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近代前期).
中国近代化历程.
康梁维新派
戊戌变法运动(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开端)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兴中会誓词: 同盟会政纲: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临时约法
C、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从封建的思想文化向近代西方的思想文化转化。 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第一阶段: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抵抗派、洋务派第来自阶段: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
康梁、孙中山
第三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
前期、后期
三、中国近代化的层次
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从 1840年到1919年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下列三个阶段所涉 及的领域及主流分别是什么?
阶 段 领 域 主 流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近代化的层次: 器物
中国近代化历程
1840年 —— 1919年
一、近代化的含义
近代化是表示向近代文明变化、向近代文 明过渡的概念。 它是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综合变化的历史过 程,不能单纯把它理解为工业化。近代化也叫 现代化,它是传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 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变革与转 化的历史过程。 就中国近代前期而言,近代化就是资本主 义化,就是工业化及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的科学化为主要标志。
六、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发展过程,不完 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 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 (2)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 (3)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4)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斗争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 根本原因和动力。 (5)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是充当了不 自觉的工具,这与他们的主观愿望是不符合的。
中国近代化进程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国近代化是指经济的工业化、政治的民主化、社会的法制化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全方位变化的过程。
1840年至1919年,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919年后的30年,中国近代化程度虽有所深化,但发展缓慢,成效不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经济的近代化1、近代化的开始——洋务运动(1)背景:鸦片战争,清政府内外交困。
(2)派别:洋务派,即封建开明地主阶级代表。
(3)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等。
(4)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以实现“自强”“求富”之路。
(5)主要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即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对内镇压人民反抗,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6)主要活动: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成立海军、创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等。
(7)历史作用:a.洋务运动是开明地主阶级发起的一场学习西方科技、维持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随着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标志着洋务方案破灭。
b.它的主要作用:引进了西方科技,使中国出现了机器生产,为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对外国经济扩张起了抵制作用等。
(如在人才培养、教育、思想影响等方面也是很深远的。
)(8)失败根源:只学习西方科技,反对政治变革,没有触动封建统治基础。
(如洋务派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以学习西方科技挽救封建统治危亡。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C 60,70s,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明清时期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的解体。
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C末,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第七讲 中国近代史前期
第七讲中国近代史前期(公元1840—1895年)①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和民族危机;②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①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②洋务运动;③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①新思潮的萌发;第一节西方的入侵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战争原因1).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方国家要求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掠夺原料;2).导火索:虎门硝烟;(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一、西方的入侵2.主要经过攻广州→到达天津;强占香港岛→进入南京下关江面;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4.1842年《南京条约》和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及其危害1842年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便利西方列强经济侵略,东南沿海门户大开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便利西方国家的经济掠夺增加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把各种特权无偿地让给了列强,列强竞相侵略中国;为以后外国侵略者在中国建立租界提供了借口;5.影响1).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人民肩负的任务:反帝反封建;3).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根本原因2.主要过程1)1856年英法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一、西方的入侵2)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俄、美、英、法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天津条约》的内容及危害逐渐影响和操纵清政府的内政、外交成为外国人到内地进行种种不法活动的护身符外国侵略势力扩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内地列强不仅取得了中国内河航运权,而且便于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1.根本原因2.主要过程3).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一、西方的入侵4).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进一步加重中国人民负担天津成为外国经济势力在北方的活动基地,威胁北京的安全;使英国在香港地区的侵略势力扩大;1.根本原因2.主要经过3.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二)、第二次鸦片(1856—1860年)一、西方的入侵1)兴起(1851—1853):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建政权)→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2)发展(1853—1856):定都天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进行北伐、西征、东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3)失败(1856—1864):天京变乱后由盛而衰,重建领导核心,组织防御战,颁布《资政新篇》,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中国近代史 近代前期(1840——1919)..
社会主义改造;改革开放 (4)从瑞蚨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民族独立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政策是企业发展的保障: 抓住机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4、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 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 证你的判断。(12分)
思想解放的影响
人 孙中山
物
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
活动探究:
❖ 1、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 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 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 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 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
主
斗争
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 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
主
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
义
辛亥革命
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革 经 近代前期中国经济结构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 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 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第一次高潮、
命 济 折发展
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短暂春天)
时 期
思 想
近代前期中国的思想解 放潮流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阶段性的成果:(1)经济上:①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③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
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1、阶段性的成果:(1)政治上(民主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2)经济上(工业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3)思想文化上(理性化):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2、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历程1、起步阶段(1840~1895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
⑤军事领域: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领域: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
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
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
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中国的近代化(1840------1949)
(三)中国近代化具体表现(1840----1949)
• 1.经济近代化
• 洋务运动(开端)(时间、代表、内容、评价)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艰难发展历程:
• 产生:19C60、70S,
分布、代表、原因
• 初步:19C末(甲午战后)
原因
• 短春:一战期间,
原因、表现
• 快速:1927~1936(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原因
方
社
会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发展
的
(英美法德)
现
代
化
进
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
程
市场的形成
中外近代化历程的比较
西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国
开始 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背景 (内力)
过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批判封建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
工业革命(工业化)
领导
阶级 和目
资产阶级
的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
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阻力 本国封建势力
从内容看: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劳动、 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引起经济制度、政 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包括 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和思想的理性化、科 学化等基本内容。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 1.近代化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 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的性质,主要是因为它 • 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 B彻底完成辛亥革命未能完成的任务
• C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的大旗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9.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 了巨大变化,以下变化带有明显的政
中国近代史(1840————1949)
中国近代史(1840————1949)鸦片战争爆发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概况:1.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49) 1919—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4.知识线索:西方列强侵华中国各阶级、阶层的反抗斗争和近代化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一.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开端1.背景:①国际局势:中:封建制度衰落外: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发展——英成为最强大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市场,掠夺原料(根本原因)②鸦片输入危害: 白银外流, 加剧中国贫弱.③禁烟运动代表:林则徐(道光年间)——民族英雄(直接原因)措施: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鸦片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的伟大胜利2.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①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②赔款2100万元——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勒索赔款恶例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列强经济侵略,门户洞开(闭关政策被打破)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破坏关税自主权(此款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3.影响:①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历史转折点社会性质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矛盾变化: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人民大众(阶级矛盾)革命任务变化:反侵略反封建(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领域变化: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海国图志》)②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2、沙俄获益最多:150多万km2 《瑷珲条约》、《北京条约》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击毙华尔,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4、影响: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三.收复新疆1.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侵略加剧,造成边疆危机阿古柏入侵新疆,建伪政权,英俄支持沙俄侵占伊犁地区2.经过: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塞防、海防并重)19世纪70年代中期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19世纪80年代初,中俄签约,又收复伊犁3.结果:收复新疆,粉碎英俄分裂新疆的阴谋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附:新疆与中央政权的关系西汉: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完整word版)中国近代化历程
“所谓近代化就是走出封建的中世纪,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即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健全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文明、民主、繁荣、富强。
"[1],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在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层面探索中国近代化之路.面对实现近代化的历史主题,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或投身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献身于政治制度的改革,或致力于近代思想的启蒙,对中国的近代化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与实践。
一、经济近代化的探索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各阶层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林则徐、魏源关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以强国御侮,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放眼看世界,追求近代化。
19世纪 60年代初,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风暴的扫荡,清朝统治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一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的第一场实践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了。
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如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这个过程不仅仿照西方的技术生产了枪炮、轮船等现代武器,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而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3].此外,洋务派还创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并且兴办近代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
洋务运动的军事自强,改善了清朝军队武装落后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朝的国防力量,推进了中国国防的近代化;新式学堂的开办,近代化人才的培养则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之门。
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漠河金矿、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官局等,并在1880年修筑了唐山—胥各庄铁路。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第一阶段:1840——1870中国在各方面的变化与回应(1)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地主阶级发动洋务运动。
(2)政治:各阶级的回应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产生。
(3)思想:固步自封—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
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农民阶级:《资政新篇》中国近代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的主张(选修)。
第二阶段:1875——1927 整体发展阶段(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步发展、短暂春天)(2)政治: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
(3)思想文化上: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第三阶段:1927——1949 曲折前进阶段(1)经济:国民党统治前期,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
国民党统治后期,中国的近代化陷入绝境。
(2)政治:国民政府屠杀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影响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建立以蒋介石为核心的独裁统治和国民党一党专政。
(3)现代化发展: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的主要角色。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
第四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腾飞阶段(1)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政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进行修订和完善。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思想上:文革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的近代化之路
思想
地主阶级: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 自强”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 潮流
无产阶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近代教育出现:洋务运动中近代学堂建立;戊戌变法中京师大学堂;废 除科举制 新中国成立后重视教育,但“文革”期间教育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邓小 平提出“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恢复高考;提出“科教兴 国”战略
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转变:
①第一次;1949年——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主要是 走俄国人的路,追求实现工业化。 ②第二次: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90年代初,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 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实行改革开放,增强企业 活力,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③第三次: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加快改革开放,进 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近代中国是在与世隔绝、国家贫弱、专制盛行的背景下学习 西方的,社会发展的阻力大。(1分)西方列强始终把中国变成他 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他们不断地侵略、掠夺中国,严重阻碍了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1分)
(2)通过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2分)。(回答学习西 方的物质文明、军事技术都可以得1分;如果答到林则或魏源学习 西方的思想主张,也可给1分) 通过(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2分)。(回 答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宪政、建立法制社会等都可以得1分) 通过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2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在探索中国近代化 方面,各自作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
⑴.洋务运动:引进先进西方技术,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批企业,培养了一批 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 义的发展,同时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 ⑵.戊戌变法运动:吸取洋务运动的教训,不但学习西方的技术,还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要求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思 想文化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 的第一次全面尝试; ⑶.辛亥革命:吸取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教训,以武力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
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
③最初由洋务派领导,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未能掌握现代化的领导权。
④缺少必要的资本积累,技术、人才准备不足,主要动力来自于外部。
⑤发展畸形,产业结构不合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重工业基础薄弱,地区分布不平衡。
必知热点
党的“十六”大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回顾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我们任重而道远。
必背知识
2.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阻挠(通过控制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领事裁判权等实现),封建专制主义(封建思想顽固、不思进取、不愿革新),官僚资本主义(借助政权力量,对民族工业占有压倒优势)。
3.缺乏正确道路、安定环境。(西方: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农业近代化紧随其后,为工业近代化奠定物质基础。资产阶级先通过革命掌握政权,为工业化提供政治保障。政府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中国:先重后轻,农业始终没有发生本质变化,民族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政权,历届中国政府没有把教育放在重要地位,使近代化缺乏科技人才和较高素质的劳动者。战争、革命不断,难有安定环境。所以发展缓慢。)
核心措施: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作用: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2)建国后
①1950-1952年: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核心措施: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息,农民交租交息
1840--1860近代中国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明显地呈U字形进程。近代中国 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 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 ,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 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 ,就 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就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 “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两个层面: 国家富强 民族独立
在近代中国,……推翻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
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彻底改变国家
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繁荣富
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也就成为中华
民族所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
大任务中,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
只有先完成前一个任务,然后才能
解决后一个问题。于是,就有了近
(2)对内:反封建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民主革命(阶级矛盾) 6、民主革命分期: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新旧民主革命两大阶段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资产阶级领导;三民 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1949年9月):无产阶级领导;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
——李时岳:《近代史新论》,1993年
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 的趋向: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 资本主义先进文化而开始走向现代化的角度说,是取得 了进步。……在列强殖民侵略的刺激下,中国社会也存 在着不断走向进步、走向现代化的一面。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2003年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2006年
“沉沦”
由于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并与中国封建势力勾结,使 独立的中国社会变为半殖民地或其程度不断加深。
第一讲 中国近代前期历史
第一讲中国近代前期历史近代前期历史,亦即旧民主革命时期(1840~1919),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40年到19世纪60年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第二阶段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阶段从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运动前,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的时期。
第一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章被高考列入考查范围的知识点主要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新思想的萌发。
⑴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要重点掌握鸦片战争的背景、性质、经过、影响、失败原因。
⑵分析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时间、内容及危害性。
⑶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它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要从原因、经过、影响来加以理解。
⑷掌握《天津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订条约》的时间、内容。
⑸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具有过去农民战争所不具有的新特点。
要重点掌握它兴起的原因与准备、经过(前期:兴起与全盛的过程;后期:转折点和防御战及失败的过程)、失败原因、历史意义。
⑹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内容、评价、相互比较)⑺新思想的萌发,要重点掌握其原因、核心、代表人物及著作、评价。
第二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本章被高考列入考查范围的知识点主要有: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局的变动:总理衙门、辛酉政变、借师助剿、汉族官僚势力扩大。
⑵洋务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它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要重点掌握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目的与实质、内容(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破产的原因、评价。
专题: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
专题: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导言:1、近代化含义: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启蒙化为主要标志,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在中国近代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转型,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表现:经济领域:经济上的工业化、机器化(用现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政治领域:政治上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用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专制制度,以法治取代人治);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思想领域:思想上的理性化(以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取代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军事领域: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3、中国近代有两个基本问题,即民族不能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社会生产落后,要求近代化。
前者是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生产力问题。
所以应先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以解放生产力。
由此来认识近代中国的两个主要任务,并由此解释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科学救国、辛亥革命等在近代走不通的问题。
4、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知识归纳: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发展历程1、洋务运动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创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意义: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2、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内容:1869年,方举赞、上海、发昌机器厂意义: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出现,中国产生民族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复习中国近代史前期(1840-1919)的两条主要线索: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鸦片战争前,清朝国事衰微,危机四伏,西方资本主义在世界各地扩张,这是中国跨入近代的内外背景。
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第一次侵华战争。
这场战争所签定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上逐渐从属于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19世纪50、60年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内地的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1856-1860年,英法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是帮凶。
这场战争迫使清政府屈膝求和,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除赔款外,中国增开的通商口岸从沿海深入内地,从南方延伸到北方,中国进一步丧失主权。
沙俄还乘火打劫,侵占中国领土144万平方公里。
英法俄是当时侵华的主角。
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门户被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也进一步加深。
此后,清政府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互相勾结,开始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扩大了对华商品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这种经济上的侵略进一步扩大。
19世纪7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它们不在满足于增开通商口岸,而是向中国的边疆和邻国推进,使中国面临新的边疆危机。
其中,俄国插手中国西北边疆,英国深入西南边疆,日本窥视东南海疆。
中国又失去了许多主权。
19世纪80年代,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向我国西南扩张,爆发了中法战争。
尽管中国军民取得镇南关大捷,清政府却决定“乘胜即收”。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后果,更大地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以“大陆政策”为国策,把中国作为侵略扩张的重点对象。
1894年,日本先侵略朝鲜,后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虽然中国爱国官兵坚决抵抗,但由于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和错误的军事指导思想而最终失败。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阶段.
• (2)新中国(1949至今)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 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 形式确立了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 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 国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 •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中国的民主政治 建设一度陷于瘫痪,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这种惨痛的教训从反面说明了民主和法制建设对 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政治建设上创新性 探索,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法制逐 步健全,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制 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 2、阶段特征:这一时期,近代化在阶级 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 境下艰难地进行。
• 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进程 • 1、萌发阶段(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 萌芽和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黄宗羲等 人公开否定君主专制,对晚清的民主思 潮兴起有一定影响。 • 原因: • 政治上,封建专制统治渐趋衰落; • 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 思想上,理学走向极端,激起人们的批 判。
• ③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对共产党、工农群 众的屠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 抗日战争期间,近代化进程被打断。 • 解放战争期间,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 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 业推入绝境。
• (2)经济上: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 (3)思想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 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产生并发展 成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
1、主要表现:
经济:
①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②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政治: ①《资政新篇》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方案 ②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 近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中国社会近代化历程中国社会近代化问题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民族独立,反封建1.资本主义近代化探索(1840——1949年)(1)起步阶段(1840——1895年):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正式开始。
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领域渗透。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①经济近代化(工业化)有了长足的进步: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②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实现重大突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革命派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921年中共成立后,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③思想文化的近代化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向西方学习,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采取了加强对金融业的控制,制订工业发展计划,开展经济建设,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抗战爆发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
2.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时期(1949——20世纪90年代)(1)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时期(1949——1978年)特点:探索中曲折前进(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世纪90年代)特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主要表现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③明确提出富强(经济现代化)、民主(政治现代化)、文明(文化现代化)的目标现,中国经济开始呈现出半殖民地特征。
2.从19世纪60年代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形成了以封建经济为主体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位: ⑴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 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与发展有利于 社会的进步; ⑵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 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 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⑶从思想上看,它的产生与发展不 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 会条件; ⑷从发展趋势上看,由于各种原因, 难以独立发展。
3、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
阶段特征
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 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
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突出事件是洋务运动
前期 “自强”重点发展军事工
后期
业
“求富”重点发展民用代
业也相应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 拖了工业化后腿。
⑸缺乏安定的政治环境: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利于近
B、政治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君主专制制度向民主政治制度转化
(二)表现:
维新变法-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辛亥革命-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3、思想文化近代化:对旧思想的批判逐步深入,维新 派 与顽固势力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新文化运动。
认识: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最突出的 领域是在政治领域;阶段性的成果,政治上推翻了封建君 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经济上民族工业有 较大发展,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讨论]
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1、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是近代中国人一直梦寐以求的,但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却屡 遭挫折。结合近代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分析屡遭挫折的因素有哪些?无从发展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因素: ⑴先天不足:①资金准备不足:没有资本的原始积累 ②技术准备不足:缺乏机械化操作技术 ③人才准备不足: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 ④思想准备不足: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
[思考]你认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 有哪些有利的因素?
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的瓦
解;洋务运动诱导;外商企业刺激 民族资产阶级的自身努力;自然经济进一步瓦 解;清政府放宽限制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 时放松;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
3、结合民族工业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政治斗争 的影响,简要分析说明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 的历史地位。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
C、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1、实质:
从封建思想文化向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转化
2、表现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是一场“观念形态的革命”。
新文化运动出现于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与辛亥革命之后,对此 前70多年的曲折历史进行了深刻反思,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一个重 要的里程碑。如果说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在政治领域的革命,那么 新文化运动就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是一场“观念形 态的革命”。
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⑵面临三大政治障碍:①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与破坏 ②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③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⑶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为工业化提供了
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 工业化的规模和速度。
⑷没有科学的决策: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业。同时,农
基本内容: 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 (使近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A、经济的近代化
(一)实质:
从传统的手工劳动向机器生产转化
(二)表现:
洋务运动:
前期: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思考
有史学家在研究洋务运动时指出:洋务运动 实在是中国现代化(近代化)的起点,为什么?
(三)曲折前进与新发展阶段(1919——1949)
表 现
1、曲折前进: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 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 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 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 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 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政治上,国民政 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 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2、新发展: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 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 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次,五四运动后, 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 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首先,洋务运动为中国经济逐渐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 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延缓了中国半殖 民化的进程。
其次,从政治上看,近代企业的建立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 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再次,洋务运动的兴起为中国军事的近代化创造了条件。洋务派大量购买并 进而制造新式枪炮,组建新式军队,实行洋式练操,以促进清军队的建设和国防 的近代化。 最后,洋务派创办了我国第一批新型学校,大力引进西方科学知识,并造就 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创了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先河。 总之,洋务运动不仅顺应了世界近代化运动的历史潮流,成为世界近代化运 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因率先掀起了中国近代化的改革而成为中国近代化的起 点。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 行动。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共和制度的建立。
临时大总统就职誓词*
(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
倾 覆 满 洲 专 制 政 府, 巩 固 中 华 民 国, 图 谋 民 生 幸 福, 此 国 民 之 公 意, 文 实 遵 之, 以 忠 于 国, 为 众 服 务。 至 专 制 政 府 既 倒, 国 内 无 变 乱,民 国 卓 立 于 世 界, 为 列 邦 公 认, 斯 时 文 当 解 临 时 大 总 统 之 职。 谨 以 此 誓 于 国 民。
认识:本阶段说明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 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3 .社会主义现代化曲折发展之路
(1949——1978)
1950年以后,中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标。
1953年提出一化三改的总路线,但道路并不平坦。
实际上经历了两个阶段
(1)1953—1957 引进前苏联计划经济模式
19世纪末,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 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作为新的政治 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高举改革 的旗帜,把挽救民族危亡与资产阶级 的政治经济要求结合起来,在推动中 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化转变的道路上 前进了一大步。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 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此后, 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开始 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 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 之世,怀忧国忧民之思;向西方寻求 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成为最自觉 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五、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任务,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完成近代化任务。 请思考:两者的关系整样? 两者是相互交叉互动的关系。 1、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 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 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 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2、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 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 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 最终目的。
①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反映新兴 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 ②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是民 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基础; ③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比较迅速发展,为孙中山领 导的辛亥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 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短暂的春天,导致资产阶级力量 的壮大,他们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掀起了新文化运 动。同时也壮大了无产阶级力量,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 基础。
奕訢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一)起步阶段(1840——1895)
1、经济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 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 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 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 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表 现
2、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 未 将政治体制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1.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现代化(工业化) ②政治现代化(民主化) ③思想现代化(民主化、科学化、理性化)
2、中国近代化的层次 3、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4、近代化与民族民主革命的关系
5、中国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比较 6、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7 .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奋斗
[讨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政治近 代化的最终结局如何?根本原因是什么?
资产阶级对国家民主化的求索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借助皇权进行政治变革的第一次尝试
资产阶级推翻帝制,创建共和国的第一个成功行动。
政治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其实质是政治的民 主化。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戊戌变法是个开始。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阶段(19491 .社会主义现代化曲折发展之路 2 .改革开放强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