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跨国商贸主义_下的城市新社会空间生产_对广州非裔经济区的实证_李志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跨国商贸主义”是其世界影响力 不断提升的再现。如同“全球化”并非全新事 物,“跨国商贸主义”在中国亦由来已久,典型 如“丝绸之路”。但是,当代中国“跨国商贸 主义”以其生产强度和规模更显得史无前例。 以上海为例,2009年上海外国人常住人口已达 15.2万人,而历史上租界的鼎盛时期外籍居民 人口不过8.6万(1942年)[11]。吴缚龙认为,全球 化背景下的中国城市具有4种新空间:全球化 空间(space of globalization)、消费空间(space of consumption),非正规空间(space of informal space)和分异空间(space of differentiation)[3]。 “跨国商贸主义”下的新社会空间兼具此4种特 征:它既是一种典型的全球化空间,亦是各类 人群尤其是“跨国阶级”反刍和消费自身文化、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2)08-0025-07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
【作者简介】 李志刚(1976-),男,博 士,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 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 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 实验室,副教授。 杜 枫(1986-),女,硕 士,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院深圳分院规划师。
【收稿日期】2011-12-05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2年 第36卷 第8期 VOL.36 NO.8 AUG. 2012
城市空间 研究 Urban Space Studies
26
和发展大厦附近形成日本人聚集区、燕莎友谊商 城、凯宾斯基饭店周边发展为德国人聚集区,以及 朝阳区麦子店的国际社区等等②;上海有古北仙霞 地区的韩国人社区、台湾人社区、日本人社区、浦 东花木的碧云国际社区、卢湾的海华海丽、闵行 的锦绣江南社区等国际社区;浙江义乌、山东青 岛城阳区、沈阳西塔街和长春桂林路等地也都形 成了外国人聚居区。全球化下的新社会空间已经 进入中国城市研究者和规划师的研究视野。
波特斯(Portes)在研究迈阿密的古巴聚居区 时,发现社会多样性、阶级异质性与持续不断的 移民潮是其经济兴盛主因,凸显族裔社会网络对 族裔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5~6]。越来越多商贸者 成为全球化的流动实体,族裔社会网络使得他们 所移居的地方空间发挥着“全球化载体”的作 用。研究表明,移民商贸者多集中于特定行业: 洛杉矶韩裔移民集中在零售和服务业[7];澳大利 亚希腊移民集中在鱼店、快餐、牛奶店;意大利 移民在水果与蔬菜商店;中东移民在维修行业; 越南移民在服装零售业等等[8~9]。“跨国商贸主 义”的存在为移民群体提供发展机遇,进而创造 了充满活力的新社会空间[10]。
to practice their transnational business. African economic zones include three circles of social ties: the core is a circle of African traders; the second circle is their communities; and the third circle, so-called China-Africa circle, develops the
1 引言
进入新世纪,伴随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推进, 跨国社会、经济与文化交流正以史无前例的幅度 推进。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 关系的新型结构以及创业机遇涌现,一个所谓 “跨国阶级”浮出地表[1],分为移居移民、劳工 移民和商贸移民等三类[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连续30多年飞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中国正成为“跨国阶级”的新目标, 一个“中国梦”正取代“美国梦”①。在许多大 城市,中国式的“跨国移民区”正大量出现:北 京望京新城已成为著名的韩国人聚居区、长富宫
约为2万人(2010广州统计年鉴非洲籍过夜旅游者 人数;访谈, 2008-05-30)。
2 “跨国商贸主义”下的城市新社会空间生产 作为中国城市“新城市主义”的组成部
分,多元、异质和匿名的城市格局正在出现[3], 一种“跨国商贸主义”正重塑中国城市社会空 间结构[4]。所谓“跨国商贸主义”,指的是跨国 商贸者跨越国界创造和维持商贸活动,并以聚居 区族裔经济为基础,以跨国流动的族裔群体及其 所在地方空间为载体,推动地方重构的进程。 “中国制造”及其“世界工厂”的出现,使得这 一力量成为生产城市空间的重要力量。此外,对 “跨国商贸主义”的研究,亦是对“全球化”研 究的微观实证。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71095, 41130747);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资 助;ESRC/DFID 资助项目(RES-167-25-0448);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城市外 来人口聚居区的社会融合研究”资助(11JJD840015);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预防 和治理‘城市病’研究”资助(11JZD028)。
25 interactions between Africans and local Chinese. The upsurge of new social space under “transnational entrepreneurialism” not only marks the coming of a new era of intensive-globalization in urban China, but also mean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KEYWORDS: transnational entrepreneurialism; Guangzhou; African economic zone; production of social space
ABSTRACT: Using the first-hand survey data,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formation of African economic zone in Guangzhou, and 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reasons and mechanisms. Transnational entrepreneurialism, a new concept, is used to delineate a new force that appears under the context of booming “made in China,” according to which entrepreneurs abroad came to China for business, forming economic zones and new social spaces. With a case study on Guangzhou, it is found that African migrants are mainly foreign traders. During the last decade, they developed an entrepreneurial chain that covers African, Europe, North America, Middle Asia, South-East Asia, and China, through which they migrated to Guangzhou and made a new ethnic zone at Xiaobeilu, Sanyuanli, etc. The ethnic economy in these two areas are growing to be full-fledged, including both logistic companies and trading individuals; the latter depends on the social network established by the former group
由于缺乏官方数据,对广州非裔商人的规模 一直存在争论:“人数可能以十万计”⑥,或者 “至2008年初,广州约有8万非洲裔居民”⑦,或 是“采纳‘10万’这个数字……给读者以非洲人 在广州人数很多的概念”⑧。据广州市公安局出 入境管理处通报,2006年在穗常住外国居民约为 1.8万,其中非洲籍仅占6%⑨。本研究通过统计数 据和访谈资料估算,据和非洲各国社团主席的访 谈,广州的非裔商人约为6.36万人,其中暂居者
3 研究设计
实地调研表明,广州非裔居民主要集中于 4个片区:小北、三元里、番禺和东圃,以及佛 山的黄岐镇。小北片区以天秀大厦为核心,其方 圆1km范围均属典型非裔经济区,同时也是广州 最早的非裔聚居区;三元里片区主要由沿广园西 路两侧的商贸楼组成;番禺片区属近郊、主要集 中分布于丽江花园和祈福新村;东圃片区主要集 中在天河广场附近,以居住为主;黄岐片区主要 包括黄岐步行街、河畔花园、大沙村,江滨大厦 等,也以居住为主(表1)。
历史及分享信息的重要场所;同时,因其“底层 全球化”特征(相对与跨国公司及其经理人、白 领阶层的“正规化”),此类社会空间的生产常 常具有非正规性,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的“跨国阶 级”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缺乏稳定性、随机性 强、经济效率低等等。
城市学、地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同 学科已开始关注中国的此类新社会空间,将视 野投向其中的文化冲击与摩擦[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2]、外国居民生活 方式[13]乃至跨国影响[14]或地方响应[15~16]。面对新 社会空间的兴起,如何对其进行管理管制,如何 引导其发展,已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规划师面 前的一大难题。例如,2006年,沈阳开始打造 “外国人集中聚居区”,期望以此为其城市核心 地带增加一笔亮色③;北京的“中粮祥云”定位 为“北京首座全球人国际生活区”、成都的“天 府国际社区”亦计划“专供外国人住”④。“跨 国阶级”有其特定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与社会空 间机制,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是进行管理或空 间营造的前提。那么,作为影响中国城市空间结 构的一股新力量,跨国商贸将带来何种影响?作 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珠三角已成为名副其实 的“世界工厂”,资本吸入的同时亦接纳全球生 产、消费、贸易链与跨国人群,尤以非洲人及其 聚居空间最为突出——广州似乎已成为非洲人的 “淘金”之都⑤。广州的非裔经济区是如何出现 的?其社会空间生产机制如何?本文将围绕这些 问题,展开实证。
“跨国商贸主义”下的城市新社会空间生产
——对广州非裔经济区的实证
PRODUCTION OF CHINA’S NEW SOCIAL SPACE IN CITY UNDER “TRANSNATIONAL ENTREPRENEURIALISM”: A CASE STUDY ON AFRICAN ECONOMIC ZONE IN GUANGZHOU
李志刚 杜 枫
LI Zhigang; DU Feng
李志刚 杜 枫 “跨国商贸主义”下的城市新社会空间生产
【摘要】文章采用第一手调研资料、通过长期实 地调研,揭示“跨国商贸主义”下广州非洲人族 裔经济区的生产机制。实证表明,跨国非裔商 人的商业迁移链经由非洲到欧洲、北美、中亚、 东南亚而后转入中国;随着广州小北、三元里等 地非洲人族裔经济区的成熟发展,其生产链逐步 成型,主要包括非裔坐贾和非裔行商两大群体; 广州非洲人族裔经济区已具有成型的社会网络结 构,分为3个圈层:核心层为非裔商人圈、第二 层为非裔社团组织圈、第三层为非裔商人与本地 中国居民所组成的外圈层。“跨国商贸主义”下新 社会空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深度全球化”时代 的到来,地方城市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键词】跨国商贸主义;广州;非洲人族裔经 济区;社会空间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