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试题1 教科版.doc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工具最适合用来称空气质量的是()。
A. B. C.2.制作一个简易的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一般不需要()。
A.带刻度纸条B.小旗子C.直筒杯子3.下图温度计上的温度是()摄氏度。
A.10B.零下10C.零下74.雨量器要水平放置,()再读数。
A.待液面稳定后B.下雨的过程中C.过了夜里12时5.天空中云比较多,有时可以看到太阳。
这样的天气属于()。
A.晴B.多云C.阴6.在水中不能溶解的物质是()。
A.食盐B.沙子C.红糖7.夏天,当你游泳之后上岸时,身上会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
A.岸上有风B.空气的温度比水的温度低C.身上的水蒸发带走了皮肤表面的热量8.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是()。
A.火柴梗慢慢燃烧B.水中的方糖慢慢变小C.湿衣服慢慢变干9.水变成水蒸气,它的体积()。
A.不变B.变大C.变小10.气象部门报告,某地昨天降水量为41毫米,它表示的是()的降水量。
A.每小时B.一天24小时C.一天内12小时二.填空题(共10题,共30分)1.空气受热就会()。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将混合物进行分离,如下图中的甲是根据物质的轻重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乙是根据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下图中的丙是根据物质的状态不同将物质进行分离。
将这些混合物分离后进行观察,________(填“有”或“没有”)新物质生成,还________(填“是”或“不是”)原来的物质。
甲乙丙3.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填“相同”或“不同的”)。
4.气温计是由()、()、()、()四部分组成的。
5.使用()可以告诉我们下了多少雨。
6.若想知道一天中气温的变化,需要用到()。
7.冰融化成水是从()变成了液态。
8.()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9.做饭时,我们利用()帮助燃烧。
10.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与同体积的冷空气相比,重量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风向的观察只能用风向标B.节假日不需要观察天气现象C.分析“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天气变化的规律2.冬天电暖气安装在()比较好。
A.比床低的位置B.比床高的位置C.比床同高的位置3.下列温度计的读法正确的是()。
A. B. C.4.空气是一种()。
A.单一的气体B.由三种气体组成的气体C.由很多种气体组成的气体5.在我们记录风力的时候,数字“0”表示()。
A.无风B.微风C.大风6.下列方法中,能够让我们感知空气存在的是()。
A.闻一闻B.扇一扇C.看一看7.大约在1593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温度计。
A.伽利略B.华氏海特C.阿尔伯特8.测量风向的仪器是()。
A.风向标B.风量仪C.风速仪9.下列几组液体中,都能溶解于水的是()。
A.洗发水、食用油B.酒精、花生油C.白醋、酒精10.一杯浓盐水的杯底还有未溶解的盐,我们可以用()的方法使杯底的盐溶解。
A.不断搅拌B.往杯中加水C.使杯中的水蒸发二.填空题(共10题,共39分)1.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
2.空气占据(),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的。
3.空气的特征有:();很轻;可以使袋子(),但摸起来很软。
4.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中的自然现象。
5.由于()存在着严重的火灾隐患,所以尽量不要燃放。
6.同一时间、()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7.风速仪,它有()个风杯。
8.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能够()很多物质。
9.云是漂浮在空气中的()或()。
10.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但也有一些物质不能溶于水。
常见的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等,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等。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空气占据空间,但是体积是不会变化的。
()2.孔明灯会一直上升,因此不会有火灾隐患。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带答案(实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皮球鼓鼓的,拍一下还可以弹起来,说明里面有()。
A.空气B.石头C.水2.下面的容器中,适合作雨量器的是()。
A.不透明圆柱体B.透明圆柱体C.透明圆锥体3.风扇可以给我们送风,主要是因为()。
A.风扇可以让周围的空气流动B.风扇可以压缩空气 C.空气没有质量4.下列属于水沸腾时的现象的是()。
A. B. C.5.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
A.强B.弱C.一样6.空气是()色的。
A.白B.无C.灰7.下面是中央气象台预报某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小到中雨,15到19摄氏度……”中雨指的是()。
A.24小时的降水量在25~50毫米B.24小时的降水量在50~100毫米C.24小时的降水量在10~25毫米8.在玻璃杯里装一些水,几天后玻璃杯的水变少了,这是由于()的缘故。
A.水蒸发B.杯子吸收了水9.如图所示,在乌鸦喝水的故事里,乌鸦将许多一定大小的石子放入瓶子中,结果水面升高了,这是因为()。
A.空气占据了水的空间B.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C.空气占据了石子的空间10.若想让塑料袋子飞起来,需要将塑料袋中的空气()。
A.加热B.降温C.点燃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1.()是人类最早的航空工具。
2.水在加热的过程中,()、()等方面会发生变化。
3.某县城昨天24小时的降水量达到了63毫米,属于()。
4.学校体育器材中()、()、()等运用到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5.空气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会流动的物质。
6.三国时,人们利用()的原理制成孔明灯。
7.溶解得快慢与许多因素有关,要使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得快一些,可以采用()、()、()等方法。
8.观察下图中的温度计,它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这个温度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是()。
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
现在指示的温度是()。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把注射器活塞拉至10毫升刻度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器小孔后推压活塞,活塞被压缩到1毫升处,松开活塞的手,活塞又会弹回来,这说明()。
A.空气可以被压缩,也会扩散B.空气有固定的体积 C.空气有质量2.下列现象说明要下雨的是()。
A.松果鳞片打开B.蜻蜓低飞C.蜘蛛结网3.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发生了变化B.状态发生了变化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4.冬天吹暖空调时,将出风口朝下,这样既节能又能使房间快速热起来。
这是因为()。
A.热空气比冷空气重,会下沉B.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C.热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而上升5.在用注射器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的实验中,怎么做可以证明被压缩的空气有弹力?()A.反复按压活塞B.用力向上拉活塞C.松开按压的活塞,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6.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7.小华观察到红旗飘向北面,感觉到风从南面吹来,他初步判断此时吹的是()。
A.东风B.南风C.北风8.假如20筒空气是2.7克,那么100筒空气是()克。
A.1.35B.13.5C.1359.我们在使用酒精灯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①③B.②C.④D.①④10.将食盐和水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
A.用滤纸过滤B.用筛网分离C.用蒸发的方法分离二.填空题(共10题,共32分)1.水蒸气是()的水,没有()的形状和体积。
2.在两个杯子中倒人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并分别放入质量相同的食盐,其中A杯中的水不动,用小棒不停地搅拌B杯中的水。
()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此实验说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有关。
3.水结冰后,重量不变,()变大。
4.一个地方长时间的天气平均状况叫()。
5.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状态变化与()有关,水的三态之间可以()。
6.为了准确地知道某一时间段的气温,我们可以用()进行测量。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题-期末统考卷 教科版(含解析) (1)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统考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天气符号“ ”表示的天气是()。
A. 晴天B. 阴天C. 多云2.测量当地的最高和最低气温,温度计放置的位置应该是()。
A. 教室内B. 室外距地1.5米的百叶箱内C. 室外阳光下3.下列哪种现象能预示要下雨了()。
A. 松果鳞片打开B. 小鱼频繁浮出水面C. 冬眠长蛇早出洞4.在观察记录一个月的气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 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进行观察记录B. 遇到周末和假期,应该停止观察记录C. 尽量在同一个地点进行观察记录5.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6.下列()方法能使方糖溶解得最快。
A. B. C.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2分)7.降水量的单位是毫升。
8.风向通常采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记录。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云。
10.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它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活动。
11.测量水温时要将温度计竖直拿出水面后再读数。
12.在碎冰里加较多的食盐,可以使碎冰的温度变得更低。
13.云是由小水滴和冰晶组成的。
14.国旗飘向北方。
这时吹的是北风。
15.常用的风速等级表中把风速分为了12个等级。
16.在雨量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17.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无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8.加快方糖在水里的溶解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9.在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速、风向和气温等。
在测量气温时,要选择在________处测量。
在观测风向时,可以用________来判断风向。
20.自然界中的物质根据其存在的形态可分成固体、________、________三类。
水属于________,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________、会________的物质。
四、溶解系列(共26分)21.401班学生在实验室进行了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精选答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加热袋子里的空气,当袋子上升到空中后,多久才会掉下来?()A.立即掉下来B.袋子里的空气凉了后才会掉下来C.不会掉下来2.风向标能用于指示风向。
下图中,现在的风向是()。
A.东风B.东南风C.西北风3.在研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时,下列条件能形成对比的是()。
A.搅拌与不搅拌B.搅拌与加热水C.搅拌与小颗粒4.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温度发生了变化B.状态发生了变化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5.温度计读数的正确方法是()。
A. B. C.6.在蒸发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来加热。
A.外焰B.内焰C.焰心二.填空题(共6题,共24分)1.风向是指()。
如北风是由()向()吹来的。
2.温度超过温度计最高值时,温度计会();温度低于温度计最低值时,温度会()。
3.人们利用空气流动来()。
4.风向标箭头的指向就是()。
若风向标指向北,则此时吹的是()。
5.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通过()和()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6.水遇冷达到()以下变成冰。
三.判断题(共8题,共16分)1.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2.我们看不见周围的空气,所以空气不占据空间。
()3.食用油可以溶解在水里。
()4.在相同条件下,一杯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的量是一样的。
()5.我们自制的热气球会一直保持升空状态。
()6.云是浮在空气中的小冰晶或小水滴形成的,云量的多少会影响天气状况。
()7.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相同。
( )8.水的沸点是100℃。
( )四.连线题(共2题,共9分)1.连线题。
把水相应的状态变化用线连起来。
水蒸气冰水雪液体固体气体2.连线魔方瓦块固体食用油砖头气体空气酱油液体五.填表题(共1题,共12分)1.比较空气、水和石头的特征,具有某种特征的画“√”,不具有某种特征的画“×”。
六.简答题(共5题,共28分)1.智慧问答炎热的夏季,人们经常会往地面上洒一些水,这会让人感到凉快一些,你知道其中的科学道理吗?2.把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3.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空气,请你说一说空气的特点有哪些?4.水和空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1.有一天,丁丁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看到教室里的窗帘是飘向南方的,可是教室里风向标的箭头是指向北方的。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参考答案(实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在铁锅里放一些水(不盖锅盖),点燃煤气。
铁锅里的水会慢慢()。
A.变少B.变多C.结冰2.下列物质的变化,性质相同的一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蜡烛燃烧冒黑烟B.将易拉罐压扁将将火柴折断 C.燃放烟花将雪融化3.夏天,人们会在院子里洒水,这样做()。
A.是错的,因为水蒸发时会释放热量,气温反而会升高B.是对的,因为水蒸发时会吸收热量,气温会降低C.毫无意义,因为水温和气温是相同的,不会降低地面温度4.将糖块分别含在嘴里不动;用舌头翻动搅拌;边咬碎,边搅拌,其中溶解得最快的是()。
A.含在嘴里不动B.用舌头翻动搅拌C.边咬碎边搅拌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体变成气体的是()。
A.酒精擦在皮肤上凉凉的B.樟脑九过段时间后变小 C.湿衣服慢慢变干6.乒乓球被踩瘪了,怎样能恢复原状()。
A.再踩一下B.放入热水中C.不要了,重新买新的7.下列方法不能把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是()。
A.加热B.过滤C.太阳照射8.加热水的过程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A.大量的气泡上升B.气泡由大变小C.气泡离开水面飞到空中9.将20克食盐平均分成10份,50毫升的水大约可以溶解()份食盐。
A.36B.18C.910.打篮球时,可以把篮球拍来拍去是因为()。
A.压缩空气有弹性B.空气会流动C.空气占据空间二.填空题(共10题,共38分)1.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的。
2.用蒸发的方法进行食盐和水分离的实验中需要蒸发皿、石棉网、()、()等。
3.物体可以分为固体、()、()三种类型。
4.()、()和我们都离不开空气。
5.水会变成(),()到空气中去。
6.在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要将气温计悬挂在()的空气中,让气温计保持干燥,等示数()后再读数,让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7.常见的降水形式有()、()、()。
8.云的种类有()、()、()。
9.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那么水就会结冰。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试卷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试卷一、选择题1.铁屑和沙子混合在一起了,我们要将铁屑分离出来的办法是()。
A.用水泡B.用磁铁吸C.用筛子筛2.将一张白纸折成飞机和将它撕成碎片,在这个过程中()。
A.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实质没变,仍然是纸B.形状改变的同时,实质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纸C.前者形状改变了,实质没变;后者形状改变的同时,实质也改变了3.将一个压瘪(biě)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它能很快鼓起来,下列与这种现象完全相同的是()。
A.给自行车加气,轮胎会鼓起来B.在空中飞舞塑料口袋,它会鼓起来C.将气球套在装有开水的小口玻璃瓶上,气球会鼓起来4.在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实验中,温度计()。
A.下端不能插进水中,以免破裂B.下端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C.可以从多个角度读数5.相同条件下,冰和冰激凌融化情况是()。
A.一样快B.冰激凌快些C.冰快些6.水、冰、水蒸气的关系无论怎样变化,它们的()。
A.体积不变B.形态不变,都是液体C.本质不变,仍是同一种物质7.关于空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色、无味B.会流动C.不会溶解在水中8.在做风的模拟实验中,蚊香的作用是()。
A.指引方向B.加热空气C.借助蚊香的烟雾观察空气的流动9.当风向标的剪头指向东时,风向是()。
A.西风B.东风C.有风的天气10.关于水的蒸发,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有风,水蒸发得快B.空气越潮湿,水越容易蒸发C.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11.气象预报通常会报一天(24小时)内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
A.中午10至11点B.下午2至3点C.下午4至5点12.在验证搅拌是否可以加快溶解的对比实验中,不同的条件是()。
A.水量B.水温C.搅拌情况13.下列不同形状的容器中,适合做雨量器的是()。
A.B.C.14.气象部门报告,某地昨天降水量为41毫米,它表示的是()的降水量。
A.每小时B.一天24小时C.一天内12小时15.空气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20分)1、用_____________代替_____________是减少摩擦力常用的方法之一。
2、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______________牙,一副______________牙。
3、空气越干燥,水蒸发得越__________。
4、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______,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_______。
5、相同距离内,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__________;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距离越短,运动得越__________。
6、在车辆的车轮与轴之间都安装了_____________轴承。
7、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可能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
8、在观察蚕茧中的____________时,我们可以轻轻剪开__________,借助放大镜观察蚕蛹。
9、蚕蛾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______。
10、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火焰的各个部分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____.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在观察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杯子中的水量会()。
A.增加B.减少C.保持不变2、食盐在水中充分溶解后,()的说法是正确的。
A.水面最咸B.中间最咸C.各个地方一样咸3、《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固体是有体积的B.液体是有体积的C.气体是有体积的4、这是接下来几天的天气预报,屋外小水注最有可能结冰的时间是()。
A.1月27日B.1月29日C.1月31日5、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一段时间后蒸发皿上出现了白色颗粒。
这种白色颗粒是()。
A.食盐 B.水变成的冰 C.不同于食盐和水的新物质6、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期终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20分)。
1、手指上的指纹()。
A、都是不同的
B、都是相同的
C、有些相同,有些不同
2、观察纸时,一般不会用到的工具是()。
A、尺子
B、放大镜
C、量筒
3、判断是不是同一种树叶,主要看叶子的()是不是差不多。
A、大小
B、形状
C、颜色
4、所有感觉器官中,()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A、眼
B、鼻
C、耳
5、像水那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6、人的心脏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大约跳()下左右。
A、20
B、70
C、120
7、我们观察到大多数纸(),因此我们推测纸可能是由纤维组成的。
A、是白色的
B、边上有细毛
C、都很薄
8、最适合做餐巾纸或卫生纸的是()最好的纸。
A、弯曲能力
B、拉伸能力
C、吸水性能
9、在野外寻访小动物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对一些难以接近的小动物,先观察一下,悄悄地接近几步再观察,再悄悄地接近几步观察……
B、对于不知名的小动物,可以用画下来或记下其特点的方法来记录
C、观察结束后,不要忘了给小动物留下食物
10、下列各图中,杯子里装的是水,静止后不可能出现的是()
A、 B、 C、
二、判断题,把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4分)。
1、为了研究树洞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小明把手伸进去仔细地摸。
()
2、进行体育锻炼是促进身体发育的好方法。
()
3、淀粉是白色粉状的,它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
所以,白色粉状的东西遇到碘酒都会变成蓝紫色。
()
4、5毫升相当于大雪碧瓶的一瓶。
()
5、小动物都有自己生活的地方,我们不能随意去破坏或打扰它们。
()
6、食用油也是液体。
()
7、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
8、小明上完体育课回家,口很渴。
他看到家里墙角放着一个已经打开的可乐瓶,就拿来大口的喝了下去。
()
9、比较树叶的大小只能用数方格的方法。
()
10、画图、拓印、搜集实物标本等,都是我们描述树叶时的方法。
()
11、描述大树粗细时,可以用打手势的方法。
()
12、液体的多少用厘米来表示。
()
三、其他题(56分)。
1、请你在右上图标出人体各个部分的名称。
(5分)
2、小明在观察水时,用了①用手摸这杯水;②用嘴尝这杯水;③用鼻闻这杯水;④用眼睛看这杯水等四种方法。
请你想一想这四种方法最合理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按先后顺序排列一下。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在课堂上观察过蜗牛和蚂蚁,现在我们来观察天牛。
(13分)
(1)仔细观察天牛的图片,写出天牛的三个特点。
(6分)
(2)小明在观察天牛时,发现它的脚上好象有细毛,他想观察得更清楚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3分)
(3)如果给你一只活的天牛,你还可以怎样进行观察,要用到什么感觉器官或要借助其他什么观察工具,请写出二个或二个以上。
(4分)
怎样观察用到的感觉器官或其他工具
4、描述出这片叶子的3个以上特点。
(6分)
5、桌子上有三瓶液体,一瓶是水,一瓶是白酒,一瓶是白醋。
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把它们区别开吗?(8分)
方法1:
方法2:
6、写出下面三个量筒中的水量。
(6分)
毫升毫升毫升
7、从哪些现象你能够感觉自己又长大了,请写出3个来。
(6分)
8、请你用二种方法来比较下图中的两盒水的多少?(8分)
(1)(2)
方法1:
方法2:
2006年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终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共10分,每题1分。
1A 2C 3B 4A 5C 6B 7B 8C 9C 10C
二、判断题,共12分,每题1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其他题题,共28分。
1、连线:(3分,每条线1分)
2、只要把(4)用手摸这杯水排在最后就正确。
(4分)
3、共6分。
(1)触角很长;六条腿;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较小;有花纹……任意合理的三条均可。
(3分)
(2)可以用放大镜观察(或用显微镜)。
(1分)
(3)闻一闻发出的气味用鼻子
量一量身体长度尺子
…………
(以上每一条合理的方法得1分,共2分。
)
4、共3分,每个特点1分。
略。
5、每个方法1分,共2分。
方法1:用鼻子闻;方法2:用嘴尝。
(或其他合理的方法)
6、每格1分,共3分。
40 26 61
7、共3分,每条1分。
略。
8、共4分,每种方法2分。
每种方法合理而且较完整得2分,合理但不完整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