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与电影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读名著的好处的议论文作文

关于读名著的好处的议论文作文

关于读名著的好处的议论文作文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关于读名著的好处的议论文作文(共含13篇),希望大家喜欢!篇1:关于读名著的好处的议论文作文“名着”是很容易让大多数中学生敬而远之的两个字,特别是在选择日益增多的今天,反映中学生校园生活与情感的小说随笔与成功的同龄人自传更受中学生欢迎。

它们有时代气息,符合中学生心理需求,自然比那些距离遥远、长篇巨制的名着更有吸引力,但这正如大众与精英的关系,谁也不能取代谁,而后者更值得关注。

名着的思想深度与文学地位毋须多说,这既让一些人选择了它,又让许多人对它退避三舍。

其实名着中有许多东西能被中学生接受而且能使他们获益匪浅。

名着更深地挖掘了人性,加入了人类其他崇高的情感。

它把人从狭隘的个人情感中拉出来,融入整个时代,这正是当代中学生所需要的。

中学生情感十分丰富,对亲情、友情,特别是爱情都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而且这最初的人生观发展并不稳定。

现在的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突围文学”,它们大多文字晦涩,描写了少男少女们好奇的成人生活。

它们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但因所处的这个多变的时代而包含了许多消极颓废的因素,这种作品很容易有负面的影响。

而这时,名着就能为他们在情感上有一个引导,名着中有许多勇敢追求爱情的人物,虽然大多数是悲剧,但在这种“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作品中更能震撼中学生读者,让他们读懂珍惜情感,明白这种珍贵的情感需要小心呵护。

这是普通情感小说无法相比的。

完整充实的情节与细节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有些所谓文学作品,它们都是由空洞的内容构架而成,推动情节高潮的往往是一些怪诞的事件,第一遍虽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但缺乏值得回味的东西,文学性与思想性都大打折扣,远不能吸引人。

名着的内容有的冗长严肃,有的轻松活泼,大多有着曲折的情节。

如大仲马、马克·吐温、狄更斯的小说,故事性都很强;莫泊桑、茨威格、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点睛之处让人拍案叫绝,合上书还会久久沉浸在作品中不能自拔。

小学议论文作文:四大名著真使我着迷(一)1

小学议论文作文:四大名著真使我着迷(一)1

四大名著真使我着迷(一)
从开始识字起,我就喜欢读书。

从标着拼音的小人书到充满幻想的童话故事,书一直伴随着我。

现在,四大名著又使我着了迷。

我是二年级时开始接触四大名著的(除电视剧以外),不过那时看的都是带有连环画的白话版,在情节上和内容上与原著多多少少是有一些出入的。

四大名著总被人满为患评价为中国艺术长河中的奇葩,到底奇在哪里,总得等见了庐山真面目后才能有个定论吧。

因此,我对这次部中国小说精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一饱眼福,我小心地节省下每一块零花钱准备买原著。

在国庆节那一天,本来父母要带我去玩的,路过书店,我也不管会不会误了玩,对父母软抹硬泡,父母终于同意了。

我一头扎进“新华书店”。

在茫茫书海中,我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红楼梦》、《西游记》,只可惜没有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另外两本书的精装本。

看四大名著没有好注解不行,而为了买到有着最好注解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另外两本,我又跑遍了整个新华书城,终于将四大名著买齐了。

关于名著的材料议论文

关于名著的材料议论文

关于名著的材料议论文导语: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

下面是关于名著的材料议论文,仅供参考!关于名著的材料议论文一在茫茫人生中,人们做过很多事,也肯定读过不少书。

我就读过一些,我觉得最具有影响力,印象最深刻的是名著。

阅读名著,就像品味一瓶珍藏的美酒,要细细地品,才能知晓作者的用意。

“尘海苍茫沈百感”“鲁迅的文章,是需要细读的。

”这是很多书中说过的,鲁迅先生的文章也确实需要细读。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是鲁迅从生活回忆中选取的若干有意义的片段。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妈妈,她一脚踏死隐鼠的事让我记忆犹新。

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的事,表现出她的细心与爱心。

《朝花夕拾》中,讽刺的文字不少,而且有些地方,讽刺的更加隐秘,要细细品味,才能领悟。

永远的洋车夫老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骆驼祥子》写的是老北京洋车夫祥子的故事。

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段是祥子买第一辆车的时候,他卖了三年的苦力,终于买到了一辆属于自己的车,高兴地不得了。

通读全文,我领会到了老舍给我们的启示,你是否也能读出来呢?他们胜了世界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充满了艺术,带给大家启迪。

《贝多芬传》让我们知道了贝多芬不为人知的一面,《米开朗琪罗传》让我们懂得了梦境比阴暗的现实幸福无比,《托尔斯泰传》让我们明白了托尔斯泰认定的事实:生命就是痛苦,但我们要战胜痛苦,取得成功。

阅读名著,就像是欣赏一首美妙的歌曲,要认真地听,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关于名著的材料议论文二读名著,对于我们中学生有很大帮助。

首先在文学语言上得到品味;其次在精神上受到启发。

读《骆驼祥子》,你可以品味到老舍先生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在描写天气的时候,那么形象的说法让你身临其境,也感到天气的恶劣。

不断品味中,会提高你的写作能力,让你的语言越来越好!这说明,应该读名著!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你所体会到的不仅仅再是语言上的优美,而是精神上的洗涤。

请从四大名著中任选一部围绕其中你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撰写一篇论文

请从四大名著中任选一部围绕其中你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撰写一篇论文

请从四大名著中任选一部围绕其中你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撰写一篇论文论文摘要:《西游记》作为明朝中叶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

这部小说中佛、道教、儒教三种文化融合在一起,反映出当时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想。

究其根源,应是受当时的陆王“心学”以及政、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而小说对宗教的戏谑嘲讽则反映出中国人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当时社会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影响。

几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钓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也不例外。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指出的,《西游记》“讽刺椰榆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

”“作者察性,复善谐剧,故虽变化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性,精魅亦通世故。

”的确如此,透过《西游记》中描写的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

本文从小说涉及的宗教文化这一角度入手,探求该小说所体现的宗教思想及产生的根源。

一、《西游记》中的宗教文化《西游记》中,同时包括了佛教、道教、儒教的文化,三者贯穿揉合在一起。

1、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是小说中最明显的部分,这部小说的题材本就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因而佛教文化在整部小说中处处皆是。

小说借助唐僧、观音菩萨等人物之口大量宣传佛教思想,唐僧师徒遇到劫难时往往求助的就是佛教的神仙。

唐僧的三个徒弟由妖到僧、终成正果的结局也阐释了佛教的文化思想。

小说通过唐僧师徒的生活起居,反映了佛教的不吃荤、不杀生、不淫欲等清规戒律。

比如,孙悟空为数不多的几次杀生行为(其实有时是被冤枉的)都受到了师傅的严厉惩罚(如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减圣僧恨逐美猴王》)。

面对异性求爱,唐僧不止一次地表达了他坚定的信念,猪八戒的好色和动摇也受到了惩罚(如第23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

书中描述的许多环境都宣示了佛教文化,而佛教方面的术语更比比皆是,单是从诸多回目中就可以随手摘录到。

如第2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无神》,第14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19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奖受心经》,第44回《法身元运逢车力心正妖邪度脊关》,第76回《群魔欺本性一体拜真如》等等。

名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论文

名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论文

名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论文名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引言:名著是指那些具有重大文学价值和社会影响的作品,它们经久不衰,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和推崇。

名著阅读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无限的价值。

本文探讨名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并分析名著阅读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一. 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名著作为文化的瑰宝,展示了人类思想和智慧的最高境界。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能够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社会和人物。

比如,《红楼梦》展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兴衰变迁,体现了人性的善恶和美丑;《鲁滨逊漂流记》呈现了一个个体在荒岛上的生存与奋斗,让人体味到了个人勇气和毅力的重要性。

通过读名著,我们不仅可以拓宽自己的历史视野,了解各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还可以增加文化常识以及见识,培养对人生的思考与想象力,拓宽我们的知识面。

二. 培养完善的思维方式名著往往以丰富的人物形象、精巧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着读者。

阅读名著时,读者需要深入思考作者所表达的观点、主题和情感,通过学习和借鉴书中的人物命运和道德选择,帮助我们辨别是非、正义和真理;从而培养我们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例如,《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以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勇气不断挑战社会的偏见,树立了一个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能够学会用独立的思维方式去看待世界,并保持对传统观念和权威的质疑精神。

三. 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名著不仅展现了人们的丑陋和虚伪,更传递着正义、善良、友善等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看到名著中塑造的那些高尚的品德和道德准则,如《圣经》中的十诫、《儿子与情人》中的家庭伦理问题等等。

同时,名著中的负面教材也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黑暗面,自我反省,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世界观。

通过名著的阅读,我们能够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道德意识和个人价值观。

四. 增强情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名著中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往往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和借鉴。

文学鉴赏论文

文学鉴赏论文

我看潘金莲《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尤其近年来通过诸多影视作品,相信大家对它都知之甚详,不再赘述。

《金瓶梅》,被誉为天下第一奇书,有的评论家甚至认为,它在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成就之高犹在《红楼梦》之上。

而在这两部奇书中,均提到了一个人物,她就是潘金莲。

中国古达实不乏美女,浣纱女西施、和亲大使王昭君、胆色俱佳的貂蝉、还有以肥胖丰满主导时尚的杨贵妃,她们或沉鱼落雁,或闭月羞花,然而能使他们流传千古的不仅因为她们的貌美,更重要的是她们对当时身处的国家政局产生了影响,她们各有各的故事。

但作为一个小说里的人物,一个虚构的文学形象,能够栩栩如生的活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她的光辉事迹历经千年流传而不见衰,足以证明这个人物形象的鲜明性和代表性。

然而我不信要问,天下之大,为什么就容不下一个初尝人间甘苦的美人?是谁害得潘金莲一个绝佳美人成了坏女人?杀潘金莲躯体的是武松,害潘金莲命运、蚀潘金莲心者,到底是谁?祸害潘金莲命运的,是清河县那个大户人家的户主。

潘金莲给他家当使女,他见潘金莲生得好看,就动了贪占美色之心,潘金莲不但不依,还告诉了他老婆。

他怀恨在心,自己吃不了潘金莲豆腐,也不让潘金莲好过一生。

他逞强霸世,自己作主,硬是把好端端的潘金莲活活下嫁给个小如鸡、奇丑无比的武大郎。

连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婚姻大事,应该门当户对,可一朵惊艳的鲜花,就这样插在牛粪上。

潘金莲下嫁了小户人家不说,还嫁给了一个年龄大她一轮有余的丑矮子,这不明摆着被羞辱、被折磨、被摧残么!别说潘金莲不甘心,给谁谁都不甘心。

潘金莲要改变命运,只能铤而走险。

搅动潘金莲春心的,是一群包括西门庆在内的癖子。

古人说,英雄难过美人关。

尤其条件优越的花花公子。

潘金莲月容花貌,很快就招来清河县一帮子浪荡公子的欢心。

武大郎见这样下去,凭他,肯定保不住自己老婆,才一咬牙,举家远迁到阳谷县。

可他万万没料到,天下到处有野犬。

在阳谷县没多少日子,武松回来了。

潘金莲暗恋小叔子武松为心上人的美梦破灭,心烦气躁,很不开心。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大全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大全

初中语文论文题目大全一、古典文学研究1. 论《诗经》中的自然景物描写对后世文学的影响2. 《楚辞》中的神话传说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3. 论先秦散文的艺术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4.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史学观与文学才华5. 汉乐府诗的民间性与现实关怀二、诗词鉴赏1. 唐代边塞诗的豪放与悲壮2. 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及其艺术价值3. 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历史意义4.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豪放词风研究5. 论元好问诗歌的感伤情怀与艺术成就三、现当代文学探讨1. 论鲁迅小说集《呐喊》的艺术特色与社会意义2.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3. 沈从文小说的乡土情怀与民族精神4. 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研究5. 从《围城》看钱钟书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四、文学理论与批评1. 朦胧诗派的美学特征及其在当代诗坛的地位2. 新写实小说的崛起与文学传统的继承3. 伤痕文学与寻根文学的比较研究4. 当代女性文学创作中的性别意识与女性形象5. 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传统文学的挑战与机遇五、文化传承与创新1. 古典诗词在现代社会的传播与创新2. 中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传承与弘扬3. 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运用4. 传统戏曲艺术在语文教育中的价值与作用5.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其影响(注:本文仅为五分之一内容,以供参考。

)六、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1. 《红楼梦》与清朝中期的社会变迁探讨《红楼梦》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矛盾、家族兴衰以及女性地位的变化。

2. 《呐喊》与五四运动时期的觉醒意识分析《呐喊》中鲁迅如何通过小说展现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觉醒与探索。

3. 《边城》与民国时期湘西地区的社会风貌通过《边城》透视民国时期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矛盾。

4. 《平凡的世界》与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活的变迁论述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如何描绘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活的变化及其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5. 《三体》与21世纪初中国科幻文学的崛起探讨刘慈欣的《三体》如何开启了中国科幻文学的新纪元,以及它对现代科技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论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影视改编的现实意义

论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影视改编的现实意义

论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影视改编的现实意义作者:霍威臣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5期[摘要]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高度还原了原著的精神面貌,但同时又在剧中赋予了主人公更加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情感世界。

它的成功不仅在于收视率有多高,更在于它所传达出来的时代正能量,以及当人们走出屏幕对于平凡生活的坚定和信念。

[关键词]文学作品影视改编正能量启示意义[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5-0096-01文学名著改编是影视剧本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我国影视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时代精神以更为生动、立体的形式呈现出来,既要保持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又要遵循电视剧的艺术规律。

从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莫言的中篇小说《红高粱》,到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这些经典的文学名著先后被搬上荧屏,以影视剧的形式重温了中国的文化精髓,同时它们所产生的现实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超越时空传递时代正能量1988年5月,著名作家路遥历时13年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写作,这部小说全景式地描绘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城乡生活改变和人们情感变迁的故事,它超越了贫穷卑微,超越了残酷的生活,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现那个特殊的年代。

曾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堪称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神话作品之一。

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高度还原了原著的精神面貌,但同时又在剧中赋予了主人公更加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情感世界,其从文本变为影像的改编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式的体现。

从电视剧中王雷的表演可以看到,孙少安不再如小说里那样被动生活,而是拥有了更广阔的胸襟、更顽强的斗志和更灵活的头脑。

这种故事情节的设定和指向,正是编剧准确地针对于今天的中国现实,根据对当今社会的观察,给孙少安选择了更为清晰的成长和成功路线,使得人物情绪对比更加强烈、鲜明,不但增加了剧集的戏剧性,同时也提高了现实的准确度。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小说到电影剧本——80年代以来小说改编现象透视与反思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从小说到电影剧本——80年代以来小说改编现象透视与反思
本论文对8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小说改编电影剧本的现象进行研究。全文 ~共由三章组成,第一章梳理了中国现当代小说到电影改编的百年历程,分析了 小说与电影剧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以及当代中国改编原则的讨论和改编方式。 第二章探讨了不同年代作家的小说到电影剧本的改编,有具体文本分析,有现象 分析,阐述了作家改编的得失和“触电”方式,以及作家和导演的认同和选择。 第三章分析、反思改编带来的影响,尤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一分为二地分析了 作家参与改编的利与弊。
80年代以来,现代经典小说被搬上了银幕,鲁迅、巴金、茅盾、老舍等等 现代作家对于自己作品被改编有着不同的看法,一改以往泛泛而谈,深入小说和 剧本,对照两者,审视当代改编者是否尊重原著,改编是否成功,对现代经典作 家作品的改编从文本上进行考察。80年代,是作家“触电”萌发的阶段,作家 直接或问接接触影视,一“第五代导演”挖掘了许多小说成为了他们功成名就的砝 码,1988年王朔电影年将小说改编推向了一个高潮。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的 推动,多元文化的驱动,作家涉足影视成为了书籍出版电影上映炒作的热点,作 家创作的主动迎合,带来了作家小说创作的影视化倾向,带来了“剧本式”小说
Abstract
In 80’s later.the contemporary novel arrived reorganize of movie to enter the third high tide now.along wi th the reform variety of SOCial whole aspectses,participating to reorganize of novel more and more,the 1 i teratut。e I,eaded for an edge gladual 1Y。showbiz cul Lure of prosperous, the novel creations faced a new chal lenge,the thought and identi ty of the writer took place huge variety,the writer”get an electric shock”from shallow taste arriwe activelY cater to an etc..these hovels arrived the text of the manuscript originally,reorganized the variety and influence for bring to become us to study 80’s the main object of the adapted from the novel phenomenon.

影视鉴赏论文六篇

影视鉴赏论文六篇

影视鉴赏论文六篇影视鉴赏论文范文1(一)影视艺术的视觉性特点影视艺术视觉性的表现之一在于影视能够以动作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戏剧中同样也有这样的特点,但由于观众距离舞台较远,且视角比较固定,观众很简单忽视某些细小却重要的动作,观众的观看和体验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

因此,演员在表演时会有夸张的肢体动作,以便能让后排的观众看清晰。

例如,《卖花姑娘》这部影片中,得知母亲死讯的妹妹跌倒在地时双手做出了向前抓的动作,极致地表现出妹妹对母亲的爱及在失去母亲后的哀思,具有极强的威慑力及感染力。

(二)影视艺术的视觉性情感影视艺术视觉性的另一个表现是影视能够借助镜头把人物脸部的细节、表情和眼神等进行放大,进而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影视作品中,由于可以借助特写或大特写的镜头表现形式,其人物普遍具有比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更为细致的细节、表情和眼神,因而更加贴近生活,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例如,在《归心似箭》这部国产影片中,玉贞赠送了一管小烟袋给魏得胜,用以表达感情。

由此可以看出,影视艺术中通常以物件等细节展现人物的感情,而采纳以物寄情的手法能够最大限度激发观众的观影爱好。

二、影视艺术的审美鉴赏(一)影视艺术审美鉴赏的策略(1)做好心理预备。

观众看电影时总是会带入个人喜好,或是追求情感的平衡或释放,从目前的调查状况来看,大部分观众对影视作品的欣赏主要强调的还是其消遣功能,目的在于消遣和调整。

假如从影视鉴赏的角度动身,观众的目标会更为鲜亮,心理也更为紧急,在视听信息的猎取上表现得更乐观,思维也更加活跃,有些会自己与作品进行同化和融合,有些则会消失游离状态,即突破原先的剧本模式,通过思索、分析、联想和推断,挖掘出影片更深刻的艺术内涵。

[2](2)做好影视作品的信息预备。

影视作品的信息主要包含作品故事的梗概、作品人物的简介、作品的时代背景及主创人员的风格和特点等,其来源主要是媒体,鉴赏观众通过这些作品信息能够对作品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了解和把握,在进行艺术价值高的作品的鉴赏时,这一点尤为重要。

写一篇当代文学名著赏析的论文,2000字

写一篇当代文学名著赏析的论文,2000字

写一篇当代文学名著赏析的论文,2000字
《白鸽》是一部当代文学名著,由张爱玲创作于1989年。

本书描写的是一个少女冯青之间的感情折磨,既反映了当时整个国家政治封闭的氛围,又通过其心理的曲折塑造出少女内心的冲突,谱写出畅快淋漓的爱情故事,使人叹为观止。

本书以少女冯青为主人公,她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却在自己的必然的路上继续前行,这在90年代,人们争权夺利、社会风气狂妄,斗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却凸显出一个女子中最珍贵的情怀,实属难能可贵。

从一开始,少女冯青早已被家人所安排,但因为有着个性和理想,不满意,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在作家张爱玲全书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从青春追求,然后不断抗争,与社会上众不同的压力,最终放弃了理想,安定下来,也成为了书中一大亮点,冯青这个主人公的多变及张爱玲的精湛写作实力,使得读者在细读之中能获取更多令人安心的感动。

张爱玲将文化融入其中,更是引人注目。

读者可以看到类似“东坡肉”“油菜花”等暗示着少女冯青的家乡,同时也可以体会到那种山野、乡间的典雅,夹杂着家庭的温馨。

另外,随着少女冯青的恋爱进程的推进,也有着颇具高深的艺术深度。

张爱玲通过对爱情的描写,把它拓展到启迪人们的智慧,读者可以看出这里的爱情超越了理性的思考,是一种更加深刻的把握,这份爱情也是一种内心的安慰,抚慰了少女冯青的无奈,让其更加坚定了信念。

总之,《白鸽》是一部充满爱情折磨和心灵挣扎的小说,它用细腻的语言深入探讨了家庭、爱情等主题,对女性的独立思考的理解,以及社会风气的认识,都有着自己的诠释。

它向我们展示了生活总是充满曲折,但这也正是人生最精彩的地方。

文学名著论文范例论文

文学名著论文范例论文

文学名著论文范例论文《红楼梦》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论《红楼梦》的爱情观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作品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败和人性的弱点。

本文将从主题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探讨《红楼梦》的爱情观。

二、主题《红楼梦》是一部多主题的小说,其中之一就是揭示了封建社会里爱情的悲剧性。

作者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讽刺和对人性弱点的追问。

首先,作者通过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悲剧爱情,批判了封建礼教对感情的束缚。

林黛玉被贾母称之为“绣球”,象征着她在封建家庭中被看做只能处于接受父母安排的婚姻命运的女性。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却是真挚而无法被束缚的,他们的爱情之所以悲剧,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约束。

其次,本书爱情的悲剧性还体现在作者对人性弱点的追问上。

贾宝玉与林黛玉对爱情的追求看似美好,实际上却暴露了两人的缺陷,尤其是贾宝玉的荒唐行为。

例如,贾宝玉玛兰石事件中的反复无常和对感情的浅薄,使得他与林黛玉的爱情走向了悲剧。

三、艺术手法《红楼梦》在艺术手法上具有突出的特点,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小说格外生动。

首先,小说亦真亦幻的风格使得爱情在小说中不仅仅是纯粹的情感交流,更是作者对封建礼教和人性弱点的思考。

书中出现了许多神话传说,如王熙凤与贾母的“蛇吞象”之争,令人在幻想与现实之间失去了判断。

通过这种方式,作者不仅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同时也使得爱情的悲剧更具冲击力。

另外,《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也是小说的亮点之一。

贾宝玉和林黛玉被塑造成了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他们的情感冲突和执着对立成为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部分。

贾宝玉的放纵和林黛玉的傲娇使得他们之间的爱情更加矛盾。

通过这种对比和对立,作者成功地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缚。

最后,作者巧妙地运用诗词和曲调,增加了小说的艺术美感。

名著与小说高中议论文

名著与小说高中议论文

名著与小说高中议论文引言在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

其中,名著和小说是我们最常见的文学形式之一。

然而,许多人对于名著和小说的区别并不清晰,甚至认为它们是同一种文学形式。

本文将对名著和小说进行比较和讨论,以探索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名著的特点及意义名著是指那些被广泛认可并在不同时代保持热度的经典文学作品。

它们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通常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丰富的艺术形式。

名著通常着重于社会、历史和人性问题的探讨,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描写和对历史背景的准确把握,向读者传递着智慧和价值观念。

名著的意义在于它们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社会历史的见证和反映。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人类生活和思想状态,增长见识和开拓思维。

名著作为文化遗产,它们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被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小说的特点及意义小说是一种以叙事为主要手法的文学形式,以虚构的情节和人物为基础,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相对于名著,小说通常更加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说的内容和题材十分丰富,既包括历史、社会、人性等严肃的主题,也包括浪漫、悬疑、奇幻等多种风格。

小说的意义在于它们能够以生动的故事和形象吸引读者,让人们从中体验和感受不同的情感和思考。

小说能够帮助人们放松心情、逃避现实,并且通过故事的展开和人物的成长,引发读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名著与小说的区别尽管名著和小说都是文学作品,但它们有着一些明显的区别。

首先,名著更加注重对社会和历史背景的描绘,通常以社会问题、伦理道德等为主题,通过对人物的深入剖析和对历史事件的准确还原,揭示出社会和人性的真相。

而小说则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通常以个人成长和情感体验为主题,通过故事的展开和人物的情感变化,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其次,名著的文体更加庄重、严肃,语言通常更加精练、含蓄,注重表达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初中议论文:点评文学名著中的人物

初中议论文:点评文学名著中的人物

初中议论文:点评文学名著中的人物
《文学名著中的人物》
在文学名著中,可以通过许多精彩的人物形象来了解故事的深刻内涵。

作为读者,我们可以从行为和性格上分析人物的心理。

下面,结合罗尔斯·福克纳的《呼啸山庄》和简·奥斯汀的《傲
慢与偏见》,点评文学名著中的人物。

《呼啸山庄》中,最主要的人物是爱丽丝·古德温。

作为一个
十四岁的小姑娘,爱丽丝拥有坚强而不失温柔的性格。

她不畏惧社会限制,勇敢坚持自己想要的。

她崇尚自由去追求美丽梦想,疯狂乐观的态度令人佩服。

另一位重要的人物是穆德斯费克。

他是一位野性的士兵,既不在意礼节与规范,也不相信权力能够改变他的决定。

他坚定而坚强,几乎不受周遭环境的影响。

《傲慢与偏见》中,最主要的人物是伊丽莎白·巴里。

她坚强
又羞涩,是一位聪明、勇敢又有尊严的女性,处处充满着成熟和敏感。

她是一位勤奋节俭、担当睿智的女性,拒绝婚姻只为了财务方面的利益,更愿意选择真正的爱情。

另一个重要的人物是达西先生。

他高贵优雅,坚持自己的抱负,坚持自己的信仰。

他的一片平和的智慧令人敬佩。

总的来说,文学名著中的人物都富有想象力,只有通过对人物的全面分析,才能真正理解作家想要表达的深刻内涵。

从《雷雨》到《满城尽带黄金甲》——浅谈文学名著和电影改编的相互合作与独立

从《雷雨》到《满城尽带黄金甲》——浅谈文学名著和电影改编的相互合作与独立

从《雷雨》到《满城尽带黄金甲》——浅谈文学名著和电影改编的相互合作与独立文学名著《雷雨》是现代杰出剧作家曹禺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悲剧文学作品的里程碑,而张艺谋指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脱胎于《雷雨》这部经典的小说,可以说是《雷雨》的宫廷版。

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对原著的人物身份进行了大胆的位移和改造, 由市民家庭故事改为皇家故事, 戏剧冲突的性质也由纯粹的家庭伦理悲剧变成权力、欲望、仇恨、反抗的复杂冲突[1]。

影片沿用了原著的故事框架,甚至原著中逼迫母亲喝药的细节电影中也有保留,张艺谋摄影师出身,擅长颜色视觉的冲击,对画面的把控一流,电影的每一帧截图出来都很唯美,拍摄场面非常宏观,士兵与士兵的对阵,满屏的菊花,奢华的宫殿,每一个场景都如此极尽奢华,完全紧扣片名,触目所见皆是金黄,如此的豪华与壮观,更加突显本片中所有人为之纠缠不清的权势与欲望[2]。

细节的处理上也很细腻,影片中宫女们急促的有规律的更衣洗漱,宫内紧促的报时与梆罗声,太监们动作整齐划一的捣药举止等等。

其实作为我个人来说的话,相对于原著我更偏好影片,以前看过《雷雨》的原著甚至看过话剧,在我看来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共鸣需要沉浸式的共情或者是相同的经历才能让人印象深刻,时隔多年回想《雷雨》我却只能依稀记得故事压抑的那种氛围,让人印象深刻的具体情节却谈不上来,反而是《满城尽带黄金甲》最后起兵造反的那段,当二王子面对强敌力战到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王后在菊花台下出现含泪的对他点头默许,表示知道他已经尽力了时,他凝眸之后,仍是义无反顾地举起大刀为母亲杀敌。

当他被父王允许只要今后服侍母后吃药,就可以不被处置(车裂),并得到母后由衷的点头赞许时,他是走到母后身边跪下来请求母后原谅自己的无能,而后自杀,铺天盖地的大片金黄色菊花和元杰自刎血溅菊花台的凄凉,王后的绝望,至今深深烙印在脑海中。

另外影片的音乐颇具中国风格,贴合剧情,这对于中国音乐的海外输出一定程度上也有所裨益。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浅析《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艺术内容提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

《三国演义》对于战争的描写,富于变化。

作者运用风云变幻、曲折跌宕的情节、随事写人,在激烈的战争冲突中塑造人物的性格,冷热相间、疏密互补的描写手法,将40多场战争写得千变万化,各具特色。

关键词:《三国演义》军事思想谋略的应用战争描写《三国演义》作为一部通俗历史演义小说,从问世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下层劳动人民的热爱。

它不但成了人民群众饭后茶余、田问地头谈论的重要话题,更为后世的戏剧、电影以至电视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这些现象的出现和存在固然是由于本书那曲折生动、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书中那些呼之欲出、活龙活现的人物所决定,但其最重要的一点却不能不说是与书中对战争的大规模的描写有关。

它上承《左传》、《史记》善写战争的特点,一改一般历史演义小说往往于排列正史材料之外,穿插铺叙一些野史逸闻,在故事情节上以收曲折离奇之效果的做法,而是根据正史记载和民间传说加以扩展,并充分根据人物的出身、地位、历史条件等赋于人物活的语言和行动,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绘,使其性格一步步完整、充实、鲜明.致使它成了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特别是历史演义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三国演义》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所写的大小战争多达40余次。

全书以三国之争为主要故事脉络,以魏、蜀、吴三国树“王道”、争正统、抢智能之才,最终以战争的手段去解决彼此之间的纷争为描写重点。

它在一派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艺术氛围中,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争故事。

用形象、艺术的手段,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魏、蜀、吴及其它政治军事集团之间一幅幅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场景.《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的主要艺术特点表现如下:一、风云变幻、曲折跌宕的情节描写《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方面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形象地再现了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一幕幕千变万化、威武雄壮的战争实况,生动地描绘了众多英雄人物瑰伟动人的武勇智术。

影视文学鉴赏论文2500字_影视文学鉴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影视文学鉴赏论文2500字_影视文学鉴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影视文学鉴赏论文2500字_影视文学鉴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影视文学鉴赏论文2500字(一):文学鉴赏能力在鉴赏影视中的作用论文【摘要】文学鉴赏能力属于一项综合性能力,其可以帮助观众更加准确的体会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传递,还可以促使观众通过作品获得人生感悟,进而形成独特的感知体验。

本文主要针对文学鉴赏能力在鉴赏影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强化学生文化鉴赏能力的相关策略,希望给予我国相关教育同仁以些许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学鉴赏能力;鉴赏影视;作用;强化策略由于每个人的文化修养、生活经历、生活经验以及人生态度存在差异,其在欣赏影视作品中,所产生的思想情感也各不相同,想要更好的挖掘和体会影视作品传递的价值和蕴含的情感,需要观众利用自身的鉴赏能力进行挖掘和体验。

文学鉴赏能力是一个人欣赏能力的重要体现,在鉴赏影视作品中,其能够帮助观众深度体会作品中对生活的艺术体现,同时还能够帮助观众完成情感以理性的升华,进而在鉴赏中获得更好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愉悦。

一、文学鉴赏能力概述文学鉴赏能力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欣赏和理解文学作品时需要具备的能力,当前在我国学术界,关于这一概念并没有形成清晰的界定,本文认为其主要是指对文学语言和艺术形象的评价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文学鉴赏能够带给人精神愉悦,唤醒其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的热情,提升人的道德标准和思想水平。

二、文学鉴赏能力在影视鉴赏中的积极作用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点,在欣赏影视作品中,观众利用自身的文学鉴赏能力,对影视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对理解和掌握影视作品内涵具有重要作用,其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能够帮助观众更为全面、准确的体会影视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征和情感表达;第二,能够促使观众通过想象挖掘影视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故事,进而获得更多的感悟,形成对影视作品的独特认知;第三,促使观众与影视作品形成情感互动,在互动中更为深刻的把握其情节发展和艺术形象。

当代文学作品与电影

当代文学作品与电影

当代文学作品与电影
当代文学作品和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作家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探索社会、人性、历史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精神追求。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余华的《活着》等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式,通过图像、声音和故事情节来传达信息和情感。

电影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示故事和场景,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

同时,电影也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视觉和听觉效果,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体验。

例如,《寄生虫》、《绿皮书》等电影,以其精彩的剧情和出色的制作水准,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

当代文学作品和电影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互动的关系。

许多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如《了不起的盖茨比》、《芳华》等,这些电影在保留原著精神的基础上,通过电影的表现手法为作品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同时,电影也可以成为文学作品的传播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总的来说,当代文学作品和电影各具特色,都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与熊掌的取舍
由《特洛伊》谈名著改编电影的情节取舍
《荷马史诗》作为古希腊和西方文化中最伟大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古希腊社会的图景,为此我们应当深深感谢盲诗人荷马。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导演们通过电影,用光与影的手段,为我们重现了《伊里亚特》中那场宏伟的战争。

观看电影《特洛伊》时,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置身于达达尼尔海峡旁那座雄伟的伊利昂城下,满怀激动的看着阿基里斯和赫克托的决斗……然而对比《伊里亚特》和电影《特洛伊》,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它们在内容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我还清晰记得第一次看到《伊里亚特》时的感觉:那么厚的一本书,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看完!所以多年过去了,我始终都没去触碰这本书。

直到看完电影《特洛伊》,怀着对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阿基里斯无限的喜爱和崇拜,我毅然捧起这本书,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读完了这部近50万字的巨著。

看完之后,我对特洛伊战争和阿基里斯都有了新的认识。

电影与原著的差别巨大,要将这本500多页的书浓缩在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里,编剧必须对原著进行大幅的取舍、删改。

究竟怎样去删改,这是很值得讨论的。

电影中完全删去了原著中关于希腊神话的描写。

《伊里亚特》中那场因神的争执而起,几乎完全由神来左右的战争,在电影里变成了以阿基里斯和赫克托为决定因素的两部族战争。

摒除了奥林波斯山的众神,的确更适应这个无神论社会的需求,但这样也造成了剧情连贯性的缺损。

不去提阿波罗和波塞冬帮助建立伊利昂的事,不去提阿基里斯半人半神的身份,单就金苹果之争和阿基里斯之踵,电影缺少了这这两点剧情,便显得突兀了许多。

试想那小王子帕里斯就算再怎么样浪荡不羁,也绝对没有胆量去拐骗奥拉莫涅斯之妻海伦,而最后为伊利昂城献身的赫克托也绝不会仅仅因为对弟弟的爱而纵容帕里斯这样做,他很清楚这样的结局是什么。

所以少了美神阿弗洛狄忒的帮组,战争的起因是唐突的。

同样的,伟大的战无不胜的捷足的阿基里斯就那样随意的死在懦弱的无能的胆小的帕里斯手中,而且就仅仅因为脚后跟的那一箭,这简直让人觉得虚假。

其原因就是缺失了阿基里斯触怒太阳神阿波罗导致这位神祗在一旁帮助帕里斯暗算了阿基
里斯这个情节。

虽然电影在情节连贯性上略显缺失,但是改编过的剧本还是很好的呈现了这场3000多年前的宏伟战争。

无论从战争场面,还是打斗场景,这部电影真的可以算是一部超级巨制,也算配得上原著的史诗之称。

而且从人物塑造的角度上来说,电影塑造的各个形象还是相当成功的。

没有了原著中数百位英雄和几十位神的登场,我们便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寥寥无几的几个人身上。

英勇无畏的阿基里斯,贪婪无耻的阿伽门农,坚韧不屈的赫克托,胆小懦弱的帕里斯……虽然电影没有呈现原著中这些人物的所有特点,但主要性格基本都展露无遗。

而这样刻画出来的人物,很多时候反而更容易让我们爱憎分明。

比如坦诚来讲,我更喜欢电影中的阿基里斯而不是《伊里亚特》中的阿喀琉斯。

当然这
绝对不是因为布拉德皮特的原因。

而是因为我喜欢那个充满人性优略点的阿基里斯,我希望他是因为想念自己父亲和出于对老人同情的原因把赫克托的尸体归还普里阿莫斯
而不是出于对宙斯意志的服从;我希望他是因为对布里塞伊斯发自内心的爱而依然返回战火交加的伊利昂城并倒在帕里斯的暗箭下而不是因为命中注定不可避免的死于神的
报复。

当影片末尾他和布里塞伊斯两人消除芥蒂相拥而泣的时候,帕里斯的利箭射穿了他的脚踝。

他忍着剧痛含笑对她说:“我没事,不要紧。

你快跑吧!”目送着爱人平安离去,自己在巨大的痛苦中死去。

这样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时,谁能不为之动容呢?这样一个充满人性为荣誉而生为爱而死的阿基里斯远比那个命运多舛的阿喀
琉斯值得我们热爱和尊敬!另外电影几乎完全颠覆了奥兰多布鲁姆和他饰演的帕里斯的形象。

在希腊神话里那个被人称为亚历山大,意为惊人的男子汉的帕里斯,在电影里成了彻头彻尾的浪荡公子。

他胆小,他懦弱,他自私,他不负责任……这位史上最帅的精灵族弓箭手仅有的作为就是拐骗海伦导致自己的国家陷入战火和莫名其妙的
以他闻名于世的弓箭偷袭射死了伟大的阿基里斯。

虽然很令人不齿,但是正是他完成了这次因爱而起为爱而终的战争的开始和结尾。

从影片的一开始那段独白“于是我们问自己,我们的所作所为会名流千古吗?在我们消失很久以后,当陌生人听到我们的名字时,会知道我们是谁吗?我们战争时有多勇敢吗?我们的爱情有多伟大吗?”我们就应当知道,这纯粹是一部关于战争与爱情的影片,永恒不变的好莱坞题材。

无论是战火纷飞还是宁静祥和,爱情总是最伟大的。

因为爱情导致了这场荒谬的战争,因为爱情公认的史上最伟大的战士阿基里斯莫名其妙死在了伊利昂。

然而伟大的阿基里斯死于不朽的爱情远比高傲的阿基里斯死于藐视虚无的神灵让我们更加感动。

远离神灵,他更加接近我们,脱离半人半神的身份,他的形象显得更加丰满。

同样的还有英勇的赫克托,我宁愿接受改编过的电影里他为了家园和战士的荣誉与阿基里斯决斗而死,而不是史诗里描写的受到神的蛊惑和欺骗而出战,并被阿基里斯像老鹰追兔子那样追着他逃跑。

电影中两个伟大的英雄都没有错,错误的只是那场战争。

说了那么多电影与名著的不同,我们还是回到主题,来分析一下这些差异的原因吧。

首先是对原著中众神的舍弃。

我仔细想过,如果我是编剧或者导演,如果保留这些神明,我该如何拍摄的问题。

恕我才疏学浅,想来想去我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来表现他们。

既不能让他们悬浮在空中成为虚无,又不能只是简单给他们头上加一个光圈,而且关于这场战争牵涉神明众多,宙斯、赫拉、忒提斯、阿波罗、波塞冬、雅典娜……一个登场,其他的也不可避免,如此众多的登场人物,势必要冲淡对电影主角的刻画。

与其勉为其难的表现,倒不如真的舍弃不用。

不过我个人感觉,编剧在舍弃这些神话的时候,做的不够彻底。

如影片刚开始时,那个男孩无意中提到阿基里斯的身份和他那不死神明的母亲,虽然阿基里斯淡然否认,但阿基里斯出征前他母亲在海边的一回眸,还是暗示了忒提斯海洋女神的身份;还有帕里斯在那么近的距离不偏不斜的一箭射中了阿基里斯的脚踝,虽然之后数箭接连射中阿基里斯的胸膛,但阿基里斯之踵的典故还是让我们印象深刻,这里反而成了影片的一处败笔。

也许是编剧也不知道除了神的干预还有什么可以让
伟大的阿基里斯死去吧,不过我认为这些暗示其实通通去掉会更好。

之后来谈一下人物刻画差异的原因吧。

作为一部商业大片,《特洛伊》本来就是为了吸引观众赚取票房而存在的。

影片云集众多好莱坞巨星,且其中大半是俊男美女,布拉德皮特、埃瑞克巴纳、奥兰多布鲁姆、戴安克鲁格……很多影迷都是冲着全球最性感男人布拉德皮特而去的,也不乏众多想一睹绝世美女海伦风姿的影迷。

因为票房因素,编剧必须突出皮特所饰演的阿基里斯,这部电影只有他一个主角,诸如奥兰多布鲁姆、戴安考克斯全都成了配角,原著中同样英勇无敌的埃阿斯就根本没出场。

同样的,这场规模宏大的战争如果没有爱情的戏份,票房吸引力还是不够,于是编剧和导演又做了调整,结果就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部《特洛伊》。

必须承认为票房而进行的一系列改编还是很成功的,这部史诗巨制在全球获得了超过5亿美元的票房收人,在历史排行榜上也进入了前50名。

名著当然没有这样的商业气氛,荷马也不会考虑几千年后会有多少人看过他的史诗。

作为一位诗人,他仅仅是从文学的角度整理记录了历史的一页,然而几千年过去了,《伊里亚特》仍璀璨生辉,相信再过几千年,它还是人类文学宝库的一颗闪耀之星。

从历史和文学角度,《伊里亚特》的成就是《特洛伊》无法比拟的,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仅就电影而言,《特洛伊》还是很成功的。

如果将价值和金钱视为鱼和熊掌,《特洛伊》给之前和之后的改编电影一个很好的范例,取舍之中,二者有时是可得兼的!情节的取舍,要考虑的还有很多!我才疏学浅,言至于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