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波的能量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 课件)波的能量
2 2 2
可以证明:dWk = dW p
dW= dWk +dW p = 2 dWk 2 2 2 (t x ) = dVρ Aω sinω u 能量密度: 媒质中单位体积内的能量叫波的能量密度 dW ρ A2 2sin2 ( t x ) ω ω w= = u dV 平均能量密度: w =T
1
Tw dt 0ຫໍສະໝຸດ 障碍物后的 阴影部分障碍后 的波面
障碍后 的波线
. . . . . . . . .
平面波波面
障碍物
平面波
结束 返回
惠 更 斯
C.Huygens
(1629-1695)
结束
返回
1. 几个概念: (1) 波面:振动相位相同的点组 成的面称波面。 (2) 波面是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 (3) 波面是球面的波称为球面波。
(4) 波前(波阵面):传播过程 中处在最前面的那个波面称 为波前或波阵面。
波面
波射线
波前
波射线
波面
波前
波 的 能 量
结束
返回16章
§16-3 波的能量 波的强度
一、能量密度 取体积元dV, 体元内质量为 dm =ρ dV x ) y = A cosω ( t u y = Aω sinω ( t v= t dWk = 1 dm v 2 2 =
1ρ 2
dm
dV
x ) u x ) u
结束 返回
dV Aω sinω ( t
二、波的强度 能流P :单位时间通 过某一面积的波能。 P=Swu
u
S u
平均能流P : 能流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P = S wu 波的强度 I(能流密度):通过垂直于波的传 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
可以证明:dWk = dW p
dW= dWk +dW p = 2 dWk 2 2 2 (t x ) = dVρ Aω sinω u 能量密度: 媒质中单位体积内的能量叫波的能量密度 dW ρ A2 2sin2 ( t x ) ω ω w= = u dV 平均能量密度: w =T
1
Tw dt 0ຫໍສະໝຸດ 障碍物后的 阴影部分障碍后 的波面
障碍后 的波线
. . . . . . . . .
平面波波面
障碍物
平面波
结束 返回
惠 更 斯
C.Huygens
(1629-1695)
结束
返回
1. 几个概念: (1) 波面:振动相位相同的点组 成的面称波面。 (2) 波面是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 (3) 波面是球面的波称为球面波。
(4) 波前(波阵面):传播过程 中处在最前面的那个波面称 为波前或波阵面。
波面
波射线
波前
波射线
波面
波前
波 的 能 量
结束
返回16章
§16-3 波的能量 波的强度
一、能量密度 取体积元dV, 体元内质量为 dm =ρ dV x ) y = A cosω ( t u y = Aω sinω ( t v= t dWk = 1 dm v 2 2 =
1ρ 2
dm
dV
x ) u x ) u
结束 返回
dV Aω sinω ( t
二、波的强度 能流P :单位时间通 过某一面积的波能。 P=Swu
u
S u
平均能流P : 能流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P = S wu 波的强度 I(能流密度):通过垂直于波的传 播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平均能流。
物理学15-波的能量与强度
振动动能
1 x 2 2 2 Wk (V ) A sin (t ) 2 u
体积元的总机械能
在波传播过程中,任一媒质元在任意时刻或任意振动状 态下,动能和势能不仅相等,而且是同步变化。总机械能 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与简谐振动系统不同。
结论 1)在波动传播的媒质中,任一体积元的动能、 势能、总机械能均随 化是同相位的.
P I wu S
1 2 2 I A u 2
单位:瓦 米
2
分析平面波和球面波的振幅 例 试证明在均匀不吸收能量的媒质中传播的平面波 在行进方向上振幅不变,球面波的振幅与离波源的距 离成反比。 证明: 对平面波:
在一个周期T内通过S1和S2面的能量应该相等
I1 S1T I 2 S2T ,
振动动能
1 x 2 2 2 Wk (V ) A sin (t ) 2 u
可见,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与振幅平方、频率平方都成正比。
弹性势能
1 2 dWP k y 2
由弹性力关系式
O O
x
x
y y y
x x
纵波杨氏模量
则形变势能可写成
y x A sin (t ) x u u 1 x 2 2 2 振动势能 W p VA sin (t ) 2 u
T
0
sin 2 d 2
1 w A2 2 2
举例说明论证:波的能量公式
以固体棒中传播的纵波为例分析波动能量的传播.
O O
x
x
y
y y
x x
1 1 2 2 Wk m v V v 2 2 y x v A sin (t ) t u
1 x 2 2 2 Wk (V ) A sin (t ) 2 u
体积元的总机械能
在波传播过程中,任一媒质元在任意时刻或任意振动状 态下,动能和势能不仅相等,而且是同步变化。总机械能 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与简谐振动系统不同。
结论 1)在波动传播的媒质中,任一体积元的动能、 势能、总机械能均随 化是同相位的.
P I wu S
1 2 2 I A u 2
单位:瓦 米
2
分析平面波和球面波的振幅 例 试证明在均匀不吸收能量的媒质中传播的平面波 在行进方向上振幅不变,球面波的振幅与离波源的距 离成反比。 证明: 对平面波:
在一个周期T内通过S1和S2面的能量应该相等
I1 S1T I 2 S2T ,
振动动能
1 x 2 2 2 Wk (V ) A sin (t ) 2 u
可见,波的平均能量密度与振幅平方、频率平方都成正比。
弹性势能
1 2 dWP k y 2
由弹性力关系式
O O
x
x
y y y
x x
纵波杨氏模量
则形变势能可写成
y x A sin (t ) x u u 1 x 2 2 2 振动势能 W p VA sin (t ) 2 u
T
0
sin 2 d 2
1 w A2 2 2
举例说明论证:波的能量公式
以固体棒中传播的纵波为例分析波动能量的传播.
O O
x
x
y
y y
x x
1 1 2 2 Wk m v V v 2 2 y x v A sin (t ) t u
大学物理-21 波的能量
各质点作
与位置x有关 简谐运动
讨 论:
(1)驻波的振幅 2Acos 2 x
y 2Acos2 x cos2 t
不同点的振幅不同,振幅最大的点称为波腹。
波腹处的坐标满足条件:
cos 2x 1
x k
2
(k 0, 1, 2)
振幅为零的点称为波节,波节处的坐标满足条件:
cos 2x 0
地传播能量。任一体积元的机械能不守恒。 波动是能
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4)波的能量正比于 A2,2 (v2 )
(5)能量密度与平均能量密度
I、 波传播时,单位体积内波的能量称为能量密度。
w dW A22 sin2 (t x )
dV
u
II、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平均能量密度。
w 1 T wdt 1 A22
x u
u
1 u2dV (dy )2 1 dVA22 sin2 (t x )
2
dx 2
u
可见:dWk
dWp
1 2
dVA2 2 sin2 (t
x) u
➢ 体积元的总机械能
dW
dWk
dWp
dVA22
s in 2
(t
x) u
讨论
dW
dWk
dWp
dVA22
s in 2
(t
x) u
(1)波动是能量传播的过程,质元的 dW ,在波动过程
❖相位跃变(半波损失)
界面上总是波腹
当波从波疏介质垂直入射到波密介质, 被反射到波疏 介质时形成波节. 入射波与反射波在此处的相位时时相反,
即反射波在分界处产生 的相位跃变,相当于出现了半个波
长的波程差,称半波损失.
大学物理 波的能量 惠更斯原理
u = Y
由于: 由于: 势能
1 dEP = ( ρdV ) A 2ω 2 sin 2 ω (t − x / u ) 2
ρ
1 2 2 2 与动能相同 dEk = ( ρdV ) A ω sin ω (t − x / u ) 2 k=0、±1、±2、…最大, 最大, 当:ω(t-x/u)=(2k+1) ̟/2 最大
ω(t-x/u)=k̟ k=0、±1、±2……最小。 最小。
Ek、EP
同时达到最大 平衡位置处 同时达到最小 最大位移处
6
3.波动的能量
dE = dEk + dEP
= ( ρdV ) A ω sin ω (t别 • 振动能量中 k、EP相互转换,系统机械 振动能量中E 相互转换, 能守恒。 能守恒。 •波动能量中 k、EP同时达到最大,同时 波动能量中E 同时达到最大, 波动能量中 为零,总能量随时间周期变化。 为零,总能量随时间周期变化。
7.3 7.4
波的能量 惠更斯原理
1
一、波的动能、势能和能量 波的动能、
在波传播的过程中, 在波传播的过程中,振源的能量通过弹性介质传 播出去,介质中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播出去,介质中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介质中 各部分具有动能,同时介质因形变而具有势能。 各部分具有动能,同时介质因形变而具有势能。 波动传播的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波动传播的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1.波动的动能
纵波为例: 以均匀细棒中传播的 纵波为例: 取一体积元 dV, , 质量为ρdV, 质量为 质元振动速度为v。 质元振动速度为
2
ρdV
dm = ρdV
波函数
y = A cos ω (t − x / u) 质元振动速度 v = ∂y = − Aω sin ω (t − x / u ) ∂t 动能 1 2 dEk = dm v 2 1 2 2 2 = ( ρdV ) A ω sin ω (t − x / u ) 2
由于: 由于: 势能
1 dEP = ( ρdV ) A 2ω 2 sin 2 ω (t − x / u ) 2
ρ
1 2 2 2 与动能相同 dEk = ( ρdV ) A ω sin ω (t − x / u ) 2 k=0、±1、±2、…最大, 最大, 当:ω(t-x/u)=(2k+1) ̟/2 最大
ω(t-x/u)=k̟ k=0、±1、±2……最小。 最小。
Ek、EP
同时达到最大 平衡位置处 同时达到最小 最大位移处
6
3.波动的能量
dE = dEk + dEP
= ( ρdV ) A ω sin ω (t别 • 振动能量中 k、EP相互转换,系统机械 振动能量中E 相互转换, 能守恒。 能守恒。 •波动能量中 k、EP同时达到最大,同时 波动能量中E 同时达到最大, 波动能量中 为零,总能量随时间周期变化。 为零,总能量随时间周期变化。
7.3 7.4
波的能量 惠更斯原理
1
一、波的动能、势能和能量 波的动能、
在波传播的过程中, 在波传播的过程中,振源的能量通过弹性介质传 播出去,介质中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播出去,介质中各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介质中 各部分具有动能,同时介质因形变而具有势能。 各部分具有动能,同时介质因形变而具有势能。 波动传播的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波动传播的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1.波动的动能
纵波为例: 以均匀细棒中传播的 纵波为例: 取一体积元 dV, , 质量为ρdV, 质量为 质元振动速度为v。 质元振动速度为
2
ρdV
dm = ρdV
波函数
y = A cos ω (t − x / u) 质元振动速度 v = ∂y = − Aω sin ω (t − x / u ) ∂t 动能 1 2 dEk = dm v 2 1 2 2 2 = ( ρdV ) A ω sin ω (t − x / u ) 2
大学物理_波的能量
dx
y x v A sin (t ) t u
1 x 2 2 2 dE k dm A sin (t ) 2 u
由于质元有形变,所以质元中还有势能. 由弹性势能公式有: y y+dy
1 dE 有:
2 2 2
《大学物理》
3 能量密度:
dE dE x 2 2 2 w A sin (t ) dV sdx u
4 平均能量密度:
1 T 1 2 2 w wdt A T 0 2
《大学物理》 二 能流和能流密度 1 能流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垂直穿过某一个面 积的能量,叫通过该面积的能流.能流可以通过能 量密度进行计算. u t时间内通过的能量为:
所以
1 x 2 2 2 dEp sdxA sin (t ) 2 u 1 x 2 2 2 dm A sin (t ) 2 u
《大学物理》
重要结论:
质元在参与波动的过程中,内部的动能和势能的 变化是完全同相的. y u 1 0 质元的总机械能为: 2 x
x dE dEk dEp dm A sin (t ) u x 2 2 2 sdxA sin (t ) u
《大学物理》
第三节 波的能量与能流
一 波的能量密度
1 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2 波的传播过程媒质质元中 的能量 设质元横截面积为s,质量密 度为ρ,则质元质量为: x dx
dm sdx
质元因参与波动,动能为:
1 dE k dm v 2 2
y
y+dy
《大学物理》 由波动方程:
x
w s ut
s
则能流P为:
ut
大学物理 波的能量能流密度
单位体积内的能量 w dE dV
w
dE dV
A2 2 sin2[(t
x u
)
0
]
5、一个周期内的平均能量密度
w 1 T
T wdt 1
0
T
T 0
A2
2
s
in
2[(t
x u
)
0
]dt
1 2 A2
2
sin2 1 1 cos2
2
这说明:w 2、A2
dE
(dV
) A2
2
sin 2[(t
x) u
0 ]
对任一介质体积元来说,不断从波源方向的介质中吸收能
量,又不断地向后面的介质传递能量。这说明波动是传递能
量的一种方式,且能量传播的速度就是波速。
孤立的谐振子系统总能量守恒。
第十章 波动
4
物理学
第4五、版 能量密度
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dEk
1 2
dV 2 A2
s
in2[(t x
u 第十章 波动
)
0
]
1
物第理五2版、学 dv 内的波动势能
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体积元因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
在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产生切变
y
y
o
x
x
y
x
x
h
lim tg x
h
x0
y y x x
u
A s in
物理学
第五版
波的能量公式
波的能量公式波是运动性物体,它是由能量和物质的共同运动而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
波的能量公式可以用来衡量波的能量,并用于计算物理学中波的性质和行为。
波的能量公式是:E = mc2,其中,E表示波的能量,m表示波的质量,c表示光速。
从这一公式可以看出,波的能量随着质量和光速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如果想让波具有更大的能量,可以改变其质量或者以更大的光速来发出波。
由于波的能量受到质量和光速的影响,所以波的振动频率也受到相同的影响。
由于质量比光速大的多,所以改变波的质量更能明显改变波的振动频率。
例如,如果质量增大,波的振动频率也会随之增大,反之,如果质量减小,波的振动频率会随之减小。
另外,光速也会影响波的振动频率,但其影响不会像质量的影响一样明显。
另外,光速本身是一个恒定的值,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光速对波的振动频率的影响也是一个“减弱”过程,也就是随着距离的增加,波的振动频率会逐步减小。
此外,波的能量公式还可以用于计算波的总能量。
例如,假设一个波可以被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小波,那么这个波的总能量就可以通过将每个小波的能量加总得到。
也就是说,总能量=小波的能量之和。
最后,波的能量公式还可以用来计算波的机械能。
就是说,波的机械能=波的能量×波的振动频率。
由此可见,波的机械能主要取决于波的能量以及波的振动频率,而这两者又与波的质量以及光速有关,因此,波的机械能也受到质量和光速的影响。
综上所述,波的能量公式不仅可以用来衡量波的能量,而且还可以用来计算波的振动频率、总能量以及机械能,它同时还受到质量和光速的影响。
因此,运用波的能量公式,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波的性质,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使用它们。
大学物理波的能量,波的干涉衍射课件
说明 (1)尽管体积元中的机械能不守恒,但能量密度在一个
周期内的平均值(平均能量密度)却是常量, (2)体积元不断从后面的介质中获得能量而又不断地把 能量传给前面的介质,平均来说,介质中无能量积累。
x 0 sin [ (t u ) ] dt T 2 1 w A2 2 2
x y A cos[ ( t ) ] 有一平面简谐波 u 在x处取一体积元 dV 质量为 dm dV
振动速度 动能为
y x A sin[ ( t ) ] t u
1 x 1 2 2 2 2 dE k dm A sin [ ( t ) ]dV 2 u 2
A2 cos(t 2
A y2 A cos(t )
2 π r1 ) A2 sin(2 2 π r2 )
r2 )
2 A12 A2 2 A1 A2 cos
2 ( r2 r1 ) 1 2
1 2
相干条件为
(1) 2
2
r2 r 1
r2 r1 k ,
r2 r1
r2 r1
2k
k 0,1, 2, 3,...
k 0,1,2,3,...
相长干涉
(2) 2
r2 r1 (2k 1) , 2
rA 1,3,5, 7,9,......25, 27, 29m
例2(习题册P47-31) S1和S2是波长均为λ的两个相干
波的波源,相距3λ/4, S1的相位比S2超前π /2.若两波单
独传播时,在过 S1 和 S2 的直线上各点的强度相同,不
随距离变化,且两波的强度都是I0,则在S1、S2连线上
大学物理- 波能量能流密度
物理学
第五版
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x 设: y A cos[ (t ) 0 ] u
y
10.3.1
1、dV 内的波动动能
y
o
x
x
在介质内任取一体元dv
dm dV
dV S dx
1 dE k ( dm )v 2 2
1 x 2 2 2 dE k dV A sin [ (t ) 0 ] 2 第十章 波动u
1 y 1 x 2 2 2 E p dV G dV A sin (t ) 0 2 x 2 u
第十章 波动
2
2
物理学
第五版
3、dV内的总波动能量
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x 2 2 2 dE dE k dE p ( dV ) A sin [ (t ) 0 ] u 以上讨论说明:
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5)声压:
在声波传播的空间里,某一点在某一瞬时的压强P与没有 声波时的静压强P0之差dP=P- P0,叫做该点该瞬时的声压。
第十章 波动
10
物理学
第五版
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因空气波为疏密波,故声压可正、可负,其单位为“帕斯 卡”。
可以证明:声压的振幅
( z u
第十章 波动
9
物理学
第五版
正常的呼吸、草木的窸窣(xishu)声,约为10分贝;高声 谈话为60-70分贝;摇滚乐可达90-120分贝;街道上从身边 驶过的车辆是80-100分贝;喷汽机起飞时达140分贝;宇宙 火箭发射时达175分贝。 人类感到舒适的音量在15-35分贝之间;达到130分贝 时即会引起病态的感觉;如果达到150分贝,人就难以忍受; 达到180分贝时,金属也会遭到破坏。 (3)声功率: 单位时间里通过某一面积的声波的能量,亦即声波的能流。 (4)响度: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既与声强有关也与频率有关。
第五版
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x 设: y A cos[ (t ) 0 ] u
y
10.3.1
1、dV 内的波动动能
y
o
x
x
在介质内任取一体元dv
dm dV
dV S dx
1 dE k ( dm )v 2 2
1 x 2 2 2 dE k dV A sin [ (t ) 0 ] 2 第十章 波动u
1 y 1 x 2 2 2 E p dV G dV A sin (t ) 0 2 x 2 u
第十章 波动
2
2
物理学
第五版
3、dV内的总波动能量
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x 2 2 2 dE dE k dE p ( dV ) A sin [ (t ) 0 ] u 以上讨论说明:
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5)声压:
在声波传播的空间里,某一点在某一瞬时的压强P与没有 声波时的静压强P0之差dP=P- P0,叫做该点该瞬时的声压。
第十章 波动
10
物理学
第五版
10-3 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因空气波为疏密波,故声压可正、可负,其单位为“帕斯 卡”。
可以证明:声压的振幅
( z u
第十章 波动
9
物理学
第五版
正常的呼吸、草木的窸窣(xishu)声,约为10分贝;高声 谈话为60-70分贝;摇滚乐可达90-120分贝;街道上从身边 驶过的车辆是80-100分贝;喷汽机起飞时达140分贝;宇宙 火箭发射时达175分贝。 人类感到舒适的音量在15-35分贝之间;达到130分贝 时即会引起病态的感觉;如果达到150分贝,人就难以忍受; 达到180分贝时,金属也会遭到破坏。 (3)声功率: 单位时间里通过某一面积的声波的能量,亦即声波的能流。 (4)响度: 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其既与声强有关也与频率有关。
大学物理-波的能量 能流密度
2πr2
)
(1
2πr1
)
如果2 1即相干波源S1、S2同位相
则
2π
r1
r2
2π
r1 r2 称为波程差(波走过的路程之差)
水
的 衍
波 的 衍
射
射
19
三 波的干涉
1 波的叠加原理 波传播的独立性:两列波在某区域相遇
后再分开,传播情况与未相遇时相同,互不 干扰.
波的叠加性:在相遇区,任一质点的振 动为二波单独在该点引起的振动的合成.
20
2 波的干涉
频率相同、振动 方向平行、相位相同 或相位差恒定的两列 波相遇时,使某些地 方振动始终加强,而 使另一些地方振动始 终减弱的现象,称为 波的干涉现象.
波是如何传播的? 传播又有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有什么规律?
一 惠更斯原理
介质中波动传播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 发射子波的波源,而在其后的任意时刻,这 些子波的包络就是新的波前.
ut
平
球
面
面
R1
O
R2
波
波
18
二 波的衍射
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能绕过障 碍物的边缘,在障碍物的阴影区内继续传播.
波
一 波动能量的传播
1 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能量
波的传播是能量的传播,传播过程中,
介质中的质点运动,具有动能
W
,介质形变
k
具有势能 W p .
1
以棒dW中k 哪哪传12播里里d的m最最v纵大小2 波,?12为例dV分v析2 波y 动A能co量s的(t 传ux播) .
v y Asin(t x )
t
u
振动动能
大学物理-波的能量能流密度
04
电磁波中的能量传播
电磁波概述
电磁波定义
电磁波是由电场和磁场交替变化而产生 的一种波动现象,可以在真空中或物质 中传播。
VS
电磁波分类
根据频率和波长的不同,电磁波可分为无 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 γ射线等。
电磁波中电场和磁场能量关系
电场能量
电磁波中电场能量与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即$W_e = frac{1}{2} epsilon_0 E^2$,其中 $epsilon_0$为真空介电常数,$E$为电场强度。
行波
与驻波不同,行波是向前传播的波形 。在行波中,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 传播方向垂直(横波)或平行(纵波 )。行波传递能量和动量。
02
能量传播与能流密度
能量传播方式
机械波
通过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和相互作用传播能量,如声波、水波 等。
电磁波
通过电场和磁场的交替变化传播能量,如光波、无线电波等 。
能流密度定义及表达式
磁场能量
电磁波中磁场能量与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即$W_m = frac{1}{2} mu_0 H^2$,其中 $mu_0$为真空磁导率,$H$为磁场强度。
总能量
电磁波的总能量等于电场能量和磁场能量之和,即$W = W_e + W_m$。
电磁波中能量传播特点
01
能流密度矢量
电磁波中的能量传播可以用能流密度矢量$vec{S}$来描述 ,其方向垂直于电磁波的传播方向,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 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
光学领域应用
光的传播
01
光波的能量能流密度决定了光的亮度、颜色和温度等特性,是
光学研究的基础。
激光技术
Hale Waihona Puke 02激光具有高能量能流密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切割、焊接、
大学物理下波的能量能流密度
04
能流密度与波的强度
波的强度概念
波的强度
描述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单位面积的能 量或动量,是衡量波传播能力的物理量。
波的强度计算公式
I=1/2ρv^2C^2,其中ρ为介质密度,v为 波速,C为波长。
能流密度与波的强度的关系
能流密度
描述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是衡量能量传播能力的物理量。
波的能量能流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能量流量,用于描述波动现象中能量的传播和分布 特性。
它是一个矢量,具有方向和大小,与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速方向一致,大小与波的振幅平方和频率成正 比。
02
波动与能量
波动的基本概念
波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它描述的是物理量在空间和时 间上的变化规律。
波动具有周期性,即物理量在 空间和时间上呈现周期性的变 化。
波动具有传播性,即波动会随 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传播。
波动能量的传播
01
波动能量是指波动所携带的能量,它随着波动的传播而传播 。
02
波动能量的传播速度等于波速,即波动能量的传播不受其他 因素的影响。
03
波动能量的传播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同,即波动能量的传 播方向与波速方向相同。
波动能量的分布
波动能量的分布是指在一个确定的时刻,波动能量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
波动能量的分布取决于波源的性质和波动的性质,例如振幅、频率、波长 等。
在均匀介质中,波动能量的分布是均匀的,而在非均匀介质中,波动能量 的分布则可能不均匀。
03
能流密度与波的传播
能流密度的计算方法
01
能流密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 面积的能量,计算公式为能流密 度 = 波的能量密度 × 波的传播 速度。
大学物理-波的能量
讨论:1)确定的介质质点(x一定),能量变化的时间
周期为 sin 2 (t x) sin 2[(t ) x]
u
u
2)在同一时刻(t一定),能量密度在空间上的周
期为波长的一半。
sin 2 (t
x)
sin
2 (t
x
2
)
u
u
3)当 x、t都变化时,令
A2 2 sin 2 (t x) A2 2 sin 2 [(t t) x ut ]
10--3波的能量
一、波的能量
波动过程中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移动,而是能量随着波动 向外传播出去,即波动过程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那么,为什么说波动的过程是能量传播的过程呢?
由于在波动时,任一介质元与周围的介质质点之间有 相互作用的弹性力作功,通过作功就发生了能量交换,使 能量随波向前传递(任一介质元的能量是不守恒的)。
3、介质中无能量积累。 4、传播振动形式和能量的波称为形波。
以横波为例定性说明 (注意与振动能量相区别) 动能、势能 同时达到最大值、最小值。
形变最小 →0,
振动速度最小 →0
y
u
b
x
a
形变最大,振动 速度最大
u
y
B
PQ
x
A
质元A 质元P 质元B 质元Q
(填吸收、释放)能量 (填吸收、释放) 能量 (填吸收、释放) 能量 (填吸收、释放)能量
VA2 2 sin 2 (t
x) u
EP E EK 指出四点:
1
2
VA2 2 sin 2 (t EP VA2 2 sin
x) u
2 (t
x) u
1、体元中的能量是随时间变化的(非弧立系统),能量以 U传播,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
课件:波的能量(大学物理)
B 点质元的动能、势能同时达到最大;
y
A
u
v最小, y 也最小
x
O
B
x
v最大, y 也最大 x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y(m) y 0 x
y 最大 x
O
x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几乎没有形变 形变最大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2) 质元机械能随时空周期性变化,表明质元在波传播过 程中不断吸收和放出能量;
EP
1 2
GS x
(y)2
EP
1 GSx( y )2
2
x
1 GV ( y )2
2
x
u G
G u2
EP
1 2
u2V ( y )2
x
EP
1 2
u2V ( y )2
x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EP
1 2
u2V ( y )2
x
y Acos[(t x ) ]
u
EP
1 2
VA2 2
sin 2[(t
x) ]
介质质元从最大位移位置向平衡位置运动时,从后方 吸纳能量,动能和势能都逐渐增大,到达平衡位置时,动 能和势能均最大,所具有的能量也最大。
介质质元从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运动时,动能和势 能都逐渐减小,向前方输送能量,达到最大位移处时,动 能和势能都等于零,介质质元所具有的能量也最小。
如此不断循环,能量将随着波的传播而向前流动。
因此,波动过程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上页 下页 返回 退出
波的能量密度 w :介质中单位体积的波动能量。
w( x, t )
E V
A2 2 sin 2[(t
x u
(完整版)物理学15-波的能量与强度
)0]
体积元内媒质质点动能为
dEk
1 v 2dm 2
1 A2 2 sin2[ ( t
2
x u
) 0 ]dV
体积元内媒质质点的弹性势能等于其动能(证明见后):
dE p
1 2
A2
2
sin2[ (
t
x u
) 0 ]dV
体积元内媒质质点的总能量为:
dE
dEk
dE
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形变最大,动能、势能 和总机械能均为最大。
能量密度:单位体积介质中的波动能量.
w W A22 sin2 (t x )
V
u
平均能量密度: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w 1 T wdt 1 2 A2
T0
2
机械波的能量与振幅的平方、频率的平方成正比, 与介质的密度成正比。
A、A0分别是x 0和x x处的波振幅
是介质的吸收系数
波强的衰减规律:
I I0e 2x
I、I
分别是
0
x
0和x
x处波的强度
*四、声压、声强和声强级 声压:介质中有声波传播时的压力与无声波时的 静压力之间的压差。
平面简谐波,声压振幅为
pm uA
声强:声波的能流密度。
I 1 pm 2 1 uA2 2 2 u 2
物理学 15 波的能量与强度
张宏浩
1
5-3 波的能量 *声强
波不仅是振动状态的传播,而且也是伴随着振 动能量的传播。
一、波的能量和能量密度
有一平面简谐波
y
Acos[ (
t
大学物理-机械波-波的能量
x u
1 2
(V
)
A2
2
sin 2
t
x u
若考虑平面余弦弹性横波,只要把上述计算中的 y x 和 f 分别理解为体积元的切变和切力,用切变模量G 代替
杨氏模量Y,可得到同样的结果。
3. 波的强度
能流 在介质中垂直于波速方向取一面积S ,在单位时
u 间内通过S 的能量。
体积元弹性势能
Wp
1 k(y)2 2
1 2
YS X
(y)2
1 YS 2
x
y
2
x
波动能量的推导
由V=Sx,u Y ,结合波动表达式
y x
A
u
sin t
x u
最后得: Wp
1 2
pu
2
(V
)
A2
u
2 2
sin2 t
动传播能量,振动系统并不传播能量。
波的能量密度 w:介质中单位体积的波动能量。
w
W V
A2 2 sin2 t
x u
通常取能量密度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 w
w A2 2 2
2. 波动能量的推导
ab
O
x
x x x
y y y
O
x
a' b'
位于x 处的体积元ab 的动能为
可以证明
Wk
Wp
1 2
A2
2
(V
)
大学物理第二章 3 波的能量
●
●
o
x
u
S
x
udt
2 A2 sin2 (t 2 x )
0
dt 时间通过面积 ΔS 的能量 ΩΔSudt
单位时间通过面积 ΔS 的能量——能流
显然, P 和 Ω 一样, P Sudt Su
是随时间周期性地变化
dt
P Sudt Su dt
二.能量密度
波传播时 ,媒质中单位体积内的能量 ——称作波的能量密度
记作 Ω
W 2 A2 sin2 (t 2 x )
V
0
在一个周期内能量密度的平均值称作平均能量密度
W 2 A2 sin2 (t 2 x )
V
0
在一个周期内能量密度的平均值称作平均能量密度
E u2 V Sx
所以 t 时刻质元 ab 的弹性势能
WP
1 2
ESx( 2 )2 A2 sin2 (t
2
x 0)
2 u
E u2 V Sx
W
1
u2
V
(
)2
A2
sin
2
(t
2
x
)
P2
u
0
W 1 V 2 A2 sin2 (t 2 x )
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密度描述了介质中各点能量(即振动能量)的分布 能量密度描述了介质中各点能量(即振动能量)
由上式可知——波的能量密度是随介质的空间坐标 x 和时 波的能量密度是随介质的空间坐标 由上式可知 w = ρA2ω 2 sin 2 ω(t − x ) 而周期变化的。 间 t 而周期变化的。 u 讨论: )确定的介质质点( 一定),能量变化的时间 一定), 讨论:1)确定的介质质点(x一定),能量变化的时间 x π x 周期为 π ω 2 2 2)在同一时刻(t一定),能量密度在空间上的周 )在同一时刻( 一定),能量密度在空间上的周 一定), λ 期为波长的一半。 期为波长的一半。
二、波的衍射 衍射(绕射) 波动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衍射(绕射)--波动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 能绕过障碍物的边缘继续前进的现象 能够衍射的条件: 能够衍射的条件:缝宽(对缝而言) 对缝而言)
a≤λ或Biblioteka 碍物的线度a≤λ三、波的反射和折射 1、反射定律:波在媒质介面上传播时,入射角等于反射 、反射定律:波在媒质介面上传播时, 一平面内。 角,入射线反射线及介面的法线均在同 一平面内。
10--3波的能量
一、波的能量
波动过程中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移动, 波动过程中介质的质点并不随波移动,而是能量随着波动 向外传播出去,即波动过程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向外传播出去,即波动过程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那么,为什么说波动的过程是能量传播的过程呢? 那么,为什么说波动的过程是能量传播的过程呢? 由于在波动时, 由于在波动时,任一介质元与周围的介质质点之间有 相互作用的弹性力作功,通过作功就发生了能量交换, 相互作用的弹性力作功,通过作功就发生了能量交换,使 能量随波向前传递(任一介质元的能量是不守恒的)。 能量随波向前传递(任一介质元的能量是不守恒的)。 在波动过程中,任一介质元将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在波动过程中,任一介质元将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故具 有动能;同时, 有动能;同时,弹性介质元在波动过程中因发生形变而具有弹 性势能。因此,波的机械能是由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组成的, 性势能。因此,波的机械能是由动能和弹性势能之和组成的,
2、波动过程中,体元中的动能与势能“同相”---同 、波动过程中,体元中的动能与势能“同相” 同 时达到最大,同时达到最小。 时达到最大,同时达到最小。 3、介质中无能量积累。 、介质中无能量积累。 4、传播振动形式和能量的波称为形波。 、传播振动形式和能量的波称为形波。
以横波为例定性说明 (注意与振动能量相区别 注意与振动能量相区别) 注意与振动能量相区别 动能、 同时达到最大值、最小值。 动能、势能 同时达到最大值、最小值。
形变最小 →0, , 振动速度最小 →0
y
r u
a
b
x
形变最大, 形变最大,振动 速度最大
r u
y
B P A Q
x
质元A 质元 质元P 质元 质元B 质元 质元Q 质元
(填吸收、释放)能量 填吸收、释放) 填吸收、释放) (填吸收、释放) 能量 填吸收、释放) (填吸收、释放) 能量 (填吸收、释放)能量 填吸收、释放)
对球面波: 对球面波:
1 1 2 2 2 Q ρuω A S1T = ρuω 2 A2 S2T 1 2 2
S1 = 4πr12;
S2 = 4πr
2 2
∴ A r1 = A2r2 1
振幅与离波源的距离成反比。如果距波源单位距离 振幅与离波源的距离成反比。 的振幅为A则距波源 处的振幅为A/r 则距波源r 的振幅为 则距波源 处的振幅为 波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波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由于振动的相位随距离的增加而落后的关系, 由于振动的相位随距离的增加而落后的关系, 与平面波类似,球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与平面波类似,球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x
y + ∆y
x y = Acosω(t − ) 1)体积元的动能 ) u ∂y x v = = − Aω sin ω(t − ) ∂t u
1 1 x 2 2 2 2 ∆Ek = ∆mi v = ρ∆VA ω sin ω(t − ) 2 2 u
2)体积元的势能 ∆E )
x
∆x
u
1 x 2 2 2 ρ∆VA ω sin ω(t − ) P = 2 u
下面就讨论波的能量问题 以平面余弦弹性纵波在棒中传播的情形为例, 以平面余弦弹性纵波在棒中传播的情形为例,对能 量的传播作简单说明。 量的传播作简单说明。 x
y = Acosω(t − ) u 波动媒质中一体积元 ∆V 中的能量 y ∆x + ∆y
x
x
∆x
y + ∆y
u
ρ.Y ∆m i
y
∆V
∆x + ∆y S
i
介面
“1” “2” r
i i' ∠i = ∠i'
2、折射定律:波经过两种媒质介面进行折射(媒质“1” 、折射定律:波经过两种媒质介面进行折射(媒质“ 进入媒质“ ) 进入媒质“2”)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 到于波在第一种媒质中的波速与在第二种媒质中的波速之 比
sin i u1 = = n21 sin r u2
结论:在波动过程中能量以波的形式沿 x 方向以 u 向
前传播着。 前传播着。
2、平均能量密度--- 能量密度在一个时间周期内的平均值 、平均能量密度
1 T 2 2 2 x 1 2 2 w = ∫ ρA ω sin ω(t − )dt = ρA ω T 0 u 2
为了定量描述波动过程中能量的传播, 为了定量描述波动过程中能量的传播,引入能流和 能流密度的概念 3、能流---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中某面积的能量 、能流 单位时间内通过介质中某面积的能量
Qsin ω(t − ) = sin [ω(t + ) − ] u ω u
x+ 2)
x Qsin ω(t − ) = sin 2 ω(t − u
2
u
3)当 x、t都变化时,令 ) 都变化时, 、 都变化时
2 2 2
x x + u∆t 2 2 2 ρA ω sin ω(t − ) = ρA ω sin ω[(t + ∆t) − ] u u w u 表明: 表明:在 t 时刻的 x u∆t t时刻 点的振动能量密度在 t + ∆t时刻 ,传到了 t + ∆t时刻 x + u∆t处 x
1 x 2 2 2 3)体积元的总能量 ∆Ek = ρ∆VA ω sin ω(t − ) ) 2 u 1 x 2 2 2 ∆EP = ρ∆VA ω sin ω(t − ) 2 u x 2 2 2 ∆E = ∆EK + ∆EP = ρ∆VA ω sin ω(t − ) u 指出四点: 指出四点: 1、体元中的能量是随时间变化的(非弧立系统),能量以 、体元中的能量是随时间变化的(非弧立系统) 能量以 U传播,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 传播, 传播 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
x = ρ∆VA ω sin ω(t − ) u 能流和能流密度(波强) 二、能流和能流密度(波强)
2 2 2
∆E = ∆EK + ∆EP
为了精确地描述波的能量分布, 为了精确地描述波的能量分布,引入能量密度 1、能量密度 介质中单位体积中的波动能量 、能量密度---介质中单位体积中的波动能量
∆E x 2 2 2 w= = ρA ω sin ω(t − ) ∆V u
证明: 对平面波: 证明: 对平面波: 在一个周期T内通过 1和S2面的能量应该相等 在一个周期 内通过S 内通过
QI1S1T = I2S2T,
S1 = S2 = S
1 1 2 2 2 ρuω A S1T = ρuω 2 A2 S2T 1 2 2
A = A2 平面波振幅相等,波的强度相同。 1 平面波振幅相等,
1 2 2 w uS 1 2 2 w = ρA ω I = = w = ρA ω u u 2 S 2
含义:描述波的能量强弱 含义 描述波的能量强弱. 描述波的能量强弱
分析平面波和球面波的振幅
例 试证明在均匀不吸收能量的媒质中传播的平面波在行进方 向上振幅不变,球面波的振幅与离波源的距离成反比。 向上振幅不变,球面波的振幅与离波源的距离成反比。
A r y = cos[ω( t − ) + ϕ0 ] r u
应用程序
10--4惠更斯原理
一、惠更斯原理 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阵面上的各点, 惠更斯原理:介质中任一波阵面上的各点,都可看成 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一时刻, 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其后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迹 就是新的波前。 就是新的波前。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由某一时刻的波前 某一时刻的波前, 根据这一原理,可以由某一时刻的波前,用几何 作图的方法确定出下一时刻的波前位置, 下一时刻的波前位置 作图的方法确定出下一时刻的波前位置,从而确定出 波的传播方向。 波的传播方向。 若波在各向异性或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 若波在各向异性或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同样能 应用惠更斯原理找出波前,确定波的传播方向。但是, 应用惠更斯原理找出波前,确定波的传播方向。但是, 此时波前的几何形状和传播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 此时波前的几何形状和传播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
平均能流---单位时间内通过某面积的平均能量 平均能流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面积的平均能量
w uTS 1 2 2 P= = w = uSρA ω uS T 2
4、平均能流密度(波强) 、平均能流密度(波强) 通过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的单位面积 单位面积的平均 通过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的单位面积的平均 能流; 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波动传播的方向的 能流; 单位面积中的平均能量。 单位面积中的平均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