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二章

合集下载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答案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答案

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整理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1【单选题】与社会经验论阶段相对应的社会心理学发展阶段是()。

A、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B、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C、社会心理学的成熟时期D、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我的答案:B2【单选题】《理想国》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作品?()∙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阿基米德我的答案:B3【单选题】古希腊早期的思想家们更多地是讨论()问题。

∙A、人类的本原∙B、植物的本原∙C、动物的本原∙D、世界的本原我的答案:D4【判断题】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制度可以改变人。

() 我的答案:×5【判断题】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单选题】塔尔德认为()是社会行为的最终元素。

A、模仿B、暗示C、流言D、时尚我的答案:A2【单选题】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A、鲍德温∙B、冯特∙C、塔尔德∙D、迪尔凯姆我的答案:B3【单选题】麦克杜格尔认为人的社会行为的动因是()。

∙A、情绪∙B、逻辑∙C、本能∙D、制度我的答案:C4【判断题】1875年舍弗勒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的社会心理学这个词,他在当时对这个概念的运用和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心理学完全不同。

我的答案:×5【判断题】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是从19世纪的中叶到20世纪初。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1【单选题】以下哪一位的主要研究不涉及角色理论?()A、乔治·米德B、戈弗曼C、加芬克尔D、麦克杜格尔我的答案:D2【单选题】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规定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个体∙B、群体∙C、组织∙D、国家我的答案:A3【单选题】乔治·米德更多地是从()的宏观角度来理解社会心理学。

∙A、经济学∙B、文学∙C、社会学∙D、哲学我的答案:C4【判断题】符号互动论的思想讲的是人和自然间的互动。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哲学”阶段)时间:古希腊——16、17 世纪,有2000多年从总体上看,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

其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们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

特别强调环境对人性的制约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

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人性本恶。

霍布斯命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狼和狼之间的关系”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弗洛伊德“影响人的心理跟行为的最根本的东西是生物性的冲动”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阶段)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出现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

1890年前后,人们开始将精神分裂归因于社会行为。

1859年,德国人M拉扎勒斯和H斯坦达尔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并发表了《民族心理学序言》一文,成为民族心理学的创始人。

社会心理学由此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

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

它标志了社会心理学学科的正式产生和其成熟体系的出现。

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德国民族心理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尔德用模仿来解释所有的社会心理现象迪尔凯姆集体意识绝不是个体意识的相加之和,前者大于后者并决定那个后者,社会心理学开始于群体并结束于群体。

黎朋《群众论》集群行为英国本能心理学麦独孤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后面的动因是什本能受《进化论》影响工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也具有推动作用。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一、什么是社会认知(一)社会认知的定义1、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社会认知是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在内的社会心理活动,而不仅仅局限或等同于其中的某一过程。

例如,一个人对于他人在许多场合下的行为做出了相同的判断以后,就有可能把一些相对稳定的印象归结到那个人的身上,推测他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将会产生类似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在许多场合下都很兴奋、激动,就可以推测他在类似的情境中也会产生兴奋、激动的行为。

人们就是通过社会认知来推断他人的行为的。

人们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推测与判断时,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认识他人当时潜在的心理状态,即所谓“以己度人”。

一个心胸宽广的人往往认为他人的心胸也是宽广的。

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推测与判断往往会发生偏差,特别是在复杂的情况下,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与行为动机更加容易发生错误。

2、社会认知的依据:即认知者凭什么来推测判断他人的心里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一是依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二是依赖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与归纳,因此要正确地认知他人就需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

例:因为你经常与某人打交道,非常了解他,知道了他在某种情形下或在某种态度上的行为后经常会产生某种相应的行为态度。

如:某女孩一挨批评就抹眼泪,当他又犯错被老师叫去时,同学们就会推断,她肯定又会哭鼻子,或看见她红着眼睛从老师办公室出来,就会推断,她肯定又被老师批评了。

人们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推测与判断时往往根据是自身的经验与体会来认识他人当时的潜在的心理状态,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即所谓的以己度人,因此这种推测与判断往往容易发生偏差,尤其在复杂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例:说别人推测错误时,常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或“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二)社会认知的特征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了固有的认知结构。

因此,即使是同样的社会刺激,由于各人的认知结构不同,其社会认知也必然会表现出种种不同的特征。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2章 个体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导论 第2章 个体社会化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2. 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指个体在学校里进行的社会化,学习将承担的社会角 色,为进入社会做各种准备。
3. 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 指个体在成年期以后的社会化。 是在个体实现了基本的社会化的基础 上进行的。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 的,个体将随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 接受新的期待和要求,承担新的责任、 义务和角色。 Socialization through the Life Course
道德社会化的理论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皮亚杰把品德发展的第一个阶段称为“他律阶段” (heteronomy)。心理学家迪弗瑞斯(DeVries, 1997)指 出,这个阶段的道德是服从的道德,它反映情况皮亚杰所 认为的幼儿和他பைடு நூலகம்的父母之间,通常存在着以赞成或以绝 对服从权威为特征的关系。
Chapter 2 Socialization
2007年10月21日, 几名13岁的以色列男孩 被大人扛在肩上参加成 人礼仪式。参加当天在 耶路撒冷哭墙下举行成 年礼的,都是前不久在 爆炸中失去父母的孩子。 按照犹太教传统,这些 孩子从此便开始被看作 成年人了,成为“负有 责任的男子”。
Socialization through the Life Course
相关链接 他们是怎样学会仇恨的?
据英国媒体报道,伊朗正在利用教科书和儿童 读物对年轻一代灌输仇恨和极端主义思想,书中还 配有许多照片和图画,宣扬血腥暴力,而目标直指 英美等西方国家和以色列。 一本名为“让我们读”的7岁儿童读物中写道 又丑又胖的犹太人被人们赶出了城镇。 这些书中鼓励自杀式爆炸等袭击手 段,并称这是所有人应尽的责任。在一 本8岁儿童的教科书,有男孩发射火箭弹 以及一群孩子拿着AK47冲锋枪的照片, 其中还有些是戴着面纱的女孩。 根据书中的说法,英国应对目前世 界上多数疾病负责。一本名为《伊朗和 世界历史》的书中写道,“英国想尽一切 办法控制印度,从最初的欺骗到后来的 谋杀和屠杀,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书被以色列智库机构——和平影 响监测中心(CMIP)翻译并公布于众。该机构负责人 格罗斯表示,“这种教育体系是在为战争作准备, 宣扬仇恨思想,进行思想控制”。

社会心理学(二)

社会心理学(二)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界定(二)社会心理分类系统建立社会心理分类系统,是为了确定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围,明确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其与其它相邻学科的关系。

社会心理分类系统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表现为个体现象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心态。

如社会知觉、态度、价值观、社会性需要、成就动机、自我概念等等。

2.表现为人际相互作用现象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如人际沟通、吸引、爱情、人际关系等等。

3.表现为个人与群体相互作用现象的社会现象。

如从众行为、社会助长、去个性化、规范形成、领导等等。

4.表现为微观群体心理现象的社会心态。

如群体凝聚力、士气、心理气氛等等。

5.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非系统化社会心理倾向,如传统、风俗。

时尚。

阶级与民族心理特点、国民性等等。

6.表现为宏观社会现象的系统化社会心理思想。

如哲学、宗教、道德伦理、政治、法律等等。

(三)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试图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社会影响)来解释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而社会学、人类学、则侧重于从人的社会与文化属性,从群体的角度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背景中的个人,研究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并以个人为基点,考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社会影响,考察大社会背景与物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

因此,归根到底,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社会的人,而不是社会本身。

社会心理学可界定为: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的目标是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社会行为。

个人的社会心理与行为,人际相互作用和社会影响,构成社会心理学的三个主要部分。

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一)一般倾向社会心理学起源于美国。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都强调,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人际相互作用与社会影响。

(二)G.W.奥尔波特的定义奥尔波特(G.W.Allort)1968年的定义:认为社会心理学是“试图理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为别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的一门学科。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概述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概述
第二章 社会化
内容摘要: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他的社会性。本
章将主要介绍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化 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文化、家庭、学校和大众 传媒等。
关键词:
社会化 文化 家庭 同辈群体 大众传媒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一、社会化定义
1、定义: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 员的过程。(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的人)
四、学校
(一)特点
1、按事先确定好的目标、计划,根据社会要求塑造 年轻一代。
2、有专门训练的教师来执行这一计划。
3、有专门的影响媒介(包含课程、教材等)
4、根据个体的年龄特点,选择相应的方法来施加影 响。
5、根据文化遗产的要素来选择教育内容。
6、使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一代集合在一起,增加了 他们学习交往的机会。
(二)学校社会化的作用
1、形成个体系统的文化知识,开发个体的潜能 2、形成个体系统化的价值观念、政治道德观念体 系。 3、使个体的价值观与主流文化一致。 (三)学校的影响因素 1、学校的风气 2、教育内容和教科书 3、教学组织
4、教师的作用:
教师的威信、品德、爱心、榜样、期望、学 识以及师生关系等都将会影响到个体的社会化。
五、社会化的内容
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 3、民族社会化 4、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二节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
一、本能与环境
二、生物因素(遗传因素) 三、社会文化
文化是在一特定群体或社会的生活中形成的, 并为其成员所共有的生存方式的总和。它是经过 世世代代传递下来的,其中包括价值观、知识、 信仰、艺术、风俗传统、生活态度及行为准则, 以及衣食住行等用物的制作方式、待人接物、举 止言谈等交际方式和风度。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考试)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师考试)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节概述1、G·奥尔波特认为,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存在的影响,他人存在形式包括(BCD)。

(A)虚拟的存在 (B)现实的存在(C)想象的存在(D)隐含的存在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C)。

(08-05二级)(A)社会哲学阶段(B)哲学思辨阶段(C)经验描述阶段(D)实证分析阶段2、F·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对象包括(AC).(08—5三级)(A)社会行为(B)社会影响(C)社会意识(D)本能行为3、F·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B)的学科。

(08-11二级)(A)社会心理(B)社会意识(C)社会知觉(D)社会情感4、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心理咨询师应该(D)。

(08-11二级)(A)不予干预(B)完全保持价值中立(C)表示同情(D)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5、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C )。

(09—5 三级)A.行为B.个体所处的情境C.个体D.函数关系6、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A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09—5 三级)A.观察B.实验C.思辩D.归纳7、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D)。

(09—11 二级)(A)情绪状态(B)过去的经验(C)个性特征(D)所处的情境8、社会行为是由(A)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09—11 三级)(A)社会因素(B)现实生活(C)周围环境(D)即时情境9、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D)。

(09—11 三级)(A)行为(B)函数关系(C)个体(D)个体所处的情境10、G·奥尔波特认为,社会的存在,也就是他人的存在方式包括(ABC)。

(09-11 三级)(A)现实的存在(B)想象的存在(C)隐含的存在(D)虚拟的存在麦孤独(W.McDougall)用(D)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11—05二级)(A)认知过程(B)学习(C)社会影响(D) 本能11、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B).(11-5 三级)(A)心理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理论(D)人本主义12、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D)。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人格、行为发 展的影响
放任型 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缺乏对 孩子的教育和关心。 这种方式培养下的儿童性格内向、孤僻, 对人冷漠,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 乏理想和追求,极易受到不良人群的 影响而误入歧途。

我想我的童年生活与其他人所向往 的没有什么差别,我爸爸是医生,妈 妈是保险代理人。就经济收入来说, 他们令许多人羡慕,但实际上,他们 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待在家中。爸爸一 直想挣大钱,好给妈妈买奔驰轿车, 买蛇皮鞋子,如此等等。可是,全家 人就是没有时间一起呆一会儿。这样 ,我只能从周围环境中学习,向邻居 的孩子们学习。
虐待型 见于极少特殊家庭。家长视孩子 为仇敌,对孩子打骂虐待。 孩子会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 陷和心理障碍发生率也很高。
• 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和谐: 成员之间互敬互爱、和睦相处, 会使孩子安全愉快、生活乐观、信心十 足、情绪安宁、待人和善。 家庭气氛紧张: 经常在激烈的冲突、无休止的争吵中生 活, 长期处于提心吊胆、极度不安的状态, 容易形成抑郁、不信任和情绪不安的个 性特征。
• 安娜的状况表明,如果只靠纯粹生物 学上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使她成为一 个完全的社会人的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微乎其微的,为使安娜能够适应社会 ,研究者付出的努力只取得了有限的 • 成功。4 年半以后,安娜死去了。不 过,她在死前已经知道并学会了一些 单词和短语,但从未能讲出一个 • 完整的句子。她还学着摆积木、穿珠 子、刷牙、洗手、听从指令,并爱玩 洋娃娃;她还学习走路,但走起路来 • 却很笨拙。当她将近11 岁离开人世时 ,只达到两三岁孩子的水平。
二、道德社会化
• 2、道德社会化定义
• 就是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 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 内化,形成合乎社会要求 的道德行为的过程。

基础知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基础知识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第一概述▲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E.A.Ross)的著作《社会心理学》。

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W.McDougall)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这两本著作的问世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从孕育它的两个主要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里继承了不同的研究传统,形成了两种基本的取向,即所谓的“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的发展科划分为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美国学者霍兰德(E.P.Hollander,1976)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等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经验描述阶段。

一、哲学思辨阶段(人文学科时期)▲社会心理学的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其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在这一段,有关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和一般的心理学见解混杂在一起的,很难把“纯”的社会心理学观点分离出来。

二、经验描述阶段(社会科学时期)▲经验描述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㈠达尔文的进化论㈡德国的民族心理学㈢法国的群众心理学㈣英国的本能心理学㈤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三、实证分析阶段▲实证分析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今。

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此后,由于研究方法的进步,社会心理学取得了越来越丰富的研究成果,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益广泛。

▲社会心理学中使用实证方法的两位先驱是:①勒温(K.Lewin)是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之父。

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第2章 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第一节社会化的含义与内容一、社会化的定义(掌握)(一)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的定义1、弗洛姆的定义社会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它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

2、赖兹曼的定义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来的,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受着各种不同的人物和事件影响,而这些人和事塑造了他对世界的认知,个体意识到它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

3、安德烈耶娃的定义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4、霍兰德的定义(目前被广泛采用)一个婴儿是带着众多的行为潜能来到人世间的,这些行为的发展有赖于各种复杂因素的相互联系,包括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儿童在人类社会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抑制某些冲动,并被鼓励获得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这个过程叫做社会化。

(二)我国社会心理学者的定义1、一般的定义:社会化是人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们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吸收社会价值文化、发展和丰富自己个性的过程。

2、沈德灿的定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指出,社会化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3、时蓉华的定义: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社会化,把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

4、陈元晖的定义:提出“濡化”,即社会化的观点,也是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化起的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人类长期所积累下来的文化为中介而起作用的。

(三)本书的定义1、上述观点的共性:第一,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技能、知识、价值、动机以及在社会群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的过程,它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其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社会化是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第三,社会化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继承的手段。

《社会心理学》第2章:社会中的自我

《社会心理学》第2章:社会中的自我

社会心理学对你的看法的解释……
焦点效应( spotlight
effect )意味着人类往往 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 对我们的注意度。 of transparency )我 们总能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的情绪(焦虑、愤怒、 厌恶、谎言、吸引力)。
透明度错觉( illusion
自我感觉和社会环境相互影响……
和成人更有韧性,较少焦虑和抑郁。他们还生活
得更健康,并且有更高的学业成就。
自我效能的微妙控制对行为影响
利维(Levy, 1996)下意识地给90个老年人呈现 “有激活性的, (启动)消极或积极的年龄类型词, 从而发现了这个现象。以0.066秒的时间间隔呈现 一系列词语,比如“下降”、“遗忘”和“衰老”, 或“明智”、“聪明”和“有学问”。仅仅下意识 地知觉到了光的闪现和模糊的点。但呈现积极的词 会导致他们“记忆自我敁能”(对记忆的信心)的提 高。呈现消极的词则会有相反的作用。 中国的老年人普遍具有积极的、受人敬仰的形 象,其记忆的自我敁能感可能会更高,看来比在西 方国家观察到的老人遭受较少的记忆丧失。
二、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鲍 迈 斯 特 等 人 (Baumeister & others, 1998,
2000)指出,自我的活动能力是有限的。努力进 行自我控制的人——强迫自己吃萝卜而不是巧克 力,或压抑被禁止的思想——随后在遇到无解的 难题时会更快放弃。看过令人心烦意乱的电影后, 努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其体力明显减少。有意的 自我控制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储备。

三、自尊
自尊(self-esteem)——我们全面的自我评价。 假设:如果我们把自己看做是有魅力的、强壮的、
聪明的,并且命中注定会是富有的和被人爱的,我 们就会有高自尊吗?(自下而上) 相反假设:以综合的方式评价自己的个体——那些 高自尊的个体——更可能迚一步评价自己的外表、 能力和其他方面。他们更像是初为父母乊人,爱他 们的孩子,喜欢孩子的手指、脚趾和头发。(父母 并不是先评价自己孩子的手指或脚趾、然后才决定 如何从整体上评价孩子。)(自上而下)

(心理咨询师培训)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培训)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
人际关系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人际 沟通研究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
(心理咨询师培训)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团队合作和领导力
研究团队中个体间的协同与合作 以及领导力的发展和影响。
社会认同和自我概念
社会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社会 群体的认同感,自我概念是个体 对自我特征和身份的认知。
社会影响和社会规范
研究他人对个体的影响力和个体 对他人行为的期望和规范。
(心理咨询师培训)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1 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对心理咨询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为咨询师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 应对策略。
心理咨询师培训
在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中,了解社会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咨询师培训)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影响和社会规范
社会影响研究他人对个体的影响力,社会规范研 究个体对他人行为的期望和规范。
社会认知与社会知觉
社会认知研究个体对他人、自我和社会情境的认 知过程,社会知觉研究个体对他人和社会情境的 感知。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认知(二)归因资料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认知(二)归因资料
❖ 非动机性偏差(中性事件):
基本规律错误:观察者往往过高估计他人行为的内在 个人特征,而忽视情境因素。
行为者——观察者偏差:行为者对自己归因时常常做 外归因,而对别人则做内归因
时间因素:随时间迁移情境因素会更重要
❖ 动机性偏差(利益事件)——自利偏差
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内在因素,失败归因为外在因素将别人 的成功归因为外在因素,失败归因为内在因素。
稳定性
内在性
可控性
稳定 不稳定 内在 外在 可控 不可控
+
+
+
+
++Fra bibliotek+
+
+
+
+
+
+
+
+
+
+
+
凯利归因理论图解
条件
一致性 一贯性 区别性
归因
1
高:全班 高:小红 高:小红 刺激物:
语文分数 一向语文 其他课程 语文是难
都低
分数低 分数都高 学的科目
2
低:全班 高:小红 低:小红 人:小红
语文分数 一向语文 其他课程 是个不会
都高
分数低 分数也低 学习的人
3
低:全班 低:小红 高:小红 情境:小
语文分数 一向语文 其他课程 红这次是
都高
分数高 分数也高 偶然失手
归因的原则
❖ 扩大原则:一个人的行为越是非角色行为、不利于自己的行 为,我们越是将它归因为内在因素。
❖ 折扣原则:一种特殊原因导致的结果会因为有其他可能的原 因的存在而使得这一原因的重要程度被打折扣。
❖ 非共同效果原则:入选方案中与未入选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 中不同的部分会成为归因时考虑的因素。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一、1.美国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

W。

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像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2.社会行为及其发展取决于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的状况。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B=f(P,E)。

其中,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二、1.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⑴哲学思辨⑵经验描述⑶实证分析。

对应的,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

2.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3.经验描述阶段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

其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这一时期,有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潮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的“催生”作用:⑴达尔文的进化论⑵德国的民族心理学⑶法国的群众心理学⑷英国的本能心理学⑸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

4.实证分析阶段始自20世纪20年代。

其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5.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要遵循价值中立原则,但对一些反社会的价值观和一些引起心理障碍的价值理念,咨询师应该进行积极的干预和引导。

第二节社会化与自我一、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叫再社会化。

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就是一种再社会化的机制。

二、1.社会化的基本条件:⑴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⑵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2.个体社会化的载体:⑴家庭⑵学校⑶大众传播媒介⑷参照群体。

3.社会化的分类:⑴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知识点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第一节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社会哲学”阶段)时间:古希腊——16、17 世纪,有2000多年从总体上看,论及社会心理学思想的有两条基本线索。

其一,源于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他们认为人性虽然不能摆脱生物遗传的纠缠,但却可以受到环境和教育的深刻影响.特别强调环境对人性的制约作用,环境对人的影响。

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其二,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认为社会源于人的本性,而人性又是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所支配的。

因此,改变人的本性,建立理想国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人性本恶。

霍布斯命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像狼和狼之间的关系”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弗洛伊德“影响人的心理跟行为的最根本的东西是生物性的冲动”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社会经验论阶段)社会心理学是在社会学和心理学分别脱离哲学母体之后,又从这两门学科中应运而生的一门边缘学科。

社会心理学学科的出现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准备。

1890年前后,人们开始将精神分裂归因于社会行为。

1859年,德国人M拉扎勒斯和H斯坦达尔创办《民族心理学和语言学》杂志,并发表了《民族心理学序言》一文,成为民族心理学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由此进入社会经验论阶段.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威廉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

它标志了社会心理学学科的正式产生和其成熟体系的出现。

社会心理学直接来源于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和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德国民族心理学心理学创始人冯特《民族心理学》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尔德用模仿来解释所有的社会心理现象迪尔凯姆集体意识绝不是个体意识的相加之和,前者大于后者并决定那个后者,社会心理学开始于群体并结束于群体。

黎朋《群众论》集群行为英国本能心理学麦独孤社会行为、社会心理后面的动因是什本能受《进化论》影响工业心理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也具有推动作用.192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 奥尔波特在冯特和闵斯托博格的影响下,写了《社会心理学》一书。

社会心理学__第二章___社会化

社会心理学__第二章___社会化
所谓依赖生活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和行为能 力尚未发展健全,不能独立生活,因此在生活上、心理上依赖他人,受他人 照顾、监护的时期。这个时期大致经过乳儿期、少年期甚至青年期。
日本老兵生活在荒岛28年,发现后不会说话,但是返回社会后81天恢复了 语言能力。而印度狼孩等小时候没有经过社会化过程,错过了语言等发展关 键期的人,恢复起来有极限。
二、社会化的过程-类型
早期社会化
儿童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初级社会化
早期社会化
青年期社会化
主要进行的是预期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

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 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 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 要求。
预期社会化
心理社会发展论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三、家庭
几乎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 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儿童时期 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对后来的社会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第二,儿童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是 对家庭依赖最强烈的时期。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儿童可以 从中习得各种社会关系。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答案[精品文档]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理论答案[精品文档]

2018年10月26日星期五整理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1【单选题】与社会经验论阶段相对应的社会心理学发展阶段是()。

A、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B、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C、社会心理学的成熟时期D、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我的答案:B2【单选题】《理想国》是以下哪位思想家的作品?()∙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阿基米德我的答案:B3【单选题】古希腊早期的思想家们更多地是讨论()问题。

∙A、人类的本原∙B、植物的本原∙C、动物的本原∙D、世界的本原我的答案:D4【判断题】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认为制度可以改变人。

() 我的答案:×5【判断题】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单选题】塔尔德认为()是社会行为的最终元素。

A、模仿B、暗示C、流言D、时尚我的答案:A2【单选题】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A、鲍德温∙B、冯特∙C、塔尔德∙D、迪尔凯姆我的答案:B3【单选题】麦克杜格尔认为人的社会行为的动因是()。

∙A、情绪∙B、逻辑∙C、本能∙D、制度我的答案:C4【判断题】1875年舍弗勒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的社会心理学这个词,他在当时对这个概念的运用和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心理学完全不同。

我的答案:×5【判断题】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是从19世纪的中叶到20世纪初。

()我的答案:×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历史: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1【单选题】以下哪一位的主要研究不涉及角色理论?()A、乔治·米德B、戈弗曼C、加芬克尔D、麦克杜格尔我的答案:D2【单选题】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一书中,规定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个体∙B、群体∙C、组织∙D、国家我的答案:A3【单选题】乔治·米德更多地是从()的宏观角度来理解社会心理学。

∙A、经济学∙B、文学∙C、社会学∙D、哲学我的答案:C4【判断题】符号互动论的思想讲的是人和自然间的互动。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认知(一)图式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认知(一)图式

12
社会图式对社会认知的影响
❖ 影响信息选择 ❖ 影响信息加工 ❖ 影响信息提取 ❖ 自我实现的预言 ❖ 社会图式的改变
2021/6/7
13
社会认知策略
❖ 认知吝啬鬼——启发式判断 可得性启发 代表性启发 定点调整启发 确认偏差 ❖ 目标明确的策略家
2021/6/7
14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来,供大家参考,
感谢您的关注!
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 理而Leabharlann ,供大家参考,感谢您的关注!
2021/6/7
2
老太太眼中——甜凤姐
2021/6/7
3
刑夫人面前——苦凤姐
2021/6/7
4
尤二姐眼中——酸凤姐
2021/6/7
5
丫头们面前——辣凤姐
2021/6/7
6
任你才高八斗,难称百人之心!
2021/6/7
7
社会认知的含义
❖ 社会认知:对他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思想的 认知。个体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观察他人的 行为表现,并对其内在心理状态、行为动机、 以及其行为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也 称社会知觉、人际知觉。
社会认知(一)
社会认知的概念 社会认知的基本概念:图式 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 社会认知的策略
2021/6/7
1
世故人情中的社会认知:
❖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 无醋不酸,无商不奸 ❖ 不看人对己,只看人对人 ❖ 路谣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 入门休问荣枯事,观得容颜便可知
❖ 二、被认知者因素
1、谈吐、服饰、表情、姿势、行为方式中突出的线索 2、熟悉程度:远重衣衫近重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然,对于被认为与魅力有关的诈骗罪,被 试倾向于对有魅力的罪犯给予重判,平均 刑期明显长于其他两组,而其他两组间没 有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在与外表魅力 无关的偷窃罪方面,具有外表魅力的罪犯 却得到了同情,平均给予的判刑年数低于 其他两组。可见,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漂亮 的外表能够使人们做出更为积极的评价, 但是,当人们感到有外表魅力的人在滥用 自己的美貌时,则会反过来倾向于做出更 不利的判断。
二、晕轮效应
三、预言自动实现效应
四、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误差
五、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其他因素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一个人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机会给人 以第一印象。” 首因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 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 大。
贾仁禄问道:“足下莫非就是凤雏先 生?” 庞统点头道:“没想到先生竟听过在下 的道号。” 贾仁禄摇头晃脑,两眼微闭,道:“卧 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三国演义》中凤雏庞统当初准备效力 东吴,于是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到庞统 相貌丑陋,心中先有几分不喜,又见他 傲慢不羁,更觉不快。最后,这位广招 人才的孙仲谋竟把与诸葛亮比肩齐名的 奇才庞统拒于门外,尽管鲁肃苦言相劝, 也无济于事。
应用
–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尽力避免不
良品质的出现 –学习和掌握一些社交技能、方法和策略 –加强修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

六、影响社会知觉偏差的因素 (一)知觉者的情绪状况(心境依赖性记忆,心境 一致性效用) 知觉者情绪状况,直接影响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信 息选择与解释。 (二)投射作用 人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将自己的特征投 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投射作用使人将自己具有的 特征看成别人具有。
(三)内隐的人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格的独特见解体系。体系中 个性品质相互联系,其中某个特征占重要位置,可据 此进行推断(Kelly,1955) 。
பைடு நூலகம்
社会真实的基础。 反映了大脑对巨量复杂信息进行简约化 处理加工的特性。 习惯性地从某一群体,而不是从组成这 个群体的成员个人角度去认知。 十分突出的特征。

影响刻板印象改变的因素
直接接触不符合原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 员
媒体信息对受众的刻板印象的影响能

呈现反刻板印象的信息会削弱人们对 刻板印象的使用
(四)对被知觉者的熟悉和个人情感卷入
随着个人情感卷入的增加,人们信息选择和解释 的客观性会下降,从而使人们的印象判断精确性更差。
社会认知中的错误在潜在来源:
负面偏见:与正面信息比,人们对负面 信息有更大的敏感。 乐观偏见:期望事情总体变好的倾向。 反事实思维:在某种情景下,想象与 事实不同的另一种可能。 奇幻思维:这些思维的假设经不起理性 的推敲,例如:认为两个相似的事物一 定拥有共同属性的想法。

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一)加法模式 人们的总印象形成,首先遵循加法模式。一个人在肯定评价 上的 特征越多,强度越大,则给人的总体印象也越好,越易为 人所接纳。相反,一个人在消极评价上的特征愈多,强度愈大, 那么他留给人的总体印象就越差,也越难为人们接纳。
(二)平均模式
安德森(Anderson,1978)研究发现,有些人在总印象形成上, 并不是简单地将人们各个特征的评价分值进行累加,而是通过将 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来形成对一个人的总 体印象。
第二节 印象形成过程
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三、总体印象形成模式
四、对他人情绪与个性知觉
第二节 印象形成过程

一、印象及其定向作用
印象: 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 自己以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 物进行归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 是社会知觉过程的结果。
第二章
社会知觉
第一节 社会知觉的概念 第二节 印象形成过程 第三节 社会知觉偏差 第四节 印象管理与自我表现

第一节 社会知觉的概念
一、社会知觉的定义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 人对各种社会性的人或事物形成的直接的 整体性印象,主要是指对人的知觉(人,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群体)。
(三)加权平均模式 对人的总体印象不是依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首先按在 总体评价中的重要性,确定出每一个特征的权数,然后再将 权数与每一个特征自身的明显度相乘。最后进行平均计算的 结果,正是权数与明显度相乘的积。 (四)中心品质理论 人们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并不平等看待各个特征的重 要性,某些特征比另一些特征更能影响人们的总体印象。这 已经为许多研究证实(Kelley,1950) 。
人在不同人面前,其行为表现就不一样。
交往目标与自我表现
交往目标能决定人的自我表现。
三、印象管理策略 (一)保持形象的一致 1、“等门槛”效应: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 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 一项跟大,更不合理的要求,也称“得寸进尺” 效应。 2、“门面”效应:如果对别人提出一个更大 而又被拒绝的要求,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的要 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的要求的可能比直接向 他提出小的要求的可能性大的多。
印象形成 ,对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我 们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第二节 印象形成过程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一)自然特征
性别、种族、外表吸引力
(二)社会特征
所属群体、社会角色、语言、气质 (三)心理特征(具有社会评价意义) 人际关系(真诚 vs 自负)、智力(聪慧 vs 笨拙)

应用 – 实事求是,防止以偏概全 – 展示自己的突出优点,制造晕轮效应
三、预言自动实现效应
预言自我实现效应:对一种 情境的最初错误解释,会引 起某种预料的行为,使错误 的观念成为现实。
30 25 20 15 10 5 0 控制组 实验组
罗森塔尔效应试验:学年
初,告诉小学老师根据可靠 测验预测,他们班级里有一 些孩子将会有优异、惊人的 成绩。实际上没有这个测验, 是随机指定学生的。
– 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 – 重视交往的“结尾”
– 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二、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Halo Effect): 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其他 特质的判断,人们会习惯以与这种印象相一致的方式去 评估其所有的特点。

戴恩(Dion)等1972年做过一个实验,用科学数据证明了晕轮效应。 他们让被研究者分别看高吸引力、无吸引力和吸引力一般的三类人 的照片,然后让他们对照片上这些人的某些特征进行评定,结果如 下表:

3、性别刻板印象
(1)历史的传承——中外的高度一致 (2)教育的影响:性别偏见从“娃娃抓 起” (3)舆论的作用——广告中的性别歧视 不容小觑 (4)社会事实的强化——职场与官场中 的性别歧视

4、地域刻板印象
“北方人豪爽耿直、南方人精明细致”, “上海人精细、东北人豪爽”,“德国人严谨、 法国人浪漫、美国人开放、中国人含蓄”等对 特定地域的人的特征评论,这些都是人们心目 中传统的地域刻板印象,即知觉者关于某个地 区人群群体的刻板印象。
(三)对人际的知觉 人际知觉中不但包括自我知觉、他人 知觉,还包括对交往情境的知觉。 (四)对行为原因的认知。
三、社会知觉与有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社会知觉 vs 社会认知
2、社会知觉 vs 一般知觉 一般知觉针对物、时间、运动等;社会知觉则更 关注人。
3、社会知觉 vs 印象
社会知觉关注过程,印象是社会知觉的结果。
面对不确定事件的判断,人们常采用 三种启发
a. 表征性启发(价格贵=质量好)
b. 可用性启发(对你影响大的信息)
c. 调整性启发或称锚定启发
五、刻板印象
(一)什么是社会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类属性思维: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 和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的认 知模式。

积极作用:通过刻板印象简化认知过程,迅速获得关于 特定对象的概念、形成印象,便于适应环境。 消极作用:经常是对信息的扭曲,过度简化或过度夸 大群体特性,忽略各成员的异质性,产生先入为主、以偏 概全的偏差;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产生偏见和歧视。
高吸引者 65.39 1.70 2.25 一般吸引者 62.42 0.71 2.02 无吸引力者 56.31 0.37 1.70
评定特征 受欢迎性 婚姻能力 职业地位
实验
研究者让被试阅读详细的案件材 料,让他们设想自己是法官,要对罪犯 判刑。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 漂亮的女性罪犯照片附在案例上,第 二组所附照片是无魅力的女性罪犯, 第三组是控制组。而案件又分为两 种类型,一种是诈骗,另一种是偷窃。
一年级
二年级
无论一二年级,实 验组的孩子智商提 高数多于控制组
四、认知启发与社会知觉误差
认知启发(cognitive heuristics):人在社会认 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所有信息进 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 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它是人们经 常快速、简便进行推理,得出结论的决策法则, 很容易出现偏差。
3.学会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个体往往留意修饰外表,尤其在异性面前更加如此。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把真实自我隐藏起来,好比戴上一副“面具”;同时, 通过各种办法自我抬高,让他人觉得自己在总的方面或 特殊的方面很优秀,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印象形成:信息的输入,形成有关别人的印象。 印象管理:信息的输出,对别人的印象形成过程发 挥影响。

二、情境同一性与自我表现
情境一致性(Situated Identity):
每个社会情境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人 们在交往中,会进行印象管理,力求使自己在特定 情境中的行为符合情境的要求,具有一致性。 交往对象与自我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