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桑的清教思想
论《红字》中的清教思想
论《红字》中的清教思想作者:李文悦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12期内容摘要:霍桑的《红字》是一部充满了神秘清教思想的作品。
他一方面将清教的道德观念作为认识社会的基准,渗透了清教的“原罪”与“自我救赎”的意识;另一方面他又抨击清教苛刻的教条对人性的摧残和迫害。
本文主要通过对三位主人公的分析研究,探讨《红字》中原罪与自我救赎的思想以及霍桑对社会命运的思考。
关键词:《红字》清教原罪自我救赎纳撒尼尔·霍桑共创作了一百多部短篇小说,及四部长篇,是美国十九世纪影响力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
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渗透着具有神秘色彩的清教思想,其中《红字》极具代表性。
一.“原罪”意识在清教思想道德观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的即“原罪”意识,它认为人生来皆是背负罪恶的。
而霍桑出身于清教世家,加之他很早就关注并研究新英格兰的清教史,因此早年时期他心中就孕育着一种这样一种观念——他也认为每个人的心中普遍有着与生俱来、无所不在的“恶”。
从而霍桑善用犀利而敏锐的眼光去挖掘人类心中“恶”的根源,探讨人类的道德问题。
“原罪”的宗教观便是他作品中最常表达的主题,旨在揭示人类的罪恶。
《红字》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都背负着他们各自的“罪”。
海丝特胸前的红字“A”象征着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所犯下的“原罪”。
“A”为“adultery”的首字母,意思是通奸。
尽管海丝特极力想要庇护自己的心上人,却依然犯了欺骗罪;丁梅斯代尔牧师因畏惧惩罚,隐瞒了自己的罪恶,继续留在圣职上,既亵渎了上帝,又欺骗了教民;齐林沃思的罪则表现在他发现海丝特的不忠罪行之后,进行了疯狂的复仇,对牧师的心灵不断折磨,最后俨然成为一个“恶魔”;就连最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珍珠都是“……罪恶的情欲泛滥中开放的花朵”,这更加强烈地体现了霍桑想要传达的“原罪”意识。
二.自我救赎意识霍桑在《红字》中对清教的某些信条给予了肯定,他认为上帝是仁慈博爱的,人人都有自我救赎的可能。
他主张人们必须正视罪恶,通过虔诚的忏悔和高尚的品行来完善自我,洗刷自身的罪恶,从而得到救赎。
霍桑的《红字》中的清教思想分析
霍桑的《红字》中的清教思想分析作者:冯楠来源:《商情》2010年第06期[摘要]本文通过对《红字》中人物心态的综合论述,来说明清教信条对主人公积极的感化作用:人人都是有罪的,通过救赎来达到一种精神的超脱。
我们能看到清教在净化人们灵魂的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清教教会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
但同时其旧时期的严酷性使霍桑产生了彷徨,复杂的心态,也抨击谴责了清教的残酷的条例和律令。
[关键词]清教救赎严酷性彷徨复杂的心态纳萨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宗教色彩。
他生活在宗教气氛浓厚的新英格兰地区,深受加尔文教宗教神秘主义观点的影响。
清教徒主义教导说,所有的人都是完全堕落,需要不断的自我检查。
但是Because man had broken the Covenant of Works when Adam had eaten from the Tree of Knowledge, God offered a new covenant to Abraham's people which held that election to Heaven was merely a possibility. In the Puritan religion, believers dutifully recognized the negative aspects of their humanity rather than the gifts they possessed. This shadow of distrust would have a direct influence on early American New England and on many of its historians and writers, one of which was Nathaniel Hawthorne.由于清教自身的复杂状况,霍桑对清教的态度也是复杂的。
浅析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
浅析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论文关键词:霍桑清教主义清教徒《红字》原罪论文摘要:纳撒尼尔·霍桑并不是一个清教徒,但是清教主义的思想却对他影响深远。
一方面,他承认清教主义对人性的压抑和迫害;另一方面,他又坚信清教主义的诸如“原罪”等教义,主张人生来就有罪恶,应该自我救赎。
这种矛盾思想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获得了很好的体现。
一清教主义是从殖民地时期开始便深深刻在美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容忽视和忘却的烙印。
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清教主义思想对于美国思想及文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可以说,如果对清教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就不可能真正地理解美国及其文学。
而对霍桑和他的代表作《红字》来说,清教主义更是不可回避的一个解读视角。
本文将从清教主义的兴起、它与霍桑的历史渊源,以及在《红字》中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态度等方面来看一下清教思想对霍桑的影响。
二(“清教思想/清教主义)(Puritanism)”一词是由“清教徒(Puritan)”衍生来的,是人们对清教徒思想和行为的概括。
“清教徒”一词源于拉丁语Purus,意为清洁、纯净。
清教运动产生于16世纪后半期。
在亨利八世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后,英国国教成了以国王为首的维护国王统治的工具,教会内部仍然腐朽不堪。
16世纪后期,教会一部分虔洁信徒提出要清除国教中天主教的残存因素,他们的主张被称为“清教”,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
他们要求在信仰上只以新约圣经为准则,而非以教会或所谓传统制度作为信徒应当遵奉的权威。
他们特别强调教会必须是具备圣经所示条件的真宗教和圣洁无疵的真教会。
清教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起过重要的作用。
1620年,102名清教徒乘坐著名的五月花号(Mayflower)来到美洲的普利茅斯建立殖民地,他们是英国第一批新大陆移民,是150年后美国大多数人民的祖先。
美国宗教历史学家偑里·米勒(Perry Miller)这样描述新英格兰的清教徒:“……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他来到新大陆为了建立一个完美的社会和拥有选举权的王国……”从殖民地时期开始,清教主义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深远影响。
从小说《红字》看霍桑的清教思想
比较缓慢。最早发表的关于北美的作品是游记、日 记之类的文字,作者都是英国人。英国殖民地建立
之后,统治者利用宗教,主要是清教主义作为控制
殖民地思想意识的主要手段,因此许多出版物是关
于神学的研究。殖民地时期许多作品尽管文学性 不强,但它们都为19世纪的美国文学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RlIland,mchard
HiBtory 0f 22.
字在珠儿身t,便是“天使”(An耐)的象征,从而具
备了更积极的合义。恰恰是在这个含义上,寄托了 作者美好的理想。 故事中真正的反派角色是齐灵渥斯,这个所谓 的学者和纯智慧的化身。他是清教社会男权意识 形态的最坚决的维护者,红字的制造者。他就像是 魔鬼和幽灵一样,去刺探和折磨人心。他犯了不可
力。可以说,如果对清教思想没有一定的理解,那
后,麦尔维尔、豪威尔斯和很多其他作家纷纷尝试
这种手法,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技巧成为了美国文学
中的普遍实践。因此,美国文学是清教传统影响下
的产物,而美国的作家2005一12—11 作者简介:王风华(1980一),士,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研究方向:美国文学和英语语 言学。
美国生活中的一个统治性因素。清教主义是清教 徒的思想和他们所信仰的教义。清教的历史观建 立在基督教理论和原则之上。清教徒信奉严格的
清教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教义,更是一种文化氛围, 对美国性格和美国文学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无论
是殖民地初期文学中的宗教狂热,还是传奇浪漫主
义文学中有关清教主义原罪等观念的叙述,抑或是
宗教和道德原则,他们接受“命定论”,“原罪说”,
“完全的堕落”和“通过上帝的仁慈所带来的有限的 救赎”这些教义。清教徒显著的特点是对于宗教和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霍桑是19世纪美国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涉及到美国社会的多个层面,其中《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其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描写了一个被扔到废弃房子中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阐述了清教主义的核心概念。
在霍桑的小说中,清教主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取决于它在新英格兰地区对人们的影响。
清教主义信条认为,上帝已经选定了那些将在最后的审判日获救的人,而其余的人将在地狱中度过永恒。
这种信仰体系对新英格兰地区的形成和文化价值观的确定产生了广泛影响。
在小说中,霍桑通过几个角色来传达这个思想。
主人公是一个年轻的修道士,他发现自己被扔到了一个废弃的房子里,这让他很不满,但他不能反抗。
通过在该房子的墙壁上刻画自己的名字,他意识到神已预定了他的归宿。
他还意识到,即使是废弃的房子也是上帝的一部分。
这种观点表明,对于拥有清教主义文化背景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被认为是上帝安排的。
此外,小说中的另一个角色是一位老的神职人员,他沉迷于研究人类的罪恶和上帝的惩罚方式。
他的思想对主人公的旅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罪恶。
这个角色反映了清教主义信仰中的好奇心和责备,常常导致人们对自己的过失过于苛刻。
在小说中,该角色通过他的思想探讨了罪恶与赎罪的关系,所以他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人物。
总之,霍桑的小说《七个尖角阁的老宅》通过主人公的旅程和几个角色的互动来传达清教主义的核心概念。
这个小说描绘了清教主义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这是理解新英格兰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经典之作,小说以清教徒的信仰和道德观念作为背景,描绘了人性的光辉与黑暗。
清教主义对于小说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下面将对《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进行浅析。
清教主义对于小说中的宗教氛围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清教主义是17世纪英格兰宗教改革的产物,其信仰注重对圣经的严谨解释和信仰的纯洁。
在小说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清教主义的宗教氛围,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而沉重的氛围。
尖角阁老宅本身就是一个代表着清教徒信仰的象征,在那里发生了一系列神秘的事件,如七个尖角阁的秘密、小堂勐的诞生等。
这些事件都与清教主义的信仰和禁忌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加深了宗教氛围的厚重感。
清教主义对于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小说中,男主角马修和女主角艾莉丝的性格和行为都受到了清教主义的影响。
马修是一个清教徒,他身上体现出了清教徒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对信仰的忠诚。
而艾莉丝则是一个被清教徒道德观念束缚的女性形象,她被迫与清教堂中的小堂勐结婚,并深受清教徒的道德规范所困扰,最终导致了她自残的悲剧。
这些人物的塑造正是由于清教主义在17世纪的美国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作者通过塑造这些人物,展现了清教主义对人们性格和行为的深刻影响。
小说中也揭示了清教主义对于道德观念的影响。
清教主义崇尚道德的纯洁和正直,小说中的人物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常常受到了清教徒的道德观念的束缚。
小堂勐因为不愿意放弃艾莉丝而遭受了道德的质疑,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
在这个故事中,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物的命运和人生选择,进一步揭示了清教主义对于17世纪美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小说中还通过清教主义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和问题。
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霍桑通过清教主义的宗教氛围、人物性格和行为、道德观念等方面,揭示了当时美国社会中清教主义弊端的存在。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1. 引言1.1 霍桑及其作品简介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19世纪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其深邃的思想、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霍桑的作品涵盖了小说、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红字》、《丰年祭》和《七个尖角阁的老宅》等。
《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霍桑的一部重要作品,讲述了一位年轻画家登尼森(Holgrave)在一个古老的七角阁老宅里发生的故事。
作品中充满了神秘、阴郁、悲剧等元素,展现了作者对人性、宿命、罪恶等主题的探讨。
霍桑在作品中对清教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描写,通过对登尼森一家以及其他人物的塑造,展现了清教主义在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制约。
通过对清教主义的探讨,霍桑试图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种种弊端,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思考。
2. 正文2.1 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描写在霍桑的作品中,清教主义经常被描绘为一种压抑和严格的信仰体系。
霍桑通过《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角色和情节,深刻描绘了清教主义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在小说中,角色们经常被清教主义的道德规范所束缚。
他们生活在一个严谨的社会中,必须遵守严格的信仰原则和行为准则。
这种束缚使得角色们常常感到内心的冲突和痛苦,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欲望。
清教主义在小说中被描绘为一种宗教极端主义。
角色们经常将宗教信仰置于一切之上,甚至愿意为信仰而献出生命。
这种宗教极端主义导致了许多悲剧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反思清教主义的极端性和局限性。
霍桑通过《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清教主义的描写,呈现了一种对宗教信仰和个人自由的思考。
他试图揭示清教主义信仰下的人性矛盾和社会弊端,同时也探索了个体在宗教规范下的挣扎和追求自由的内心奋斗。
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描写充满着深刻的洞察和批判意味。
他通过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展现了清教主义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宗教信仰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英美文化论文:浅析《红字》中霍桑的人文主义清教观研究
浅析《红字》中霍桑的人文主义清教观研究纳撒尼尔 ? 霍桑是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受清教主义、人文主义、超验主义和民主思想的影响。
《红字》是霍桑的代表作,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可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承载着人们一直无法分析透彻的内涵。
《红字》深刻地向读者展示了作者对宗教和伦理道德的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感悟。
本文主要从作者在《红字》中展现的清教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以及人文主义清教观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一、《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清教思想的核心教义之一就是"人人都是有罪的",这种原罪意识在《红字》有明显的体现。
主人公亚瑟 ? 丁梅斯德是一个牧师,他代表着当时的清教主义,代表着最高级别的社会道德。
霍桑对他的描写表现出了同情之心,但是也丝毫没有掩饰丁梅斯德的罪行。
霍桑用丁梅斯德的死和心理变化再次向人们提出了"人人都是有罪的"这一宗教思想。
《圣经》是清教的权威,从海斯特 ? 白兰这个人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其两个原型,即夏娃和圣母。
海斯特经历了与夏娃相似的生活,从天堂到堕落,经历磨难,最后被拯救。
海斯特出生在清教家庭,后来嫁给了一个学者。
当清教徒来到北美时,海斯特的丈夫决定带着妻子搬到那个所谓的新大陆。
海斯特提前被丈夫送到了那里,可是她却在那里违背了清教徒的教义,被赶了出去。
犯了通奸罪的海斯特并没有远走高飞,而是留下了默默地承受着被社会遗弃和被人们唾弃的侮辱。
她想要在她犯罪的地方接受惩罚,以此净化自己的灵魂,最终成功地进行了自我救赎。
而亚当的原型则是丁梅斯德,他是一个受人爱戴的牧师,但是他违背了上帝的教诲,违背了清教徒的教义,从此走向了堕落。
丁梅斯德逃避自己的罪过,他不敢承认自己的罪行,只能选择沉默、进行自我惩罚。
最终,宗教思想战胜了他的软弱,他向众人揭露了自己的罪行,用死换取了灵魂的解放。
清教思想在美国文学上种下了烙印,部分清教思想观念,至今还被美国人崇尚,在《红字》中也有所体现,女主人公海斯特在犯罪后,依旧辛勤劳作,以此作为救赎的一种方式。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思想的矛盾态度-2019年文档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思想的矛盾态度霍桑在其作品中反复表现出了极其复杂的清教情绪,他对于清教既有坚守也有反思。
其清教观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社会的、家庭的和其自身的因素。
在其作品中,充满了他对清教的质疑、控诉乃至鞭挞,读者能明显感受到他对清教深切的厌恶,但与此同时又必须承认,他的宗教观、道德观是建立在对清教基本教义的坚守之上。
下面我们透过《红字》探究霍桑的复杂的清教观。
一霍桑对清教思想的接受和继承《红字》的故事以17世纪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取材于当年在波士顿发生的一个恋爱悲剧。
本以为丈夫已死于海难的年轻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生下了一个私生女,可丈夫齐灵渥斯却平安地回到了新英格兰,并隐瞒了自己的身份。
当查出海丝特的情人是丁梅斯代尔时,他便开始折磨这位愧疚不已的年轻牧师。
最终,齐灵渥斯因疯狂报复而身败名裂,丁梅斯代尔不堪愧疚,身心俱毁,临终前在海丝特怀中公开承认了通奸事实,只有海丝特勇敢地面对未来,准备带着女儿去欧洲开始新的生活。
霍桑对清教思想的接受,一方面体现在人性的罪恶,另一方面体现在内心的忏悔与行为的改过以获得救赎。
犯罪是清教救赎论中的一部分,小说中这三个罪人都以公开受惩为自己的灵魂找到了一条救赎之路。
1 海丝特的原罪和救赎作品按犯罪――认罪――赎罪――拯救,这一传统宗教故事的模式写成。
在故事的开篇,海丝特怀抱着仅三个月的婴儿,胸前戴着暗示犯了情欲之罪的红字,被政教合一的市镇当局示众,遭到全镇人的侮辱和唾骂。
这时海丝特就如《圣经》中的夏娃一样,原本物质生活并不贫乏,当清教徒吹响号角要在新大陆建立一个人间天堂时,她被丈夫送到了那儿,但是她却偷吃了“禁果”,被赶出“天堂”,堕入苦境。
《圣经》对通奸的后果做过这样的描述:犯通奸罪的人是“失去理智的人,他在毁灭自己。
他将失去荣誉并遭体罚;他将永远蒙受耻辱”。
按照《圣经》的描述,海丝特的痛苦遭遇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海丝特的确犯了当时社会所不容的通奸之罪,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她最大的罪是她的不诚实。
简析霍桑的《红字》中的清教主义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简析霍桑的《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杨胜南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摘 要:纳撒尼尔•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早期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深受清教主义影响。
他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例如《带七个尖顶的阁楼》,《福谷传奇》,《玉石雕像》等等。
他的代表作——《红字》,尤其受到了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通过清教思想生动地描述了美国19世纪早期生活的蓝图。
许多研究者对清教主义做了许多研究,包括霍桑和他的作品。
从霍桑的作品中我们清楚地了解清教徒的观点以及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
关键词:《红字》;霍桑;清教主义作者简介:杨胜南(1993-),吉林辽源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84-03一、引言《红字》是美国小说家霍桑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著名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十七世纪中期受加尔文控制波士顿。
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作者描述了一个感人的爱情悲剧,揭露了当权者摧毁了人们的心理、心灵和道德。
海丝特被认为是道德的化身。
她不仅感动了牧师,甚至是都充满了原罪的整个社会。
而她的丈夫,作者把他描绘成一个复仇者。
小说采用了象征的手法,而且人物、情节和语言都是主观想象的。
在描述中,它的重点是人的精神活动和直觉。
总之,它不仅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创始人。
在《红字》的结尾中,珍珠一直过着快乐的生活,海丝特回到波士顿纪念自己的罪恶,痛苦和忏悔。
二、关于霍桑和清教主义的介绍纳撒尼尔•霍桑,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不仅继承而且批判者新英格兰清教传统。
虽然他不是一个清教的信仰者,但他深受其学说影响。
他的作品大多描写了人们的思想、精神上的矛盾和生活中的悲剧,尤其是他的代表作《红字》。
2.1关于霍桑和《红字》的介绍纳撒尼尔•霍桑,十九世纪早期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1. 引言1.1 介绍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美国作家霍桑的著名短篇小说,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故事背景设定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地区,描写了一个古老的房子和其主人家族之间扭曲的命运。
霍桑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深邃的思想,将清教主义的影响融入到故事之中,展现出了对人性、道德和宗教的深刻探讨。
清教主义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主要信仰体系,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霍桑巧妙地运用清教主义的元素,描绘了人物的内心矛盾、道德观念的挣扎以及审美情感的扭曲。
通过这样的方式,霍桑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了清教主义在新英格兰地区的重要性,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影响。
1.2 清教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清教主义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对人性、道德和宗教信仰的探讨,反映了作者对清教主义的思考和批判。
霍桑的作品《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也不例外,清教主义在这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展现了清教主义对人的影响。
在故事情节的铺陈中,清教主义的价值观念贯穿始终,塑造了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清教主义还对道德观念和审美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小说中这些方面也有所体现。
清教主义在象征意义上也被运用得淋漓尽致,通过一系列隐喻和象征的手法,深化了故事的内涵和主题。
霍桑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通过清教主义这一主题,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道德的边界和信仰的力量,以及对清教主义的审视和批判。
2. 正文2.1 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影响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体现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主要人物身上。
故事中的主人公皮诺奇是一个受清教主义影响深刻的人物。
他的性格特点包括严谨、自律和虔诚,这些都是清教主义所强调的品质。
皮诺奇对自己和家人的要求非常严格,他在生活中追求清白和正直,对自己的罪行经常感到内疚和自责。
这种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影响,使得皮诺奇在面对诱惑和考验时显得执着和毅力。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霍桑的短篇小说《七个尖角阁的老宅》被视为其清教主义观念的一个典型作品。
本文旨在从背景、主题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对其清教主义进行浅析。
霍桑在小说中展现了清教主义背景下的严格道德观念。
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纽英格兰,当时正值清教徒移民开始在这片新大陆上建立新的国度。
以清教徒为主的移民社会对罪恶行为有着极强的忏悔意识,对于“七个尖角阁的老宅”被诅咒的原因,故事中的人物们对自己祖先所犯的罪过感到深深的忏悔和责备。
他们固守着清教主义中对于道德的高标准,无论是对于无辜被杀的人的血债,还是对于社会所承受的惩罚都始终心存愧疚之情。
他们也相信通过忏悔与祈祷可以得到上帝的赦免,故事中的神父更是为此脱下了上帝的救恩赐予的标志——“圣职者的礼服”。
作为清教徒的信仰与传统观念,对于邪恶的恐惧是其必然内容。
小说中的人物们都心存恐惧,对于七个尖角阁的老宅的传闻深感不安。
他们深深地被上帝的惩罚和邪恶力量所威胁,害怕自己也会被卷入恶劣的命运之中。
霍桑通过描写人物在这种恐惧中的反应,揭示了清教主义对于邪恶的极度忌惮和拒斥。
特别是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露西,她提前离开老宅,是因为她患上了一种奇怪的疾病,这个疾病在读者看来似乎预示了她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这种疾病同时也是她内心的不安和恐惧的表现,清教徒们对邪恶力量的惧怕加深了她的恐惧感。
霍桑的清教主义观念在小说中通过人物塑造得以体现。
小说中的神父先生自觉地放弃了自己的神职;还有露西这个人物,她的姓名本身所蕴含的含义也是清教主义观念的一种象征。
露西的名字来源于“光明的人”,象征着她拥有洁净的心灵和智慧的品格。
小说中也提到了一些清教徒的姓氏,如谢宾斯(Stebbins)和哈金斯(Hodkins)。
这些名字都与当时的清教徒移民有紧密的联系,彰显了霍桑对于清教主义的重视和表达。
霍桑的《七个尖角阁的老宅》通过背景、主题和人物塑造等方式,展现了清教主义观念在故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经典之作,也是清教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波士顿北部的一个老阁楼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富有故事性和魔幻色彩的故事。
在小说中,清教主义的影响无处不在,贯穿始终,造就了小说独特的宗教和道德氛围。
本文将从清教主义的角度出发,浅析霍桑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如何呈现清教主义的影响,以及其在作品中的意义。
小说中清教主义的严苛和宗教狂热得以充分展现。
在小说的开篇,我们便可见到这一点。
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当时正值清教徒植根新大陆的时期。
作者通过对主人公西勒姆的描写,将清教徒的严格和严苛表现得淋漓尽致。
西勒姆是一个极其虔诚的清教徒,他以严刻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规矩来约束自己和他人,对于一切违背信仰的行为,他都持有严厉的态度。
这种宗教狂热和严苛在小说中随处可见,清教徒们将宗教信仰和宗教规矩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于一切违背宗教信仰的行为都毫不妥协,这种清教徒的宗教狂热和严苛在小说中深刻地展现了出来。
小说中清教主义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得到了彰显。
清教主义倡导信仰和道德的严格约束,要求信徒谨守信仰和道德,在小说中这一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西勒姆作为清教主义的信徒,对于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持有坚定的态度,他视信仰与道德为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东西,绝不容许自己和他人偏离这一原则。
而在小说的其他情节中,对于清教主义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也得到了反复的强调,清教徒们对于宗教信仰和道德的坚守和弘扬贯穿整个故事,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严肃和庄重的氛围。
小说中清教主义的命运观念得到了深刻的阐释。
清教主义强调人的命运是唯一的上帝所决定的,人应该谨守信仰和道德,诚心虔诚地敬畏上帝,不敢有丝毫的异心。
在小说中,主人公西勒姆对待自己的命运和生活态度十分严肃,他认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上帝的掌控之中,他不能有半点的偏差。
这种命运观念贯穿整个故事,使得故事中的主人公们都表现出对命运的严肃和庄重,清教主义的命运观念为整个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以其富有深度的小说著称于世。
《七个尖角阁的老宅》(The House of the Seven Gables)是霍桑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霍桑巧妙地融入了清教主义的信仰和伦理,使得小说具有深刻的宗教内涵和道德思考。
本文将从清教主义的角度来浅析《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探讨霍桑如何通过小说展现清教主义的影响以及其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中的体现。
清教主义是《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核心元素之一。
清教主义源于17世纪英国,是一种强调宗教纯洁和个人责任的宗教思想。
在小说中,主人公菲比·佩斯利(Phoebe Pyncheon)所居住的七个尖角阁老宅就是一个典型的清教徒家庭所建造的房屋,它代表着清教徒的信仰和道德观念。
从小说开篇对这座老宅的描绘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清教主义的高度重视和对宗教传统的敬畏之情。
整个故事情节围绕着这座老宅展开,清教主义的影响也贯穿于全篇。
清教主义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上。
主人公菲比·佩斯利即是一个典型的清教徒形象。
她本身具有纯洁、善良、勤劳的品质,是一个忠诚的基督徒。
她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宗教信仰的力量,成为了小说中的道德典范。
与之相对照的是,菲比的堂兄希普利先生(Hepzibah Pyncheon)则是一个境遇悲惨的灰姑娘形象,她因为长相丑陋和家族的宿命而一直苦苦挣扎。
在这种对比之下,清教主义所强调的外表不重要,内心美丽才是真正的美丽的价值观得到了展现。
清教主义对于罪恶和救赎的观念也贯穿于全书。
小说中充满了对于原罪的忏悔和对于个人灵魂的拯救,菲比不断地引导并帮助堂叔克利福德(Clifford Pyncheon)重拾信心,帮助他摆脱罪孽的阴影。
这些都是清教主义所强调的救赎和内心洁净的核心理念。
清教主义对于社会的影响也在《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得到了体现。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是一篇典型的清教主义题材小说。
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宗教元素等方面对其清教主义主题进行分析。
首先,霍桑通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来展现清教主义思想。
小说讲述一个由清教徒家族所经营的老宅,在这个家族世世代代的承袭中,家族中人对于信仰的执着和虔诚可见一斑。
家族的祖先代代都是清教徒,他们既信仰上帝,也信仰命运和道德法则。
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苦难,是因为人类犯罪,对上帝的神圣旨意不忠。
因此,他们十分谨守自己的道德法则,试图通过自律和苦行来获得上帝的赐福。
在家族中,主人公马修是最受尊崇的一位,他信仰上帝、忠于道德,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精神上,都符合清教主义的原则。
同时,霍桑也通过马修的形象来表达他批判清教主义的观点,认为清教主义对于人类欲望的抑制过于严苛,使得人类无法真正地享受生活。
其次,小说中宗教元素的运用,也是表现清教主义主题的重要方式。
霍桑通过描写宗教仪式、讲道、圣经的引用等方面,展现了清教主义的影响。
作为清教徒家族传承下来的信仰,家族成员都非常重视宗教仪式。
每周日,他们会举行节日,进行宗教仪式和讲道。
在讲道中,清教徒强调人的罪恶和对上帝的敬畏之情。
他们相信,只有通过爱与奉献、自我克制和奉献来获得蒙福。
圣经也是清教主义的重要元素,它包含了他们信仰的核心价值观。
在小说中,霍桑通过引用圣经经文,阐述清教徒的信仰和看法。
例如,在小说中,马修在读到《诗篇》的时候,感受到了圣经中充满智慧的文字,同时也认为这些文字有着无法形容的力量。
在最后,霍桑通过小说中的结局对清教主义做了一些简单的点评。
当故事最终揭示了老宅中隐藏的秘密,人们开始认识到清教主义对人类欲望抑制的问题,认识到自由、自由思想和个人意志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小说中的结尾表明,虽然清教主义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它的故事和价值观仅仅是历史的一部分,同样重要的是接受并欣赏来自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元素。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霍桑的《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一部描绘新英格兰早期清教主义农村生活的小说,同时也是对清教主义信仰、道德规范以及社会秩序等方面的一种反思和思考。
从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其深受清教主义教义的影响。
整个故事中,清教徒的道德约束和罪恶惩罚等观念贯穿始终,表现出了清教主义严肃的思想和信仰。
首先,小说主要讲述一个世世代代住在相同土地上的家族,在依据祖传文件规定的房屋中接连发生七次死亡事件的故事。
这种祖传的家族观念以及对于房屋的执着,体现了清教徒重视血缘关系和家庭传统的理念。
同时,这种执着也暗示着清教主义对于人性本恶以及罪恶惩罚观念的贯彻,即必须严厉惩罚那些背弃道德准则的罪人。
其次,小说中的主人公奥利弗拥有着出类拔萃的品质,他勤奋、正直、忠诚、诚实,是一个值得信赖和尊敬的人物。
这种塑造方式体现了清教徒对于道德品质以及信仰的高度重视。
这样一种清教徒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启示了我们,清教徒虽然吝啬,但是他们需要保持高度的道德规范。
再次,小说中的教堂和宗教场所比较多,这些场所的存在体现了清教徒对于教义信仰以及机构组织的重视。
故事中描述的教堂是一个庄严、规矩分明的场所,有效地维护并巩固了清教徒信仰的基础。
最后,小说中严格遵守清教主义的道德规范,例如尊重权威、坚守家庭道德和遵守责任分工等方面。
这些道德准则是基于清教徒的信仰特征和社会习俗而设计的,以维护社会秩序并保持道德标准。
总之,霍桑的《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揭示了清教徒信仰在美国新英格兰早期社会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道德规范、社会秩序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过对宗教信仰背后的思想和社会实践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和社会历程。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一、故事背景《七个尖角阁的老宅》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这个时期正值清教主义在美洲的传播和影响最为显著的时期。
清教徒离开英国,来到新大陆,是为了追求宗教自由和建立一个符合他们信仰的社会。
整个故事的背景充满着宗教氛围和社会道德观念,这与清教主义的核心理念是分不开的。
在小说中,主人公赖特希尔太太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她坚守着清教主义对道德和纯洁的要求,对于故事中的种种事件和人物,她都以清教徒的眼光进行审视和评论。
这种宗教信仰对她的个人生活和家庭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整个故事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二、人物性格小说中的其他人物,比如托马斯·驱魔士和奥德莉·普利姆等,也都具有鲜明的清教徒特征。
他们忠于自己的信仰,坚守着清教主义对于教义和道德的执着。
他们的性格和命运在故事中被深刻地展现出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教主义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主题表达《七个尖角阁的老宅》在清教主义这一主题上,主要是通过对人物性格和事件描写的方式来进行表达。
小说以清教主义的信仰和道德观念为背景,在人物形象和事件发展中体现出来,从而形成了一种深刻的主题表达。
小说通过对清教徒的信仰和行为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对道德和纯洁的追求。
这种清教主义的精神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之中,无论是主人公赖特希尔太太的自我挣扎,还是其他人物的遭遇和选择,都体现了这种精神的影响和表达。
清教主义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是本书的主题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多是受到信仰和道德观念的影响,比如赖特希尔太太因为坚守清教徒的信仰而面临着严峻的境地,这种人物塑造和命运安排,都凸显了清教主义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深刻影响。
小说中通过对清教主义信仰和社会道德的反思,也表达了一种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挖掘。
清教主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在故事中不断受到质疑和触动,这种质疑和触动也引发了对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深刻的主题内涵。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七个尖角阁的老宅》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优秀小说,描写了17世纪新英格兰清教徒的生活和信仰。
清教主义是这部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贯穿了整个故事,影响了所有人物的行为和命运。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浅析霍桑《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清教主义。
我们可以从小说的背景和情节中看到清教主义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新英格兰,这是一个清教徒的聚居地。
清教徒对信仰的极度执着和对道德的严格要求贯穿了他们的生活。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行为受到了极大的束缚,违背清教主义教义将会受到强烈的谴责和惩罚。
在小说中,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行为都受到了清教主义的影响,他们不敢违背教义,却又无法摆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外在环境的束缚是清教主义带给人们的一种精神压力,也是《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清教主义对性别和婚姻观念的影响也是《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清教徒的社会中,性别和婚姻观念是非常保守和传统的,妇女应该恪守贞操,忠于丈夫,孝顺父母。
而男性则应该在家庭中扮演严肃的角色,负起养家和教导子女的责任。
小说中的人物们都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和成长,他们的行为和命运受到了性别和婚姻观念的影响。
主人公海特克利夫和他的妻子菲比安娜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们在清教徒的社会中受到了性别和婚姻观念的束缚,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清教主义对人性的看法也是《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清教主义认为人性是堕落的,人类天生就带有罪恶的本性,需要不断地忏悔和悔改才能得到上帝的赦免。
在小说中,主人公和其他人物的命运都受到了清教主义对人性的看法的影响。
他们的内心都充满了挣扎和矛盾,他们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也不敢直面自己的悔过和忏悔。
这种对人性的看法在小说中被充分地展现出来,成为了故事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七个尖角阁的老宅》中清教主义的重要性。
对《牧师的黑面纱》中清教思想的解读
对《牧师的黑面纱》中清教思想的解读发布时间:2021-05-20T14:16:54.860Z 来源:《中国教工》2020年第20期作者:张莹[导读] 《牧师的黑面纱》是霍桑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张莹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临沂 276000摘要:《牧师的黑面纱》是霍桑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霍桑对清教思想的矛盾心理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从霍桑的清教思想出发,探究在清教主义背景下清教思想对人性的禁锢,及在此背景下胡波牧师对清教思想禁锢人性的清教徒式的反抗;探究在清教主义深入人心的背景下,人应该如何打破清教徒式的自我救赎,达到真正的救赎。
关键词:霍桑;清教思想;自我救赎纳撒尼·霍桑,是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也是美国文学史上首位短篇小说作家,被称为美国19世纪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家庭的清教环境使他深深意识到清教伦理对人性的压抑和对幸福生活的摧残,但同时又无法彻底摆脱这种他从小就耳濡目染的文化传统,霍桑深受清教思想浸染,在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
虽然他本人并不是一个清教徒,但其自幼深受清教徒的意识的影响,他的生活背景、家族历史使得他的世界观中渗透着强烈的清教徒意识。
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作家对清教思想的看法也具有复杂性,即有认同的一面,也有批判的一面。
一方面,他对人性的恶和救赎之路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栩栩如生的刻画;另一方面,他又对清教的严酷极端和虚伪自私进行了揭露批判。
一、清教思想在《牧师的黑面纱》中的体现《牧师的黑面纱》是霍桑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霍桑对清教思想的矛盾心理在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胡波牧师作为布道的神职人员无疑是清教思想最忠实的传播者, 他深知清教准则,除了自身兢兢业业的遵守教义之外还把它们向教民传递。
他在小镇上颇负盛名是一位公认的优秀布道者。
胡波牧师的布道不以雄辩使人信服教义,而如春风化雨般沁入人心,让人为之诚服。
但就是这位德高望重的牧师在一次布道活动中却以黑面纱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桑的清教思想,以及霍桑对于清教的理解与发展.
I’d like to introduce how hawthorn’s family influence hawthorns puritanical thought and his contradictory attitude towards Puritanism.
Nathaniel Hawthorne (1804-1864) was romantic novelist and short-story writer, and he first great American writer of fiction to work in the moralistic tradition. He Combined the American romanticism with puritan moralism.
Most of his works discussed the important issues that concern the moral life of man and human history. Hawthorne’s view of man and human history originates, to a great extent, in Puritanism. He was not a Puritan himself, but he had Puritan ancestors wh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 life and works. He often wondered if he might have inherited some of their guilt. This sensibility led to his understanding of evil being at the very core of human life.
He has contradictory attitude towards Puritanism. Hawthorne establishes his own Puritanism through challenging Puritanism:
1. Their religious doctrines VS he believes in men’s ability to redeem themselves or advocates individuality.
2. Their rigid, inhuman attitude toward life and enjoyment: suppress men’s all desires, live a hard, disciplined and ascetic life, discriminate men’s rights for happiness. VS stress men’s rights and desires for pleasure.
3. Their hypocrisy VS clergymen commiting crimes against their preaching and beliefs.
Some of Hawthorne’s Sayings reflect his Puritanical thought:
●There is evil in every human heart, which may remain latent,
through the whole life; but circumstances may rouse it to activity.
●The wrong doing of one generation lives into the successive ones.
(因果报应)
● A piece of literary work should show how we are wronged and
wrongers, and avenge one another.。