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赛课优质课)湖南省常德芷兰实验学校高中语文《归园田居》 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优质教案设计(优秀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优质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归园田居(其一)》,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诗词单元中的一篇重要课文。
具体内容包括:对诗词的整体感知,对诗句中意象、意境的分析,以及对作者陶渊明归隐思想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意境,理解作者归隐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悟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的超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片,引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而导入新课。
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解析:详细讲解诗句中的意象、意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4. 归隐思想探讨: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作者对世俗的超脱。
5. 例题讲解:以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并分享自己的感悟。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主要内容:意象:菊花、南山、田园等意境:宁静、悠远、闲适等归隐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脱世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的意象和意境,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意象:结庐、人境、车马喧意境:宁静、淡泊、超然个人感悟:(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句的解析和归隐思想的探讨较为积极,但在引导感悟方面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饮酒》、《杂诗》等,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课教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教材定位】《归园田居(其一)》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的第二篇课文,这一课的两篇课文都是古体诗,但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上有很大不同。
《归园田居(其一)》是古体五言诗,风格平淡舒缓,在手法上善用白描,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图景。
陶渊明借这首诗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自由、喜悦之情。
学习这首诗歌的时候,要在诵读和感悟中,体会五言诗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掌握鉴赏古体诗的表达技巧。
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感悟其归隐山林的志向。
【素养目标】1.反复诵读整首诗歌,感受宁谧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陶渊明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2.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写作背景,理解作诗人坚守自我、不违本心的人格魅力。
3.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把握诗歌线索,并通过诗中的意象来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山林隐士的形象一直为世人称道。
也为作为学生的我们带来一股清澈之风,于山野田园之上,享受自然的闲适美好。
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陶渊明的另外一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知人论世1.了解诗人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优秀11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学习诗歌素描,以写促读。
【教学重点】对《归园田居(其一)》进行素描。
【教学难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构思文章。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1、导入新课:大部分同学为了使文章富有文采往往把诗歌嵌入文章当中去,那么你们知道诗歌还有一种利用的方式吗,那就是诗歌素描。
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灵魂,一首诗歌,就是一段经历,一首诗歌,一幅美景,我们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巧用诗歌中的元素,来做一篇文章。
2、概念介绍:素描:文学上指文句简洁、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
素描即改写,只是这种改写更加灵活、自由。
在记诵的基础上,用文字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可以以诗歌内容为原型,也可以改编内容,改造其中的人物、事件。
对诗歌的理解和体验换成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3、投影: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菊花人生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
早上,雾色渐渐散去。
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4、《归园田居》素描练习:练习1:“园田”扩展练习:陶渊明向往的是园田生活,请你根据《归园田居》提供的信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工,描绘一下的田园风光。
(注意:不是翻译)练习时间:10分钟。
学生展示片断,教师点评。
教师示范:透过晨雾暮霭,陶渊明与家人葛衣芒鞋,荷锄园田;在屋子周围的柳树和桃树伸展出最迷人姿态的季节里,他与友人在树下饮酒作诗畅聊至天明。
那时,炊烟从远处村落袅袅升起,雏鸟刚刚发出稚嫩的鸣叫,姿态骄傲的公鸡在树颠呼喊天明,远处农家大黄狗的嬉戏,惊醒了熟睡中的小儿……这一切在他的眼里都那么自然,虽清贫但宁静,虽守拙但归真。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精彩教案精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分析诗句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背诵并默写诗句。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2.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归园田居》,猜测诗的内容。
2.初读诗句(1)学生自主朗读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感受诗的韵味。
3.分析诗句(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如“归园田居”、“鸟鸣”、“草色”等。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意象,体会诗的意境。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4.感悟情感(1)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如“悠然见南山”、“心远地自偏”等。
(2)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情感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5.背诵诗句(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背诵诗句,注意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背诵,加强记忆。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7.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写一篇关于《归园田居》其一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诗的意境。
2.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
3.背诵诗句的环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课堂小结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5.作业布置环节,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及注释。
2.陶渊明简介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诗歌鉴赏文章。
七、教学建议1.在分析诗句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2.在感悟情感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
3.在背诵诗句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背诵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优秀教案【篇一:《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诗。
2.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3.领会田园风光的意境(二)能力培养目标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的主旨,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习陶渊明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四、教学方法1.诵读法2.分组讨论法3.点拨法4.自主探究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文章《桃花源记》,还记得它的作者是谁吗?(明确: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描绘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有同学能背出来吗?(学生齐背)除了这篇文章之外我们还学过他的很多诗,如《饮酒》、《归园田居(其三)》(师生一起背诵),那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诗《归园田居(其一)》,再来感受一下他的田园情怀。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优质教案《归园田居》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诗歌整体理解,分析诗歌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归园田居》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
2. 掌握古典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象分析,艺术特色把握。
2. 教学重点:诗歌整体理解,鉴赏方法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体会田园生活宁静与美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韵律美。
3. 知人论世:介绍诗人陶渊明生平,帮助学生解诗歌背景。
4. 整体理解:分析诗歌题目、结构,概括诗歌内容。
5. 深入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意象,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
6. 艺术特色:讲解诗歌艺术特色,如对仗、韵律等。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诗歌,指导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鉴赏方法,分析另一首田园诗歌。
六、板书设计1. 诗歌题目:《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内容概括4. 意象分析5. 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二,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描绘,运用鉴赏方法进行赏析。
2. 答案:《归园田居》其二诗人:陶渊明内容概括:诗人描绘田园生活宁静、和谐,表达对田园生活热爱。
意象分析:诗句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描绘优美田园风光。
艺术特色:本诗运用对仗、韵律等手法,表现诗人对田园生活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讲解诗人背景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但在引导学生分析意象和艺术特色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一等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
详细内容包括:对《归园田居》的背景了解,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对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的分析,以及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归园田居》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和理解。
重点:诗歌主题、意境的感悟,以及对关键词语、句子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
(2)引入诗人陶渊明: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知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做好笔记。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
(2)小组代表发言: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
4. 例题讲解(1)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并尝试创作一首以田园为题材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内容:(1)诗人简介(2)诗歌主题:田园生活的向往(3)意境:宁静、和谐、美好(4)表现手法:对比、象征、借景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归园田居》中的表现手法。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田园生活的认识。
2. 答案:(1)表现手法:对比、象征、借景抒情。
(2)开放性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归园田居》其一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归园田居》其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背景,体会诗歌中优美的田园风光,感受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够提升有感情阅读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提高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生态度,培养热爱自然风光,热爱生活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歌所呈现的意向,体会作者对待生活恬淡乐观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采用温故知新法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桃花源记》。
桃花源是一个理想王国般令人神往的地方,景色宜人,安宁祥和,我们可以从《桃花源记》中体会到作者陶渊明对于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山水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时期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2、教师范读,学生标注读音停顿,并注意朗读的情感。
3、学生朗读诗歌,并运用手中的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解决生字词、疏通文意。
4、诗歌标题中哪一个字最重要?(“归”)通过这个字,可以看出诗歌分为几个部分?(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何而归第二部分:归向何处)(三)深入研读1、作者从何而归?从文中找到答案并分析。
学生:作者从尘网与樊笼中归来,将官场生活比作尘网,将曾经无法逃脱的束缚比作樊笼,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官场的厌倦与憎恶,所以想远离归隐。
2、作者又归向何处?从文中找到诗句分析。
学生:“守拙归园田”,作者归向田园,享受于美好自然的田园风光。
3、作者笔下的园田有什么样的特点?画出描写田园景色的诗句,并选取你喜欢的意向进行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5篇)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精选5篇)陶渊明归园田居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2、写作背景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3、作者介绍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4、题目解说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归园田居》其一。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诗歌,理解诗意;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意图。
3.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意象等,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诗歌,掌握生僻字词、句式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描绘田园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其一。
2. 朗读:学生齐读诗歌,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意象等,并举例说明。
5. 解读:教师结合诗人的生平背景和创作意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读其他田园诗,提高鉴赏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生僻字词、句式结构4. 诗歌艺术特色:对仗、意象等5. 思想感情:田园生活的向往、淡泊名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艺术特色,并谈谈你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创作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田园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生僻字词和句式结构的讲解。
3.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
内容详细解析了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出诗人对自然和谐、宁静生活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品味诗歌中的艺术特色,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归园田居》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
2. 朗读: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分析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分析诗歌,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针对诗歌的意境、情感等方面设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难点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归园田居》其一2. 作者:陶渊明3. 诗歌结构:起、承、转、合4. 意境:宁静、和谐、自然5. 情感:向往、赞美、归隐6. 艺术特色:清新脱俗、意境高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结构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接受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田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田园生活,激发创作灵感。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具体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陶渊明对自然、对宁静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详细内容包括诗的字词解析、意境把握、主题理解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的字词、句式、韵律等基础知识;2. 领悟诗中描绘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中的意象、意境、主题的理解与把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
2. 诵读:全班同学齐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 讲解:对诗的字词、句式、韵律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与《归园田居》意境相近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对意境的理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首简单的田园诗。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2. 主要内容:字词解析意象分析意境把握主题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归园田居》与《乡村四月》两首诗的异同。
2. 答案要点:同:都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异:《归园田居》以描绘田园生活为主,侧重表现诗人向往宁静生活的心态;《乡村四月》以描绘农村劳动为主,展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诗歌意境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中的意象、意境、主题的理解与把握;2.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3. 作业设计中的比较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并背诵全诗,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表现手法,掌握陶渊明归隐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背诵《归园田居》其一,理解并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通过对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3. 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学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象、意境的分析,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熟练背诵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学会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陶渊明的简介,引发学生对诗人及其作品的兴趣。
2. 情境创设: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美。
3. 诗歌朗读: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指导并纠正读音。
5. 意象分析: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寓意。
6. 意境鉴赏:讨论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7.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分析其艺术手法。
8.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其他诗歌,巩固知识点。
9. 归隐思想探讨:引导学生讨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中的体现。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基本内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 意象:庐、车马、南山、草盛豆苗稀。
3. 意境:宁静、淡泊、悠然。
4. 艺术手法:白描、对比、象征。
5. 归隐思想:追求自然、淡泊名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比较《归园田居》其一与陶渊明的其他诗作,分析其异同。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对诗歌内容、意象、意境、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散文,了解其生平事迹,深入体会其归隐思想。
高中语文《归园田居》 其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帅先慧教学目标:诵读涵咏,感受田园画面美、意境美。
情感熏陶,体会诗人情感美、人格美。
教学重难点:感受人格美,领悟诗人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寻求精神家园的思想倾向。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师:有人说,他是“百世田园之主”,有人说,他是“千古隐逸之宗”,大家说他是谁?教师备答:陶渊明请学生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并回顾他的作品,并背诵《饮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纯净的心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去领悟这其中的真意。
二.提要钩玄明“尘网”自由诵读全诗,读准字音。
预测学生:“拙”“荫”,读音不准确,顺势正音。
问题1:题目是“归园田居”,诗人从何处归?用原文回答。
预测学生:“尘网”“樊笼”。
问题2:“尘网”“樊笼”具体指什么?教师备答:官场(板书:官场)问题3:身在官场的诗人有怎样的感受,诗中如何说?预测学生:借代,用“尘网”、“樊笼”代指官场,用“羁鸟”、“池鱼”代指自己。
教师备答:①不自由:比喻,官场像“尘网”“樊笼”,自己像笼中鸟、池中鱼。
(比喻重相似性,借代重相关性)②悔恨:“误落”,走错道了,选择错了,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③厌恶:“久”,长久地,长达十三年,感慨时间之久、厌恶之深。
问题4:大家能否举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诗人在官场的不自由?教师备答:引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幻灯片)公元405年冬,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去必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说:"当束带迎之。
"就是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说完,解印而去,辞官归乡。
补充:督邮:太守的下属,代表太守巡视辖县,位轻权重。
问题5:陶渊明是怎样的人,适不适应官场,诗中怎么说?预测学生:有气节,有操守,清高,做不到折腰事人、仰人鼻息。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归园田居》其一。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并欣赏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背景、意境、主题及艺术特色;分析古代归隐文化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生字词、句式及文章结构;2. 领悟诗人陶渊明向往田园生活、追求自然和谐的人生观;3.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教学重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主题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预习《归园田居》其一,理解诗歌内容,标注生字词;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归园田居》其一的背景、意境、主题及艺术特色,分析陶渊明的归隐思想;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进行详细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欣赏古代诗歌的方法;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六、板书设计1.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意境:田园风光、归隐生活4. 主题:追求自然和谐、向往田园生活5. 艺术特色:白描手法、平淡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主题思想,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古代归隐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歌中的体现。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优质教案精选《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如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诗歌与散文》单元,详细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这首诗描绘诗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表达归隐田园决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诗中重点词汇,解陶渊明生平及其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崇尚田园生活,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意境和情感理解,以及对陶渊明归隐田园原因认识。
2. 教学重点:分析诗中意象、修辞手法,体会诗人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田园风光画,让学生描述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兴趣。
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情感。
3. 讲解:分析诗中意象、修辞手法,讲解陶渊明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4. 例题讲解:以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例,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诗中其他句子,进行意境分析和情感体会。
6. 讨论与交流:分组讨论,每组分享一首自己喜欢田园诗,并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诗人:陶渊明3. 诗歌意境:田园风光、归隐田园4. 重点词汇:采菊、东篱、南山、悠然、归园田居5. 修辞手法:意象、对比、抒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意境和情感,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田园生活看法。
2. 答案示例:在分析意境和情感基础上,表达对田园生活向往和赞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诗歌意境和情感,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1)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单元,具体内容为《归园田居》其一。
课文主要描述了诗人陶渊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归园田居》其一的内容、背景及作者情感。
2. 领悟古代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课文《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美和韵律美,理解作者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田园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进而引入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诗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背景、作者情感,分析诗歌的意境美和韵律美。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句诗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诗句,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内容:a. 作者:陶渊明b. 背景:田园生活c. 情感:向往、赞美d. 诗句分析:具体诗句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美和韵律美,写一篇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改进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诗作,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课堂讲解的深度6. 小组讨论的指导7.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9.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生哲理。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
2024年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教案设计(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一,具体章节为《归园田居(其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并背诵诗文,分析陶渊明创作背景及诗歌主题,学习并运用诗词表现手法,感受诗人的归隐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体会诗人的归隐思想。
2. 分析陶渊明的创作背景,了解东晋时期的社会风貌,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掌握并运用诗词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2. 教学重点:分析诗词表现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入本节课,引导学生思考“归隐”的含义。
2. 课堂讲解:a. 介绍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b. 逐句讲解《归园田居(其一)》,分析诗词表现手法。
c. 讲解诗人的归隐思想。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陶渊明的时代,感受归隐的意境。
4. 例题讲解: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重点句子。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诗词表现手法,创作一首短诗。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作者:陶渊明3. 创作背景:东晋时期,归隐思想盛行4. 诗词表现手法: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等5. 归隐思想:追求自然,向往田园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归园田居(其一)》中的归隐思想,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对归隐生活的看法。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诗歌内容,从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倦等方面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让学生充分理解了陶渊明的归隐思想,以及诗词表现手法是否讲解透彻。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其文学成就及归隐思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及其在诗歌中的表现。
2. 诗词表现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3. 作业设计中的思考题,以及对学生的拓展延伸。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归园田居》其一。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分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东晋时期社会背景及陶渊明的生平事迹,通过对比现代生活,探讨诗人的归隐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
2.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事迹,领会其归隐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比现代生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观,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归园田居》其一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诗歌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正确看待人生价值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含诗歌原文、注释、译文、图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陶渊明生平事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现代城市与田园风光的对比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归园田居》其一。
2. 诵读: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中的意境。
3. 讲解: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及艺术特色,解读陶渊明的归隐思想。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身处陶渊明的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会如何选择。
5. 例题讲解:分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闲适生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诗歌分析方法,分析其他陶渊明的诗作。
六、板书设计1. 《归园田居》其一2. 诗歌原文、注释、译文3. 陶渊明归隐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陶渊明的另一首诗《饮酒》其五,体会其诗歌的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陶渊明集》,了解陶渊明的其他作品,深入探讨其归隐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
《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归园田居》(其一)反映诗人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一)优质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方法:朗读、品读、比较、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三、诵读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羁鸟jī荫后檐yìn暧暧ài墟xū吠fèi桑颠diān樊笼fán四、整体把握诗歌内容1、听名家范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常德芷兰实验学校帅先慧
教学目标:
诵读涵咏,感受田园画面美、意境美。
情感熏陶,体会诗人情感美、人格美。
教学重难点:
感受人格美,领悟诗人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寻求精神家园的思想倾向。
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有人说,他是“百世田园之主”,有人说,他是“千古隐逸之宗”,大家说他是谁?
教师备答:陶渊明
请学生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并回顾他的作品,并背诵《饮酒》其五。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纯净的心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去领悟这其中的真意。
二.提要钩玄明“尘网”
自由诵读全诗,读准字音。
预测学生:“拙”“荫”,读音不准确,顺势正音。
问题1:题目是“归园田居”,诗人从何处归?用原文回答。
预测学生:“尘网”“樊笼”。
问题2:“尘网”“樊笼”具体指什么?
教师备答:官场(板书:官场)
问题3:身在官场的诗人有怎样的感受,诗中如何说?
预测学生:借代,用“尘网”、“樊笼”代指官场,用“羁鸟”、“池鱼”代指自己。
教师备答:
①不自由:比喻,官场像“尘网”“樊笼”,自己像笼中鸟、池中鱼。
(比喻重相似性,借代重相关性)
②悔恨:“误落”,走错道了,选择错了,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③厌恶:“久”,长久地,长达十三年,感慨时间之久、厌恶之深。
问题4:大家能否举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诗人在官场的不自由?
教师备答:引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幻灯片)公元405年冬,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远近闻名,每
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去必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
县吏说:"当束带迎之。
"就是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说完,解印而去,辞官归乡。
补充:督邮:太守的下属,代表太守巡视辖县,位轻权重。
问题5:陶渊明是怎样的人,适不适应官场,诗中怎么说?
预测学生:有气节,有操守,清高,做不到折腰事人、仰人鼻息。
不适应,诗中说“少无适俗韵”。
问题6:这句诗什么意思?
预测学生: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
(课下有注释)
师:官场需要迎合世俗(板书:适俗),而他骨子里就不是一个适俗人,所以官场的他不自由,更多的是内心的不自由。
问题7:既然内心如此不自由,陶渊明为何又会多次误落尘网呢?(幻灯片)为官经历:29-42岁,五次出仕。
首次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回家在家闲居五六年。
第二次入桓玄幕。
第三次出任刘裕参军。
第四次出任刘敬宣参军。
第五次出任彭泽县令,在任八十余天,自解印绶,归隐田园直至老死。
补充:江州祭酒,属要职,是陶渊明做的最大的官。
预测学生:只答出因为家里贫穷。
教师备答: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迫于生计。
问题8:面对“内心不自由”的困境,陶渊明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诗中如何说?
教师备答:守拙归园田。
(板书:守拙归园田)
问题9:何谓“守拙”?
预测学生: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课下有注释)
教师备答:自嘲,固守住愚拙,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遵从本心。
师小结:诗的前八句,既回答了从何处归,归向何处,为何而归,又写出了诗人的心路历程:因为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官场的他内心不自由,满腹悔恨,渴望自由的他最终归向园田,满心欢喜。
我们试着有感情地自由诵读前八句。
自由诵读后,请学生读,若学生读得好,大力表扬,若学生未能读出情感,师再引导,或示范朗读。
三.缘景明情赏“园田”
师:逃离了官场,回归到园田,那片园田在哪里,大家齐声告诉我:方宅十余亩……虚室有余闲。
师:请大家自由诵读这一部分,初步感受园田风光。
问题1:结合诵读,小组共赏:陶渊明笔下的园田生活带给我们怎样
的感受?本是寻常景为什么那么美?
温馨提示:①置身诗境,结合诗句赏析,可以合理想象。
②选出发言人,结论做好记录。
(板书:美)
(充分调动学生,让学生畅谈,在畅谈中感受园田生活的美)预测学生:从手法、意境、情感三方面来答。
可能会有重复的内容,如“闲适祥和”“喜爱园田”等;可能会答到点但又答不透,如“动静结合”,答透是“以动衬静更显其静”;可能会生硬的理解关键词,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给人整齐的感觉,榆树柳树遮蔽后檐,桃树李树排列在堂前,其实这里应该是互文见义的手法,屋的四周被榆柳桃李环绕,在色彩上浓淡相宜。
可能情感方面答不全面,仅停留在喜爱园田的层面。
教师备答:手法上:本是寻常景,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为精妙。
虽是白描,作者写景却很有层次,有远有近,“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是简笔勾勒的近景,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远景,给人以旷远幽静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
有动有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带给我们以动衬静更显其静的宁静祥和美;有声有色,在色彩上,有着榆柳素淡和桃李绚烂这种浓淡相宜美等。
意境上:这里描写的一切,是极为平常的。
你看: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但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
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朴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
情感上:寻常景这么美还在于诗人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对园田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借助园田的一草一物传达出来,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融情于景,景因情美。
师小结:寻常景白描出来都这么美,源于意境和情感的高度统一,这也是陶渊明田园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苏轼评价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即将丰富的内涵出之于平淡“田家语”上。
(这一部分的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
我们试着有感情地齐读这部分。
请同学个读。
四.探幽发微解“自然”
问题1:官场污浊,内心不自由,园田寻常景却那么美,所以诗人在结尾才有了发自肺腑的庆幸“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大家如何理解这里的“自然”?
教师备答:这里的“自然”不单指陶渊明回归的大自然,更指面对人生困境时所回归的精神家园,所拥有的一种自然的状态——心灵的自由、精神的独立。
五.进退取舍辨“真意”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陶渊明的取舍,就个人而言,他的取舍是对精神家园的执着追求,对心灵自由的热切渴望。
就社会而言,他的取舍实际著上了浓厚的时代色彩,是儒道互补的结果。
他选择出仕为官,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选择回归园田,又多了些道家思想的影子,当仕途受挫,无力改变现实时,不如淡泊名利,返璞归真。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为他的取舍,他开创了一代田园诗风,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归隐园田之举影响了无数后世人,很多后世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和陶渊明有着同样的选择,那就是寻求自己的精神家园,返璞归真。
如:唐代孟浩然应举落第后,高吟“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放弃官仕而走向山水;宋代林逋厌倦污浊官场,终是隐于西湖之畔,梅妻鹤子,飘然不群;清代沈复只是随心生活,记录日常的一次出行或仅仅是一块石头,便成了《浮生六记》;近代李叔同舍下尘缘,斩尽俗丝,遁入空门成为弘一法师,无怨无悔地从心而行等。
(举例部分学生齐读)
陶渊明无愧为“百世田园之主”,无愧为“千古隐逸之宗”。
最后让我们以饱满的情感诵读全诗,向真率自然的陶渊明致敬!响起音乐,自由酝酿,个读、齐读、直到背诵。
六.课堂小结
陶渊明虽离我们很远,但也离我们很近,同学们,当你面对人生困境
时,你会寻求怎样的精神家园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留待大家课后思考。
六.板书设计:
归
手法:融情于景、白描等
官场————园田:美意境:宁静祥和、闲适恬淡等(适俗)(守拙)情感:喜爱园田、追求自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