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的有机物--天然水体内有机物的变化和意义
天然水体中氮磷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水化学周立平水产1801班2018308210108题目:分析天然水体中氮磷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天然水体中氮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1、天然水体中氮的来源2、天然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3、天然水体中无机氮的分布变化4、天然水中氮的循环5、天然水体中氮的消耗6、天然水体中氮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第二部分:天然水体中磷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1、天然水体中磷的来源2、天然水体中磷的存在形式3、天然水体中无机磷的分布变化4、天然水中磷的循环5、天然水体中磷的消耗6、天然水体中磷在生态系统中的意义第一部分:天然水体中氮的循环特征及其在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意义。
1、天然水体中氮的来源天然水体中化合态氮的来源很广,包括大气降水下落过程中从大气中的淋溶、地下径流从岩石土壤的溶解、水体中水生生物的代谢、水中生物的固氮作用、以及沉积物中氮元素的释放等。
另外,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农业的退水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污染成了天然水化合态氮的重要来源。
根据文献报道,如我国滇池、东湖等城郊湖泊,由于受生活污水的影响,氨氮含量高达0. 09~2.8 mg/L。
但是对于水产养殖水体,施肥投饵及养殖生物的代谢是水中氮的主要来源。
天然水和沉积物中的一些藻类(蓝.绿藻)及细菌,它们具有特殊的酶系统,能把一般生物不能利用的单质N2,转变为生物能够利用的化合物形态,这一过程称为固氮作用。
湖泊沉积物中存在大量的固氮细菌,如巴氏固氮梭菌,大部分集中于上层2 cm内;海洋中的固氮藻类有束毛藻项圈藻属、念珠蓝藻属等,它们既有营自由生活的,也有与其他初级生产者共生、或与动物(如海胆、船蛆)共生的。
在固氮作用进行时,固氮酶系统需要外界供给Fe、Mg、Mo,有时还需B、Ca、Co等,水中这些微生物的含量对固氮作用有着决定性作用。
2、天然水体中氮的存在形式天然水域中,氮的存在形态可粗略分为5种:溶解游离态氮气、氨(铵)态氮、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氮化物。
天然水的性质氧化还原作用
氧化还原作用对水质的影响
01
氧化还原作用对水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过低可能 导致水生生物缺氧死亡;而溶解氧浓度过高则可能引起金属腐蚀和藻类过度繁 殖。
02
此外,氧化还原作用还可能影响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一些有机物在氧 化条件下被分解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而另一些有机物在还原条件下可能转 化为有害物质,如致癌物质。
温度
水的温度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并随着季节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 化。水温会影响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和生物活性。
密度
水的密度在标准状况下为1千克每升,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变化而变 化。
化学性质
酸碱度
天然水的pH值通常在6.5-8.5之间 ,反映其溶解的酸性和碱性物质 。pH值会影响水中化合物的溶解 度和生物化学过程。
氧化还原状态
水中溶解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如 氧、硫化氢和铁离子,会影响水 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影响水质和 生物活性。
生物性质
生物多样性
天然水体支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 括水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这些生 物与水环境相互作用,影响水质和生 态平衡。
生物活性
水中的生物活性表现为有机物的分解 、营养物质的循环和生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这些过程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 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与动力学
氧化还原反应的机理
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通常是由电子转移引起的。在反应过程中,物质得到或失去电子,从而改变其化学性质。 这些反应可以由多种因素触发,如温度、光照、化学物质等。
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
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浓度、pH值等。了解这些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助 于更好地理解天然水中的化学过程和生态平衡。
第9章 水体中有机物分析
(2)溶解氧下垂曲线
当耗氧有机物进入水体中时,分解耗氧,使水体 的溶氧量下降,到饱和度以下时,空气中的氧向 水体补给,这种作用称为复氧作用。水中的饱和 溶氧浓度与实际浓度的差值称为氧亏值。复氧作 用受溶解定律与扩散定律的影响。将复氧、耗氧 随时间的变化综合起来考虑,可得到水体溶氧随 时间变化曲线。即---
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总量的综
合指标。能全面反映出水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TOC分析 仪--水样酸化后注入燃烧管,催化燃烧,吸收二氧化碳 而定量。
概
述
天然水体有机物含量较低,而养殖池塘较高,其来源含两个 方面:一是在水循环过程中所溶解和携带的有机物成分;而 是水生生物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有机物。其分类如下:
分散度的大小
颗粒有机物 溶解--
有机物 对水环境污染危 害方式和影响
有毒-- 耗氧--
结构复杂程度 和产生方式
非腐殖质 腐殖质--
颗粒有机物(POM):Φ > 0.45ųm, 其在水体中逐步沉
降进入底泥,由有生命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组成。包含脂 肪酸、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2、单糖、氨基酸、 以及多核苷酸和三磷酸腺苷。水产上能吸附水中大量的有机、 无机物。
0.1~1
0.01~ 1.0
0.5~0.8 100
0.003~ 200
0.1
15~3060 1~10 25 1~6 21 1~2.5 0.5~0.8 300
第二节 天然水中的耗氧有机物
一、耗氧有机物 指水体中能够溶解氧所氧化的各种有机物,
主要包括动植物残体、生活污水以及某些工业废水中的碳水化 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易分解的有机物。(微生物作用 下)。——本身多数无毒或低毒。对水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使 水体耗氧,产生H2S、CH4等有毒物质。
历年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化学名词解释
1. 酸沉降:酸性降水:是指通过降水如雨、雪、冰雹、雾等将大气中的酸性物质迁移到地面的过程。
最常见的就是酸雨。
这种过程称为湿沉降。
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在气流作用下直接迁移到地面的过程称为干沉降。
这两种过程都称为酸沉降。
14 052. 决定电位:在一个氧化还原混合体系中,若其中某个体系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体系,那么该体系的电位几乎等于混合体系的pE 值。
这个电位就叫“决定电位”。
14 063. 盐基饱和度:在土壤交换性阳离子中盐基离子所占的百分数 14 07 174. 植物修复5. 单糖酵解:6. 大气稳定度:指气层的稳定程度或在某一高度上的气块在垂直方向上相对稳定的程度。
137. 土壤的水解性酸度8. 全球蒸馏效应9. 汞的生物甲基化汞的甲基化: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某些微生物将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一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的过程称汞的甲基化。
13 1110. 吸附等温线在恒温等条件下,(1分) 吸附量Q 与吸附物平衡浓度c 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其相应的数学方程式称为吸附等温式。
(1分) 1311. 分配系数:分配理论:在土壤-水体系中,非离子型有机化合物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平衡。
这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
12 0612. 自由基:化学上也称为“游离基”,是含有一个不成对电子的原子团。
12 12年93913. 土壤的代换性酸度:用过量中性盐溶液淋洗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与土壤中H +和A13+发生离子交换作用,而表现出的酸度,称为代换性酸度 12 0914. Hyperaccumulator 超积累植物 12 12年93915. 生物通气法16.标化分配系数:达分配平衡后,有机毒物在沉积物中和水中的平衡浓度之比称为标化分配系数。
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成为标化分配系数。
(1分)用 K o 表示。
K oc =K p /X ox (1分)。
水中的有机物
水中的有机物质是指什么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指腐殖酸和富里酸的聚羧酸化合物、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物。
其中前者多官能团芳香族类大分子的弱性有机酸,占水中溶解的有机物质95%以上。
腐殖物质是水生物一类的生命活动过程的产物。
生活污水主要是人体排泄物和垃圾废物。
各种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有动植物纤维、油脂、糖类、染料、有机酸、各种有机合成的工业制品、有机原料等。
这些有机物污染着水体,并使水质恶化。
有机物对水体有什么危害?水在的有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要进行生物氧化分解,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而导致水中缺氧。
同时会发生腐败发酵,使细菌滋长,恶化水质,破坏水体;工业用水的有机污染,还会降低产品的质量。
有机物质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的总固体、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水中除了溶解气体之外的一切杂质称为固体。
而水中的固体又可分为溶解固体和悬浮固体。
这二者的总和即称为水的总固体。
溶解固体是指水经过过滤之后,那些仍然溶于水中的各种无机盐类、有机物等。
悬浮固体是指那些不溶于水中的泥砂、粘土、有机物、微生物等悬浮物质。
总固体的测定是蒸干水分再称重得到的。
因此选定蒸干的温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规定控制在105~110℃。
什么是水的含盐量水的含盐量(也称矿化度)是表示水中所含盐类的数量。
由于水中各种盐类一般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所以含盐量也可以表示为水中各种阳离子的量和阴离子的量的和。
水的含盐量与溶解固体的含义有所不同,因为溶解固体不仅包括水中的溶解盐类,还包括有机物质。
同时,水的含盐量与总固体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因为总因休不仅包括溶解固体,还包括不溶解于水的悬浮固体。
所以,溶解固体和总固体在数量上都要比含盐量高。
但是在不很严格的情况下,当水比较清净时,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比较少,有时候也用溶解固体的含量来近似地表示水中的含盐量。
当水特别清净的时候,悬浮固体的含量也比较少(如地下水),因此有时也可以用总固体的含量来似表示水中的含盐量。
自考环境化学题目与答案
环境化学习题集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环境污染: 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生产和生活)的原因往原先处于正常状态的环境中附加了物质、能量或生物体,其数量和强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变差,并对人们的健康或环境中某些有价值的物质产生有害影响者。
环境污染化学: 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来源、转化、归宿及生态效应的学科,又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三个部分。
化学污染物: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天然环境化学组分共存和相互作用又可能产生不良生态效应或健康效应的化学物质。
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谓之污染物的迁移。
污染物的转化:污染物的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的作用改变存在形态或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
酸雨: 酸性物质的湿沉降而形成pH<5.6的降水。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浓度越来越高的CO2、H2O、CH4等物质具有使太阳辐射通过到达地面,却大量吸收了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从而使地面温度升高的现象。
光化学烟雾: 碳氢化合物和NOx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O3、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一次污染物)和产物(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其中有气体和颗粒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积聚膜:颗粒物的有效直径在0.05-2 μm范围内,主来源于爱根核膜的凝聚,燃烧过程所产生蒸汽冷凝、凝聚,以及由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二次气溶胶等。
爱根核膜:爱根核膜:粒径小于0.05 μm,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气溶胶粒子和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转换的二次气溶胶粒子,所以又称成核型。
敏化光解: 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如腐殖质等)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生物积累: 生物从周围环境中(水、土壤、大气)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
水体中有机物--概述.
第三节
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耗氧有机物: 有机有毒污染物:本身具毒性,导致水污染,直 接危害水生生物。——一部分降解缓慢,水中滞 留时间长,放大和富集危害人类--称为持久性 有机污染物。 1、来源:1、农药 ;2、多氯联苯;3、多环芳烃;4、 氯代烃类;5、酚类;6、苯胺类和硝基苯类;7、油类 2、危害:一般数量较低,主要通过生物富集和放大 而对生物和人体产生毒性。许多有机污染物能损坏 人类遗传功能、致癌、致畸和引起其他疾病。
1.耗氧有机物的来源
(1)内源、水体中水生植物和藻类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 即生物生长的积累和水生植物向水体分泌释放各种溶解性有机 物。 (2)外源 A、人为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退水、 水产养殖废水--水体施肥、投饵、鱼类排泄;B、天然水的循 环 陆地上多数有机物都被带入水体。
2、耗氧有机物气分解) 条件:DO充足,好气性微生物参与 特点:彻底,迅速,耗氧多 产物:二氧化碳、碳酸氢根、水等无害物质,同时释放生物 营养元素 2、无氧分解(厌氧分解) 条件:缺氧,厌氧微生物参与 特点:不彻底,速度慢
产物:有机酸、CH4、NH3、H2S、H2等中间产物,也释
吸附反应,如有机物、黏土、氧化物、金属离子等。
• 天然水体中速度腐殖质与饮水氯代烃污染:国
外报道:腐殖质和游离氯反应生成卤代烃可致癌;应 采用其他消毒处理及吹气煮沸等方法除去。
• 其他水质的影响:A、腐殖质的缓冲
作用;B、染色作用,影响水的透光性; C、絮凝作用,导致污染物质 栽 腐 迁移进入底泥; 种 殖 D、氧化还原作用 在 质 腐 殖 质 上
有机物质
本 章 重 点:
了解天然水中有机物的含量、组成及分类;理解颗粒有机
物、溶解有机物、腐殖质等概念。理解有机物含量的几种 表示方法。掌握天然水中有机物的来源,理解引起有机物 形态变化的气提作用、絮凝作用、混凝作用及有机物的降 解、矿化作用。理解有机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天然水中的主要物质
天然水中的主要物质天然水是指从地下或地表水源中获得的未经处理或仅经过简单处理的水。
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用水源之一。
那么,天然水中有哪些主要物质呢?1. 水分:水是组成天然水的最主要物质,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体积。
水分是生命的基础,人体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量的水分来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 矿物质:天然水中含有各种矿物质,如钙、镁、钠、钾等。
这些矿物质对人体的健康非常重要,能够维持正常的酸碱平衡、参与代谢过程等。
不同地区的天然水中矿物质的含量会有所不同。
3. 微量元素:天然水中还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等。
虽然微量元素在体内所需量很小,但它们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参与酶的活化、调节免疫功能等。
4. 溶解氧:天然水中的溶解氧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至关重要。
溶解氧是水中的氧气,能够供给水生生物进行呼吸作用。
同时,溶解氧也可以促进水体的自净作用,维持水质的清洁。
5. 有机物:天然水中还包含一定量的有机物,如腐植酸、蛋白质等。
这些有机物对水体的生态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水中生物的重要营养来源,也能够影响水体的颜色、味道等特征。
6. 微生物:天然水中可能存在各种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饮用天然水时需要注意消毒和过滤,以确保水质的安全。
7. 悬浮物:天然水中可能会含有一些悬浮物,如泥沙、植物残骸等。
这些悬浮物会使水变得浑浊,影响水的透明度。
因此,在使用天然水时需要注意过滤和沉淀,以提高水质的清澈度。
8. pH值:天然水中的pH值是指水体的酸碱性程度。
pH值的改变会影响水中物质的溶解度和化学反应速率,进而影响水的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天然水中的主要物质包括水分、矿物质、微量元素、溶解氧、有机物、微生物、悬浮物和pH值等。
这些物质对于水的质量、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体的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选择优质的天然水来保证饮水安全和健康。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
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环境科学概论考试试题(全)名词解释1. 环境问题的概念广义: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
狭义: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
2. 大气恒定组分:在地球表面上任何地方(约90 km以下的低层大气)其组成几乎是可以看成不变的成分。
主要由氮(78.09%)、氧(20.94%)、氩(0.93%)组成,这三者共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
此外,还有氖、氦、氪、氙、氡等少量的稀有气体。
3.大气污染: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本底含量,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4.TSP:总悬浮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为0.02~100µm的颗粒物。
5.PM2.5:可入肺颗粒物,悬浮于空中,粒径小于等于2.5µm的颗粒物。
6.干洁空气:自然大气(不包括不定组分)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即大气组成中的恒定组分和可变组分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简称干空气7.光化学反应:一个原子、分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一个光子引起的反应。
8. 水体: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有一定流速的沟渠、江河和相对静止的塘堰、水库、湖泊、沼泽,以及受潮汐影响的三角洲与海洋。
9. 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水质变坏,水的用途受到影响。
10.水体富营养化:通常是指湖泊、水库和海湾等封闭性或半封闭性水体,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加,促进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异常增殖,使水质恶化的现象,是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上称为“赤潮”。
11.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定义: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好氧微生物进行生物氧化,一定时间内单位体积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测定结果以氧含量表示,单位为mg/L。
有机物运输分配的规律
有机物运输分配的规律1.引言1.1 概述概述有机物是指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在生物体的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有机物的广泛应用和不可避免的产生,研究有机物运输分配的规律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有机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运输分配规律。
在水环境中,有机物的分布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水体的温度、pH 值、溶解氧浓度、盐度等。
不同性质的有机物在水体中的溶解度和分布情况也有所差异。
有机物还可以通过降水、河流和地下水等途径进入水环境,对水质产生影响。
在大气环境中,有机物的分布规律与其挥发性、溶解度以及大气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
挥发性较高的有机物容易通过气相传输扩散到更远的地方,而溶解性较高的有机物则更容易通过气溶胶颗粒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
此外,大气运动也会对有机物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风场和降水等。
通过对有机物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中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有机物的来源和迁移途径,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深入探讨有机物运输分配规律的意义和应用,有助于优化环境监测和评价方法,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益。
在本文的结论部分,将对有机物运输分配的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同时,还将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为深入理解和揭示有机物运输分配规律提供思路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有机物运输分配的规律展开研究,以探讨有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分布情况和规律。
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概述,介绍有机物运输分配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明确文章的目的和重点。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阐述有机物运输的基本原理,包括有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传输方式、影响有机物运输的因素等内容。
同时,我们将分别探讨有机物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水处理的基本知识
水处理的基本知识水的基本知识1,水的定义: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的液体,纯水几乎不导电。
水是一切有机化合物和生命物质的氢的来源。
2,水源的分类:1)地表水:指雨雪.江河.湖泊以及海洋的水。
2)地下水:是雨水经过土壤及地层的渗透流动而形成的水。
如泉水.井水。
3, 天然水中含有哪些杂质?按颗粒大小如何分类?水中杂质种类极多。
按其性质可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
按分散体系分类,可分为以下三类:1)分子-离子分散系。
小于1nm(0.001um),包括各种无机.有机的低分子物及其离子,在水中成为溶液。
2)胶态分散系。
通俗的叫做胶体,大小由1-200nm(0.001-0.2um),其中有的高分子物以溶液存在,溶胶微粒以溶胶存在。
3)粗分散系。
大于0.2um,其中有悬浊液和乳浊液。
水中的各种分散系中杂质颗粒大小如下:1分子离子:无机物:H2O,O2,CO2 和K+,NA+,CA2+,Mg2+,CL-,NO3-,OH-.有机物:染料,谷氨酸,蔗糖,甲酸,乙酸,刚果红,乙胺,苯酸,二苯醋酸。
2)胶态分散系:无机物:金溶胶,硅溶胶,金属氢氧化物,碳黑,黏土有机物:脱氧核糖核酸DNA,酶,蛋白质,纤纬素,橡胶,絮凝剂微生物:病毒3)粗分散系:无机物:颜料,金属粉尘,煤尘,灰尘,水泥,浮选矿粉,细泥,中砂有机物:红血球,纸浆纤维,石油微滴,头发粗微生物:细菌,硫磺菌,藻类,酵母,阿米巴,动物性浮游生物4,什么是水中的悬浮物质?水中的悬浮物质是颗粒直径约在0.1微米以上的微粒,肉眼可见,这些微粒主要是由泥沙.黏土.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以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组成,常常悬浮在水流中,产生水的浑浊现象。
重的颗粒会沉下来,主要是沙子和黏土异类的无机物质。
轻的微粒会浮于水面上,主要是动植物及其残骸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用过滤等分离方法可以除去。
悬浮物是造成浊度.色度.气味的主要来源。
5,什么是水中的胶体物质?水中的胶体物质是指直径在0.1-0.001微米之间的微粒。
天然水的组成溶解性有机物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天然水的组成
三、溶解性有机物、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腐殖质分子具有的芳环结构上带有很多活性基团, 基团以氢键组成网络,孔洞很多,具有特别好的吸 附表面。 腐殖质分子具有收缩性和膨胀性,是很好的吸附载 体。 腐殖质分子与金属离子和水和氧化物有较强的结合 能力,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水体和土壤中的微 量元素和有毒物质的迁移、富集和固定。
硫化氢:主要来源于含硫蛋白质的分解和硫酸盐 类物质的还原作用,火山喷发等。
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与溶液中相 应的同种气体分子之间的平衡: G(g)=G(aq) 服从亨利定律:理想稀溶液上 面溶质的蒸汽压与该溶质在溶 液中的摩尔分数成正比。 亨利定律并不能说明气体在溶液中进一步的化 学反应。溶解于水中的实际气体的量,可以大 大高于亨利定律表示的量。
天然水的组成
三、溶解性有机物、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蛋白 质 脂肪
维生素
有机物对水 质及水生生 物有多方面 错复杂的影 响,适量有 机物的存在 是使水质维 持一定肥力 的重要条件, 而过量的存 在将会使水 质恶化、鱼 病蔓延。
碳水化 合物
低分子质 量有机物
天然水的组成
三、溶解性有机物、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天然水的组成
三、溶解性有机物、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胶体(粒径在1~100nm以上)是许多离子和分子的集合物, 天然水中的无机矿物质胶体主要是铁、铝和硅的化合物, 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腐殖质。
富里酸 也称黄腐酸,可溶于碱和酸 腐殖质 也称棕腐酸,溶于稀碱液,不溶于酸
腐 殖 质
胡敏素 也称腐黑物,不溶于碱和酸
四、水生生物
天然水的组成
水生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着生生物、底栖动物、鱼类 和微生物等。
根 据 功 能 划 分
第六章 水中有机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精品课件
29
• BOD5虽然不能代表总的生化需氧 量,但对生活废水和大多数工业废水,
BOD5可占总BOD的70-80%,而且 采用五天培养期,可减少有机物降解释
放NH3的硝化作用的干扰,因此仍广 泛用BOD5表示水中有机物污染程 度。
精品课件
30
(2)化学需氧量( COD)
• 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 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时所消耗的 氧化剂相当于氧的量。
第六章
水中有机物 的氧化还原作用
黄甫
精品课件
1
第一节 氧化还原作用基本理论
• 一、天然水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 天然水中只有少数元素——C、N、 S、O、Mn、Fe、Cr及I等是氧化 还原过程的主要参加者。
精品课件
2
• 天然水中的大多数氧化还原过程
都需要生物做媒介。生物参与的天
然水的氧化还原反应主要包括:有
精品课件
25
2.水中有机物的来源
• 水中的有机物86%来源于生产 和生活活动,只有14%的有机物 来源于自然环境。
精品课件
26
3.有机物含量的表示方法
•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组成非常复杂,难以 一一测定。传统上常用一些“间接性指标” 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污染状况,这些 指标主要有几类:
• (1)生化需氧量 (BOD)
精品课件
41
作业
•P248页
• 第2、3题
精品课件
42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7
• 在缺氧条件下,有机物氧 化分解不完全,会产生对水 生生物无益甚至有害的物质 .
饮用水常规42项指标卫生学意义资料
42项饮用水常规指标卫生学意义
(泉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随着环境污染的恶化,公众的饮用水安全正受到全面威胁。
水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尤其是水中重金属、氯仿和亚硝酸盐等成份)长期过量摄入,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指出,人
类疾病80%与水有关。
天然的水是无色、无臭、无味、透明的液体。
我们评价一个水样,首先就是看
水的感官性质。
如果水的颜色不正常,通常有几种情况。
水呈现黄色、混浊并有腥臭味,可能是粪便
污染。
水呈现红色并有铁锈味,可能是含铁过高。
水呈黑褐色并有恶臭,可能是有机化工废水污染。
一般来说,水源水通过市政自来水厂的处理(混凝、沉淀、吸附作用),可以改变水的物理性状,但
不能去除水中的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
水化学第五节天然水中的有机物
三、反映有机物含量的水质参数
❖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成分非常复杂,难以一一测定。传统上常采用一些 “间接性指标”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和污染状况,这些指标主要包 括以下几类:
❖ (一)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 TOD) ❖ 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要
教学目的与要求
❖ 知道天然水中有机物的种类与来源 ❖ 掌握反映有机物含量的参数 ❖ 掌握腐殖质对水质的影响
一、天然水中有机物的来源和含量
❖ 在天然水体中有机物含量一般较低,其来源包括两 个方面。一是在水循环过程中所溶解和携带的有机 成分;二是水生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 有机物质。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是水中各种复杂过程 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淡水水体中有机物的浓度通常 为几个mg C/L,个别(如沼泽水)可高达50 mg C/L;海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范围在0.2~2.0 mg C/L 之间,约为无机成分总含量的百万分之一。
❖ (2)含氮有机化合物(DON) 主要为蛋白质腐解产物以及细胞分泌物, 如胞外蛋白、球蛋白以及氨基酸。我国主要淡水湖泊总有机氮(TON) 的含量在0.12~7.38 mg/L之间,多数在2 .5 mg/L以下,总有机氮中可 溶性有机氮占40%~60%左右。
❖ 游离氨基酸主要有甘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亮 氨酸和颉氨酸等。在海水中总的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16~124 mg/L, 结合氨基酸含量变化于2~120 mg/L之间。此外,海水中还存在其他一 些含氮化合物,如尿素(CO(NH2)2,含量约为5 mg/L),腺嘌呤 (C6H5N5,100~1000 mg/L)和尿嘧啶(C4H4N2O2,300mg/L) 等。
的氧量,包括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含量,同时也包括一些无机硫、磷等元 素全部氧化所需的氧量。
水体中有机物--概述.
天然水体有机物含量较低,而养殖池塘较高,其来源含两个 方面:一是在水循环过程中所溶解和携带的有机物成分;而 是水生生物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各种有机物。其分类如下:
分散度的大小
对水环境污染危 害方式和影响 结构复杂程度 和产生方式
颗粒有机物 溶解-- 有毒--
有机物
耗氧--
非腐殖质
腐殖质--
颗粒有机物(POM):Φ > 0.45ųm, 其在水体中逐步沉
总需氧量(TOD):指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燃烧变成稳定
的氧化物所需要的氧量,包括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含量,也 包括一些无机硫、磷等元素全部氧化所需的氧量。--仪 器分析方法,反应室高温催化氧化。
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总量的综
合指标。能全面反映出水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TOC分析 仪--水样酸化后注入燃烧管,催化燃烧,吸收二氧化碳 而定量。
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类外,一切含碳的化合物均为 有机物。对养殖生产来说,有机物质是一个重要的水化因 子。对水质及生物有多方面影响,利弊两种可能性都存在。 掌握得好,可获丰产。控制不当,会使水质恶化,影响渔 业生产。因而需了解其度的量化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指好氧条件下,单位体积水中需氧物 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其测定现有测定 仪,一般以5天、20天后水中仍有充足的氧量、此时水体 和起初的氧量差为测定值。 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氧化水中 有机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所用的氧化剂重铬酸钾和 高锰酸钾。
环境条件:水文、盐度、硬度、溶解氧、光照、pH。
富集方式:藻类通过简单吸附 鱼类等水生动物通过摄食、分解转化与排 泄,鱼类对其吸收的主要器官是鳃。
有机物质
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
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人所共知,养鱼(虾)就是养水。
现连载一些关于水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一、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天然水经常与大气、土壤,岩石及生物体接触,在运动过程中,把大气、土壤、岩石中的许多物质溶解或挟持,使其共同参与了水分循环,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体系。
目前各种水体里已发现80多种元素。
天然水中各种物质按性质通常分为三大类:1)悬浮物质粒径大于100纳米(10-7米)的物质颗粒,在水中呈悬浮状态,例如泥沙、粘土、藻类、细菌等不溶物质。
悬浮物的存在使天然水有颜色、变浑浊或产生异味。
有的细菌可致病。
2)胶体物质粒径为100—1纳米的多分子聚合体,为水中的胶体物质。
其中无机胶体主要是次生粘土矿物和各种含水氧化物。
有机胶体主要是腐殖酸。
3)溶解物质粒径小于1纳米的物质,在水中成分子或离子的溶解状态,包括各种盐类、气体和某些有机化合物。
天然水中形成各种盐类的主要离子是K+、Na+、Ca2+、Mg2+四种阳离子还有Fe、Mn、Cu、F、Ni、P、I等重金属、稀有金属、卤素和放射性元素等微量元素;水中溶解的气体有O2、CO2、N2,特殊条件下也有H2S、CH4等。
总之,无论哪种天然水,八种主要离子的含量都占溶解质总量的95—99%以上。
天然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称为矿化度。
各种溶解质在天然水中的累积和转化,是天然水的矿化过程。
二、天然水的矿化过程地壳中含有87种化学元素,目前在天然水中基本都已发现。
这些元素在天然水中的含量与岩石圈的平均组成相差很大。
多种化合物溶于水,又随着水文循环一起迁移,经历着不同环境,其数量、组成及存在形态都在不断变化。
这个过程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元素和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二是各种环境因素,如天然水的酸碱性质、氧化还原状况、有机质的数量与组成,以及各种自然环境条件等。
天然水的主要矿化作用如下:1)溶滤作用土壤和岩石中某些成分进入水中的过程称溶滤作用。
水的有机物指标
水的有机物指标是指水中含有的有机物的含量。
水中的有机物可能来自各种源,如生物体代谢产物、污染物、植物残余物、化学制品等。
这些有机物可以影响水的质量和生态平衡,因此需要进行监测和管理。
常见的水的有机物指标包括:
1.总有机碳(TOC):指水中所有有机物的碳的含量。
TOC是一个常用的水的有机物指标,
它可以反映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和数量。
2.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指水中在常温常压下会蒸发的有机物的含量。
TVOC常用来
检测水中的污染物。
3.五氯酚(PCBs):五氯酚是一种有毒、致癌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工业生产。
五氯酚可
以通过废水、废渣和废气排放进入水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对水中的五氯酚进行监测是很重要的。
4.六价铬(Cr(VI)):六价铬是一种有毒、致癌的金属化合物,常用于电镀、化学制药、纺
织和皮革加工等工业生产。
六价铬可以通过废水、废渣和废气排放进入水体,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对水中的六价铬进行监测是很重要的。
5.其他有机物:还有许多其他的有机物可能会存在于水中,如苯、甲苯、二甲苯、多氯联
苯等。
这些有机物都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因此也需要进行监测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体中有机物受水生生物,光线,水温,其他 物质的变化而发生形态改变,位置迁移,转化 和降解等,因此,了解和掌握天然水中有机物 的动态规律,对于水产养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义。
气提及悬浮作用
吸附作用的变现形式 吸附作用是指各种气体、蒸气以及溶液里的溶 质被吸着在固体或液体物质表面上的作用。具 有吸附性的物质叫做吸附剂,被吸附的物质叫 吸附质。吸附作用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吸附作用实际是吸附剂对吸附质质点的吸引作 用。
天然水体中的溶解有机物中,有许多是表面活 性物质,他们的分子多为链状,一端具有亲水 的极性基因,另一端为憎水的非极性基因。天 然水体中的这类物质主要是动植物体的降解产 物。如有机酸,酯类,蛋白质等,他们具有在 水气界面富集的趋向,即发生表面吸附现象。 当他们吸附在水表面时,依照下述方式定向排 列:亲水集团一端指向水体内部,憎水集团一 端向空气侧撑开,形成一层看不见的薄膜。
吸附剂所以具有吸附性质,是因为分布在表面 的质点同内部的质点所处的情况不同。内部的 质点同周围各个方面的相邻的质点都有联系, 因而它们之间的一切作用力都互相平衡,而表 面上的质点,表面以上的作用力没有达到平衡 而保留有自由的力场,借这种力场,物质的表 面层就能够把同它接触的液体或气体的质点吸 住。
1
2
在水体内这种吸附作用可有三种变现形式: 水体表面附近水中的溶解有机物物质可因吸 附而聚集在最表面的水中。 水体内部的溶解及胶态有机物质则可聚集在 气泡的水气界面处,并随气泡一起上升到水 体表面,形成泡沫,这一过程即为气提作用。 水体内,除人工通气搅拌产生气泡外,风浪 作用,光合作用旺盛时,反硝化作用及有机 物发酵时,都有气泡生成,因此气提作用是 天然水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过程。
3 在气提作用过程中,一些不具有表面活性的 物质,甚至不溶性碎屑物质,都吸附,富集于 气泡内,一起升至水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