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决策模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之1

合集下载

渐进模式

渐进模式

浅谈渐进决策模式实践02110421 张曼婕渐进决策模型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罗姆提出的,它是公共政策的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称为科学决策模型。

所谓渐进模式,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林德布洛姆认为,政策的制定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逐渐修补的渐进过程来实现的。

渐进主义者具有勇敢、应变和足智多谋的特征。

他还认为渐进决策看上去似乎行动缓慢,但它实质是决策效果累积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其实际变化的速度往往要大于一次重大的变革。

也就是说,渐进决策并不是不要变革,而是要求这种变革必须从现状出发,通过变化的逐层累积,最终达到根本变革的目的。

另外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步子虽小,但却可以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达到稳中求变的效果。

决策上的巨大变革是不足取的,因为往往欲速则不达,会带来诸多不适甚至是抵制,从而危及社会稳定。

渐进的方式则比较容易获得支持,可以达到稳中求变的目的。

从渐进决策模式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是在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理论的批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他认为,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不足、政治问题、人性弱点、社会价值、决策技术以及时间变迁、组织结构等因素的存在,使得传统决策模式成为不可能,传统模式的各项基本内容均可反驳。

渐进决策模式作为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当的价值。

从认识论上说,渐进决策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事物的运动看作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的过程,即无论哪种新的决策,只能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进行,这些条件包括历史和现实的特点,包括决策主体的本身条件,以及整个社会、组织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心理结构。

在方法上,渐进决策模式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它强调在进行改变是维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因而主张不间断的修改,而不是引起动荡的变革,逐步对政策加以修改并最终改变政策。

论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对我国行政决策的影响

论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对我国行政决策的影响

论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对我国行政决策的影响作者:焦锐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2期【摘要】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问题相互交织,对我国目前的行政决策体系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本文试图从西方的行政决策理论—渐进决策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渐进决策模式对行政决策的贡献,从中探析渐进决策模式对我国行政决策的影响。

从决策方式看,渐进决策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现实之路。

【关键词】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行政决策我国社会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实践证明,我国在行政改革的路径选择上并不是选择了激进的休克疗法,而是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模式。

本文试从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国情,探析这种模式对我国行政决策的影响,为改善我们的决策方法和决策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一、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理论的含义及其价值所谓渐进决策,指决策者的决策是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在林德布洛姆看来,公共政策不过是过去政府活动的延伸,在既有的基础上,把政策稍加修改;决策者通常总是以既有的合法政策为主。

以渐进决策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渐进决策模式对我国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理论上,渐进决策模式最主要的的特征在于以客观的态度把事物的发展看作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的过程,即在行政决策中,新的决策是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些条件包括历史和现实的特点,包括决策主体的本身条件,以及整个社会、组织的政治经济状况和心理结构。

在方法上,渐进决策模式强调以量变导致质变;它要求在稳定的基础上去进行改变,通过不断的修改,最终改变政策。

因此,渐进决策模式不失为一种有用的思想和方式。

二、渐进决策模式对我国行政决策的影响(一)总方针方面的启示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

简论中国的渐进性改革道路

简论中国的渐进性改革道路

简论中国的渐进性改革道路中国的改革道路是一条从国情出发的“创新制度变革型”改革道路,其重要特征,就是改革过程的渐进性。

渐进性改革是指改革过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而不采取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

对比前苏联和部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激进式改革方式以及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失败,我国的渐进性改革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阶段中国的渐进性改革道路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探索出的一条创新型发展道路。

改革的渐进性主要体现在:(1)先农村改革,后城市改革;(2)先沿海改革,后内地改革;(3)先体制外改革,后体制内改革;(4)先企业经营权改革,后企业产权改革;(5)先价格双轨改革,后价格并轨改革;(6)先企业改革,后政府管理改革;(7)先商品市场改革,后要素市场改革;(8)先经济体制改革,后其他体制改革等。

中国的渐进性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并构成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主题内容。

经济体制改革以市场化为目标,主要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1.渐进性改革的起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是渐进性改革道路的起点。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21位农民冒着极大风险,开始偷偷地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做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队的粮食产量。

党中央尊重了群众的首创精神,并及时地加以总结和推广,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统分结合的农村经济新体制。

“包产到户”是中国农民在改革中的伟大创造,它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乃至全国改革的序幕。

农村改革不仅解放了农村被束缚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引发了以集体所有制为主的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2.渐进性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的探索和发展。

从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国有企业改革最终走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轨道。

国有企业逐步摆脱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开始参与和适应市场,以放权让利、抓大放小为主线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公共政策模型案例分析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公共政策模型案例分析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对内改革的开始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 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 ”,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1月24日 ,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 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 ,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 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 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 革的发源地。
二 渐进式决策的核心——稳中求进。大胆尝 试。先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掌握第一手材料 ,取得必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决策 ,然后实施推广。深圳特区以它瞩目的成就 ,印证了邓小平渐进决策的成功。随后,珠 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等经济特区相继成立 ,大胆试验结出了硕果,成了全国发展的“ 领头羊”。
三 渐进式决策的方法——“走一步,看一步 ”。有一套严密的科学运行程序。
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形成这样一 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格局。
一 渐进决策的原则——实事求是,可以说渐进 决策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实事求是原则 的深刻体现。实事求的“实事”就是对国情的 分析。一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地 域广阔,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地区差别大, 各方面的利益矛盾也比较多,必须一步一个脚 印,妥善处理,分步推进,统筹兼顾,
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 重大决策。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 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 、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 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型的缺陷——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为例

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型的缺陷——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为例

经济管理林德布洛姆渐进决策模型的缺陷——以中国户籍制度改革为例赵颖洁 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摘要:自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逐步形成了限制人口流动、以户籍为基础进行资源分配的二元户籍管理体制。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逐步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严格的二元户籍管理体制不再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管理。

1984 年我国开启了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三十多年来,户籍制度改革由中央引导、地方推进到小城镇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但户籍制度改革存在路径依赖,没有离开原有制度框架。

本文通过回顾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历程,概括出中国户籍制度改革渐变主义的特征,对中国户籍制度改革进行反思,发现渐进决策模型本身存在缺陷,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渐进决策模型;户籍制度;缺陷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7-0039-0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初始阶段所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一定程度上不完善,中国在改革过程中采取了保守渐进的改革策略。

实践证明,从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来看,这种策略是正确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系列的户籍制度改革也是对渐进决策模型的应用。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渐进决策模型的弊端逐渐显现,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已经显现出其严重的不适应性。

一、渐进决策模型的基本内涵及其缺陷(一)渐进决策模型的基本内涵最早提出渐进决策模型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查尔斯.E.林德布洛姆(Charls.E. Lindblom),1958 年,林德布洛姆在《美国经济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政策分析》的论文。

渐进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既有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的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的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1]。

渐进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15
三、渐进决策模型

3.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1)按部就班原则 (2)稳中求变原则

(3)积小变大原则
按部就班、修修补补 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 现状者或许不像个英 雄人物,但却是个正 在同他清醒地认识到 对他来说是硕大无比 的宇宙进行勇敢的角 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 解决者 。
20
精英模型
精英
官员与行政人员


21
(一)精英模型的基本内容



1、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只有少部分人才有权为社会分配价值,而群众 则不能决定公共政策。 2、少数的统治者与杰出人物不是被统治的群 众代表,他们主要来自社会中社会经济地位较 高的那个阶层。 3、非杰出人物向杰出人物的转化必然是一个 缓慢而又持续的过程,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 定并避免发生革命,在非杰出人物中,只有那 些接受了杰出人物的共同价值观并为之奋斗的 人,才被允许进入统治集团。
22
一、精英模型



4、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 制度方面,杰出人物的看法是一致的。 5、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 反映了杰出人物的主要价值观。由于精英一般 持保守主义态度,公共政策的变化将是渐进性 的,而非革命性的。 6、活跃的杰出人物很少受群众的直接影响。 相反,杰出人物影响群众远远超过群众对他的 影响。
18
三、渐进决策模型

缺点: 这种模式在社会稳定,变迁速率缓慢 时还比较适宜。但社会条件与环境发生 巨大变革时,需要彻底改革现有政策, 这种模式非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很可能 阻碍社会的变革。
19Biblioteka 2节 反映政策影响因素的 理论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

渐进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的。

林德布洛姆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渐进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所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在美国的政治学与行政学界很有影响。

渐进决策模型也是从批判理性决策模型入手的。

林德布洛姆关于渐进决策的思想,在他的早期著作《政治、经济、福利》一书中已具雏形。

1958 年林德布洛姆在批评传统的政策分析方法时,提出了“渐进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1 、因为现实政治所推行的渐进政治,对政策问题,各政治领袖与政党的看法大致上达成共识,所能调节或改变者,只是在小的支节问题上,因而是渐进的,在实际政治中,不一定需要用许多理论。

2 、尽管政策分析或制定也会经常出现许多变量,但渐进分析只注重几个重要变量,方案的考虑也只限于少数几个。

3 、价值与事实在渐进分析中交互使用,互为一体。

现实政治中的基本价值已达共识,无需再寻求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作为决定的标准。

4 、渐进分析着重以已有的政策为前提,这样的政策更可能被社会上一般人所接受,并且与实现差距不大,不致于冒险。

按照上面的想法,林德布洛姆认为渐进决策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 )按部就班原则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不象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正在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2 )积小变大变原则从形式上看,渐进决策过程似乎行动缓慢,但由微小变化的积累可以形成大的变化。

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3 )稳中求变原则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势必危害到社会的稳定。

为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

综上所述,渐进决策模型从认识论与方法论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从认识论上讲,它在于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定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过程;从方法论上看,它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

以量变导致质变,主张通过不间断的修正,达到最终改变政策之目的。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比较分析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比较分析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比较分析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刘明龙2100202043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就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就各国的改革而言都是要改革不适应甚至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就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而言都是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本国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

所以从改革的动因、方向及目标上看,两种改革方式并没有大的差别。

一、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定义激进式改革理论,也称之为大爆炸式改革或休克疗法,特指主要以狭义新自由主义与现代货币主义为其理论基础,主张在原计划经济国家实行的,以迅速私有化、自由化、稳定化为手段,以建立自由市场经济秩序为归属的一整套体系。

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在旧制度的废墟上快速进行新制度的构建工作,采取了彻底打破旧有的制度框架而一次性地建立新制度框架的方式。

该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与拥护者包括萨克斯、里普顿、布兰查德、科尔内、克鲁格曼、叶利钦、盖达尔、丘拜斯、巴尔采罗维奇、克劳斯等人。

激进理论曾被用于改革已经处于计划经济困境中的俄罗斯、波兰、捷克等原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秩序。

渐进式改革理论,采取先易后难, 先表层后里层的改革路径,在旧有制度的框架内渐进、逐步地对旧体制进行制度创新。

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化,新制度的组成部分不断地把旧制度的组成部分给置换出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新旧两种制度处于一种并存及此消彼长的状态中, 直至最终建立起符合市场化要求的新制度框架。

主张分阶段进行,逐步到位,如价格改革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实行了双轨价格,在放松管制和经济控制上也是逐步进行,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推进,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进行,其指导思想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国的大部分经济政治改革采用的就是渐进式改革。

二、激进式改革与渐进式改革的区别1.经济转轨的速度不同许多西方的经济学家认为,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一个危险的雷区。

简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式决策理论及其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体现

简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式决策理论及其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体现

简述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式决策理论及其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体现一、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式决策理论(一)定义:就是指决策者在决策时在既有的合法政策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

1、渐进主义的优点有:(1)决策所选择的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2)在一时无法搞清人们的各种需求时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的结果;(3)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不会因远离原有目标,搞乱了原目标间的秩序;(4)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特别在复杂条件下,可以孤立某些因素,比较其利弊;(5)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不会造成大起大落的状况。

2、渐进决策的原则有:(1)按部就班原则。

“按部就班,修修补补的渐进主义者或安于现状者,或许看来不像个英雄人物,但却是个在同他清醒地认识到对他来说是硕大无朋的宇宙进行勇敢的角逐的足智多谋的问题解决者。

”林德布洛姆注意到了决策过程的连续性。

(2)积小变为大变的原则。

渐进决策要求变革现实是通过一点一点的变化,逐步实现根本变革的目的。

(3)稳中求变原则。

政策上的大起大落是不可取的,欲速则不达,那样势必会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为了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就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小变达到大变之目的。

二、采用渐进决策的原因:1、渐进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与政治领袖对基本政策的看法一致的,每一个竞争政党也只是渐进地改变本身的政策。

2、渐进决策模式基本上是保守的,它以现行的计划、政策、消费为基础。

如果每年通过新政策,会引起社会上一部分人之间严重的政治紧张,因此除非要进行重大的政治改组之外,过去成功的政策在若干年内要维持下去。

3、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作为现实主义者,人们不会经常追求惟一的最佳途径,一旦发现有可行的途径,就会停止追求。

决策者只有在那些自己熟悉的备选方案不能在满足需要时,才会冒险寻求较为根本的政策改革。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历史意义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历史意义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历史意义怀远县委党校陈开麟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30年来中国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改革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其成就令世人瞩目。

在经济转轨的路径选择上,中国没有采取激进的休克疗法,没有谋求一步到位,而是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模式。

渐进式改革模式可以避免社会震动过大,在保持社会稳定条件下推进改革,使改革带来的利益关系调整约束在社会和公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从而可以较好地处理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实现平稳的经济转轨。

因此对于中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研究就有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渐进式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强国之路.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决策是在改革初始条件下,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因而有着相当积极的历史意义。

改革之初,没有任何经验可以照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循序渐进,在逐步改革的过程中加以修改和完善,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另外我国经济改革也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渐进决策产生的必然。

中国改革的特殊性在于:第一、它是与工业化和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面临着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双重转型。

第二、它是以社会主义宪法制度或基本制度为基础并与这种宪法制度的逐步改革结合在一起的,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逐步确立的,新体制的建立是通过不断试验逐步形成的。

第四、中国共产党在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它是市场化和现代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与建议——渐进决策视阈的政策物语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与建议——渐进决策视阈的政策物语
大学毕业生总量在 60万人以 20 0
表 1 19 2 0 96 0 5年 我 国 蜀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翠
塾!皇 l
! l 墅: l
: j !:
!: l !
- l
: ! 塑・ j !・ l :
1 1・
资 料来 源 : 祥 武 就 业率 与学 历 “ 挂 ” 为 什 么 ? [ . 民 日报 ,0 7—1 2 ( ) 孔 倒 , N] 人 20 1— 6 9 .
据悉, 近年来 , 我国已采取多项政策帮助大学毕业生就 治生活, 而且它更适合于变化频繁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追求平
现实使人们对大学生就业政策提出更高期望和要求。
二、 渐进 决策模 型 的 引进 及 运用 ( 渐进决策模型的引进 一)
() 1统包统分阶段(94 1 年之前) 8 。在高校毕业生分配制
度上, 我国的传统做法是实行“ 统包统分” 。这一政策从新中
国成立初期一直延续到2 世纪 8 年代中期。中央提出“ 0 0 统一 计划、 集中使用、 重点配备” 在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基础上 和“
21 0 0年第 9期 总第 1 7期 9
黑龙江 高教研 究
H i n i n ee r e n H g e E u ai e o g a gR sac s i r d ct n l i h O h o
No 9 2 0 . 0l
s ra.No. 9 ei1 17
我 国大 学 生 就 业 政 策 分 析 与 建 议
9 年至20 年, 20 年外, 9 05 除 0 1 我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实施 , 大学生毕业人数 就业任务十分艰巨。从 1 8 逐年攀升, 大学生就业形势 日 益严峻。20 年我国大学毕业 国历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都在 8%左右徘徊 , 06 0 有几年更是呈

《渐进决策理论》读书笔记

《渐进决策理论》读书笔记

《渐进决策理论》读书笔记一、渐进决策模式的理论概述(一)渐进决策模式的产生背景和形成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决策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行为受到了研究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林德布洛姆的决策模式尚未出现之前,其最具影响力的则是理想决策模式。

理性决策模式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决策者所面临的问题是既定的,其目标和价值也是明确的,并且通常有两种以上的备选方案,经过逐一选择和比较之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择最优决策。

从理论看,最优决策并不是不可行的,但是受到社会环境以及时间和费用的限制,加之问题的不确定性,使得理论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偏差,在理性决策模式下的问题遭遇障碍而得不到解决。

因此该理论模式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

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问题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必须要决策者能够明确问题进而上升到政策议程。

(2)由于决策者受价值观不同的影响,不同的人对于该决策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在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3)政策在分析与制定的过程中会出现若干个变量,而决策者的考虑却只有几个,不具有广泛性。

为了跳出理性决策模式的框架,弥补传统理性决策的不足,1953年,他在《政府、经济和福利》一书中提到要用“渐进主义”,并且意识到政策的制定需要从知识的能力和社会的状况这两个层面来考虑。

1959年,林德布洛姆在《“渐进调适”的科学》一文中,进一步的批评了全面理性模式,并且将他阐述的“渐进调适”模式与之加以比较,更直观的表达了其渐进调适模式较实际、较科学、较妥当。

1963年,在《决策的策略》一书中对他的渐进决策模式有了更为系统的表述,并将其政策分析模型称为“断续的渐进主义”,至此渐进决策模式基本形成。

(二)渐进决策模式的基本内容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是针对传统理性决策的这些弊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要有先有后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中国推行的是一条渐进式改革路线。

这条道路具有先农村后城市、先试点后推广、先易后难、先做后说的四个特点,渐进式改革使中国经济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10%左右的快速增长,中国的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渐进式改革也因此被经济学家称着“中国模式”。

关键词: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

其特点为:强制中的诱致性,双轨过渡,从局部到总体,体质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改革、发展与稳定相协调,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相分离等。

中国渐进发展潜在风险改革前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壮丽史诗。

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有先有后”的渐进式改革助推中国大发展、大繁荣中国改革为什么成功?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原世界银行资深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认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两条:“1、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推进。

中国的经验表明,一个合适的循序渐进的转型过程能够保持前一个发展阶段所创造和积累的社会资本和集体资本,并且能够将这些社会资本和集体资本转移到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和生产能力的一些领域。

2、边干边学,摸着石头过河。

在任何一项改革进程的初始阶段,不管采取何种方法,人们都不可能预见到未来各个阶段中将会显现出来的所有问题。

因此,改革一定是一个边探索边改革的适时学习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按照既定蓝图进行临摹的过程。

”无独有偶,2008年2月4日新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林毅夫也认为:中国最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就是“务实主义”,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国渐进式改革的

我国渐进式改革的
我国渐进式改革的发展历程及 启示
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 有何区别?
为什么说过分强 调“渐进式改革”, 会陷入“转型陷 阱”?
一、渐进式改革的背景

上世纪9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纷纷启 动经济改革。当时主要有两种改革思路: 以迅速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为特征的 “激进式改革”,和在时间、速度和次序 上有选择的、分步走的“渐进式改革”。 前者以俄罗斯“休克疗法”为典型代表, 后者则主要指中国的经济改革。
二、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的区别


两种改革方式的主要区别是:
1.在改革和发展的关系上,激进式改革往往是先搞改革、 后求发展。而渐进式改革则是既搞改革、又求发展,把改 革与发展结合起来。 2.从“破”与“立”的关系上看,激进式改革往往是“破” 字当头、先破后立,首先彻底破坏计划经济体系和国有制 度,然后进行新体制建设,而渐进式改革往往“立”字当 头、先立后破,在改革过程中于不断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 制的同时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在坚持和完善宏观调控的 情况下不断减少指令性计划。 3.从速度和推进力度方面看,激进式改革往往重视速度, 力求速决,而渐进式改革则往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三、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征及历程


2、先试点后推广
中国的改革大都经过试点、扩大试点、全面推广 的过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先从安徽、四川 的包产到户开始,成功后向全国推进 。 农村税费改革从2000年开始,安徽进行全省范围 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2005年28省市取消农业 税,2006年全国免除农业税。 对外开放先是从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启动, 然后分阶段地向内陆和边远地区推进。

一、渐进式改革的背景


2、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获得腾飞 市场化导向的中国改革,不是对国有企业 进行私有化的“改造”,不是否定、抛弃 社会主义的“改向”,而是对计划经济体 制进行“创造性破坏”——通过发展非国 有经济,大力培育和发展起一块“新体制 经济”,推行“渐进式增量改革”,然后, 再以“改革的增量”激活“存量”,从而 实现整个体制的转轨。

渐进决策模型课件

渐进决策模型课件

详细描述
渐进决策模型在组织结构调整中,能够根据组织目标和 发展需求,逐步调整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这种模型能 够降低组织变革的风险,提高组织结构的适应性和稳定 性。
人才培养计划
总结词
以人才发展为导向,逐步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
详细描述
渐进决策模型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能够根据企业发展和 人才需求,逐步提升员工的素质和能力。这种模型强调 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通过逐步实现个人能力的提升, 推动企业整体人才队伍的建设。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产品研发设计
总结词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逐步完善产品设计和功 能
详细描述
渐进决策模型在产品研发设计中,强调以用 户需求为导向,通过逐步完善产品设计和功 能,实现产品的迭代升级。这种模型能够及 时发现和解决用户反馈的问题,提高产品的 质量和竞争力。
组织结构调整
总结词
以组织目标为导向,逐步调整组织结构和职责
设计方案
总结词:创新实用
详细描述:根据目标和现状,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需要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 时考虑资源、时间、人员等限制因素。
实施方案
总结词:精细严谨
详细描述:按照设计方案,逐步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 精细严谨,确保每一步都符合预期计划,并及时调整方案,以适 应实际情况的变化。
案例五:某医院的医疗服务提升计划
总结词
该医院通过逐步实施医疗服务提升计划,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医 疗服务质量。
详细描述
该医院开始时面临着患者满意度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为了解 决这些问题,他们开始实施逐步的医疗服务提升计划。首先,他 们对患者的需求和期望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然后,他们逐 步调整了医疗服务流程和方法为了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通过这种渐进的方式他们成功地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和医疗服务质 量

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总结和反思

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总结和反思

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总结和反思摘要:中国经济改革是解决传统体制下国有产权安排的高成本问题的必然要求。

渐进式改革是学界关于中国改革特性达成的一个共识,而采取此种改革模式却是取决于以下原因:过宽的“制度鸿沟”、高度专用性的“人力资产”以及“制度记忆”的“缺失”。

由于“渐进式改革”采取由易到难的改革顺序,以至很多艰难和结构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并遗留下来。

在渐进式改革逻辑下,单纯依靠市场自发力量的推动是缺乏效率的。

由于政府具有合法强制力,当自发的市场力量导致利益目标分散时,政府能有效地聚合各种价值取向,平衡利益冲突,减少改革成本,使市场化进程顺利推进。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路径需要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的模式,但在理论和实践中这种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障碍。

关键词:中国;政府主导;渐进式改革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26x (2008)06-0029-06莫翔(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1)收稿日期:2008-10-25作者简介:莫翔(1978-),男,云南保山人,云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院讲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

一、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分析(一)改革必要性的制度经济学诠释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革?中国市场化道路的性质是什么?对于上述问题,中国经济学家首先假定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然后把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性质及决定因素作为研究对象。

不过首先假定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对过渡过程的研究还是不够的,就研究的逻辑起点而言,首先应该回答的是,为什么计划经济体制不行了?一些经济学家立足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视阈对传统体制下国有产权安排的高成本问题进行了分析。

总体上,这些理论上均认为中国传统集权体制是一种交易成本很高的制度安排,而造成这些高交易成本的原因却在于:领导人与一般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社会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权利与责任义务的不对等;个人损益与社会损益的不一致等。

渐进决策模式

渐进决策模式

渐进决策模式摘要:渐进决策模式在产生后一直被视为西方国家决策的基本模式。

它自产生之初就饱受批评与非议,但就当下中国的行政管理实践而言,该理论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中国的公共政策在实践中运用的便是渐进决策的模式。

其次,作为一种产生于西方的决策模式,渐进决策理论所提倡的多元决策模式的理论及实践为中国当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反思范式。

当然,作为一种理论,渐进决策理论也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在运用该理论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这些不足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渐进决策渐进决策(incrementallsm)这个概念,最早见于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络姆(lin dlom)1959年发表的《应付局面的科学》一文,他认为,公共行政环境中的决策并非遵循:“确定目标——制订多种各选方案——选择最佳方案——实施”的程序,行政部门决策的实际状况大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决策开始实施时目标并不很清晰,通过一系列递进的小的决策趋于一个大致的方向,从而逐渐把握目标,并根据不断出现的限制条件修正目标。

最后达到的目标,与最初的设想可能有相当大的偏移度。

林德洛姆把这一过程称为“渐进决策。

特点:(1)它集中于现有政策稍有不同或有限方法上不同的政策,而不是完全重新评价决策。

(2)限定于比较的选择和推断,从而简化决策过程。

(3)不坚持问题的解决必须“正确”或“合乎道德”,只要求管用、可行,是各利益集团一致的结果就行。

(4)处理正要解决的现有问题,而不是制造可能“范围广大的社会政策幻影”。

渐进决策模式对我国行政决策的影响一般地,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受“战略性决策”模式的推动,在“多元决策结构”的彼此制衡过程中,通过“连续有限比较决策方法”推进决策的渐进调整,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继承性,是一条可供选择的理性思路,尤其是对于“政策应该如何制订”以改善决策过程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渐进决策模式是我国常用的一种决策方式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决策方式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弊病,例如长官意志、急躁冒进、以激情代替理性,以及极左思想的影响等等,笔者主张以渐进的方式推进决策以减少风险。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渐进决策模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之路第一部分:渐进决策模型理论知识解读渐进决策模型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罗姆提出的,它是公共政策的理性决策模型,也被部分人称为科学决策模型。

说到这,就要简单介绍一下理性决策模型,它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的理论是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的,舍弃了一些次要变量,使问题的分析得以简化,形成有效地分析框架,能用来解释经济中的诸多现象。

因此,这种模型就会与决策者有着紧密的联系,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选择决定的各种目的,价值或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依据不同目标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决策者有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的方案,面对着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选择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

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会作相同的决定;对同一个问题会面临着一种或多种自然状态。

它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不可控因素。

或者可以说决策者的偏好会随着时空的变化而变化;决策者会将每一个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状态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损失值(程度)计(估)算出来,经过比较后,按照决策者的价值偏好,选出其中最佳者。

从理论看,最有优决策并不是不可行的,然而社会现实不等于理论假设,理性决策模型的假设条件遭遇到诸多障碍,人们逐渐发现政策实践中的许多现象都难以解释。

其原因不在于它的逻辑体系,而在于其前提解释有问题。

因此它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强烈批评。

其中最突出的是查尔斯·林德布洛姆与赫伯特·西蒙。

林德布洛姆指出:决策者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问题,而只是首先必须找出和说明问题。

问题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与看法。

比如物价迅速上涨,需要对通货膨胀问题做出反应。

现在再回到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假定是,决策者的资源(时间、信息、金钱)有限、决策者能力有限、目标与手段的相对性、过去决策的正当性与当前决策的不可预测性、沉淀成本、政治上的可行性,所以,公共政策乃过去政策的调整。

他认为,按部就班原则、积小变大原则和稳中求变原则是渐进决策模型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

渐进模型有其自生的特点:渐进模型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政策制定要以现行政策为基础,不能重打鼓另开张;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并不强调有所创新,也不是无所作为,只是注重对现行政策的修改与补充,以弥补现行政策的缺陷;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不是一劳永逸,要注意反馈调节,在试探和摸索中前进。

第二部分:渐进决策模型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运用解析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开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现如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同时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三十年的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是渐进型的模式。

改革开放经历了一系列的实施步骤。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随后,开放了沿海的经济特区。

接着,国民经济进入了调整时期,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城市中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确认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后来又进一步开放了沿海港口城市,开辟了经济开放区,开放内地城市等……进而形成了一种有点→线→面→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模式。

1992年1月至2月,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视察了深圳、珠海、上海各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讲话。

即"南巡讲话"。

小平同志南巡之后,中国改变了过去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提法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改革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现在,我国的对外开放已形成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随着中国的发展仍然在不断的前进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正是渐进决策模型的体现,而渐进决策模型的理论也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证实。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改革理论与决策模型在此过程中便是渐进决策模型的运用。

一渐进决策的原则——实事求是,可以说渐进决策是中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是实事求是原则的深刻体现,也是决策理论在中国的再创造。

从客观实际出发,既符合实践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决策发展的客观规律,保证了决策在科学性轨道上的运行,为中国改革开放带来了生机、活力和辉煌成就。

我国之所以选择渐进决策模式,这是因为;首先,一个成熟的决策往往不能很快形成,而是需要一系列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不断补充的过程,逐步完善起来,这不仅是人们认识的规律,也是决策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改革是充满生机、充满创造、充满选择的社会实践,既没有现成的书本也没有成功的经验。

只有“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任何一项决策,在执行之前都会遇到信息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情况复杂的大国里,改革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而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更不许符合实际的要求,更充分的利用信息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力戒“左”倾避免冒进。

实事求的“实事”就是对国情的分析。

一是底子薄。

二是人口多,耕地少。

邓小平这种实事求是的分析,至少可以给我们以下几点认识:第一,我国是底子薄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历史渊源不同。

同时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马克思设想的理想也有很大差距,在这样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作出相应得决策。

第二,我国是农业国,农民占很大的比例的国家。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程相对要长,任务艰巨,必须克服种种困难,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采用渐进式决策,而急躁冒进是不行的。

第三,我们国家大,地域广阔,生产力发展很不平衡,地区差别大,各方面的利益矛盾也比较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妥善处理,分步推进,统筹兼顾,所以必须要根据我国国情,进行渐进决策。

这样改革的成果才能巩固,社会、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的道路。

二渐进式决策的核心——稳中求进。

在“和平与发展”的年代成熟起来的邓小平渐进理论的核心是稳中求进,追求的是一种渐进式决策的运行机制,即稳定基础上改革与发展。

稳定是中国的最高利益,政治稳定是前提,经济稳定是基础,社会稳定是根本。

历史经验表明,“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摆脱落后状态,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必须有领导有秩序的进行建设”。

但邓小平同时指出渐进决策不是就“小脚女人走路”,而是大胆的试,大胆的闯。

那种不轻易触动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不轻易对经济体制动大手术,回避矛盾的结果只能使各种矛盾激化,绕道走必然将最终丧失解决问题的时机。

三渐进式决策的方法——“走一步,看一步”。

有一套严密的科学运行程序。

意味着循序渐进,逐步突破,化大震为小震,化阻力位动力,用渐进式取代疾风暴雨的激进式,从而积小胜为大胜,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第一,确定目标。

三步走战略这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像一盏灯塔,只因全国人民艰苦奋斗,不断开拓进取,逐步平稳实施,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二,咨询论证。

为了保证决策方面的科学和理性,邓小平提出要建立我国的智囊系统。

决策的初步方案确定之后供专家内行讨论,要坚决反对以集体决策的外表掩盖个人专断的实质。

第三,大胆尝试。

先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掌握第一手材料,取得必要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决策,然后实施推广。

深圳特区以它瞩目的成就,印证了邓小平渐进决策的成功。

随后,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等经济特区相继成立,大胆试验结出了硕果,成了全国发展的“领头羊”。

第四,平稳过渡。

在渐进决策式中,寻求了适当的过渡形式,顾问委员会使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过渡形式。

“一国两制”是最终实现祖国统一的过渡形式。

善于寻求适当的过渡形式,目的是“稳妥地顺利地”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总述渐进决策模型与我国的改革开放渐进决策模型作为政治决策理论的一种,只是这个理论的提出者对政治理论的一种个人阐述与观点,作为决策者,当然要视具体的客观情况而定,再者,即使运用也要随着可变的因素而变,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施政要点。

我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很好的特列,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决策模型。

因此,渐进模型本身会存在优缺点,优点方面:决策所选择方案与现实状况相差不大,可以预测;渐进方案会以不断尝试的方式,找出一种满意结果;易于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目标;渐进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检验所做的抉择是否正确;渐进方式比较稳妥,容易控制。

缺点方面:社会条件与环境发生巨大变革时,需要彻底改革现有政策,这种模式非但起不到应有作用,很可能阻碍社会的变革;缺乏全面规划。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确实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使我们国家变得富强了,人民生活迈向了小康之路,这是因为我国的改革之路有其自己的特色。

首先,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

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

其次,前面也提到过,就是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小平同志曾说过,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

这样的话,就可以尽量减小风险,如果试验成功了,就可以在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就停止下来。

所以说,在改革过程当中,这些特点是很突出的。

当然,我们的改革也不是很完美,或多或少会出现次带的负面效应,这就更需要在改革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

作为国人,当然希望我们的政府在改革中决策英明,指导有方,更好的引导我们发展,使我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到那时,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就会得到更大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