有可能在冯小刚的电影中找到踪迹。

冯氏幽默是冯小刚贺岁电影的语言艺术中最大特色。

冯小刚所导演的每一部贺岁片都给我们留下了值得回味的经典台词,并且成为相当长时段的流行话语,无论是“中国演艺界已经集体补钙了” , “审美疲劳”,“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还是“二十一世纪,什么最值钱?人才”等等,这些被称为“冯氏幽默”的话语也成了影片中导演的签名。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影片中的经典语录其实都脱胎于我们典型的政治话语,正是由于政治话语的非政治使用,语言与身份的错位,才使这样的话语成为台词的点睛之笔。

影片中的语言在给观众带来欢笑的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思考,让观众得到娱乐的同时也使观众受到一些启迪,甚至是教育。

在当代中国电影中,冯小刚电影以其商业的成功却又不失其艺术特质 ,独具别样的风采。

从早期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到最近的《集结号》,冯小刚电影无论是在电影语言、还是在叙事技巧方面都具有浓郁的个人化倾向。

《2024年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范文

《2024年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范文

《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篇一一、引言冯小刚,中国电影界的重要人物,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和影片内容深受观众喜爱。

尤其以贺岁片系列最为人熟知,其中所蕴含的幽默元素更是为中国电影界开创了新的局面。

本文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冯小刚贺岁片中幽默产生的机制与策略。

二、冯小刚贺岁片背景概述冯小刚的贺岁片系列以温馨的家庭情感、独特的社会观察和鲜明的喜剧元素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他的影片以都市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人物性格、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幽默元素在影片中的巧妙运用,使得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温暖和希望。

三、幽默产生的语用学分析1. 语境适应理论冯小刚的贺岁片往往通过对社会语境的精准把握,将幽默元素巧妙地融入影片中。

他善于运用语境适应理论,根据观众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审美习惯,创造出符合观众期待的幽默效果。

例如,通过夸张的表演、巧妙的对白和独特的情节设置,使观众在熟悉的社会语境中找到共鸣,从而产生幽默感。

2. 言语交际策略冯小刚在贺岁片中运用了多种言语交际策略,如双关语、反语、夸张等手法,来创造幽默效果。

这些策略的运用使得影片中的对话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例如,通过巧妙地运用双关语,使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思考和领悟到更深层次的含义。

3. 角色塑造与互动在冯小刚的贺岁片中,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性格塑造也是产生幽默的重要因素。

他善于通过角色之间的矛盾、冲突和误解来制造笑点,使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多彩。

同时,他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使角色更加立体丰满,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

四、冯小刚贺岁片幽默的语用功能1. 娱乐功能冯小刚贺岁片的幽默元素具有明显的娱乐功能,使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得到放松和愉悦。

这种娱乐功能有助于缓解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2. 社会批判功能虽然冯小刚的贺岁片以娱乐为主,但其中也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批判。

通过幽默的方式,他对社会现象、人际关系和价值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冯小刚电影美学分析

冯小刚电影美学分析

冯小刚选择娱乐的方式作为自己影片的精神气 质,既符合自己的创作风格,也符合观众的观赏心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冯小刚的片子,的确有它存在的 独特意义。然而关键是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一种娱乐, 作为电影艺术来说,我们是不能仅仅止于乐却不知为 何而乐的,仅仅停留在感官的快意中,对于精神世界 的满足是无益的。
提到中国的贺岁电影, 就不能不提到冯小刚,自 1997年拍摄大陆第一部贺岁 电影《甲方乙方》起,历时十 一年, 每部都受到观众好评, 创造了非他莫属的票房神话。 他的贺岁电影构成十多年来 中国大众文化市场上的一道 奇观,其影响遍及电影业界内 外,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学 界的瞩目他是贺岁档的创造 者之一,也是贡献卓越的导 演之一。 其执导的电影投资巨大,阵 容强大,质量上佳,故事新 颖让众多观众再次对电影充 满了好奇,不仅可以大饱眼 福,也可以在年底品尝一次 盛大的精神大餐。
当然冯小刚电影的票房号召力毋庸置疑的,然而如果从 更高的一个层面上讲,却并没有达到“扩充人们的意识”的目 的,并没有实现对人们精神向度的指引。在《手机》中人们看 到的是周旋于三个女人之间的严守一的仓皇和狼狈,却看不到 对伦理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清晰的理解和诠释; 在《天下无贼》中,人们看到的是导演为我们设计的飞 天大盗刘德华和犯罪团伙头目葛优的精彩表演,却没有富于价 值意义的人生提醒。 尽管冯导的用意是要给大家一些思考,不再是笑一笑了 事,但是影片所传达的精神追求的确有些跑偏的迹象,在这里, 我们看到的是精神的缺场、审美的迷失。特别是当某些人要把 冯小刚的电影当作中国电影的主流电影,并且希望这样的主流 电影再多一些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仔细思考一下其电影的精 神内核了,作为观众喜爱的导演,他是否能够引领人们的审美 趣味?他的电影是否能担当起主流电影的这种责任?这不是一 个可以轻松面对的问题。

《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范文

《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范文

《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产生的语用学研究》篇一一、引言中国电影市场中,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深受观众喜爱。

他的电影不仅在娱乐性上有着极高的评价,还在社会文化现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冯小刚贺岁片中幽默的产生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二、冯小刚贺岁片的幽默特点冯小刚的贺岁片以其鲜明的幽默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著称。

其幽默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贴近生活:冯小刚的电影往往以普通人的生活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角色形象,让观众在欢笑中反思生活。

2. 情感共鸣:电影中的幽默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性关怀和情感共鸣,使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温暖。

3. 语言幽默:冯小刚善于运用台词和对话来制造幽默,让观众在对话中感受到生活的趣味和智慧。

三、语用学视角下的冯小刚贺岁片幽默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冯小刚贺岁片中的幽默产生与运用了多种语言交际策略和技巧。

以下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其幽默产生的几个方面:1. 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违反:在电影对话中,经常出现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情况,如故意说谎、夸张、打断对方等,以制造幽默效果。

2. 语境与隐含意义:电影中的幽默往往依赖于特定的语境和隐含意义,通过语境的巧妙运用和隐含意义的揭示,使观众在理解过程中产生笑点。

3. 话语标记与幽默策略:电影中的话语标记和幽默策略也是制造幽默的重要手段。

通过运用各种话语标记和幽默策略,使对话更加生动有趣,达到制造幽默的效果。

四、冯小刚贺岁片幽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冯小刚贺岁片的幽默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还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幽默风格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和价值观念,有助于增强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同时,其幽默风格也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在跨文化交际中,冯小刚贺岁片的幽默有助于消除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五、结论冯小刚贺岁片的幽默风格是其在电影市场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熊燕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熊燕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秀山电大分校2013春汉语言文学专业熊燕【内容摘要】:随着电影类型多样化的世界浪潮,华语电影势头强劲,其中不能不提到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其贺岁作品虽不特意安排宏大的场面,不刻意运用绚丽的色彩,不注重苦大仇深曲折的情节,但却历来被观众所称道。

冯氏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影中那些生动幽默的台词。

本篇文章将从语言形态层面上讨论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从冯氏电影的台词语言来分析其电影魅力所在。

【关键词】:冯小刚语言艺术叙事方言修辞作为中国当代的著名导演之一的冯小刚,作品风格以喜剧见长。

从《甲方乙方》到《非诚勿扰》,冯小刚给沉寂已久的中国喜剧电影带来了新的气象。

不谈思想主题是否深刻,但观众们的笑声是实实在在的,每一部影片的票房可以为证。

于是这就诞生了具有标签性质的“冯氏电影”。

所谓“冯氏电影”,顾名思义,指的是冯小刚所导演的电影。

但又不是冯小刚导演的所有电影,而是指他那些以“‘冯氏幽默’为主要特征,以贺岁片为特定档期,以时髦和流行为主要内容,以游戏和娱乐为目的的‘品牌效应’”的电影。

比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以及即将上映的《非诚勿扰2》等。

在这一层面上,《一声叹息》、《夜宴》、《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不属于这个范畴。

冯小刚电影受观众喜爱,究其原因莫过于电影中幽默生动的台词。

他打破了当时中国喜剧市场多动作喜剧的局面,而仅用语言达到幽默效果。

而他的电影台词也成为当下最时髦的流行语。

本文从语言本体层面和社会原因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言本体层面(一)北京话与其他方言带来的喜剧效果冯氏喜剧是台词的出色带来故事和演员的精彩。

人物对话充满调侃、反讽,给人一种一针见血、一语道破的痛快感。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变体,这里所定义的北京话也是方言,而不是汉民族的标准音。

同样一句话,不同人用不同的方言可以说出不同的韵味。

冯小刚的一部部贺岁电影正是一次次地证明了方言的魅力。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摘要:小刚作为我国银幕上一位异军突起的导演,曾致力于对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电影模式的反叛,致力于电影艺术潜力的感性挖掘。

1997年他开创了地贺岁片的风潮,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喧闹的当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戏谑、反讽等特点,对人生的调侃和对大众文化的嘲弄推向了极致。

本文试图归纳出小刚电影的叙事规律,以期从中折射出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为今后对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小刚,贺岁电影,艺术特色,传播策略Analysis the Art of Feng Xiaogang’s movies Abstract: As an outstanding director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 Feng used to be a rebellion of the old forms which were established with ideology and devoted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of art. In 1997 he set the starting of new year’s film in mainland, focusing on the city life and civilian’s psychosis. Meanwhile his movies inherits Wang Shuo’s novels characteristics-Irony and Banter, and enlarged the “game” to the entertainment of life in the movies. He has created his rules of his commercial movies and used the proper ways to promote the movies. And in this way could Feng becomes the benchmarking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Key words: Feng Xiaogang, New Year’s movie, Art characteristics, spreading methods 引言9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电影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为电影的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创造了电影发展的良好契机,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开放,好莱坞电影始终笼罩着中国电影,本土国产电影的创作数量逐渐下滑,电影票房市场也一蹶不振,电影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

冯小刚电影中幽默对话的审美价值

冯小刚电影中幽默对话的审美价值

冯小刚电影中幽默对话的审美价值下面是关于的一些电视电影论文范文。

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看过冯小刚电影作品的观众,无不对其中亦庄亦谐的人物对话留下深刻印象。

这些富含哲理又不失幽默的人物话语为观众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饱满的人物形象,同时,在这些人物话语的背后,也流露出电影人冯小刚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和世人不动声色地调侃玩味。

那么,这些幽默的语言是如何被设置又是如何恰到好处地融入语境的呢?一、冯氏电影中幽默对话的不谐调性不谐调性是幽默语言首要的,不可或缺的特征。

这种不谐调性来源于文学作品中语言的信息错位。

而这种话语信息错位往往是借助于文学作品中语境的。

在特定的语境中,人物对话之间信息的输出与接受的不平衡与不对等会引发幽默。

这种不平衡与不对等在于合乎常规的内容采取了超常规的形式或者合乎常规的形式负荷了超常规的内容。

“有组织,无纪律。

”――贼头黎叔在感叹手下“四眼”不听他的话,擅自“打猎”。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贼头黎叔高瞻远瞩地告诉副手要注意考察新人。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 ――贼头黎叔说手下不听话。

“这次出来一是锻炼队伍,二是考察新人,在这里我特别要表扬两个同志,小叶和四眼。

他们不仅超越了自己,也超越了前辈。

” ――葛优扮演的贼头黎叔在教训几个手下。

这些独白似的的对话,可能会让观众颠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句古老谚语。

“组织”“纪律”“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超越自己”“超越前辈”“明月”这些只有在革命干部口中,在人民英雄口中,在励志人才口中,在知识分子口中出现的高尚词语,专业术语,主流话语,诗词曲赋竟然在一个心狠手辣,道德沦丧的贼王口中自然流出,让人啼笑皆非。

这种话语形式与所要表达的话语内容的表面上的不谐调性,这些话语形式与说话人身份的不符却得到了内在的平衡。

因为影片《天下无贼》中的贼王黎叔行走江湖多年,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阴险狡诈,他领导的盗窃团伙人数众多,偷盗技术惊人,为了获得更多的肮脏利益,对偷盗“人才”也就不免发出了“求贤若渴”的叹息。

浅论冯氏喜剧电影经典对白的语用分析

浅论冯氏喜剧电影经典对白的语用分析

浅论冯氏喜剧电影经典对白的语用分析冯小刚是我国着名的导演,他也是我国喜剧电影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有很多,其中喜剧电影最为独特,冯氏着名的影片主要有《没完没了》《甲方乙方》《天下无贼》《非诚勿扰》等喜剧影片,并且每一部影片都取得很大的成功,特别是在影片中那些幽默风趣的经验对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主要以冯氏喜剧电影中人物经典对白为实例重点分析经典对白中的语用分析。

一、冯氏喜剧电影中语言的魅力(一)思想的魅力幽默的话语并不是指说话的内容引人发笑,而主要是指说话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而人们只有真正领悟谈话的内容,并感悟到社会的错讹或者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才会展现快慰的笑容,发出灵智空明的笑声。

这种说话方式不仅可以给人带来更多的悟性中的快乐,而且也会表现出说话的深度以及内涵,这种悟性的快乐并具有内涵的话语才真正属于幽默的表现形式,正是由于这种幽默才能使喜剧电影在各种形式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

冯氏喜剧电影的幽默主要是来自将语言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不协调,其将移接、失重、倒反、婉曲、夸张、对照以及双关等巧妙结合起来,运用到各种电影人物的对话中,能够让观众通过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对白悟出一些深意、品味出一些风味。

在冯氏喜剧中很多幽默风趣的台词与先进的高科技有很大的;比如在《手机》中,有一段台词说什么农村社会交通通信技术不发达比通信技术发达还要好,很显然这样的台词主要采用错位的手段,与常识有很大的反差。

并且在《不见不散》中通过说中国姓名与外国姓名的顺序不同竟然牵涉到人生态度不同, 这很显然姓氏的差别和人生态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事物,更别说可比性,而冯氏喜剧中为了体现出语言的独特以及风趣,采用牵强附会的原则,充分体现出语言的风趣幽默,这些思想内涵比较巧妙、含蓄地蕴涵在话语中需要观众体会才能明白蕴涵的真谛。

(二)情感魅力幽默对于社会生活中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对于自身或者别人的缺点带有嘲笑味道,这点与喜剧电影中的讽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幽默不等于讽刺,幽默具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在同情于所谑之对象。

冯小刚电影中幽默对话的审美价值

冯小刚电影中幽默对话的审美价值

冯小刚电影中幽默对话的审美价值【摘要】冯小刚电影作品一直备受观众关注和喜爱,其中幽默对话是其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通过对冯小刚电影中幽默对话的智慧和幽默感、情节穿插和情感表达、对人物性格和背景的丰富刻画、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以及与社会现实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对话不仅在审美价值上具有独特贡献,还对中国电影产业起到重要影响。

冯小刚电影中的幽默对话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深入思考人性、社会问题等话题,展现了其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思想内涵。

冯小刚电影中幽默对话的审美价值不容忽视,并对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冯小刚、电影、幽默对话、审美价值、智慧、情节穿插、情感表达、人物性格、背景、艺术表现、语言技巧、社会现实、独特贡献、中国电影产业、影响。

1. 引言1.1 冯小刚电影作品的受欢迎程度冯小刚是中国知名导演,他的电影作品一直备受观众喜爱和关注。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冯小刚的电影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和认可。

他的作品广泛涵盖了各种题材,包括喜剧、战争、剧情等,其中以其独具幽默风格著称。

冯小刚的电影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成功,更在口碑和影响力方面赢得了观众的信赖和支持。

他的电影作品经常在各种电影节上获奖,展现了其才华和实力。

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不仅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也赢得了观众的热情追捧。

冯小刚的电影作品在中国乃至全球电影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受欢迎程度,成为了当代中国电影界的一颗璀璨明星。

2. 正文2.1 冯小刚电影中幽默对话的智慧和幽默感冯小刚电影中的幽默对话,常常展现出其独特的智慧和幽默感。

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幽默对话往往不仅仅是为了制造笑料,更多是通过对话中的智慧和幽默,来深刻反映人物性格和社会现实。

冯小刚电影中的幽默对话往往富有幽默感。

他善于运用语言和情节,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传递深刻的情感。

这种幽默感不仅令观众捧腹大笑,更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生百态。

2.2 冯小刚电影中幽默对话的情节穿插和情感表达冯小刚电影以其幽默对话在观众中享有盛誉,其中情节穿插和情感表达是其幽默对话成功的关键之一。

冯小刚电影人物幽默、调侃的语言

冯小刚电影人物幽默、调侃的语言

冯小刚电影人物幽默、调侃的语言发表时间:2016-06-17T10:09:12.977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月作者:刘娟[导读] 让人在开怀大笑中体会其内涵与深意,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通过对冯小刚电影人物对白的了解,分析了其中幽默、调侃语言的运用,以期对相关电影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刘娟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710302摘要:电影是现代人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对人们的生活、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冯小刚电影为大部分观众所熟悉,其故事的简洁新颖、对白的风趣幽默、调侃的独到犀利,能让人在开怀大笑中体会其内涵与深意,留下深刻印象。

本文通过对冯小刚电影人物对白的了解,分析了其中幽默、调侃语言的运用,以期对相关电影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冯小刚;电影人物;语言前言:人物语言是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物的刻画、场景的构建、氛围的渲染等都有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使人们迷茫与孤独,人们希望有一种渠道来宣泄内心的抑郁,而幽默、调侃的语言不失为一剂良药。

冯小刚电影正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以幽默、调侃的语言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以游戏的形式解脱痛苦、追求乐趣的展现[1]。

现代电影素材中,有通过影像对观众进行感官刺激的电影,也有黄百鸣《大富之家》、《满汉全席》式的搞笑贺岁电影,有周星驰电影的无厘头,也有成龙电影的动作贺岁电影。

但冯小刚电影与这些电影都不同,冯氏电影更加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重台词而轻画面。

在冯氏电影中,语言密度极大,整部电影的推进与思想渗透依赖于台词的设置,七成以上镜头都要依靠语言进行支撑,最吸引观众注意的部分也是台词。

电影人物台词的灵动、诙谐、精辟、机智、奇妙中,适时出新调侃与讽刺,与陈佩斯电影中积极乐观、生龙活虎的主角不同,冯氏主角一般都老成持重,只有口才上还保留着作为青中年的活力与生机。

冯氏主角以满口的京片子将观众代入浓烈的京式幽默氛围中,将北京市民的游戏精神与独特幽默感发挥得淋漓尽致[2]。

冯小刚电影台词语言研究

冯小刚电影台词语言研究

2013.10学教育92冯小刚电影台词语言研究李一博(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00)[摘要]通过对冯小刚影片中独特的幽默风格分析,发现影片中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

从修辞的角度来讨论电影的合理性,使用修辞手段运用在电影上,并进一步解释了这些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指出冯小刚电影中的修辞与精度,可在和谐与上下文和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等,所以这部电影可以发挥积极的修辞效果,创造出具有中国式风格的幽默。

总结出电影修辞的成功运用对电影风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冯小刚;喜剧电影;电影修辞冯小刚的电影所使用的台词,创造出了调侃的冷幽默的这种形势,从而创造出了令人骄傲的票房成绩。

那么冯小刚独具一格的幽默其魅力展现在哪里呢?可以很准确的说冯小刚的电影魅力就是其中的语言。

独具一格的冯小刚幽默正正就是通过对于台词的加工,从而来形成了独特的冯氏特点的幽默。

然而,这些台词之所以能够显得精彩无比,也是离不开冯小刚对于语言修辞手法的合理灵活运用。

调侃式的冷幽默。

冯小刚电影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极具中国味道的幽默,这种冷幽默所透露出来的是一种相对比较具有平民化现象的幽默,所拥有的是一种调侃、消遣的幽默。

它所使用方式是一种比较语言形式的世俗化,在一个看起来玩世不恭的语气隐含的智慧以及宽容、谦逊的态度,创造出来一个相对比较轻松、和谐的幽默气氛,从而来掉缓解矛盾以及强烈的冲突。

嘲笑类型基调,透露他的悲剧讽刺以及普遍存在的拜金主义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是唯物主义的悲剧。

[1]冯小刚电影中的那种幽默,所具有的那种睿智的、善意的调侃形式,可以让观众在这种笑声当中,得到一些启发。

这种语言的运用,最主要的就是这背后对于台词的各种修辞,能够使得观众笑出声来。

成功的运用电影的修辞手法。

由画面以及声音中间的流程,通过组合而成的一种视听语言就是电影语言。

如何加工台词,成为了语言是否可以成为电影亮点的关键之所在。

在电影修辞使用的手段最为明显的地方就是突出了影片的台词语言,成功合理的使用这些修辞,可以把握好修辞的适度原则。

冯小刚喜剧电影中的几种台词风格

冯小刚喜剧电影中的几种台词风格

作者: 王雁[1]
作者机构: [1]西京学院,陕西西安710123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37-3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0期
主题词: 冯小刚;喜剧电影;台词风格
摘要:在有声电影出现之后,人物台词在电影艺术的作用中成了极为重要的元素。

从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情况看,一个成功的导演对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台词组织情况是极其重视的,大多数经典的电影作品都具备独特的影视艺术风格,但每种艺术风格的出现一般都是与作品中人物台词密切相关的。

我国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则显得更加独树一帜,其十分关注人物台词的建构,且能够把自己的作品艺术风格完全显现出来。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语言修辞基调-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门票多少钱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语言修辞基调-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门票多少钱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语言修辞基调:海口冯小刚电影公社门票多少钱[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冯小刚影片中独特的幽默风格,发现影片中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

笔者从电影修辞的角度探讨影片中修辞手法运用的合理性,并进一步解释这些修辞手法得以成功运用的原因,指出冯小刚电影中的修辞具有准确性,能与语境相协调并且契合观众的审美要求等特点,所以影片中的修辞能发挥出积极的修辞效果,营造出别具风格的“冯氏幽默”。

最后总结出电影修辞的成功运用对电影独特风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冯小刚;喜剧电影;电影修辞冯小刚一系列贺岁喜剧片以其调侃式的冷幽默创造了骄人的票房纪录。

“冯氏幽默”的魅力何在呢?借用“华谊兄弟”王磊的话说,“冯氏幽默”就是用“台词攒起来的噱头”。

可见,语言的魅力正是冯氏贺岁片的喜剧魅力所在。

“冯式幽默”正是通过创造精彩的台词语言,形成了有着冯氏特色的幽默的语言修辞基调。

而这些台词之所以精彩,也离不开冯小刚对各种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

一、“冯氏幽默”的特点――调侃式的冷幽默冯小刚式的幽默是一种以自我解嘲、调侃式的、极具京味儿的冷幽默。

这种“冷幽默”是透着老北京胡同巷子气息的调侃式、消遣式的平民化的幽默。

它采用一种世俗化、游戏化的语言形式,在一种貌似玩世不恭的口吻背后却隐含着机智与智慧,抱着一种对人的宽容与温和的态度,营造出轻松、和谐的气氛以缓解人际矛盾和冲突。

例如《大腕》里,当泰勒问尤优(葛优演)中国皇帝的一生是不是悲剧时,尤优说:“不,他(皇帝)有很多漂亮的女人,可以每天换一个而且不用花钱,都是朝廷养着。

我只有一个女人还跟我离婚了,我的一生才是悲剧的。

”尤优一句“Nomoney,nowomen”以调侃式的口吻不温不火地道出了他的悲剧,同时也讽刺了现代社会拜金主义盛行,人被物质化的悲剧。

冯小刚式的冷幽默正如法国学者吉尔・利波维茨基曾说过的,是一种普遍式的幽默,模糊了诙谐与正经的划分。

以一种睿智、善意的调侃式语言让观众在笑声中受感染、受启发。

语言在电影中的效用——以冯小刚贺岁片为研究对象

语言在电影中的效用——以冯小刚贺岁片为研究对象

语言在电影中的效用——以冯小刚贺岁片为研究对象
熊颖
【期刊名称】《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9)004
【摘要】冯小刚电影在中国众多电影中独具风貌,其中鲜明的语言特色和极具喜剧表演天赋的演员是他赖以取得票房成功的两大法宝,也是名扬四海的"冯氏贺岁片"魅力之所在."冯氏贺岁片"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本文仅探讨语言在冯小刚贺岁档电影中的效用问题.
【总页数】2页(P84-85)
【作者】熊颖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南昌,3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5.1
【相关文献】
1.走进人民心里的贺岁片——以冯小刚系列电影为中心 [J], 贺忠
2.冯小刚及其贺岁片带给国产商业电影的启示 [J], 张玉霞
3.冯小刚贺岁片流行语的现象分析 [J], 周梦焱
4.一年又一年——冯小刚贺岁片对于电影产业化的启示 [J],
5.论冯小刚贺岁片的造语功能和公共语境热点的形成机制 [J], 吴维嘉;林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秀山电大分校2013春汉语言文学专业熊燕【内容摘要】:随着电影类型多样化的世界浪潮,华语电影势头强劲,其中不能不提到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其贺岁作品虽不特意安排宏大的场面,不刻意运用绚丽的色彩,不注重苦大仇深曲折的情节,但却历来被观众所称道。

冯氏电影深受观众的喜爱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电影中那些生动幽默的台词。

本篇文章将从语言形态层面上讨论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从冯氏电影的台词语言来分析其电影魅力所在。

【关键词】:冯小刚语言艺术叙事方言修辞作为中国当代的著名导演之一的冯小刚,作品风格以喜剧见长。

从《甲方乙方》到《非诚勿扰》,冯小刚给沉寂已久的中国喜剧电影带来了新的气象。

不谈思想主题是否深刻,但观众们的笑声是实实在在的,每一部影片的票房可以为证。

于是这就诞生了具有标签性质的“冯氏电影”。

所谓“冯氏电影”,顾名思义,指的是冯小刚所导演的电影。

但又不是冯小刚导演的所有电影,而是指他那些以“‘冯氏幽默’为主要特征,以贺岁片为特定档期,以时髦和流行为主要内容,以游戏和娱乐为目的的‘品牌效应’”的电影。

比如:《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以及即将上映的《非诚勿扰2》等。

在这一层面上,《一声叹息》、《夜宴》、《集结号》和《唐山大地震》不属于这个范畴。

冯小刚电影受观众喜爱,究其原因莫过于电影中幽默生动的台词。

他打破了当时中国喜剧市场多动作喜剧的局面,而仅用语言达到幽默效果。

而他的电影台词也成为当下最时髦的流行语。

本文从语言本体层面和社会原因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语言本体层面(一)北京话与其他方言带来的喜剧效果冯氏喜剧是台词的出色带来故事和演员的精彩。

人物对话充满调侃、反讽,给人一种一针见血、一语道破的痛快感。

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变体,这里所定义的北京话也是方言,而不是汉民族的标准音。

同样一句话,不同人用不同的方言可以说出不同的韵味。

冯小刚的一部部贺岁电影正是一次次地证明了方言的魅力。

在他的电影中,方言是其语言魅力的核心。

1、北京话人物对白运用北京话,是冯小刚电影最大的特色了。

在冯小刚最卖座的几部影片中,他将市民气十足的北京方言的幽默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成为冯式贺岁电影最具特色的标志。

几个主要人物操着一口正宗的京片子,为各色人完成他们的“一日好梦”。

而这种语速快,语言顺畅的京味方言得到了观众的广泛接受。

如果说,第一部《甲方乙方》对北京话的运用是无心插柳,那么冯小刚后来的电影中这种语言方式就是有意为之。

这里的北京话是在方言意义层面上的,有别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但又不同于北京土语。

北京土音就是在北京话里不正常的语音,和别的方言一样,与普通话有着较大的差别,不是此方言区者未必能听懂。

冯小刚电影里的北京话则集中于儿化音,语速快的特点。

这些特点即保留了北京话的特色,又不至于让观众听不懂。

《非诚勿扰》中就特地拿儿化音做了一回文章,徐若瑄说“我爷爷就是北京人,我最喜欢听他讲话了:‘这是怎么回儿事儿’”。

葛优立马笑了纠正道:“‘回’不加耳音,‘事’才加耳音”。

其他方言区的人都想学习这种儿化效果,却不能把握要领。

突出了北京话权威的特点,也体现了其魅力。

此外,语速快也是京味儿的特点。

语速对语言的喜剧感有着重要作用。

冯小刚电影中最为典型的是《大腕》,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大段大段的京味儿台词,如那段精神病人对地产业的描述,演员语速飞快,表述流畅。

这种畅快感给观众以喜剧感。

2、其他方言冯小刚早期电影着重表现了北京方言的语言魅力,而后来的影片中就融合了更多语言表达形式。

而这种方言的表现大多是与普通话对比而产生了喜剧效果。

《手机》中张国立饰演的费墨讲着一口四川话,那句带着四川腔调的“做人要厚道”令人耳熟能详。

葛优饰演的严守一是主持人,平时讲的是标准的普通话,但到了河南老家,立刻换上河南方言。

普通话与河南方言产生了对比效果,人物在普通话与河南方言中转换,反映了人物嘴脸在不同场合的转换,,表现了人物的虚伪。

《天下无贼》中汇集了河南方言、东北方言和陕西方言等多种方言。

尤其在火车上那一段,各种人物操持着不同方言,给人以方言的听觉盛宴。

而对于电影的表现来看,不同方言也反映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也反映出由这个封闭空间所构成的“小社会”有着复杂性和危险性,给电影故事营造了真切感。

除了表现方言,在《大腕》中,关之琳并不标准的汉语和葛优蹩脚的英语形成鲜明对比,构成喜剧效果。

而在这一对比之下所反映的是中西文化的差异。

文化差异通过语言这一最基本形式表现出来,给人直观感。

冯小刚运用着多种方言为自己的电影锦上添花,制造幽默的效果。

他对方言的运用并不要求逼真地道,而是注重方言的韵味,让观众能听懂,不至于产生表意上障碍。

这种以北京话为主,杂糅多种方言的语言方式被观众广泛认可。

这也使冯小刚的这种方言式幽默特色鲜明,自成一派。

(二)语言技巧的运用冯小刚电影的幽默感主要依靠台词对白即人物的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幽默效果依靠多种语言技巧。

汉语博大精深,含蓄优美,重意不重形。

同一思想内容可有各式各样的表达方式,同样的表达方式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又有不同的思想意义。

语言技巧的运用,或增添新意,或一语双关,让语言变得别有情趣,具有弦外之音,从中产生出别样的语言效果。

1、修辞格的运用冯氏电影的台词中大量运用比喻、仿词、反语、借代等各种辞格手法,从而达到影片出彩的效果。

(1)反语:《没完没了》中,韩冬在医院中得知自己的病是急性的,好得快,便问医生“能不能转成慢性的?现在医学这么发达,转成慢性的一定很容易!”这就是一种反语,言义之下是希望自己的病慢点好,不用出院面对阮大伟的攻击。

(2)引用:《不见不散》中,刘元对李清不理解他教学方式的做解释的那段“我也想今天晚上就打冲锋……就是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进”是引用。

引用了《南征北战》的台词,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

此时,主人公的台词再没有坚决要求上战场的“革命英雄主义”,横扫一切“阶级敌人”的积极性,而是被演化成了主人公赚钱的雄心大志。

(3)呼应:在《天下无贼》中,黎叔说过这样一句话,“21世纪什么最珍贵?人才!”,时隔五年,在09年的《非诚勿扰》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句话“21世纪什么最贵?和谐”。

两部电影在台词上相互呼应,产生笑料。

(4)顶真:《手机》中“手机连着嘴,嘴连着心”是顶真,道出手机与心的关系,道出现代人的心口不一的常态。

(5)对偶:《天下无贼》中,黎叔的一句“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是对偶。

后来这一句式被人反复使用。

(6)婉曲、对比、借代:《非诚勿扰》中,一位与秦奋相亲的女士叙述过世的丈夫的情况,产生了如下对话:“过去五年我都不知道他每天晚上在哪过夜,现在终于知道他住哪儿了”“你给他找的地儿吧”“颜春岭公墓,什么时候找什么时候在”“那是,他要是跑了就成聊斋了”。

这里就运用了婉曲、对比、借代几种修辞手法。

女士没有明说丈夫的过世,而是用“过去五年我都不知道他每天晚上在哪过夜,现在终于知道他住哪儿了”的对比,以及“什么时候找什么时候在”来委婉的暗示。

“他要是跑了就成聊斋了”中“聊斋”一词就是借代,代指诡异恐怖的事情。

2、具体语言活动修辞学中,讲求语言的风格。

语言风格是指由于交际情境、交际目的不同,选用一些适应于该情境和目的的语言手段所形成的某种言语气氛和格调。

简而言之就是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但在文艺作品中,当语言风格与当下情境和氛围不相符合时,常常会产生错位的喜剧感。

而冯小刚电影的台词就大量的运用了这种错位的手法。

而这种错位感,多表现为一种政治性调侃。

所谓政治调侃,就是“用政治性的话语谈论与政治无关的事情”。

《天下无贼》里“贼头”黎叔对一帮手下进行“训话”:“说了多少次了,要团结……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段话本为正式场合中上级领导对下级工作人员的谈话,放在这里,一经黎叔这只“老狐狸”说出来就有一种错位感,用政治性话语谈论与政治无关的事情,达到了调侃目的,产生了喜剧效果。

《大碗》中,王小柱在类似于中南海的会客厅对露西说“我们公司有个特点,那就是打硬仗,打大仗,打没有把握但还要一定打赢的恶仗!”旁边配一个英文翻译,俨然一幅会见重要外宾的派头在与搜狗网总裁见面时说的“搜狗打算跟咱们合作,对葬礼进行大胆改革,彻底破除旧的传统观念对葬礼思维的束缚,使之更加适应于二十一世纪新人类经济发展的战略……充分挖掘葬礼的经济潜力,向葬礼要效益”。

上述两例,其语言是典型的政治性话语,但说话人的身份,表达的意思与政治毫无关系,这种反差产生了强烈的调侃意味。

二、“语言”因素受到大众喜爱的社会原因冯小刚电影的魅力在于语言。

为什么观众会冯小刚的电影所吸引,换句话说也就是观众为什么会对语言艺术这一电影元素所吸引。

这不仅仅有着冯小刚及其演员的功劳,还有着一些更多的深层次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源远流长的中国“说话”艺术中国的说话艺术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是重说白,轻表演。

从最开始的说唱艺术,到后来的戏曲,再到近代的相声艺术。

都是用“说话”带给了大家艺术的愉悦和享受。

冯氏电影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这与说话艺术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密不可分。

以听众为对象的说话艺术、说唱艺术,早在隋代笑话集《启颜录》上就有这样的句子:“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

”[4]这是目前所知关于“说话”的最早记录。

宋代的“说话”,上承隋唐代“说话”而来。

因为城市经济的繁荣、瓦舍勾栏的设立、说话艺人的增多、市井听众的捧场,民间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的特点。

元代商业经济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城市人口集中,为了满足群众在勾栏瓦肆中的文化消费,讲述故事的话本、说唱便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出现了很多优秀作品,如:《新编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薛仁贵征辽事略》等。

近代的说话艺术是相声。

相声艺术最迟不晚于18世纪中叶。

最初流行于北京和天津地区,以后逐渐遍布大江南北,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

相声就是一种典型的说的艺术,时下出现的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也是一种说话艺术。

都是仅通过“说话”这一点来满足观众的观感需求。

电影作为综合艺术和大众文化产品,不能忽略语言台词这一要素,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语言艺术高度发达的国度。

冯小刚紧紧把握这一要素,观众在看他的电影其实就是一个听“说话”的过程,导演通过台词对白抖包袱,制造笑点,使观众获得愉悦。

(二)王朔等编剧的背后贡献提到冯小刚电影的编剧就得提到王朔。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王朔的“痞子文学”产生轰动与热卖,他的小说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形成了一股“王朔热”。

对王朔的影视改编也迅速掀起了热潮。

冯小刚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就是由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

王朔小说最大特点是:取材市民化,语言口语化。

题材上,小说内容多写日常市民生活;人物上,多塑造生活在社会和思想文化的边缘人物;语言上,“调侃”是其小说语言的最大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